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南部万福变质核杂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1
作者 关会梅 刘俊来 +3 位作者 纪沫 赵胜金 胡玲 Gregory A.Davi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结合白垩纪沉积盆地组成与结构、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在辽宁南部辽南变质核杂岩东侧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万福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结合白垩纪沉积盆地组成与结构、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在辽宁南部辽南变质核杂岩东侧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万福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构造岩构成,上盘为元古宇岩石,下盘是太古宇岩石和就位于其中的同构造花岗质侵入体。万福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成一个变质核杂岩对,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该变质核杂岩对的厘定可能为阐明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以及岩石圈减薄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福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 晚中生代 岩石圈减薄 辽南
下载PDF
变形角闪质岩石流动变形及其意义——以辽东古元古宙褶皱带变形斜长角闪岩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关会梅 刘俊来 赵胜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7-783,共7页
通过显微和亚微分析揭示出辽东地区3种变形特点的角闪质岩石(片麻状斜长角闪岩、条带状斜长角闪岩和糜棱状斜长角闪岩)具有差异的显微及亚微构造。通过地质温压计计算,3种斜长角闪岩及其原岩的形成与变形温压条件具有从升温升压经降温... 通过显微和亚微分析揭示出辽东地区3种变形特点的角闪质岩石(片麻状斜长角闪岩、条带状斜长角闪岩和糜棱状斜长角闪岩)具有差异的显微及亚微构造。通过地质温压计计算,3种斜长角闪岩及其原岩的形成与变形温压条件具有从升温升压经降温升压到降温降压的变化规律(片麻状斜长角闪岩:597.0℃,0.536 GPa;条带状斜长角闪岩:617.3℃,0.455 GPa;糜棱状斜长角闪岩:558.8℃,0.514 GPa)。从其趋势和规律,结合显微构造分析,3种岩石是同一期变形不同阶段的产物。在递进变形作用过程中,塑性变形是斜长角闪岩流动和蠕变的主要机制。结合前人的实验变形结果,修正了大陆岩石圈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质岩石 流动变形 显微构造分析 中下地壳 辽东半岛
下载PDF
深部地壳镁铁质岩石(斜长角闪岩)叶理的组成及形成机制分析——以辽东海城地区变质镁铁质岩石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关会梅 刘俊来 +1 位作者 张崧 张艳彬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4-351,共8页
 高级变质镁铁质岩石叶理形成于地壳深部环境,对其组成及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讨论在深部地壳(下地壳)环境中岩石的表现与流动过程。以辽宁海城马风地区广泛出露的斜长角闪岩为例,对变质镁铁质岩石中几种不同类型叶理的组成及形成...  高级变质镁铁质岩石叶理形成于地壳深部环境,对其组成及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讨论在深部地壳(下地壳)环境中岩石的表现与流动过程。以辽宁海城马风地区广泛出露的斜长角闪岩为例,对变质镁铁质岩石中几种不同类型叶理的组成及形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显微构造分析结果表明,变质斜长角闪岩中主要发育三种具有不同特点的叶理构造型式:条带状、糜棱状和片麻状。作为岩石叶理的主要组成矿物,角闪石对叶理的形成贡献最大。斜长石在不同类型岩石中对叶理的形成作用不同。组成叶理的斜长石和角闪石矿物对的温压测算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426~532MPa和581℃~639℃之间。变质基性岩中叶理的形成是这种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多种机制(包括晶体的定向重结晶作用、应力作用下的变质分异、晶质塑性变形、亚颗粒旋转动态重结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叶理 变形机制 显微构造 下部地壳
下载PDF
地壳的拆离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约束 被引量:85
4
