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36
1
作者 冉圣宏 吕昌河 +1 位作者 贾克敬 齐永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39-2144,共6页
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校正,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自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1996~2004年)我国不同省市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时期内全国土地利用变... 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校正,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自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1996~2004年)我国不同省市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时期内全国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服务功能整体增加了0.91%.其中正向变化最大的省份是天津市,其生态服务功能增加了5.69%;负向变化最大的省份是上海市,其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了9.79%.对不同生态服务类型的变化分析表明,生态服务中气候调节功能增加最快,1996~2004年间全国增加了3.43%;生物资源控制功能下降最快,期间下降了2.26%.研究还认为,引起我国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时期内全国水域面积和林地面积的增加导致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增加,而城市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导致了全国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脆弱生态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23
2
作者 冉圣宏 金建君 薛纪渝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由于脆弱生态区的脆弱性不仅表现为其内部结构的不稳定,而且还表现在它对外界干扰反应的敏感上,脆弱生态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稳定性都是其脆弱性固有属性的表现形式,因此,脆弱生态区的评价也就应该包括脆弱生态区的现状评价、趋势评... 由于脆弱生态区的脆弱性不仅表现为其内部结构的不稳定,而且还表现在它对外界干扰反应的敏感上,脆弱生态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稳定性都是其脆弱性固有属性的表现形式,因此,脆弱生态区的评价也就应该包括脆弱生态区的现状评价、趋势评价和稳定性评价等。论文在对脆弱生态区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以模糊评价理论对脆弱生态区的现状、以灰色预测和趋势函数法对脆弱生态区的发展趋势、以非线性理论对脆弱生态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区 现状评价 趋势评价 稳定性评价 综合评价 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土地覆被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多时间尺度模拟——以四川省渔子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34
3
作者 冉圣宏 李秀彬 吕昌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3-1120,共8页
根据渔子溪流域1986年和1994年的遥感影像土地覆被解译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模拟渔子溪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MarkovChain模型和Patch-dynamics模型,并以2002年遥感影像资料作为验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以此为基础,分别以1年和8年的时... 根据渔子溪流域1986年和1994年的遥感影像土地覆被解译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模拟渔子溪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MarkovChain模型和Patch-dynamics模型,并以2002年遥感影像资料作为验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以此为基础,分别以1年和8年的时间尺度对渔子溪流域土地覆被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时间尺度对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在1年和8年的模拟尺度下,以MarkovChain模型得到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在1986 ̄2018年间变化的相对误差为20%;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在不同步长下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不一样,表明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不一样,以Patch-dynamics模型的模拟结果为例,步长为1年比步长为8年的相对误差大的土地覆被类型为耕地(-8.2%/-5.6%)、有林地(-0.5%/-0.4%)、草地(0.7%/0.4%)和居民建设用地(-29.9%/-16.4%),它们的年际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不稳定,受到人为偶然因素的影响明显;而相对误差较小的土地覆被类型为灌木林(-1.5%/-1.7%)和永久冰雪覆盖(27.3%/41.9%),它们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主要受比较稳定的自然因素的影响。研究还表明,采用MarkovChain模型的模拟结果与采用Patch-dynamics模型的模拟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后者的模拟结果更稳定、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渔子溪流域 MARKOV Chain模型 Patch-dynamics模型 多尺度模拟
下载PDF
区域环境承载力在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冉圣宏 薛纪渝 王华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4-88,共5页
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量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值的因素,并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作为区域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判据,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量化的判据。并根据北... 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量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值的因素,并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作为区域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判据,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量化的判据。并根据北海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北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9
5
作者 冉圣宏 陈吉宁 刘毅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41-544,共4页
