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滑舌鳎工厂化人工育苗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孙中之 柳学周 +5 位作者 徐永江 兰功刚 曲建忠 马学坤 蔡文超 关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tilaevis)采取控温控光和营养强化培育等措施,使67尾经过驯养的野生亲鱼性腺全部发育,并自然产卵和受精,其中,32尾雌鱼产卵14350mL,包括浮卵4635mL,浮卵率32.5%。在水温(23±1)℃,盐度30...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tilaevis)采取控温控光和营养强化培育等措施,使67尾经过驯养的野生亲鱼性腺全部发育,并自然产卵和受精,其中,32尾雌鱼产卵14350mL,包括浮卵4635mL,浮卵率32.5%。在水温(23±1)℃,盐度30±2,pH8.0~8.2的孵化条件下,32~36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约350万尾,总孵化率82.6%。90尾2+龄人工亲鱼中,部分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其中,雌鱼占13.2%,雄鱼占30%,但均未产卵或排精。12个鱼苗培育池先后放人人工初孵仔鱼199万尾,在(23±2)℃水温条件下,经过70d的培育,共培育出全长30~50mm的商品苗种61.5万尾,成活率30.9%,平均出苗量2050/m^3,实现了半滑舌鳎的工厂化人工苗种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工厂化人工育苗 工艺技术
下载PDF
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效果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明 柳学周 +2 位作者 徐永江 兰功刚 倪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1-537,共7页
不同水温(15℃、20℃和25℃)下、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对圆斑星鲽成鱼的麻醉效果不同。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分别把麻醉和复苏过程分为6个和4个时期。15℃、20℃和25℃时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的有效质量... 不同水温(15℃、20℃和25℃)下、不同质量浓度的MS-222对圆斑星鲽成鱼的麻醉效果不同。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分别把麻醉和复苏过程分为6个和4个时期。15℃、20℃和25℃时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180-300 mg/L、160-280 mg/L和150-230 mg/L。实验结果表明:高水温条件下成鱼进入麻醉状态所需麻醉剂浓度较低;15℃、20℃和25℃温度下在各自的有效质量浓度(180-300 mg/L1、60-280 mg/L和150-230 mg/L)范围内,浓度越高鱼体达到A4期的麻醉时间越短,但复苏时间无明显差异。随着水温的升高,同等麻醉浓度的麻醉剂对圆斑星鲽的麻醉效果逐渐增强。MS-222麻醉圆斑星鲽的效果好,鱼体入麻时间短、复苏快,安全边界宽,是一种理想的鱼用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22 麻醉 圆斑星鲽 有效质量浓度
下载PDF
半滑舌鳎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柳学周 孙中之 +3 位作者 马爱军 梁友 庄志猛 兰功刚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共8页
2003~2005年通过对半滑舌鳎亲鱼的优选和强化培育,在人工温光调控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产卵效果。本文对半滑舌鳎亲鱼室内培育方法、性腺发育规律、产卵习性、产卵规律及产卵期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卵子质量等的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 2003~2005年通过对半滑舌鳎亲鱼的优选和强化培育,在人工温光调控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产卵效果。本文对半滑舌鳎亲鱼室内培育方法、性腺发育规律、产卵习性、产卵规律及产卵期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卵子质量等的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结果表明,半滑舌鳎野生亲鱼经人工驯化、强化培育和调控温度、光照等技术,可使亲鱼自然产卵,并有规律的连续产卵,产卵期长达40~50d;产卵量在整个产卵期间呈抛物线式变化;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产卵期的推移逐渐增高,以产卵盛期时最高,说明此时卵子质量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培育到3龄的人工亲鱼又可成熟自然产卵,但产卵效果明显不如野生亲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亲鱼培育 采卵 孵化
下载PDF
条石鲷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中之 徐永江 +4 位作者 韩兵 李娟 柳学周 曲建忠 兰功刚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3,共7页
2008年4~8月,采用Winkler法研究了70日龄(平均全长37.68mm,平均体重1.07g)和105日龄(平均全长65.71mm,平均体重5.58g)的条石鲷在不同温度(15、20和25℃)、不同盐度(20、25和30)下的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结果表明,105日龄... 2008年4~8月,采用Winkler法研究了70日龄(平均全长37.68mm,平均体重1.07g)和105日龄(平均全长65.71mm,平均体重5.58g)的条石鲷在不同温度(15、20和25℃)、不同盐度(20、25和30)下的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结果表明,105日龄组的相对耗氧率明显低于70日龄组,但个体耗氧量明显高于70日龄组;耗氧率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盐度一定时,温度升高,相对耗氧率和个体耗氧量都随之增大。盐度对70日龄幼鱼组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对105日龄幼鱼组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25左右、温度20~25℃时是条石鲷苗种培育和生长的最适盐度和最适温度。条石鲷在温度15~25℃、盐度20~30下的窒息点为1.6021~2.9538mgO2/L,窒息点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降低;温度、盐度对条石鲷窒息点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条石鲷耗氧率的昼夜变化明显,白天的耗氧率平均为0.9459mgO2/g.h,夜间平均为0.2727mgO2/g.h,白天的耗氧率是夜间的3~5倍,条石鲷白天代谢旺盛并持续到夜间22∶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耗氧率 窒息点 昼夜变化
下载PDF
