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的初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克敏 王安庆 +6 位作者 唐涛 冯建璞 田罡 刘四海 王飞 崔志刚 崔寿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4-97,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PKJD)的综合治疗及疗效。[方法]2001年-2005年共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0例,42膝。治疗包括系统正规的康复手段以及手术介入。康复手段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神经生理治疗技术、... [目的]探讨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PKJD)的综合治疗及疗效。[方法]2001年-2005年共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0例,42膝。治疗包括系统正规的康复手段以及手术介入。康复手段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神经生理治疗技术、身体适应性训练等;手术介入包括传统的伸膝装置黏连松解、内固定物取出同时黏连松解、小切口有限股四头肌成形+关节镜松解、Ilizarov技术。[结果]42膝住院前均未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入院后30膝行康复治疗,12膝手术治疗。平均膝关节活动度(ROM)入院时0°-9.2°-58.1°,股四头肌肌力Ⅲ-Ⅳ级;出院时0°-4.9°-88.9°,股四头肌力Ⅴ级,治疗前后膝关节ROM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1例出院时仍残留5°-10°膝关节伸直迟滞,2例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效果不满意,l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精神抑郁症。22例平均19.3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均能伸直到0°,其中屈曲≥120°者15例。[结论]原始创伤处理不当和治疗后未行早期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是造成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不可忽视的原因,其治疗比较棘手,是一个长期过程,康复治疗和适当的手术介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膝关节 功能障碍 治疗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不同部位骨折致膝关节僵直特点分析及早期康复疗效 被引量:38
2
作者 崔志刚 刘四海 +3 位作者 薛祖军 韩新祚 冯建璞 刘克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远端(DF)、胫骨近端(TP)和髌骨骨折(PF)致膝关节僵直(KS)的特点及康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DF、TP和PF后膝关节僵直患者70例。结果康复前各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比较:F=1.671,P=0.196;经8周康复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比较:F=... 目的分析股骨远端(DF)、胫骨近端(TP)和髌骨骨折(PF)致膝关节僵直(KS)的特点及康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DF、TP和PF后膝关节僵直患者70例。结果康复前各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比较:F=1.671,P=0.196;经8周康复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比较:F=19.264,P=0.000。组间LSD法比较:DF组vsTP组、DF组vsPF组均P=0.000,TP组vsPF组P=0.114。结论康复治疗膝关节僵直的疗效受原始骨折部位的影响,股骨远端骨折康复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周围骨折 膝关节僵直 股骨 胫骨 髌骨 康复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及康复112例随访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安庆 唐涛 +3 位作者 刘克敏 冯建璞 刘四海 崔寿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髋关节 骨折 手术 内固定 康复 老年
下载PDF
手术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克敏 冯建璞 +5 位作者 田罡 刘四海 王飞 崔志刚 唐涛 王安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2期1035-1036,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1~2005年住院治疗的39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除1例单纯内踝骨折行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外,其余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1~2005年住院治疗的39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除1例单纯内踝骨折行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外,其余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患肢肌肉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4周开始部分负重。结果所有伤口均Ⅰ/甲愈合,无1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出院时患肢无明显肌肉萎缩。29例患者平均17.9个月再住院取内固定物时,踝关节功能良好,步态正常。结论手术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踝关节骨折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治疗 手术 康复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2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峰 崔志刚 +4 位作者 闵红巍 亓攀 田罡 冯建璞 刘克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2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及评估,在关节镜下行复位及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2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及评估,在关节镜下行复位及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后积极康复训练。结果成功1例,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失败1例,改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推迟2周开始康复训练,术后4个月基本恢复正常膝关节功能。结论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体积较大、较为完整的非骨质疏松患者,采取关节镜下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可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撕脱性骨折 关节镜 锁扣带袢双钛板
