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中国石油探矿权退减管理举措与评价体系设计
1
作者 刘策 梁坤 +6 位作者 张颖 吴培红 冉启贵 孔凡志 余华琪 邢娅 孔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46,共10页
按照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要求,2020年5月起我国开始实行更为严格的探矿权退出机制,由按投入不足比例退减转变为到期延续时按比例强制性退减。为了适应退减政策的转折,中国石油及时调整管理理念,积极推出新举措,实现新政下首轮到期探... 按照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要求,2020年5月起我国开始实行更为严格的探矿权退出机制,由按投入不足比例退减转变为到期延续时按比例强制性退减。为了适应退减政策的转折,中国石油及时调整管理理念,积极推出新举措,实现新政下首轮到期探矿权的延续和有序退减。基于3年多来中国石油的有序退减实践,重点介绍了中国石油探矿权退减管理的主要举措及对国家退减制度优化设计的思考、支撑退减管理决策的矿权区块评价体系的设计思想。在探矿权退减管理方面,推行两大举措:一是多业务联动融合机制,加快探矿权到期前追求勘探发现的工作节奏;二是强化退减预案编制的组织管理和审查把关,全力保障勘探开发优质资源基础的稳定。积极思考国家退减制度进一步优化的方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取得勘探新发现探矿权区块的定向激励,大幅降低甚至免除相关区块的应退减面积;二是在指定条件下,对承担国家保供任务的市场主体给予一定的制度性安排。在探矿权评价体系研究方面,探索提出矿权区块评价体系的设计,从可用性、资源条件、成藏条件、经济性、其他条件5个维度开展评价,可更加全面系统和精细化地认识探矿权区块的综合价值,支撑后续企业退减管理决策,也为国家研判和掌握矿权区块价值提供一定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矿权退减 管理举措 矿权区块评价 中国石油 退减机制
下载PDF
塔东地区构造热事件及其对原油裂解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冉启贵 程宏岗 +3 位作者 肖中尧 叶信林 伍大茂 桑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1-548,共8页
塔东地区目前共有7口探井钻遇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对这7口井古生界的有机质成熟度资料做了系统分析,发现其中2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剖面呈直线型,属于正常的地热演化剖面;另外5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 塔东地区目前共有7口探井钻遇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对这7口井古生界的有机质成熟度资料做了系统分析,发现其中2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剖面呈直线型,属于正常的地热演化剖面;另外5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存在非常明显的拐点;7口井古生界与中新生界的有机质成熟度之间不连续,即有明显的"断层",表明塔东隆起区及斜坡区古生界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增加并不是由于沉积埋藏造成的,而是由于深部的异常热事件造成的。从成熟度变化分析,异常热事件在垂向上主要影响下古生界地层,在平面上异常成熟度现象分布在走滑性深大断裂带附近,远离走滑性深大断裂带的井中有机质成熟度表现为正常的热演化剖面,说明在塔东地区异常热事件与深大断裂有关,称之为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成为塔东隆起或斜坡区在中新生代时古生界原油裂解的主要热动力。7口探井中多期沥青的存在,进一步说明该地区有过后期原油裂解,同一样品中沥青反射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沥青是在不同阶段形成的。其中1期沥青分布区域没有受到异常热事件影响,沥青只是早期正常埋藏成因;对2期沥青分析说明有1期后期异常热事件,与该区断裂主要活动时期(J3末)是一致的;对3期沥青分析说明存在2期后期异常热事件,与车尔臣断裂带的2期活动(S3—D2、J3末)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事件 原油裂解 有机质成熟度 沥青反射率 车尔臣断裂系统 塔东地区
下载PDF
镜质体反射率的热史反演 被引量:23
3
作者 冉启贵 胡国艺 陈发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9-32,共4页
利用地层剖面中系统测定的镜质体反射率,依据各构造演化阶段热流变化的不均一性,分阶段模拟热流在地史演化中的变化。充分利用了最为流行的成熟度计算模型(LopatinWaples模型,Royden模型,Middleton... 利用地层剖面中系统测定的镜质体反射率,依据各构造演化阶段热流变化的不均一性,分阶段模拟热流在地史演化中的变化。充分利用了最为流行的成熟度计算模型(LopatinWaples模型,Royden模型,MiddletonFalrey模型,EASY模型)进行古热流反演,其基本原理是调整热流值及模型中待调参数,达到最佳拟合时的热流值即为古热流值。改进了Lerche的简单热流变化模型。通过上述模型的计算可以模拟出复杂条件下的热史变化过程。在此模拟方法中还考虑了剥蚀作用以及由于压实作用引起的岩石热导率变化。对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进行了实际计算,应用效果较好。图2表1参5(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温 镜质体反射率 热史反演 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中国克拉通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冉启贵 陈发景 张光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8-487,共10页
以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四川克拉通盆地为例讨论了克拉通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1)克拉通古隆起的成因及其形成与周围板块活动的联系;(2)古隆起的类型和演化;(3)古隆起的形成和演化与油气... 以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四川克拉通盆地为例讨论了克拉通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1)克拉通古隆起的成因及其形成与周围板块活动的联系;(2)古隆起的类型和演化;(3)古隆起的形成和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古隆起 前缘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地层水含盐度对生物气运聚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本亮 王明明 +3 位作者 冉启贵 彭秀丽 张道伟 王金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20,共5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 ,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 ;由于剧烈的蒸发作用 ,地层水含盐度北斜坡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 ,影响游离气垂向运聚成藏的资源量供给 ,中央凹陷及其南...