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血管外皮瘤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冀春萱 周晓红 +3 位作者 杨龙泉 黄格非 王全红 刘育艳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对脑膜血管外皮瘤的研究表明,该瘤具有如下特征:(1)血管丰富,遍布全瘤。瘤细胞均围绕血管排列。(2)网织纤维极多,弥漫分布,环绕血管并穿行于瘤细胞间包绕单个或小群瘤细胞,形成均匀的网络状构型。... 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对脑膜血管外皮瘤的研究表明,该瘤具有如下特征:(1)血管丰富,遍布全瘤。瘤细胞均围绕血管排列。(2)网织纤维极多,弥漫分布,环绕血管并穿行于瘤细胞间包绕单个或小群瘤细胞,形成均匀的网络状构型。(3)应用9种抗体染色,瘤细胞仅显示Vimentin阳性染色。(4)瘤细胞具有基底膜,细胞间间杂基底膜样物质,胞质含中等量微丝并富有胞饮小泡,部分瘤细胞显示向平滑肌方向分化,细胞间缺乏特化性连接。本文还讨论了脑膜血管外皮瘤,软组织血管外皮瘤及血管外破细胞型脑膜瘤之间的关系及诊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瘤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诊断 脑膜瘤
下载PDF
妇女妊娠期及分娩前后宫颈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冀春萱 叶苓 +2 位作者 李莉 潘德 王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7-61,共5页
透射电镜观察证明,分娩前后人宫颈组织内出现以胶原纤维溶解和重建为主要特征的适应性改建过程.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及肥大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参与这一改建过程.它们既参与胶原纤维的溶解和吸收,又参与重新形成.... 透射电镜观察证明,分娩前后人宫颈组织内出现以胶原纤维溶解和重建为主要特征的适应性改建过程.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及肥大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参与这一改建过程.它们既参与胶原纤维的溶解和吸收,又参与重新形成.文内还讨论了这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调控它们形态与功能状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妊娠 分娩 动物模型 宫颈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状态下的心肌超微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冀春萱 杨龙泉 解放军108医院科研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1,T044,共4页
应用家免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1)间盘两侧的心肌纤维呈区带性病变,肌膜呈扇形膨出;Z带互相靠近,肌节缩短;Z带断裂,肌原纤维走向紊乱;线粒体移位至距间盘较远的地区;(2)间盘区以外广大地区心肌纤维显示细胞... 应用家免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1)间盘两侧的心肌纤维呈区带性病变,肌膜呈扇形膨出;Z带互相靠近,肌节缩短;Z带断裂,肌原纤维走向紊乱;线粒体移位至距间盘较远的地区;(2)间盘区以外广大地区心肌纤维显示细胞内水肿;线粒体肿胀,脊破坏减少;肌原纤维灶性溶解;肌浆网小管稀少、断离、扩张及囊泡化等改变。这些改变使心肌的供能装置、收缩结构以及兴奋收缩偶联过程遭到破坏,妨碍心肌收缩功能,从而构成并发急性心功能不全的超微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超微结构 间盘
下载PDF
大鼠妊娠期及分娩前后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网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冀春萱 张延国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证明:非妊娠子宫肌层内存在着结构复杂的胶原纤维网(CFN).在妊娠期及分娩前后CFN出现以阶段性崩解和重建为特征的改建过程以适应子宫物理性能的巨大变化和功能需要.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改建过程中既参与胶...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证明:非妊娠子宫肌层内存在着结构复杂的胶原纤维网(CFN).在妊娠期及分娩前后CFN出现以阶段性崩解和重建为特征的改建过程以适应子宫物理性能的巨大变化和功能需要.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改建过程中既参与胶原纤维的溶解和吸收,又参与它的重新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网 适应性改建 超微结构
下载PDF
40例横纹肌肉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冀春萱 洪明理 +1 位作者 周传农 苏韵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3-35,共3页
横纹肌肉瘤的组织学诊断有时颇为困难。电镜可发现瘤细胞内不同发育阶段的肌原纤维,是研究该瘤的有效工具。我们对40例横纹肌肉瘤作了回顾性光镜和电镜对比观察,就肿瘤形态与横纹肌胚胎发育过程。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超微结构 诊断 电镜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肾肾小球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冀春萱 李夏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08期48-50,共3页
应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肾小球的超微结构改变并探讨其在发病学的上意义。结果发现①内皮细胞肿胀,胞浆向管腔内伸出众多树枝状突起,内皮窗孔少而且口径缩小。②脏层上皮细胞增生肿大,胞体及其主要大突起膨大伸长形成厚板状包壳包... 应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肾小球的超微结构改变并探讨其在发病学的上意义。结果发现①内皮细胞肿胀,胞浆向管腔内伸出众多树枝状突起,内皮窗孔少而且口径缩小。②脏层上皮细胞增生肿大,胞体及其主要大突起膨大伸长形成厚板状包壳包绕毛细血管袢,足突间隙变窄及融合。③系膜旁区增生扩大。④基底膜不规则增厚,部分地区与内皮和上皮剥离。⑤毛细血管腔内充塞内皮碎片,纤维素条块,髓鞘样物质及变形红细胞。这些改变导致肾小球阻塞,血流量减少,滤过率下降,从而构成了休克时肾功能不全的超微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肾功能衰竭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冀春萱 苏韵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成分复杂多样,常规诊断困难。本文对10例MFH作回顾性光镜和电镜对比观察,就光镜形态与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并探讨本瘤的组织发生,提出光镜和电镜诊断方面的原则和根据。
