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糯红高粱花期内生酵母菌群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刘雯雯 陈露 +5 位作者 胡连清 冯瑞章 魏琴 周万海 向秋瑾 黄思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5,共8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花期糯红高粱不同品种及不同器官的内生酵母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LEfSe)及FUNGuild分析样品间的差异菌和功能菌。结果表明,共注释到8门182属。地方种青壳洋内生酵母菌的群...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花期糯红高粱不同品种及不同器官的内生酵母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LEfSe)及FUNGuild分析样品间的差异菌和功能菌。结果表明,共注释到8门182属。地方种青壳洋内生酵母菌的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杂交种金糯粱1号,叶部丰富度最高。不同品种及茎叶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花和根部的优势菌门分别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未知真菌门(unclassified fungi);在属水平上,金糯粱1号和青壳洋优势菌属分别为刺盾炱目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 Chaetothyriales)和未知真菌属,根、茎、叶和花部的优势菌属分别为未知真菌属、枝氯霉属(Ramichloridium)、刺盾炱目未分类菌属和Didymium。LEfSe分析显示,青壳洋中最重要的差异指示属为Papiliotrema;根、茎、叶和花部最重要的差异指示属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枝氯霉属、Alatosessilispora和Pseudozyma。FUNGuild功能预测显示,糯红高粱内生酵母菌群功能丰富,可分为7种营养模式和24个生态功能群,且青壳洋和叶部独有功能菌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红高粱 花期 品种 器官 高通量测序 内生酵母菌 多样性
下载PDF
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2
作者 刘雯雯 胡连清 +5 位作者 陈露 杨丽 魏琴 周杰 周万海 冯瑞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3,共9页
为探究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真菌资源,本研究以5个不同株系油樟在4个季节的叶组织为对象,提取叶部精油,分离纯化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和多样性指数分析内生真菌丰富度,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菌株... 为探究特色香料作物油樟叶内生真菌资源,本研究以5个不同株系油樟在4个季节的叶组织为对象,提取叶部精油,分离纯化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和多样性指数分析内生真菌丰富度,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菌株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株系油樟叶产油率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其中春季16号株系油樟叶产油率最高。通过分离纯化共得到43株可培养内生真菌,划分为2门、4纲、9目、11科、13属,优势属为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16号株系和春季油樟叶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丰富,且群落分布相对均匀。GC/MS鉴定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发酵液含有69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仅X29、D72和A39能代谢产生油樟叶精油主要成分。可培养内生真菌在不同株系和不同季节的油樟叶中数量、种群及组成均存在差异,筛选得到的功能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香料成分的潜力。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油樟叶产香料物质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内生真菌 多样性 季节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危害油樟的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功能菌株筛选
3
作者 胡连清 刘婉茹 +6 位作者 刘雯雯 冯瑞章 周万海 魏琴 彭俊琪 查黎萍 陈露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本文以危害油樟的东方绢金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纯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利用不同的功能选择培养基筛选功能菌株,丰富特有的功能菌种资源。Illumina Miseq测序... 本文以危害油樟的东方绢金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纯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利用不同的功能选择培养基筛选功能菌株,丰富特有的功能菌种资源。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隶属于15门、25纲、57目、98科、141属、188种,优势门为厚壁菌门,优势属为毛螺菌科的未分类属与丹毒杆菌属;可培养肠道细菌结果分析表明,128株菌隶属于4门、5纲、6目、7科、10属,优势门为朊细菌门,优势属为沙雷氏菌属;运用功能选择培养基筛选出19株产蛋白酶功能菌、13株产酯酶功能菌、9株产脂肪酶功能菌。