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冯利邦 苏致兴 郭金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52,共5页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及丙烯酸-2-羟基乙酯合成了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产物经叔胺中和得自乳化水分散体系.考察了羧基含量、中和度、聚醚分子量、异氰酸酯指数等对乳液粒径、粘度、稳定性及...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及丙烯酸-2-羟基乙酯合成了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产物经叔胺中和得自乳化水分散体系.考察了羧基含量、中和度、聚醚分子量、异氰酸酯指数等对乳液粒径、粘度、稳定性及漆膜的耐水性能和耐甲苯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聚氨酯-丙烯酸酯 水性涂料
下载PDF
磷酸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与耐热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利邦 李晖 +3 位作者 郝相忠 柴昌盛 薛向军 郝学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78,共4页
通过用磷酸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改性酚醛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对酚醛树脂改性前后的结构和耐热性进行考察,并通过测试试样的拉伸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对改性酚醛树脂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磷... 通过用磷酸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改性酚醛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对酚醛树脂改性前后的结构和耐热性进行考察,并通过测试试样的拉伸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对改性酚醛树脂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磷酸改性后,在酚醛树脂分子中引入了键能较高的P—O—C和P=O键,使酚醛树脂形成了热稳定性较高的杂环结构并提高了树脂的芳香性,降低了树脂在高温下的分解量,从而使其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磷酸 结构 耐热性
下载PDF
新型改性双氰胺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冯利邦 王玉龙 +2 位作者 郝相忠 薛向军 陈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59-62,共4页
用苯肼对双氰胺进行改性,合成得到一种新型改性双氰胺固化剂LB-A,探讨了LB-A对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及反应机理。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苯肼对双氰胺进行改性后,破坏了双氰胺的规整结构和强结晶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双氰胺与环氧树... 用苯肼对双氰胺进行改性,合成得到一种新型改性双氰胺固化剂LB-A,探讨了LB-A对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及反应机理。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苯肼对双氰胺进行改性后,破坏了双氰胺的规整结构和强结晶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双氰胺与环氧树脂混溶性不佳的问题,并且分子中引入了更多的活泼基团,提高了其与环氧树脂的反应活性。差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双氰胺固化E-44环氧树脂的固化条件(160~180℃/20~60min),LB-A固化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显著降低,其在110℃/40min或90℃/5h就可以使E-44完全固化,且固化物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A 双氰胺 环氧树脂 固化行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室温酯化催化剂DPTS的制备及在聚合物接枝改性SiO_2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利邦 毛海波 朱凌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通过对甲苯磺酸与4-二甲氨基吡啶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种室温酯化催化剂二甲氨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DPTS)。然后,用DPTS作为催化剂,室温下在SiO2微球表面上接枝端羧基聚苯乙烯(PS-COOH),从而制得SiO2/PS复合微球。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 通过对甲苯磺酸与4-二甲氨基吡啶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种室温酯化催化剂二甲氨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DPTS)。然后,用DPTS作为催化剂,室温下在SiO2微球表面上接枝端羧基聚苯乙烯(PS-COOH),从而制得SiO2/PS复合微球。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DPTS和SiO2/PS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DPTS具有晶态结构,其晶粒尺寸为23.8 nm,熔点为168.5℃。这种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能够显著提高酯化反应效率,在室温下可以在SiO2表面接枝上32.2%的聚苯乙烯(PS),使得微球粒径从230 nm增加到26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反应 催化剂 二氧化硅 聚苯乙烯 复合微球
下载PDF
含纳米硅氧化物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利邦 苏致兴 郭金山 《国外建材科技》 2004年第4期62-64,共3页
