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L联合M-ROSE在潜在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1
作者 龚丽明 冉江华 +5 位作者 王胤佳 李志伟 杨倩 王清 王东坤 唐正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目的探讨BAL联合M-ROSE在潜在供肺维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0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死亡患者行BAL,留取灌洗液行M-ROSE比较病原菌检出率及初步诊断时间。根据M-ROSE结果阳性的... 目的探讨BAL联合M-ROSE在潜在供肺维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0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死亡患者行BAL,留取灌洗液行M-ROSE比较病原菌检出率及初步诊断时间。根据M-ROSE结果阳性的患者采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评估抗感染治疗48 h前后的氧合指数、胸部X线评分、感染指标(WBC、CRP、PCT)变化。结果(1)病原菌检出率比较:MROSE对细菌感染初步诊断结果与检验科报告的结果表现出高度一致性(Kappa=0.921,P<0.001);(2)诊断时效性比较:M-ROSE初步诊断时间与常规涂片报告时间、微生物培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抗感染治疗48 h的疗效比较:抗感染治疗前后氧合指数,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治疗前后胸部X线,降钙素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联合M-ROSE在潜在供肺肺部感染中的诊断时效性高,可以为供肺维护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初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脑死亡 供肺维护 肺泡灌洗 微生物快速现场评估
下载PDF
生态修复废弃矿山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2
作者 蒋文翠 冉江华 +5 位作者 王铭明 范春梅 金冠锋 耿庆宝 曾荣俊 孔维博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分为天然原生林地区(A)、人工生态修复区(B)、自然恢复区(C)3种样地,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不同样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区物种丰富度最大,有3... 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分为天然原生林地区(A)、人工生态修复区(B)、自然恢复区(C)3种样地,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不同样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区物种丰富度最大,有31种,隶属19科29属;不同样地植物生活型存在显著差异,A区以高位芽植物为主,B区以一年生植物为主,C区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相当;筛选优势物种,试提出以本土物种为主、灌草结合的马桑+火棘+戟叶酸模+狗尾草植被配置模式修复研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结构 生态修复 优势物种 废弃矿山
下载PDF
腹腔热化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冉江华 张家骅 +1 位作者 郭群 王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评估腹腔灌注热化疗(IPHC)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腹腔灌注热化疗并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行IPHC前,C... 目的:评估腹腔灌注热化疗(IPHC)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腹腔灌注热化疗并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行IPHC前,CD_3^+、CD_4^+、CD_8^+、CD_4^+/CD_8^+较对照组降低,SIL-2R升高,行IPHC后CD_3^+、CD_4^+、CD_8^+、CD_4^+/CD_8^+明显下降(P<0.01),SIL-2R降低(P<0.01).结论:腹腔灌注热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灌注热化疔 IPHC 胃肠道 恶性肿瘤 T淋巴细胞 SIL-2R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康莱特注射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冉江华 郭群 +1 位作者 王曦 张家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4-315,共2页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50 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3 周抽取外周血对 T 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 S I L2 R 水平表达进行检测,随机将 50 例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50 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3 周抽取外周血对 T 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 S I L2 R 水平表达进行检测,随机将 50 例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28 例)和应用康莱特组(22 组),并与 42 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 T 淋巴细胞亚群中 C D3+ 细胞、 C D4+ 细胞减少, C D4+ / C D8+ 细胞比值下降( P< 0.05),血清 S I L2 R 水平升高( P< 0.01);手术切除肿瘤后, C D3+ 细胞、 C D4+ 细胞增加, C D4+ / C D8+ 细胞比值升高( P< 0.05),血清 S I L2 R 水平降低( P< 0.01)。使用康莱特注射液后, C D3+ 细胞、 C D4+ 细胞明显增加, C D4+ / C D8+ 细胞比值增高( P< 0.05), S I L2 R水平下降( P< 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能明显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免疫功能 中医药疗法 康莱特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12
5
作者 冉江华 李望 +1 位作者 张升宁 张熙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前肝移植技术不断提高,但感染相关并发症仍是造成肝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都有可能造成肝移植术后感染,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移植因素、受体因素和供体因素等。... 目前肝移植技术不断提高,但感染相关并发症仍是造成肝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都有可能造成肝移植术后感染,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移植因素、受体因素和供体因素等。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通常在术后2个月内发生,其感染的优势菌群与院内感染的主要菌群、地域特点有关,但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预防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围手术期48 h内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是直接影响受体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感染的控制宜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细菌感染 危险因素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二袖套法建立恒河猴原位肝移植的稳定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冉江华 李铸 +7 位作者 刘静 张升宁 吴淑媛 张熙冰 李来邦 李立 张鸿青 刘滇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2-768,共7页
