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零价铁的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婧微 徐英侠 +1 位作者 兰希平 王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83-86,97,共5页
铁化学性质活泼,来源丰富,尤其纳米零价铁材料以其尺度小、表面效应大、吸附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方面显示出了众多的优势,被看作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但纳米零价铁因其易氧化、易团聚的特点,在实... 铁化学性质活泼,来源丰富,尤其纳米零价铁材料以其尺度小、表面效应大、吸附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方面显示出了众多的优势,被看作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但纳米零价铁因其易氧化、易团聚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一般利用表面修饰法对无机纳米颗粒的表面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改变颗粒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能、组成、结构、官能团、光性、电性及吸附性能等,达到颗粒均匀稳定分散于体系中的目的。综述了目前纳米零价铁的改性研究进展,包括改性材料种类、改性方法、改性效果等,同时对改性纳米铁材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团聚 改性 分散
下载PDF
1,3-丙二醇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冯婧微 张洪林 +1 位作者 蒋林时 白雪峰 《化工科技》 CAS 2002年第6期43-47,共5页
介绍了1,3 丙二醇的三种主要生产方法:丙烯醛法,环氧乙烷法和微生物法。指出各种生产工艺的步骤及合成路线,并详细探讨了各种生产方法的催化剂使用及研究进展情况。而且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各种生产方法的优缺点及国内适用情况,... 介绍了1,3 丙二醇的三种主要生产方法:丙烯醛法,环氧乙烷法和微生物法。指出各种生产工艺的步骤及合成路线,并详细探讨了各种生产方法的催化剂使用及研究进展情况。而且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各种生产方法的优缺点及国内适用情况,提出国内生产1,3 丙二醇的基础和未来1,3 丙二醇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合成方法 研究 丙烯醛 环氧乙烷 微生物
下载PDF
零价纳米铁处理水中Cr(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冯婧微 梁成华 王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4-167,共4页
采用NaBH4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C(rⅥ)为研究对象,批实验考察了初始浓度、纳米铁投加量、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NZVI对C(rⅥ)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NZVI加入... 采用NaBH4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C(rⅥ)为研究对象,批实验考察了初始浓度、纳米铁投加量、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NZVI对C(rⅥ)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NZVI加入量0.15 g/L,水体中20 mg/L的C(rⅥ)的去除率大于99.5%(210 min)。NZVI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最大吸附量为198.02 mg/g。实验结果显示,该吸附剂在废水除铬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纳米铁 C(rⅥ) 吸附 动力学
原文传递
零价铁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冯婧微 雷晓燕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6-39,共4页
近年来,零价铁技术作为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开发。对国内外应用零价铁技术去除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铁屑、铁粉、微米/纳米级零价铁、改性零价铁去除重金属的反应,同时对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零价铁技术作为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开发。对国内外应用零价铁技术去除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铁屑、铁粉、微米/纳米级零价铁、改性零价铁去除重金属的反应,同时对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物 零价铁 去除
下载PDF
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以沈阳化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冯婧微 张学军 +2 位作者 邵红 张福群 赵焕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6期159-160,共2页
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并以此引导和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本文分析了对于当前同时存在的毕业生求职难和用人企业招工荒的双向难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 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并以此引导和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本文分析了对于当前同时存在的毕业生求职难和用人企业招工荒的双向难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最后,对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内容、目标及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 成果导向教育 环境工程专业体系
下载PDF
PBTCA及TH-904改性纳米零价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婧微 粱彦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7,共4页
