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1
作者 厉才茂 +2 位作者 冯善伟 徐桂花 李慕梓 《残疾人研究》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制度》(国统制〔2022〕30号),2023年中国残联制定了《2023年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方案》,继续组织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0个县(市、区、旗)的9706个残疾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制度》(国统制〔2022〕30号),2023年中国残联制定了《2023年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方案》,继续组织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0个县(市、区、旗)的9706个残疾人家庭户进行收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为22262.8元,与2021年相比,名义增长率为7.5%,实际增长率为5.4%。从2016年到202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但与全国居民相比,202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4%。202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消费性支出以食品烟酒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为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残疾人家庭收入总体虽然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残疾人仍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应充分考虑解决残疾人群体增收困难和支出型困难的现实需要,逐步建立残疾人家庭可持续增收机制,缩小残疾人发展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家庭 收入状况 支出状况 抽样调查
下载PDF
BrdU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冯善伟 姚晓黎 +3 位作者 李中 柳太云 黄文 张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最佳标记时间、剂量。方法差速贴壁法对SD鼠MSCs进行体外传代培养;第6代细胞行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的表面抗原;以终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的BrdU检测最佳标记剂... 目的探讨连续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最佳标记时间、剂量。方法差速贴壁法对SD鼠MSCs进行体外传代培养;第6代细胞行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的表面抗原;以终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的BrdU检测最佳标记剂量;在细胞生长融合前72、48、36、24、12、3h加入BrdU,使终浓度为10μmol/L,并分别孵育至细胞融合,测定BrdU的标记率,找出最佳标记时间;免疫组化分析BrdU标记率。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标记的细胞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11b和CD45;终浓度为10μmol/L和孵育48hBrdU标记率均>98%,并且连续传5代均可检测到。结论传代后贴壁生长的梭形细胞为MSCs,终浓度为10μmol/L和孵育48hBrdU标记率均>98%,且可以连续检测到,提示BrdU标记可用于MSCs移植入体内后存活、生长和分化的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嘧啶核苷酸类 流式细胞术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离 造血干细胞 骨髓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mdx鼠体内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及其dystrophin/utrophi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善伟 张成 +4 位作者 卢锡林 柳太云 李才明 姚晓黎 于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4-978,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入放疗的mdx鼠后dystrophin/utrophin的表达变化。方法将BrdU标记的大鼠P5代MSCs移植入放疗处理的mdx鼠,分别于移植后4、8、12和16周断头处死取其腓肠肌,冰冻切片应用免疫荧光、RT-PCR及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入放疗的mdx鼠后dystrophin/utrophin的表达变化。方法将BrdU标记的大鼠P5代MSCs移植入放疗处理的mdx鼠,分别于移植后4、8、12和16周断头处死取其腓肠肌,冰冻切片应用免疫荧光、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BrdU/dystrophin及utrophin的表达变化。另分别取5只正常C57BL/6鼠和mdx鼠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经γ射线放疗预处理的mdx鼠,在尾静脉移植MSCs后4周时肌纤维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少于1%,随移植时间延长增加,16周时为15%,dystrophin/BrdU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显示肌细胞核中移现象较同龄mdx鼠对照组减少,边居增多。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dystrophin表达也随移植时间延长增多。移植后mdx鼠肌细胞膜utrophin表达较对照组mdx鼠减少,RT-PCR结果显示mRNA在移植前后没有明显改变。结论MSCs移植后mdx鼠的肌细胞膜有dystrophin表达,激光共聚焦技术表明dystrophin阳性肌纤维部分来自于移植的MSCs。