背景:以往多应用大鼠建立肝移植模型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基础研究,而灵长类非人类大动物建立肝移植模型能更接近临床肝移植的需求。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选用健康恒河猴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 背景:以往多应用大鼠建立肝移植模型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基础研究,而灵长类非人类大动物建立肝移植模型能更接近临床肝移植的需求。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选用健康恒河猴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20次,以10只雄性作为受体,10只雌、雄不限为供体,借鉴临床肝移植和各种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使用二袖套法加肝动脉重建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与结论:20次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成功率90%,供肝切取时间(17±3)min,供肝修整时间(35±5)min,受体移植时间(133±45)min,受体无肝期(12±4)min,术后24h存活率90%(18/20),72h存活率为80%(16/20),1周存活率50%(10/20),14只分别于术后2周内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最长存活38d,也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所有受体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胆道并发症发生。改进后的恒河猴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是肝移植临床前期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袖套法 肝移植 动物模型 恒河猴 血管重建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冉江华 郭群 +2 位作者 张家骅 杨炯 王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98-299,共2页
为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 H)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对 12 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 T L S)和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 受体(s I L2 R)进... 为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 H)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对 12 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 T L S)和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 受体(s I L2 R)进行了检测,并与18 例未使用rh G H 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及 20 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①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中 C D+3 、 C D+4 细胞减少, C D+4 / C D+8 细胞比值下降,s I L2 R水平升高; ②手术切除肿瘤后, C D+3 、 C D+4 细胞增加, C D+4 / C D+8细胞比值升高,s I L2 R 水平降低; ③使用 rh G H 后, C D+3 、 C D+4 细胞与未使用 rh G H 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C D+4 / C D+8 细胞比值明显下降( P< 0.01),s I L2 R 水平也明显降低( P< 0.01),并接近正常人。本实验结果提示: 应用rh G H 能增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 人生长激素 胃肠道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防治体会(附69例报道) 被引量:5
8
作者 冉江华 刘静 +5 位作者 张升宁 李铸 李来邦 刘滇生 吴淑媛 李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2006年5月~2008年4月该中心成功实施的69例肝移植,其中尸肝移植58例,亲体肝移植11例,女性占18.84%(13/69),男性占81.16%(56/69)。结果69例肝移植中早期腹腔大...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2006年5月~2008年4月该中心成功实施的69例肝移植,其中尸肝移植58例,亲体肝移植11例,女性占18.84%(13/69),男性占81.16%(56/69)。结果69例肝移植中早期腹腔大出血者9例,发生率为13.04%(9/69),病死率为0%(0/69)。出血发生在肝移植术后24h内6例(66.67%),2d内1例(11.11%),3d内2例(22.22%)。出血部位包括右肾上腺静脉丛出血3例、受体下腔静脉壁的分支出血2例、腹壁戳孔出血1例、腹腔渗血2例;其中,多个部位同时出血者5例。9例腹腔大出血均为成人肝移植患者,8例发生在肝移植的早期阶段(前13例肝移植),对肝移植术中手术操作,术中术后胶体和晶体液、中心静脉压的控制以及凝血功能的调控认识不够;仅1例发生在肝移植开展的后期(第63例肝移植)。均在确诊后1h内再次手术止血。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是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彻底止血、术中术后胶体和晶体液的调控、凝血功能的调控和术中术后中心静脉压的调控等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动性出血 腹腔 防治
下载PDF
池塘系统在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冉江华 王克勤 +2 位作者 陈志中 张瑞国 陈全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通过为期1年的农村污水水质监测,研究松花坝水源区建立池塘系统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池塘系统对铵氮、总氮、总磷的输出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高去除速率分别为3.78、4.20、1.06 g/... 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通过为期1年的农村污水水质监测,研究松花坝水源区建立池塘系统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池塘系统对铵氮、总氮、总磷的输出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高去除速率分别为3.78、4.20、1.06 g/(m2.d),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8.35%、79.28%、86.49%;2)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同时存在,硝态氮的含量变化不能准确地反映池塘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3)池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污染物的输入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松华坝水源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系统 农村面源污染 控制 松花坝水源区 昆明市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冉江华 郭永章 +1 位作者 李立 张升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Pringle法建立100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rhGH组于建立模型前7d每天给予rhGH针剂皮下注射(0.2U/100g体重),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观察其血清ALT、T...