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解菌Pseudomonas sp. AT2对莠去津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
1
作者 马丽雅 王亚 +5 位作者 葛静 生弘杰 冯发运 李勇 李梅 余向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农田土壤中残留的莠去津易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利用功能微生物调控作物中残留莠去津降解是缓解其药害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分析了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土壤中莠去津降解基因对莠去津胁迫的响应,并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莠去津降... 农田土壤中残留的莠去津易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利用功能微生物调控作物中残留莠去津降解是缓解其药害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分析了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土壤中莠去津降解基因对莠去津胁迫的响应,并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莠去津降解菌Pseudomonas sp.AT2,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莠去津胁迫下菌株AT2对水稻生长及莠去津降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莠去津胁迫可显著改变水稻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并提高根际土壤中莠去津降解基因TrzN、AtzB和AtzC的丰度。莠去津胁迫下,接种降解菌AT2组水稻的株高、根长、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MDA的积累减少,说明AT2可缓解水稻的氧化胁迫损伤;接种降解菌AT2处理组土壤和水稻中莠去津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4.9%和47.1%~57.5%,说明AT2促进了土壤及水稻中莠去津的降解。另外,莠去津胁迫下,接种AT2还可诱导水稻中莠去津降解基因的上调表达,表达量为未接菌对照组的1.3~2.7倍。研究表明,根际接种降解菌株能激活水稻体内降解基因的表达,促进“土壤-水稻”体系中莠去津的降解,缓解环境中残留莠去津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水稻 根际微生物 降解基因 氧化胁迫 生物修复
下载PDF
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对水稻降解毒死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张帆 马丽雅 +3 位作者 冯发运 余向阳 唐文伟 葛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2-434,共13页
从受毒死蜱污染的禾本科植物水稻Oryza sativa L.中分离出一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内生细菌ST6,经16S rRNA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后得到标记菌株ST6-gfp,该菌株能成功定殖到水稻植株中... 从受毒死蜱污染的禾本科植物水稻Oryza sativa L.中分离出一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内生细菌ST6,经16S rRNA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后得到标记菌株ST6-gfp,该菌株能成功定殖到水稻植株中,通过平板回收试验得出ST6-gfp在水稻根部数量为7.0~7.2 log CFU/g,在茎叶中数量为4.9~5.1 log CFU/g。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究了该内生细菌定殖水稻后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并初步解析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内生菌的定殖可显著降低水稻植株中的毒死蜱含量并促进植株生长,与未接菌植株相比,接菌植株中的毒死蜱含量降低了58.3%,株高、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38.9%、69.5%和41.5%。在毒死蜱胁迫下,ST6-gfp定殖增强了水稻氧化还原酶系和解毒酶系的活力,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分别提升了1.1、1.3、1.2、1.8、1.22和1.7倍;细胞色素P450(CYP450)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解毒酶活性上调了1.5~1.7倍;此外,接菌水稻丙二醛(MDA)的含量与未接菌的水稻相比降低了46.9%。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可良好地定殖在水稻体内,并可通过提高水稻抗氧化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加速水稻中毒死蜱的降解,进而减轻毒死蜱对水稻造成的胁迫损伤,提高对毒死蜱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嗜水气单胞菌 植物-内生菌相互作用 毒死蜱 生物降解 抗氧化酶系 水稻解毒酶系
下载PDF
大蒜内生巨大芽孢杆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共代谢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分析
3
作者 肖霞霞 杨云 +6 位作者 马丽雅 冯发运 葛静 李勇 王亚 余向阳 马桂珍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均构成威胁。为实现PAE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明确共代谢基质对微生物降解PAE的影响机制,从PAE污染的大蒜中筛选获得能降解PAE的内生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其种属进... 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均构成威胁。为实现PAE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明确共代谢基质对微生物降解PAE的影响机制,从PAE污染的大蒜中筛选获得能降解PAE的内生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其种属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内生菌对6种PAE的共代谢降解特性,优化了共代谢降解条件,初步探索了共代谢条件下内生菌对PAE的降解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从大蒜中共筛选出3株能降解PAE的内生菌DGB-1、DGB-3和DGB-8,经鉴定3者皆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3株菌株均能以6种PAE为碳源生长,但处理3 d后PAE的降解率仅0.89%~10.40%,降解能力较弱。添加D-纤维二糖为共代谢基质后,3株菌株对6种PAE的降解率均显著提升,其中菌株DGB-1和DGB-3处理3 d后能完全降解20 mg/L质量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以DGB-1为供试菌株,发现吐温80添加量、碳源种类、碳源浓度和接菌量对6种PAE的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最佳降解条件为吐温80添加量0.025%,碳源为D-纤维二糖、浓度为10 mmol/L,接种菌液OD_(600)为0.2。