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二甲基肼经皮吸收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关勇彪 郭巧珍 张宝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家兔偏二甲基肼(UDMH)78.2和156.0mg·kg-1pc以及78.2mg·kg-1sc,血中UDMH浓度的经时变化均符合无时滞的一级吸收一室模型。而iv39.0mg·kg-1UDMH呈二室模型.U... 家兔偏二甲基肼(UDMH)78.2和156.0mg·kg-1pc以及78.2mg·kg-1sc,血中UDMH浓度的经时变化均符合无时滞的一级吸收一室模型。而iv39.0mg·kg-1UDMH呈二室模型.UDMHpc后能够立即透过家免皮肤被吸收入血,约经0.36-0.85h吸收相即基本结束,吸收率仅为14%左右;而UDMHsc的吸收率为99.2%。吸收速度却明显慢于pc;蒸发逸散是影响UDMH透皮吸收的主要原因.UDMH在家兔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介于0.31-1.52h之间。24h累积因子为1.表明UDMH在家兔体内消除较快,物质蓄积性弱;实验期间经尿排出的原形UDMH只占机体总消除量的2.7%-18.9%。提示存在肾外消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燃料 偏二甲基肼 毒物代谢动力学 皮肤吸收
下载PDF
甲基肼在小鼠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关勇彪 郭巧珍 张宝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给小鼠iv或ig甲基肼(MMH)10和20 mg·kg^(-1)后,血中MMH浓度的经时变化符合静注二室开放模型或一室开放模型;而MMH在消化道中累积消除过程则为非线性动力学,MMH经消化道的吸收相半衰期仅1.74min,吸收率(F)为50%~60%;但进入消化道... 给小鼠iv或ig甲基肼(MMH)10和20 mg·kg^(-1)后,血中MMH浓度的经时变化符合静注二室开放模型或一室开放模型;而MMH在消化道中累积消除过程则为非线性动力学,MMH经消化道的吸收相半衰期仅1.74min,吸收率(F)为50%~60%;但进入消化道的MMH却能被全部消除,消除ig剂量一半所需时间不到5min,当血中吸收相基本结束时,ig剂量的50%~70%已从消化道中被消除,与F近似,MMH在体内呈全身分布,分布相半衰期仅1.08~1.50 min.MMH的消除半衰期为37~52 min, 给小鼠iv 20 mg·kg^(-1)MMH,血,心,肝,脾,肺,肾,脑,骨骼肌和小肠中MMH浓度的经时变化符合二项指数函数,根据靶向指数,靶向系数和重量-平均靶向系数等参数值判断,肝,肾和小肠是MMH选择分布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肼 代谢解毒 动力学 分布
下载PDF
吸入的甲基肼在家兔体内的毒代动力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关勇彪 徐茉 张宝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家兔吸入111±4和162±12mg/m^3及恒速静脉输注2.1±0.1和4.1±0.1 mg·kg^(-1)·h^(-1)甲基肼(MMH),均以一室模型在体内配置,iv MMH呈二室模型。MMH经呼吸道的吸收,与恒速静脉输注一样,为表观零级速度过程。... 家兔吸入111±4和162±12mg/m^3及恒速静脉输注2.1±0.1和4.1±0.1 mg·kg^(-1)·h^(-1)甲基肼(MMH),均以一室模型在体内配置,iv MMH呈二室模型。MMH经呼吸道的吸收,与恒速静脉输注一样,为表观零级速度过程。经呼吸道的滞留率高、稳定,不受吸入气中MMH浓度和动物通气量变化的影响。MMH在家兔体内分布快,呈周身分布,周室稍富集。消除较快,物质蓄积性弱;消除速度与染毒水平有一定的依赖关系,有消除饱和的趋势。肾清除只占机体总清除的50%左右,提示存在肾外消除途径。此外,对估算MMH吸入染毒的表观零级吸收速度常数k_0和实际吸收剂量Da的简化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肼 毒代动力学 尿 血液
下载PDF
肼灌胃染毒在小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关勇彪 郭巧珍 张宝真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4期221-223,共3页
小鼠灌胃7和14mg/kg肼,血中肼浓度的时相为一级吸收一空模型,而消化道中肼的累积消除过程符合非线性动力学;静脉注射7mg/kg肼呈二室模型。肼经小鼠消化道吸收入血很快,吸收率为82~85%,但经灌胃进入消化道的肼却能够被全部消除,消除灌... 小鼠灌胃7和14mg/kg肼,血中肼浓度的时相为一级吸收一空模型,而消化道中肼的累积消除过程符合非线性动力学;静脉注射7mg/kg肼呈二室模型。肼经小鼠消化道吸收入血很快,吸收率为82~85%,但经灌胃进入消化道的肼却能够被全部消除,消除灌胃剂量的一半所需时间不到3min,至1h基本被全部消除;当血中吸收相基本结束时,灌胃剂量的79~83%已从消化道中被消除,与吸收率近似。肼在小鼠体内分布极快,呈周身分布,可能有“富集”部位。肼从小鼠体内消除快,物质蓄积性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物动力学 工业毒理
下载PDF
毒代动力学在军事毒理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关勇彪 张宝真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34-237,共4页
毒代动力学在军事毒理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关勇彪张宝真军事毒理学(Miltitarytoxicology)是研究化学战剂、放射性核素、军事工业毒物及在军事环境和军事活动中遇到的其它外源性化学物对生物体的危害、毒作用机理... 毒代动力学在军事毒理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关勇彪张宝真军事毒理学(Miltitarytoxicology)是研究化学战剂、放射性核素、军事工业毒物及在军事环境和军事活动中遇到的其它外源性化学物对生物体的危害、毒作用机理及其医学防护的科学。毒代动力学(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代动力学 军事毒理学 应用
下载PDF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静 付良青 +2 位作者 关勇彪 方翼 刘泽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与进口酒石酸关托洛尔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评价两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条例,选择18~40岁健康成年男性20名,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应用高效液相一荧光检测方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分...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与进口酒石酸关托洛尔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评价两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条例,选择18~40岁健康成年男性20名,采用随机交叉实验设计,应用高效液相一荧光检测方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分别应用国产与进口酒石酸关托洛尔片口服给药0.1g后各时血药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采用高效液相一荧光检测方法测定血药浓度对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灵敏、可靠、准确、可行。