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230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突变分析
1
作者 刘昱彤 冯子奕 薛淑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98-705,710,共9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患儿基因变异频率和分布特征。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230例PAH缺乏症患儿纳入研究,分析PAH基因变异情况以及比较不同表型患儿的PAH基因变异位点。...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患儿基因变异频率和分布特征。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230例PAH缺乏症患儿纳入研究,分析PAH基因变异情况以及比较不同表型患儿的PAH基因变异位点。结果新疆地区230例PAH缺乏症患儿共检出441个PAH基因变异位点,总检出率为95.87%。其中,227例患儿检测到2个变异位点,2例患儿仅检测到1个变异位点,1例患儿检测到3个变异位点;复合杂合变异217例,纯合变异10例。高频变异位点为c.158G>A[23.39%(102/441)]、c.728G>A[11.70%(51/441)]、c.688G>A[5.05%(22/441)]、c.721C>T[3.90%(17/441)]、c.611A>G[3.67%(16/441)]、c.1238G>C[3.21%(14/441)]。经典型PKU的高频变异位点为c.728G>A、c.331C>T和c.782G>A;轻度PKU的高频变异位点为c.721C>T、c.1068C>A和c.1301C>A;轻度HPA患儿的高频变异位点为c.158G>A和c.688G>A。以上三种表型之间,高频突变的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PAH缺乏症患儿以轻度HPA为主,明确了新疆地区PAH基因高频变异位点,在三种不同表型中均观察到特异性PAH基因变异位点,可为产前诊断及临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苯丙氨酸血症 苯丙酮尿症 基因型 表型 遗传代谢病
下载PDF
T16Ainh-A01对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子奕 李雪蕊 +5 位作者 陈龙 周颖 常越辰 马克涛 司军强 李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原代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Cs),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凋亡及衰老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细胞传代构建衰老模型并根据C... 目的:原代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Cs),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凋亡及衰老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细胞传代构建衰老模型并根据CCK-8及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评估细胞衰老程度,衰老细胞被随机分为衰老组(P12)、溶剂组(P12+DMSO)、T16Ainh-A01组(P12+T16Ainh-A01),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TMEM16A在ECs上的表达及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ax、Bcl-2、cleaved case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代培养的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阳性率在95%以上,并确定第12代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为衰老组,与年轻组ECs相比,衰老组ECs上TMEM16A荧光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衰老组给予T16Ainh-A01干预24 h后,Bax、cleaved casepase-3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Bcl-2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凋亡率下降且SA-β-gal阳性细胞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衰老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凋亡增多且TMEM16A表达增加,TMEM16A特异性阻断剂T16Ainh-A01可以降低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的凋亡和衰老程度,提示TMEM16A可能参与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的凋亡和衰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EM16A 衰老 凋亡 耳蜗 血管纹 老年性耳聋
下载PDF
一种简单易行的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和验证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娜 邓诗瑜 +2 位作者 许珍珍 冯子奕 王洋 《农垦医学》 2019年第1期89-91,共3页
小鼠是生物医学科研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小鼠尾静脉注射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注射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要求速度快且准确率高,由于小鼠尾静脉较细,新手穿刺成功率较低,本文着重介绍一种利用自制的小鼠固定装置、恒温水浴锅对小鼠进... 小鼠是生物医学科研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小鼠尾静脉注射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注射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要求速度快且准确率高,由于小鼠尾静脉较细,新手穿刺成功率较低,本文着重介绍一种利用自制的小鼠固定装置、恒温水浴锅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此方法为一种方便实用的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和注射成功的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尾静脉注射 台盼蓝 离心管 恒温水浴锅
下载PDF
雌激素对老年C57BL/6J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龙 杨玉琪 +5 位作者 冯子奕 李雪蕊 韩子伟 马克涛 司军强 李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9-533,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于老年C57BL/6J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雌激素对老年性耳聋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J雌鼠分为以下4组(10只/组):3 m组(3月龄组),12 m组(12月假手术组);12 m OVX组(12月去卵巢组),在9...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于老年C57BL/6J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雌激素对老年性耳聋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J雌鼠分为以下4组(10只/组):3 m组(3月龄组),12 m组(12月假手术组);12 m OVX组(12月去卵巢组),在9月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正常饲养至12月龄;12 m OVX+E2组(雌激素干预组)在9月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经过1月洗脱期后,给予皮下注射雌激素100μg/(kg·d),持续2月至12月龄,其余各组小鼠正常喂养。至12 m OVX+E2组小鼠给药结束后,尾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各组小鼠听力阈值变化;用2%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断颈后取双侧耳蜗,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凋亡情况;取耳蜗螺旋神经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凋亡蛋白Caspase-3、Bax、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2 m组与3 m组相比,小鼠听力阈值升高(P<0.01),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出现缺失严重及异常凋亡(P<0.01);12 m OVX组小鼠听力阈值高于12 m组(P<0.01),且螺旋神经节细胞缺失加重,细胞凋亡增多(P<0.01),凋亡蛋白Caspase-3、Bax mRNA水平升高(P<0.01),抗凋亡蛋白Bcl-2 mRNA水平降低(P<0.01);外源性给予雌激素12 m OVX+E2组,较12 m OVX组,听力阈值降低(P<0.01),细胞凋亡减少,凋亡蛋白Caspase-3、Bax mRNA水平降低(P<0.01),抗凋亡蛋白Bcl-2 mRNA水平升高(P<0.01)。结论:雌激素可抑制老年C57BL/6J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对老年性耳聋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耳聋 小鼠 耳蜗螺旋神经节 雌激素 凋亡
下载PDF
TMEM16A对衰老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凋亡的作用
5
