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盐转基因大豆事件AtARA6-A001外源插入片段侧翼序列及其应用
1
作者 孙星邈 侯云龙 +3 位作者 王英哲 关诗宇 邱红梅 张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转基因大豆AtARA6-A001事件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法获得,其受体为沈农9号,具有耐盐特性,目前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为明确该转基因大豆材料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基因检测方法,推进该转基因事件生物安全评价工作。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A... 转基因大豆AtARA6-A001事件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法获得,其受体为沈农9号,具有耐盐特性,目前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为明确该转基因大豆材料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基因检测方法,推进该转基因事件生物安全评价工作。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AtARA6-A001为研究对象,利用Southern杂交方法及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鉴定了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及插入位点的位置和方向。同时利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外源T-DNA的左右侧翼序列,并基于左右旁侧序列,建立了转AtARA6基因耐盐大豆A001事件的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此方法能特异性检测转基因大豆植株AtARA6-A001根、茎、叶、花和种子样品,并且能够特异性识别转基因大豆事件的身份,这为后续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的检测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 侧翼序列 重测序 定性PCR检测
原文传递
中国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纤维特性及类型
2
作者 关诗宇 谷兴亮 +4 位作者 沈宏旭 马玉敏 程雷 曲磊 秦立红 《肉类研究》 2023年第11期8-12,共5页
为研究中国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纤维组织特性,对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纤维特性及类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6头体质量、日龄相近的中国草原红牛,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组... 为研究中国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纤维组织特性,对草原红牛不同部位肌纤维特性及类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6头体质量、日龄相近的中国草原红牛,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组织化学染色对不同部位肌肉样本(西冷、大条、米龙、上脑、小条及牛腩)进行显微观察并结合形态计量学分析。采取HE染色法对不同部位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横截面积、肌内膜厚度、肌束膜厚度及肌纤维类型组成占比进行测定和统计,同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草原红牛不同部位间的肌纤维横截面积与肌纤维直径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牛腩、西冷部位肌束膜厚度与其他部位差异极显著(P<0.01);西冷、大条肌内膜厚度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Ⅰ型肌纤维占比各部位间均差异显著(P<0.05),ⅡB型肌纤维占比米龙、西冷部位与其他部位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草原红牛不同部位间肌纤维组织特性及肌纤维组成占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草原红牛 肌纤维类型 苏木精-伊红染色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组织化学染色 肌束膜 肌内膜
下载PDF
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VP1、VP3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3
作者 赵丹莹 周永飞 +7 位作者 徐艳玲 陈子杨 唐剑光 常东英 王艺博 关诗宇 常军亮 曹玉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4-530,共7页
目的原核表达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衣壳蛋白VP1和VP3,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PCR法扩增VP1和VP3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ET-G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G28a-VP1和pET-G28a-VP3,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 目的原核表达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衣壳蛋白VP1和VP3,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PCR法扩增VP1和VP3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ET-G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G28a-VP1和pET-G28a-VP3,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12%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目的蛋白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复性后与多种佐剂配伍,免疫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VP1-MF59、VP1-AH、VP1-AP、VP1-AP-10CpG、VP1-AP-50CpG、VP3-AP、VP3-VP1-AP及PBS对照组,每组5只。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效价,快速荧光灶免疫抑制试验测定VP1-AP、VP3-VP1-AP及PBS对照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菌落PCR及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表达质粒pETG28a-VP1及pET-G28a-VP3构建正确。重组蛋白VP1和VP3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37000和26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分别为18.6%和32.4%,纯度分别为86.3%和84.7%,且分别可与兔抗HAV抗血清及鼠抗HAVVP3抗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VP1-AP-50CpG组小鼠血清的IgG抗体效价显著高于VP1-AP组(q=22.05,P<0.01),VP3-VP1-AP组小鼠血清的IgG抗体效价显著高于VP1-AP及VP3-AP组(q分别为22.05和22.49,P均<0.01)。与PBS对照组比较,VP1-AP及VP3-VP1-AP组小鼠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显著升高(q分别为7.79和25.11,P<0.01)。结论原核表达的HAV衣壳蛋白VP1和VP3纯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制剂中添加CpG有利于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为HAV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病毒 基因重组 原核表达 衣壳蛋白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成熟蛋白在悬浮CHO-S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4
作者 关诗宇 刘涵 +9 位作者 郭凤祥 宋昊 邸丽莹 徐军 于爱东 迟春萍 时成波 李利 曹玉锋 刘畅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01-506,共6页
目的在悬浮CHO-S细胞中稳定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genetic protein7,rhBMP7)成熟蛋白。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BALB/c乳鼠股骨组织扩增mbmp7基因,克隆至质粒pMD18-T,通过定点突变3个氨基酸编码序列(G266... 目的在悬浮CHO-S细胞中稳定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genetic protein7,rhBMP7)成熟蛋白。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BALB/c乳鼠股骨组织扩增mbmp7基因,克隆至质粒pMD18-T,通过定点突变3个氨基酸编码序列(G266S、S287N、D359E),得到重组克隆质粒pMD18-mbmp7m3;将mbmp7m3克隆至表达载体pCHO1.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HO-mbmp7m3,转染CHO-S细胞,利用嘌呤霉素和甲氨蝶呤进行两轮加压筛选,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ELISA法检测rhBMP7成熟蛋白的表达。结果从乳鼠股骨组织扩增的cDNA经测序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点突变后测序与设计完全一致。获得了稳定表达rhBMP7成熟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最高表达量为202 ng/mL。结论成功利用改造的mbmp7基因在CHO-S细胞中表达了rhBMP7成熟蛋白,为后续该制品工艺开发及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定点突变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