研制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纳米硅氧化物改性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涂料 ,采用 FT- IR、TEM、TGA、U V- Vis、硬度测试、介质浸泡等技术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结果表明 :将纳米硅氧化物引入水性聚氨酯涂料 ,能够增强漆膜的表面硬度、热稳... 研制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纳米硅氧化物改性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涂料 ,采用 FT- IR、TEM、TGA、U V- Vis、硬度测试、介质浸泡等技术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结果表明 :将纳米硅氧化物引入水性聚氨酯涂料 ,能够增强漆膜的表面硬度、热稳定性、耐候性和耐化学品性。研究同时表明 ,当纳米硅氧化物的添加量在 2 .5 %~ 5 .0 %之间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涂料 聚酯型 氧化物 纳米硅 耐化学品性 耐候性 增强 性能 TEM TGA
下载PDF
端羧基聚苯乙烯的合成及室温缩聚
6
作者 冯利邦 罗亚军 +1 位作者 勾刘露 杨军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5,39,共4页
采用链式聚合方法,用4,4’-偶氮-二(4-氰基戊酸)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两端带有羧基基团的功能化聚苯乙烯。研究了单体、引发剂、溶剂之间的配比及聚合温度对合成端羧基聚苯乙烯的影响。并用合成得到的端羧基聚苯... 采用链式聚合方法,用4,4’-偶氮-二(4-氰基戊酸)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两端带有羧基基团的功能化聚苯乙烯。研究了单体、引发剂、溶剂之间的配比及聚合温度对合成端羧基聚苯乙烯的影响。并用合成得到的端羧基聚苯乙烯与聚乙二醇在室温、常压等十分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酯化缩聚反应,得到聚苯乙烯/聚乙二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红外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1H—NMR)测试结果证实成功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热分析(DSC)测试结果分别表明合成得到的端羧基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分布比较均匀,并且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端羧基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聚苯乙烯 聚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下载PDF
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工艺研究
7
作者 冯利邦 王玉龙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0,共4页
采用逐步聚合方法,合成了可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乳液。探讨了制备工艺、加水分散方式、亲水扩链剂含量、中和剂及中和度等对WPUA乳液及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加料法制得的乳液粒径小、粘度高、稳定性高;随着加水速率的... 采用逐步聚合方法,合成了可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乳液。探讨了制备工艺、加水分散方式、亲水扩链剂含量、中和剂及中和度等对WPUA乳液及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加料法制得的乳液粒径小、粘度高、稳定性高;随着加水速率的逐步加快,乳液外观由白色向淡蓝色逐渐转变,乳液稳定性逐步提高;乳液中亲水性扩链剂含量增加,乳液粒径减小而粘度增大;氢氧化钠、氨水和叔胺中和的乳液稳定性依次提高;三乙醇胺用作中和剂,当中和度超过100%时,乳液粘度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聚氨酯/丙烯酸酯 乳液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偶氮引发剂及其用于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6
8
作者 冯利邦 方红霞 +2 位作者 周树学 顾广新 武利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2-477,共6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合成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偶氮引发剂的方法.通过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HO-PDMS-OH)与4,4′-偶氮-二(4-氰基戊酸)(ACPA)在十分温和的条件下直接进行一步缩聚反应,合成了含有PDMS链段的大分子偶氮引发剂.用这种... 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合成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偶氮引发剂的方法.通过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HO-PDMS-OH)与4,4′-偶氮-二(4-氰基戊酸)(ACPA)在十分温和的条件下直接进行一步缩聚反应,合成了含有PDMS链段的大分子偶氮引发剂.用这种大分子引发剂来引发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PEGMA)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得到了一系列两亲性梳状嵌段共聚物(PDMS-P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引发剂 聚二甲基硅氧烷 缩聚 嵌段共聚物
下载PDF
超疏水镁合金表面的防黏附和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亚利 范伟博 +2 位作者 冯利邦 强小虎 王彦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0,共5页