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 ,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 ;由于剧烈的蒸发作用 ,地层水含盐度北斜坡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 ,影响游离气垂向运聚成藏的资源量供给 ,中央凹陷及其南部低盐度条件下更适宜生物气的生成。生物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盐度的增高而降低 ,南缘低盐度水中饱含的生物气经地层水从南向北携带 ,在北斜坡高盐度条件下大量游离出来。三湖地区早成岩阶段的泥岩盖层虽然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盖层 ,但是实验测试证明该泥岩饱和高盐度地层水时 ,其突破压力增加约 10 0倍 ,封盖性能大大提高 ,有效地保存了北斜坡游离相生物气。研究显示生物气总体上具有向北斜坡以水溶气横向运聚的特征 ,也暗示了北斜坡气源补给充足 ,具有满坡含气的巨大勘探潜力。文章结合生物气藏本身的发育特征和三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含盐度 生物气 运聚成藏 水溶气 溶解度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王府凹陷的沉积充填及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英海 李壮福 +3 位作者 李熙哲 冉启贵 韦重韬 奚砚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 ,研究了王府凹陷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 .结果表明 ,王府凹陷中生代经历了裂陷期和凹陷期两个充填阶段 ,裂陷期包括 2个充填层序 ,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 ;凹陷期包括 3个充填层序 ,以河流和湖泊...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 ,研究了王府凹陷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 .结果表明 ,王府凹陷中生代经历了裂陷期和凹陷期两个充填阶段 ,裂陷期包括 2个充填层序 ,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 ;凹陷期包括 3个充填层序 ,以河流和湖泊沉积为主 .王府凹陷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青山口组、嫩江组半深湖 -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 ,构成主要烃源岩 ;储集层以泉头组河道砂体和营城组扇三角洲砂体为主 ,烃源岩及储层发育和展布受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充填层序 生储盖组合 烃源岩 储集层 冲积扇
下载PDF
塔东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岩作用特征及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胡九珍 刘树根 +2 位作者 冉启贵 孙玮 张长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6,共9页
通过对塔东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7口井岩心观察及薄片分析鉴定,发现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对储层形成有建设性作用的有白云石化、溶蚀、破裂作用;具破坏性的成岩作用有黄铁矿化、硅化、压实和充填作用等。... 通过对塔东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7口井岩心观察及薄片分析鉴定,发现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对储层形成有建设性作用的有白云石化、溶蚀、破裂作用;具破坏性的成岩作用有黄铁矿化、硅化、压实和充填作用等。以白云石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结合构造背景,认为研究区广泛发育的白云岩为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成因,断裂系统为热液白云石化提供了热源流体。随着成岩作用演化的加深,岩层演化的总趋势是越来越致密,最终使孔隙度偏低,储层性能较差;但经过热液白云石化成岩演化过程比未经过此过程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孔隙度,更有利于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地区 寒武系—下奥陶统 成岩作用 构造热液白云石化
下载PDF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孔喉形态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潼 冉启贵 +2 位作者 魏红兴 孙雄伟 王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6-703,共8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微纳米CT扫描等直观分析手段,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储层中的孔喉微观形态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观测结果显示,该区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大量的狭长、扁平状孔喉,其中微纳米级的喉道、...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微纳米CT扫描等直观分析手段,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储层中的孔喉微观形态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观测结果显示,该区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大量的狭长、扁平状孔喉,其中微纳米级的喉道、黏土矿物晶间孔是本区主要的储集空间。同时借助低温氮气吸附测试、恒速压汞试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分析等定量研究手段,显示迪北致密砂岩储层中喉道大小分布在1~4μm,喉道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2/3。综合研究认为储层的渗流能力受喉道大小、孔喉比值影响,直观地反映了孔喉形态对渗流能力的影响;孔喉中黏土矿物对储层的渗流能力起到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喉道半径 孔喉比 孔喉形态 迪北地区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致密砂岩气藏发育特征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15
