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1
作者 冯臻谛 梁静华 +1 位作者 冯胜奎 翟煦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433-438,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不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观...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不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甲状腺肿痛消失时间、血沉恢复正常时间、甲状腺摄碘率恢复正常时间、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临床疗效、1年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71.1%,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3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AA、TNF-β、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肿痛消失时间、血沉恢复正常时间、甲状腺摄碘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100%,1年后复发率为3.6%,对照组有效率为90.9%,1年后复发率为16.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可以更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降低SAA、TNF-β、IL-6水平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揿针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下载PDF
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冯臻谛 梁静华 冯胜奎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31-836,共6页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根据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进行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烧山火针刺治疗。观察两...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根据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进行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烧山火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评分和总分)、肌少症相关观察指标(四肢骨骼肌含量、握力、6 m步行速度和小腿围)、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和肝肾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组治疗后肌少症相关观察指标和血糖指标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标准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烧山火针刺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四肢骨骼肌含量和控制血糖,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烧山火 2型糖尿病 肌少症
下载PDF
中药肠内营养剂干预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梁静华 鲍树德 +2 位作者 王可佳 赵洁 冯胜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肠内营养剂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名MS患者随机分成中药肠内营养剂研究组和西药对照组各60名。西药对照组在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同时加强运动及科学的膳食管理。中药肠内营养剂研究组经与对照组相... [目的]探讨中药肠内营养剂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名MS患者随机分成中药肠内营养剂研究组和西药对照组各60名。西药对照组在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同时加强运动及科学的膳食管理。中药肠内营养剂研究组经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手段,同时在患者规定的特定主食中辨证加入中药细粉组成的中药肠内营养剂。经过1 a的干预分别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血糖发生率、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尿微量白蛋白(Um A)、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两组经1 a干预治疗后以上各项观察指标,两组内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功能、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用中药肠内营养剂的研究组经过1 a的干预各项代谢综合征不良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的对照组标准化西药药物治疗,并且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肠内营养剂 干预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中药、针刺结合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并发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冯胜奎 赵文学 +4 位作者 叶纯 张龙 赵岳 刘正洁 陈艺革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8期617-61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加含服人参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肌痉挛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血液透析中曾并发低血压和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针刺结合治... 目的观察针刺加含服人参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肌痉挛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血液透析中曾并发低血压和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针刺结合治疗。疗程均为26周。观察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肌痉挛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肌痉挛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含服人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肌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血压 肌痉挛 针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6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文学 姜晓维 +3 位作者 邢晓梅 岳春芝 冯胜奎 叶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2期79-79,共1页
目的临床观察麝香保心丸与西药消心痛治疗胸痹证中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口服上海和黄药业生产的麝香保心丸,日服3次,每次2粒。15d为1疗程,2个疗程做治疗总结。对照组23例口服山东淄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消心痛5~10mg,每日3次,... 目的临床观察麝香保心丸与西药消心痛治疗胸痹证中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口服上海和黄药业生产的麝香保心丸,日服3次,每次2粒。15d为1疗程,2个疗程做治疗总结。对照组23例口服山东淄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消心痛5~10mg,每日3次,必要时舌下含服。15d为1疗程,2个疗程做治疗总结。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占37.37%;显效23例,占52.27%;无效5例,占11.36%。总有效率占88.64%。对照组治愈5例,占21.74%;显效14例,占60.87%;无效4例,占17.39%。总有效率占82.61%。结论麝香保心丸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其临床应用优于消心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麝香保心丸 胸痹 消心痛 疗程 总有效率 心血瘀阻型 生产 治愈 西药
下载PDF
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糖耐量减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梁静华 冯臻谛 +3 位作者 冯胜奎 鲍树德 赵洁 王可佳 《河北中医》 2017年第1期109-113,134,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不加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予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年,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不加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予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浆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2 h P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2 h PG、Hb A1c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BMI、腰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HDL-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BUN、UA及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7%,对照组9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型糖尿病(DM)发病率1.3%,对照组8.0%,治疗组2型DM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IGT,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未见肝肾功能损害,2型DM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耐受不良 