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膜液中PI3K/AKT/mTOR信号轴介导巨噬细胞极化对膝骨关节炎促炎反应的作用
1
作者 蒋总 郭腾逊 +4 位作者 姚晓玲 兰维娅 唐芳 马武开 刘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3,共7页
目的已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膝骨关节炎(KOA)的进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AKT/mTOR信号轴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诱导是否是KOA进展的原因。方法收集KOA KL-Ⅱ与KL-Ⅲ级患者与正常人的滑膜液,检测滑膜液中M1巨噬细胞(CD80、CD86)与M... 目的已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膝骨关节炎(KOA)的进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AKT/mTOR信号轴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诱导是否是KOA进展的原因。方法收集KOA KL-Ⅱ与KL-Ⅲ级患者与正常人的滑膜液,检测滑膜液中M1巨噬细胞(CD80、CD86)与M2巨噬细胞(CD163、CD206)百分比(M1/M2比值),评估巨噬细胞极化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KOA滑膜液中的表达,并对KOA滑膜液中PI3K/AKT/mTOR信号轴关键分子PI3K、AKT3、mTORC1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ON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的滑膜液相比,KOA患者中M1型巨噬细胞(CD80、CD86)百分比增加(P<0.01),M1/M2比值升高(P<0.001);KOA组滑膜液中IL-1、IL-6、TNF-α表达也高于对照组(P<0.01),KOA组IL-10、TGF-β表达明显减少(P<0.01);KOA组滑膜液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I3K、AKT3、mTORC1及下游炎症因子(iONS)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KOA滑膜液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占据主要地位,M1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滑膜炎产生的原因,同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介导M1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KOA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巨噬细胞极化 M1/M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滑膜液 炎症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从白细胞介素-6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熊浪 蒋总 +4 位作者 唐芳 马武开 兰维娅 陈学勇 蔡珊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421-42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关节滑膜组织出现炎症与增生为临床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发现RA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激活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关节滑膜组织出现炎症与增生为临床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发现RA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激活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促使关节发生炎症反应,进而诱导骨与软骨组织的破坏。对此,研究证实中医药及现代医学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和丰度,抑制促炎因子IL-6对关节的侵袭,改善RA的症状。故文中从肠道菌群对IL-6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从新的靶点治疗RA提供新的临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类风湿关节炎 肠道菌群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蒋总 唐芳 +4 位作者 马武开 姚血明 刘正奇 兰维娅 周静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 通过数据库挖掘柴胡-黄芩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药对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病毒性肺炎靶点网络,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 从基因数据库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获取病毒性肺炎疾病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 目的 通过数据库挖掘柴胡-黄芩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药对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病毒性肺炎靶点网络,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 从基因数据库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获取病毒性肺炎疾病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设置查询条件: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查找柴胡-黄芩药对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药物主要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网络,并利用PPI网络构建核心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基因功能(GO)和信号通路(KEGG)分析共同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从TCMSP中筛选出柴胡(17个)-黄芩(36个)药对共有53种有效活性成分,从疾病基因数据库筛选出与病毒性肺炎密切相关的靶点共计4238个,通过比对分析药对-疾病作用靶点得出柴胡-黄芩药对与病毒性肺炎存在143个相同靶点。PPI、GO、KEGG分析显示柴胡-黄芩药对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IL-17等信号通路作用于FOS、TP53、TNF、JUN、IL6、MYC、RELA、HIF1A、CCND1、MAPK14、AKT1等关键靶点,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应激、炎症、功能同步化、凋亡等途径从而发挥病毒性肺炎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揭示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病毒性肺炎多靶点的机制,对于其临床应用具有翰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黄芩药对 病毒性肺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下载PDF
浅析龙运光教授从调护脾胃入手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4