9
作者 林潼 易士威 +3 位作者 叶茂林 冉启贵 魏红兴 刘卫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库车坳陷东部致密砂岩气是库车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由于研究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复杂性,目前对该区气藏的特征与分布规律还不十分清楚。从气藏的基本特征研究入手,通过对依南2气藏的解剖研究,认为本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砂岩储层... 库车坳陷东部致密砂岩气是库车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由于研究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复杂性,目前对该区气藏的特征与分布规律还不十分清楚。从气藏的基本特征研究入手,通过对依南2气藏的解剖研究,认为本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砂岩储层致密、微裂缝发育、异常高压发育、含气饱和度低等特征。其中孔隙度低、渗透率高是该区致密砂岩气藏的独特特征;排驱压力与喉道半径对气藏的成藏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致密砂体中发育的裂缝对天然气的聚集和富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表现为早期微裂缝提高了天然气的充注聚集效率,晚期构造缝控制了天然气富集带的分布。气藏类型为晚期成藏、持续充注的异常高压致密砂岩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东部 依南2气藏 致密砂岩气 喉道半径 含气饱和度 异常高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胡九珍 冉启贵 +3 位作者 刘树根 孙玮 王东 张长俊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70-75,共6页
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表露头资料、岩心观察、岩屑录井及薄片鉴定分析,确定出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类型为深海相、半深海—等深积岩相、浅海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相和微相。在沉积微相... 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表露头资料、岩心观察、岩屑录井及薄片鉴定分析,确定出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类型为深海相、半深海—等深积岩相、浅海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相和微相。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各时期的沉积相模式、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认为早寒武世主要于东部发育台盆模式,中晚寒武世台盆模式更为明显,持续至早—中奥陶世该区中部发育深水坳拉槽沉积区,西部和东部则为台地相区及过渡带,为典型的三分结构。在台地与深海盆的边缘带发育礁滩储集体,有利于储层的发育。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以破坏性成岩作用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寒武系-奥陶系 塔东地区
下载PDF
利用时频分析技术预测依拉克构造有利砂体分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秋影 魏国齐 +3 位作者 杨威 张福东 冉启贵 李德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8-547,共10页
依拉克构造白垩系舒善河组属多物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砂体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有利砂体难以预测。本文采用时频分析法,即首先通过S变换将时间域地震信号转换到频率域,并基于精细时深标定,优选能识别出目标层段分流河道砂体的优... 依拉克构造白垩系舒善河组属多物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砂体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有利砂体难以预测。本文采用时频分析法,即首先通过S变换将时间域地震信号转换到频率域,并基于精细时深标定,优选能识别出目标层段分流河道砂体的优势频率体;再依托优势频率(40Hz)数据体,综合应用相干、瞬时振幅等多属性分析技术,预测有利相带的分布;在该有利相带约束下,利用三维砂体雕刻技术识别出(6个)有利砂体,清晰刻画了砂体的规模和展布特征。根据预测结果,选择在2号砂体上布设探井,实钻后获得高产油气流,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很好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砂体预测 优势频率体 S变换 舒善河组
下载PDF
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固体沥青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宏岗 魏国齐 +4 位作者 冉启贵 伍大茂 刘立炜 肖中尧 桑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0-46,共7页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下古生界固体沥青比较发育,由于固体沥青是原油裂解的产物,分析其特征和形成期次有助于了解该区油气的生成、运移历史。为此,研究了该区下古生界各地层中固体沥青的富集形式、产状、类型、含量及分布特征,将下古生界...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下古生界固体沥青比较发育,由于固体沥青是原油裂解的产物,分析其特征和形成期次有助于了解该区油气的生成、运移历史。为此,研究了该区下古生界各地层中固体沥青的富集形式、产状、类型、含量及分布特征,将下古生界富含的固体沥青划分为源内沥青和储层沥青2种类型,并根据产状细分出7种类别。该区固体沥青含量整体上并不太高,源内沥青主要分布于碳质泥岩中,而储层沥青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中;层位上,下古生界主要以源内沥青为主,储层沥青仅见于该区东、西部上寒武统白云岩和中下奥陶统石灰岩中,沥青含量整体上以寒武系为最高。固体沥青形成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构造单元发育不同期次的固体沥青:①只受沉积埋藏作用而形成的单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库尔勒鼻隆和罗布泊鼻隆西部地区;②受沉积埋藏及1期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形成的双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英吉苏凹陷及其东南部地区;③受沉积埋藏及2期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形成的三峰型甚至多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古城鼻隆和塔东低凸起。结论认为:塔东隆起区和斜坡区下古生界不但可能发育古油藏,而且原油发生多期裂解,晚期油气可能再次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东部 固体沥青 早古生代 源内沥青 储层沥青 多峰型 碳质泥岩 原油裂解