最佳降解条件下,当6种PAE质量浓度为50 mg/L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DBP、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在MSM培养基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9.01 d、2.27 d、2.13 d、1.99 d、7.84 d和6.72 d。菌株DGB-1不携带质粒,其PAE降解基因位于该菌染色体上;菌株DGB-1可通过水解作用完成对DBP、DEHP和DnOP的第一步降解,但水解作用均较弱;菌株DGB-1对6种PAE的降解代谢需要其细胞膜上的呼吸链系统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增强可显著促进菌株DGB-1对6种PAE的降解。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内生菌进行PAE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共代谢 邻苯二甲酸酯 降解途径
下载PDF
寡雄腐霉对禾谷镰刀菌防效及其产孢诱导剂筛选
4
作者 王子洋 熊雨洁 +3 位作者 冯发运 余向阳 朱耀华 张雷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1-107,共7页
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是一种对作物具有防病促生效果的生防真菌。为进一步从病害防控及产孢诱导2个方面拓展其应用潜力,以小麦致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PH1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对峙和活体抑菌试验研究寡雄腐霉PO-... 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是一种对作物具有防病促生效果的生防真菌。为进一步从病害防控及产孢诱导2个方面拓展其应用潜力,以小麦致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PH1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对峙和活体抑菌试验研究寡雄腐霉PO-1的抑菌防病效果,并设计正交试验筛选产孢诱导剂配方,以提高寡雄腐霉卵孢子产量。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PO-1可抑制PH1菌丝生长并降低其生活力,延缓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在接种病原菌孢子液的小麦苗上喷洒PO-1卵孢子悬浮液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和病斑长度;为进一步提高寡雄腐霉的产孢效率,以卵孢子产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PO-1产孢诱导剂组合物,即在V8培养基中加入30 mg/L钼酸钠、150 mg/L硫酸铵及1000 mg/L EDTA铁钠,20℃培养5 d后产孢量达7.04×105个/mL,是普通培养条件下产孢量的3倍以上,上述结果可为寡雄腐霉生防菌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雄腐霉 禾谷镰刀菌 生防菌 病害防控 诱导产孢
下载PDF
一株小飞蓬内生毒死蜱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冯发运 朱宏 +2 位作者 李俊领 陈安良 余向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分离筛选具有毒死蜱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菌,从农药厂废液池旁采集小飞蓬植物样本,经表面消毒后研磨提取植物汁液,通过以毒死蜱作为单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MSM)进行连续5代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植物内生细菌XFP-gy,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 ... 为分离筛选具有毒死蜱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菌,从农药厂废液池旁采集小飞蓬植物样本,经表面消毒后研磨提取植物汁液,通过以毒死蜱作为单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MSM)进行连续5代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植物内生细菌XFP-gy,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 DNA同源性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阪崎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 sp.)。将菌株XFP-gy在以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为单一碳源的MSM中培养,至第6天时达生长高峰,第9天时毒死蜱的降解率为77.28%。在M SM培养基中补充牛肉膏和蛋白胨(加富培养基)可以促进菌株XFP-gy的生长,并将其对毒死蜱第5天的降解率由69.59%提高到98.0%。菌株XFP-gy降解毒死蜱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0℃和p H 7.0,在此条件下,增加培养液中原始接菌量,降低底物毒死蜱的初始质量浓度,可明显提高XFP-gy对毒死蜱的降解效率,当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原始接菌量为2%时,至第9天时在培养液中未检出毒死蜱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阪崎克罗诺杆菌属 生物降解 分离鉴定 毒死蜱 降解特性
下载PDF
植物内生特基拉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西瓜枯萎病效果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猛 王琼 +2 位作者 冯发运 袁建军 余向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1-377,共7页
为了筛选新的生防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细菌wm031,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合菌体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明确分类地位,并采用温室栽培试验... 为了筛选新的生防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细菌wm031,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合菌体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明确分类地位,并采用温室栽培试验对其进行抗病效果初探。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同时对油菜菌核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小麦全蚀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大蒜菌核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均具有广谱抗性。根据菌体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该菌株能够在西瓜和水稻植株中稳定定殖。温室栽培试验表明,菌株wm031对西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74.6%,高出百菌清的防治效果14.1%,说明该菌株具有田间应用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基拉芽胞杆菌 分离 生防菌 西瓜枯萎病
