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冉福 曲宪成 +2 位作者 沈和定 陈宇昕 徐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水温20℃下,设置(0、0.1、0.5、1.0、2.0、4.0)×103/mL六个藻类浓度组,以静水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为1.0×103/mL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磷率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2.76&... 水温20℃下,设置(0、0.1、0.5、1.0、2.0、4.0)×103/mL六个藻类浓度组,以静水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为1.0×103/mL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磷率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2.76×10-3/h和0.339μmol/(g.h);其排氨率在藻浓度为0.5×103/mL时达到最大值5.71μmol/(g.h)。耗氧率与排氨率的比值(O/N)显示在较低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0.5×103/mL)时,文蛤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机体能量,较高藻浓度(≥1.0×103/mL)时则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文蛤 耗氧率 排氨率 排磷率
下载PDF
文蛤对四种单胞藻的表观消化状况及同化率 被引量:7
2
作者 冉福 沈和定 +1 位作者 吕凛 曹灏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2-607,共6页
水温22℃下,显微观察了文蛤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及海水小球藻,等鞭金藻和青岛大扁藻的表观消化状况,以灰化法测定了文蛤对四种单胞藻的同化率。结果表明,低浓度时文蛤对四种藻类的表观消化状况优于高浓度组;文蛤对海水小球藻、等鞭金... 水温22℃下,显微观察了文蛤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及海水小球藻,等鞭金藻和青岛大扁藻的表观消化状况,以灰化法测定了文蛤对四种单胞藻的同化率。结果表明,低浓度时文蛤对四种藻类的表观消化状况优于高浓度组;文蛤对海水小球藻、等鞭金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同化率随着藻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同化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7.9%~67.4%、83.4%~58.7%和67.5%~37.9%。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低于5.0×10^3cell/mL时,文蛤不会产生假粪,该藻能够被文蛤摄食。藻浓度在1.0×10^3cell/mL到3.0×10^3cell/mL时,文蛤对该藻的同化率从81.8%降至52.3%,4.0×10^3cell/mL组的同化率升高至67.6%,藻浓度升高至5.0×10^3cell/mL时同化率又降至52.4%,塔玛亚历山大藻3.0×10^3cell/mL浓度组是一个分界点,同化率最低,大于这一浓度时,同化率又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塔玛亚历山大藻 表观消化状况 同化率
下载PDF
水温对石磺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沈和定 陈贤龙 +4 位作者 陈汉春 冉福 李家乐 王飞 熊柳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6-782,共7页
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石磺(Onchidium sp.)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下石磺胚胎发育的速度,探讨了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石磺的胚胎发育过程类似于肺螺亚纲其他贝类,行体内受精,刚产出的卵为受精卵,... 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石磺(Onchidium sp.)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下石磺胚胎发育的速度,探讨了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石磺的胚胎发育过程类似于肺螺亚纲其他贝类,行体内受精,刚产出的卵为受精卵,细胞未进行分裂,卵裂从卵产出体外开始,分别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担轮幼虫期,膜内面盘幼虫期,经过孵化期孵化出膜为自由生活的面盘幼虫期.对各阶段幼体的大小、形状、内部器官等特征以及发育变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显微观察和描述.26 ℃,28 ℃,30 ℃ 3个水温组中,从受精卵到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分别需要300 h,290 h,288 h;发现影响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和海水的刺激作用;繁殖盛期卵群工厂化水泥池自然水温孵化时间为10~14 d.并报道了水温低于23 ℃时石磺胚胎停止发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水温 胚胎发育 孵化出膜 停止发育
下载PDF
石磺繁殖生物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沈和定 陈汉春 +3 位作者 陈贤龙 代欣欣 施志仪 冉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3-760,共8页
