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一健康”理念的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程雁鹏 张振 +28 位作者 舒跃龙 任丽丽 康敏 孔东锋 石晓路 吕秋莹 陈志高 李迎慧 张仁利 陆普选 路滟 刘婷婷 陈霓璇 熊华威 杜琛 袁俊 王亮 刘荣启 陈伟红 李学云 林启辉 李刚 张新东 袁建辉 王铁强 郭永超 逯建华 邹旋 冯铁建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69-79,F0002,共12页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便不断完善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2003年SARS疫情之后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随着病原体传播影响因素不断变化,对监测预警关口、预警信息、预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便不断完善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2003年SARS疫情之后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随着病原体传播影响因素不断变化,对监测预警关口、预警信息、预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鉴定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逐渐成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本共识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辑部、深圳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6家机构共计31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通过对当前重点传染病(39种法定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形势总结分析,基于“同一健康”理念,针对重点传染病,形成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旨在通过对人、动物、病媒生物等主要疫源宿主和相关环境的病原体,结合流行传播影响因素、风险评估要素,展开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系统性监测,以早期发现、预测预警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变异和流行传播特征。同时,基于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我们尝试构建传染病综合监测组织管理体系、数据融通共享的数智化监测预警平台和集约化病原检测技术体系。这一系列的思考,以多部门、多维度、多因素、多病原的系统性、综合性监测为基础,以数据融合、互通互联为支撑,以多领域合作为契机,以多学科结合应用为依托,为全面提升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预测预警能力提供参考,供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和相关机构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健康 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 重点传染病 监测体系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浅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策略调整的现实必要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司旸 逯建华 +8 位作者 廖玉学 张振 郭寅生 吕秋莹 孔东锋 陈志高 邹旋 冯铁建 廖异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自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人类以来,全球已经历了3年的大流行,是20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回顾了3年来全球疫情发展形势,系统地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特点、病毒特性、疾病特征以及相关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发展变化情... 自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人类以来,全球已经历了3年的大流行,是20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回顾了3年来全球疫情发展形势,系统地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特点、病毒特性、疾病特征以及相关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发展变化情况,重点讨论在新形势下防控策略调整的必要性所需考虑的综合因素,包括病毒传播特性、免疫屏障、疾病负担和危害、药物治疗等。围绕资源准备、监测体系建立、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健康宣传等方面提出新阶段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对建议,为今后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和综合防控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防控策略 应对建议
下载PDF
深圳市HIV-1毒株的流行状况 被引量:17
3
作者 冯铁建 赵广录 +2 位作者 陈琳 王晓辉 石向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及流行情况,分析其传染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2例在深圳市发现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及流行情况,分析其传染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2例在深圳市发现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2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_AE、CRF08_BC、CRF07_BC3种重组毒株以及B'、B、C3种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45.1%(55/122)、31.1%(38/122)、6.6%(8/122)、14.8%(18/122)、1.6%(2/122)和0.8%(1/122)。CRF01_AE、CRF08_BC、CRF07_BC、B和B'亚型间的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455±1.478)%、(2.997±1.345)%、(4.380±2.024)%、(5.186±2.487)%和(4.869±2.638)%,与部分国内和国际参考株01AE.TH.90.CM240、97CNGX-9F、CN.97.C54A、B.US.83.JRFL、RL42核苷酸序列间的离散率分别为(5.228±0.823)%、(3.634±1.073)%、(4.233±1.119)%、(4.950±2.564)%、(5.795±2.198)%。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以吸毒人群为主,CRF01_AE重组亚型以性途径和吸毒人群为主,B和B'亚型主要分布在静脉吸毒、性传播和献/输血人群。结论深圳地区有3种亚型和3种重组亚型HIV-1毒株流行,CRF01_AE、CRF08_BC重组亚型和B'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CRF01_AE是性传播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CRF08_BC和CRF01_AE是静脉吸毒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序列分析 亚型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与控制——深圳的策略与实践 被引量:28
4
