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注射液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冯亚波 姚红 +1 位作者 庞在英 迟兆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分别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巯基乙醇(2-ME)单种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显示,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ME单种诱导... 分别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巯基乙醇(2-ME)单种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显示,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ME单种诱导剂诱导后,r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表达阳性,GFAP阴性。认为在体外用丹参注射液与bFGF联合诱导可以使成年W istar大鼠r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海马结构内突触体素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冯亚波 迟兆富 姚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癫痫时海马结构的可塑性。方法 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戊四氮诱导的大鼠点燃模型海马 CA1 、CA3区及齿状回区突触体素的阳性免疫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 (OD值 )。结果 点燃组海马结构内各部突触体素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光密度值较对... 目的 探讨癫痫时海马结构的可塑性。方法 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戊四氮诱导的大鼠点燃模型海马 CA1 、CA3区及齿状回区突触体素的阳性免疫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 (OD值 )。结果 点燃组海马结构内各部突触体素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增加 ,尤以 CA3区苔藓纤维层和齿状回分子层内带为甚。结论 突触体素含量的变化一方面是点燃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燃 海马结构 突触体素 癫痫 戊四氮
下载PDF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与脑血栓形成关系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亚波 姚红 +5 位作者 迟兆富 冷振璞 崔元孝 刘兆孔 满晓 朱国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72-373,共2页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G→A突变与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分析方法 ,检测了 80名脑血栓患者和 8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位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凝血酶原基因 2 0 ...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G→A突变与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分析方法 ,检测了 80名脑血栓患者和 8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位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凝血酶原基因 2 0 2 10G→A突变。结论 中国人群凝血酶原 2 0 2 10A等位基因频率极低 ,2 0 2 10G→A突变不是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 基因突变 PCR-RFLP分析
下载PDF
成年癫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亚波 迟兆富 姚红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9年第2期111-111,共1页
本文通过SCL-90评测结果与常模的比较对成年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全部病例选自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病人,符合下列标准者予以纳入:①符合癫痫的临床和EEG诊断标准。②发育正常,小学以上... 本文通过SCL-90评测结果与常模的比较对成年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全部病例选自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病人,符合下列标准者予以纳入:①符合癫痫的临床和EEG诊断标准。②发育正常,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无精神疾病或其它严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心理卫生 成年人
下载PDF
依托咪酯在大鼠最大电休克和戊四氮模型中的抗惊厥作用
5
作者 冯亚波 姚红 +2 位作者 满晓 庞在英 迟兆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86-889,共4页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在最大电休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和戊四氮(metrazol seizure test,MST)惊厥实验中的抗惊厥作用。方法复制160只Wistar大鼠MES和MST模型,MES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在最大电休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和戊四氮(metrazol seizure test,MST)惊厥实验中的抗惊厥作用。方法复制160只Wistar大鼠MES和MST模型,MES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5 mg/kg组(E5组)、2.5 mg/kg组(E2.5组)和对照1组,每组20只。MST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5 mg/kg组(E5组)、2.5 mg/kg组(E2.5组)和对照2组,每组20只。观察MES中大鼠的惊厥发生率、死亡率和强直持续期,MST中惊厥潜伏期、惊厥数和死亡数,并记录每只大鼠的发作强度。发作24 h后,灌注固定后取脑,常规HE染色及Nissl染色。结果在MES中,与对照1组比较,E2.5组可缩短强直持续期(P<0.05),对惊厥发生率无明显影响,E5组可同时缩短强直持续期(P<0.01)降低惊厥发生率,E10组可完全拮抗大鼠电惊厥的发生。在MST中,与对照2组比较,依托咪酯各组仍具明显抗惊厥作用,其抗惊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用量越大,大鼠惊厥发生强度越小。结论依托咪酯在动物模型观察中,具有对抗癫癎发作的作用,有希望成为临床治疗癫癎发作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电休克 戊四唑 抗惊厥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选择素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6
作者 朱海英 冷振璞 +4 位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满晓 冯亚波 马春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满晓 冷振璞 +3 位作者 庞在英 吕京光 冯亚波 刘兆孔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 (CTPI)联合CT血管造影 (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ICVD患者 ,在发病 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⑴CT平扫 :显示低密度灶 5例 ,未见异常 4 1例 ;⑵CTPI:脑血...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 (CTPI)联合CT血管造影 (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ICVD患者 ,在发病 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⑴CT平扫 :显示低密度灶 5例 ,未见异常 4 1例 ;⑵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 16例 ,异常 30例 ;⑶CTA :2 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 (ACA)不同程度狭窄 ,2例MCA明显变细 ,17例CTA图像正常 ;⑷ 2 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 ,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 ,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 5例 ,正常 4例 ;CTA显示血管狭窄 2例 ,正常 7例。 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CTPI均正常 ,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 ,远侧血管网增多 ;其余 10例正常。