下载PDF
稻壳生物炭搭载特基拉芽孢杆菌防治西瓜枯萎病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猛 王琼 +3 位作者 冯发运 李勇 袁建军 余向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8-1315,共8页
以稻壳为材料高温裂解制备生物炭,利用其优良吸附特性搭载特基拉芽孢杆菌防治西瓜苗期枯萎病。结果表明,500℃裂解温度下制备的稻壳生物炭的吸附性能最佳,在菌液中2 h,每1 g载菌量最大为6.77×1010个,且能显著延长特基拉芽孢杆菌在... 以稻壳为材料高温裂解制备生物炭,利用其优良吸附特性搭载特基拉芽孢杆菌防治西瓜苗期枯萎病。结果表明,500℃裂解温度下制备的稻壳生物炭的吸附性能最佳,在菌液中2 h,每1 g载菌量最大为6.77×1010个,且能显著延长特基拉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经稻壳生物炭吸附搭载后,特基拉芽孢杆菌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为83.1%,显著高于直接施用菌液的防效(72.5%)。载特基拉芽孢杆菌稻壳生物炭施入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蔗糖酶及脱氢酶活性分别为4.40μmol/g、1.43 mg/(d·g)、3.05 mg/(d·g)、3.36 mg/(d·g)和33.72μg/(d·g),较对照显著升高,并促进西瓜幼苗生物量增长54.4%左右。本研究结果对利用生物炭搭载生防微生物防治作物土传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特基拉芽孢杆菌 吸附搭载 西瓜枯萎病
下载PDF
接种内生降解菌Stenotrophomonas pavanii DJL-M3对多菌灵胁迫下水稻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冯发运 王亚 +5 位作者 岳远浩 李俊霞 孙星 程金金 葛静 余向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30-2740,共11页
内生降解菌定殖可促进水稻中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代谢,研究功能内生菌对农药暴露下水稻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可为利用植物-微生物互作调控农作物农药残留及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根际土壤中的蚯蚓、土壤酶和微生物... 内生降解菌定殖可促进水稻中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代谢,研究功能内生菌对农药暴露下水稻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可为利用植物-微生物互作调控农作物农药残留及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根际土壤中的蚯蚓、土壤酶和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接种内生菌Stenotrophomonas pavanii DJL-M3对水稻根际微生态响应多菌灵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暴露导致水稻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被抑制;多菌灵污染可对水稻根际周围的蚯蚓造成氧化损伤,致使其体内丙二醛累积并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过表达;多菌灵残留显著降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碳源代谢活性。接种内生降解菌S.pavanii DJL-M3促进了水稻根际残留多菌灵的降解,缓解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蚯蚓所受胁迫压力,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活力以及蚯蚓的存活率,并有效提升了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与多样性。因此,接种内生降解菌S.pavanii DJL-M3有助于多菌灵残留污染下稻田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多菌灵 水稻 蚯蚓 土壤酶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韭菜迟眼蕈蚊的羽化节律与产卵习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琳 李俊领 +3 位作者 王冬兰 陆梦晓 冯发运 余向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2-487,共6页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成虫 羽化节律 产卵习性
下载PDF
江苏省迟熟中粳稻生产上减量用药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发运 王冬兰 +3 位作者 郭盼 张志勇 刘贤金 余向阳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31-34,47,共5页
农药减量技术可减轻农药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在对江苏省北部迟熟中粳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量用药技术方案,并于2016年在淮安市金湖县迟熟中粳稻上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农药减量技术可减轻农药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在对江苏省北部迟熟中粳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量用药技术方案,并于2016年在淮安市金湖县迟熟中粳稻上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减量用药技术方案能达到同常规用药一样的控制病虫害的效果,能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能增加稻谷产量及经济效益,能有效保护稻田生态环境,避免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熟中粳稻 规范化用药 农药减量 安全生产 江苏省
下载PDF
优质粳稻生产安全用药规范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发运 王冬兰 +3 位作者 黄志宽 张志勇 刘贤金 余向阳 《植物医生》 2019年第1期33-38,共6页
农药的不科学使用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及影响作物的食用安全,这也是制约江苏省稻米产业升级的主要短板.在针对江苏省北部沿海中晚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化用药技术方案,并于2016年在连云港市灌南县进行示范试... 农药的不科学使用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及影响作物的食用安全,这也是制约江苏省稻米产业升级的主要短板.在针对江苏省北部沿海中晚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化用药技术方案,并于2016年在连云港市灌南县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规范用药方案不但达到了同常规用药一样的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而且较常规用药还增加了稻谷产量,减少了用药次数,降低了用药成本.通过规范化用药防治,水稻每667m^2效益比常规用药高出约16.64%,同时有效保护了稻田生态环境,避免了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稻 规范化用药 农药减量 安全生产