通过盐酸刻蚀、氨水浸泡和疏水长链接枝,成功构建得到接触角达154°、滚动角为6°的超疏水镁合金表面。利用接触角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防黏附和电化学实验等分别对超疏水镁合金表面的润湿性能、表面微结构与化... 通过盐酸刻蚀、氨水浸泡和疏水长链接枝,成功构建得到接触角达154°、滚动角为6°的超疏水镁合金表面。利用接触角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防黏附和电化学实验等分别对超疏水镁合金表面的润湿性能、表面微结构与化学组成、防黏附行为以及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盐酸刻蚀和氨水浸泡使得镁合金表面产生了微-纳复合结构,而硬脂酸修饰使疏水烃基长链通过化学键接枝到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镁合金表面。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表面微结构和化学组成,使得超疏水镁合金表现出良好的防黏附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超疏水 防黏附 耐腐蚀
下载PDF
混凝土修补用环氧树脂的抗冻融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姣凤 冯利邦 +2 位作者 张粉芹 王彦平 张红霞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0,共3页
以环氧树脂为主剂、以改性脂肪胺为固化剂,通过丁腈橡胶增韧和硅灰石增强改性,制备得到一种高性能混凝土修补材料,并对其抗冻融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增韧剂和填料添加量保持不变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修补材料的抗压强... 以环氧树脂为主剂、以改性脂肪胺为固化剂,通过丁腈橡胶增韧和硅灰石增强改性,制备得到一种高性能混凝土修补材料,并对其抗冻融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增韧剂和填料添加量保持不变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显著增大。当增韧剂和填料用量分别低于20 phr和100 phr时,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随着增韧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修补材料的质量基本保持恒定。同时,修补材料的拉伸剪切强度随着增韧剂和填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由此说明该修补材料在增韧剂和填料用量分别低于20 phr和100 phr时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修补材料 抗冻融 增韧剂 填料 硅灰石
下载PDF
长效稳定的超疏水氧化铝表面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红霞 冯利邦 +1 位作者 车彦慧 强小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68,共3页
通过在载玻片表面涂覆一层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铝溶胶,再经过一定的热处理、沸水处理和表面修饰等工艺,得到了一种超疏水性氧化铝表面。利用接触角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等技术对薄膜的制备过程、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润湿性能... 通过在载玻片表面涂覆一层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铝溶胶,再经过一定的热处理、沸水处理和表面修饰等工艺,得到了一种超疏水性氧化铝表面。利用接触角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等技术对薄膜的制备过程、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润湿性能及其稳定性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氧化铝薄膜由多孔的花瓣状粗糙结构和疏水长链单分子层构成,从而赋予该薄膜具有超疏水特性。而且,所制备的薄膜在空气中放置一年后,其表面仍然保持超疏水特性,表明该薄膜的超疏水特性十分稳定。同时,该薄膜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其表面都呈现出十分强的疏水特性,如当水滴的pH值在1-11范围内时,薄膜表面接触角均在146°以上;而当水滴的pH值达到13.8时,其接触角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氧化铝 超疏水 表面形貌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硬脂酸醇水溶液浸泡法构建超疏水铝合金表面 被引量:4
12
作者 车彦慧 刘艳花 +3 位作者 强小虎 范伟博 王子龙 冯利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2,共3页
采用简单环保的沸水处理方法使铝合金表面粗糙化,然后经硬脂酸的醇/水溶液浸泡处理而构建得到接触角达155°和滚动角小于5°的超疏水性铝合金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测试对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制备过程、表面... 采用简单环保的沸水处理方法使铝合金表面粗糙化,然后经硬脂酸的醇/水溶液浸泡处理而构建得到接触角达155°和滚动角小于5°的超疏水性铝合金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测试对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制备过程、表面润湿性能、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疏水性的烃基长链成功键合到了具有多孔花瓣状微结构的铝合金表面,从而赋予铝合金表面具有超疏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超疏水 硬脂酸 沸水处理 粗糙结构
原文传递
镁合金表面超疏水化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伟博 刘艳花 +2 位作者 王顺花 强小虎 冯利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69,共3页
