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套管放气井环空流动与电泵井合理沉没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关成尧 赵国春 +2 位作者 张翼翼 陶军 朱丽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在套管放气状态下,环空中液体相处于停滞状态,液相和油套管之间不存在相对滑动,受油套管粗糙度影响的雷诺数失去原有的意义,不能直接应用石油工业中常用的多相流计算方法。针对国内电泵井高含气和套管需要定压放气的生产特征,对套管定... 在套管放气状态下,环空中液体相处于停滞状态,液相和油套管之间不存在相对滑动,受油套管粗糙度影响的雷诺数失去原有的意义,不能直接应用石油工业中常用的多相流计算方法。针对国内电泵井高含气和套管需要定压放气的生产特征,对套管定压放气井油套环空多相流动的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泰勒气泡在黏滞流体中的上升流速作为主要依据,建立了不同油黏度下套管环空放气流动的截面含气率和压降计算模型,并提出了不同黏度、不同气油比的套管定压放气井环空流动计算及套管压力分布的多相流模型,该模型主要适用于泡流和段塞流。在此基础上,将入泵流体截面含气率10%作为判据,提出了套管环空放气电泵井沉没度设计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国内油田不同类型油井40口,检测结果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放气井 环空流体流动 套管压力分布 多相流模型 电泵 沉没度 设计模型
下载PDF
应力比影响下的破裂角、闭锁角、摩擦系数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关成尧 漆家福 +4 位作者 邱楠生 赵国春 杨桥 白相东 李春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70-3576,共7页
裂纹扩展和摩擦系数分属两个学科而鲜有联系,摩擦系数理论较少,主要依赖实验获得。在Griffith椭圆形裂纹基础上讨论摩擦面状裂纹力学模型,计算了单轴、三轴压应力情况下微裂纹扩展的期望方向及应力集中,那些方向偏离宏观破裂方向较大角... 裂纹扩展和摩擦系数分属两个学科而鲜有联系,摩擦系数理论较少,主要依赖实验获得。在Griffith椭圆形裂纹基础上讨论摩擦面状裂纹力学模型,计算了单轴、三轴压应力情况下微裂纹扩展的期望方向及应力集中,那些方向偏离宏观破裂方向较大角度的裂纹因闭锁而无法延伸,应力比3/1越大,可扩展的微裂纹越向宏观裂纹面方向集中,随着围压3的增加,闭锁范围增大,实现了裂纹张性向剪性的转变。摩擦系数、方向集中度、应力比呈耦合关系,一方面,摩擦系数越大越利于微裂纹方向集中;另一方面微裂纹的方向集中导致了宏观裂纹面(裂缝)上凸起角度降低,进而减小摩擦系数。围压和裂纹扩展期的应力状况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3/10.4≤往往成为裂纹扩展的应力条件,凸起斜面摩擦系数越大,临界应力比越小。裂纹粗糙度(或分维数)对形成期的应力状况具有一定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闭锁 压剪破裂 闭锁角 裂纹方向集中度 摩擦系数 应力比 耦合
原文传递
白豹油田三叠系长3,长4+5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关成尧 赵国春 +2 位作者 李晓锋 于文娟 赵甜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5,共4页
从区域背景出发,根据重矿物分析、砂岩厚度和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物源方向为NNE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等资料,对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3、长4+5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3、长4+5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 从区域背景出发,根据重矿物分析、砂岩厚度和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物源方向为NNE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等资料,对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3、长4+5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3、长4+5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支流间湾4个微相.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根据泥岩颜色、沉积旋回、测井相分析与砂岩厚度、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相层序和相模式,为储层特征研究、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豹油田 沉积微相 三角洲相 相层序 相模式