关键词 纤维组织 细胞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胃癌雌激素受体与PCNA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美霞 张乃珍 冀春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细胞周期蛋白 D_1(cyclinD_1)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例胃肠癌组织、10例正常胃...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细胞周期蛋白 D_1(cyclinD_1)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例胃肠癌组织、10例正常胃肠组织中 ER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PCNA)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胃癌组织 ER 表达量(FI,1.19±0.23)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FI,1.00±0.04,P<0.01);胃癌组织 cyclinD_1表达量(FI,1.33±0.17)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FI,1.00±0.09,P<0.01).胃癌组织 ER 表达量与 cyclinD_1表达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_s=0.40,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胃癌组织 ER 表达阳性率为45%(14/31),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0%(0/10,P<0.01);胃癌组织 PCNA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7%(30/31),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0%(0/10,P<0.01),且胃癌组织 ER 表达等级与 PCNA 蛋白表达等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_s=0.44,P<0.05).结论雌激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部分胃癌很有可能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雌激素类 增殖细胞核抗原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标志分子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艳萍 史福军 +1 位作者 李强 冀春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CDlc、S-100、HLA-DR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的变化及其与T细胞的关系,了解乳腺癌局部微环境的免疫状态,探讨树突状细胞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人乳腺... 目的通过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CDlc、S-100、HLA-DR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的变化及其与T细胞的关系,了解乳腺癌局部微环境的免疫状态,探讨树突状细胞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人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20例乳腺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lc、S-100和HLA-DR的表达强度均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减弱(P<0.05);CD1c+DC、S-100+DC、HLA-DR+DC、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均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减少(P<0.05),且乳腺癌组织中CDlc+DC细胞的数量比S-100+DC细胞的数量减少更明显,HLA-DR+DC与CD4+T细胞的数量呈明显相关关系(r=0.998);结论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分子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总量下降,树突状细胞在抗乳腺癌的免疫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为临床开展乳腺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Dlc S-100 HLA-DR T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原文传递
失血死亡及休克早期心肌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彩荣 王英元 +2 位作者 路健 冀春萱 刘育艳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07-210,共4页
应用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形态计量分析等方法和技术,观察了失血致死和休克早期不同时间家兔心肌超微结构、琥珀酸脱氨酶(SDH)活性、肌红蛋白(Mb)脱失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失血致死和休克早期,不同时间兔心肌超微结构、SDH... 应用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形态计量分析等方法和技术,观察了失血致死和休克早期不同时间家兔心肌超微结构、琥珀酸脱氨酶(SDH)活性、肌红蛋白(Mb)脱失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失血致死和休克早期,不同时间兔心肌超微结构、SDH活性和Mb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病变程度随休克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本文还讨论了这些改变在法医学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心肌超微结构 心肌病理学
下载PDF
