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1
作者 冯臻谛 梁静华 +1 位作者 冯胜奎 翟煦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433-438,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不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观...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不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甲状腺肿痛消失时间、血沉恢复正常时间、甲状腺摄碘率恢复正常时间、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临床疗效、1年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71.1%,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3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AA、TNF-β、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肿痛消失时间、血沉恢复正常时间、甲状腺摄碘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100%,1年后复发率为3.6%,对照组有效率为90.9%,1年后复发率为16.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可以更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降低SAA、TNF-β、IL-6水平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揿针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下载PDF
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冯臻谛 梁静华 冯胜奎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31-836,共6页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根据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进行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烧山火针刺治疗。观察两...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根据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进行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烧山火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评分和总分)、肌少症相关观察指标(四肢骨骼肌含量、握力、6 m步行速度和小腿围)、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和肝肾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组治疗后肌少症相关观察指标和血糖指标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标准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烧山火针刺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四肢骨骼肌含量和控制血糖,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烧山火 2型糖尿病 肌少症
下载PDF
林洪生教授芳香疗法缓解肺癌后轻中度抑郁经验总结
3
作者 梁静华 冯臻谛 林洪生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目前肺癌处于我国恶性肿瘤患病率及病死率的首位。随着手术、放化疗、靶向药、免疫治疗等医疗手段的应用,手术治疗后所致的躯体损伤、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疾病的恐惧,均会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 目前肺癌处于我国恶性肿瘤患病率及病死率的首位。随着手术、放化疗、靶向药、免疫治疗等医疗手段的应用,手术治疗后所致的躯体损伤、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疾病的恐惧,均会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林洪生教授采用芳香开窍、解郁安神外治法,通过中草药香薰鼻部吸入、香药浴治疗肺癌后轻中度抑郁状态患者,取得明显疗效,减轻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其经验加以总结,以便不断提高临床医师临证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抑郁状态 林洪生 芳香疗法 经验总结
下载PDF
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糖耐量减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梁静华 冯臻谛 +3 位作者 冯胜奎 鲍树德 赵洁 王可佳 《河北中医》 2017年第1期109-113,134,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不加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予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年,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不加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予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浆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2 h P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2 h PG、Hb A1c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BMI、腰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HDL-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BUN、UA及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7%,对照组9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型糖尿病(DM)发病率1.3%,对照组8.0%,治疗组2型DM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汤加减联合埋针疗法治疗IGT,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未见肝肾功能损害,2型DM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耐受不良 中药疗法 埋针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皮部埋针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梁静华 冯臻谛 +2 位作者 冯胜奎 鲍树德 王可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皮部埋针疗法与西药对比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肥胖型IG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临床标准化诊疗方案进行降压、降脂、减肥、运动治疗,并行科学膳食管... 目的:探讨皮部埋针疗法与西药对比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肥胖型IG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临床标准化诊疗方案进行降压、降脂、减肥、运动治疗,并行科学膳食管理。西药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0.25 g,每日3次。埋针组行皮部埋针治疗,主穴选取双侧胃脘下俞、肝俞、脾俞、天枢、足三里,并随证加减,36~48 h后揭去揿针。每周一、四各治疗1次,3个月为一疗程。两组均干预两年。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血糖发生率、肥胖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及中医症候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PG、Hb 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埋针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病率为0.7%(1/150),西药组为1.3%(2/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患者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UA、ALT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P<0.01)。埋针组总有效率为98.0%(147/150),西药组为92.7%(13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2.0%(3/150),西药组为7.3%(1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针组经过两年的干预,各项IGT不良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药物治疗,并且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型 糖耐量低减 埋针 皮部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冯臻谛 冯胜春 +2 位作者 梁静华 赵洋洋 冯胜奎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4期170-175,共6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在常规西药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1年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结果:AMI发生率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5.0%,西药组16.7%,2组AM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中医证候各项(包括心前区疼痛、乏力气短、心悸自汗、形寒肢冷遇寒胸痛)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各项积分分别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SAQ积分(包括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西药组SAQ的3项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SAQ的3项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94.7%,西药组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94.7%,西药组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标准的内科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穴位埋线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