中药疗法 埋针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邢晓梅 王明利 冯胜奎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16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针刺结合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系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使其保持在良好水平,并给予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 目的:观察应用针刺结合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系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使其保持在良好水平,并给予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与中药汤剂,日一剂,早中晚分服,同时进行一周五次针刺治疗,30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尿微量白蛋白(UMA)、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下降,且空腹血糖、血脂亦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纽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治疗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药 糖尿病肾病 早期 益气养阴 祛湿降浊 化瘀通络
下载PDF
复方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冯胜奎 赵文学 +2 位作者 叶纯 刘正洁 陈艺革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复方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中药(处方:水牛角粉、黄芩、玄参、木贼、地龙、防风、土茯苓、牡丹皮、生地黄、紫草、赤芍、白芍、生石膏、金银花、蝉蜕、... 目的:观察自拟复方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中药(处方:水牛角粉、黄芩、玄参、木贼、地龙、防风、土茯苓、牡丹皮、生地黄、紫草、赤芍、白芍、生石膏、金银花、蝉蜕、连翘、生甘草);对照组以西药激素常规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患者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改善情况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中药治疗HSP,能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清热凉血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非激素治疗微小病变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冯胜奎 赵文学 +1 位作者 刘正洁 韩胜利 《北京中医》 2007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激素治疗微小病变性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微小病变性肾病患者以随机数学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非激素治疗组(治疗组)与西医激素治疗组(对照组)各16例,疗程均为48周。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激素治疗微小病变性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微小病变性肾病患者以随机数学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非激素治疗组(治疗组)与西医激素治疗组(对照组)各16例,疗程均为48周。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脂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比较,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频繁复发率、缓解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感染事件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激素治疗微小病变性肾病,在临床中能减少临床频繁复发率、感染事件和延长临床缓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变性肾病 非激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胜奎 赵文学 +2 位作者 叶纯 刘正洁 韩胜利 《北京中医》 2007年第9期581-58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与中药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监测24h动态心电图观...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与中药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监测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性心律失常,能明显减少临床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能明显缩短临床缓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心律失常 中药、针刺 中医西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中药肠内营养剂干预糖耐量低减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梁静华 冯胜奎 +2 位作者 鮑树德 王可佳 胡杰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786-178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肠内营养剂干预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在临床标准化诊疗方案进行降血糖、降血脂、减肥及运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观察中药肠内营养剂干预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在临床标准化诊疗方案进行降血糖、降血脂、减肥及运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特定主食中辨证加入中药细粉组成中药肠内营养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餐后2 h血糖(2h blood sugar,2h 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低血糖发生率、血清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ol,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酸(uric acid,UA)、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围。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5.3%,研究组有效率为9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 PG、Hb A1c、低血糖发生率、TG、TC、BMI及腰围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肠内营养剂干预IGT,可改善不良指标,并且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低减 中药肠内营养剂 糖尿病
下载PDF
清解散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急性期30例临床观察
12
作者 赵文学 冯胜奎 +2 位作者 叶纯 姜晓维 陈艺革 《北京中医》 2007年第6期353-354,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清解散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HSP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30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中药清解散瘀汤和西医常规治疗,4周后观察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尿常规改... 目的观察自拟清解散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HSP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30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中药清解散瘀汤和西医常规治疗,4周后观察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尿常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临床皮疹、关节肿痛、腹痛、血尿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解散瘀汤能够有效治疗H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热盛迫血 湿热交阻证 清解散瘀法
下载PDF
