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话:任小林与冯博一
1
作者 冯博一 任小林 《当代美术家》 2008年第6期56-59,共4页
冯博一(以下简称“冯”):虽然说你在贵阳画的和你现在画的画,包括你做的纸上实验,在形象和油画语言上有所变化,但大线索没有变,还是画这种奇奇怪怪的人,说不清楚的这种。
关键词 油画语言 小林 对话
下载PDF
观念的生长——徐冰、殷双喜、冯博一对话录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冰 殷双喜 冯博一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1,共8页
关键词 徐冰 生长 对话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学术交流 整体思路 艺术家 编辑部 博士生
原文传递
共生、共情与因地制宜:冯博一与福武总一郎对话
3
作者 冯博一 福武总一郎 《公共艺术》 2023年第2期78-83,共6页
本刊特邀冯博一先生与福武总一郎围绕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与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展开对话,共同探讨乡建艺术项目"在地性"的有效机制与模式,以及寻求如何建立与当代艺术和乡镇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冯博一:2022年9月29日,第五届濑... 本刊特邀冯博一先生与福武总一郎围绕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与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展开对话,共同探讨乡建艺术项目"在地性"的有效机制与模式,以及寻求如何建立与当代艺术和乡镇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冯博一:2022年9月29日,第五届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秋季会期拉开帷幕,据报道,共有204件作品参展.在疫情期间,仍能如期举办实属不易!如果没有疫情,我想会有许多的中国艺术家及观众前去参观、游览.遗憾之际,请您谈谈这次展览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艺术节 当代艺术展 和谐共生 在地性 机制与模式 因地制宜 对话
原文传递
顺生于自然属性——陈文骥与冯博一对话
4
作者 陈文骥 冯博一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2012年第5期5-12,4,共9页
主持语:陈文骥不是一个以社会重大主题和文学情节表现见长的画家,而是一个专注绘画语言魅力、尊重自己的绘画性感觉的抒情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有对油画艺术历史的尊重、有对绘画语言变化的敏感。他努力学习中国早期油画家那种广阔的文... 主持语:陈文骥不是一个以社会重大主题和文学情节表现见长的画家,而是一个专注绘画语言魅力、尊重自己的绘画性感觉的抒情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有对油画艺术历史的尊重、有对绘画语言变化的敏感。他努力学习中国早期油画家那种广阔的文化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文骥 绘画语言 油画艺术 绘画性 超现实主义 油画家 明暗变化 栗宪庭 布面油画 达利
原文传递
策展、展览与艺术立场——冯博一访谈录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博一 《美术学报》 2003年第1期66-68,共3页
问:如何界定“实验艺术”这个提法?这个提法在语义上是不是明确呢?答:在策划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时我们对“实验艺术”的概念有一个技术处理。如果提“前卫艺术”、“先锋艺术”比较敏感,而“实验”这个词则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词,又很学术... 问:如何界定“实验艺术”这个提法?这个提法在语义上是不是明确呢?答:在策划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时我们对“实验艺术”的概念有一个技术处理。如果提“前卫艺术”、“先锋艺术”比较敏感,而“实验”这个词则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词,又很学术,比较适合中国九十年代当代艺术的情况。我觉得“实验”这个词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探索性,一个是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艺术” 艺术立场 回顾性展览 艺术策划 学术标准
原文传递
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中“空间位移”的思考、想象与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博一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8-22,共5页
“第三空间”的出现是当代艺术活动中业已存在的现实。在本土与异域之间,在我们与他者之间,艺术家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和运用,将会使艺术获得更大的延伸空间。同时,策展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发现与发掘,以展览的形式提出“空间位移”... “第三空间”的出现是当代艺术活动中业已存在的现实。在本土与异域之间,在我们与他者之间,艺术家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和运用,将会使艺术获得更大的延伸空间。同时,策展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发现与发掘,以展览的形式提出“空间位移”的概念并阐述相关思考,意图在于引导公众对现代艺术新趋向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位移 中国当代艺术 延伸 有限 表达 想象 创造性转换 艺术活动 文化资源 相关思考 现代艺术 艺术家 策展人 新趋向
下载PDF
“风/马/旗”的真实性与寓言化的叙事——关于张大力的新作
7
作者 冯博一 《艺苑》 2010年第1期14-17,共4页
自创作初期起,揭露和批判就是张大力从未间断的自觉的艺术行为。张大力的新作《风/马/旗》延续了他一以贯之的利用民工的真身塑造形象的手法,其凭附的风、马、旗等媒材构成了这一新作突出的特质,通过他们/它们具体的行为状态,以逼真性... 自创作初期起,揭露和批判就是张大力从未间断的自觉的艺术行为。张大力的新作《风/马/旗》延续了他一以贯之的利用民工的真身塑造形象的手法,其凭附的风、马、旗等媒材构成了这一新作突出的特质,通过他们/它们具体的行为状态,以逼真性、寓言化的话语方式来获得对现实人生更多、更深的隐喻和辐射,从而充实和延伸了其话语内在的意蕴。也正是这种表层真实后面的寓言意味,才揭示了隐藏更为深刻的真实,才能够引起我们心理的认同和心灵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力 《风/马/旗》 真实性 寓言化