作者 江瑶 蒋总 +5 位作者 唐芳 龙运光 兰维娅 李婷 陆婷 刘才木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龙运光教授是贵州省首届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50载。他常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顾护脾胃的理论诊治痹病。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病范畴,龙运光教授认为,痹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亏虚,风寒湿邪痹... 龙运光教授是贵州省首届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50载。他常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顾护脾胃的理论诊治痹病。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病范畴,龙运光教授认为,痹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亏虚,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所致,而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影响着正气的盛衰。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不仅要辨证治疗痹症,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还要将调护中焦脾胃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运光 脾胃 强直性脊柱炎 痹病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简析唐芳教授基于《伤寒论》扶阳思想治疗硬皮病的经验
5
作者 陆婷 唐芳 +3 位作者 兰维娅 蒋总 李婷 江瑶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总结唐芳教授基于《伤寒论》扶阳思想治疗硬皮病的辨证思路与治疗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整理、总结归纳唐芳教授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学术思想,并列举案例进行说明。结论:在《伤寒论》扶阳思想的指导下,中医药在硬... 目的:总结唐芳教授基于《伤寒论》扶阳思想治疗硬皮病的辨证思路与治疗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整理、总结归纳唐芳教授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学术思想,并列举案例进行说明。结论:在《伤寒论》扶阳思想的指导下,中医药在硬皮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扶阳思想 辨证论治 硬皮病
下载PDF
JAK抑制剂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总 姚晓玲 +5 位作者 唐芳 马武开 兰维娅 姚血明 安阳 刘正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823,共5页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间质性肺病(ILD)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LD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托法替布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予3 mg/ml博莱霉素溶液进行造模。灌胃干预28 d后收集所有大鼠肺组织行H...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间质性肺病(ILD)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LD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托法替布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予3 mg/ml博莱霉素溶液进行造模。灌胃干预28 d后收集所有大鼠肺组织行HE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JAK1、STAT1蛋白含量;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β水平。结果ILD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托法替布组肺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肺泡组织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支气管管腔上皮细胞脱落、炎性细胞渗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D模型组JAK1和STAT1均升高;与ILD模型组比较,托法替布组、醋酸泼尼松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ILD模型组血清TNF-α、IL-6、IL-1β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1);与ILD模型组比较,托法替布组、醋酸泼尼松组表达均下降(P<0.05),IL-10表达与之相反。结论托法替布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并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及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减轻炎症反应,治疗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 托法替布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下载PDF
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月 唐芳 +5 位作者 马武开 兰维娅 蒋总 金泽旭 秦瑶 彭金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4期38-42,46,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贝利尤单抗治疗LN的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2022年9月... 目的 系统评价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贝利尤单抗治疗LN的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2022年9月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并提取文献信息,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2篇,共5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组的主要疗效肾脏应答(PERR)发生率、完全肾反应(CRR)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7,95%CI:1.19,2.34,P=0.003;OR=1.72,95%CI:1.18,2.49,P=0.005),且使用贝利尤单抗联合霉酚酸酯基础治疗后的肾脏反应效果更佳。贝利尤单抗组与安慰剂组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75,1.44,P=0.80;OR=0.82,95%CI:0.57,1.18,P=0.29)。结论 贝利尤单抗联合基础治疗如霉酚酸酯、环磷酰胺能够提高肾脏应答效果,一定程度上缓解LN患者的肾脏损害。贝利尤单抗联合基础治疗的安全性与安慰剂联合基础治疗的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贝利尤单抗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Wnt/OPG信号通路轴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月 唐芳 +5 位作者 马武开 兰维娅 蒋总 金泽旭 彭金龙 秦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604-5607,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全球发病率为0.5%~1.0%,我国发病率为0.42%,患病人数超过500万[1,2]。RA患者在病程5~9年、10~14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43.5%、48.1%、61.3%[3],骨质破坏是其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引起RA骨破坏的具体分子... 类风湿关节炎(RA)全球发病率为0.5%~1.0%,我国发病率为0.42%,患病人数超过500万[1,2]。RA患者在病程5~9年、10~14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43.5%、48.1%、61.3%[3],骨质破坏是其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引起RA骨破坏的具体分子机制复杂,尚在研究明确阶段。目前,有研究称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和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是调节RA骨代谢,改善骨质破坏的2条重要通路[4]。当前治疗RA骨破坏的药物大多数属于生物抑制剂,且疗效并不显著。本文拟综述RA骨破坏与Wnt/OPG信号通路轴之间的相关性,为治疗RA骨破坏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OPG信号通路轴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