用实验室小型试验、贝类育苗场生产性试验和自然群体实地观察的方法,结合养殖池塘内石磺(Onchidium sp.)繁殖习性跟踪观察,2年内研究了沪浙地区石磺的繁殖季节,繁殖方式,繁殖力,受精卵的发育孵化,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用实验室小型试验、贝类育苗场生产性试验和自然群体实地观察的方法,结合养殖池塘内石磺(Onchidium sp.)繁殖习性跟踪观察,2年内研究了沪浙地区石磺的繁殖季节,繁殖方式,繁殖力,受精卵的发育孵化,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胚胎停止发育现象,幼虫发育及变态前形态变化,对石磺繁殖生物学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石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异体交配,体长5cm体重10g以上的个体为繁殖的主要群体,其生物学最小型为体长3.1cm和体重3.5g;交配期多在气温22℃以上的5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6-8月为繁殖盛期。产卵前经过5-10h的求爱和1-5h的交配过程,交配后15d左右产出受精卵,多在大潮日至小潮日期间3~5d内的晚间产卵;繁殖期具有6个明显的产卵高峰。卵群表面积15-30cm^2,每平方厘米卵群含卵子2650±300个,每个卵群含卵子4.4-8.0万粒。水里与潮湿环境中卵群孵化率没有明显差异;26-35℃的水温下,卵群孵化时间10-14d,水温23℃以下石磺胚胎出现停止发育的现象。适合卵群孵化的海水盐度为6~20,孵化出膜2-3d后的面盘幼虫开始摄食单胞藻。自由生活面盘幼虫经23d培育后出现明显的革质膜;变态后的幼体可能存在不断蜕去革质膜的过程,面盘幼虫的变态过程和变态条件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繁殖生物学 面盘幼虫 变态
下载PDF
盐度对石磺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沈和定 陈汉春 +4 位作者 陈贤龙 冉福 施志仪 熊柳平 王飞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7-302,共6页
28℃水温下,实验室内比较观察了盐度为0、3、6、9、15、20、30、40八组水体中石磺(Onchidium sp.)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状况,并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了低盐度(0、3、6、9)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石磺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的胚胎发育状... 28℃水温下,实验室内比较观察了盐度为0、3、6、9、15、20、30、40八组水体中石磺(Onchidium sp.)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状况,并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了低盐度(0、3、6、9)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石磺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的胚胎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差异,盐度0组中的胚胎畸形率高达97%±2%,盐度3组中的胚胎畸形率达75%±2%,盐度30组中停止发育的胚胎(即单卵黄球胚胎)比例为60%±4%,盐度40组中停止发育胚胎的比例达98%±2%,盐度6、9、15、20组的胚胎能正常发育,孵化率均在90%以上;石磺卵群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6~20。囊胚期的胚胎适应低盐度的能力稍强,盐度0组中的囊胚期胚胎分裂球解体,不能正常发育;盐度3、6、9组中的囊胚期胚胎能正常发育。盐度为23.4和27.4的自然海水环境中,石磺胚胎也能正常发育和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盐度 胚胎发育 囊胚期 畸形率
下载PDF
麻痹性贝毒在文蛤体内的累积及净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沈和定 付金花 冉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50,共6页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文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文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料和水体消毒的"内排外解"法进行。结果表明:文蛤对麻痹性贝毒的累积能力较弱,累积试验末期(15 d)的内脏毒素累积量仅为884μg/100g,内脏中毒素累积量高于肌肉,占全贝的77.4%~89.1%。15 d的解毒试验中,三组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都有下降,对照组毒素排出量占总累积量的30.1%,臭氧处理组占32.8%,"内排外解"法处理组毒素排出比例最高,达总累积毒素的47.2%。试验表明,"内排外解"法能加快文蛤体内PSP的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丈蛤(Meretrix meretrix)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累积 净化 内排外解
下载PDF
两种石磺齿舌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代欣欣 沈和定 +2 位作者 冉福 吴杨平 王美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9-156,共8页
