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骨脂肝毒性及其减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科冉 吴娅丽 +6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张辉 杨柳青 韩冰 汪彬 唐进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65,共4页
补骨脂因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等作用而广泛用于肾部疾病、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妇科病的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 补骨脂因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和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等作用而广泛用于肾部疾病、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妇科病的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多次通报警示补骨脂相关制剂(如壮骨关节丸、仙灵骨葆胶囊、致康胶囊)引发的肝损伤问题,更有单味补骨脂引发肝损伤的临床病例报道,其肝损伤现象已成为当前行业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为补骨脂的临床安全用药带来极大挑战。课题组前期基于脂多糖模型证实了补骨脂具有特异质肝损伤的属性,并从体内外角度相互验证了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补骨脂定或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LRP3信号通路等引发肝损伤。通过对近年来补骨脂肝毒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探讨引起补骨脂肝毒性的主要毒理机制,并总结了配伍减毒和炮制减毒对减轻补骨脂肝毒性的重要意义,为补骨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毒性 作用机制 配伍减毒 炮制减毒
原文传递
川芎嗪及相关制剂联合用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冯科冉 吴娅丽 +6 位作者 杨柳青 泥文娟 李琨 纪秋如 汪彬 唐进法 李伟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162,共6页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保护脑血管作用方面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出来的吡嗪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扩张血管等多重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证实TMP...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保护脑血管作用方面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出来的吡嗪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扩张血管等多重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证实TMP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神经元、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方式对脑血管疾病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对TMP的脑血管病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有关TMP的联合用药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明确TMP的治疗途径和作用机理,进而促进TMP研究的开展以及临床上更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吡嗪类生物碱 联合用药 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基于中、西医病症特点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瑞 李伟霞 +5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冯科冉 任献青 唐进法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基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现有过敏性紫癜的动物模型,探讨现有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方法通过整理分析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优缺点、临床症状吻合情况,提出... 目的基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现有过敏性紫癜的动物模型,探讨现有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方法通过整理分析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优缺点、临床症状吻合情况,提出建立复合性病症结合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设想。结果卵清蛋白法复合血热症动物模型、麦胶蛋白联合印度墨水复合血热法动物模型、BSA+LPS+CCl_(4)复合瘀热法动物模型为与过敏性紫癜吻合度较高的动物模型。目前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制备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多以西医发病机制为主,中医学证候体现较差。结论提议利用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与临床病证相结合,建立复合动物模型,并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价体系,为研究过敏性紫癜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麻黄-五味子药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秦静海 牛璐 +5 位作者 李伟霞 陈小菲 陈毓龙 李琨 冯科冉 唐进法 《中医研究》 2023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研究麻黄-五味子药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文献补充收集麻黄-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相关靶标;采用MalaCards、TTD、OMIM及PharmGKB数据库收集... 目的:研究麻黄-五味子药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文献补充收集麻黄-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相关靶标;采用MalaCards、TTD、OMIM及PharmGKB数据库收集肺纤维化相关靶蛋白,并与成分靶标比对,筛选潜在治疗疾病的交集靶标,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代谢通路富集和基因本体论生物功能分析,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采用分子对接法验证该药对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从麻黄-五味子中共筛选得到62个活性成分对应1022个靶标;与肺纤维化疾病匹配后得到37个共有靶标,涉及趋化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靶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麻黄-五味子药对中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标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麻黄-五味子药对治疗肺纤维化具有多靶标、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麻黄 五味子 药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补骨脂致特异质肝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晓艳 李伟霞 +8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曹站霞 泥文娟 陈毓龙 李琨 冯科冉 唐进法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补骨脂肝损伤机制,筛选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特异质肝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CMC组)、补骨脂组(BGZ组)、LPS组、BGZ+LPS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补骨脂肝损伤机制,筛选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特异质肝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CMC组)、补骨脂组(BGZ组)、LPS组、BGZ+LPS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通过UPLC-QTOF/MS分析不同组别大鼠血清样品的代谢轮廓谱,借助Progenesis QI(v2.4)、SIMCA v13.0等软件及MetaboAnalyst v5.0在线数据库,分析各组血清代谢标志物及其代谢通路。结果补骨脂单独给药对ALT和AST无明显影响,而联合LPS后ALT和AST显著升高,发生明显肝损伤。OPLS-DA结果显示,CMC、BGZ、LPS和BGZ+LPS组血清代谢物谱得到明显分离,筛选14个与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17条代谢通路。结论补骨脂肝损伤为特异质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鞘脂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特异质肝损伤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用药规律研究