为改善纳米粉体的分散性,使其在高表面能态下稳定存在,以NaBH4液相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颗粒。对比采用不加入改性剂、加入改性剂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和改性剂TH-904,分别制备普通纳米级零价铁N-Fe0、改性纳米零价铁P-Fe... 为改善纳米粉体的分散性,使其在高表面能态下稳定存在,以NaBH4液相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颗粒。对比采用不加入改性剂、加入改性剂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和改性剂TH-904,分别制备普通纳米级零价铁N-Fe0、改性纳米零价铁P-Fe0及T-Fe0。并对改性前后纳米零价铁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及能谱(ED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N-Fe0、P-Fe0及T-Fe0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125nm、73nm和64nm。改性后,由于颗粒粒径减小,引起产品部分氧化,但颗粒得到有效分散。FTIR测试表明,改性后产物中分别出现二种改性剂有效基团,表明改性剂对纳米零价铁有效分散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该作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改性 PBTCA TH-904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水解酸化-厌氧-好氧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婧微 邵红 +2 位作者 梁彦秋 王晓丹 李辉 《当代化工》 CAS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试验采用生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结果表明 ,水解酸化反应器最大COD容积负荷达到 1 6.84kg/(m3·d)。厌氧复合床处理水解酸化后的抗生素废水 ,当容积负荷为 6.0kg/(m3·d)时 ,反应器对SS、COD、BOD5 的去除率分别为 75.6... 试验采用生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结果表明 ,水解酸化反应器最大COD容积负荷达到 1 6.84kg/(m3·d)。厌氧复合床处理水解酸化后的抗生素废水 ,当容积负荷为 6.0kg/(m3·d)时 ,反应器对SS、COD、BOD5 的去除率分别为 75.6%、91 .7%、96.1 % ;厌氧出水采用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处理 ,当容积负荷为 1 .6kg/(m3·d)时 ,反应器对SS、COD、BOD5 的去除率分别为 91 .6%、88.7%、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索废水 水解酸化 厌氧复合床(UBF)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
下载PDF
零价纳米铁批处理水中Cr(Ⅵ)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婧微 梁成华 王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191-9193,共3页
[目的]研究纳米零价铁(NZVI)对水中Cr(Ⅵ)的脱除效果及影响Cr(Ⅵ)脱除的主要因素。[方法]以Cr(Ⅵ)为研究对象,采用NaBH4液相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分析了0.01、0.03、0.04、0.05、0.07 g的NZVI对初始浓度为10.0、20.0、30.0、... [目的]研究纳米零价铁(NZVI)对水中Cr(Ⅵ)的脱除效果及影响Cr(Ⅵ)脱除的主要因素。[方法]以Cr(Ⅵ)为研究对象,采用NaBH4液相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分析了0.01、0.03、0.04、0.05、0.07 g的NZVI对初始浓度为10.0、20.0、30.0、50.0、70.0 mg/L,温度分别为15、20、25、30、40℃,pH分别为3、5、7、8、9条件下的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纳米零价铁可在极低投加量下有效去除溶液中Cr(Ⅵ),在25℃、pH为5、常压、恒温振荡器转速200 r/min、NZVI加入量0.05 g/100 ml的条件下,水体中20 mg/LCr(Ⅵ)的去除率大于90%。[结论]纳米零价铁能快速去除水体中Cr(Ⅵ),溶液pH,Cr(Ⅵ)初始浓度,温度,投加量等是影响Cr(Ⅵ)脱除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ZVI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物膜投料A/O工艺脱氮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婧微 王晓丹 +1 位作者 梁彦秋 刘永生 《辽宁化工》 CAS 2005年第4期159-161,164,共4页
介绍了生物膜投料A/O(厌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脱氮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较活性污泥法大大节省停留时间,在好氧段停留时间为2 .5h ,缺氧段停留时间为1.5h的情况下,COD、NH3 -N和TN的去处效率可分别达到约80 % ,90 %和5 4 %。... 介绍了生物膜投料A/O(厌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脱氮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较活性污泥法大大节省停留时间,在好氧段停留时间为2 .5h ,缺氧段停留时间为1.5h的情况下,COD、NH3 -N和TN的去处效率可分别达到约80 % ,90 %和5 4 %。在达到理想去除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省了动力消耗和总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填料 脱氮
下载PDF
抗生素废水生物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婧微 李辉 +1 位作者 王晓丹 刘长风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找出抗生素废水适合的生物处理方法,研究了水解酸化-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同体积(62 L)的升流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复合床(UBF)处理水解酸化后的抗生素废水,当COD容积负荷为6.0 kg/(m3.d)时,厌氧... 为找出抗生素废水适合的生物处理方法,研究了水解酸化-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同体积(62 L)的升流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复合床(UBF)处理水解酸化后的抗生素废水,当COD容积负荷为6.0 kg/(m3.d)时,厌氧复合床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75.6%、91.7%、96.1%;出水采用相同体积(64 L)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进行处理,当COD容积负荷为1.6 kg/(m3.d)时,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91.6%、88.7%9、5.4%.结果表明UBF和CASS系统是抗生素废水处理中先进高效的生物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废水 水解酸化 厌氧复合床(UBF)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
下载PDF
大豆对镉的累积特性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显龙 于涛 +2 位作者 冯婧微 王丽多 梁彦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2-673,共2页