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Pringle法建立100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rhGH组于建立模型前7d每天给予rhGH针剂皮下注射(0.2U/100g体重),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观察其血清ALT、TNF-α和IL-1α的变化,检测肝细胞中丙二醛(MDA)、肝脏能荷(energycharge,EC)的变化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电镜观察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rhGH组ALT、TNF-α、IL-1α和MDA在各个时间点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hGH组E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hGH组肝细胞核因子NF-κB表达及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电镜下可见肝窦内皮细胞破坏,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rhGH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rhGH可能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进一步抑制了细胞因子(TNF-α、IL-1α)和ICAM-1致炎因子mRNA的表达,减少MDA的生成,从而减轻了这些因子对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丙二醛 核转录因子-K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rhGH对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改善和肝脏再生作用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冉江华 张捷 +3 位作者 张家骅 郭群 李立 孙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肝硬变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改善和肝脏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肝硬变模型 ,然后行 3 0 % 40 %肝切除 ,手术当天开始 ,实验组应用rhGH ,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 ,分别于术后第 7、14及 2 8天...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肝硬变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改善和肝脏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肝硬变模型 ,然后行 3 0 % 40 %肝切除 ,手术当天开始 ,实验组应用rhGH ,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 ,分别于术后第 7、14及 2 8天检测其肝功能、动脉血酮体比值 (AKBR)、再生肝与体重的比值 (RL/W ) ,并行光镜、电镜及肝细胞DNA图像分析。另外 ,将施行肝切除术的 3 9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术前 1天、术后第 1、14及 2 8天测定其肝功能、血糖 (Glu)、胰岛素 (RI)、前白蛋白 (PA)及AKBR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动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AKBR值明显增高 (P <0 .0 1) ;术后第 14及 2 8天时的总蛋白和PA水平及肝细胞有丝分裂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RL/W值也明显增高 (P <0 .0 1) ,肝细胞DNA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5 ) ,双核再生肝细胞及粗面内质网也增多。临床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术后第 7及 14天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明显下降 (P <0 .0 5 ) ,血清白蛋白、PA、Glu、RI及AKBR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肝硬变肝叶切除术后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能使肝功能改善并促进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肝切除术 肝功能 肝脏再生 肝硬变 RHGH
下载PDF
TPN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在腹部大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冉江华 郭群 +3 位作者 张家骅 杨炯 王兴贤 徐鹏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9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研究腹部大手术后联合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TPN对病人氮平衡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7例接受腹部大手术和完全胃肠外营养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术后连续7天,每天皮下注... 目的:研究腹部大手术后联合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TPN对病人氮平衡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7例接受腹部大手术和完全胃肠外营养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术后连续7天,每天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4单位或安慰剂(等渗盐水)。结果:rhGH+TPN显著促进了氮平衡的恢复,提高了血浆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增加了体重和肌酐/身高指数,并降低了血尿素氮,但对肱三头肌皮皱厚度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提高TPN支持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肠外营养 腹部大手术 氮平衡
下载PDF