研究结果解析了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的多样性,为今后深入了解东方绢金龟肠道细菌在调控东方绢金龟与寄主植物油樟互作关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绢金龟 肠道细菌 多样性分析 Illumina Miseq测序 纯培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油樟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雯雯 周万海 +8 位作者 胡连清 叶盘芬 陈露 杨丽 冯瑞章 魏琴 李明杰 卿亮 冯云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3-2545,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樟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0日龄同期断奶、体重接近且健康状态良好的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4组肉兔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樟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0日龄同期断奶、体重接近且健康状态良好的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4组肉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3%、6%和12%油樟叶的配合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肉兔终末体重(FBW)、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油樟叶添加组FBW和ADG最高,12%油樟叶添加组FBW、ADFI和ADG均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肉兔屠宰前活体重、半净膛胴体重和全净膛胴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油樟叶添加组上述3个指标均最高;12%油樟叶添加组屠宰前活体重和半净膛胴体重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全净膛胴体重显著低于3%和6%油樟叶添加组(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肉兔肌肉蒸煮损失、剪切力和粗蛋白质(C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6%油樟叶添加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油樟叶添加组肌肉剪切力最低,显著低于6%和12%油樟叶添加组(P<0.05);3%油樟叶添加组肌肉CP含量显著低于6%和12%油樟叶添加组(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血清球蛋白(GLB)、甘油三脂(TG)和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油樟叶添加组血清GL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和6%油樟叶添加组血清T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12%油樟叶添加组血清TG含量显著提高(P<0.05);3%油樟叶添加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油樟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综合各项指标,以添加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肉兔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肌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油樟精油及1,8-桉叶素对杂草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善梅 丁子琪 +4 位作者 董雅伶 黄巾芝 周万海 冯瑞章 魏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546,共12页
【目的】从植物化感作用角度探究油樟精油抑草性能,为开发油樟精油抑草产品打下基础。【方法】以稗草、马齿苋和草木犀的种子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滤纸培养皿法,将油樟精油(纯度≥99%)及其单体1,8-桉叶素(纯度≥98%),以吐温-80助溶,配制... 【目的】从植物化感作用角度探究油樟精油抑草性能,为开发油樟精油抑草产品打下基础。【方法】以稗草、马齿苋和草木犀的种子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滤纸培养皿法,将油樟精油(纯度≥99%)及其单体1,8-桉叶素(纯度≥98%),以吐温-80助溶,配制不同体积浓度(0、0.5、1.0、1.5、2.0、2.5、3.0、4.0和5.0μL/mL)的溶液处理种子,以蒸馏水为对照,通过种子发芽情况(发芽势、发芽率)、淀粉酶活性、生长情况(株高、胚根长、根系活力)等指标分析油樟精油对几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油樟精油和1,8-桉叶素处理对稗草、马齿苋和草木犀种子的发芽势、最终发芽率和生长量及根系活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增高,抑制作用越强。油樟精油处理使草木犀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速度降低,使幼苗胚根伸长和根毛生成受到抑制。一定浓度的油樟精油和1,8-桉叶素处理会抑制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且存在明显剂量效应。油樟精油和1,8-桉叶素处理导致3种杂草幼苗体内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P<0.05),表明其细胞膜系统受损。通过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分析,稗草和马齿苋对1,8-桉叶素更敏感,草木犀对油樟精油更敏感。【结论】油樟精油和1,8-桉叶素对稗草、马齿苋和草木犀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化感抑制作用,油樟精油的抑制作用部分源于1,8-桉叶素作用,但也受到油樟精油中其他物质影响,且不同杂草种类对油樟精油中各种化感成分敏感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精油 1 8-桉叶素 杂草 化感效应
下载PDF
糯红高粱中产蛋白酶内生酵母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连清 刘雯雯 +6 位作者 刘婉茹 周万海 冯瑞章 魏琴 赵鑫 赵善梅 陈雨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0,共7页