采用硫酸刻蚀和接枝疏水长链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镁合金表面。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等技术对超疏水镁合金表面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硫酸处理使得镁合金表面产生微米/纳米二元复合的花状粗糙结... 采用硫酸刻蚀和接枝疏水长链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镁合金表面。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等技术对超疏水镁合金表面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硫酸处理使得镁合金表面产生微米/纳米二元复合的花状粗糙结构;硬脂酸的疏水长链通过化学键键接在镁合金表面,从而显著降低了镁合金表面的自由能。最终得到接触角可达152°、滚动角小于10°的超疏水表面,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超疏水 微米 纳米结构 耐蚀性
原文传递
强黏附性超疏水氧化铝的表面结构和黏附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强小虎 张红霞 +1 位作者 王彦平 冯利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三丁醇铝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涂法制备得到氧化铝凝胶薄膜。再通过沸水处理、热处理和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和硬脂酸等工艺,获得了一种既具有超疏水特性又呈现出强黏附力的氧化铝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 以三丁醇铝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涂法制备得到氧化铝凝胶薄膜。再通过沸水处理、热处理和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和硬脂酸等工艺,获得了一种既具有超疏水特性又呈现出强黏附力的氧化铝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接触角测试等技术对薄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形貌、结构和润湿性能及其黏附性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氧化铝表面由多孔的花瓣状粗糙结构和独特的疏水长链单分子层构成。水滴可以润湿粗糙表面上较大尺度的凹槽,而不能浸润较小尺度的凹槽,从而使得这种氧化铝表面既呈现出很高的接触角,又具有较强的黏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超疏水 花瓣状结构 强黏附力
下载PDF
Sr_3Al_2O_6∶Tb^(3+),Yb^(3+)荧光粉的近红外量子剪裁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艳花 拜文霞 +1 位作者 耿中荣 冯利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3-429,共7页
硅材料带隙与太阳光子光谱的失配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光子损失,大大降低了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为了减少入射光子的损失,可以利用具有近红外量子剪裁效应的光谱转换材料来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_3Al_2O_6∶... 硅材料带隙与太阳光子光谱的失配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光子损失,大大降低了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为了减少入射光子的损失,可以利用具有近红外量子剪裁效应的光谱转换材料来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_3Al_2O_6∶Tb^(3+),Yb^(3+)荧光粉,并研究了其近红外量子剪裁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320 nm的紫外光激发下,Sr_3Al_2O_6∶Tb^(3+),Yb^(3+)荧光粉发射出Tb^(3+):5D4→~7F_j的可见光;另外,由于Tb^(3+)、Yb^(3+)离子之间的合作能量传递,得到了Yb^(3+):~7F_(5/2)→7F7/2的近红外发光。荧光寿命衰减证明Tb^(3+)到Yb^(3+)之间的确存在合作能量传递,而且存在量子剪裁效应,其中,能量传递效率为35.9%,量子剪裁效率为135.9%。由于Yb^(3+)的发射光谱与硅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匹配,Sr_3Al_2O_6∶Tb^(3+),Yb^(3+)荧光粉有可能作为潜在的光谱转换材料应用于硅太阳能电池以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3Al2O6 TB^3+ YB^3+ 量子剪裁 合作能量传递
下载PDF
沥青改性环氧树脂冲蚀磨损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彦平 郭等锋 +2 位作者 冯利邦 张戎令 王起才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8-813,共6页
测试了沥青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冲蚀磨损性能,研究了沥青掺量(质量分数)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和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沥青的加入降低了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冲击韧性;沥青... 测试了沥青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冲蚀磨损性能,研究了沥青掺量(质量分数)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和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沥青的加入降低了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冲击韧性;沥青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冲蚀行为表现出半塑性材料的冲蚀特征,最大冲蚀率出现在冲蚀角为45°时,其冲蚀率随冲蚀速率增加而增大,冲蚀率与冲蚀速率呈幂函数关系,速率指数为2.74~3.17;沥青掺量为10%时,沥青改性环氧树脂表现出良好的冲蚀抗力,适合用作强风沙流地区混凝土桥梁墩身等的冲蚀磨损防护材料;沥青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冲蚀是冲蚀能量法向分量和切向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法向分量使材料表面产生裂纹和破碎,切向分量使材料表面产生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环氧树脂 冲蚀磨损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润湿性可调控的金红石型TiO_2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玉龙 冯利邦 +2 位作者 朱立虎 罗晓东 杨妹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以氯化钠饱和的三氯化钛为前驱体,以普通载玻片为生长基材,利用水热反应,在160℃温度下反应5 h,成功制备得到了二氧化钛纳米薄膜材料.