作者 刘俊来 Gregory A.Davis +2 位作者 纪沫 关会梅 白相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81,共10页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层)或中部地壳(变质核杂岩)。地壳拆离作用具有运动学极性(NWW或SEE)、几何学宏观(区域)对称与微观(局部)不对称性、遍布全区但不均匀性,以及形成时间的跨越性(140~60Ma)等特点,并使得地壳和岩石圈发生显著的减薄。本文研究揭示出现令岩石圈厚度变化与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分布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除新生代裂陷发育区岩石圈厚度明显较小且厚度有迅速变化外,从华北向贝加尔地区总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加厚,也即东亚地区岩石圈具有楔形形态。晚中生代时期的地壳(或地幔)拆离作用伴随着广泛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区域岩石圈同时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减薄和破坏,华北克拉通在这一时期的破坏仅仅是区域岩石圈减薄在华北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拆离 伸展构造 岩石圈减薄 华北克拉通破坏
下载PDF
辽南变质核杂岩饮马湾山和赵房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纪沫 刘俊来 +3 位作者 胡玲 关会梅 G DAVIS 张维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3-181,共9页
辽南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晚中生代华北岩石圈伸展和减薄背景下,其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30Ma),在伸展作用下辽南地区发育拆离断层及其下伏韧性剪切带;第二阶段(130~120Ma),同构造花岗质岩体的主动侵位影响了拆离断层的演化;... 辽南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晚中生代华北岩石圈伸展和减薄背景下,其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30Ma),在伸展作用下辽南地区发育拆离断层及其下伏韧性剪切带;第二阶段(130~120Ma),同构造花岗质岩体的主动侵位影响了拆离断层的演化;同时在124Ma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岩浆活动达到峰值;第三阶段(113Ma之后)花岗质岩体在较浅层次侵位于停止活动的拆离断层带。辽南变质核杂岩发育与演化过程在年代学意义上揭示了华北板块晚中生代时期的区域性岩石圈伸展与减薄过程。本文认为由伸展后期侵位的赵房岩体所记录的拆离断层停止的时限(113Ma)可以作为华北岩石圈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转捩点,113Ma之前华北板块广泛发育变质核杂岩、拉分盆地等一系列伸展构造,之后则以平稳的隆升和冷却过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南变质核杂岩 花岗质岩石 SHRIMP U-PB测年 早白垩世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地区构造形变与油气圈闭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宗秀 张进 +3 位作者 关会梅 汤良杰 肖伟峰 鄢犀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12-1825,共14页
滑脱构造广泛存在于地壳形变过程中,也是盆山结合带一种重要和常见的变形机制。雪峰山西侧地区发育的一系列"隔档-隔槽式"褶皱为多层次滑脱控制下变形的结果,双冲构造是本区的重要变形方式,也是区别典型滑脱褶皱构造的重要特... 滑脱构造广泛存在于地壳形变过程中,也是盆山结合带一种重要和常见的变形机制。雪峰山西侧地区发育的一系列"隔档-隔槽式"褶皱为多层次滑脱控制下变形的结果,双冲构造是本区的重要变形方式,也是区别典型滑脱褶皱构造的重要特征。由于滑脱系统变形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各个滑脱层在剪切运动过程中变形量、变形规模、变形强度、缩短量等的不同,必定造成地貌高点与深部构造高点之间不一定存在吻合的对应关系。通过系统的变形构造解析,结合油气勘探实例,提出雪峰山西侧地区存在滑脱冲断圈闭、滑脱褶皱圈闭、断坡遮挡圈闭、滑脱层圈闭4种可能的油气构造圈闭形式。雪峰山西侧深部滑脱层变形、展布等的精细研究,应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和优选区圈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 多层次滑脱 变形 滑脱-冲断 构造圈闭
下载PDF
辽吉朝褶皱带古元古宙岩浆核杂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俊来 崔迎春 关会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206,共5页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及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宙 大地构造 岩浆核杂岩 辽吉朝褶皱带 构造演化 单剪模型 成因模式
下载PDF
上地壳环境中的流体作用与灰岩的脆—韧性转变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俊来 马立杰 +3 位作者 崔迎春 关会梅 K.WEBER J.WALTER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1-176,共6页