以糯红高粱中分离出的内生酵母为研究对象,筛选具有产蛋白酶功能的内生酵母,采用形态学观察和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对内生酵母进行分类鉴定,并分析其氮源利用能力以及产酶发酵特性。结果发现:从糯红高粱分离得到33株产蛋白酶内生酵... 以糯红高粱中分离出的内生酵母为研究对象,筛选具有产蛋白酶功能的内生酵母,采用形态学观察和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对内生酵母进行分类鉴定,并分析其氮源利用能力以及产酶发酵特性。结果发现:从糯红高粱分离得到33株产蛋白酶内生酵母;经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这些菌株隶属于1门、4目、13属,优势目为银耳目(Tremellales),占57.62%;优势种属为Papiliotrema rajasthanensis,占27.3%。氮源利用能力研究发现,7株内生酵母具有产利用菜籽饼粕氮源的蛋白酶,J3-74菌株产酶能力最强;5株能产利用明胶的蛋白酶,J6菌株产酶能力最优;7株能产利用干酪素的蛋白酶,J3-78菌株的产酶能力最强。对其中2株产蛋白酶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发现,J6菌株在接种量为1%、pH为9.0、温度为25℃、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时产蛋白酶的活力最高。而J24菌株在接种量为2%、pH为5.0、温度为25℃、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时产蛋白酶的活力最高。结果表明,糯红高粱内生酵母种类及其功能具有多样性,可为功能菌株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红高粱 蛋白酶 内生酵母 发酵特性
下载PDF
浓香型酒糟与饲用油菜混合青贮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雯雯 胡连清 +5 位作者 黄菊 周万海 冯瑞章 魏琴 黄义芬 黄奇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浓香型酒糟与饲用油菜混合青贮的品质,确定浓香型酒糟在饲用油菜青贮中的最适添加比例。以盛花末期刈割收获的饲用油菜为试验材料,设R组(不添加酒糟)、RS-10组(添加10%酒糟)、RS-20组(添加20%酒糟)、RS-30组(添加30%酒糟) 4... 试验旨在研究浓香型酒糟与饲用油菜混合青贮的品质,确定浓香型酒糟在饲用油菜青贮中的最适添加比例。以盛花末期刈割收获的饲用油菜为试验材料,设R组(不添加酒糟)、RS-10组(添加10%酒糟)、RS-20组(添加20%酒糟)、RS-30组(添加30%酒糟) 4组,青贮60 d。结果显示,各组饲用油菜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均较好,RS-10组和RS-20组青贮的感官评价达一级优良。酒糟添加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R组(P<0.05),RS-20组和RS-30组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ADF)、铁(Fe)、铜(Cu)含量显著低于R组和RS-10组(P<0.05),酒糟添加组青贮pH值显著低于R组(P<0.05);RS-20组的氨态氮(NH_3/N)和乙酸(A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青贮饲料均未检测出丁酸。相对饲喂价值(RFV)、相对饲草质量(RFQ)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_(2001))排序均为RS-20组>RS-30组>RS-10组>R组。研究表明,添加浓香型酒糟能改善饲用油菜的青贮品质,其中饲用油菜中添加20%酒糟时青贮发酵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油菜 浓香型酒糟 混贮 青贮品质
原文传递
超声-酶辅助双水相提取枳壳黄烷酮工艺的建立与优化
8
作者 陈珊珊 韩冷 +4 位作者 程玉娇 李贵节 冯瑞章 刘雯雯 孙志高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40-147,I0004,共9页
枳壳是我国柑橘属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所含丰富的黄烷酮即新橙皮苷和柚皮苷,是其主要的药理成分。为提高枳壳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提取分离效率,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的最佳条件,并进一步建立超声-酶辅助双水相法(u... 枳壳是我国柑橘属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所含丰富的黄烷酮即新橙皮苷和柚皮苷,是其主要的药理成分。为提高枳壳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提取分离效率,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的最佳条件,并进一步建立超声-酶辅助双水相法(ultrasonic-enzyme 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UEA-ATPE)提取工艺和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方法。结果表明,(NH_(4))_(2)SO_(4)/乙醇为最佳双水相体系,建立并优化的UEA-ATPE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27%,(NH_(4))_(2)SO_(4)质量分数21%,超声功率137 W,复合酶质量比为中性蛋白酶∶果胶酶=1∶1。在此条件下,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得率分别为(92.27±2.13)、(72.24±1.56)mg/g,优于水煎煮法、50%乙醇浸提法、超声辅助95%乙醇提取法和超声辅助双水相法,同时此新方法提取液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更少。提取液经制备型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得到了纯度为99.37%的新橙皮苷。该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绿色环保的优点,有助于枳壳作为保健食品的精深开发利用,提升其经济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黄烷酮 超声-酶辅助提取 双水相提取 响应面法 新橙皮苷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明日叶不同组织内生菌群落结构分析
9
作者 刘雯雯 张旭 +6 位作者 黄奇 胡连清 陈露 周万海 魏琴 冯瑞章 赵鑫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2-1632,共11页