作者 李雪蕊 冯子奕 +5 位作者 陈龙 徐少然 邓双 马克涛 司军强 李丽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原代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周细胞(PCs),探讨TMEM16A在耳蜗血管纹PCs上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衰老耳蜗血管纹PCs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耳蜗血管纹PCs并鉴定;运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确定细胞衰老模型;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PCs上Ca... 目的原代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周细胞(PCs),探讨TMEM16A在耳蜗血管纹PCs上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衰老耳蜗血管纹PCs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耳蜗血管纹PCs并鉴定;运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确定细胞衰老模型;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PCs上CaCCs的电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耳蜗血管纹PCs上TMEM16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MEM16A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原代培养的耳蜗血管纹PCs阳性率在95%以上,确定第13代耳蜗血管纹PCs为衰老组。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衰老组较年轻组PCs上CaCCs电流密度增大。与年轻组PCs相比,衰老组周细胞上TMEM16A、Caspase-3、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衰老组给予30μmol/L T16Ainh-A01干预24 h后,Caspase-3、Bax表达下降,Bcl-2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结论衰老的耳蜗血管纹PCs凋亡增多且TMEM16A表达增加,TMEM16A特异性阻断剂T16Ainh-A01可以减少衰老耳蜗血管纹PCs的凋亡。提示TMEM16A可能参与衰老耳蜗血管纹P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纹 周细胞 TMEM16A 凋亡 原代培养 膜片钳
下载PDF
新疆部分地市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变异特点分析
6
作者 薛淑媛 冯子奕 +1 位作者 陈曦 丁桂凤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54-358,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部分地市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管理辖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塔城地区、... 目的分析新疆部分地市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管理辖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塔城地区、昌吉州)出生并经基因诊断确诊PKU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民族的基因变异特点,并与中国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PKU患儿基因变异构成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31例PKU患儿,其中汉族82例、回族25例、维吾尔族20例、哈萨克族2例、锡伯族及蒙古族各1例,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分别检出46种、20种、14种致病变异位点,检出率分别为95.1%(156/164)、66.0%(33/50)、60.0%(24/40),均以错义变异为主。各民族PAH基因致病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外显子2、3、6、7、11。回族PKU患儿PAH基因最常见的致病变异位点依次是c.158G>A(18.2%)、c.728G>A(18.2%)、c.898G>T(9.1%),维吾尔族PKU患儿PAH基因最常见的致病变异位点依次是c.158G>A(33.3%)、c.355C>T(12.5%)、c.1068C>A(8.3%)。c.898G>T、c.355C>T可能分别是新疆回族及维吾尔族独有的变异类型。本研究发现PAH基因1个新发变异c.828G>C(p.M276I),位于7号外显子。与中国北方、中部及西北地区相比,新疆部分地市PKU患儿c.158G>A基因变异检出率更高,c.728G>A基因变异检出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部分地市PKU患儿PAH基因主要类型为错义变异,PAH基因变异构成与中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相似,但变异热点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基因变异 苯丙氨酸羟化酶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正常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7
作者 朱静潆 韩丽 +2 位作者 冯子奕 杨苹靖文 薛淑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8期1551-1556,共6页
目的 建立新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的判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非衍生化法检测试剂盒,对新疆地区符合筛查标准的33776例新生儿进行多种... 目的 建立新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的判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串联质谱非衍生化法检测试剂盒,对新疆地区符合筛查标准的33776例新生儿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位数法计算新疆地区11种氨基酸和31种酰基肉碱的正常值参考范围(P0.5~P99.5);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与上海新华医院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比较差异。结果 33776例新生儿的串联质谱筛查结果数据呈非正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法(P0.5~P99.5)得到新疆地区正常新生儿氨基酸及酰基肉碱串联质谱检测指标参考范围(μmol/L);新疆地区与上海新华医院参考范围的上下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丙氨酸(ALA)、瓜氨酸(CIT)、甘氨酸(GLY)、亮氨酸(LEU)、鸟氨酸(ORN)、戊二酰基肉碱+3-羟基-己酰基肉碱(C5DC+C6OH)等检测指标的上下限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疆地区串联质谱氨基酸、酰基肉碱正常值参考范围的建立,为筛查结果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随着数据的逐步积累,应定期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 串联质谱技术 氨基酸 酰基肉碱 参考范围
原文传递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通过改善肾叶间动脉舒缩活动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8
作者 常越辰 韩子伟 +6 位作者 周颖 张洋 冯子奕 马克涛 张志琴 李丽 司军强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8-844,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肾叶间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及其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雌性去卵巢大鼠被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GPER特异性激动剂(G1...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肾叶间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及其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雌性去卵巢大鼠被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GPER特异性激动剂(G1)干预组;GPER特异性阻断剂+GPER特异性激动剂(G15+G1)干预组。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肾功能检测及Paller评分等方法鉴定模型成功与否及肾脏损伤程度;离体微血管压力直径测定仪检测各组大鼠肾叶间动脉舒缩活动情况;免疫荧光技术观察GPER在肾叶间动脉上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叶间动脉GPER蛋白表达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与IRI组比较,G1干预组大鼠血BUN、Scr水平及Paller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肾叶间动脉收缩率明显升高[(40.76±1.57)%比(29.78±1.87)%,P〈0.05]。免疫荧光结果冠示,GPER在肾叶间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中表达,且IRI组较对照组表达增多;G15+G1干预组较G1干预组表达降低(均P〈0.05)。与IRI组比较,G1干预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GPER可能通过提高NO含量,从而调节肾叶问动脉的舒缩活动,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受体 雌激素 一氧化氮 肾叶间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