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C-PIB PET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价值
1
作者 关乐 宋天彬 +3 位作者 候亚琴 李则 闫少珍 张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11 C-匹兹堡化合物B(11 C-Pittsburgh compound B,11 C-PIB)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定性及半定量分析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程度,评价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 目的探讨通过11 C-匹兹堡化合物B(11 C-Pittsburgh compound B,11 C-PIB)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定性及半定量分析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程度,评价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非阿尔茨海默病所致认知障碍(non Alzheimer s disease 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N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收治的AD患者(AD,n=36)、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n=20)、非A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NAD,n=19)及健康对照者(normal control,NC,n=10)作为研究对象。此85例受试者均行11 C-PIB PET显像,首先对脑内是否有Aβ沉积做阴性或阳性定性判断,再以脑干为参考脑区对大脑皮质额、顶、颞、枕叶Aβ沉积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比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max)半定量测量,并分析AD、MCI、NAD及NC组之间SUVRmax的差异。结果定性判断显示,AD组、NC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I组与NA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定量分析显示,对于所有的脑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AD组的SUVRmax值都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脑区中,NC组的SUVRmax数值最低,但SUVRmax在MCI组、NAD及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 C-PIB PET显像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对诊断AD均有较高价值,半定量分析对AD及MCI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11 C-PIB PET
下载PDF
复合型医疗设备背景下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探索
2
作者 张春 关乐 卢洁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对培养临床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适应核医学复合型分子影像设备,尤其是一体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磁共振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对培养临床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适应核医学复合型分子影像设备,尤其是一体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磁共振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快速发展的趋势,对现行的核医学住培内容进行积极改革探索,优化培养路径,加强核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硕)和住院医师在MR和PET/MR的轮转,全面夯实医学影像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核医学专硕和住院医师更好地培养为精通核医学且通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MR等其他影像学的复合型影像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培训改革 复合型医疗设备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健脾化痰方对ApoE^(-/-)AS小鼠VSMC增殖相关miRNA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田苗 贾连群 +6 位作者 具星 关乐 王洋 闵冬雨 杜高乐 佟惊宇 杨关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6-3653,共8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健脾化痰方调控ApoE^(-/-)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miRNA,并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该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10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 目的本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健脾化痰方调控ApoE^(-/-)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miRNA,并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该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10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健脾化痰中药组,对各组小鼠主动脉样本进行miRNA测序,比较差异表达miRNA,筛选出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miRNA,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差异miRNA及相关蛋白进行验证。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共有9个miRNA表达发生改变,其中7个上调,2个下调。miRNA-34a在中药组表达上调,经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中药组小鼠主动脉miRNA-34a及α-SMA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痰方可能通过调控miRNA-34a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测序 健脾化痰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脾主肌肉
下载PDF
海马硬化所致颞叶癫痫SPECT与MRI脑血流灌注对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关乐 卢洁 +3 位作者 曹燕翔 张人玲 梁志刚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769-1774,共6页
目的通过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脑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对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所致颞叶癫痫(intractabletemporal lob... 目的通过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脑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对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所致颞叶癫痫(intractable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脑血流灌注,特别是海马区血流灌注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测量,并比较其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HS的18例TLE患者。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18例患者及3例健康志愿者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全部患者及志愿者行ASL脑血流灌注成像。