下载PDF
所有的其他:关于“因地制宜”——第六届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博一 《当代美术家》 2014年第4期74-75,共2页
作为大陆的策展人,由于展览工作的缘故,近些年多次往来于港、澳、台地区,每次为签注通行证而颇费周折,曾有因为繁杂手续的疏漏,被滞留在港、澳的机场、海关的遭遇。并没有因为都是中国人和地理上的相邻性而自由、顺遂地往来于港、澳、... 作为大陆的策展人,由于展览工作的缘故,近些年多次往来于港、澳、台地区,每次为签注通行证而颇费周折,曾有因为繁杂手续的疏漏,被滞留在港、澳的机场、海关的遭遇。并没有因为都是中国人和地理上的相邻性而自由、顺遂地往来于港、澳、台之间。我想许多大陆人都会有同样被拒签的痛苦经历。当然,这是由于两岸四地的历史、社会、现状,以及意识形态所导致的,我们只能在人为界限的境遇里,在"此地是他乡"的无奈中按章行旅。地理概念的空间藩篱可以涉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交流 策展人 大陆人 地理概念 涉渡 费周折 创作观念 媒介方式 文化特征 参展作品
下载PDF
重塑现实──关于雕塑创作中的当代性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博一 《中国艺术》 2000年第3期7-9,共3页
关键词 雕塑 艺术创作 当代性表达 中国 表现手法
下载PDF
新的中国梦的生成和展开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博一 《中国艺术》 2010年第2期60-61,共2页
在看一位年轻的摄影艺术家的作品资料时,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他将自己的图片作品辑录印刷成册,精致而清晰。他的创作已经摆脱了艺术干预生活的一厢情愿式的天真,而是更倾向于营造自我的话语空间。这对我来说有种新鲜的时尚感觉。
关键词 中国梦 摄影艺术家 话语空间 流行文化 作品 创作 时尚 天真
下载PDF
栖居与行旅——关于北京798艺术区
11
作者 冯博一 《艺苑》 2008年第1期29-30,共2页
谈及798艺术区的生态,我以为不能不涉及到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被当时媒体称为"流浪艺术家"漂泊的生存状况。1990年底,一些从艺术院校毕业的"流浪"艺术家,如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徐一晖、徐若涛、鹿林、... 谈及798艺术区的生态,我以为不能不涉及到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被当时媒体称为"流浪艺术家"漂泊的生存状况。1990年底,一些从艺术院校毕业的"流浪"艺术家,如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徐一晖、徐若涛、鹿林、丁方、伊灵等在生存方式上有所改变,开始自寻北京城郊圆明园村农民的房屋租住,这一带逐渐成为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家的主要生存地——画家村的雏形。199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中国前卫艺术 栖居 艺术院校 生存状况 圆明园 生存方式 自寻北 北京城区 城乡结合部
下载PDF
当代艺术“能与动”的游戏化体验
12
作者 冯博一 《艺苑》 2006年第9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青少年儿童 当代艺术 游戏化 艺术家 艺术实践 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 体验 艺术作品 何香凝美术馆
下载PDF
现实墟·视觉误——苏新平的视觉修辞
13
作者 冯博一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13,共8页
艺术家苏新平同名个展"苏新平"4月27日下午3点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冯博一、汤宇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qu... 艺术家苏新平同名个展"苏新平"4月27日下午3点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冯博一、汤宇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特别聚焦于苏新平近三年的艺术创作,展示出他在视觉语言方式上的最新实验。苏新平曾被誉为"现代中国版画领军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版画 策展人 中国民生银行 艺术创作 艺术基金会 视觉修辞
下载PDF
旧梦的寻拾——关于贾鹃丽的油画艺术
14
作者 冯博一 《当代美术家》 2011年第2期74-77,共4页
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当代女性艺术创作的生态,贾鹃丽的绘画艺术自然忝列其中。我记得早在1988年她创作的《秋瑾》就开始受到中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那是在上海展览馆,由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大展"上展出的... 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当代女性艺术创作的生态,贾鹃丽的绘画艺术自然忝列其中。我记得早在1988年她创作的《秋瑾》就开始受到中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那是在上海展览馆,由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大展"上展出的。因为我们这一代的正统教育中,秋瑾是一位革命女性,尤其是她手持匕首的历史照片是当时我们对她认知的直接视觉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协 油画艺术 艺术创作 当代女性 绘画艺术 旧梦 艺委会 展览馆
下载PDF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前卫艺术(二)
15
作者 冯博一 《当代美术家》 2007年第5期64-68,共5页
五、独立策展人如果联系到在90年代的中国文化空间,独立策展人在影响前卫艺术变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上世纪的90年代初期开始,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系统内出现了一批活跃的独立策展人。比较活跃和具有影响的独立策展人有:刘... 五、独立策展人如果联系到在90年代的中国文化空间,独立策展人在影响前卫艺术变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上世纪的90年代初期开始,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系统内出现了一批活跃的独立策展人。比较活跃和具有影响的独立策展人有:刘骁纯、皮道坚,贾方舟、彭德、栗宪庭、范迪安、黄专,以及相对年轻一些的廖雯、张朝晖、冯博一、冷林、顾振清、朱其、黄笃、王南溟、吴美纯、皮力、舒阳、张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朝晖 范迪安 刘骁纯 皮道坚 独立策展人 栗宪庭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前卫艺术