显微观察了瘤背石磺(Onchidiumstruma)和石磺(O. verruculatum)齿舌的形态结构。运用差异系数法对两种石磺齿舌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利用SPSS10.0对瘤背石磺、石磺齿舌参数(齿舌长、齿舌头宽、齿舌中宽、齿舌尾宽、横列数、每排最少齿片... 显微观察了瘤背石磺(Onchidiumstruma)和石磺(O. verruculatum)齿舌的形态结构。运用差异系数法对两种石磺齿舌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利用SPSS10.0对瘤背石磺、石磺齿舌参数(齿舌长、齿舌头宽、齿舌中宽、齿舌尾宽、横列数、每排最少齿片数和每排最多齿片数)与个体参数(体长、体宽、体高、足长、足宽和体重)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石磺齿舌都很发达,外观呈长统靴状;齿片排成许多横列,每一横列均有中央齿一枚,侧齿若干无缘齿;两种石磺的齿舌头宽、齿舌中宽和齿舌尾宽差异极显著,但差异系数小于1.28,认为两种石磺的齿片形态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但齿舌参数不适合作为石磺属贝类的分类依据;瘤背石磺的体宽和石磺的体重在评估各自齿舌生物学性状方面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齿舌 差异系数 回归分析 分类
下载PDF
温度对麻痹性贝毒含量的小鼠生物测定法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付金花 沈和定 +3 位作者 何培民 陈桃英 冉福 吴杨平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4-916,共3页
为探讨温度对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含量的影响。在29~30℃和32~33 ℃下,用 MBA 测定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 PSP 含量,探讨了温度对MBA 测定 P... 为探讨温度对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含量的影响。在29~30℃和32~33 ℃下,用 MBA 测定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 PSP 含量,探讨了温度对MBA 测定 PSP 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0.1 mol/L 盐酸是最佳的 PSP 萃取剂。温度为29~30℃时,MBA 测得的 PSP 浓度(y)和实际 PSP 浓度(x)呈正相关,y=0.507x+0.151(R^2=0.937 7,P<0.01);温度为32~33℃时,两者也呈正相关,y=1.046 9x+0.054 5(R^2=0.980 7,P<0.01),MBA 测定的 PSP 浓度与实际 PSP 浓度的差值在29~30℃时随浓度下降而增大;在32~33℃时,差值较恒定,结果提示温度对 PSP 的 MBA 测定法的结果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小鼠生物测定法 麻痹性贝毒 塔玛亚历山大藻 温度
下载PDF
不同盐分类型对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李娟霞 白小明 +6 位作者 张翠 冉福 李萍 闫玉邦 张才忠 朱雅楠 陈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1140,共10页
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不同盐分类型和盐浓度对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测定其相对萌发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萌发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和相对盐害率等指标,分析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盐分类... 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不同盐分类型和盐浓度对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测定其相对萌发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萌发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和相对盐害率等指标,分析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盐分类型的响应。结果表明:(1)永昌种源一年生早熟禾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均高于其他3个种源。(2)在不同盐分类型、盐浓度及主要因素交互作用下一年生早熟禾的种子萌发和萌发期幼苗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碱性盐毒害强于中性盐,与萌发期幼苗的胚芽相比,胚根的响应更为敏感。(3)不同盐分类型对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期的盐害性强弱依次为:Na_(2)CO_(3)>NaHCO_(3)>Na_(2)SO_(4)>NaCl。研究结果可为种植一年生早熟禾生态修复不同类型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早熟禾 盐分类型 萌发特性 幼苗生长 耐盐性
下载PDF
甘肃中东部地区9种薹草属植物分布区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状况
10
作者 康瑞卿 白小明 +3 位作者 冉福 李萍 杨小妮 陈浪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5-315,共11页
为探究薹草属(Carex L.)植物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分布状况,该研究对甘肃中东部地区9种薹草属(Carex L.)植物分布区的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野生薹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 为探究薹草属(Carex L.)植物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分布状况,该研究对甘肃中东部地区9种薹草属(Carex L.)