国产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与进口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1.11±0.36h、1.39±0.65h;Cmax为269±87、262±76μg·L^-1;AUC0-12h为1088.91±510.52、1098.29±555.14μg·L^-1·h。国产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相对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09%。结论:国产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与进口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高效液相-荧光检测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豚鼠全身过敏试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翁谢川 樊星 +7 位作者 王青秀 施畅 李磊宁 欧阳兆和 孔琦 王全军 关勇彪 丁日高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1-55,共5页
目的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 目的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验对象,以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等受试物为对照,研究不同致敏剂量、激发剂量、激发时间、激发途径和激发次数等条件下,豚鼠全身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无关,但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有关。结论新药过敏性评价研究应参照指导原则,注意试验的剂量设计和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致敏 激发 全身过敏试验
下载PDF
中药治疗中风的分子靶点 被引量:3
8
作者 贾敏 董志 +1 位作者 朱毅 关勇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08-1911,共4页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中医药治疗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实验也证实了其疗效。然而由于中药常常需要多味药物联合使用,其有效成分很难明确,对其有效性评价具有挑战性,因此很难将中药制...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中医药治疗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实验也证实了其疗效。然而由于中药常常需要多味药物联合使用,其有效成分很难明确,对其有效性评价具有挑战性,因此很难将中药制剂推向世界。综述中药治疗中风的分子靶点作用,列举了一些可能起效的天然化学物质,调查结果表明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理论具有科学性。现代分子医学和传统中医理论的结合能促进医学界的广泛交流,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PDZ结构域 中风
下载PDF
大鼠不同脑区中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玉凤 关勇彪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转氨酶 酶活性 大鼠 脑区
下载PDF
多肽类药物体内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静 关勇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309-1314,共6页
多肽类药物是新药研究的新领域,也是当今新药研究最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目前,建立测定生物基质中多肽类药物的方法学是世界范围存在的难题,面临着诸多挑战。酶联免疫法(ELISA)及放射同位素标记是定量多肽类药物最常用的方法,... 多肽类药物是新药研究的新领域,也是当今新药研究最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目前,建立测定生物基质中多肽类药物的方法学是世界范围存在的难题,面临着诸多挑战。酶联免疫法(ELISA)及放射同位素标记是定量多肽类药物最常用的方法,应用广泛。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展迅速,高专属性、高灵敏度、应用广泛、简便快速等特点势必使其成为多肽类药物体内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国际上几种检测方法的优劣、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药物 生物检定法 酶联免疫法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线粒体Prohibitin蛋白在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细胞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金武 钱之玉 关勇彪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prohibitin蛋白在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线粒体prohib-itin蛋白在CCRF-CEM肿瘤细胞耐药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提取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taxol细胞的线粒体总蛋白,对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得到的SDS-P... 目的:研究线粒体prohibitin蛋白在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线粒体prohib-itin蛋白在CCRF-CEM肿瘤细胞耐药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提取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taxol细胞的线粒体总蛋白,对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得到的SDS-PAGE胶用ImageMasterTM2D Platinum software进行分析、比对,对胶上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通过SWISS-PROT和NCBInr数据库鉴定蛋白的归属。结果: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taxol细胞中的线粒体prohibitin Protein15表达升高了68.6%(以蛋白表达的体积计)。