下载PDF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取穴中药离子导入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杨淑芬 肖丽娜 +4 位作者 刘佳 兰维娅 孙秋 丁雅怡 杨政宇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7期1604-1607,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取穴中药离子导入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KOA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2组患者均予KOA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避开7∶0... 目的评价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取穴中药离子导入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KOA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2组患者均予KOA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避开7∶00-9∶00(辰时)以外时间选取外膝眼、阴陵泉,避开17∶00-19∶00(酉时)以外时间选取阴谷穴、委中穴分别进行1次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每次20 min;观察组在7∶00-9∶00(辰时)选取外膝眼、阴陵泉,17∶00-19∶00(酉时)选取阴谷穴、委中穴分别进行1次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每次20 min。7 d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比较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2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疼痛程度(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ISOA指数)及健康状况(SF-36评分)。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VAS评分、ISOA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取穴中药离子导入能有效缓解KOA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供临床优化KOA的中医外治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子午流注理论 中药离子导入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的Meta分析
10
作者 高月 唐芳 +5 位作者 马武开 兰维娅 蒋总 金泽旭 秦瑶 彭金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5期35-40,共6页
目的对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贝利尤单抗治疗LN的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 目的对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贝利尤单抗治疗LN的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并提取文献信息,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2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度评分显著降低(MD=-9.07,95%CI:-12.52~-5.62,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 AI)评分(MD=-10.54,95%CI:-20.08~-1.00,P=0.03)及SLED AI 2000(SLED AI-2K)评分(MD=-7.66,95%CI:-8.70~-6.61,P<0.0000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贝利尤单抗治疗后主要疗效肾脏应答发生率为67%(95%CI:0.60~0.74),完全肾反应发生率为44%(95%CI:0.37~0.52)。贝利尤单抗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MD=-1.02,95%CI:-1.94~-0.11,P=0.03)、补体C3含量(SMD=0.87,95%CI:0.34~1.39,P=0.001)、补体C4含量(SMD=0.62,95%CI:-0.34~0.91,P<0.00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肌酸酐(SMD=0.02,95%CI:-0.57~0.61,P=0.95)、血清白蛋白(MD=9.31,95%CI:-2.57~21.19,P=0.1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利尤单抗联合基础用药能减轻SLE疾病活动度,降低24h尿蛋白水平,增加补体C3、C4含量,一定程度上可缓解LN患者的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利尤单抗 狼疮肾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lncRNAs靶向miR-34a在骨关节炎软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月 唐芳 +5 位作者 马武开 兰维娅 蒋总 金泽旭 秦瑶 彭金龙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5期57-61,共5页
骨关节炎病程中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引起关节软骨稳态失衡而形成的关节软骨破坏,是造成骨关节炎患者功能丧失甚至残疾的主要原因,但关节软骨破坏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阐明。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与完善,有研究者发现miR-34a... 骨关节炎病程中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引起关节软骨稳态失衡而形成的关节软骨破坏,是造成骨关节炎患者功能丧失甚至残疾的主要原因,但关节软骨破坏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阐明。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与完善,有研究者发现miR-34a在骨关节炎软骨破坏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够通过调控SIRT1/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NK信号通路等加快骨关节炎软骨破坏进程。近年来,lncRNAs与miR-34a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成为骨关节炎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但在骨关节炎患者的基因表达谱中存在多种lncRNAs表达,不同lncRNAs与miR-34a在骨关节炎中的相互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探讨lncRNAs靶向miR-34a调控骨关节炎软骨破坏的相关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lncRNAs和miR-34a在骨关节炎治疗及诊断中的意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lncRNAs MIR-34A 软骨破坏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血痹理论论治硬皮病