对HS所致TLE患者脑内,特别是海马区的血流灌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比较应用两种血流灌注方法(SPECT、ASL)测得的HS患者病变侧、对侧及与对照组海马区rCBF的差异。结果应用SPECT及ASL两种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测得HS所致TLE患者病变侧海马区rCBF均较对侧减低,病变侧与对侧海马区rCBF有显著性差异(P <0. 01);病变侧海马区rCBF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病变侧与对照组海马区rCB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1);对侧与对照组海马区rCBF有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ASL脑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定性分析HS所致TLE脑血流灌注改变一致性较好,均证实HS所致TLE病变侧海马区血流灌注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海马硬化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面向MEMS系统级仿真的宏模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关乐 褚金奎 +2 位作者 齐东周 王晓东 王立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561-4567,4587,共8页
典型微机电系统由受多能量域约束的功能器件与集成电路信号处理元件构成,具有多物理场耦合的特点。利用宏模型进行快速的系统级仿真分析是求解耦合MEMS静、动态行为的有效方法。对目前建立MEMS器件宏模型的方法做了系统总结,重点介绍了... 典型微机电系统由受多能量域约束的功能器件与集成电路信号处理元件构成,具有多物理场耦合的特点。利用宏模型进行快速的系统级仿真分析是求解耦合MEMS静、动态行为的有效方法。对目前建立MEMS器件宏模型的方法做了系统总结,重点介绍了基于伽辽金思想的基函数叠加和基于有限元方程的矩阵子空间投影等数值宏建模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选择原则,讨论了目前系统级仿真面临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未来宏建模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解析宏模型 数值宏模型 非线性宏模型
原文传递
和血通脉颗粒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关乐 杨关林 +1 位作者 张哲 鲍文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进行和血通脉颗粒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方法:①大鼠舌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以J点升高1.5 mV,T波低平,双向,倒置,ST段下移0.5 mV,心律不齐为心肌缺血指标,计算各组动物心肌缺血百分率,观察药物对抗pit引起大鼠... 目的:进行和血通脉颗粒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方法:①大鼠舌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以J点升高1.5 mV,T波低平,双向,倒置,ST段下移0.5 mV,心律不齐为心肌缺血指标,计算各组动物心肌缺血百分率,观察药物对抗pit引起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②两次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大鼠心肌缺血,以各时间点ST段偏移的总毫伏数为指标,观察药物对抗ISO引起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③大鼠两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8 mL/kg,期间冰水刺激,造成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④通过检测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浆抗凝血作用;⑤通过检测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结果:①和血通脉颗粒明显降低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百分率;②明显减少异丙肾上腺素引起ST段偏移的总毫伏数(∑ST);③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④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⑤明显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论:和血通脉颗粒大鼠低剂量组2.7 g(生药)/kg、中剂量组5.4 g(生药)/kg、高剂量组10.8 g(生药)/kg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活血作用;具有抗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血通脉颗粒 药效学 胸痹心痛 痰瘀互结 Wistar大鼠 心肌缺血 活血 抗凝
原文传递
和血通脉颗粒部分药效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关乐 杨关林 +1 位作者 张哲 鲍文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46-2148,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和血通脉颗粒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作用,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1)小鼠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以10 min内小鼠扭体次数为指标(小鼠扭体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2)将小鼠放入装有10 g钠石...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和血通脉颗粒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作用,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1)小鼠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以10 min内小鼠扭体次数为指标(小鼠扭体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2)将小鼠放入装有10 g钠石灰,容积为250 mL不漏气的广口瓶内,以小鼠呼吸停止时间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耐常压缺氧作用;(3)利用肾上腺素造成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观察药物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1)显著减少0.6%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2)显著延长小鼠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3)明显改善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结论:和血通脉颗粒小鼠低剂量组3.9 g(生药)/kg、中剂量组7.8g(生药)/kg、高剂量组15.6 g(生药)/kg具有镇痛作用;具有增强小鼠耐常压缺氧能力的功效;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血通脉颗粒 药效学 胸痹心痛 痰瘀互结 SPF小鼠 镇痛 耐常压缺氧 肠系膜微循环
原文传递
系统级设计方法及其在力学特性集成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关乐 褚金奎 +2 位作者 王晓东 张段芹 王立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A期1313-1318,共6页
随着对微尺度下MEMS材料力学特性研究的深入,片上集成测试方法应用愈加广泛.针对MEMS系统具有多能量域耦合的特点,应用基于MEMS宏模型技术的系统级设计工具来获得整个系统的行为特性已成为研究热点.概述了几种建立MEMS宏模型的基本方法... 随着对微尺度下MEMS材料力学特性研究的深入,片上集成测试方法应用愈加广泛.针对MEMS系统具有多能量域耦合的特点,应用基于MEMS宏模型技术的系统级设计工具来获得整个系统的行为特性已成为研究热点.概述了几种建立MEMS宏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其中的节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利用Coventor Ware软件设计了一种测试多晶硅杨氏模量的集成测试结构,首次将系统级设计方法引入集成测试结构的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仿真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级设计 宏模型 集成测试 杨氏模量
下载PDF