6
作者 张辉 王虹 +6 位作者 高旭光 冯科冉 李曼曼 李伟霞 王晓艳 张明亮 唐进法 《光明中医》 2022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过敏性紫癜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方法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sipo.gov.cn/),检索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高频...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过敏性紫癜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方法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sipo.gov.cn/),检索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高频次药物进行药对挖掘,用Cytoscape 3.8.0对部分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纳入了2020年6月以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复方专利172项,共涉及615味中药,平均(12.69±6.21)味。其中,山东省(70项)遥遥领先,其他各省均不超过16项。高频次药物分别为牡丹皮、生地黄、甘草、紫草等。性味归经方面,药性主寒、微寒、平;味主甘、苦;归经主入肝经、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了常用药对连翘和牡丹皮、生地黄和牡丹皮等。其中牡丹皮和生地黄两味药物出现的频次较高。结论对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用药规律研究,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 过敏性紫癜 性味归经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琨 李伟霞 +5 位作者 王晓艳 张书琦 陈毓龙 冯科冉 泥文娟 唐进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654-4660,共7页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活血化瘀法是其主要治法。本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血瘀证及其病证结合状态下的药动学、药物代谢和组织分布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中药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提供参考,为其药效物质的揭示、配伍和组...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活血化瘀法是其主要治法。本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血瘀证及其病证结合状态下的药动学、药物代谢和组织分布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中药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提供参考,为其药效物质的揭示、配伍和组方规律的阐明提供可能,为中医血瘀证的有效治疗及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相关研究多为动物体上的研究,且存在研究碎片化、不系统的问题,尚需更多的顶层设计,助力中医血瘀证的靶向和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中药 药动学 代谢 组织分布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致类过敏反应的潜在致敏原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毓龙 翟优 +11 位作者 王晓艳 李伟霞 张辉 吴娅丽 杨柳青 陈小菲 张书琦 牛璐 冯科冉 李琨 唐进法 张明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94,共13页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的策略分析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PARs)的潜在致敏原及作用机制。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的策略分析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PARs)的潜在致敏原及作用机制。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要求(批号:YFYDW2020002)。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软件在热毒宁与青霉素混合注射液中共鉴定得到21种化合物。进一步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其10种与类过敏原受体MrgprX2激动剂位点具有强烈结合活性的潜在致敏原。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花生四烯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前列腺素类以及白三烯类等34个内源性代谢物为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引发PARs的差异代谢物。通过对“潜在致敏原-靶标-差异代谢物”交互网络分析获得二者联用时药液中的绿原酸类(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等)以及β-内酰胺类致敏原可能主要通过调控PLD1、PLA2G12A和CYP1A1这三种上游信号靶标,主要激活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促使肥大细胞的脱颗粒,释放下游的内源性炎性介质,继而诱发P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联用 类过敏反应 热毒宁注射液 注射用青霉素钠 代谢组学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基于生化指标与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序贯用药的风险“时间窗”
9
作者 张明亮 陈毓龙 +9 位作者 王晓艳 陈小菲 张辉 吴娅丽 杨柳青 张书琦 牛璐 冯科冉 李伟霞 唐进法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98-2107,共10页
采用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与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RDN)与青霉素注射液(penicillin G,PG)序贯用药风险“时间窗”,以期降低二者联用引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 采用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与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RDN)与青霉素注射液(penicillin G,PG)序贯用药风险“时间窗”,以期降低二者联用引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要求(批号:YFYDW2020002)。利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含量变化检测相关过敏指标,判定出RDN联用PG能引起由补体途径激活后的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PARs)。进一步对二者设置不同时间给药间隔(1.5、2、3.5、4、6和8 h PG+RDN)进行考察,发现在3.5 h以内序贯给药,均能引起明显的PARs;而给药间隔超过4 h后PARs则明显减轻。同时采用LC-MS进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平行比较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与血浆代谢轮廓特征,筛选出22个差异代谢物在3.5 h前后呈现出与生化指标相似或相反的变化趋势。并富集到花生四烯酸代谢、甾体激素生物合成代谢、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等10条类过敏相关通路。综上所述,RDN和PG序贯使用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确实存在风险“时间窗”现象,在“时间窗”之后的间隔用药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联用 药物不良反应 时间窗 热毒宁注射液 青霉素注射液 类过敏反应 代谢组学 花生四烯酸代谢