结论 CTPI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 ,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诊断 超早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变化及黄芪甲苷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聪聪 陈春富 +4 位作者 王爱武 冯亚波 程红霞 张汶汶 辛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和100 mg.kg-1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采用Bederson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缺血半暗带区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线粒体[3H]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线粒体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与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3,P<0.01)。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动物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减少,AST 40 mg.kg-1组与AST 100 mg.kg-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半暗带区Bmax明显减少。与AST 10 mg.kg-1组相比,AST 40(P<0.05)、100(P<0.01)mg.kg-1组Bmax明显减少(P<0.01)。AST 40 mg.kg-1组和100 mg.kg-1组相比,Bmax及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K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PBRs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半暗带 线粒体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 黄芪甲苷 大鼠
下载PDF
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现状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琳 胡兴越 +13 位作者 董红娟 王文昭 黄月 靳令经 骆裕民 张为西 连亚军 梁战华 商慧芳 冯亚波 吴逸雯 陈俊 罗蔚锋 万新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8,119,共5页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rA)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现状。方法自2012—03-01—2012—08—31,采用调查问卷结合临床检查和医疗记录的方式,对全国15个运动障碍病中心门诊就诊的1033例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rA)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现状。方法自2012—03-01—2012—08—31,采用调查问卷结合临床检查和医疗记录的方式,对全国15个运动障碍病中心门诊就诊的1033例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起病年龄、病程、曾经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内容。共有1003例资料完整病例最终纳人研究。结果在入组患者中,男:女之比1:I.8。起病年龄15~92岁,平均(46.6±11.5)岁。起病高峰在41~50岁,病程0~49年(中位病程6.o年)。BTX—A注射(66.5%)、针灸(62.6%)和口服药(51.1%)是患者接受最多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中BTX—A重复治疗比例最高(68.7%),针灸重复治疗的比例最低(I.6%)。BTX-A治疗起效时间1~30d(中位数4d),疗效持续时间2~128周(中位数16周),总有效率98.9%,严重度和功能中度以上改善率95.9%,显著改善率58.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口角歪斜(22.0%)和闭眼困难(15.2%)。结论BTX-A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非手术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的方法,重复治疗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面肌痉挛 治疗 A型肉毒毒素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2 位作者 冯亚波 冷珍璞 王凤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共2页
为了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将 71例急症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 (A组 )和速尿治疗组 (B组 ) ,并行颅脑 CT复查观察治疗后 2 4小时两组血肿扩大情况。结果显示 ,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A组 33... 为了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将 71例急症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 (A组 )和速尿治疗组 (B组 ) ,并行颅脑 CT复查观察治疗后 2 4小时两组血肿扩大情况。结果显示 ,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A组 33.3% ,B组 17.1%。提示应用大剂量甘露醇脱水治疗可能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引起血肿扩大的原因之一 ,建议发病 2 4小时内应用速尿降低颅内压 ,病情危重者可联用甘露醇与速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甘露醇 早期血肿扩大 影响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新丽 李茵茵 +4 位作者 王春霞 刘占峰 许晓群 冯亚波 魏海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GLP-1 (7-36) NH2],每组各10只?分别在注射生理盐水?GLP-1 (7-36)NH2前及结束后5?10 min时测尾部血糖?胰岛素?应用...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GLP-1 (7-36) NH2],每组各10只?分别在注射生理盐水?GLP-1 (7-36)NH2前及结束后5?10 min时测尾部血糖?胰岛素?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岛素mRNA表达强度?结果:注射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血糖?血胰岛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5?10 min时实验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 min时实验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 min时对照组与实验组血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mRNA表达强度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GLP-1 (7-36) NH2能促进胰岛素基因转录,升高胰腺胰岛素mRNA水平,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迅速升高血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岛素 血糖 胰岛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浆NO、ET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满晓 杨美兰 +3 位作者 庞在英 冷振璞 冯亚波 杜怡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6,共2页
分别应用硝酸酶还原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发病6h内的脑梗死患者(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的血浆NO、内皮素(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A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CI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 分别应用硝酸酶还原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发病6h内的脑梗死患者(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的血浆NO、内皮素(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A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CI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IA组(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梗死灶体积与血浆NO、ET呈正相关。