下载PDF
裂缝三级摩擦因数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砂岩(颗粒胶结体)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关成尧 漆家福 +4 位作者 邱楠生 赵国春 李春雷 杨桥 白相东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6,共8页
讨论摩擦面的摩擦因数模型.认为砂岩的摩擦因数分为砂粒球面摩擦因数、微裂纹平面摩擦因数、凸凹构成的裂缝摩擦因数3个层次,分别代表3类不同的成因,3个层次的耦合是真实岩石摩擦因数的决定因素.岩石摩擦因数是在砂粒球面材料摩擦因数... 讨论摩擦面的摩擦因数模型.认为砂岩的摩擦因数分为砂粒球面摩擦因数、微裂纹平面摩擦因数、凸凹构成的裂缝摩擦因数3个层次,分别代表3类不同的成因,3个层次的耦合是真实岩石摩擦因数的决定因素.岩石摩擦因数是在砂粒球面材料摩擦因数基础上,经过后两种形式的放大而形成岩石的宏观摩擦因数.裂纹表面凸起的平均角度或者分形维数是影响岩石摩擦因数分异的最大影响因素,而颗粒排布模式导致的分异相对小得多.颗粒接触的静摩擦因数大于动摩擦因数的成因与颗粒的平均接触角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砂粒 摩擦因数 层次 凸起系 放大作用
下载PDF
断层力学科学范畴、发展脉络评论及未来发展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关成尧 赵国春 +3 位作者 白相东 袁四化 张艳 刘晓燕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555-586,共32页
为了看清断层力学的理论全貌,文章研究了断层力学的发展脉络、应有体系、框架性缺失,总结了学术各界关注点及研究内容差异。结果表明断层力学关联领域存在尺度差异和目标差异,断层力学是多学科纽带,却是"三不管"地带。岩石裂... 为了看清断层力学的理论全貌,文章研究了断层力学的发展脉络、应有体系、框架性缺失,总结了学术各界关注点及研究内容差异。结果表明断层力学关联领域存在尺度差异和目标差异,断层力学是多学科纽带,却是"三不管"地带。岩石裂纹和含内部构造的断层之间存在尺度差异和变形速度差异。断层力学的百年发展经历了从外力研究断层—构造应力场—滑移线场研究断层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总的发展方向就是逐渐简化、实用化,阻碍了定量理论的发展。"Mohr范式"是支撑,带有实用化、简单化特点,也阻碍了断层力学向机理化和定量化方向发展。断层研究存在正演和反演两类方法,正演主要包括实验断层力学和理论断层力学两类途径,正演和反演结合是未来发展方向。"地质力学"秉承"力学统一律",体现断层空间联系和力学联系,属于"广义断层力学"范畴。"广义断层力学"体系适用"统一发展,关注联系"发展途径,"狭义断层力学"体系适用"分散发展,各自攻克"发展途径。先存断层或薄弱带控制后生断层,并影响应力展布,"应力制约论"是重要方向。未来将产生"流变摩擦学"和"断层岩组构摩擦学"两个方向,"断层岩组构摩擦学"应整合显微构造学成就,研究岩石组构稳定特征、流变特征、广义摩擦特征等,需要将显微构造学唯象理论上升到大尺度断层力学理论中,将岩石组构引入到岩石力学实验中。不同尺度关注点不同、理论不同、取用参数不同,加剧了研究群体的隔离。断层内泥粒是可以迁移的,由此产生"断层泥粒迁移学"。断层闭锁的概念需要重新考虑,未来研究应立足"慢应变"和"大尺度"的断层摩擦延展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力学 摩擦 慢应变 Mohr范式 组构
下载PDF
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的症结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关成尧 白相东 +2 位作者 袁四化 张艳 刘晓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67-71,共5页
以往对于我国"创新人才匮乏"问题主要是围绕教育系统的问题展开的,基于此,分析我国"创新人才匮乏"的症结,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分配结构决定社会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了教育、择业和人才的流向,同时也影... 以往对于我国"创新人才匮乏"问题主要是围绕教育系统的问题展开的,基于此,分析我国"创新人才匮乏"的症结,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分配结构决定社会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了教育、择业和人才的流向,同时也影响科学精神和个体科研道路选择。