作者 冯铁建 张丹 +4 位作者 庄志雄 张英姬 刘小立 陈琳 王晓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3年第6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艾滋病 母婴传播 预防 控制 深圳 策略 实践
下载PDF
应用乘数法估计深圳市性工作者和吸毒人群规模 被引量:16
5
作者 冯铁建 吕繁 +6 位作者 陈琳 刘小立 石向东 钟璋平 邱定海 李杰 王晓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4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调查估计深圳市性工作者和吸毒人群规模 ,分析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 6个区中 ,分别应用乘数法对各区的性工作者和吸毒人群规模进行调查估计 ,将吸毒人群规模估计数与... 目的 调查估计深圳市性工作者和吸毒人群规模 ,分析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 6个区中 ,分别应用乘数法对各区的性工作者和吸毒人群规模进行调查估计 ,将吸毒人群规模估计数与专家估计数和普查人数进行比较。结果 深圳市约有 6 370 6名性工作者和 2 174 1名吸毒者 ,两类高危人群中 ,特区内分别占 2 8 8%和 5 2 5 %。应用专家估计法和普查法获得的吸毒人群规模分别为 2 0 95 0名和 175 81名 ,与乘数法评估结果比较 ,分别相差 3 6 %和 19 1%。结论 乘数法是AIDS流行相关高危人群规模估计的一种较实用的方法 ,具有方法简便、结果可靠、费用较低、省时省力等优点。但应注意调查时间、指定机构在辖区的代表性、目标人群的识别及调查员培训和调查方法的标准化等因素 ,以减少评估结果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乘数法 调查 高危人群 普查 AIDS 艾滋病 目标人群 吸毒者 因素
下载PDF
深圳市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冯铁建 何建凡 +3 位作者 段立华 蔡文德 陈琳 李良成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2-483,共2页
应用ELISA方法对210名深圳市4种公共场所服务员的HBsAg、抗-HBs、抗-HBcIgG、抗-HCV、抗-HGV、抗-HIV,抗-HSV-2、抗-TP、抗淋球菌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人群比较,HBsAg、抗-... 应用ELISA方法对210名深圳市4种公共场所服务员的HBsAg、抗-HBs、抗-HBcIgG、抗-HCV、抗-HGV、抗-HIV,抗-HSV-2、抗-TP、抗淋球菌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人群比较,HBsAg、抗-HBcIgG、抗-HCV、抗-HGV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发廊服务员HBsAg阳性率高达20%,高于其他3组服务员和对照人群;抗-HBs阳性率在组间及与对照人群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4组服务员之间抗-HIV、抗-HSV-2、抗-TP、抗淋球菌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1)。说明公共场所服务员因受多种因素和行为影响,较一般人群容易受到肝炎病毒和某些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侵袭,特别是发廊、桑拿按摩室、歌舞厅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监督和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 性病 服务员 公共场所
下载PDF
性传播疾病“防-治-管”一体化整合模式——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冯铁建 秦家碧 +5 位作者 蓝丽娜 吴肖冰 蔡于茂 文立章 张春来 洪福昌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77,共5页
在当前性病防治工作中,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各自为政,临床医师承担疾病治疗任务,不管预防;公共卫生医师临床知识和经验不足,难以适应诊疗工作,虽然致力于寻找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但由于缺乏相关临床知识,常常难以研究到临床最希望解决的... 在当前性病防治工作中,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各自为政,临床医师承担疾病治疗任务,不管预防;公共卫生医师临床知识和经验不足,难以适应诊疗工作,虽然致力于寻找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但由于缺乏相关临床知识,常常难以研究到临床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分离严重阻碍了性病预防和控制。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通过对以往性病防治策略及其实施结果进行总结,提出"防-治-管"的一体化医学整合模式,引入疾病管理这项有效防治策略,改变了既往性病防治中的阶段式服务模式。效果评估显示该模式对性病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疾病管理 医学整合 公共卫生服务
下载PDF
1988~1998年深圳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冯铁建 李良成 +5 位作者 何建凡 余国彦 陈琳 张顺祥 江英 杨继要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1988~1998年HIV/AIDS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研究,了解HIV在深圳市的流行特点、阶段、模式、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对不同监测...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1988~1998年HIV/AIDS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研究,了解HIV在深圳市的流行特点、阶段、模式、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对不同监测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经蛋白印迹(WB)法确认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分析;同时采集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核酸后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HIV-1 env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基因离散率和系统树分析。结果 1988~1998年在225 354人中发现48例HIV感染者,总感染率为21.3/10万;感染主要通过性途径(39.6%)和静脉吸毒(35.4%);48例HIV/AIDS病人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8.9%;女性感染者数量迅速上升并于1997年超过男性;目前在深圳市流行HIV-1毒株主要为B、C、E三种亚型。结论 1996年以后HIV/AIDS在深圳市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主要经性途径传播的HIV-1 B、C、E三种亚型将在性乱者和吸毒者等主要感染群体中播散蔓延;随着女性感染者不断增多,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日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流行病学 监测 艾滋病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被引量:18
9
作者 冯铁建 何建凡 +3 位作者 蔡文德 段立华 陈琳 李良成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9年第4期158-160,共3页