饥饿对条石鲷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孙中之 柳学周 +4 位作者 徐永江 李娟 曲建忠 兰功刚 梁翻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3,共6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条石鲷仔稚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8、22和26℃时,初孵仔鱼的PNR点分别出现在6~7d、6~7d和4~4.5d。仔鱼开口摄食时间随温度降低而滞后,22℃时初次摄食率最高,26℃时初次摄食率降至50%以下。温度...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条石鲷仔稚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8、22和26℃时,初孵仔鱼的PNR点分别出现在6~7d、6~7d和4~4.5d。仔鱼开口摄食时间随温度降低而滞后,22℃时初次摄食率最高,26℃时初次摄食率降至50%以下。温度对仔稚幼鱼耐饥饿的能力影响明显,18和22℃时,前期仔鱼半数死亡时间为4~5d,而13日龄仔鱼半数死亡时间为2.5d,24日龄稚鱼的为1.5~2d,实验鱼饥饿3d后,大部分已经不能恢复摄食。在26℃时,前期仔鱼和13日龄仔鱼的半数死亡时间为1.5d,24日龄稚鱼为2~2.5d,而45日龄幼鱼在22和26℃时半数死亡时间都为6d,表明随着生长发育,苗种对饥饿耐受能力明显增强。饥饿对条石鲷幼鱼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饥饿条件下的仔鱼全长和体重增加远远低于对照组,甚至出现体重的负增长,30日龄幼鱼在饥饿条件下的体重损失率达到50%以上,而45日龄幼鱼饥饿后的体重损失率约为10%,13日龄仔鱼阶段是条石鲷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中较为敏感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仔稚幼鱼 饥饿 生长
下载PDF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和仔稚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55
6
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兰功刚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42,共10页
利用半滑舌鳎胚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u、Hg、Zn、Cd、Pb5种重金属对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胚胎在0.01、0.08和0.1mg/LCu2+溶液中孵化率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除0.125、0.25和0.5mg/LCd2+会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4种重金属都... 利用半滑舌鳎胚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u、Hg、Zn、Cd、Pb5种重金属对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胚胎在0.01、0.08和0.1mg/LCu2+溶液中孵化率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除0.125、0.25和0.5mg/LCd2+会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4种重金属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减慢胚胎孵化速率。重金属离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畸形现象,如眼睛残缺、胚胎异常死亡、胚体解体模糊、胚胎尾部弯曲;初孵仔鱼不能破膜而出,初孵仔鱼脊椎弯曲成“S”形、“V”形、“L”形等。综合孵化率、仔鱼畸形率和胚胎畸形程度等指标可以得出5种重金属对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Hg>Cd>Zn>Pb。还研究了Hg、Cu、Cd、Pb、Zn等5种重金属对半滑舌鳎初孵仔鱼、10d仔鱼和20d稚鱼急性(96h)毒性影响,并计算了几种重金属对半滑舌鳎仔稚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重金属 胚胎和仔稚鱼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圆斑星鲽染色体与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妍妍 柳学周 +3 位作者 刘新富 徐永江 孙中之 兰功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07-1616,共10页
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法制备圆斑星鲽染色体,研究其染色体C-带、Ag-NORs带及G-带的显带特征。结果发现,圆斑星鲽具有46条染色体,核型为2n=46t,染色体臂数为NF=46,所检个体全部为二倍体,未发现存在异型性染色体... 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法制备圆斑星鲽染色体,研究其染色体C-带、Ag-NORs带及G-带的显带特征。结果发现,圆斑星鲽具有46条染色体,核型为2n=46t,染色体臂数为NF=46,所检个体全部为二倍体,未发现存在异型性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的现象。带型研究表明,C-带特征为46条染色体均有大小不一的C-带,其中第22对染色体整体呈阳性深染,第19对染色体具有端部C-带,其余均为着丝粒C-带;计算其异染色质含量为30%;Ag-NORs带型特征为具有1对Ag-NORs,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末端,为端部Ag-NORs;G-带特征为具有38条深染带,21条浅染带。研究结果为圆斑星鲽染色体组学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染色体 C-带 AG-NORS带 G-带
下载PDF
水温对圆斑星鲽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孙中之 柳学周 +3 位作者 徐永江 曲建忠 兰功刚 梁翻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水温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圆斑星鲽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长发育速度是不适宜水温条件下的5倍。圆斑星鲽的适宜摄食温度...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水温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圆斑星鲽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长发育速度是不适宜水温条件下的5倍。圆斑星鲽的适宜摄食温度为15-24℃,最佳摄食温度为18-21℃,每天的平均摄食率为鱼体重的1%左右。水温〈18℃或〉21℃时,摄食量开始迅速下降,到了12℃时,摄食率比最高时下降了80%左右,6℃时几乎不摄食。2-26℃水温是圆斑星鲽养殖生产的安全上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水温 摄食率
下载PDF
条石鲷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孙中之 柳学周 +3 位作者 徐永江 李娟 曲建忠 兰功刚 《齐鲁渔业》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论述了条石鲷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在水温18~22℃下,通过"控温+控光+强化营养"的方法,3龄以上的亲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在培育池内自然产卵受精,产卵时的水温控制在23±1℃为好。条石鲷受精卵为浮性,在孵化水温23&#... 论述了条石鲷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在水温18~22℃下,通过"控温+控光+强化营养"的方法,3龄以上的亲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在培育池内自然产卵受精,产卵时的水温控制在23±1℃为好。条石鲷受精卵为浮性,在孵化水温23±0.5℃的条件下,受精卵大约27.5~32小时孵化出仔鱼。条石鲷的生存水温为6~32℃,最适宜水温为18~26℃;生存盐度5~35,最适宜盐度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百鲷 人工育苗 养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