深入分析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目的、结构、实现以及各子系统的耦合。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应由区域内多个主要预警中心组成,每个预警中心包括通讯子系统、技术支持子系统、应急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持子系统等。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 深入分析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目的、结构、实现以及各子系统的耦合。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应由区域内多个主要预警中心组成,每个预警中心包括通讯子系统、技术支持子系统、应急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持子系统等。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实现则由实时处理和离线处理2个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现场流量、蒸发、降雨实时信息的收集,数据的传递和接收,预警模型计算和输出、决策管理;后者包括历史数据和区域特征输入,预警模式选择,参数率定等。目前建立预警系统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实时信息的获取和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相应地,对系统的持续改进也就是要加强信息交流、提高模型的识别能力、扩展系统的评价与决策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 预警系统 区域水环境 系统耦合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脆弱生态区类型划分及其脆弱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冉圣宏 金建君 曾思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77,共5页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根据全国各县市耕地面积等2 6项指标的有关数据 ,对我国生态区进行了类型划分 ,还分别以环境资源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经济技术替代能力因子、域外支持能力因子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因子等 5类因子为聚类变量 ,...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根据全国各县市耕地面积等2 6项指标的有关数据 ,对我国生态区进行了类型划分 ,还分别以环境资源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经济技术替代能力因子、域外支持能力因子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因子等 5类因子为聚类变量 ,对我国脆弱生态区进行了类型划分 ,并对脆弱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脆弱生态区 经济发展水平因子 域外支持因子 社会发展水平因子 脆弱特征 类型划分
下载PDF
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冉圣宏 宋晓龙 +1 位作者 李晓文 黎聪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33,共5页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第一个内陆淡水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区内的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首先将保护区划分为13个...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第一个内陆淡水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区内的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首先将保护区划分为13个生态单元,依据原则(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以及定量性等原则)并结合实际选择出评价因子,然后进行各生态单元的自然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社会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依据计算结果,将保护区中各生态单元划分为最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弱敏感区3个等级,明确了生态敏感性的区域分异特征,为该区今后合理的产业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单元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近20年渔子溪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冉圣宏 李秀彬 吕昌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58-2064,共7页
采用渔子溪流域1986、1994及2002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2002年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其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了0.42%,其中产... 采用渔子溪流域1986、1994及2002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2002年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其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了0.42%,其中产品供给功能、生态调节功能、生命系统支持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1.15%、0.36%、0.16%和~0.94%,它们对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2.95%、46.82%、6.33%和~16.1%.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渔子溪流域的斑块密度指数在1986~2002年间从0.0016减小到0.0013,而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00307增大到0.00474,表明渔子溪流域的景观粒度减小而景观破碎化的程度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破碎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其中耕地、疏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和居民建设用地的破碎度指数有所增加,而有林地、灌木林、中覆盖度草地和永久性冰雪覆盖的破碎度指数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零散分布的灌木林被开垦为耕地或转变为居民建设用地及气候变暖使得部分永久性冰雪覆盖转变为中覆盖度草地等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环境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景观格局
下载PDF
生态退耕对安塞县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冉圣宏 吕昌河 王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衡量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指标,对安塞县1998-2006年间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坡度与水土流失相关关系以及农户调查数据,对安塞县耕地扰动调节、水分调节、水供应、侵蚀控制以及不...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衡量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指标,对安塞县1998-2006年间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坡度与水土流失相关关系以及农户调查数据,对安塞县耕地扰动调节、水分调节、水供应、侵蚀控制以及不同坡耕地食物供应能力的生态服务价值指数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建设措施使得安塞县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扭转,其生态服务功能在1998-2006年间增加了12%,其中缓坡耕地、中坡耕地和陡坡耕地的退出,对安塞县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的贡献率分别为25%,48%,27%。文章还对生态建设的监督与投资进行了讨论,认为基于实验的生态系统功能监测与评估技术才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基础;生态建设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的主要获益者是更大空间范围的利益相关者甚至全社会,因此作为社会代表的政府应成为生态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退耕 土地利用变化 安塞县