采用污染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大豆不同部位对镉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各部位镉含量依次为果实<根<茎叶,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大豆根、茎叶和果实中水溶态镉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4.20%、14.94%和62.00%,酸溶态镉分别... 采用污染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大豆不同部位对镉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各部位镉含量依次为果实<根<茎叶,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大豆根、茎叶和果实中水溶态镉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4.20%、14.94%和62.00%,酸溶态镉分别占各自总量的51.72%、82.10%和9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富集系数
下载PDF
高位阻双酚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的合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丹 冯婧微 +1 位作者 阎峰 王思林 《当代化工》 CAS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乳液缩合法合成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MB46)。分别考察了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水的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反应有很大的影响,采用阴离子... 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乳液缩合法合成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MB46)。分别考察了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水的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反应有很大的影响,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效果较好。在2,4-二叔丁基苯酚10.3g、甲醛2.5mL的合成条件下,最佳工艺参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0.1g,水的用量为40mL,反应时间为7h,硫酸用量为0.6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亚甲基双(4 6-二叔丁基苯酚) 表面活性剂 抗氧剂 乳液缩合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含酚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辉 薛军 冯婧微 《辽宁化工》 CAS 2005年第6期233-234,274,共3页
在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研究了含酚废水的氧化作用及效果。在试验条件下,废水中有机物能够被显著降解。过氧化氢用量、体系的温度、压力、反应停留时间对有机物去除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过氧化氢用量增加、体系... 在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研究了含酚废水的氧化作用及效果。在试验条件下,废水中有机物能够被显著降解。过氧化氢用量、体系的温度、压力、反应停留时间对有机物去除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过氧化氢用量增加、体系温度、压力的升高,反应停留时间的延长,有机物去除率有明显的增加。当实际加入的过氧化氢量与理论需要量的比值K=2.0,系统压力为30MPa,温度超过450℃,反应停留时间超过190s时,COD去除率可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氧化 含酚废水 去除率
下载PDF
水处理过程中外加碳源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欣东 冯婧微 +2 位作者 李春华 魏伟伟 王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6-32,共7页
外加碳源成本较低,可以提高反硝化速率,因此成为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了常见的固体外加碳源、液体外加碳源以及气体外加碳源的研究及应用.外加碳源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但大多数外加碳源有机碳释放量高,还可以利用某些废弃物... 外加碳源成本较低,可以提高反硝化速率,因此成为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了常见的固体外加碳源、液体外加碳源以及气体外加碳源的研究及应用.外加碳源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但大多数外加碳源有机碳释放量高,还可以利用某些废弃物作为外加碳源解决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固体外加碳源 液体外加碳源 气体外加碳源
原文传递
借助CDIO模式提升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建设
15
作者 刘丹丹 梁彦秋 冯婧微 《科技视界》 2017年第26期14-15,77,共3页
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将CDIO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实践教学,就是想借助其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工程... 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将CDIO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实践教学,就是想借助其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模式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零价纳米铁对水中Cr(VI)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婧微 梁成华 +2 位作者 王黎 张显龙 张思阳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7-41,共5页
为开发新型环境材料,改进治理技术以控制或修复污染水体中Cr(Ⅵ),采用NaBH4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制备的纳米铁颗粒纯度高、粒径小、粒度均匀。以Cr(VI)为研究对象,批试验考查了溶液... 为开发新型环境材料,改进治理技术以控制或修复污染水体中Cr(Ⅵ),采用NaBH4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制备的纳米铁颗粒纯度高、粒径小、粒度均匀。以Cr(VI)为研究对象,批试验考查了溶液初始浓度、NZVI投加量、温度等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了NZVI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室温、pH值为6—7时,NZVI加入量为0.15g/L,水体中Cr(VI)浓度为30.0mg/L时,Cr(VI)最大吸附量为198.02mg/g,Cr(VI)在NZVI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零价铁能快速去除水体中Cr(VI);溶液初始浓度、NZVI投加量等是影响Cr(VI)脱除的主要因素,Cr(VI)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NZVI投加量升高而升高,随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实验表明,该纳米铁在废水除铬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纳米铁 Cr(Ⅵ) 去除率 动力学