皮部埋针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静华 冯臻谛 +2 位作者 冯胜奎 鲍树德 王可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皮部埋针疗法与西药对比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肥胖型IG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临床标准化诊疗方案进行降压、降脂、减肥、运动治疗,并行科学膳食管... 目的:探讨皮部埋针疗法与西药对比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肥胖型IG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临床标准化诊疗方案进行降压、降脂、减肥、运动治疗,并行科学膳食管理。西药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0.25 g,每日3次。埋针组行皮部埋针治疗,主穴选取双侧胃脘下俞、肝俞、脾俞、天枢、足三里,并随证加减,36~48 h后揭去揿针。每周一、四各治疗1次,3个月为一疗程。两组均干预两年。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血糖发生率、肥胖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及中医症候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PG、Hb 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埋针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病率为0.7%(1/150),西药组为1.3%(2/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患者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UA、ALT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P<0.01)。埋针组总有效率为98.0%(147/150),西药组为92.7%(13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2.0%(3/150),西药组为7.3%(1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针组经过两年的干预,各项IGT不良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药物治疗,并且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型 糖耐量低减 埋针 皮部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胜奎 梁静华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9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方法: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汤剂治疗;对照组服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5天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症状缓解时间;6月后随访复发情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方法: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汤剂治疗;对照组服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5天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症状缓解时间;6月后随访复发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监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治疗前后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66.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33.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SCr、BUN、UA、ALT、AST等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优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疗法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孟鲁司特钠
原文传递
烧山火法为主治疗肾小球病理性蛋白尿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胜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肾小球病理性蛋白尿疗效差异。方法:240例肾小球病理性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1组和药物2组,每组80例。针药组针刺脾俞、志室,采用烧山火手法,伴高血压病患者口服盐酸特拉唑嗪、富马酸比索...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肾小球病理性蛋白尿疗效差异。方法:240例肾小球病理性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1组和药物2组,每组80例。针药组针刺脾俞、志室,采用烧山火手法,伴高血压病患者口服盐酸特拉唑嗪、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或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定片,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药物1组采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法控制血压,口服盐酸贝那普利、替米沙坦,使血压维持低于125~130/75~80mmHg良好水平;药物2组口服安慰剂,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与针药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各组均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饮食。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实验室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药物1组、药物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9/80)、61.3%(49/80)、17.5%(14/80),针药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1,P<0.05),药物1组优于药物2组(P<0.01)。针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P<0.01),其他两组无明显变化(均P>0.05);针药组和药物1组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明显下降(均P<0.01),针药组较其他两组下降显著(P<0.01,P<0.05);各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烧山火法针刺为主治疗肾小球病理性蛋白尿疗效优于单纯西药RAAS阻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针灸疗法 烧山火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巍巍 冯胜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第S3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方法 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50例,西药对照组150例。中药治疗组采用桑杏汤和麻杏石甘汤加减的复方汤剂300ml,早晚各一次;西药对照组只服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10mg,睡前一次;5天为...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方法 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50例,西药对照组150例。中药治疗组采用桑杏汤和麻杏石甘汤加减的复方汤剂300ml,早晚各一次;西药对照组只服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10mg,睡前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优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咳嗽变异性哮喘
原文传递
针刺新穴“止呃穴”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胜奎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止呃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呃逆患者2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膈神经阻滞组各1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左侧"止呃穴"治疗,膈神经阻滞组予1%~2%普鲁卡因行膈神经阻滞术治疗。结果:治疗后... 目的:观察针刺"止呃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呃逆患者2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膈神经阻滞组各1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左侧"止呃穴"治疗,膈神经阻滞组予1%~2%普鲁卡因行膈神经阻滞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针刺组为97.50%,膈神经阻滞组为80.83%。2组呃逆治愈、好转所用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止呃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操作简单、疗效明显,能够快速改善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呃逆 针灸疗法 针刺 止呃穴 膈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臻谛 冯胜春 +2 位作者 梁静华 赵洋洋 冯胜奎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4期170-175,共6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在常规西药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1年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结果:AMI发生率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5.0%,西药组16.7%,2组AM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中医证候各项(包括心前区疼痛、乏力气短、心悸自汗、形寒肢冷遇寒胸痛)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各项积分分别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SAQ积分(包括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西药组SAQ的3项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SAQ的3项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94.7%,西药组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94.7%,西药组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标准的内科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穴位埋线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