下载PDF
深圳宝安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冉圣宏 吕昌河 +1 位作者 贾克敬 齐永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5期72-77,共6页
采用深圳宝安区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逐日降雨量资料,应用Costanza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应用SCS模型对该区主要污染物氨氮(NH4-N)、总磷(TP)以及高锰酸盐指... 采用深圳宝安区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逐日降雨量资料,应用Costanza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应用SCS模型对该区主要污染物氨氮(NH4-N)、总磷(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总体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了31.36%;氨氮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分别增加了4.12%、5.73%,总磷的面源污染负荷减少了1.64%。进一步对三种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2004-2020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在不同规划方案下,到2020年,宝安区总体生态服务功能将比2004年下降3.79%、10.97%和30.76%,但其下降速度都将得到明显遏止;氨氮、总磷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也将有较明显的增加,且皆以规划方案1增加最小,方案2居中,方案3增加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环境影响 生态服务功能 面源污染负荷
下载PDF
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区经济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冉圣宏 唐国平 薛纪渝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8,共5页
脆弱生态区是指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反映敏感、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小的生态环境系统 ,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是它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全球变化和经济开发活动是对脆弱生态区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两种外界干扰活动。... 脆弱生态区是指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反映敏感、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小的生态环境系统 ,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是它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全球变化和经济开发活动是对脆弱生态区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两种外界干扰活动。全球环境变化会严重影响到脆弱生态系统的结构 ,并进而影响到其经济开发活动。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全国脆弱生态区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 5,且其中的北方地区为全球变暖的高敏感区 ,因此讨论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区经济开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及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区的影响 ,利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发展并改进的农业生态地带模型 (AEZ)。评估了全球变化对我国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 ,分析了全球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区经济开发活动的可能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脆弱生态区 经济开发 中国 生态环境系统
下载PDF
渔子溪流域水文过程影响因素的特征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冉圣宏 李秀彬 吕昌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7-345,共9页
采用渔子溪流域三期遥感影像(1986、1994和2002年)获取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采用斑块驱动模型模拟得到该流域1986~2004年间逐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然后根据该模拟数据以及渔子溪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 采用渔子溪流域三期遥感影像(1986、1994和2002年)获取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采用斑块驱动模型模拟得到该流域1986~2004年间逐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然后根据该模拟数据以及渔子溪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和径流资料,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对渔子溪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下降雨-土地利用-径流系统及其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差别,土地利用变化对降雨-径流关系有重要影响,在年尺度上,降雨量对径流量的影响要大于气温对径流的影响,而在月尺度上则相反。(2)不同时间尺度下非线性回归的模拟误差要比线性模拟误差下降1.18%~23.8%,且不同影响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非线性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子溪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气象因素 径流量 特征时间尺度
下载PDF
脆弱生态区适度经济开发的评价与调控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冉圣宏 曾思育 薛纪渝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脆弱生态区的适度经济开发及其调控模式 ,是实现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力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脆弱生态区的演化模型 ,可对经济开发活动影响下脆弱生态区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并进而提出脆弱生态区适度... 脆弱生态区的适度经济开发及其调控模式 ,是实现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力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脆弱生态区的演化模型 ,可对经济开发活动影响下脆弱生态区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并进而提出脆弱生态区适度经济开发模式及其调控措施。本文首先讨论了经济开发活动对脆弱生态区的影响以及脆弱生态区主要经济开发活动的类型及其驱动因子 ,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脆弱生态区的适度经济开发的评价模型及其调控手段 ,最后以内蒙古翁牛特旗和敖汉旗脆弱生态区为例 ,通过对其 4个状态变量演化趋势的模拟 ,认为它们现有的经济开发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区 适度经济开发 演化模型 经济开发模式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典型脆弱生态区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农业发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冉圣宏 毛显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9-71,共3页