植物分布区的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野生薹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种薹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性较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si)均以青绿薹草群落最高,亚柄薹草最低;Patrick丰富度指数(R)以异穗薹草群落最高,细叶薹草群落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以凹脉薹草群落最高,亚柄薹草最低。(2)9种野生薹草属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呈中性或弱碱性,且有机质、氮素、钾素含量较丰富,磷含量偏低;土壤有机质、pH、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1.07 g·kg^(-1)、8.35、1.16 g·kg^(-1)、0.65 g·kg^(-1)、5.60 g·kg^(-1)、47.94 mg·kg^(-1)、5.82 mg·kg^(-1)和100.60 mg·kg^(-1)。(3)9种薹草属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机质、降雨量和海拔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速效磷、速效钾呈负相关关系,且降雨量、土壤pH、速效磷和有机质对9种野生薹草属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薹草 分布区 土壤养分 群落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白三叶入侵对禾本科草坪土壤特性和植物群落的影响
11
作者 李萍 白小明 +5 位作者 陈鑫 李娟霞 冉福 陈辉 杨小妮 康瑞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9,共10页
为了明晰白三叶入侵对禾本科草坪土壤和植物群落的影响,以白三叶(Trifoliumrepens)入侵禾本科草坪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入侵程度(未入侵:N;轻度入侵:L;中度入侵:M;重度入侵:H)对土壤特性和植物群落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外来植物入侵机制... 为了明晰白三叶入侵对禾本科草坪土壤和植物群落的影响,以白三叶(Trifoliumrepens)入侵禾本科草坪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入侵程度(未入侵:N;轻度入侵:L;中度入侵:M;重度入侵:H)对土壤特性和植物群落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外来植物入侵机制及禾本科草坪的建植养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白三叶重度入侵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2)同一土层,随白三叶入侵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铵态氮(AN)、硝态氮(NN)、速效磷(AP)含量及酶活性均增加,而土壤全磷(TP)含量减少;土壤特性表聚效应明显。(3)土壤脲酶(URE)、蔗糖酶(SUC)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与SOC、TN、AN、NN及A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磷酸酶(ALP)活性与SOC、TN、AN、NN及A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SUC、ALP及CAT活性均与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4)土壤性质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URE>CAT>SUC>AP>TN>SOC>AN>ALP>TP>NN。白三叶入侵改变了禾本科草坪土壤特性,提高了土壤养分利用率,导致土壤更有利于白三叶的生长和竞争,从而破坏入侵区草坪植物群落多样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入侵 禾本科草坪 植物群落多样性 土壤特性
下载PDF
10份沿阶草族种质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12
作者 郑锋 白小明 +4 位作者 冉福 李娟霞 康瑞卿 董凯 郑四海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2,共12页
以10份不同的沿阶草族种质为试验材料,设4个低温处理水平(5℃、0℃、−5℃和−10℃),以20℃为对照,综合比较了10份沿阶草族种质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过氧化氢酶与可溶性蛋白、可溶... 以10份不同的沿阶草族种质为试验材料,设4个低温处理水平(5℃、0℃、−5℃和−10℃),以20℃为对照,综合比较了10份沿阶草族种质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过氧化氢酶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P<0.05)、丙二醛与过氧化物酶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低温胁迫加剧,10份沿阶草族种质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上升,温度越低上升幅度越大,基本在−10℃达到最大值。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显示,10份沿阶草族种质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沿阶草(文县)>禾叶山麦冬(天水)>沿阶草(康县)>短药沿阶草(武都)>玉龙草>金边麦冬>麦冬(武都)>沿阶草(河南)>山麦冬(文县)>沿阶草(武都)。