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癎的SPECT与MRI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关乐 卢洁 +3 位作者 曹燕翔 张人玲 梁志刚 李坤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70-874,共5页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MRI测量海马体积对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癎患者致灶的定位价值。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双侧海马血流灌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MRI测量双侧海马体积,分析海马硬化致颞...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MRI测量海马体积对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癎患者致灶的定位价值。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双侧海马血流灌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MRI测量双侧海马体积,分析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癎(颞叶癫癎组)患者患侧海马相对脑血流量与相应区域海马体积的相关性。结果颞叶癫癎组患者患侧海马相对脑血流量[(46.04±7.94)ml/(100 g·min)]低于对侧[(54.76±9.62)ml/(100 g·min);t=-2.966,P=0.005]和正常对照者[(64.87±7.28)ml/(100 g·min);t=-4.824,P=0.000],且海马体积[(1.69±0.39)cm3]小于对侧[(2.68±0.41)cm3;t=-7.410,P=0.000]和正常对照者[(3.50±0.39)cm3;t=-16.340,P=0.000]。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癎患者患侧海马相对脑血流量与相应区域海马体积呈正相关(r=0.394,P=0.017)。结论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癎患者患侧海马相对脑血流量降低、海马体积缩小,二者呈正相关。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MRI测量海马体积,可以作为致灶切除术前准确定位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颞叶 海马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二阶Krylov子空间投影法建立MEMS宏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乐 褚金奎 +1 位作者 齐东周 王晓东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0-214,共5页
利用宏模型对MEMS系统进行系统级仿真是求解MEMS耦合问题的有效方法。对大规模系统方程通过矩阵子空间投影实现自由度缩聚来建立宏模型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常用的Krylov子空间法只能对状态空间描述的一阶系统进行降阶处理。本文介绍... 利用宏模型对MEMS系统进行系统级仿真是求解MEMS耦合问题的有效方法。对大规模系统方程通过矩阵子空间投影实现自由度缩聚来建立宏模型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常用的Krylov子空间法只能对状态空间描述的一阶系统进行降阶处理。本文介绍了二阶Krylov子空间理论,运用Arnold i算法直接对大规模二阶系统进行自由度缩聚来生成宏模型。将此方法与有限元数值分析结合对电热驱动微夹钳进行了宏建模。对电热微夹钳宏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建立的宏模型可以准确反应系统的动态行为,满足精度要求,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Krylov子空间 Arnoldi算法 宏模型 微夹钳
下载PDF
癫痫发作间期SPECT、VEEG、MRI定位与病理一致性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关乐 张海琴 +1 位作者 苗绍惠 张人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136-2138,共3页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99mTc-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显像、视频脑电图(VEEG)、核磁共振成像(MRI)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方法:对37例癫痫病人进行发作间期SPECT、VEEG和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CT...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99mTc-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显像、视频脑电图(VEEG)、核磁共振成像(MRI)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方法:对37例癫痫病人进行发作间期SPECT、VEEG和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CT定位的阳性率为81.08%,VEEG定位的阳性率为75.67%,MRI定位的阳性率为56.76%。结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寻找癫痫病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是提高癫痫病灶定位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脑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SPE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远隔缺血预适应的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乐 卢洁 +3 位作者 候亚琴 张海琴 吉训明 梁志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1期2091-2095,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在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单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分别行SPECT脑血流灌注和脑葡...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在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单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分别行SPECT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分析RIPC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病灶数量、脑血流量及脑代谢率的差异。结果 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异常病灶数量减少,47例(94.0%)血流灌注有不同程度增高;3例(6.0%)脑血流灌注增高患者有不同程度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葡萄糖代谢异常病灶数量增加,40例代谢减低的患者有34例(68.0%)不同程度代谢增高;10例代谢增高的患者有6例(12.0%)不同程度代谢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前后SPECT显像比较,患侧额、顶、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血流灌注显著增高(P<0.05);额、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增高(P<0.01),顶叶葡萄糖代谢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对评价RIPC治疗ICVD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远隔缺血预适应 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
下载PDF
中医英语翻译——中医世界化的关键环节 被引量:3
13
作者 关乐 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27-128,共2页