结论: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taxol细胞中线粒体prohibitin表达增加。prohibitin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的活动,对抗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在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CCRF—CEM PROHIBITIN 线粒体蛋白质组 二维电泳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的人白血病CCRF-CEM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金武 关勇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紫杉醇(paclitaxel)诱导的人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点进行评价。方法用亚致死浓度(1/50IC50值)的紫杉醇连续诱导对化疗药物敏感的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使其成为对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paclita... 目的建立稳定的紫杉醇(paclitaxel)诱导的人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点进行评价。方法用亚致死浓度(1/50IC50值)的紫杉醇连续诱导对化疗药物敏感的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使其成为对紫杉醇耐药的CCRF-CEM/paclitaxel细胞,同时观察CCRF-CEM/paclitaxel细胞对柔红霉素(daunorubicin)和长春碱(vinblastine)的交叉耐药;用相应的单抗和FITC标记的二抗与细胞孵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表面和细胞总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肺癌耐药相关蛋白(LRP)等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CCRF-CEM/paclitaxel细胞传至第90代时,对紫杉醇产生了耐药,耐药倍数约为256.4倍;同时对柔红霉素和长春碱也产生了耐药,耐药倍数约为9.8和2.0倍。与CCRF-CEM细胞比较,CCRF-CEM/paclitaxel细胞表面P-gp和细胞总P-gp表达分别升高了18.8和14.4倍,MRP1和LRP分别升高了2.1和1.2倍;S期细胞比例由(48.3±1.2)%降低至(23.8±0.5)%,细胞凋亡百分率由(7.82±0.19)%减少至(2.47±0.37)%。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紫杉醇诱导的人CCRF-CEM/paclitaxel多药耐药细胞模型,该模型具有一般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CCRF-CEM细胞 抗药性 肿瘤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肺癌耐药相关蛋白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维 关勇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6-380,共5页
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生成能够为肿瘤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阻止肿瘤血管网的形成能够使肿瘤变小,能够阻止肿瘤的转移。由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毒性低、不易产生获得性耐药的特点。因此,通过抑... 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生成能够为肿瘤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阻止肿瘤血管网的形成能够使肿瘤变小,能够阻止肿瘤的转移。由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毒性低、不易产生获得性耐药的特点。因此,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生长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 抑制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肾脏中硫酸依替米星的含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巧珍 李培忠 关勇彪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研究硫酸依替米星单次给药在大鼠肾脏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单次肌肉注射2mg/kg硫酸依替米星,分别于给药后0.5、2、4、8、12h和1、2、4、7、10d断头取血,同时剖取肾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肾匀浆中硫酸依替米星的浓度。... 目的研究硫酸依替米星单次给药在大鼠肾脏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单次肌肉注射2mg/kg硫酸依替米星,分别于给药后0.5、2、4、8、12h和1、2、4、7、10d断头取血,同时剖取肾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肾匀浆中硫酸依替米星的浓度。结果给药后2h血浆中硫酸依替米星的浓度己降至(0.33±0.1)μg/ml。肾脏中硫酸依替米星的浓度为(31.98±5.69)μg/g,在肾脏中的总量是(50.69±15.92)μg,接近峰值水平,约占给药量的14%;给药2d后肾脏中的依替米星开始下降,4d后下降约50%,7d后下降约85%,10d后除有1只大鼠的肾脏中尚能够检测到硫酸依替米星外,其余实验动物肾脏中均未检测到硫酸依替米星。结论大鼠单次肌肉注射硫酸依替米星能够在肾脏中明显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大鼠原位脑灌流实验技术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曲恒燕 关勇彪 袁本利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原位脑灌流技术 血脑屏障 大鼠
下载PDF
GLP条件下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用豚鼠生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翁谢川 丁日高 +3 位作者 袁本利 关勇彪 余寿中 瞿文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377-381,共5页