对取自西南非纳米比亚Damara造山带Waterberg断层带中的细粒灰岩的变形结构与亚微结构开展的多方面综合研究 ,揭示出在流体相遍布的上部地壳环境中 ,细粒灰岩的变形属性具有双重性 :脆性与晶质塑性。这种双重性突出表现在破裂与微破裂... 对取自西南非纳米比亚Damara造山带Waterberg断层带中的细粒灰岩的变形结构与亚微结构开展的多方面综合研究 ,揭示出在流体相遍布的上部地壳环境中 ,细粒灰岩的变形属性具有双重性 :脆性与晶质塑性。这种双重性突出表现在破裂与微破裂构造的广泛发育 ,以及细粒动态重结晶颗粒沿着破裂带 (面 )的出现。导致这种双重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于岩石变形作用过程中流体相的介入。破裂与微破裂的出现 ,为流体相介入岩石变形提供了通道 ,使得流体相能够弥散于高应变带及高应变晶体内。水解弱化是流体相影响岩石变形的重要机理。流体相促进位错滑移与攀移 ,并加速应变颗粒的恢复作用 ,以协调破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韧性转变 微观机制 灰岩 上地壳环境 流体作用 变形机制 断层作用
下载PDF
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corrugation)及其成因 被引量:14
9
作者 纪沫 胡玲 +2 位作者 刘俊来 关会梅 Gregory Davis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2,49,共12页
基于对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及下伏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分析以及拆离断层带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重点讨论了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波瓦状构造... 基于对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及下伏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分析以及拆离断层带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重点讨论了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波瓦状构造的发育与下盘晚期阶段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具有同时性。伸展构造发育初期就位的深成岩体加热和软化了上部地壳,此时岩石力学属性控制的钝角锯齿状断裂构成了波瓦状构造的雏形,晚期阶段花岗质深成侵入岩的不均匀侵位制约了波瓦状构造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断层 波瓦状构造 深成岩体 辽南变质核杂岩
下载PDF
华北晚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对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约束 被引量:62
10
作者 刘俊来 关会梅 +1 位作者 纪沫 胡玲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6,共6页
变质核杂岩是华北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与减薄的重要产物,以辽南、瓦子峪(医巫闾山)、云蒙山等为代表的变质核杂岩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共性:运动学极性、几何学不对称性、形成时间的跨越性、不分布均匀性和规模的级序性.变质核杂岩所具... 变质核杂岩是华北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与减薄的重要产物,以辽南、瓦子峪(医巫闾山)、云蒙山等为代表的变质核杂岩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共性:运动学极性、几何学不对称性、形成时间的跨越性、不分布均匀性和规模的级序性.变质核杂岩所具有的众多特点,直接为讨论区域岩石圈伸展与减薄过程提供重要约束,揭示出许多与现有盛行的地幔柱、拆沉作用、加厚造山带地壳伸展垮塌等成因模式相驳的证据.文中提出建立完善的区域岩石圈伸展与减薄模型,必须考虑到岩石圈深部的极性运动(或单向剪切)、岩石圈板块破坏的渐进性发展、伸展作用-岩浆作用关系, 以及变质核杂岩发育与郯庐断裂的同时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晚中生代 变质核杂岩 岩石圈伸展与减薄
下载PDF
辽南变质核杂岩的结构与演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俊来 关会梅 +2 位作者 纪沫 曹淑云 胡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17-1117,共1页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辽南地区 3层结构 火山-沉积岩系 演化 伸展盆地 侵入岩体 变质杂岩
下载PDF
山东黄埠岭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艳彬 张渊 +3 位作者 陈国华 周彦青 董庆吉 关会梅 《黄金》 CAS 2004年第4期11-14,共4页
研究了黄埠岭金矿不同世代的黄铁矿晶形特征、热电系数、微量元素含量和含金性 ,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等 ,总结出该矿床黄铁矿为中细粒五角十二面体聚型、热电性特征呈P型和P -N型、S/Fe低的黄铁矿与金矿化富集成正相关性的规律 ,这一规... 研究了黄埠岭金矿不同世代的黄铁矿晶形特征、热电系数、微量元素含量和含金性 ,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等 ,总结出该矿床黄铁矿为中细粒五角十二面体聚型、热电性特征呈P型和P -N型、S/Fe低的黄铁矿与金矿化富集成正相关性的规律 ,这一规律对指导该矿床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埠岭金矿 黄铁矿 标型特征
下载PDF
含流体相条件下白云岩的低温流动变形——破裂与溶解-结晶的耦合过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俊来 关会梅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9,共6页