utrophin在mdx鼠肌膜上表达上调,MSCs移植后dystrophin表达对utrophin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者存在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DX鼠 细胞移植 5-溴脱氧尿核苷 抗肌萎缩蛋白 UTROPHIN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善伟 张成 +5 位作者 姚晓黎 于美娟 李经纶 陈松林 柳太云 卢锡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1,i0001,共5页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e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mdx鼠)后抗肌萎缩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6-8周龄C57 BL/6鼠骨髓干细胞,以2×10^7个/只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到经7Gy γ射线预处理后的7-9周龄mdx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5、...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e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mdx鼠)后抗肌萎缩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6-8周龄C57 BL/6鼠骨髓干细胞,以2×10^7个/只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到经7Gy γ射线预处理后的7-9周龄mdx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5、8、12、16周应用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γ射线放疗预处理的mdx鼠,在尾静脉移植骨髓干细胞5周后可见抗肌萎缩蛋白少量表达,随移植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16周时肌纤维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为12%,并可见肌细胞核中移现象较同龄mdx鼠对照组减少,边居增多。结论 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后,骨髓干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趋向病变肌组织,并分化为肌细胞表达抗肌萎缩蛋白。随移植时间延长表达增多,提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长久持续参与受损骨骼肌的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MDX鼠 移植 抗肌萎缩蛋白
下载PDF
农村孕前妇女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善伟 李宁 +2 位作者 张珊 刘天俐 宋新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待孕妇女职业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9年11月—2010年3月在山东、河南、云南、重庆、四川等5省农村地区开展的“育龄夫妇孕前健康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 Logi...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待孕妇女职业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9年11月—2010年3月在山东、河南、云南、重庆、四川等5省农村地区开展的“育龄夫妇孕前健康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中国农村地区待孕妇女职业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575例待孕妇女的问卷分析结果表明,14.7%妇女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约4.0%同时暴露于2种及2种以上职业危险因素。暴露比例依次为农药(6.0%)、噪音(5.4%)、粉尘(3.8%)、化学物质(3.6%)及高温(1.5%)。不同年龄、户籍性质、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待孕妇女职业暴露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类型职业暴露的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教育水平是职业暴露的重要影响因素。农药暴露风险与待孕妇女受教育程度之间呈现剂量反应关系,教育程度越低,农药暴露风险越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待孕妇女的农药暴露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2、4.1和1.4。初中和高中妇女暴露于粉尘的风险约是大专及以上妇女的2.2倍,初中妇女暴露于化学物质和高温的风险分别为大专及以上妇女的1.7倍和4.2倍。在职业暴露妇女中仅5.3%进行过孕前优生咨询。结论中国农村地区待孕妇女职业危险因素暴露比例较高,暴露风险与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但职业暴露妇女优生咨询比例较低。建议在孕前保健中加强健康教育以降低职业危险因素暴露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待孕妇女 职业暴露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家庭环境对儿童残疾预防影响作用分析——以苯丙酮尿症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善伟 《残疾人研究》 2014年第1期32-34,共3页
苯丙酮尿症是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及时筛查和严格饮食治疗可预防患儿出现智力残疾。新生儿筛查和治疗依从性常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经济条件好、受教育水平高和关系和谐的家庭依从性好,筛查和医疗依从性高;反之经济条件差、受教育水平低和关... 苯丙酮尿症是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及时筛查和严格饮食治疗可预防患儿出现智力残疾。新生儿筛查和治疗依从性常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经济条件好、受教育水平高和关系和谐的家庭依从性好,筛查和医疗依从性高;反之经济条件差、受教育水平低和关系差的家庭对疾病认识差,筛查和治疗依从性也差,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残疾预防效果。因此在残疾预防实践过程中应提高国家和社会投入,加强疾病和残疾预防的公众教育,促进家庭参与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筛查 治疗 依从性 家庭环境 残疾预防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诱导成人间质干细胞治疗脑梗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姚晓黎 张成 +3 位作者 卢锡林 冯善伟 邓宇斌 刘祖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9-632,共4页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液)诱导成人间质干细胞(hMSCs)在脑梗塞大鼠脑内的分化及其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大鼠,将在体外扩增的hMSCs经参芪液诱导0.5h后注入模型大鼠脑内,观察hMSCs在大鼠脑...