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走向世界,在现代社会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它属于翻译的一个分支,具备翻译的基本特点,然而中医理论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许多中医术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也成为中医英语翻译独有的难点。要想原汁原味的将... 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走向世界,在现代社会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它属于翻译的一个分支,具备翻译的基本特点,然而中医理论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许多中医术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也成为中医英语翻译独有的难点。要想原汁原味的将中医的内容表达出来,不仅要能熟练运用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及其文化底蕴,更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英语 翻译 世界化 关键环节
原文传递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乐 张人玲 +2 位作者 翟勇 吴涛 陈彪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03-12/2004-1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门诊诊治的Hoehn-Yahr分级Ⅰ~Ⅱ级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53例,纳入标准:①性别、...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03-12/2004-1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门诊诊治的Hoehn-Yahr分级Ⅰ~Ⅱ级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53例,纳入标准:①性别、年龄不限。②患者均知情同意。③诊断标准:按1984年全国椎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做出诊断。排除标准:化学药物、创伤、脑血管病及其他病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3~78(62±11)岁;病程0.5~4.0(2.4±1.2)年。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后进行符合线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脑断层显像,获得双侧纹状体、丘脑葡萄糖代谢图像,由3名核医学科医师共同阅片,以横断面为基础,参照冠状及矢状断面,以两个以上的断面出现肉眼可辨的放射性减低为异常,作为定性指标。勾画双侧纹状体、丘脑、顶叶、颞叶、额叶、枕叶及小脑感兴趣区,获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将各脑叶分别与小脑放射性计数相比较,其比值作为半定量指标。采用目测法对脑各部位的葡萄糖代谢进行判断,并用半定量指标评价脑代谢损伤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影像学表现结果:31例早期原发偏侧帕金森病患者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脑内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分布异常占93.55%(29/31),非对称性纹状体放射性减低26例(83.87%),其中18例为双侧减低;非对称性纹状体放射性增高1例(3.22%);非对称性丘脑放射性减低12例(38.71%),其中3例为双侧减低;大脑各叶放射性摄取及代谢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颞叶放射性明显减低7例(22.58%),其同侧纹状体放射性也减低;额叶放射性明显减低2例(6.45%),均为双侧减低,顶叶放射性明显减低12例(38.71%),其中5例为双侧减低,枕叶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脑内示踪剂放射性分布正常2例。②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表现与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关系:对26例非对称性纹状体放射性减低的患者的双侧纹状体放射性计数进行半定量比较,发现运动障碍肢体对侧(病侧)纹状体的脑代谢为80.09±22.35,另侧(脑健侧)为108.37±33.41,病侧与健侧脑相应区域相比下降,差异显著(t=8.242,P<0.001)。结论:93.55%(29/31)的帕金森病患者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示纹状体、丘脑或脑叶的不对称性代谢改变,其中83.87%(26/31)为非对称性纹状体放射性减低,表明此项技术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体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 纹状体
下载PDF
亚波长纳米金属光栅偏振聚光器设计
15
作者 关乐 王忠旭 +3 位作者 李世奇 刘胜 崔岩 褚金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6期70-74,共5页
为有效利用白天和夜晚的全天候偏振光信息,进一步拓展偏振光导航系统在微光环境下的应用,基于昆虫复眼的偏振视觉仿生原理,设计了一种亚波长光栅式平面金属聚光透镜结构,可以在保证偏振信息采集的同时实现微光环境中光的聚焦增强。基于... 为有效利用白天和夜晚的全天候偏振光信息,进一步拓展偏振光导航系统在微光环境下的应用,基于昆虫复眼的偏振视觉仿生原理,设计了一种亚波长光栅式平面金属聚光透镜结构,可以在保证偏振信息采集的同时实现微光环境中光的聚焦增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光学理论,利用具有特定变化规律的变间距w和变高度d的纳米金属光栅阵列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亚波长纳米金属光栅偏振聚光器。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聚光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聚光器光场分布的优化分析,给出了各参数对焦点位置和聚焦效果的影响规律,同时求解了TM光的透射率。其中最优结构的焦点位置位于偏振聚光器光出口2 798 nm,光强值提高到了16倍。在450 nm的偏振光导航器敏感波段其透射率约为63%。提出的新型金属光栅偏振聚光器结构为未来微纳偏振导航器件的光学设计与集成制造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 偏振视觉 偏振器 纳米金属光栅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下载PDF
基于临床调查法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条目筛选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蕊 张哲 +11 位作者 刘丽星 张会永 陈智慧 王洋 刘仕利 杨永菊 徐丹 陈强 管慧静 于长生 关乐 杨关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94-1498,共5页
目的:研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应用临床调查法多元统计筛选并优化条目,敦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数据基础。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编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预调查表》,现场调... 目的:研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应用临床调查法多元统计筛选并优化条目,敦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数据基础。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编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预调查表》,现场调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180例,健康者90例,重测34例。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离散趋势分析、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筛选条目。结果:将以上各种方法统计分析的结果汇总,保留3种以上方法均选中的条目,删除心悸、气短、口黏、偏嗜4个条目。结论:通过采用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敏感性、代表性、重要性、一致性、独立性、相关性、稳定性均较好的条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调查法 条目筛选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痰瘀互结证 自评量表
原文传递
脑心清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闵冬雨 李红岩 +5 位作者 关乐 常江 张海宁 崔馨月 王鹏 曹永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2,共8页