其中沿阶草(文县)、禾叶山麦冬(天水)和沿阶草(康县)3份种质抗寒性强,更适合在兰州地区栽培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阶草族 低温胁迫 生理特性 抗寒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藏羊消化率与采食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焦婷 吴铁成 +6 位作者 吴建平 赵生国 雷赵民 梁建勇 冉福 九麦扎西 刘振恒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8,共9页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剂法与粪氮指数法分别测定藏羊排粪量和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并对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放牧采食量分别为1031.93、834.59和956.15 g·d^(-1),乔科型藏羊放牧采食量显著(P<0.05)小于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3个类型藏羊的每kg代谢体重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对夏河天然草地牧草的平均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9%、47.22%和55.58%。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排粪量分别为561.26、484.06和466.74 g·d^(-1),其中欧拉型藏羊的排粪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试验在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研究不同类型藏羊的排粪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放牧采食量,旨在为该地区放牧藏羊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藏系绵羊 放牧采食量 TiO2外源指示剂 排粪量 有机物质消化率
下载PDF
不同汽爆处理下玉米秸秆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冉福 焦婷 +5 位作者 雷赵民 赵生国 高雪梅 李昌宁 秦伟娜 李雄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5-843,共9页
为缓解农牧交错地因天然草原破坏引起的饲草短缺、草畜平衡等问题,保证牛羊粗饲料的充足供给及畜牧业健康发展,本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技术,通过调控汽爆腔压力和原料水分,对玉米秸秆进行汽爆处理。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 为缓解农牧交错地因天然草原破坏引起的饲草短缺、草畜平衡等问题,保证牛羊粗饲料的充足供给及畜牧业健康发展,本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技术,通过调控汽爆腔压力和原料水分,对玉米秸秆进行汽爆处理。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玉米秸秆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粗脂肪(Crude fat,EE)和单糖(Monosaccharide)等养分相对含量与未汽爆秸秆相比均明显增加;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ADL)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评价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能将玉米秸秆中慢速降解成分转化为快速降解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汽爆处理秸秆与原样营养相对含量之间差异显著,汽爆腔压力1.25 MPa,原料水分50%~60%最优;且与CNCPS体系评价基本一致。在汽爆腔压力1.25 MPa和原料水分50%~60%条件下,营养成分相对含量增加最为显著,为汽爆玉米秸秆预处理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蒸汽爆破 汽爆腔压力 原料水分 CNCPS体系
下载PDF
汽爆处理对玉米—小麦型混合秸秆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冉福 雷赵民 +4 位作者 焦婷 程强 赵生国 高雪梅 李昌宁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878-887,共10页
为研究汽爆工艺作为秸秆饲料化预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本研究以经采食后残余黄贮玉米(Zea mays)秸秆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7∶3混合)为原料,进行蒸汽破壁处理。通过测定汽爆前和汽爆后不同时间段(0、24和120 h)饲草的常规养分、CN... 为研究汽爆工艺作为秸秆饲料化预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本研究以经采食后残余黄贮玉米(Zea mays)秸秆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7∶3混合)为原料,进行蒸汽破壁处理。通过测定汽爆前和汽爆后不同时间段(0、24和120 h)饲草的常规养分、CNCPS组分、体外产气量及物态结构等,对秸秆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汽爆后不同放置时段混合秸秆的粗脂肪(EE)、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P)、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P)、单糖(ESC)、可溶性蛋白(SP)、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钙(Ca)含量较汽爆前显著增加(P <0.05),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淀粉(CB_1)和磷(P)含量则显著下降(P <0.05);2)CNCPS评价体系中,汽爆处理组碳水化合物(CHO)、淀粉、可溶性纤维(CB_3)、不可消化纤维(CC)难溶性真蛋白(PB_1)和纤维结合蛋白(PB_2)含量显著低于未汽爆组(P <0.05);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挥发性脂肪酸(CA_1)、乳酸(CA_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CA_4)、氨(PA_1)、可溶性真蛋白(PA_2)和非降解蛋白质(PC)与未汽爆组相比,汽爆后各时段均显著升高(P <0.05);其他有机酸(CA_3)和可溶性纤维(CB_2)检测结果为0.00,汽爆前后基本没有变异;3)汽爆处理能够消除部分秸秆抗消化物质,增大微生物单位接触面积,提高产气量和消化率,显著增加玉米及小麦混合秸秆相对饲喂价值(P <0.05);4)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汽爆处理后玉米杆、穗皮中纤维键断开,叶肉部分细胞壁破坏,只剩丝状叶脉或难破壁的丝状木质素,纤维和纤维束变得卷曲柔软,且卷曲程度增加。