下载PDF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污染修复的作用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亚 冯发运 +2 位作者 葛静 李勇 余向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9-842,共14页
生物修复是一种经济环保的土壤修复技术。根系分泌物是利用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的关键物质,也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在植物响应污染物胁迫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污染修复的作用和... 生物修复是一种经济环保的土壤修复技术。根系分泌物是利用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的关键物质,也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在植物响应污染物胁迫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污染修复的作用和影响机理,是深入理解植物和微生物环境适应机制的重要途径,对促进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污染物胁迫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根系分泌物在调控污染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中发挥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污染修复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在降低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加速有机污染物降解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与根际微生物互作在土壤污染物的消减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污染物胁迫下根系分泌物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土壤微生物 根系分泌物
下载PDF
1株氟环唑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13
作者 申志慧 王亚 +4 位作者 李昊聪 卯新蕊 冯发运 任立云 余向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273-278,共6页
从废弃农药厂周边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以氟环唑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命名为F1。经过对菌落菌体的形态观察、16S rRNA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其亲缘关系与昆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un... 从废弃农药厂周边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以氟环唑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命名为F1。经过对菌落菌体的形态观察、16S rRNA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其亲缘关系与昆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unmingensis)最近。进一步优化F1降解氟环唑的条件,结果表明,氟环唑初始浓度为20 mg/L、温度为30℃、pH值为7.0时,菌株降解氟环唑的效果最佳。在最佳条件下,接入菌悬液使无机盐液体培养基在600 nm处的吸光度(D600 nm)为0.1,培养4 d后,菌株达到生长高峰,培养6 d时氟环唑降解率达90.4%。研究还发现,增加接菌量能明显提高F1对氟环唑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氟环唑 假单胞菌属 生物修复 影响因子 降解特性
下载PDF
江苏产区大蒜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检测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亚 肖霞霞 +8 位作者 杨云 冯发运 宋立晓 陈小龙 孙星 李勇 曾晓萍 马金骏 余向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9-1039,共11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潜在威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江苏省邳州市大蒜核心产区采集了11种大蒜样品、 106个表层土壤和4种农膜样品,通过GC-MS法分析了大蒜、土壤和农膜中的16种PAEs含量,并通过水培试验研... 邻苯二甲酸酯(PAEs)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潜在威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江苏省邳州市大蒜核心产区采集了11种大蒜样品、 106个表层土壤和4种农膜样品,通过GC-MS法分析了大蒜、土壤和农膜中的16种PAEs含量,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邳州主栽大蒜品种大青稞对6种优先控制类PAEs的吸收和运输特征.结果表明,邳州大蒜蒜瓣中主要PAEs种类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ω(DBP)和ω(DEHP)平均值分别为0.611 mg·kg^(-1)和0.167 mg·kg^(-1),显著高于市售大蒜品种.蒜头中DBP和DEHP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蒜头皮>蒜瓣皮>蒜瓣.大蒜土壤中的PAEs种类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DBP和DEHP,检出率均为100%.与美国环保署制定的土壤PAEs控制标准比,DMP和DBP含量超过控制标准,超标率分别达100%和63.2%,其他3种PAEs含量均低于控制标准,但ω(DEHP)平均值达486μg·kg^(-1),远高于其他PAEs.农膜样品中检出DMP、 DEP、 DIBP、 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和DEHP这6种PAEs,其中DBP和DEHP含量最高,占总PAEs的质量分数为53.7%~63.2%.6种PAEs在残膜中的检出量均显著低于新膜,且全部在大蒜或土壤样品中检出,说明农膜可能是大蒜和种植土壤中PAEs的重要来源.6种优控PAEs中,大蒜对DMP和DEP的转运能力最强,这2种PAEs主要在地上部积累;DBP和BBP在大蒜根系中的富集系数最大(高达57.4和81.5),但向地上部的转运能力却较低,是DBP易在蒜头中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蒜对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相对较低,蒜瓣样品中检出的DEHP可能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邻苯二甲酸酯(PAEs) 农膜 污染土壤 积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