12
作者 李婷 蒋总 +6 位作者 唐芳 马武开 兰维娅 刘佳 黄维琛 陆婷 江瑶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11期28-31,共4页
《金匮要略》血痹篇中的针刺和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肌肤麻木为主症的血痹病的专方专药,在临床中可用于治疗雷诺氏病、肢端血管功能障碍、硬皮病等疾病。中医学从“血痹”范畴论治硬皮病。以《金匮要略》血痹理论为立足点,简要分析血痹... 《金匮要略》血痹篇中的针刺和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肌肤麻木为主症的血痹病的专方专药,在临床中可用于治疗雷诺氏病、肢端血管功能障碍、硬皮病等疾病。中医学从“血痹”范畴论治硬皮病。以《金匮要略》血痹理论为立足点,简要分析血痹病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根据受邪轻重、营卫虚弱及经脉凝滞程度,分辨血痹轻证和重证,以温经通络、温阳行痹、清热利湿、温阳补血为治疗原则,兼顾治肺,为临床有效治疗硬皮病提供“简、便、效、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金匮要略》 血痹 肌肤麻木
下载PDF
荣卫之气,亦令人痹
13
作者 秦瑶 唐芳 +5 位作者 马武开 兰维娅 蒋总 金泽旭 高月 彭金龙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9期33-36,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这一特点与中医学“痹病”相似,常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发病,痹病不仅是外感风寒湿邪,更与荣卫失衡密切相连。邪气常攻正气虚处,人体肌表虚不能驱邪外出,猝然逢风寒湿热邪而客其形体;营血不行,卫气瘀...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这一特点与中医学“痹病”相似,常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发病,痹病不仅是外感风寒湿邪,更与荣卫失衡密切相连。邪气常攻正气虚处,人体肌表虚不能驱邪外出,猝然逢风寒湿热邪而客其形体;营血不行,卫气瘀滞,营卫运行失衡,外邪入经脉,阻滞经络气血运行,最终发为痹病。治疗上应顾护肌表、补足气血、健脾益胃以调节营卫,扶正与祛邪并行,治病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荣气 卫气 痹病
下载PDF
中医药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机制探讨
14
作者 陆婷 唐芳 +7 位作者 马武开 兰维娅 蒋总 高月 秦瑶 彭金龙 李婷 江瑶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10期43-46,55,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和治疗中参与多个环节,而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备受重视,无论是单味中药还是中药复方都被证实能够... 类风湿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和治疗中参与多个环节,而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备受重视,无论是单味中药还是中药复方都被证实能够较好地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因此,探讨中医药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还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 PI3K/AKT信号通路 滑膜炎
下载PDF
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1例
15
作者 秦瑶 唐芳 +3 位作者 兰维娅 蒋总 高月 彭金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7期188-190,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免疫系统激活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各个组织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一半的此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甚至是以此为首发症状,导致其极易因误诊为单纯性血液疾...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免疫系统激活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各个组织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一半的此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甚至是以此为首发症状,导致其极易因误诊为单纯性血液疾病而延误病情。泰它西普是一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BAFF)及其同源物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双靶点抑制药物,能够通过抑制B细胞成熟、调节自身免疫来治疗SLE。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介绍1例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分析其使用泰它西普进行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泰它西普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活血通痹汤塌渍疗法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唐芳 马武开 +5 位作者 周静 卢向阳 陈琳英 兰维娅 李宇 蒋总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2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痹汤塌渍疗法对兔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扶他林组、42℃塌渍组、37℃塌渍组、32℃塌渍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关节制动法建立兔右侧... 目的观察活血通痹汤塌渍疗法对兔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扶他林组、42℃塌渍组、37℃塌渍组、32℃塌渍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关节制动法建立兔右侧膝骨关节炎模型,建模时间为4周。建模第5周,扶他林组右侧膝关节外用扶他林软膏,1次/d;42℃塌渍组、37℃塌渍组、32℃塌渍组均采用活血通痹汤行塌渍疗法治疗,并调整塌渍时的温度分别为42、37、32℃,1次/d。分组处理28天处死各组动物,观察右侧膝关节软骨大体情况及软骨组织病理改变。取各组右侧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Wnt蛋白(Wnt3a、Wnt5a、Wnt7a)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连环素蛋白(β-catenin)、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右侧膝关节软骨大体情况及软骨组织均正常,模型组呈明显骨关节炎改变。42℃塌渍组关节表面较光滑,可见轻度肿胀及滑膜充血;软骨细胞数目较多,分布较均匀,可染色,潮线模糊但有层次;37℃塌渍组、扶他林组、32℃塌渍组均可见关节软骨表面不平整,伴有肿胀及滑膜充血;软骨细胞数量较少,分布比较乱,有局部细胞积聚,潮线较模糊。空白组、42℃塌渍组、37℃塌渍组、扶他林组、32℃塌渍组、模型组膝关节软骨组织Wnt3a、Wnt5a、Wnt7a mRNA相对表达量及β-catenin、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活血通痹汤塌渍疗法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较好,以42℃条件下的治疗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中药塌渍法 细胞外因子 连环素蛋白 糖原合酶激酶3Β
下载PDF