背景:脑心清胶囊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由来已久,然而针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则相对较少。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考察脑心清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方案经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 背景:脑心清胶囊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由来已久,然而针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则相对较少。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考察脑心清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方案经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1000092017072)。将80只雄性蒙古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心清组及脑络通组,后3组沙鼠应用无创微动脉夹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 min后松开,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术后次日开始假手术组正常饲养,模型组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脑心清组按照100 mg/(kg?d)灌胃给药,脑络通组按照100 mg/(kg?d)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 d。在实验结束前1周进行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麻醉下处死沙鼠取脑组织。检测沙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神经元、脑血管及对应的分子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沙鼠学习能力显著下降。而脑心清组及脑络通组则可有效提升术后的学习能力下降趋势;②与模型组相比,脑心清组及脑络通组神经元显著增多,且排列较为整齐,细胞轮廓清晰,结构完整;③与模型组相比,脑心清组及脑络通组沙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1);④与模型组相比,脑心清组及脑络通组沙鼠海马组织ASC、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下调(P<0.05);⑤与模型组相比,脑心清组及脑络通组沙鼠的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⑥与模型组相比,脑心清组及脑络通组沙鼠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细胞间连接紧密;⑦与模型组相比,脑心清组及脑络通组沙鼠海马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显著上调,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升高(P<0.01);⑧结果说明,脑心清胶囊可有效保护沙鼠的海马CA1区形态;脑缺血再灌注时伴有脑血管功能紊乱,脑心清胶囊可以保护脑血管功能,进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清胶囊 脑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炎症 脑血管功能 细胞焦亡
下载PDF
基于PCRarray技术探讨脾虚痰浊AS对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程岩岩 贾连群 +5 位作者 宋囡 马艺馨 张妮 吴瑾 关乐 杨关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9-1071,I0008,共4页
目的:利用PCRarray的技术检测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AS)巴马小型猪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方法:普通级雄性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痰浊AS组。脾虚痰浊AS组予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结合高脂饲料饮食。... 目的:利用PCRarray的技术检测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AS)巴马小型猪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方法:普通级雄性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痰浊AS组。脾虚痰浊AS组予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结合高脂饲料饮食。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LDL-C水平,提取各组巴马小型猪心肌总RNA,应用线粒体能量代谢信号通路PCR芯片测定脾虚痰浊AS巴马小型猪线粒体能量代谢通路相关mRNA表达。结果:各组巴马小型猪血脂的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CRarray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下调的≥4倍基因有17个,占总基因数的20%,如:ATP5A1、ATP5L、ATP5F1、ATP4A、ATP6V1E2等;上调≥4倍的基因转录占基因总数的10%,为OXA1L、NDUFB8、NDUFB9、NDUFS2、NDUFS8,涉及氢离子转运,琥珀酸脱氢酶亚基,NDUF脱氢酶亚基相关基因。结论:脾虚痰浊AS对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可能与涉及氢离子转运,琥珀酸脱氢酶亚基,NDUF脱氢酶亚基相关基因表达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array 脾虚 痰浊 线粒体
原文传递
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位诊断的SPECT与质子MR波谱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海琴 李坤成 +1 位作者 张人玲 关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对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侧TLE患者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常规MRI扫描和1H-...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对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侧TLE患者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常规MRI扫描和1H-MRS成像。将两种分子影像学检查技术,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和1H-MRS,对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9例单侧TLE患者,常规MRI发现异常18例,其中海马硬化16例,定位率62.07%。SPECT异常21例,定位率72.41%,其中,MRI阴性病例中27.27%(3/11)的患者SPECT为阳性1。H-MRS发现异常18例,定位率62.07%,但MRI阴性病例中36.36%(4/11)的患者MRS为阳性。结论:SPECT对TLE功能异常脑区敏感,尤其是颞叶新皮质的异常1。H-MRS对早期海马硬化比MRI敏感。此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都能有效定位颞叶致痫灶,相互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定位诊断
下载PDF
电热微夹钳的热效应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郝秀春 褚金奎 +1 位作者 王立鼎 关乐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269-1272,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多晶硅电热微夹钳,该夹钳在V形电热微驱动器的作用下,能够产生近似线性的位移和产生较大的夹持力。在全面考虑了空气对流、辐射、热传导及材料特性等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该电热微夹钳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进... 介绍了一种新型多晶硅电热微夹钳,该夹钳在V形电热微驱动器的作用下,能够产生近似线性的位移和产生较大的夹持力。在全面考虑了空气对流、辐射、热传导及材料特性等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该电热微夹钳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进行了稳态和瞬态的仿真分析,模拟出输出位移和温度场随电压的变化情况,以及电热微夹钳的热响应时间。对仿真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夹钳 热效应分析 电热 数值模拟 有限元模型 微驱动器 空气对流 材料特性 仿真分析 变化情况 响应时间 多晶硅 夹持力 热传导 温度场 位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