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用防垢剂的动态防垢评价与多重光散射分析及其应用
1
作者 刘陆芃 曾浩见 +3 位作者 闫冬 冀文雄 陈卓琦 铁磊磊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动态结垢评价法和多重光散射技术分析法研究了3种防垢剂FG-01、FG-02和FG-03的综合防垢效果以及作用机理。动态结垢实验结果表明,FG-03的综合防垢率可达96.24%,效果较好。多重光散射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在FG-03作用下,成垢溶液透光率... 采用动态结垢评价法和多重光散射技术分析法研究了3种防垢剂FG-01、FG-02和FG-03的综合防垢效果以及作用机理。动态结垢实验结果表明,FG-03的综合防垢率可达96.24%,效果较好。多重光散射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在FG-03作用下,成垢溶液透光率较高,达到85%以上;垢颗粒平均粒径较小,在0.015μm以下,垢颗粒处于分散状态,不易聚集变大,FG-03作用机理以分散作用为主。现场试验效果表明,FG-03可使管道短节内壁干净光滑,防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垢剂 动态评价 多重光散射 防垢率 粒径
下载PDF
新型在线复合调驱体系及其聚集特性研究
2
作者 铁磊磊 王浩颐 +2 位作者 李翔 常振 冀文雄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5-9,共5页
针对水窜速度大于5 m/d,渗透率超过5000×10^(-3)μm^(2)的地层,以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双层聚合物微球和乳液聚合物,并将其复配的制得一种新型在线复合调驱体系。实... 针对水窜速度大于5 m/d,渗透率超过5000×10^(-3)μm^(2)的地层,以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双层聚合物微球和乳液聚合物,并将其复配的制得一种新型在线复合调驱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65℃下老化5 d后,高浓度新型在线复合调驱体系聚集形成网状体型聚集体;双层聚合物微球与乳液聚合物之间的非共价键作用是体系增黏的主要原因;采用先注入乳液聚合物后注入双层聚合物微球的方式,其封堵效率可达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在线复合调驱体系 双层聚合物微球 乳液聚合物 聚集特性 封堵运移特性
下载PDF
自组装增黏驱油体系EHA的研发及注入工艺研究
3
作者 吴豹 于萌 +1 位作者 铁磊磊 冀文雄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3年第3期204-212,共9页
针对聚合物类驱油体系在剪切作用下分子链易发生断裂,且在高温高盐条件下,黏度保留率较低,导致驱油效率大幅降低的问题,根据表面活性剂在分子堆积作用下的增黏效应,研发出一种自组装增黏驱油体系EHA。通过两性表面活性剂,引入胺类分散剂... 针对聚合物类驱油体系在剪切作用下分子链易发生断裂,且在高温高盐条件下,黏度保留率较低,导致驱油效率大幅降低的问题,根据表面活性剂在分子堆积作用下的增黏效应,研发出一种自组装增黏驱油体系EHA。通过两性表面活性剂,引入胺类分散剂和PH调节剂,解决了常用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在注入过程中由于大量吸附造成的近井带堵塞,注入困难的问题,能够在较高有效浓度下快速分散,实现与现场注入水在线伴注。EHA体系在保证现场注入性及经济性的条件下,可实现黏度0~50mPa·s可调,主要以弹性驱油为主,适应于60~100℃油藏环境,剪切后黏度保留率95%以上,能够快速降低界面张力至10^(–2)mN/m。通过驱替实验结果表明EHA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深部运移性能,驱油效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33.72%,在现场应用过程中,通过EHA调驱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剪切 表面活性剂 深部运移 分散性 弹性驱油
下载PDF
海上油田两种缓蚀剂与其他油水处理药剂配伍性研究
4
作者 周明 董辉 +3 位作者 冀文雄 何素娟 铁磊磊 冯鹏硕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对油田常用的烷基咪唑啉PC-CI-LP1和吡啶季铵盐PC-CI-LP2两种缓蚀剂,进行了与破乳剂TPR-100、清水剂TPQ-202和防垢剂HPF-80的配伍性能研究。采用油田行业标准实验方法,根据现场实际工况条件,考察了两种缓蚀剂与其他药剂之间的配伍性能... 对油田常用的烷基咪唑啉PC-CI-LP1和吡啶季铵盐PC-CI-LP2两种缓蚀剂,进行了与破乳剂TPR-100、清水剂TPQ-202和防垢剂HPF-80的配伍性能研究。采用油田行业标准实验方法,根据现场实际工况条件,考察了两种缓蚀剂与其他药剂之间的配伍性能和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吡啶季铵盐PC-CI-LP2与其他油水处理药剂的配伍性优于烷基咪唑啉PC-CI-L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 吡啶季铵盐 配伍性能 缓蚀剂
下载PDF
双酚A酚胺树脂嵌段聚醚的合成及破乳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曾浩见 常振 +2 位作者 冀文雄 铁磊磊 李翔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33-841,共9页
