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团圆”结局的机制检讨与文化探源——兼论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 |
冯文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2
|
《水浒传》: 一个文化整合的悲剧 |
冯文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0
|
|
3
|
身体的敞开与性别的改造——《金瓶梅》身体叙事的释读 |
冯文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4
|
伦理架构与批判立场─—《三国演义》叙事话语的辨识与阐释 |
冯文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5
|
从桃花源、后花园到大观园——一个文学类型的文化透视 |
冯文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6
|
诸葛亮形象的寻绎 |
冯文楼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7
|
义:价值主体的建构与解构——李逵新论 |
冯文楼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4
|
|
8
|
《琵琶记》:悲剧的制造与消解 |
冯文楼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3
|
|
9
|
由色生情 自色悟空《金瓶梅》书名试释 |
冯文楼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0
|
向才子佳人话语霸权的挑战——士商“区隔”的跨越与融构 |
冯文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1
|
对话与整合──《长生殿》多声话语的辨析 |
冯文楼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2
|
两种人性整合思路的比较 以《西游记》为中心 |
冯文楼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3
|
爱:报答、付出与回应——《连城》“知己之爱”的诠释 |
冯文楼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
1996 |
1
|
|
14
|
“忠义”:一个二极背逆的价值选择──重读宋江 |
冯文楼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1
|
|
15
|
障蔽的破除与身位的开显——《金瓶梅》宗教伦理话语的剖示与辨析 |
冯文楼
|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
2003 |
1
|
|
16
|
思精虑周,斐然可观——评贺信民教授《红深几许——〈红楼梦〉面面观》 |
冯文楼
|
《陕西教育(高教版)》
|
2016 |
0 |
|
17
|
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
冯文楼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7
|
|
18
|
一个复合的文本建构——《桃花扇》二重主题说兼及其他 |
冯文楼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3 |
5
|
|
19
|
取经:一个多重互补的意义结构——关于《西游记》思想蕴涵的解读 |
冯文楼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
1992 |
4
|
|
20
|
婴宁:一个本真而自然的存在 |
冯文楼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
199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