原文传递
补骨脂醇提物对免疫应激模型大鼠的特异质肝损伤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小菲 王晓艳 +9 位作者 李伟霞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张书琦 泥文娟 陈毓龙 李琨 冯科冉 唐进法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1,共7页
目的:基于免疫应激大鼠模型,研究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属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补骨脂3.6 g/kg组、脂多糖模型对照组、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药物组灌胃相应药物,造模大鼠在灌胃2 h后尾静脉注射2 mg/kg... 目的:基于免疫应激大鼠模型,研究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属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补骨脂3.6 g/kg组、脂多糖模型对照组、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药物组灌胃相应药物,造模大鼠在灌胃2 h后尾静脉注射2 mg/kg的脂多糖,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0 h时麻醉取血,取大鼠肝脏。通过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脏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α(IL-1α)、IL-1β、IL-4、IL-5、IL-6、IL-10、IL-18、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等多项指标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及补体C3、C4等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免疫细胞数量及能量代谢相关指标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LKB1)、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CREB分子调节转录共激活剂1(TORC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可明显升高血清IL-1α、IL-1β、IL-6、IL-18含量(P<0.05或P<0.01),升高全血CD4^(+)/CD3^(+)比例、CD4^(+)CD25+/CD3^(+)比例、CD4^(+)/CD8^(+)比值(P<0.05或P<0.01),升高肝脏CD3^(+)、CD8^(+)、AMPK、TORC1蛋白阳性表达(P<0.05或P<0.01);降低血清C4含量、全血淋巴细胞总数、全血CD8^(+)/CD3^(+)比例,肝脏CD4^(+)/CD8^(+)比值(P<0.01),肝脏LKB1的蛋白阳性表达(P<0.01);与脂多糖致免疫应激大鼠模型比较,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血清ALT、AST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肝脏切片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血清IL-1α、IL-1β、IL-18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补体C4含量明显降低(P<0.05);全血CD8^(+)/CD3^(+)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CD3^(+)、CD8^(+)、TORC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的属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应激与能量代谢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特异质肝损伤 免疫应激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丹参配方颗粒实行国家标准前后样品多成分UPLC含量测定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现磊 孟伟亭 +8 位作者 李琨 张辉 王晓艳 纪秋如 陈毓龙 冯科冉 陈小菲 李伟霞 唐进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788-7796,共9页
目的 对中药配方颗粒施行国家标准前后多厂家、多批次丹参配方颗粒(Danshen Formula Granules,DFG)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DFG实行国家标准前4个厂家31批样品和实行国家标准后3个厂家19批样品,采用UPLC法对DFG实行国... 目的 对中药配方颗粒施行国家标准前后多厂家、多批次丹参配方颗粒(Danshen Formula Granules,DFG)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DFG实行国家标准前4个厂家31批样品和实行国家标准后3个厂家19批样品,采用UPLC法对DFG实行国家标准前、后不同厂家、不同批次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丹酚酸E、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和丹参酮Ⅱ_(A) 共10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 DFG中10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4%~103.28%,RSD为0.66%~2.60%。DFG施行国家标准前4个厂家样品中10种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实行国家标准后样品中仅丹参素、丹酚酸A和丹参酮Ⅱ_(A)在个别厂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厂家DFG中10种成分在实行国家标准后样品中含量普遍高于实行国家标准前样品中成分含量,且有的厂家中成分含量差异倍数在2倍甚至3倍及以上。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DFG的质量控制;实行国标后的DFG质量优于实行国标前样品;且不同厂家DFG中丹酚酸B的含量均符合最新国家药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配方颗粒 UPLC 国家标准 丹参素 原儿茶醛 咖啡酸 丹酚酸D 丹酚酸E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丹参酮Ⅱ_(A)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和凝血活性评价的丹红注射液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进法 冯科冉 +7 位作者 王晓艳 张辉 吴娅丽 韩冰 汪彬 陈毓龙 杨柳青 李伟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9-1215,1238,共8页
目的:通过含量测定、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对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10批丹红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将上述成分与凝血酶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进行... 目的:通过含量测定、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对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10批丹红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将上述成分与凝血酶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进行抗凝血活性验证。结果:UPLC法共标定23个共有峰,对尿苷、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E、紫草酸、迷迭香酸、丹参素、咖啡酸、对香豆酸和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E、紫草酸、迷迭香酸等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活性;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表明紫草酸对凝血酶原相对时间的延长效果最好,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次之,这与分子对接结果及单体成分相关药理活性高度一致。结论:建议将丹酚酸A、丹酚酸B、紫草酸和迷迭香酸作为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的质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含量测定 分子对接 凝血活性 活血化瘀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的五味子乙素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酶表型研究