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液)诱导成人间质干细胞(hMSCs)在脑梗塞大鼠脑内的分化及其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大鼠,将在体外扩增的hMSCs经参芪液诱导0.5h后注入模型大鼠脑内,观察h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及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hMSCs移植排斥反应低,可在大鼠脑内存活6周以上;移植前后脑梗塞面积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表明hMSCs在大鼠脑内表达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模型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触觉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参芪液可诱导hMSCs在体内分化为神经元,hMSCs有可能成为治疗脑梗塞的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诱导 间质干细胞 治疗 脑梗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8
作者 曾缨 张成 +5 位作者 刘克玄 李才明 冯善伟 李群 柳太云 黄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方法用盐酸布比卡因局部注射制作肌肉损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腓肠肌行冰冻切片,HE染色显示损伤肌肉的病理变化,用SABC法检测MyoD与myogenin的表达。结果Myo...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方法用盐酸布比卡因局部注射制作肌肉损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腓肠肌行冰冻切片,HE染色显示损伤肌肉的病理变化,用SABC法检测MyoD与myogenin的表达。结果MyoD在肌肉损伤后18 h开始表达,48 h达高峰;myogenin在肌肉损伤后24 h开始表达,72 h达高峰。结论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起作用,可作为鉴定肌肉前体细胞和反映肌肉再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调节因子 MYOD MYOGENIN 肌肉损伤 修复过程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慢性病的致残作用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宋新明 周勇义 +2 位作者 郭平 冯善伟 薛思荞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3,共5页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尤其是老年人群。某种疾病所导致的残疾负担取决于该疾病患病率的高低和该疾病致残作用的强弱。本文旨在估计我国老年人口各种慢性病的致残作用。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运用...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尤其是老年人群。某种疾病所导致的残疾负担取决于该疾病患病率的高低和该疾病致残作用的强弱。本文旨在估计我国老年人口各种慢性病的致残作用。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14种慢性病的致残作用。在控制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自评经济状况后,痴呆症、中风、肿瘤/癌症、糖尿病、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骨质疏松症、关节炎和高血压具有显著的致残作用。致残作用最强的为痴呆症,中风也具有很强的致残作用。致残作用处于中等程度的包括肿瘤/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而慢性支气管炎、骨质疏松症、关节炎和高血压的致残作用相对较弱。城市和农村呈现一致的结果。要有效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残疾负担,一方面要降低致残慢性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要有效降低致残慢性病的致残作用,尤其是对于致残作用较强的慢性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致残作用 老年人 中国
原文传递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脑梗塞模型鼠的迁移和分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晓黎 张成 +3 位作者 卢锡林 冯善伟 邓宇斌 刘祖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在脑梗塞模型鼠脑内的迁移和分化,是否影响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方法:体外扩增培养hMSC,建立左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ACO)大鼠,将标记Hoeschst33342的hMSC,经参芪液诱导30mi...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在脑梗塞模型鼠脑内的迁移和分化,是否影响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方法:体外扩增培养hMSC,建立左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ACO)大鼠,将标记Hoeschst33342的hMSC,经参芪液诱导30min后注入模型鼠脑内,观察hMSC在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以及能否改善模型鼠运动功能。结果:第5代呈集落生长的hMSC,均一性好。