综上,汽爆处理可明显改变混合秸秆饲料理化特性,显著提高其营养价值及饲喂品质;且汽爆后短时间内营养物质不会流失,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农作物秸秆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汽爆技术 营养成分 CNCPS 体外产气 纤维结构
下载PDF
不同蒸汽爆破条件对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冉福 焦婷 +2 位作者 雷赵民 高雪梅 赵生国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133-2141,共9页
为研究蒸汽爆破技术在秸秆饲用化中的应用,试验通过设置汽爆中的汽爆原料[玉米(Zea mays)秸秆水分]及汽爆装置(汽爆腔压力)两个参数,分析玉米秸秆在不同水分(50%~60%、60%~70%和70%~80%)和不同汽爆腔压力(0.8、1.0和1.25 MPa)下的营养... 为研究蒸汽爆破技术在秸秆饲用化中的应用,试验通过设置汽爆中的汽爆原料[玉米(Zea mays)秸秆水分]及汽爆装置(汽爆腔压力)两个参数,分析玉米秸秆在不同水分(50%~60%、60%~70%和70%~80%)和不同汽爆腔压力(0.8、1.0和1.25 MPa)下的营养价值变化,并与未经汽爆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汽爆参数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物态结构、产气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汽爆后玉米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ADL)含量显著下降(P<0.05)。汽爆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RFV)、干物质自由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可消化干物质(digestible dry matter,DDM)、总可消化养分(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TDN)和泌乳净能(lactation net energy,NEL)(P<0.05);且RFV和DMI在1.25 MPa、50%~60%汽爆条件下较未处理原样提高了95.65%和70.64%。DDM、TDN和NEL在1.25 MPa、50%~60%汽爆条件下较未处理原样分别提高了25.41%、60.18%和44.57%。2)汽爆后各处理玉米秸秆的体外产气量均显著升高(P<0.05)。汽爆腔压力为1.0 MPa、原料水分为70%~80%时秸秆48 h累积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较未处理原样累计产气量约升高1倍。汽爆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P<0.05),与体外产气量变化趋势相似。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汽爆腔压力和秸秆原料水分含量的增大,秸秆纤维结构降解程度增加,秸秆由块状变为丝状,在汽爆腔压力为1.25 MPa、秸秆原料水分为50%~60%和60%~70%条件下,秸秆表观纤维结构的相对破损程度最大。综上,汽爆腔压力1.0 MPa、原料水分70%~80%条件为汽爆加工玉米秸秆的最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玉米秸秆 营养价值 产气量 纤维结构
下载PDF
添加剂对不同茬次混播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秦伟娜 焦婷 +5 位作者 雷赵民 李飞 冉福 李雄雄 高雪梅 赵生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50,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不同茬次混播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以不同茬次(第1茬、第2茬、第3茬)的混播苜蓿(金皇后꞉3010=4꞉1)为材料,刈割后用Sila-Max(宜生贮宝)、Sila-Mix(宜生贮康)、亚芯生物、百奥民、台湾鲜得利...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不同茬次混播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以不同茬次(第1茬、第2茬、第3茬)的混播苜蓿(金皇后꞉3010=4꞉1)为材料,刈割后用Sila-Max(宜生贮宝)、Sila-Mix(宜生贮康)、亚芯生物、百奥民、台湾鲜得利5种添加剂进行桶装青贮,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青贮发酵60 d后进行实验室评定。结果表明:随着茬次的递增,青贮苜蓿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乳酸(lactic acid,LA)及乙酸(acetic acid,AA)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H和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呈上升趋势,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以及粗灰分(crude ash,Ash)含量第3茬最低(P>0.05),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WSC)和单糖(monosaccharide,ESC)含量在第3茬显著高于其他茬次(P<0.05)。