下载PDF
应用DHS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唐涛 王安庆 +3 位作者 王子旭 冯建璞 田罡 刘四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0期604-605,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DHS(DynamicHipScrew)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 1997年 11月—2 0 0 1年 10月采用DHS治疗的 3 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 0 .8— 4.7年的随访(平均 2 .... 目的观察应用DHS(DynamicHipScrew)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 1997年 11月—2 0 0 1年 10月采用DHS治疗的 3 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 0 .8— 4.7年的随访(平均 2 .5年 ) ,疗效满意。结论DHS用于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的优点 ,有利于早期康复训练 ,是目前治疗此类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 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内固定
下载PDF
截肢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其处理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利 王安庆 +5 位作者 刘克敏 唐涛 杜燕 冯建璞 田罡 崔寿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2期1045-1046,共2页
关键词 截肢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截肢者的康复评定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利 崔寿昌 +7 位作者 王子旭 恽晓平 赵辉三 杨明 王安庆 唐涛 田罡 冯建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期54-54,57,共2页
关键词 截肢 康复 评定 假肢
下载PDF
不同腕关节影像学位置成像效果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涛 马霄虹 +7 位作者 王安庆 赵利 冯建璞 刘克敏 闫家智 刘四海 王飞 崔志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529-53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观察远端螺钉与关节关系的效果。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中所有患者除摄标准腕关节正侧位像外,同时摄新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正侧位像。结果23例患者的术中标准腕关... 目的比较不同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观察远端螺钉与关节关系的效果。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中所有患者除摄标准腕关节正侧位像外,同时摄新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正侧位像。结果23例患者的术中标准腕关节正位像和25例患者术中的标准腕关节侧位像所见的远端螺钉均进入关节;而新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正侧位像均未见远端螺钉进入关节。结论两种新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的成像无远端螺钉进入关节,可完整显示桡骨远端的关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桡骨远端 骨折 内固定物 X线
下载PDF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克敏 唐涛 +3 位作者 冯建璞 刘四海 崔志刚 王安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18例、Ⅲ型9例。6例(22.2%)发生切口处皮缘坏死;Bohler角术前平...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18例、Ⅲ型9例。6例(22.2%)发生切口处皮缘坏死;Bohler角术前平均7.5°,术后平均27.54°。20例获平均1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无活动受限和影响穿鞋主诉。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面骨折 跟骨钢板 内固定术
下载PDF
保留髌骨全膝人工关节置术换治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涛 王安庆 +6 位作者 刘克敏 冯建璞 刘四海 崔志刚 王飞 韩小强 韩新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14-516,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保留髌骨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45侧膝骨关节炎,男7侧膝关节,女38侧膝关节;双侧18例,单侧9例;年龄52~79岁,平均65.7岁。随访8~51个月,平... 目的分析保留髌骨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45侧膝骨关节炎,男7侧膝关节,女38侧膝关节;双侧18例,单侧9例;年龄52~79岁,平均65.7岁。随访8~51个月,平均25个月。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平均关节活动范围88°,术后平均关节活动范围115°;HSS术前平均57分,术后平均89分;优28侧(62.2%),良12侧(26.7%),可4侧(8.9%),差1侧(2.2%),优良率达88.9%。结论保留髌骨的全膝人工关节置对于大多数膝骨关节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 关节成型术
下载PDF
儿童下肢截肢及其功能康复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
12