 应用光学显微分析、阴极发光显微分析和TEM亚微分析,对于取自阿尔卑斯逆冲断层系底部的变形白云岩开展了详细的显微构造与岩石流动机制分析,光学显微构造和阴极发光分析表明岩石具有典型的类碎裂结构,微角砾常常是白云石颗粒的集合体...  应用光学显微分析、阴极发光显微分析和TEM亚微分析,对于取自阿尔卑斯逆冲断层系底部的变形白云岩开展了详细的显微构造与岩石流动机制分析,光学显微构造和阴极发光分析表明岩石具有典型的类碎裂结构,微角砾常常是白云石颗粒的集合体组成,常常呈浑圆的形态和不规则的边界。基质颗粒中以新生结晶颗粒集合体为主,部分具有溶蚀特点的残余微角砾,而且它们经常具有新生结晶边。对于碎裂岩中变形残斑的透射电镜分析揭示出岩石的脆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和缠结位错亚微构造特点的出现,而变形基质颗粒却很少具有或仅有微弱发育的位错亚结构。阴极发光显微结构分析进一步证实基质颗粒与微角砾之间在微量元素成分及形成时代上的差异。提出破裂(碎裂)及随后发生的溶解-迁移-结晶过程是断层带岩石细粒化与岩石应变的重要机制,认为破裂与溶解-结晶的耦合以及由此所致的岩石弱化为阿尔卑斯逆冲断层带巨大位移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白云岩 阴极发光 形成时代 显微构造 耦合过程 岩石 结晶 颗粒 碎裂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表断层破裂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静宜 关会梅 宋洋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2-65,共4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在龙门山断裂集中释放。北川位于龙门山断裂的北段,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在主断裂方向北川县城可观测到两条断裂,并且产生了明显的地表破裂,走向均为北东30°~50°,主...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在龙门山断裂集中释放。北川位于龙门山断裂的北段,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在主断裂方向北川县城可观测到两条断裂,并且产生了明显的地表破裂,走向均为北东30°~50°,主断裂方向地表破裂约10 km,具有明显挤压逆断层特征,上盘以60°~80°高角度向北东逆冲,断层垂直位移量3~4m,水平位移量0~2 m。主断裂的地表破裂集中位于两个地层的不整合面上,上盘为寒武系细砂岩、砂页岩,下盘为泥盆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另外在北川县城北部发现次级断裂一条,走向北西30°,地表破裂长度约4 km,表现为正断层特征。这些破裂都直接或间接受地下深部构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断层
下载PDF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俊来 关会梅 崔迎春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3期214-220,共7页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是早前寒武纪时期的一条重要的褶皱造山带与成矿带。依据褶皱带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演化上的变化 ,识别出褶皱带的内部分带性。褶皱带由北部线性褶皱带和南部隆褶带构成 ,二者虽然...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是早前寒武纪时期的一条重要的褶皱造山带与成矿带。依据褶皱带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演化上的变化 ,识别出褶皱带的内部分带性。褶皱带由北部线性褶皱带和南部隆褶带构成 ,二者虽然具有诸多方面的差异 ,但却具有统一的区域构造演化并产生了统一的构造系统。文中系统讨论了褶皱带的结构、组成、构造特点与构造演化。重点讨论了褶皱带早期演化中形成的隆滑构造与岩浆核杂岩的特点 ,并对褶皱带研究与找矿工作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宙 辽宁 褶皱带 构造分区 构造演化 找矿工作 成矿作用 变质作用 岩浆作用
下载PDF
汶川地震映秀镇地质条件与地表破裂特征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晓辉 关会梅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7-61,共5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 8.0地震。根据地震部门测定,本次地震是从映秀开始破裂,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北纬31.015°,东经103.365°)。在中国地震局组织的汶川地震科学考察成果基础上,本文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 8.0地震。根据地震部门测定,本次地震是从映秀开始破裂,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北纬31.015°,东经103.365°)。在中国地震局组织的汶川地震科学考察成果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映秀地质条件:主要发育的地层为二叠系的石英闪长岩,震旦系的砂岩;通过研究区的主要构造为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主要的地貌类型为河流地貌。调查了研究区的地表破裂特征,根据研究区的地貌类型将其划分为A、B、C三段,A段为河床沉积地貌,垂直断距最大;B段为丘陵地貌,断距中等,但诱发崩塌地质灾害;C段为河流边滩地貌,断距较小,但震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映秀镇 地表破裂