添加剂对混播苜蓿青贮品质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其中,添加亚芯生物提高了第1茬青贮苜蓿的CP、WSC、磷(P)和钾(K)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0%、32.94%、2.44%和0.99%,LA和AA含量也均有所提高;百奥明处理下第3茬青贮苜蓿的CP、可溶性蛋白/总蛋白(soluble protein/total protein,SP/CP)和WSC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37%、6.39%和10.72%;台湾鲜得利处理下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eutral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NDIP)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cid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ADIP)含量有所增加,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第2茬次的苜蓿青贮品质相对较好,且所有添加剂中亚芯生物处理的苜蓿青贮品质最好,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青贮添加剂 营养品质 发酵特性 刈割茬次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堆肥理化性质和优势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昌宁 苏明 +7 位作者 姚拓 韩琪琪 梁建军 冉福 刘子越 刘玉祯 柴澍杰 滚双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00-1611,共12页
【目的】掌握猪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与理化指标的相互关系,对提高猪粪堆肥营养品质和加速堆肥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猪粪和玉米秸秆(质量比6∶1)混合物为堆肥原料,耐高温菌剂主要含Acinetobacter pittii、Bacillu... 【目的】掌握猪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与理化指标的相互关系,对提高猪粪堆肥营养品质和加速堆肥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猪粪和玉米秸秆(质量比6∶1)混合物为堆肥原料,耐高温菌剂主要含Acinetobacter pittii、Bacillus subtilis subsp.Stercoris和Bacillus altitudinis。堆体设接种菌剂(MI)和未接种(对照,CK)两个处理。常规监测堆肥温度和理化指标值,于堆肥开始后第4、12、24和32天采集样品,以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堆肥细菌群落的变化。用堆肥第4、12、24和32天采集的新鲜样品制备浸提液,进行紫花苜蓿种子发芽试验。堆肥结束时,测定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并探讨微生物菌剂对堆肥理化指标和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使堆肥高温期提前2天出现,并且能延长高温期2天。堆肥浸提液的促生试验发现,在堆肥24天后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GI)大于80%,且MI对幼苗主根的促生能力大于CK(P<0.05)。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堆体体积不断缩小,CK和MI中全钾(TK)和全磷(TP)含量一直呈增加趋势,在堆肥第32天,CK和MI的全磷含量分别为2.28%和2.63%,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而全钾含量分别为1.81%和1.86%,全氮含量分别为2.65%和2.63%,pH分别为8.72和8.78,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在整个堆肥过程中,MI和CK的pH变化范围分别为8.40~8.95和8.61~8.93;CK和MI中总有机碳(TOC)的降解速率在堆肥的4~12和24~32天均表现为MI大于CK,CK和MI的碳氮比(C/N)分别为13.28和15.26,差异显著(P<0.05)。堆肥过程中在门水平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细菌群落主要包括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在堆肥的高温期(堆肥24天),堆体CK和MI中Firmicutes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17.4%和59.8%;在堆肥的升温期、高温期和腐熟期,优势门水平细菌群落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Actinobacteria依次演替,且MI堆体中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均大于CK。属水平优势细菌为Acinetobacter、Lysinibacillus、Solibacillus、Pseudomonas和Flavobacterium,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使Acinetobacter的丰度在堆肥第4天增加21.41%,此外,添加复合微生物可使堆肥第12天的Shannon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全N(TN)、TP、TK、TOC及GI与堆体中细菌组成具有显著相关性,而pH和细菌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堆体内接种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并维持堆肥过程中优势门、属细菌群落的丰度,进而促进堆体升温并延长高温时期,缩短堆肥腐熟周期,加快总有机碳的分解,最终提高堆肥产品中有效磷的含量。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堆肥升温期起主要作用的为Acinetobacter pittii,高温期为Bacillus subtilis subsp.Stercoris和Bacillus altitudinis,我们建议筛选耐高温细菌时应集中在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堆肥 微生物接种剂 腐熟指标 优势细菌群落