【目的】分析明日叶不同组织内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探究明日叶和内生菌互作机制及功能菌株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宜宾栽培的药食兼用型明日叶为试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根、茎、叶和果实组织内生真菌和... 【目的】分析明日叶不同组织内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探究明日叶和内生菌互作机制及功能菌株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宜宾栽培的药食兼用型明日叶为试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根、茎、叶和果实组织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根据97%的序列相似性水平,将内生真菌和细菌的reads分别归类为1023和187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韦恩图和热图显示明日叶各组织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性较高,种群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α多样性分析发现明日叶的叶内生真菌种类数最多,根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果实内生真菌群落丰富度最低;而根含有内生细菌种类数最多,茎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低,果实内生细菌群落丰富度最低。β多样性分析表明,组织特征对明日叶内生真菌或内生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明日叶4个不同组织中的优势真菌门和细菌门分别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根、茎、叶和果实中内生真菌优势属分别为Serendipita、Paramycosphaerella、多臂菌属(Trichomerium)和Apiotrichum,内生细菌优势属分别为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罗尔斯通菌属、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线性判别分析(LEfSe)表明,除根外,明日叶的茎、叶和果实中内生真菌重要差异指示种分别是Paramycosphaerella、苍白尾孢属(Pallidocercospora)和横断孢属(Strelitziana);茎、叶和果实中内生细菌重要差异指示种分别是罗尔斯通菌属、甲基杆菌属和亮杆菌属(Leucobacter)。经FUNGuild和COG功能预测发现,不同组织内生菌群功能丰富,除具有固氮、促生和抑菌等功能的菌群外,还存在较大比例未知功能菌群。【结论】明日叶中蕴含丰富多样的内生菌群,在不同组织中的群落结构、多样性、优势菌属及差异指示种存在保守性与差异性,组织特征差异是影响内生菌群的重要因素;不同组织内生菌群生态功能亦差异较大,且大量为未鉴定出种属和未定义的功能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日叶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多样性 功能预测
下载PDF
花期糯红高粱内生酵母分离鉴定及功能菌筛选
10
作者 胡连清 刘雯雯 +6 位作者 陈露 周万海 冯瑞章 魏琴 赵鑫 唐馨宇 张玉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98,共6页
为揭示花期糯红高粱内生酵母群落结构及功能特点。利用纯培养法对宜宾地区酿酒专用糯红高粱花期内生酵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探究与分析,并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其中的功能菌。结果表明,从花期糯红高粱中分离得到54株内生酵母菌菌株,鉴定... 为揭示花期糯红高粱内生酵母群落结构及功能特点。利用纯培养法对宜宾地区酿酒专用糯红高粱花期内生酵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探究与分析,并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其中的功能菌。结果表明,从花期糯红高粱中分离得到54株内生酵母菌菌株,鉴定为12个属17个种,优势属为隐球菌属(Cryptococcus),优势种为黄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uteolus)。糯红高粱花期根、茎、叶、花各组织中的内生酵母各项多样性指数均有明显差异,其丰富度指数表现为茎>根>花>叶;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根>花>叶>茎;优势度指数表现为花>根>茎>叶。花期糯红高粱内生酵母功能丰富,菌株FBJ15产淀粉酶能力最强,菌株FAF8产蛋白酶能力最强,菌株FAJ43产脂肪酶能力最强;HBF22菌株产酯酶能力最强。由此可知,糯红高粱花期内生酵母种类丰富且功能多样,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内生酵母与宿主糯红高粱的互作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红高粱 内生酵母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糯红高粱苗期的内生酵母菌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刘雯雯 胡连清 +5 位作者 周万海 魏琴 冯瑞章 赵鑫 蒙昌廷 张淑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75-2184,共10页
为揭示糯红高粱内生酵母菌多样性及筛选可利用菌株,本研究基于传统纯培养技术和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杂交种金糯粱1号和地方种青壳洋根、茎和叶组织内生酵母菌的多样性,并对纯培养菌株产酶功能进行初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共获... 为揭示糯红高粱内生酵母菌多样性及筛选可利用菌株,本研究基于传统纯培养技术和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杂交种金糯粱1号和地方种青壳洋根、茎和叶组织内生酵母菌的多样性,并对纯培养菌株产酶功能进行初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共获得36株内生酵母菌,其中金糯粱1号27株,青壳洋9株;根、茎、叶分别为6、7、23株。36株内生酵母隶属于1门3纲5目6科7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门,浅黄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uteolus)为优势种,其中5株菌具有产4种酶的特性,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占比最多。