下载PDF
准南山前断褶带紫泥泉子组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沈玉林 郭英海 +2 位作者 李壮福 冉启贵 贲旭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通过露头与钻井、测井资料的对比研究,依据紫泥泉子组存在两个区域稳定发育的大套泥岩,以及区域不整合、河道下切面或沉积体系转换面,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断褶带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划分为2个三级沉积层序,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编制... 通过露头与钻井、测井资料的对比研究,依据紫泥泉子组存在两个区域稳定发育的大套泥岩,以及区域不整合、河道下切面或沉积体系转换面,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断褶带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划分为2个三级沉积层序,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编制了以层序为单位的岩相古地理图,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沉积期间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沉积演化。其中,紫泥泉子组沉积早期(层序一)岩相古地理格局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共存;紫泥泉子组沉积晚期(层序二)湖泊扩张,为以湖泊沉积为主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层序 古近系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库车坳陷油气有序聚集规律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潼 冉启贵 +2 位作者 曾旭 魏红兴 孙雄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多种油气藏类型伴生共存的现象在许多盆地中都较为常见,然而目前的研究仅仅是对单一的油气藏类型开展其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各种油气藏的分布特点,认为库车坳陷油气藏在区域上和空间上都存在着油气有序聚集的特征... 多种油气藏类型伴生共存的现象在许多盆地中都较为常见,然而目前的研究仅仅是对单一的油气藏类型开展其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各种油气藏的分布特点,认为库车坳陷油气藏在区域上和空间上都存在着油气有序聚集的特征。这种有序聚集规律主要表现为:不同油气藏烃类组份特征分布规律的有序性、成藏动力空间分布的有序连续性和保存机制的有序性,从而形成了库车坳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空间上共生伴存的特征。这一认识上的突破,对于深化库车坳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油气藏类型 有序聚集 成藏动力 保存机制
下载PDF
中国深盆气勘探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本亮 冉启贵 +1 位作者 高哲荣 魏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0,共4页
在系统总结国外深盆气成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 ,预测了中国深盆气的勘探方向。结果认为 :中国东部拉张的裂谷型盆地不利于深盆气的形成 ;中国中西部由板块内部的克拉通盆地与板块边缘前陆盆... 在系统总结国外深盆气成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 ,预测了中国深盆气的勘探方向。结果认为 :中国东部拉张的裂谷型盆地不利于深盆气的形成 ;中国中西部由板块内部的克拉通盆地与板块边缘前陆盆地叠合、复合而成的盆地具备深盆气发育的条件 ,其中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是最为现实的深盆气勘探区域 ,川西前陆盆地三叠系也显示出了发现深盆气的兆头 ,库车、准噶尔南缘等前陆盆地将是潜在的深盆气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深盆气勘探 勘探评价 勘探方针 前陆盆地 克拉通 拉张盆地
下载PDF
王府凹陷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壮福 郭英海 +1 位作者 李熙哲 冉启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4-98,共5页
详细分析了王府凹陷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 ,成岩阶段属晚成岩 A期 .其中 ,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 详细分析了王府凹陷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 ,成岩阶段属晚成岩 A期 .其中 ,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 .机械压实作用主要表现为软碎屑的塑性变形、颗粒间由点接触向凹凸接触演变 ;胶结作用表现为石英和长石的次生加大、自生粘土矿物、碳酸盐和硬石膏胶结物的依次形成并充填孔隙 .破裂作用及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 .影响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环境、岩石结构、孔隙水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沉积环境 岩石结构 孔隙水
下载PDF
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中、上奥陶统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东 王国芝 +3 位作者 冉启贵 刘树根 胡九珍 张长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6-591,共6页