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冉江华 张升宁 +4 位作者 李铸 刘静 李来邦 吴淑媛 李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与受体肾动脉下的腹主动脉之间用同一供体的骼动脉进行搭桥的方法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使用同一供体的髂动脉进行肾动脉平面以下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的肝移植术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术中肝动脉...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与受体肾动脉下的腹主动脉之间用同一供体的骼动脉进行搭桥的方法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使用同一供体的髂动脉进行肾动脉平面以下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的肝移植术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术中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用时53~126min,术后发生胆瘘1例,胆道感染并肝内胆汁瘤形成1例,其余6例患者恢复顺利,肝功能1周左右恢复正常;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供体髂血管进行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对于无法行常规肝动脉吻合的受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髂动脉移植物
下载PDF
康莱特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冉江华 张家骅 +2 位作者 王曦 郭群 杨炯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9年第2期20-20,共1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康莱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患者手术后按治疗措施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常规化疗组和康莱特组。手术前和术后3周抽静脉血测定并比较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及CD+4/...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康莱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患者手术后按治疗措施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常规化疗组和康莱特组。手术前和术后3周抽静脉血测定并比较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及CD+4/CD+8)的值并将所有患者术前指标做为患者组同54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术前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4/CD+8细胞数减少(P<0.01)而CD+8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上升(P<0.01),且不同术后处理组升高程度不同,康莱特组的CD+3、CD+4、CD+4/CD+8较其余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康莱特可显著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的T细胞亚群值并优于单纯手术和常规术后化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莱特 大肠癌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术后
下载PDF
腹腔热化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冉江华 张家骅 +1 位作者 郭群 王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56-157,共2页
为评估腹腔灌注热化疗(IPHC)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对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术后腹腔灌注热化疗,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与20例健康对照... 为评估腹腔灌注热化疗(IPHC)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对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术后腹腔灌注热化疗,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与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行IPHC前,CD+3、CD+4、CD+8、CD+4/CD+8较对照组降低,sIL2R升高;行IPHC后,CD+3、CD+4、CD+8、CD+4/CD+8明显下降(P<0.01),sIL2R降低(P<0.01)。结论:腹腔灌注热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化疗 胃肠道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SIL-2R
下载PDF
rhGH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和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冉江华 郭永章 +4 位作者 李立 张升宁 刘静 李铸 李来邦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及其机理。方法Pringles法建立180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rhGH预处理组(n=50),B组:作为A组的对照组(n=50);A组:建模前连续7 d给...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及其机理。方法Pringles法建立180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rhGH预处理组(n=50),B组:作为A组的对照组(n=50);A组:建模前连续7 d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针剂皮下注射0.2IU/100 g(体重)/d,B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ALT、TNF-α、IL-1浕、丙二醛(MDA)肝脏能荷(Energy charge,EC)的变化,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变化。C组:rhGH治疗组(n=40),D组:作为C组的对照组(n=40)实验组建立模型后7d每天给予rhGH针剂皮下注射(0.2 IU/100 g),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ALT、TNF-α、IL-1浕、EC、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B两组:A组ALT、TNF-a、、IL-1浕、和MDA在各个时间点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EC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电镜下可见肝窦内皮细胞破坏,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A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C、D两组:ALT、TNF-α、明显降低,在7 d(和)或14d C组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C组EC 7 d、14 d明显高于D组(P<0.05);C组肝细胞超微结构较D组亦有明显改善。结论rhGH可能通过抑制了细胞因子(TNF-α、IL-1浕),进一步减少MDA的生成,从而减轻了这些因子对肝脏损伤,rhGH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以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状态;rhGH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促进肝脏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丙二醛 能核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冉江华 李立 +2 位作者 陆晓青 王平荣 郭利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手术前后若干细胞免疫指标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APAAP检测T细胞亚群(T-SL),用双抗体夹心的ELISA法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扩散...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手术前后若干细胞免疫指标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APAAP检测T细胞亚群(T-SL),用双抗体夹心的ELISA法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扩散法测定免疫抑制性酸性蛋白(IAP)了解29例HCC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结果;HCC患者低于正常人(P<0.05),术后7天变化不大,术后14天较手术前1天明显增高(P<0.05),术后28天最明显(P<0.01)。结论:切除HCC病灶有助于HCC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外科 手术 免疫功能 原发性肝癌 APAAP法 ELISA法 免疫扩散法