基于酵母菌26S rDNA NL1F和NL2R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共检测到11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2门83属,其中杂交种金糯粱1号和地方种青壳洋内生酵母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组织间多样性、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通过FUNGuild功能预测发现不同组织内生酵母菌的营养模式和生态功能群分为6种和16个,其中茎部独有功能群最多,叶部独有功能群最少。综上,糯红高粱不同品种和不同组织内生酵母菌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存在共性与差异,组织间多样性和菌群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筛选得到的功能性菌株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红高粱 内生酵母菌 多样性 产酶功能
下载PDF
NO对铝胁迫下绛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周万海 胡连清 +5 位作者 刘雯雯 蔡意凤 冯瑞章 魏琴 赵鑫 陈露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44-49,79,共7页
为探究外源NO对铝胁迫下绛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用营养液砂培的方法,以绛三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不同浓度铝胁迫下绛三叶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和膜脂过氧化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为探究外源NO对铝胁迫下绛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用营养液砂培的方法,以绛三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不同浓度铝胁迫下绛三叶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和膜脂过氧化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μM铝胁迫下绛三叶中羟自由基与可溶性蛋白大量积累,愈创木酚抗氧化酶(G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明显降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植株生长受到抑制.酸铝胁迫下外源添加100μM NO绛三叶叶片中羟自由基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片光合色素含量及GPX、APX和CAT活性提高,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减轻,植株生长增加.因此,添加一定浓度外源NO能有效缓解铝对绛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三叶 铝胁迫 NO 萌发 幼苗 生理特征
下载PDF
油樟茎部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及功能筛选
13
作者 刘雯雯 胡连清 +6 位作者 牟嘉勇 蒙昌廷 张淑瑶 舒豪 冯瑞章 魏琴 周万海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59-67,共9页
为研究油樟茎中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季节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分布的影响,并探究菌株具有的功能,采用传统分离方法对4季油樟茎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并对所分离菌株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系统发育... 为研究油樟茎中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季节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分布的影响,并探究菌株具有的功能,采用传统分离方法对4季油樟茎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并对所分离菌株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利用显色法和分光光度计法筛选产黄酮菌株,对功能较强菌株展开多酚含量测定、抗氧化能力、产功能酶和抑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4季油樟茎部共分离得到98株内生真菌,隶属于2门3纲8目21科30属,Ascomycota为优势门,Alternaria为优势属,其中春季27株内生真菌隶属于1门13属,夏季20株内生真菌隶属于1门8属,秋季28株内生真菌隶属于1门13属,冬季23株内生真菌隶属于2门14属,4个季节共有Alternaria和Colletotrichum两属.多样性分析显示,冬季油樟茎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相对最丰富,夏季最低.对产黄酮功能筛选发现,15株具有产黄酮能力,其中Q73菌株产黄酮能力最强,且Q73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产果胶酶、抑制草芽孢杆菌和抑制大肠杆菌的能力,Q73菌丝体黄酮和多酚含量均多于发酵液中的含量.因此,油樟茎部不同季节内生真菌存在共性和差异,为进一步挖掘油樟与其内生真菌之间的互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且分离的菌株可用于后续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内生真菌 ITS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多样性
下载PDF
溶磷菌和固氮菌溶解磷矿粉时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41
14
作者 冯瑞章 姚拓 +2 位作者 周万海 龙瑞军 齐文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764-2769,共6页