作者 顾蕊 田罡 +4 位作者 黄秋晨 刘克敏 闵红巍 冯建璞 王安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53-758,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下肢截肢及其康复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阐述儿童截肢的原因及截肢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下肢截肢儿童51例,分析截肢原因与截肢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创伤性截肢占58.82%,... 目的分析儿童下肢截肢及其康复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阐述儿童截肢的原因及截肢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下肢截肢儿童51例,分析截肢原因与截肢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创伤性截肢占58.82%,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70%);疾病性截肢占41.18%,主要原因为先天性肢体畸形(80.95%)。创伤性截肢后发生残端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预期更高(P<0.05);疾病性截肢后发生残端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预期更低(P<0.05)。结论交通事故是儿童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特征是不良残端发生率高,主要原因是软组织异常,大部分病例需要通过残端修整术改善不良残端而达到装配假肢恢复行走的目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儿童疾病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往往经历长期的保肢治疗后仍不能避免截肢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 儿童 康复 流行病学 非理想残肢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
13
作者 唐涛 田罡 +5 位作者 王安庆 冯建璞 王子旭 崔寿昌 赵利 杜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8期482-482,共1页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 2 1例肱骨干陈旧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 ,并分析术后 1年以上的疗效。结果经带锁髓内钉治疗后 ,本组病例的骨折全部达到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效果良好。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 治疗 肱骨干骨折 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掌侧入路治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涛 冯建璞 +6 位作者 刘四海 崔志刚 王飞 韩小强 韩新祚 刘克敏 王安庆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6-919,共4页
目的应用掌侧入路治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评估重建桡腕关节面的完整性和稳定固定骨折的可靠性。方法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经掌侧入路治疗63例(65侧)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男20例(21侧),女43例(44侧);年... 目的应用掌侧入路治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评估重建桡腕关节面的完整性和稳定固定骨折的可靠性。方法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经掌侧入路治疗63例(65侧)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男20例(21侧),女43例(44侧);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2.4岁,以老年居多。按照Frykman分类法,Ⅲ型骨折6侧,Ⅳ型骨折8侧,Ⅴ型骨折5侧,Ⅵ型骨折4侧,Ⅶ型骨折13侧,Ⅷ型骨折29侧。术中除采用桡腕关节造影术和标准的腕关节正侧位外,应用新的切线位的腕关节正侧位观察远端螺钉与关节面的关系。结果53例(54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47个月,平均16.4个月。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分,优32侧(59.3%),良14侧(25.9%),可7侧(13.0%),差1侧(1.8%),优良率85.2%。应用新的切线位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42侧标准的腕关节正侧位的26侧正位和31侧侧位的远端螺钉进入关节。结论掌侧入路的方法对于大多数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治疗 临床研究性 掌侧入路 X线
原文传递
脑瘫髋关节X线观察指标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洪毅 崔寿昌 +3 位作者 唐涛 杜雁 张军卫 冯建璞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对脑瘫髋关节X线观察指标进行测量,了解患儿髋关节骨结构状况,提出发现此类患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便利方法及客观依据。方法:测量3.5~13岁74名脑瘫148个髋关节骨结构X线指标,测量项目有:髋臼指数、Sharp角... 目的:对脑瘫髋关节X线观察指标进行测量,了解患儿髋关节骨结构状况,提出发现此类患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便利方法及客观依据。方法:测量3.5~13岁74名脑瘫148个髋关节骨结构X线指标,测量项目有:髋臼指数、Sharp角、CE角、颈干角、头臼指数,并观察股骨头骺形态。结果:髋臼指数7°~34°(18.96°±6.13°)。Sharp角33°~65°(48.63°±4.59°),CE角-17°~43°(15.25°±8.21°),颈干角127°~173°(149.50°±9.25°),头臼指数42~110(76.67±10.37),骺点位值-11~4(-2.19±2.32)。显示髋臼指数异常的病例占15%,Sharp角大于50°占35%,CE角小于20°的为33%,头臼指数异常为68%,骺点位值小于-2的为48.65%,头骺形态发育好的圆型或椭圆型为61%,发育差的扁平型或三角型为39%。结论:部分脑瘫患儿存在髋关节发育异常,骺点位值方法较客观地反映股骨头骺中心点与髋臼相对位置关系,有实际应用价值。脑瘫髋关节发育特别是骨性发育异常包括髋臼发育不良和股骨头骺发育不良。髋臼和股骨头的相容性值得重视。具有行走能力患儿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髓关节 X线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