温经通络方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唐芳 周静 +3 位作者 陈琳英 卢向阳 兰维娅 李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429-4432,共4页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风湿免疫科经验方温经通络方加减口服治疗,...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风湿免疫科经验方温经通络方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骨力胶囊口服治疗。治疗4 w后观察总体疗效,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膝骨关节炎严重指数评分(ISO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记录安全性指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 17%,优于对照组6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VAS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ISOA总分及各项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且治疗组疼痛或不适评分、ISOA总分降低更明显(P<0. 05);血清中炎性因子治疗后较前均有显著降低(P<0. 05),其中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治疗4 w内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经通络方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且药物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经通络方 寒凝血瘀型 炎性因子
下载PDF
Wnt/β-catenin抑制剂DKK1调控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兰维娅 唐芳 +4 位作者 马武开 姚血明 卢向阳 陈琳英 李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15-2017,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Wnt通路通过调节细胞的各个功能,如生长、发育、增殖、分化和凋亡,同时参与调控成骨、软骨、滑膜和关节生理学等多方面的代谢调节。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抑制剂DKK1 类风湿关节炎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甲氨蝶呤片联合不同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9
作者 卢向阳 唐芳 +3 位作者 陈琳英 兰维娅 李宇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第2期14-18,32,共6页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片(MTX)单用和联合不同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MTX单药治疗或MTX联合其他抗风湿药物治疗,且处于活动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0例,分别为MTX单药组、MTX+来氟米特片(LEF)组、MTX+...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片(MTX)单用和联合不同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MTX单药治疗或MTX联合其他抗风湿药物治疗,且处于活动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0例,分别为MTX单药组、MTX+来氟米特片(LEF)组、MTX+艾拉莫德片(IMD)组、MTX+沙利度胺片(THD)组、MTX+硫酸羟氯喹片(HCQ)组,每组30例。5组均予叶酸片口服减轻MTX毒副作用,治疗16周并随访。观察并记录5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DAS28评分和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同时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胃肠道反应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5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联合用药组达ACR20、ACR50、ACR70的比例均高于MTX单药组(P<0.05),其中MTX+LEF组和MTX+IMD组达ACR20、ACR50、ACR70的比例较高,与MTX+THD组和MTX+HC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30/150),MTX单药组为10.00%(3/30),各联合用药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27/120),MTX+LEF组最高,为36.67%(11/30),MTX+IMD组为20.00%(6/30),MTX+THD组为16.67%(5/30),MTX+HCQ治疗组为16.67%(5/30)。结论:5种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均有较好的疗效,MTX联合LEF或IM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更显著;5种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有差异,MTX联合LEF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甲氨蝶呤片 联合用药 临床观察 抗风湿药物
下载PDF
益赛普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顽固性关节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兰维娅 唐芳 +4 位作者 马武开 陈琳英 卢向阳 李宇 蒋总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第5期11-15,共5页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顽固性关节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顽固性关节腔积液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复方倍他...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顽固性关节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顽固性关节腔积液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组)、B组(益赛普组)、C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益赛普组),每组20例,分别于膝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益赛普、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益赛普。于治疗后1周末、2周末、1个月末观察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疼痛指数、滑膜血流信号变化等参数评价疗效,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ESR、CRP、关节疼痛指数、滑膜血流信号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A组ESR、CRP在注射后1个月末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均持续改善,3组患者在疼痛指数评分、滑膜血流信号方面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组间比较,3组ESR、CRP、疼痛指数评分、滑膜血流信号等指标在治疗1个月末时B组优于A组,而C组从治疗开始改善持续优于A组、B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赛普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顽固性关节腔积液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住炎症反应的方法,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顽固性关节腔积液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