先天性上睑下垂发病机制与手术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康宛夏 郑大文 +1 位作者 任晓霞 冀春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病机制,为手术方法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73例(10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进行了上睑提肌肌力、肌电图、肌弹性的测量及解剖学、组织学方面的观察。结果 肌电图显示该肌收缩强度正常平均值为500μ...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病机制,为手术方法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73例(10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进行了上睑提肌肌力、肌电图、肌弹性的测量及解剖学、组织学方面的观察。结果 肌电图显示该肌收缩强度正常平均值为500μV/D,部分肌力较差的患者(18%)肌收缩强度达260~350μV/D接近正常平均值,少数肌力在3~5mm的患者(9.99%)肌收缩强度达到正常平均值。术中观察85%的患者上睑提肌弹性良好,肌伸展可达15~20mm。组织学观察发现17%的患者上睑提肌为正常组织。结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生原因除肌发育不良外,上睑提肌内、外角过度紧张也是其重要因素。并根据病因制定了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发病机制 上睑提肌弹性 手术设计 上睑提肌内角
下载PDF
性激素与胃肠癌相关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美霞 张乃珍 冀春萱 《中国肿瘤》 CAS 1999年第8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性激素 胃肠癌 研究进展 性激素受体 细胞增殖周期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失血即刻死亡心肌超微结构、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彩荣 王英元 +2 位作者 冀春萱 路健 刘育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9-70,共2页
本研究应用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形态计量分析等方法和技术,观察失血即刻死亡时家兔心肌超微结构、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肌红蛋白(Mb)脱失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失血即刻死亡时家兔心肌细胞轻度水肿,肌原纤维普遍... 本研究应用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形态计量分析等方法和技术,观察失血即刻死亡时家兔心肌超微结构、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肌红蛋白(Mb)脱失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失血即刻死亡时家兔心肌细胞轻度水肿,肌原纤维普遍强度收缩,肌节缩短,Z线增粗,心肌细胞内SDH活性明显下降,Mb轻度局灶性脱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心肌 超微结构 组织化学
下载PDF
P53、P21^(WAFI)、MDM2及BAX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灵敏 王建武 +1 位作者 冀春萱 刘青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8,i003,共4页
目的 :检测P5 3、MDM 2、P2 1WAFI、BAX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正常食管粘膜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上述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指标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 目的 :检测P5 3、MDM 2、P2 1WAFI、BAX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正常食管粘膜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上述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指标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MDM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0 %,未转移组中为 35 .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随着食管鳞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 ,P5 3、MDM2的表达逐渐增高 ,P2 1WAF1、BAX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P5 3、P2 1、MDM2、BAX多个基因的异常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MDM2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有关。P5 3、P2 1WAF1、MDM 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P5 3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2 表达 食管鳞癌 肿瘤 增高 相关性分析 转移 学分 结论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心肌缺血不同阶段超微结构及肌红蛋白缺失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彩荣 冀春萱 +2 位作者 王英元 刘育艳 王王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382-383,共2页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形态计量分析方法,观察了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阶段兔心肌超微结构、肌红蛋白(Mb)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①心肌细胞间盘两侧心肌纤维呈特殊的区带性病变及细胞内、外水肿;②心肌细胞内Mb不同程度地...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形态计量分析方法,观察了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阶段兔心肌超微结构、肌红蛋白(Mb)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①心肌细胞间盘两侧心肌纤维呈特殊的区带性病变及细胞内、外水肿;②心肌细胞内Mb不同程度地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超微结构 肌红蛋白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碱烧伤对前房角组织结构及眼压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宛夏 李光玲 +3 位作者 郑大文 王效武 刘克兰 冀春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6-189,共4页