下载PDF
熏蒸剂溴甲烷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昌宁 李建宏 +4 位作者 姚拓 徐万里 冉福 张建贵 李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9-996,共8页
土壤微生物是反应土壤健康状况最敏感的生物学指标,溴甲烷残留不仅消耗臭氧层,影响生态平衡,还会造成土壤质量恶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明确溴甲烷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兰州市红古区连续两年种植草莓的土... 土壤微生物是反应土壤健康状况最敏感的生物学指标,溴甲烷残留不仅消耗臭氧层,影响生态平衡,还会造成土壤质量恶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明确溴甲烷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兰州市红古区连续两年种植草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熏蒸剂溴甲烷处理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基础呼吸、诱导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等相关指标,并运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溴甲烷熏蒸处理至培养结束(第90天)时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和诱导呼吸分别下降0.6%和16.2%,并且与对照皆差异显著(P <0.05);微生物量碳培养结束时与对照差异显著(P <0.05),且减少5.6%;总体上微生物基础呼吸、诱导呼吸和微生物量碳都呈现先下降后逐渐恢复的趋势;微生物代谢熵(q CO_2)第15天后都高于对照,但随培养时间延长,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值逐渐降低,到培养期结束仍未恢复,相差5.1%。溴甲烷对土壤细菌(B)、真菌(F)和革兰氏阴性菌(GN)、革兰氏阳性菌(GP)都存在抑制作用; B、F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0.64%—8.72%、0.03%—5.61%;到培养期结束时,GP的量下降0.26%,GN下降10.42%,GN对溴甲烷的敏感性强于GP,且GN的变化具有滞后性;溴甲烷处理降低了B/F和GN/GP,但对GN/GP影响比对B/F的更为显著,土壤微生物压力指数增加。综上,说明施用溴甲烷使农田土壤微生物受到了长期的、持续的外源压力胁迫,溴甲烷在对有害微生物杀死的同时,也对有益微生物造成极大的伤害,不利于土壤优良性状的保持,使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因此,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溴甲烷对土壤微生物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烷 熏蒸 土壤微生物 PLFA 微生物呼吸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发酵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雪梅 焦婷 +5 位作者 雷赵民 冉福 赵生国 李雄雄 秦伟娜 王苗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灰分(crude ash,As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汽爆前干黄玉米秸秆相比,青贮后的汽爆玉米秸秆CP含量提高了2.01~2.05倍,NDF和ADF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8.16%~20.17%和2.38%~3.94%,淀粉含量活性菌组最高,与SilaMax、Sila-Mix组无显著差异(P>0.05)。2)发酵过程中,活性菌组、CK组出现霉变情况,霉变量分别达5.07%和7.75%,而其余处理组未出现霉变现象。3)活性菌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Sila-Max组汽爆玉米秸秆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4)不同添加剂处理下,发酵后汽爆玉米秸秆中微生物数量出现不同变化,乳酸菌数量Sila-Max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好氧细菌和梭菌数CK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与Sila-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霉菌在Sila-Max、Sila-Mix组均未检测到,在CK组和活性菌组中分别达3.17和3.47 lg cfu·g^-1。5)主成分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Sila-Max(0.55)>Sila-Mix(0.42)>活性菌(0.41)>CK(0.20)。综上,不同添加剂发酵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有一定影响,活性菌虽能增加乳酸含量,但在抑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霉变方面有所欠缺;Sila-Max可以提高乳酸菌、乙酸、丙酸含量,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防止霉变,并具有抑制二次发酵的潜力;Sila-Mix能够提高汽爆玉米秸秆乳酸菌数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防止霉变。综合主成分与隶属函数得分,汽爆玉米秸秆青贮时添加Sila-Max综合表现最优,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添加剂 汽爆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