以双酚A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制备了酚胺树脂BPA。以BPA为起始剂,固定PO/EO质量比为3∶1,合成了8种不同BPA/PO质量比的二嵌段聚醚破乳剂。结果表明,当BPA/PO质量比为1∶99时,二嵌段聚醚破乳剂的脱水速率和脱水量均最大。当固定BPA/PO质... 以双酚A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制备了酚胺树脂BPA。以BPA为起始剂,固定PO/EO质量比为3∶1,合成了8种不同BPA/PO质量比的二嵌段聚醚破乳剂。结果表明,当BPA/PO质量比为1∶99时,二嵌段聚醚破乳剂的脱水速率和脱水量均最大。当固定BPA/PO质量比为1∶99时,合成了不同PO/EO质量比的二嵌段聚醚破乳剂,以及不同嵌段方式的多嵌段聚醚破乳剂。采用瓶试法,在50℃,破乳剂质量浓度为50 mg/L条件下,对上述原油破乳剂的破乳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PO/EO质量比等于1.5∶1时,BPA99系列破乳剂的破乳性能最好。随着EO含量的增加,破乳剂分子的亲水性逐渐增加,在油水两相会有合适的分配系数,这有利于水滴的聚并和油/水界面膜强度的降低。动态界面张力曲线说明上述破乳剂分子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随着EO含量的增加,破乳剂分子的界面活性逐渐增强,置换界面活性物质的能力更强。对于不同嵌段顺序的聚醚破乳剂,BPA-PO-EO结构的BPA9915和BPA9910具有较好的破乳性能,而具有BPAEO-PO结构的BPA9915R和BPA9910R的破乳性能最差。与二嵌段破乳剂BPA9915和BPA9910相比,三嵌段和四嵌段破乳剂分子的脱水速率明显低,最终的脱水率也更低。四嵌段聚醚尾端的EO含量越高,破乳性能越好。与现场在用破乳剂TS-P100A和DM-4002相比,BPA9915的破乳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破乳剂 酚胺树脂 双酚A 嵌段聚醚
下载PDF
煤层气井管柱阻垢缓蚀剂的筛选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常振 铁磊磊 +3 位作者 王浩颐 冀文雄 王宁 乔奇琳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566-570,共5页
针对山西某区域煤层气井管柱结垢腐蚀严重、现场阻垢缓蚀剂效果不佳且与其他添加剂不配伍的现状,通过对现场结垢腐蚀原因分析及进行阻垢缓蚀剂的静态阻垢实验、静态挂片实验以及复配稳定性测定实验等优选出一种复配型阻垢缓蚀剂,并对其... 针对山西某区域煤层气井管柱结垢腐蚀严重、现场阻垢缓蚀剂效果不佳且与其他添加剂不配伍的现状,通过对现场结垢腐蚀原因分析及进行阻垢缓蚀剂的静态阻垢实验、静态挂片实验以及复配稳定性测定实验等优选出一种复配型阻垢缓蚀剂,并对其进行现场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当阻垢缓蚀剂GD-1和GD-2的复配比例为1∶1,使用质量浓度为150 mg·L^(-1)时,阻垢率达到92.1%,缓蚀率达到89.3%,腐蚀速度低于0.076 mm·a^(-1);在现场应用时,采出水中铁离子含量显著降低,阻垢缓蚀剂含量明显增加,有效解决了该区域煤层气井结垢腐蚀问题,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了煤层气井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阻垢缓蚀剂 阻垢率 缓蚀率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洪涛 张裕良 +4 位作者 罗凯 蒋一欣 刘源 冀文雄 吕奉章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9年第6期28-33,65,共7页
以昭通页岩气示范区的A、B两种类型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研究和优选了适用于压裂返排液的混凝剂和促凝剂,并考察了温度、沉降时间、pH值及表面活性剂对SS(固体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指导。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 以昭通页岩气示范区的A、B两种类型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研究和优选了适用于压裂返排液的混凝剂和促凝剂,并考察了温度、沉降时间、pH值及表面活性剂对SS(固体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指导。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1 600对两种类型压裂返排液均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对A型压裂返排液: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1 600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4 mg/L、温度为25℃、pH值为6~8、沉降30 min,SS去除率为98%;对B型压裂返排液: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1 600浓度分别为480 mg/L和12 mg/L、温度为25℃、pH值为6.5~8、沉降30 min,SS去除率为97%。细菌含量对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无显著影响。4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大小排序为:阴离子>非离子>两性≈阳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返排液 SS 混凝剂 助凝剂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海上油田“键桥”型防沉淀液体除硫剂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常振 铁磊磊 +3 位作者 李翔 乔奇琳 王浩颐 冀文雄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2年第2期37-42,共6页