hMSC可在脑内存活6周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hMSC在脑内迁移的范围越来越大;间接免疫荧光表明hMSC在大鼠脑内表达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模型鼠的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hMSC可在大鼠脑内分化为神经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脑梗塞的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脑梗塞 细胞分化 细胞运动 参芪液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文 张成 +6 位作者 陈松林 张为西 姚晓黎 曾缨 黄慧 冯善伟 柳太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诱导后的第1、3和6小时计算两组神经元样细胞数,对各时间点两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诱导后行神经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两组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均呈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BDNF组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远较β-ME组长;BDNF组在诱导后6h近于诱导高峰,而β-ME在诱导2h即达高峰,但随后神经元样细胞渐死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两组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表达均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呈阴性;RT-PCR显示NSE、NFL,MAP-2的mRNA表达阳性,GFAP有较弱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可见两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抗体NSE。结论BDNF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长,有望用于治疗脑缺血、神经变性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元 诱导分化 大鼠
下载PDF
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鼠膈肌dystrophin表达及病理改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雅妮 张成 +7 位作者 于美娟 王淑辉 李美山 黄慧 熊符 冯善伟 柳太云 卢锡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鼠膈肌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经尾静脉植入放疗处理后的8周龄雌性mdx鼠(n=18)。于移植后4、8、12周各取6只mdx鼠的膈肌行 HE染色、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鼠膈肌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经尾静脉植入放疗处理后的8周龄雌性mdx鼠(n=18)。于移植后4、8、12周各取6只mdx鼠的膈肌行 HE染色、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荧光检测以及dystrophin mRNA的RT-PCR分析,同时用正常C57鼠及放疗而未移植的mdx鼠作为对照,另进行PCR反应检测实验鼠膈肌内Sry(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基因。结果移植后mdx 鼠膈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较放疗而未移植mdx鼠有所减少;移植后核中心移位纤维比例[移植后4、8、12周分别为 (15.58±0.91)%、(12.50±1.87)%、(10.17%±1.17)%]较未移植mdx鼠(19.5±1.87)%显著减少。移植后dystrophin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比例[移植后4、8、12周分别为(1.00±0.32)%、(6.00±1.05)%、(11.92±1.11%)]较未移植mdx鼠(O.17±0.41)%显著增加。RT-PCR结果显示C57鼠膈肌的dystrophin mRNA相对含量(0.63±0.04)最高;而未移植mdx鼠的膈肌中未检测到dystrophin mRNA;移植后的mdx鼠膈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移植后4、8、12周分别为0.19±0.05、0.26±0.06、0.36± 0.04)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移植后各时间点mdx鼠膈肌Sry基因均为阳性。结论骨髓干细胞系统移植mdx鼠可以恢复部分膈肌的dystrophin表达,改善膈肌的病理,骨髓干细胞移植有希望成为全身治疗DM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MDX鼠 膈肌 骨髓移植 抗肌萎缩蛋白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晓黎 张成 +5 位作者 刘卫彬 冯善伟 柳太云 卢锡林 张为西 黄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与凋亡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延长神经元样细胞的存活时间提供基础。【方法】从成人骨髓分离MSC,培养扩增。以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与凋亡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延长神经元样细胞的存活时间提供基础。【方法】从成人骨髓分离MSC,培养扩增。以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诱导分化,于诱导后1、3、5h分别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计数神经元样细胞,计算分化率。采用TUNEL方法分别检测诱导后1、3、5h的细胞凋亡率,并分析两者是否相关。【结果】hMSC经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NF阳性、GFAP阴性。神经分化的定量分析显示诱导后1、3、5h,经β-巯基乙醇诱导NSE、NFH阳性细胞分别为43.5%±1.8%,59.3%±2.2%,76.5%±2.3%和42.6%±1.9%,55.1%±2.1%,73.5%±2.3%。参芪液诱导NSE、NFH阳性细胞分别为49.5%±1.9%,62.3%±2.1%,79.5%±2.5%和45.6%±1.9%,59.1%±2.1%,76.5%±2.3%。经两种诱导剂诱导后1、3、5h,TUNEL检测两者的凋亡率分别为1.5%,6.5%,19.5%和0.5%,2.3%,12.5%。【结论】β-巯基乙醇和参芪液均可在体外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h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也发生凋亡,分化率与凋亡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样细胞 诱导 NSE 凋亡率 间质干细胞 β-巯基乙醇 TUNEL 成人骨髓 分化过程 神经分化
下载PDF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两家系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4