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围岩及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充填于中、上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流体分属于2个不同来源的流体体系。充填于中、上奥陶统灰岩裂缝中方解... 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围岩及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充填于中、上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流体分属于2个不同来源的流体体系。充填于中、上奥陶统灰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介于0.7084~0.7088,它与早奥陶世海水的w(87Sr)/w(86Sr)相近;流体体系为CH4-H2O体系;充填物与围岩间具有明显的碳、氧同位素差异,表明上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来自于奥陶系地层本身。上寒武统白云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为0.7138,明显地高于同时代海水的锶同位素值;流体体系为CO2-H2O体系;下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为外来富锶流体。上、下流体体系间互不连通暗示着上寒武统地层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奥陶系 流体 地球化学 塔东地区 古城4井 碳、氧、锶同位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志留统下砂岩段储层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伟 李剑 +1 位作者 王宏亮 冉启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志留系为一套海相碎屑岩沉积,现今仅保存有下志留统,分布在铁南2井、维马1井以南、阿南1井以北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内。下志留统的下砂岩段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砂岩段储层岩性为岩屑砂岩... 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志留系为一套海相碎屑岩沉积,现今仅保存有下志留统,分布在铁南2井、维马1井以南、阿南1井以北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内。下志留统的下砂岩段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砂岩段储层岩性为岩屑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压实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在下砂岩段储层中,中砂岩的储集性能相对较好,其孔隙度多数在10%以上,构成了下砂岩段的主要含油气储层。后期的成岩作用改善了局部层段的储层物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后,下砂岩段依然保存有物性条件较好的储层段,其中可能蕴藏了商业油气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志留统 下砂岩段 储层
下载PDF
库车坳陷阳霞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卫红 高先志 +3 位作者 林畅松 王鹤 叶信林 冉启贵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0-406,共17页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结合储层物性资料、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多种资料和手段,对阿合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定量研究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对储层的影响因素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结合储层物性资料、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多种资料和手段,对阿合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定量研究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对储层的影响因素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阿合组储集空间主要为杂基微孔隙,其次为长石颗粒溶孔及粒内溶孔、粒间孔及粒间溶孔;储层物性差,为典型的特低孔一超低渗型储层;岩性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是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次之,溶蚀作用及矿物转化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构造幅度的差异使得所处的成岩阶段具有差异性,进而造成阳霞地区北斜坡东部储层物性优于中西部。构造背斜转折端,孔隙度有所增大的同时,渗透率也有所增大,而背斜翼部微裂缝发育,孔隙度有所增加,渗透率变化不大。指出较好储层的分布地区和构造部位及其主控因素,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定量分析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古老碳酸盐岩古油藏储量计算方法探讨——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泽清 梁坤 +6 位作者 吴培红 冉启贵 孔凡志 余华琪 孔骅 邢娅 胡俊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7-329,共13页
在古油藏石油储量计算过程中,一般是根据沥青的分布面积确定古油藏面积或者根据古圈闭面积确定古油藏面积,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针对现有确定古油藏石油地质储量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本文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为例,创建了古... 在古油藏石油储量计算过程中,一般是根据沥青的分布面积确定古油藏面积或者根据古圈闭面积确定古油藏面积,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针对现有确定古油藏石油地质储量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本文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为例,创建了古油藏储量计算公式,同时建立了古油藏面积与现今气藏面积之间的关系式以及古油藏孔隙度与现今气藏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式。依据现今气藏的各项参数:包括含气面积、储层物性、含气饱和度、原始气体偏差系数、地层温度、天然气密度、气藏地层压力以及与之相似的油藏的石油密度、石油体积系数和沥青密度,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定量计算古油藏的地质储量,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将为中国海相高—过成熟地区古油藏的储量恢复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古油藏的储量恢复对再现成藏动态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震旦系 四川盆地 安岳气田 储量计算公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