二是我国应用型科学技术的研发具有明显的企业驱动特点,基础科学研究受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影响较大,两者驱动资金及来源的不平衡导致了科学进步收益和技术进步收益差异明显。三是"金本位"思想比"官本位"思想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危害更加深远。"创新人才匮乏"问题解决的重点是在产业升级和分配制度完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经济社会变革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匮乏” 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 社会分配 “金本位”
下载PDF
专业基础课信息化资源建设——以普通地质学课程为例
7
作者 李照阳 白相东 +1 位作者 关成尧 王必任 《科技风》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是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文打破普通地质学课程原有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建设理论与实践相并重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了实景三...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是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文打破普通地质学课程原有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建设理论与实践相并重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了实景三维地质剖面,丰富了课程数字标本实验室,完善了课程线上授课内容,拓展了专业课外辅助教学手段,并设计了信息化综合教学环节。这些措施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野外实习实践课程多维度教学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改善了教学过程中信息化资源缺乏的状况,提升了教学质量,使信息化成为学生掌握地学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专业基础课 普通地质学 实景模型
下载PDF
南沙海域晚中新世火山侵入伸展幕 被引量:2
8
作者 关成尧 张厚和 +4 位作者 漆家福 邱楠生 吴景富 杨桥 高剑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129-136,共8页
南海在17Ma已经停止扩张,其中南沙海域在晚中新世进入盆岭构造期,在10.4Ma和5.5Ma发生两期次火山喷发,形成南沙盆岭构造带,火山切割原有盆地结构,并导致盆地内复杂变形。10.4Ma后南沙海域基底沉降是西沙海域基底沉降的4倍,为了分析西沙... 南海在17Ma已经停止扩张,其中南沙海域在晚中新世进入盆岭构造期,在10.4Ma和5.5Ma发生两期次火山喷发,形成南沙盆岭构造带,火山切割原有盆地结构,并导致盆地内复杂变形。10.4Ma后南沙海域基底沉降是西沙海域基底沉降的4倍,为了分析西沙和南沙之间巨大沉降差异的原因,建立了火山的二维和三维平衡地质剖面模型,经计算发现南沙海域的火山侵入体积远大于地层变形体积,火山侵入约占地壳体积的1/4。火山侵入早期在深部形成的局部挤压伸展形成盆地浅部的拉张伸展环境,形成南沙海域晚中新世火山侵入伸展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盆地区 盆岭构造 火山侵入 伸展幕 晚中新世 火山平衡地质剖面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形成的约束条件及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2
9
作者 关成尧 赵国春 +1 位作者 刘翠 白相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8-18,共11页
莺歌海盆地的形成机制是理解南海构造演化和印支半岛构造演化的枢纽。一般认为莺歌海盆地为走滑拉分盆地。根据盆地分析表明莺歌海经过多期升降的特点,通过总结前人认识成果,确定盆地研究的约束条件;并指出莺歌海运动模式之确定应考虑... 莺歌海盆地的形成机制是理解南海构造演化和印支半岛构造演化的枢纽。一般认为莺歌海盆地为走滑拉分盆地。根据盆地分析表明莺歌海经过多期升降的特点,通过总结前人认识成果,确定盆地研究的约束条件;并指出莺歌海运动模式之确定应考虑的外围边界条件。以这些约束条件和外围边界力学条件为基础,讨论了莺歌海-印支地块活动模式的7种体制模式;并结合围区的主要事件序列,认为在38~25 Ma期间,主要是印支地块挤出和南海西北海盆的扩张导致的南海西缘断裂的左行走滑的运动;25~15 Ma之间,莺歌海围区的构造主要是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导致南海西缘断裂的右行走滑,莺歌海盆地反转;15~5.5 Ma之间的活动特性很可能是一个过渡,或者存在南北方向的伸展;而在5.5 Ma之后,红河断裂的右行走滑造就了莺歌海盆地的走滑拉分形貌。