作者通过动物实验,澄清兔眼碱烧伤后各时期眼压的反应,并研究了与眼压反应有关的机制.结果:碱烧伤后眼压最高峰值于烧伤即刻~1小时,2周后眼压开始回落,30大~6个月眼压平稳.前房角组织结构早期以排出途径突发性阻塞为主要病理改变,中... 作者通过动物实验,澄清兔眼碱烧伤后各时期眼压的反应,并研究了与眼压反应有关的机制.结果:碱烧伤后眼压最高峰值于烧伤即刻~1小时,2周后眼压开始回落,30大~6个月眼压平稳.前房角组织结构早期以排出途径突发性阻塞为主要病理改变,中期则表现为组织的胶原纤维增生,小梁网孔开大与狭窄并存,房水排出系统阻力减小.晚期以睫状体纤维山及萎缩为主要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烧伤 前房角组织结构 眼内压
下载PDF
小脑髓母细胞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灵敏 冀春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的组织学起源和细胞分化潜能。方法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 5例髓母细胞瘤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依超微结构的不同 ,将髓母细胞瘤细胞分为 4型 :①未分化型 ;②中间型 ;③神经细胞分化型 ;④星形细胞分化型。...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的组织学起源和细胞分化潜能。方法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 5例髓母细胞瘤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依超微结构的不同 ,将髓母细胞瘤细胞分为 4型 :①未分化型 ;②中间型 ;③神经细胞分化型 ;④星形细胞分化型。结论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原始神经上皮源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瘤 髓母细胞瘤 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周围神经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志明 冀春萱 Lin Charles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05-306,共2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方法 选用 SD大鼠 2 0只 ,其中 10只的坐骨神经用于 RT- PCR和 Western Blot的测定 ,另外 10只的坐骨神经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通过这三种方法来观察一氧化氮合成酶是否在坐骨神经...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方法 选用 SD大鼠 2 0只 ,其中 10只的坐骨神经用于 RT- PCR和 Western Blot的测定 ,另外 10只的坐骨神经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通过这三种方法来观察一氧化氮合成酶是否在坐骨神经中存在以及它的分布状况。结果 经 RT- PCR获得 n NOS,e NOS和 i NOS。Western Blot显示在坐骨神经中一个 15 5 0 0 0的蛋白与大鼠脑的 n NOS阳性对照一起迁移 ,一个 140 0 0 0的蛋白与内皮细胞的 e NOS阳性对照一起迁移 ,而 i NOS未能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雪旺氏细胞和多数轴突中存在n NOS、e NOS只是位于坐骨神经上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神经中无 i NOS显色。结论 一氧化氮合成酶存在于正常大鼠的坐骨神经中 ,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执行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成酶 周围神经 坐骨神经 基因表达
下载PDF
Tie2——一种新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志明 冀春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Fischer大鼠 38只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ExTek·6His液和对照液处理大鼠背部皮肤窗室内移植生长的肿瘤。①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ie2在肿瘤血管中的...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Fischer大鼠 38只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ExTek·6His液和对照液处理大鼠背部皮肤窗室内移植生长的肿瘤。①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ie2在肿瘤血管中的表达。②于移植后第 5、7、10d分别测量肿瘤的生长体积。结果 ①免疫组化显示Tie2的表达在肿瘤移植后 5d出现在血管周围 ,并渗入到肿瘤移植物内。②实验组肿瘤生长体积比对照组减少 75 %。结论 Tie2参与了肿瘤的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酷氨酸激酶受体 TIE2 肿瘤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肺小细胞癌细胞异质性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20
作者 李光 冀春萱 +3 位作者 焦士篮 孙亚非 王全红 薛仰群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2例肺小细胞癌细胞异质性及组织学起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肺小细胞癌主要由神经内分泌分化型细胞组成,其中间杂少数鳞状细胞分化型,腺分化型及未分化型细胞,显示多向性分化和细胞异质性。... 采用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2例肺小细胞癌细胞异质性及组织学起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肺小细胞癌主要由神经内分泌分化型细胞组成,其中间杂少数鳞状细胞分化型,腺分化型及未分化型细胞,显示多向性分化和细胞异质性。未分化型细胞可能是起源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嗜铬蛋白A具有较强特异性,为首选免疫标记,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角蛋白、癌胚抗原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细胞癌 异质性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