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启示与制度完善 被引量:6
1
作者 兰景力 佟光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以城镇化为目标、以城乡均等化为原则的政策思路。已有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表明:制度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密切相关。在今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在制度完善上充分重视,促进其产生良...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以城镇化为目标、以城乡均等化为原则的政策思路。已有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表明:制度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密切相关。在今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在制度完善上充分重视,促进其产生良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兰景力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3,共5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城镇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中坚持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镇化战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城镇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中坚持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镇化战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进一步重视公共政策创新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同步解决好"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问题,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好这些问题,明确政府责任至关重要。应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并重视政府的长效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对策
下载PDF
“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笔谈 被引量:43
3
作者 曹卫东 李崟 +11 位作者 徐雁冰 黄道峻 刘青 姚守齐 何明 王欢 米银俊 王毅 朱传耿 郑永奎 兰景力 申富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共34页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与规律,本刊组织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家以笔谈的形式,专题研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北京体育大学曹...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与规律,本刊组织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家以笔谈的形式,专题研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北京体育大学曹卫东提出,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育的4个重要作用,即“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发挥体育的多样功能和前置性作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上海体育学院李崟提出,人民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归旨:从价值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导向;从实践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依靠人民”的动力之源;从共享主体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归宿。武汉体育学院徐雁冰提出,中国共产党红色体育精神主要表现为服务需求的大局精神、体育为民的健民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和拼搏不止的奋斗精神,并从强种救国、强体认同和健康自信3个阶段对红色体育精神的历史赓续进行阐述。西安体育学院黄道峻提出,延安时期红色体育思想有其独特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演进过程,在其指导下陕甘宁边区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开局起步积累了宝贵经验。成都体育学院刘青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体育各领域协调发展;坚持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坚持对外开放走向世界,与时俱进推动体育改革创新。沈阳体育学院姚守齐认为,红色体育丰富了红色精神的内涵,壮大了红色文化,其对助力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和成长,助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完善,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全方位发展,促进体育文化实力的增长等具有重要启示。首都体育学院何明提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发展体育事业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人民在交流中消除隔阂和误解,在互鉴中携手前行,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天津体育学院王欢认为,天津体育事业的百年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应在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践中探索有特色、有成效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广州体育学院米银俊提出,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及其“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生动诠释和精神标志,至今仍具鲜活的时代价值,需要永续传承和不断升华。山东体育学院王毅提出,党的历任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体系,成为实现体育强国梦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南京体育学院朱传耿提出,中国体育百年发展历经启蒙革新的“体育救国”阶段、改造创建的“体育兴国”阶段、改革创新的“体育报国”阶段、全面提升的“体育强国”阶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为国家中心任务服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之路等是中国体育百年发展经验的重要启示。吉林体育学院郑永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根本特征为:坚持党的领导,注重体育价值的体现;坚持宗旨意识,注重体育功能的实现;坚持制度优势,注重体育强国的建设;拓展开放视野,注重全新格局的打造;坚持奥运精神,注重体育灵魂的彰显。哈尔滨体育学院兰景力提出,应准确把握党的百年体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内部治理体系的转型。河北体育学院申富平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期间体育工作的理念与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改革举措体现了战略眼光与务实思维,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体育发展道路 红色体育 人民主体性 体育强国
下载PDF
论协调方法——解决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盾的探索
4
作者 兰景力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22,共3页
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在于,对抗性矛盾逐步趋于消失,非对抗性矛盾仍将大量存在.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大量的非对抗性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 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在于,对抗性矛盾逐步趋于消失,非对抗性矛盾仍将大量存在.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大量的非对抗性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盾的特点之一就是出现了解决矛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协调方法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当今之世,“协调”、“对话”、“平衡”与“和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时代的发展趋势启示着我们,如何从矛盾体系的对立因素中寻找“互补”机制,强调矛盾整体系统的协调与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代人们所瞩目的解决矛盾的重要方法论原则.解决矛盾的方法反映的是在人的干预下,矛盾双方关系的调整,是指人们为了使矛盾实现某种预期形式的解决,而自觉促成的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课题 和谐发展 系统的协调 方法论原则 对立因素 实践课题 正确与错误 历史性飞跃 人类社会 人大系统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两种命运
5
作者 兰景力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24,共1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挽救社会危机的指导思想,这除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需要外,国民传统文化对这两大思潮的特殊容纳方式也很值得重视.一、实用主义在中国的荣与衰与传统文化有一种特殊的...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挽救社会危机的指导思想,这除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需要外,国民传统文化对这两大思潮的特殊容纳方式也很值得重视.一、实用主义在中国的荣与衰与传统文化有一种特殊的联系.实用理性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虽然强调以义统利的原则,但传统文化中的注重实际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家 儒家文化 实际功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 思想精华 指导思想 体用 以义 历史意识 农业文化
下载PDF
构建和谐龙江必须着力解决“打官司难”问题
6
作者 兰景力 《奋斗》 2008年第8期49-51,共3页
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抓起,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在构建和谐龙江中着力解决“打官司难”问题。
关键词 和谐社会建设 官司 龙江 司法行政机关 职能作用
原文传递
“四位一体”双创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被引量:1
7
作者 兰景力 《奋斗》 2017年第18期24-24,共1页
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和人才聚集的优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驱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服务龙江、建设龙江、发展龙江中有所作为的青年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作为我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 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和人才聚集的优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驱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服务龙江、建设龙江、发展龙江中有所作为的青年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作为我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 “四位一体” 成长成才 高校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意识 综合性大学 人才聚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