莺歌海盆地形成的主要机制不为走滑拉分,而是边界摩擦作用下的南北向伸展为主的被动伸展的窄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 盆地类型 边界摩擦裂谷 动力学模式 约束条件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实时计算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关成尧 檀朝东 +3 位作者 田春华 曹书瑜 张立会 闫学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1期134-136,共3页
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依据抽油机井的电机、功图、井口压力、动液面等参数实时计算系统效率及能耗指标的计算模型,包括电机损耗模型、井筒多相流计算模型、举升指标计算模型等,形成的计算软件在油田进行了实际应用。该计算模型明确... 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依据抽油机井的电机、功图、井口压力、动液面等参数实时计算系统效率及能耗指标的计算模型,包括电机损耗模型、井筒多相流计算模型、举升指标计算模型等,形成的计算软件在油田进行了实际应用。该计算模型明确了抽油机井的实时系统损耗构成,可为油田的节能降耗提供实时数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系统效率 分解计算 实时分析
下载PDF
异质材料凸起切向变形动摩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成尧 杜成旺 +3 位作者 刘广虎 白相东 张艳 袁四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92,共7页
基于三角形凸起假设,提出截止研合角、截止位形角等概念,建立不同材料弹性模量下的凸起切向变形摩擦模型。讨论等倾角异质材料弹性模量、凸起变形、摩擦因数三者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坚硬材料副三角形变形符合n/(n+2)原理,软材料副三角... 基于三角形凸起假设,提出截止研合角、截止位形角等概念,建立不同材料弹性模量下的凸起切向变形摩擦模型。讨论等倾角异质材料弹性模量、凸起变形、摩擦因数三者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坚硬材料副三角形变形符合n/(n+2)原理,软材料副三角形变形符合1/(2n+1)原理。异质材料的情况,摩擦因数的"决定因子"主要由坚硬副来决定。弹性模量不同的同粗糙度的两个材料,摩擦因数一般倾向于比同材料的大,摩擦因数倾向于由高刚度材料决定。凸起在长期变形下形成左右不对称的三角形,接触面逐渐平缓,倾角逐渐变小,摩擦因数逐渐变小。这就是三角形凸起的跑合后的摩擦因数变小的重要原因。提出放大系数、细观摩擦因数等概念、计算了理论动静比(理论的动摩擦因数和静摩擦因数之比值)、放大系数和凸起倾角、n、细观摩擦角几者之间的关系。经实例计算分析,材料的动摩擦因数随着凸起倾角和细观摩擦角的增加而增加,细观摩擦角减小,放大系数也明显减小,静摩擦因数大约为动摩擦因数的1.4~1.5者居多,也许导致静摩擦因数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 切向变形 截止位形角 截止研合角 摩擦因数 细观摩擦角
下载PDF
股权激励理论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成尧 赵国春 张翼翼 《北方经济》 2009年第19期87-89,共3页
本文讨论的是在竞争市场上企业股权的激励作用。竞争是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和企业绩效相关的前提基础。但本文并没有将竞争本身引入讨论之中.而是将其作为影响在没有股权激励措施时经理人员确定的必要的努力程度的因素。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竞争市场 努力程度 经理人员 企业股权 企业绩效
下载PDF
柔性连续抽油杆超冲程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关成尧 檀朝东 +2 位作者 赵国春 曹书瑜 何天文 《石油矿场机械》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针对国内柔性连续抽油杆在应用中强调柔性杆容易实现超冲程的观点,引述理论界对于柔性连续抽油杆柱塞超冲程的讨论,依据杆柱一维振动模型阐述柱塞超冲程的相关问题,说明不同阻尼下实现放大系数最大时的频率比随阻尼系数的变大而变小。... 针对国内柔性连续抽油杆在应用中强调柔性杆容易实现超冲程的观点,引述理论界对于柔性连续抽油杆柱塞超冲程的讨论,依据杆柱一维振动模型阐述柱塞超冲程的相关问题,说明不同阻尼下实现放大系数最大时的频率比随阻尼系数的变大而变小。提出出现超冲程时必然会伴随着超载荷;在过阻尼的情况下,杆柱不但不会出现超冲程,反而会出现超冲程损失;柔性杆的应用应该以柱塞的实际冲程作为设计依据;柔性杆相对超冲程的量一般比液载的额外冲程损失小,正是钢丝绳弹性模量大而优于其他柔性杆的关键原因;柔性连续抽油杆的单井优化设计应该以加重杆满足柔性杆不受压为主要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连续抽油杆 阻尼系数 超载荷 谐振 相对超冲程/绝对超冲程 冲程效率