作者 操基清 张成 +9 位作者 李亚勤 杨娟 梁颖茵 冯善伟 张旭 利婧 张惠丽 朱瑜龄 耿嘉 杨丽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9-484,共6页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患者均存在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分别为c.250G>A(Ala84Thr)纯合突变和c.250G>A(Ala84Thr)、c.524G>A(Arg175His)复合杂合突变。维生素B2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治疗10个月后呼吸肌和四肢近端肌无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运动功能;1例治疗2个月后行走、跑步如常,颈部肌肉恢复至正常状态;1例治疗2个月后可参加剧烈运动且无疲劳感。结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虽然以四肢近端和躯干肌无力,以及运动不耐受为主要表现,但也需注意少数以呼吸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病例,避免漏诊和误诊。维生素B2单药治疗效果极佳,症状可明显好转或痊愈。因此,临床疑似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可尝试维生素B2诊断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质类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逆转化现象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晓黎 张成 +3 位作者 冯善伟 冯慧宇 刘祖国 邓宇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的逆转化现象。方法从成人骨髓分离、培养和扩增hMSC。用参芪液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的逆转化现象。方法从成人骨髓分离、培养和扩增hMSC。用参芪液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10个基因(内胚层基因ceruloplasmin;中胚层基因SM22;外胚层基因Amyloidprecursorprotein、syntaxin;生殖系基因protamine;神经元特异性基因NeuroD、NF、NSE、GFAP、Tau)在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动态变化以及逆转化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hMSC经参芪液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NF阳性,GFAP阴性。去除参芪液,观察到神经元样细胞又恢复为hMSC的外形,呈现宽大扁平或长梭形。基因检测显示逆转化的细胞基因表达与未分化hMSC相似。结论参芪液可以促进h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过程可以出现逆转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基凶 参芪液 逆转化
下载PDF
杆状病毒转导不同哺乳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正山 张成 +5 位作者 卢锡林 李勇 许勇峰 熊符 冯善伟 李玲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1-436,共6页
杆状病毒作为一种新型基因载体,若能有效转导不同哺乳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将会成为干细胞基因修饰研究领域中更理想的一种基因载体。本文探讨了重组杆状病毒(BacV-CMV-EGFP)... 杆状病毒作为一种新型基因载体,若能有效转导不同哺乳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将会成为干细胞基因修饰研究领域中更理想的一种基因载体。本文探讨了重组杆状病毒(BacV-CMV-EGFP)对不同哺乳动物BMSCs的转导效率。体外原代培养小鼠、大鼠、猪、恒河猴及人的BMSCs。用培养3代以上的哺乳动物BMSCs进行病毒转导实验,转导2d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不同哺乳动物BMSCs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杆状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BMSCs的转导效率。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小鼠、大鼠、猪、恒河猴及人的BMSCs于体外传代3次以上后,细胞呈现较均一的梭形,漩涡状生长;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小鼠、大鼠、猪的BMSCs相比,恒河猴及人有更多BMSCs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且荧光强度较强;杆状病毒对小鼠、大鼠、猪、恒河猴及人的BMSCs的转导效率分别为(21.21±3.02)%﹑(22.51±4.48)%﹑(39.13±5.79)%﹑(71.16±5.36)%及(70.67±3.74)%。上述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BMSCs的转导效率不同,对恒河猴及人的BMSCs转导效率较高,说明重组杆状病毒可作为人或灵长类动物BMSCs基因修饰研究领域中更理想的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间充质T细胞 杆状病毒 转导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Fas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浩然 杨进顺 +2 位作者 黄彦 赵玉 冯善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3期7587-7593,共7页