下载PDF
影响陆成断块油藏微生物单井吞吐效果的地质因素研究
17
作者 刘双莲 李浩 +1 位作者 关会梅 谢西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以地质研究为核心技术,在深入分析局部构造、沉积相关系和井组内的注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油井及其井组的剩余油丰度与产层储层结构的配置关系是实施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增油的重要条件,建立了以井组为地质单元的微生物单井吞吐选井方法... 以地质研究为核心技术,在深入分析局部构造、沉积相关系和井组内的注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油井及其井组的剩余油丰度与产层储层结构的配置关系是实施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增油的重要条件,建立了以井组为地质单元的微生物单井吞吐选井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分析步骤,首先是基础地质参数研究,通过分析试油与测井解释成果,寻找有利于实施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的目标区;其次是目标区的井组地质特征研究,以地层对比分析为依托,寻找井组内剩余油丰度相对较高的局部小正向构造、次要沉积相分布区和储层结构均匀且无高渗层的注采关系;第三是井组地质模型的匹配关系研究,优选其中的最佳匹配关系。利用该选井方法,在大港油田施工油井14口,9口井获得明显增油效果,成功率6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研究 井组 剩余油 微生物 单井吞吐
下载PDF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洛河组环境分析
18
作者 关会梅 田麒 刘智荣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9期52-54,共3页
通过对伊金霍洛旗洛河组进行实测并采集样品进行微量元组分析,结合地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定量分析了古水体盐度、古气候及古环境特征,以恢复研究区洛河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
关键词 古盐度 古气候 微量元素 洛河组 伊金霍洛旗
下载PDF
编辑如何审读地质图
19
作者 关会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10期192-192,共1页
地质图是地质研究者呈现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读者可以通过读图读出图区的地质特征。本文根据地质图的特点,结合个人在审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对如何在编辑审读地质图的过程中保证资料内容质量进行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 编辑加工 地质图 资料内容 质量
下载PDF
辽东半岛早白垩世伸展构造组合、形成时代及区域构造内涵 被引量:54
20
作者 刘俊来 纪沫 +2 位作者 申亮 关会梅 Gregory A DAVI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8-637,共20页
辽东半岛地区广泛发育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伸展构造,包括伸展断陷盆地(通远堡、本溪和丹东)、拆离断层(大营子)和变质核杂岩(辽南和万福),它们具有宏观一致性但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西部地区,结伴发育了两个共用同一下盘的变质核杂岩—辽南... 辽东半岛地区广泛发育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伸展构造,包括伸展断陷盆地(通远堡、本溪和丹东)、拆离断层(大营子)和变质核杂岩(辽南和万福),它们具有宏观一致性但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西部地区,结伴发育了两个共用同一下盘的变质核杂岩—辽南和万福变质核杂岩;中东部地区发育了大营子拆离断层系;东部地区广泛发育了多个伸展断陷盆地.对于伸展构造相关的同构造侵入岩与伸展断陷盆地火山岩的年代学分析揭示出伸展构造总体发育于135~106Ma之间,但是各个伸展构造发育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伸展构造具有运动学统一性、几何学上的不对称性和构造-岩浆共同活动性;它们在形成时间上具有差异性与跨越性,区域产状变化与切割深度的不一致性;伸展构造宏观上构成共轭组合,但单个伸展构造却具有不对称性.华北、东北、华南乃至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与辽东半岛地区伸展构造的发育具有统一的组合规律,可以认为辽东半岛地区伸展构造的发育是东亚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域的缩影.Izanagi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东亚地区岩石圈结构调整、深部流体活动性和壳幔拆离作用是制约东亚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发育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白垩纪伸展作用 形成时代 东亚 华北克拉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