下载PDF
浅谈油气生产物联网的建设模式 被引量:17
14
作者 关成尧 檀朝东 +3 位作者 田春华 张立会 郭燕 檀革勤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1年第4期54-55,共2页
本文针对当前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中的管理问题,提出了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服务商和用户的分工模式:统一到数据库、解码器、RTU三个不同的建设层次。统一到RTU模式要求采集设备厂家根据公布的接口提供数据的感知服务,一口井可以应用多个... 本文针对当前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中的管理问题,提出了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服务商和用户的分工模式:统一到数据库、解码器、RTU三个不同的建设层次。统一到RTU模式要求采集设备厂家根据公布的接口提供数据的感知服务,一口井可以应用多个厂家的不同传感设备,发挥各自采集设备的优势,保证设备之间的无缝接入、无缝替换,实现硬件仪表的集团化采购,实现传感设备的提供和采集运营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信息化 建设 模式
下载PDF
大港油田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关成尧 檀朝东 +1 位作者 余金泽 吕锐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7年第22期57-62,共6页
大港油田各个采油区块分散、地质状况复杂,抽油机井原油物性变化大,工作状况复杂,含水高、含气高、含蜡(沥青)质高。通过对油井远程在线计量优化分析系统采集的各类典型示功图分析对比,建立抽油井故障智能诊断系统,能够快速和准确地识... 大港油田各个采油区块分散、地质状况复杂,抽油机井原油物性变化大,工作状况复杂,含水高、含气高、含蜡(沥青)质高。通过对油井远程在线计量优化分析系统采集的各类典型示功图分析对比,建立抽油井故障智能诊断系统,能够快速和准确地识别油井故障,获知泵的工作状况,从而可以选择合理的采油工作制度和检修泵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油井技术管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典型示功图 图形特征 分析 管理措施
下载PDF
套管放气油井环空多相流动计算方法研究
16
作者 关成尧 赵国春 +1 位作者 张翼翼 朱丽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94,共4页
为了研究套管放气油井环空多相流的流动形式,以泰勒气泡在粘滞流体中的上升流速作为主要依据,建立不同原油粘度下套管环空放气流动的截面含气体积分数计算模型和压降计算模型。模型适用于泡状流和段塞流,不适用于过渡流、环空流和雾状... 为了研究套管放气油井环空多相流的流动形式,以泰勒气泡在粘滞流体中的上升流速作为主要依据,建立不同原油粘度下套管环空放气流动的截面含气体积分数计算模型和压降计算模型。模型适用于泡状流和段塞流,不适用于过渡流、环空流和雾状流。据计算模型编制了套管放气井环空流动计算软件,用该计算软件计算输出环空压力分布,将计算得到的参考点压力与实测的参考点压力对比40井次。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正确、可靠,可为套管环空放气工艺提供多相流计算手段,也可为套管环空压降计算、压力估算和沉没度估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放气 泰勒气泡 多相流 环空 沉没度
下载PDF
裂陷盆地韧性伸展量计算模型及其在渤海湾盆地的应用
17
作者 关成尧 漆家福 +3 位作者 张厚和 吴景富 高剑波 廖宗宝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裂陷盆地在拉张过程中存在的韧性变形一直没有得到理论界的关注。两种常用的伸展量计算方法(“地壳厚度变化计算法”和“断层平衡复原法”)的巨大差异是由于盆地的韧性伸展分量导致的。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以上两种方法耦合应用的盆地... 裂陷盆地在拉张过程中存在的韧性变形一直没有得到理论界的关注。两种常用的伸展量计算方法(“地壳厚度变化计算法”和“断层平衡复原法”)的巨大差异是由于盆地的韧性伸展分量导致的。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以上两种方法耦合应用的盆地韧性伸展量和断层滑移伸展量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经计算,渤海湾盆地的韧性伸展量大约占总伸展量的40%左右,这是用“断层平衡复原法”计算的伸展量总是小于“地壳厚度变化计算法”计算的伸展量的真正原因。渤海湾歧口凹陷的伸展计算结果显示韧性变形速率与断层滑移速率呈正比关系,盆地在裂陷期不仅断层滑移剧烈,韧性变形速率也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伸展量 计算模型 裂陷盆地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抽油机井杆管磨损深度计算方法研究