背景:临床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在一个家族中多人甚至全部发病,而且发病的部位、原因、症状基本一致,这表明基因在该种病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的:分析家族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内Fas凋亡基因表达的特点。方法:用半定量RT-... 背景:临床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在一个家族中多人甚至全部发病,而且发病的部位、原因、症状基本一致,这表明基因在该种病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的:分析家族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内Fas凋亡基因表达的特点。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5例家族性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1例普通椎间盘突出患者、5例新鲜尸体椎间盘的软骨终板和髓核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家族性椎间盘突出与普通椎间盘突出患者终板内Fas基因的表达均高于新鲜尸体椎间盘终板内Fas基因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家族性椎间盘突出与普通椎间盘突出患者终板内Fas基因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家族性椎间盘突出患者髓核内Fas基因表达与普通椎间盘突出患者、新鲜尸体髓核内Fas基因表达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家族性椎间盘终板中Fas基因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继发性的,可以通过阻止终板退变来达到阻止椎间盘退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椎间盘移位 抗原 CD95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6
18
作者 柳太云 张成 +3 位作者 肖露露 姚晓黎 冯善伟 曾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取扩增5代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用β-巯基乙醇(β-ME)、二甲基亚砜(DMSO)、...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取扩增5代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用β-巯基乙醇(β-ME)、二甲基亚砜(DMSO)、神经条件培养液诱导脐血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脐血MSC的Nestin表达和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脐血原代和2、5代MSC的Nest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12.4%和20.8%。神经条件培养液诱导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最高达36%,β-ME、DMSO分别为33%和25%。结论脐血MSC具有神经干/祖细胞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诱导分化
下载PDF
BDNF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文 张成 +5 位作者 陈松林 张为西 冯善伟 柳太云 姚晓黎 曾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用BDNF和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诱导1h、6h、12h及24h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神经元...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用BDNF和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诱导1h、6h、12h及24h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stin、NSE、MAP-2及GFAP)的表达,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点的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β-ME和BDNF诱导的细胞均能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stin和NSE,不表达MAP-2;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也有较弱表达。β-ME组诱导12h后nestin的表达转为阴性,NSE表达也减弱,而BDNF组直至24h nestin和NSE表达才渐转阴性;BDNF诱导的细胞S期百分率均较同时点的β-ME组高,β-ME在诱导后12h出现了凋亡峰,BDNF诱导组在观察的时点内均未出现凋亡峰。结论:β-ME诱导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的减少与细胞凋亡在时间上一致,说明分化后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凋亡有关;而BDNF诱导细胞的蛋白表达减少与细胞凋亡无关,提示BDNF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死亡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或者BDNF可能有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大鼠 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质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晓黎 张成 +3 位作者 卢锡林 张为西 冯善伟 柳太云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MSC)体外增殖和不同诱导剂对hMSC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hMSC ,培养扩增。分别用参芪液、β -巯基乙醇 (β -ME)和复合成分诱导剂体外定向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于诱导后 1 ,3和... 目的 探讨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MSC)体外增殖和不同诱导剂对hMSC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hMSC ,培养扩增。分别用参芪液、β -巯基乙醇 (β -ME)和复合成分诱导剂体外定向诱导hMSC分化为神经元。于诱导后 1 ,3和 5h分别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 ,并进行神经元样细胞定量分析。结果 加入 3种诱导剂后 ,可使hMSC特异性的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 ,NF阳性 ,GFAP阴性。神经分化的定量分析显示诱导后 1 ,3和 5h ,参芪液诱导NSE ,NFH阳性细胞分别为 5 0 3% ,6 3 5 % ,79 6 %和 4 6 5 % ,5 8 9% ,77 5 %。经 β -ME诱导NSE ,NFH阳性细胞分别为 4 4 6 % ,6 0 9% ,77 2 %和 4 3 7% ,5 6 1 % ,75 6 %。经复合成分诱导NSE ,NFH阳性细胞分别为 5 0 5 % ,6 2 3% ,80 5 %和 4 5 1 % ,5 9 1 % ,78 8%。结论 hMSC可在体外扩增、传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骨髓间质干细胞 体外 细胞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