原文传递
PBTCA稳定零价纳米铁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Cr(Ⅵ)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婧微 纪爽 粱彦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608-3612,共5页
以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为稳定剂,通过FeCl3.6H2O与NaBH4反应,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稳定纳米级零价铁颗粒(P-NZVI),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颗粒平均粒径为73 nm。考察了Cr(Ⅵ)... 以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为稳定剂,通过FeCl3.6H2O与NaBH4反应,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稳定纳米级零价铁颗粒(P-NZVI),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颗粒平均粒径为73 nm。考察了Cr(Ⅵ)溶液初始浓度、pH、NZVI投加量、温度等条件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与同等条件下不加稳定剂制备的纳米铁(N-NZVI)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r(Ⅵ)的去除率随温度和纳米铁投加量增加而升高,随pH和Cr(Ⅵ)溶液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P-NZVI对Cr(Ⅵ)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N-NZVI,表明改性后纳米铁在地表水原位修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纳米铁 六价铬 2-膦酸丁烷-1 2 4三羧酸(PBTCA) 水处理
原文传递
改性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莠去津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婧微 徐英侠 兰希平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51-654,共4页
[目的]研究改性纳米铁对水中莠去津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液相还原法合成、并运用TH-904对纳米零价铁进行改性,采用SEM、T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改性纳米零价铁具有核壳结构,粒度分布均匀。当莠去津质量浓度为25.0 mg/L,... [目的]研究改性纳米铁对水中莠去津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液相还原法合成、并运用TH-904对纳米零价铁进行改性,采用SEM、T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改性纳米零价铁具有核壳结构,粒度分布均匀。当莠去津质量浓度为25.0 mg/L,改性纳米零价铁投加量为100 mg/L,pH值为4,20℃时,莠去津去除率可达70%以上。[结论]溶液pH值显著影响莠去津的去除,酸性条件有利其去除。纳米铁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对莠去津的去除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改性 莠去津 废水
原文传递
纳米铁的制备及去除废水中的Cr(Ⅵ)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显龙 张思阳 冯婧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67-3172,共6页
铬离子(Ⅵ)是水体、土壤中的一类重要污染物,对人体及其他动物有毒害和致癌作用。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和电镀等工业排放的废水。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铬离子(Ⅵ)处理方法,实验以三价铁盐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的... 铬离子(Ⅵ)是水体、土壤中的一类重要污染物,对人体及其他动物有毒害和致癌作用。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和电镀等工业排放的废水。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铬离子(Ⅵ)处理方法,实验以三价铁盐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的新型水处理剂———纳米铁,其广泛的应用于难降解的氯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等的处理以及对受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等领域,通过其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与还原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最佳去除条件:即当投加量为0.02 g/L,pH为8,温度为30℃时,纳米铁对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 制备 Cr(Ⅵ) 吸附 还原 去除率
原文传递
间苯二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彦秋 孙小寒 +2 位作者 冯婧微 王丽多 臧树良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4,共4页
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间苯二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间苯二酚使BSA的构象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减小。同步荧光光谱发现间苯二酚使BSA色氨酸残基的疏水性降低,酪氨酸残基的疏水性增强。荧光光谱表明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 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间苯二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间苯二酚使BSA的构象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减小。同步荧光光谱发现间苯二酚使BSA色氨酸残基的疏水性降低,酪氨酸残基的疏水性增强。荧光光谱表明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了复合物的结合常数,通过热力学参数得出间苯二酚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酚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