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沉淀产生机理,探究了三嗪除硫剂应用过程中沉淀产生过程。以多元醇胺、多聚甲醛为主反应剂,以氯化胆碱、乙醇、多元有机胺等为添加剂制备了“键桥”型除硫剂CQW-2。实验考察除硫剂CQW-2的极限吸收沉淀趋向,反应温度... 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沉淀产生机理,探究了三嗪除硫剂应用过程中沉淀产生过程。以多元醇胺、多聚甲醛为主反应剂,以氯化胆碱、乙醇、多元有机胺等为添加剂制备了“键桥”型除硫剂CQW-2。实验考察除硫剂CQW-2的极限吸收沉淀趋向,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除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硫剂CQW-2在极限吸收条件下无明显沉淀;在反应温度50~90℃、反应物有效浓度55%、反应时间大于10 min条件下,除硫效率高于98%。“键桥”型除硫剂在海上油田A区块完成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硫化氢治理 键桥型 防沉淀
下载PDF
海上油田Pickering响应型双相复合调驱体系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常振 冀文雄 +3 位作者 铁磊磊 李翔 刘光普 杜朝阳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868-872,共5页
随着海上油田的注水开发,油藏经过长时间冲刷后产生了优势渗流区域,常规凝胶调驱体系在地下成胶效果不能满足该区域的封堵条件,影响调驱效果。为了提升优势渗流区域的调堵效果,室内筛选评价出初始黏度低、触变性弱的高线性聚合物,研发... 随着海上油田的注水开发,油藏经过长时间冲刷后产生了优势渗流区域,常规凝胶调驱体系在地下成胶效果不能满足该区域的封堵条件,影响调驱效果。为了提升优势渗流区域的调堵效果,室内筛选评价出初始黏度低、触变性弱的高线性聚合物,研发纳米交联剂与基于共价键响应的Pickering泡沫起泡剂,形成了Pickering泡沫-纳米凝胶双相复合调堵体系,并对复合体系的成胶性能、泡沫半衰期、体系形貌、提高采收率幅度等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凝胶成胶后的黏度大于8000 mPa·s;65℃条件下,泡沫半衰期为19 d,提高采收率幅度为36%,体系形貌具备完整桥连空间结构。双相凝胶复合调堵体系在渤海油田B平台进行应用,注入压力提升3 MPa,井组充满度提升23%,砂体日增油60 m^(3),有效期持续7个月,累计增油超过7000 m^(3),体系调堵效果显著,具备市场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Pickering泡沫 纳米凝胶 双相复合调堵体系
下载PDF
南海某油田破乳剂和清水剂配伍应用研究
10
作者 铁磊磊 董辉 +2 位作者 冀文雄 常振 闫冬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9期27-30,共4页
为了解决海上高含水油田破乳脱水速度慢,外排水OIW值不达标,室内对6种不同破乳剂和4种不同清水剂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筛选出的破乳剂4185加药浓度为50 mg/L与清水剂A02加药浓度为9 mg/L时,原油脱水速度快,油水界面清晰,净水效果好。通过... 为了解决海上高含水油田破乳脱水速度慢,外排水OIW值不达标,室内对6种不同破乳剂和4种不同清水剂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筛选出的破乳剂4185加药浓度为50 mg/L与清水剂A02加药浓度为9 mg/L时,原油脱水速度快,油水界面清晰,净水效果好。通过现场试验,与现场在用破乳剂B137C和清水剂HY-211g相比,外输原油含水率从30%降至20%以下,外排水OIW值从43 mg/L降至15 mg/L,满足外输原油含水率低于30%以下和外排水OIW值低于20 mg/L的技术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清水剂 配伍性 外排水 外输原油
下载PDF
新型在线自聚集调驱体系封堵及驱油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浩颐 冀文雄 +4 位作者 常振 铁磊磊 李翔 乔奇琳 曾浩见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2年第5期10-14,共5页
针对“强注强采”导致的强水窜油藏的稳油控水问题,通过低温反相聚合技术制备了纳米微球和双层聚合物微球,并复配形成新型在线自聚集调驱体系,考察了体系的耐温性及其粒径变化、注入性、封堵性以及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了体系的作用原理... 针对“强注强采”导致的强水窜油藏的稳油控水问题,通过低温反相聚合技术制备了纳米微球和双层聚合物微球,并复配形成新型在线自聚集调驱体系,考察了体系的耐温性及其粒径变化、注入性、封堵性以及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了体系的作用原理。结果表明,该体系质量浓度为5 g/L,在温度90℃、矿化度34 g/L的模拟盐水中自聚集后耐温超过120 d,粒径可达130μm,对渗透率为5000 mD的人造岩心具有很好的封堵性能和运移能力,单管均质岩心和双管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采收率增幅分别为4.1%和10.6%,具有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在线自聚集调驱体系 聚集特性 封堵特性 驱油效果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