采用4株溶磷菌(Lx81、Dm84、Jm92、Lx191)、和3株固氮菌(ChW5、ChW6、ChO6)单独和混合接种后测定培养液有效磷含量、pH值及总有机酸含量的方法,研究溶磷菌和固氮菌溶解磷矿粉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接种溶磷菌:Lx81与3株固... 采用4株溶磷菌(Lx81、Dm84、Jm92、Lx191)、和3株固氮菌(ChW5、ChW6、ChO6)单独和混合接种后测定培养液有效磷含量、pH值及总有机酸含量的方法,研究溶磷菌和固氮菌溶解磷矿粉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接种溶磷菌:Lx81与3株固氮菌分别混合培养能提高磷矿粉的溶解能力,4株溶磷菌与ChW6,Lx81、Dm84、Lx191与ChO6分别混合培养及Jm92+ChW5组合溶磷量极显著增加(p<0·01);Dm84+ChW5、Lx191+ChW5、Jm92+ChO6组合的溶磷量下降(p<0·01)。除Lx81+ChW6、Lx81+ChO6培养液pH值降低外,混合培养的其它组合培养液pH值均较单独接种溶磷菌时升高。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Lx81、Jm92与ChW5、ChO6分别混合培养、ChW6+Lx81组合有机酸含量升高(p<0·01),其它7种组合的有机酸含量均较单独接种溶磷菌的值下降(p<0·01)。溶磷菌和固氮菌单菌培养时溶磷量与pH值、溶磷量与总有机酸含量及pH值与总有机酸含量之间呈现线性相关;Dm84、Lx191与3株固氮菌分别混合培养溶磷量与pH值之间、Lx81与3株固氮菌分别混合培养溶磷量与总有机酸含量之间呈现线性相关,其它组合的溶磷量与pH值、总有机酸含量间没有相关性。溶磷菌和固氮菌混合培养对溶解磷矿粉既有协同作用也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固氮菌 互作效应 溶磷能力
下载PDF
江河源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冯瑞章 周万海 +2 位作者 龙瑞军 马玉寿 齐文娟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的2,4和6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建植期的增加,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人工4龄草地土壤pH值最低,人工6龄...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的2,4和6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建植期的增加,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人工4龄草地土壤pH值最低,人工6龄草地最高。从时间尺度看,人工2龄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黑土滩"退化草地明显升高,随着建植期的增加,人工4龄草地各测定指标明显下降,而人工6龄草地各测定指标再次升高。4种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磷含量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磷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大多数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大;土壤微生物量磷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人工草地 土壤养分 微生物量磷 中性磷酸酶
下载PDF
不同生存环境和磷酸盐对4株溶磷菌溶磷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冯瑞章 姚拓 +1 位作者 周万海 龙瑞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6-860,共5页
利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碳源、氮源、溶解氧及磷酸盐对分离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的4株优良溶磷细菌(Lx81、Jm92、Dm84、Lx191)溶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4株溶磷菌均为高耐盐菌株,其中J... 利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碳源、氮源、溶解氧及磷酸盐对分离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的4株优良溶磷细菌(Lx81、Jm92、Dm84、Lx191)溶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4株溶磷菌均为高耐盐菌株,其中Jm92和Dm84维持较高溶磷量的NaCl浓度最高阈值分别为4%和8%,Lx81、Lx191在NaCl浓度超过5%时溶磷活性受到抑制.(2)Lx81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其次为蔗糖;另外3株菌在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时,均有较高的溶磷能力;4株菌都几乎不能利用淀粉.(3)Lx81和Jm92在以(NH4)2SO4和NH4NO3为氮源时溶磷活性均较高,(NH4)2SO4是Lx191的最佳氮源,而NH+-N存在会导致Dm84溶磷活性降低.(4)供试4株菌均不是专性厌氧菌,但不同菌株对氧的需求量不同.(5)4株溶磷菌对Ca3-P和Ca8-P有较大的溶解效率,但它们几乎都不能溶解Ca10-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生存环境 NaCl浓度 碳源 氮源 溶解氧 磷酸盐 溶磷能力
下载PDF
溶磷菌对燕麦生物量及植株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冯瑞章 姚拓 +1 位作者 周万海 龙瑞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研究了接种10种溶磷菌剂对燕麦(Avena sativa)生物量和植株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菌剂在单独接种菌剂(S)和菌剂+半量磷肥(SHP)处理下均能显著提高燕麦地上生物量;10种菌剂单独接种亦均能使燕麦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p<0.... 研究了接种10种溶磷菌剂对燕麦(Avena sativa)生物量和植株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菌剂在单独接种菌剂(S)和菌剂+半量磷肥(SHP)处理下均能显著提高燕麦地上生物量;10种菌剂单独接种亦均能使燕麦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p<0.05),而菌剂与半量磷肥同时施用,只有接种Lx174菌剂的燕麦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单独施用半量磷肥(HP)和全量磷肥(TP)(p<0.05)的处理,其它菌剂接种的燕麦地下生物量与HP和TP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独接种溶磷菌剂时,除Lx81和Dm84外的其它8种菌剂均可显著增加植株全磷含量,Lx22,Jx59,Lx174,Lm126显著增加全氮含量。10种菌剂与半量磷肥同时作用,Dm84,Jx59,Lx81,Jm92,Lx174,Dx68显著增加植株全磷含量;Lx22,Jx59,Lx81,Dx84显著增加植株全氮含量。综合分析认为Lx22,Jx59,Lx81,Jm92,Lx174在促进燕麦生长和植株氮、磷吸收方面潜能较大,可作为下一步燕麦溶磷菌肥料研制和开发的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剂 燕麦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氮含量 磷含量