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接触角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 以氯化钠饱和的三氯化钛为前驱体,以普通载玻片为生长基材,利用水热反应,在160℃温度下反应5 h,成功制备得到了二氧化钛纳米薄膜材料.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接触角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纳米TiO2具有金红石型结构,其晶粒尺寸仅为9 nm;由这种纳米微粒形成的薄膜呈现出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形态.经过紫外光辐照,这种薄膜材料的表面润湿性由强疏水性向超亲水性转变,而且这种转变具有光控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反应 金红石型TIO2 表面润湿性 光控转变
下载PDF
MgMoO_4:Tb^(3+)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艳花 拜文霞 +2 位作者 左世永 冯利邦 耿中荣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65-3071,共7页
利用燃烧法于900℃制备了一种新型的MgMoO_4:Tb^(3+)绿色荧光粉。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和结构,利用漫反射光谱(DRS)、激发(PLE)和发射光谱(PL)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荧光粉为纯相MgMoO_4;... 利用燃烧法于900℃制备了一种新型的MgMoO_4:Tb^(3+)绿色荧光粉。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和结构,利用漫反射光谱(DRS)、激发(PLE)和发射光谱(PL)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荧光粉为纯相MgMoO_4;这种荧光粉可以被355 nm的紫外光有效激发并在545 nm处具有最强发射峰。同时研究了荧光粉的优化工艺条件,即Tb^(3+)的掺杂浓度为0.20,合成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5 min,n(CA)∶n(Mg+Mo)为0.8∶1。CIE色度图分析表明,这种荧光粉的发光位于绿光区域,是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的潜在的绿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oO4 TB3+ 燃烧法 绿色荧光粉
下载PDF
碳毡处理对碳毡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智伟 徐立新 +2 位作者 管厚兵 贾纮 冯利邦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26,共4页
针对传统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存在的纤维分散和界面结合问题,以碳毡作为增强体,实现碳纤维在水泥基体的均匀分散,采用阳极电解氧化法对碳毡进行表面处理,改善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然后用水泥浆料浸渍改性后的碳毡,制备碳毡水泥基复... 针对传统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存在的纤维分散和界面结合问题,以碳毡作为增强体,实现碳纤维在水泥基体的均匀分散,采用阳极电解氧化法对碳毡进行表面处理,改善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然后用水泥浆料浸渍改性后的碳毡,制备碳毡水泥基复合材料。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借助扫描电镜(SEM)分析碳纤维在水泥基体中的分散排列和表面处理后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碳纤维在基体中分散均匀且排列紧密,占比为12%左右。用阳极氧化法处理碳毡,在10%碳酸铵溶液中2 V电压电解3 min,碳毡改性效果最佳。样品养护7 d的抗弯强度为41 MPa,提升了36.7%,抗压强度为54.3 MPa,提升了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毡 水泥 分散性 表面处理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空间充气膨胀展开结构的可控刚化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新伟 任妮 +3 位作者 王多书 钟彦 冯利邦 李菲菲 《真空与低温》 2009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刚化技术是空间充气膨胀展开结构的一项关键技术。Adherent Technologies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首次提出了"可控刚化"(Rigidization On Command-ROC)技术概念,利用此技术ILC Dover公司制造了空间充气膨胀展开结构的示范支撑管件... 刚化技术是空间充气膨胀展开结构的一项关键技术。Adherent Technologies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首次提出了"可控刚化"(Rigidization On Command-ROC)技术概念,利用此技术ILC Dover公司制造了空间充气膨胀展开结构的示范支撑管件。和传统的刚化技术相比可控刚化技术有许多优点,此技术可控、清洁,适用于空间的特殊环境。作者对空间充气膨胀展开结构刚化技术、可控刚化技术、可控刚化技术所用材料和紫外光(UV)固化复合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可控刚化技术可靠性高,固化后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好,为空间充气可膨胀展开结构提供一种急需的刚化技术,能满足充气膨胀展开结构多项任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充气膨胀展开结构 可控刚化 紫外光固化 阳离子光引发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