认为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O、ET水平可作为脑缺血损害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超早期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秀洲 刘雪平 +2 位作者 李文华 王敏忠 冯亚波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5例)予药物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35例)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5例)予药物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35例)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 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结果:发病第3、7日时,局部亚低温组血清炎症因子[分别为:TNFα(7.6±4.2)μg/L,(3.5±2.4)μg/L;IL6(18.0±3.1)pmol/L,(6.8±2.3)pmol/L;CRP(18.3±4.0)mg/L,(5.0±1.6)mg/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TNFα(12.4±7.3)μg/L,(6.6±3.2)μg/L;IL6(24.6±4.1)pmol/L,(9.5±2.5)pmol/L;CRP(27.1±7.3)mg/L,(14.2±3.6)mg/L),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可有效降低脑出血后的炎症因子,减少炎症反应,发挥保护脑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炎症因子 CRP IL-6 脑出血 血清 常规治疗 in- 差异 意义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后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应激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秀洲 李文华 +4 位作者 刘雪平 陈睿 王敏忠 冯亚波 邹建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脑出血后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其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组单纯药物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脑出血后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其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组单纯药物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入院时、治疗后1w血浆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的变化以及应激性疾病的改变。结果两组经治疗1w后,应激激素(ACTH、CRH、Cor)明显下降(P<0.05),应激性疾病(高血压、高血糖和应激性溃疡)明显好转(P<0.05);但同常规治疗组相比,局部亚低温组对应激激素和应激性疾病的影响更明显(P<0.05);同样,在应激性高血糖组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颅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稳定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 P A)轴,显著降低脑出血的应激反应,改善应激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脑出血 应激激素
下载PDF
试论平衡计分卡在基金会管理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忠辉 冯亚波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0,共5页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效益始终缺乏一个科学的衡量评估体系,本文以公益基金会这一重要的非营利 组织为研究对象,借鉴平衡计分卡这一企业战略管理工具,探讨基金会管理效益评价体系和方法。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业绩评价 公益基金会 管理效益评估 非营利组织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及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秀洲 李文华 +4 位作者 刘雪平 王敏忠 冯亚波 陈睿 闫志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局部亚低温组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局部亚低温组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心电图QTd和血浆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1周后心电图QTd显著缩短,心肌酶明显下降(P<0.05~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局部亚低温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后心、脑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脑出血 心肌酶谱 QT离散度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士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监测与干预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亚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565-3566,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士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两种插胃管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亚波 《护理与康复》 2011年第8期710-711,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插胃管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日单双号将56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插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评价两组患者插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观... 目的探讨两种插胃管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日单双号将56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插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评价两组患者插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观察组为89%、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x2=15.06,P<0.01。结论改良插胃管法能提高人工气道患者插胃管一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插胃管法 成功率
下载PDF
血清Ryanodine受体抗体检测对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徐东 闫志慧 +2 位作者 冯亚波 彭忠民 董礼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R yanod ine受体抗体(R yR-A b)对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M 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胸腺病变并M G的患者35例,其中胸腺瘤并M G患者(M GT组)17例、胸腺增生并M G患者(M GH组)12例、胸腺萎缩并M G患者(M GA组)6... 目的探讨血清R yanod ine受体抗体(R yR-A b)对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M 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胸腺病变并M G的患者35例,其中胸腺瘤并M G患者(M GT组)17例、胸腺增生并M G患者(M GH组)12例、胸腺萎缩并M G患者(M GA组)6例,同时选择胸腺正常的M G患者(NTM G组)27例,健康对照者(NC组)50例;采用EL ISA法检测其血清R yR-A b。结果M GT组血清R yR-A b阳性率为76.5%,M GH组为8.3%,M GA组为16.6%,NTM G组为0,NC组为0。结论M GT患者血清R yR-A b阳性率较高,检测血清R yR-A b有助于M G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anodine受体抗体 胸腺瘤 胸腺增生 胸腺萎缩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2R,4R-APDC对癫痫大鼠学习和记忆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姚红 冯亚波 +2 位作者 赵秀鹤 迟令懿 迟兆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01-1204,1208,共5页
目的研究Ⅱ组mGluRs激动剂2R,4R-APDC对癫痫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模型,分别脑室内注射2R,4R-APDC和生理盐水,24h后开始进行抬高迷宫实验(elevatedplus maze test)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 ... 目的研究Ⅱ组mGluRs激动剂2R,4R-APDC对癫痫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模型,分别脑室内注射2R,4R-APDC和生理盐水,24h后开始进行抬高迷宫实验(elevatedplus maze test)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 test)行为学检测。结果致痫大鼠在注射2R,4R-APDC后在开放臂的逃避时间显著缩短,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减少(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空间记忆能力和搜寻策略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室内注射2R,4R-APDC可以明显改善癫痫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R 4R-APDC 癫痫 学习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