下载PDF
春小麦和苜蓿根际溶磷菌筛选及其溶磷能力测定 被引量:30
18
作者 冯瑞章 冯月红 +2 位作者 姚拓 龙瑞军 康爱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04-608,共5页
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溶磷菌进行分离得到溶磷菌株368株,小麦和苜蓿根际溶磷菌数量分布为:根际土(RS)>远离根际土(NRS)>根表(RP)>根内(HP)。利用溶磷圈法初步筛选出66株具有... 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溶磷菌进行分离得到溶磷菌株368株,小麦和苜蓿根际溶磷菌数量分布为:根际土(RS)>远离根际土(NRS)>根表(RP)>根内(HP)。利用溶磷圈法初步筛选出66株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经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量,获得12株溶磷量大于100 mg/L的高效溶磷菌,且发现溶磷能力与pH值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溶磷能力 pH值 春小麦 苜蓿 根际
下载PDF
油樟内生溶磷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冯瑞章 周诰均 +3 位作者 魏琴 周万海 范轶玲 秦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96-1402,共7页
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植物内生细菌,并探索该类菌的促生和抗逆性能,有助于扩大溶磷微生物来源、研发微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磷素营养和提高农业产量。该研究以从油樟组织中分离得到的50株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溶磷圈法初筛得到24株具有溶磷... 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植物内生细菌,并探索该类菌的促生和抗逆性能,有助于扩大溶磷微生物来源、研发微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磷素营养和提高农业产量。该研究以从油樟组织中分离得到的50株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溶磷圈法初筛得到24株具有溶磷潜能的菌株,利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它们的溶磷能力和培养液的pH值,并研究溶磷能力较强菌株产生吲哚乙酸(IAA)、铁载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几丁质酶等促生和抗逆性能。结果表明:24株油樟内生细菌都能从磷酸钙中释放出有效磷(溶磷量为51.26~237.08μg·m L^(-1)),其中,YG60、YG43、YG36、YG25、YG49、YG44株菌的溶磷量较高,均大于150μg·m L^(-1)。接种油樟内生菌后,培养液的pH值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菌株溶磷量与培养液pH值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6株溶磷量大于150μg·m L^(-1)的菌株大部分具有分泌IAA、产铁载体、ACC脱氨酶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的能力;其中YG43、YG60和YG25分泌IAA的能力较强(IAA分泌量分别为22.55、18.75和16.41μg·m L^(-1)),YG43和YG60产铁载体的能力较强(As/Ar小于0.6),YG43、YG60和YG25的ACC脱氨酶活性(分别为0.194、0.224、0.208 U·mg-1)较高,YG43和YG60的几丁质酶活性(分别为2.968 U和2.502 U)较高。综合菌株的溶磷、促生和抗逆性能,认为YG43、YG60和YG25菌株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及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内生菌 溶磷能力 IAA 铁载体 ACC脱氨酶 几丁质酶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产糖化酶菌株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冯瑞章 庞建义 +1 位作者 王涛 游玲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0期81-84,共4页
利用透明圈法从浓香型白酒曲房空气中筛选得到1株产糖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J8M-53),液体培养96h后,糖化酶活性可以达到887U/mL。研究发酵条件对该菌株产糖化酶能力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最适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最佳碳源... 利用透明圈法从浓香型白酒曲房空气中筛选得到1株产糖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J8M-53),液体培养96h后,糖化酶活性可以达到887U/mL。研究发酵条件对该菌株产糖化酶能力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最适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最佳碳源分别为5℃、30℃和可溶性淀粉,但在pH值为4,培养温度为40℃时酶活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菌株对其他各碳源都有一定的利用。该菌株属于好氧菌或者兼性厌氧菌,对氧的需求量较大。另外,该菌株对酒精有一定的依赖性,并具有较强的耐酒精能力,当培养液中酒精浓度为6%vol时,菌株的糖化酶活性最高,酒精浓度为12%vol时的糖化酶活性是最大值的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糖化酶菌株 筛选 产酶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