本文利用分形理论对脆弱生态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据此指出了脆弱生态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最后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提出了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脆弱生态区 农业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 稳定性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玛纳斯河中游灌区棉花生长季棉田土壤含盐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冉圣宏 陈文玲 刘韬韬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7,共7页
采用田间取样、实验室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新疆玛纳斯河中游灌区漫灌、滴灌2种灌溉方式下棉田土壤含盐量在棉花全生长季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对表层土壤(0-20cm)和次深层土壤(40-60cm)含盐量影响较大,其次... 采用田间取样、实验室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新疆玛纳斯河中游灌区漫灌、滴灌2种灌溉方式下棉田土壤含盐量在棉花全生长季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对表层土壤(0-20cm)和次深层土壤(40-60cm)含盐量影响较大,其次是深层(60-100cm)和根层土壤(20-40cm)。其中漫灌方式下土壤含盐量的最大值多出现在深层(60-100cm)或次深层(40-60cm),在时间上含盐量最大值则出现在棉花生长期前半段(6月份或更早);而滴灌方式下土壤含盐量的最大值多出现在根层(20-40cm)或次深层(40-60cm),在时间上,土壤含盐量的最大值多出现在生长期的后半段(7月或以后)。对不同灌溉方式下各样点土壤含盐量数据的非参数配对样本进行检验,发现灌溉方式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以7月最大,其次是8月,之后分别是6月、5月、4月;从土层深度看,灌溉方式对表层(0-20cm)土壤含盐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深层(60-100cm),之后分别是根层(20-40cm)和次深层(40-6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壤含水率 棉花生长季 玛纳斯河中游灌区
下载PDF
中国北方脆弱生态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化及其调控 被引量:3
16
作者 冉圣宏 陈吉宁 +1 位作者 曾思育 薛纪渝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2-435,共4页
以生态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经济开发强度和经济开发速度等4个综合性变量作为描述脆弱生态区的状态变量,建立了脆弱生态区的演化模型,并以内蒙古的翁牛特旗和敖汉旗脆弱生态区为例,对不同经济开发活动方式下脆弱生态区的演化过程进行了... 以生态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经济开发强度和经济开发速度等4个综合性变量作为描述脆弱生态区的状态变量,建立了脆弱生态区的演化模型,并以内蒙古的翁牛特旗和敖汉旗脆弱生态区为例,对不同经济开发活动方式下脆弱生态区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人类经济开发活动对脆弱生态区的演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区 演化 模拟 生态承载力 生态弹性
原文传递
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冉圣宏 王华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30-35,共6页
本文介绍了环境承载力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环境承载力理论主要应用于区域环境规划,它以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受到了环境学界的重视。但它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探讨了有关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环境承载力理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区域环境规划 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要素承载力
下载PDF
环境保护几种经济手段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冉圣宏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2,共3页
环境是一种资源,采取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篇文章简略介绍了当前广泛用于环境保护的几条主要的经济手段;收费(排污收费与投入收费)、补贴、排污权贸易、押金制、执行鼓励金等,以及它们在内外的应用现... 环境是一种资源,采取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篇文章简略介绍了当前广泛用于环境保护的几条主要的经济手段;收费(排污收费与投入收费)、补贴、排污权贸易、押金制、执行鼓励金等,以及它们在内外的应用现状,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这几种经济手段的优缺点及可操作性。系统的经济改革朝着市场化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的地位加强,我国现在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文章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政府在这段时期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经济手段 资本 市场经济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 被引量:71
19
作者 吕昌河 贾克敬 +1 位作者 冉圣宏 齐永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7,共9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结构调整与布局对环境与生态的可能影响作出的预测性评估。本文从生态保护、土地退化防治、耕地资源保障、建设用地增长的适度性与后效、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风险等5个方面,设计了11个...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结构调整与布局对环境与生态的可能影响作出的预测性评估。本文从生态保护、土地退化防治、耕地资源保障、建设用地增长的适度性与后效、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风险等5个方面,设计了11个指标用于预测和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可能影响程度,并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案例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能较好的预估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环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潜在影响,为规避土地利用调整可能出现的不良环境与生态影响,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27
20
作者 郭秀锐 毛显强 冉圣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9-31,共3页
本文从环境承载力、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要素承载力(特别是土地承载力 )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理论及定量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 环境要素承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