目的研究GLP条件下非实验因素(包括实验操作、不同笼养方式、对照组因素以及维生素C的添加等)对全身过敏实验中豚鼠质量及生理状况的影响情况,为探讨在GLP条件下如何有效的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以及规范过敏性反应的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 目的研究GLP条件下非实验因素(包括实验操作、不同笼养方式、对照组因素以及维生素C的添加等)对全身过敏实验中豚鼠质量及生理状况的影响情况,为探讨在GLP条件下如何有效的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以及规范过敏性反应的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随机分组,雌雄各半。实验在GLP实验室进行,按要求对豚鼠饲养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噪音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按照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推荐的全身过敏实验的程序和方案进行。结果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致敏期,体重变化差异明显(P<0.05);溶剂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豚鼠的体重增长在实验的各阶段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托盘笼架饲养,大塑料盒饲养在检疫期更有利于雌性豚鼠体重的增长(P<0.05);不添加维生素C组豚鼠在致敏期体重减轻明显(P<0.05),并出现明显的脱毛症状。结论在GLP条件下,虽然环境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控制,但是一些容易忽视的非实验因素明显影响了豚鼠的质量及生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过敏 体重 脱毛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_6中两种生物活性成分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巧珍 魏萍 关勇彪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8-69,72,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两种不同形式维生素B6(吡哆醇Pyridoxine,PN和吡哆醛Pyridoxal,PL)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Luna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外标法,荧光检测器(波长为λE326 nm,λM400 nm),流动相:甲醇-磷...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两种不同形式维生素B6(吡哆醇Pyridoxine,PN和吡哆醛Pyridoxal,PL)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Luna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外标法,荧光检测器(波长为λE326 nm,λM400 nm),流动相:甲醇-磷酸缓冲液(12∶88),pH3.2,流速:1.2 ml/min进行分析。结果在2.5~160μg/ml浓度范围内,血中PN、PL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0±4.74)%和(96.1±3.52)%,RSD分别为4.25%和3.85%。血中PN、PL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是2.37、1.28μg/ml。结论该法灵敏、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6 大鼠血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哆醇 吡哆醛
下载PDF
防阿片复吸先导化合物和新药的发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锦 宫泽辉 +9 位作者 苏瑞斌 恽榴红 李松 杨日芳 仲伯华 张振清 谢剑炜 关勇彪 高永良 丛斌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7-220,共4页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结果,防海洛因复吸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阿片受体为靶标的防复吸药物研究,其二是以非阿片受体作用系统为靶标的防复吸药物研究。后者将成为防海洛因复吸药物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防阿片复吸 新药 先导化合物
下载PDF
甲基肼皮肤染毒在家兔体内的毒物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宝真 徐茉 关勇彪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1期4-7,共4页
家兔iv 10mg/kg甲基肼(MMH),呈二室开放模型。pc MMH25和60mg/kg,均符合一级吸收-室模型。实验表明,MMH经家兔皮肤吸收入血快,而透入皮肤更快,存在“皮肤库”;分布速度极快,呈周身分布,但周室稍富集;消除较快,物质蓄积性弱;肾清除占机... 家兔iv 10mg/kg甲基肼(MMH),呈二室开放模型。pc MMH25和60mg/kg,均符合一级吸收-室模型。实验表明,MMH经家兔皮肤吸收入血快,而透入皮肤更快,存在“皮肤库”;分布速度极快,呈周身分布,但周室稍富集;消除较快,物质蓄积性弱;肾清除占机体总清除的50%以下,存在肾外清除途径。 洗消液AA对MMH pc的动力学模型和消除过程无影响,但使吸收程度及吸收量下降了8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肼 毒物动力学 洗消
下载PDF
一甲基肼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动力学
20
作者 曲恒燕 关勇彪 +2 位作者 郭巧珍 闫魁 袁本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研究一甲基肼(MMH)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动力学特征,为阐明其血脑屏障转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位脑灌流技术对雄性Wistar大鼠进行MMH双侧脑灌流。MMH灌流浓度分别为145,290和580mg·L-1,灌流时间为2,5,8及10min;采用对-二甲氨... 目的研究一甲基肼(MMH)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动力学特征,为阐明其血脑屏障转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位脑灌流技术对雄性Wistar大鼠进行MMH双侧脑灌流。MMH灌流浓度分别为145,290和580mg·L-1,灌流时间为2,5,8及10min;采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进行脑组织中的MMH浓度测定。结果MMH可以跨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脑中MMH浓度随着灌流浓度和灌流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MMH在各灌流浓度下跨血脑屏障转运速度常数kin并不随灌流浓度的升高而改变,分别为(0.0240±0.0015),(0.0308±0.0041)和(0.0300±0.0041)mL·min-1·g-1。结论MMH跨血脑屏障转运属于被动扩散的膜限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甲基肼 原位脑灌流技术 血脑屏障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