下载PDF
体外转流胆汁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冉江华 李立 +2 位作者 王平荣 唐继红 李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400-401,共2页
目的 探讨体外转流胆汁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 2 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汁外转流术 ,并与同期 2 5例行胆汁内引流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外转流组术后恢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肝功能恢复... 目的 探讨体外转流胆汁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 2 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汁外转流术 ,并与同期 2 5例行胆汁内引流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外转流组术后恢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内引流组短 ;术后生存时间较内引流组长 ;术后并发症较内引流组少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体外转流胆汁术 ,具有胆汁内引流及外引流术的优点 ,同时具备手术操作简单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 ,术后可经T管注药化疗等优点 ,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减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体外转流术 胆肠内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下载PDF
恒河猴肝移植模型急性排斥反应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冉江华 张熙冰 +6 位作者 刘静 张升宁 李来邦 高杨 陈奕明 李望 李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6期5758-5763,共6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6是免疫炎症反应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与移植排斥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移植排斥反应诊断和抗排斥疗效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在恒河猴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水平,以评价其作为肝移植后... 背景:白细胞介素6是免疫炎症反应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与移植排斥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移植排斥反应诊断和抗排斥疗效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在恒河猴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水平,以评价其作为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以16只恒河猴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围手术期不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免疫抑制治疗),然后建立恒河猴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分别在移植后6,12,24,72 h时间点收集血清及肝脏组织,通过检测肝功指标和移植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Banff评分反映其移植排斥反应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2,24,72 h实验组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其中实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在24 h和72 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72 h组织学表现重于对照组,Banf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血清、肝组织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肝移植后12,24,7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72 h最为明显。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6可能参与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其表达可能在恒河猴原位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白细胞介素6 恒河猴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检测AKBR和Ⅳ─C在肝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冉江华 张家骅 +2 位作者 郭群 杨炯 沈浩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测定动脉血酮体比(AKBR)和血清四型胶原(Ⅳ—C)在肝癌患者手术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在手术前后对20例行部分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连续测定AKBR和血清Ⅳ—C并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对比。结果按术后AK-BR分成三组,... 目的探讨测定动脉血酮体比(AKBR)和血清四型胶原(Ⅳ—C)在肝癌患者手术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在手术前后对20例行部分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连续测定AKBR和血清Ⅳ—C并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对比。结果按术后AK-BR分成三组,A组(10例);始终≥0.7;B组(7例);波动在0.4和0.7之间;C组(3例):降在0.4之下。各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0%,42.9%,和100%。按术后Ⅳ—C分为两组:<00μg/L的Ⅰ组中A,B,C各有8例(72.7%),3例(27.3%)和0例;≥200μg/L的Ⅱ组中A,B,C各有2例(22.2%),4例(44.4%)和3例(33.3%)。两组构成比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连续测定AKBR和Ⅳ—C有助于判断患者肝功能储备,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动脉血酮体比 Ⅳ型胶原 肝功能储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