13
作者 王晓艳 李伟霞 +7 位作者 张辉 冯科冉 张明亮 吴娅丽 陈毓龙 李琨 王星 唐进法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2,共6页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和肝微粒体体外实验分析参与五味子乙素(Sch B)代谢的CYP450酶,确定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方法:首先利用分子对接方法从人体内9种重要的CYP450酶筛选出与Sch B亲和力强的药物代谢酶,其次采用体外人肝微粒体温...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和肝微粒体体外实验分析参与五味子乙素(Sch B)代谢的CYP450酶,确定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方法:首先利用分子对接方法从人体内9种重要的CYP450酶筛选出与Sch B亲和力强的药物代谢酶,其次采用体外人肝微粒体温孵体系,结合CYP450亚酶特异性抑制剂实验验证参与Sch B代谢的CYP450亚型。结果: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发现CYP2A6、CYP2C8、CYP2C19、CYP2E1等代谢酶具有较高的得分,表明这些酶可能与Sch B具有较强的结合。体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甲氧沙林(CYP2A6特异性抑制剂)、盐酸噻氯吡啶(CYP2C19特异性抑制剂)和4-甲基吡唑(CYP2E1特异性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肝微粒体对Sch B的代谢,表明CYP2A6、CYP2C19、CYP2E1可能在参与Sch B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与Sch B的结合模式进行分析。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参与Sch B代谢的CYP450酶亚型,为进一步研究Sch B的体内代谢及五味子的临床合理配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肝药酶亚型 分子对接 人肝微粒体
原文传递
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61
14
作者 冯科冉 李伟霞 +6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刘现磊 陈毓龙 李琨 唐进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9-618,共10页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可入血成分及网络药理学预测5个不同角度对丹参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建议将6种酚酸类(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和丹酚酸B)和4种丹参酮类(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Q-Marker的选择参考,以期为解决丹参质量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制定高水平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质量标志物 丹参素 原儿茶醛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 二氢丹参酮I 隐丹参酮 丹参酮 抗凝血 抗炎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市售丹参配方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现磊 李琨 +6 位作者 张辉 李伟霞 王晓艳 冯科冉 陈毓龙 泥文娟 唐进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00-2009,共10页
目的:建立市售丹参配方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为其质量一致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Analytical色谱柱(150 mm×4.6 mm,5μm)进行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 目的:建立市售丹参配方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为其质量一致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Analytical色谱柱(150 mm×4.6 mm,5μm)进行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2μL。建立4个厂家市售的31批丹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层次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查不同批次丹参配方颗粒的差异成分。结果:建立的市售丹参配方颗粒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共指认了10个成分,分别为丹参素(1号峰)、原儿茶醛(2号峰)、咖啡酸(3号峰)、丹酚酸D(4号峰)、丹酚酸E(5号峰)、迷迭香酸(6号峰)、紫草酸(8号峰)、丹酚酸B(9号峰)、丹酚酸A(11号峰)、丹参酮ⅡA(13号峰)。31批市售丹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77~0.999,HCA、PCA和OPLS-DA均将样品分为了4类,在OPLS-DA模型下,以VIP值大于1筛选出了导致各批次间产生差异的3个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为咖啡酸(3号峰)、12号峰和丹参酮ⅡA(13号峰)色谱峰。结论:该分析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快速评定不同厂家市售不同批次丹参配方颗粒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为市售丹参配方颗粒整体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市售配方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丹酚酸类 丹参酮类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补骨脂醇提物中8种成分在正常和脂多糖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进法 牛璐 +7 位作者 王晓艳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陈小菲 冯科冉 贾金浩 李伟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763-6779,共17页
该研究采用UPLC-TQ/MS技术,以微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大鼠免疫特异质体质为模型,测定灌胃给予大鼠补骨脂醇提物3.6 g·kg^(-1)后正常生理状态与LPS模型状态下,8种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苷、异... 该研究采用UPLC-TQ/MS技术,以微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大鼠免疫特异质体质为模型,测定灌胃给予大鼠补骨脂醇提物3.6 g·kg^(-1)后正常生理状态与LPS模型状态下,8种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定、补骨脂宁、新补骨脂异黄酮)在0.5、1、2、6、12 h大鼠肝、肾、脾、心、肺组织分布差异,探讨其在机体组织器官的分布规律及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成分在各组织中有不同的分布行为,在不同时间点各成分在体内分布较为广泛,具有不均衡的特征,肝、肾组织分布较多,其次是脾、心、肺。正常和LPS模型状态下,补骨脂醇提物中8种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肝、肾、脾、心、肺组织中的浓度存在较大差异,且各成分在肝、肾组织中含量较大,分布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推断LPS模型组大鼠给药12 h后,组织中补骨脂素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大鼠,考虑造模后机体可能对补骨脂素的吸收、分布减慢;LPS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含量均高于空白组,考虑造模后二者在肝组织中的吸收、分布均有一定程度增加,推测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可能是补骨脂致肝损伤的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脂多糖模型 组织分布 液质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