下载PDF
关于历史“碎片”中的个人表达
16
作者 冯博一 艾未未 李松松 《当代美术家》 2005年第1期56-57,共2页
摄影被认为是复制的艺术,而近年一批艺术家对摄影这种复制品进行了绘画上的再复制.这种对复制品进行再复制的绘画行为,现在已经在中国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我们试图通过与李松松的对话及他的个案.探究一些艺术家在利用老照片转换或移植... 摄影被认为是复制的艺术,而近年一批艺术家对摄影这种复制品进行了绘画上的再复制.这种对复制品进行再复制的绘画行为,现在已经在中国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我们试图通过与李松松的对话及他的个案.探究一些艺术家在利用老照片转换或移植到画面过程中个人记忆的集体性.即种种不同的老照片在艺术家的表达中是如何被叙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记忆 老照片 复制 摄影 集体性 个人表达 绘画 艺术家
下载PDF
红色墟--“左手与右手”的台前幕后
17
作者 冯博一 《当代美术家》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但凡涉及到两国或几国的艺术联展,共同展示和相互的交流是不言而喻的,但其实也很空泛,交流什么?如何交流?其共性与差异性体现在哪里?怎么体现?这都是需要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共同考虑的问题。关于这次展览,我最初的想法是在中、德两国的... 但凡涉及到两国或几国的艺术联展,共同展示和相互的交流是不言而喻的,但其实也很空泛,交流什么?如何交流?其共性与差异性体现在哪里?怎么体现?这都是需要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共同考虑的问题。关于这次展览,我最初的想法是在中、德两国的历史和现实文化中寻找一个交流的连接点,同时这个主题也应该是针对当下的现实文化情境而生发的,以使两国参展艺术家都能够面对一个具有某种经验和感觉的主题而进入创作语境。于是,我想到在中、德两国的现代史中,都经历有不同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背景,尽管其历史进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情境 策展人 历史和现实 台前幕后 连接点 创作语境 历史进程 共性与差异性
下载PDF
寻找失落的生存空间--关于“混凝土”展览的一种描述
18
作者 冯博一 《当代美术家》 2003年第1期30-31,共2页
“混凝土”是一个关于建筑的名词。它是一种人工化的由骨料、胶结初料和水混和后凝结硬化的化合物。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数百年历史中,它给人类现实生活带来了诸多的生存空间,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现代化理想的象征,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 “混凝土”是一个关于建筑的名词。它是一种人工化的由骨料、胶结初料和水混和后凝结硬化的化合物。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数百年历史中,它给人类现实生活带来了诸多的生存空间,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现代化理想的象征,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间里,更显示了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物理性变化。中国当下的历史变迁、社会转型与生存机遇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依赖于这样的建筑空间,构成了中国城市建设特有的现代化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化 凝结硬化 生存空间 现实生活 物理性 社会转型 历史变迁 现代化
下载PDF
远与近,生与熟:关于“在地未来--海外华人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19
作者 冯博一 《当代美术家》 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
这是一次关注并呈现来自13个国家22位海外华人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展览活动。所谓“海外华人”通常指称的是“居住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包括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拥有中华民族血统,而不论其目前所拥有的国籍。参... 这是一次关注并呈现来自13个国家22位海外华人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展览活动。所谓“海外华人”通常指称的是“居住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包括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拥有中华民族血统,而不论其目前所拥有的国籍。参展艺术家的身份既有出生、成长在欧美、东南亚的某一个国家,也有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移居和留学到某一个国家的"学留人"(即留学以后留居在异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展览活动 特定区域 国籍 港澳台 东南亚 留学
下载PDF
"实验性艺术"在当代艺术史中的影响、作用及其他
20
作者 冯博一 《当代美术家》 2010年第5期72-75,共4页
这两年似乎我们都感受到中国当代艺术"江湖"的繁盛,甚至带有"狂欢节"般的得意忘形。但也都已意识到喧嚣、混杂状态里潜隐的种种非正常状况的危机即将来临。然而,好像谁都不愿自动离开或放弃这个现场,竭力在这个大... 这两年似乎我们都感受到中国当代艺术"江湖"的繁盛,甚至带有"狂欢节"般的得意忘形。但也都已意识到喧嚣、混杂状态里潜隐的种种非正常状况的危机即将来临。然而,好像谁都不愿自动离开或放弃这个现场,竭力在这个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而陶醉其所带来的实惠。当下,经济颓势已初见端倪,泡沫表层上颜色的斑斓,意味着绽放瞬间的破灭。你尽可以从"江湖"中不同场合的言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未来艺术市场的不确定而导致的人心惶惑与不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史 得意忘形 狂欢节 中国当代艺术 实验性 江湖 非正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