18
作者 关成尧 赵国春 +1 位作者 覃成锦 于文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73-76,共4页
本文系统讨论了抽油机井杆管磨损形式,根据杆管磨损的截面的几何关系,分别建立斜井狗腿度导致的磨损段、末端失稳螺旋屈曲磨损段以及旋转油管情况下的杆管磨损深度和磨损截面积之间关系的理论方法,建立抽油机井杆管摩擦磨损计算模型,可... 本文系统讨论了抽油机井杆管磨损形式,根据杆管磨损的截面的几何关系,分别建立斜井狗腿度导致的磨损段、末端失稳螺旋屈曲磨损段以及旋转油管情况下的杆管磨损深度和磨损截面积之间关系的理论方法,建立抽油机井杆管摩擦磨损计算模型,可以在已知抽油机井侧向载荷分布的基础上计算不同时间的杆管磨损深度和截面积,为判断油管磨漏、杆柱接箍剩余截面积等提供依据。应用该模型编制的成果软件在我国油田对比分析20井次,证实其计算的磨损是比较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接箍 磨损 磨损深度 磨损截面 沿合面 扶正器
下载PDF
基于GPS矢量的河套–银川盆地“橡皮楔”拖带与斜张模式论
19
作者 关成尧 白相东 +2 位作者 张艳 刘晓燕 袁四化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8年第4期771-779,共9页
本文根据河套-银川盆地及围区的GPS矢量规律,经分析认为目前河套盆地正在NNW-SSE向伸展拉张。研究发现,从武威到临洮所经过的四个地块“威洮四块”存在明显的GPS矢量发散,“威洮四块”西部向北运动,东部向东运动,两个GPS矢量分道扬镳,... 本文根据河套-银川盆地及围区的GPS矢量规律,经分析认为目前河套盆地正在NNW-SSE向伸展拉张。研究发现,从武威到临洮所经过的四个地块“威洮四块”存在明显的GPS矢量发散,“威洮四块”西部向北运动,东部向东运动,两个GPS矢量分道扬镳,陇西地块正在向东推挤鄂尔多斯地块。针对这些GPS矢量格局,河套盆地目前的运动可以用“橡皮楔”模式来解释,“威洮四块”遭受到SSW方向来源的挤压力作用,由于“威洮四块”塑性伸展,其东部拖动鄂尔多斯地块向东南运动,西部拖动阿拉善地块向NNW向运动,由于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被拖曳的运动方向不同,导致了河套盆地和银川地堑目前的伸展成盆。这种刚性地块和造山带的塑性伸展关系可以理解为造山带的“橡皮泥”受到的垂向挤压转化成平行于造山带方向的伸展,“橡皮楔”模式可以解释目前河套-银川盆地的运动。银川地堑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挤开式”或“拉开式”,而是“挤开式”和“拉开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斜张成盆模式。河套-银川盆地及围区盆地是“橡皮楔”拖带与右行斜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矢量 河套盆地 银川地堑 运动格局 模式
下载PDF
抽油机井功图法量油技术先导试验 被引量:30
20
作者 唐庆 王新红 +2 位作者 孙福山 檀朝东 关成尧 《油气井测试》 2006年第6期64-65,共2页
目前国内各油田采用的油井产量计量方法主要有玻璃管量油、翻斗量油、两相分离密度法和三相分离计量方法等,普遍存在应用装置多、工艺流程过长、投入较多等问题,难以适应地面系统简化优化的要求。近几年随着功图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目前国内各油田采用的油井产量计量方法主要有玻璃管量油、翻斗量油、两相分离密度法和三相分离计量方法等,普遍存在应用装置多、工艺流程过长、投入较多等问题,难以适应地面系统简化优化的要求。近几年随着功图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随时监测各油井的工况变化以及瞬时、累计产液量的变化成为可能。为此,大港油田公司与石油大学(北京)雅丹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抽油机井功图法量油技术研究与先导试验,旨在建立和完善适合大港油田地质、工程特征的泵工况分析计算的量化依据,通过进行理论分析和先导性试验研究,形成一套以“示功图法”计算产液量的理论和方法,为功图法计量技术在大港油田的推广应用作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 先导性试验 示功图法 抽油机井 石油大学(北京) 大港油田 产量计量 应用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