对202名深圳市15家宾馆、桑拿按摩室、发廊和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2.5%~100%的服务员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缺乏;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呈现多种复杂心... 对202名深圳市15家宾馆、桑拿按摩室、发廊和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2.5%~100%的服务员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缺乏;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呈现多种复杂心理,35.7%~70.6%的服务员害怕或不愿与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接触;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性道德观念(如婚前性行为、多性伴和婚外恋等)正发生较大变化,并趋于模糊或混乱;少数发廊和歌舞厅服务员承认有吸毒、同性恋、多性伴等与艾滋病病毒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知识态度 行为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不同HIV-1亚型毒株混合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铁建 陈琳 +1 位作者 何建凡 李良成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335,共3页
应用巢式 -PCR方法对 3例HIV - 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IV - 1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 ,并对C2 -V3及其邻区 36 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计算基因离散率和系统进化树。结果 ,3例感染者体内有B和C或B′和E两种不同HIV - 1亚型毒... 应用巢式 -PCR方法对 3例HIV - 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IV - 1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 ,并对C2 -V3及其邻区 36 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计算基因离散率和系统进化树。结果 ,3例感染者体内有B和C或B′和E两种不同HIV - 1亚型毒株序列 ,各亚型毒株与相应的Bcon、Ccon、Econ国际亚型毒株序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 5 0 7~ 7 2 6 %、3 2 3%、5 38~ 5 99% ;同一个体内不同亚型毒株序列间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 2 3 5 2 %、2 0 6 9%、2 8 44 % ;根据gp12 0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 ,发现有卖淫和静脉吸毒史妓女体内的sz46- 1具有典型的欧美B亚型GPGR序列 ,sz8- 2为GPGH ,其它毒株均为泰国B(B′)和E亚型所特有的GPGQ序列 ;进一步系统树分析显示 ,sz1- 2、sz8- 1、sz46 - 1与Bcon丛集一起 ,sz1- 1、sz8- 2和sz46 - 1分别与Econ、Ccon丛集。结论 :同一个体可以同时感染不同亚型HIV - 1毒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混合感染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深圳市HIV—1B亚型感染毒株env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铁建 李良成 +3 位作者 何建凡 余国彦 邵一鸣 苏玲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9年第3期123-125,共3页
应用巢式-PCR方法,对深圳检出的2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进行扩增,获得HIV-1膜蛋白(env)基因核酸片段,并对其C_2-V_3区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这2份血样为HIV-1B亚型毒株感染(sz-B),彼此间的基... 应用巢式-PCR方法,对深圳检出的2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进行扩增,获得HIV-1膜蛋白(env)基因核酸片段,并对其C_2-V_3区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这2份血样为HIV-1B亚型毒株感染(sz-B),彼此间的基因离散率为10.2%;与A-E国际参考亚型序列比较,sz-B与A及C-E参考亚型共享序列间的基因离散率均大于22%,而与欧美B亚型(Boon)间的基因离散率仅为7.5%;与国内部分地区流行的B亚型代表株比较其基因离散率为11%~12%.提示HIV-1B亚型在深圳的流行时间约为10年,主要经性途径由境外传入,且经性传播途径在人群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亚型 膜蛋白 基因 序列测定 PCR 艾滋病
下载PDF
艾滋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观察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铁建 陈琳 +3 位作者 李良成 何建凡 杨继要 余国彦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 为探讨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观察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HAART疗法对4例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HIV/AIDS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在治疗4周HIV复制被明显抑制,血浆病毒载量平均下降1.99log/ml(0.73~2.46log/... 目的 为探讨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观察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HAART疗法对4例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HIV/AIDS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在治疗4周HIV复制被明显抑制,血浆病毒载量平均下降1.99log/ml(0.73~2.46log/ml),CD_8^+、CD_4^+细胞和血浆IL-2浓度在4~12周后持续性显著增高,上升幅度分别为67.2%,103.0%,255.1%,而血浆sIL-2R、IL-6、TNF-α、sTNFR-I、Neopterin浓度在治疗4~12周后持续下降至正常水平或以下.HAART治疗后各因素变化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D_4^+细胞数与CD_8^+、CD_3^+细胞和血浆IL-2浓度之间,血浆病毒载量与sIL-2R、IL-6、TNF-α、sTNFR-I、Neopterin之间,sTNFR-I和Neopterin与sIL-2R、IL-6、TNF-α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直线相关性;而CD_4^+细胞数与血浆病毒载量、sIL-2R、sTNFR-I、Neopterin之间.以及IL-2和sIL-2R之间则有明显负直线相关性.结论 抗病毒治疗效果、病毒复制和免疫活化间具有密切关系,HAART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抑制HIV-1的复制,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重建免疫功能;外周血CD_4^+细胞数、血浆病毒载量、IL-2、sIL-2R、TNF-α、sTNFR-I、Neopterin的浓度变化可以作为HAART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1997~1998年深圳市艾滋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铁建 何建凡 +2 位作者 陈琳 林丽春 洪福昌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9年第5期202-204,共3页
1997和1998年在深圳市分别对1029名暗娼和1570名STD门诊就诊者进行HIV哨点监测。发现STD门诊就诊者主要为男性和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两个监测年度STD的罹患率分别为71.5%和70.0%,以梅毒、尖锐湿疣和NGU等溃疡性性病为主,未检出HIV抗... 1997和1998年在深圳市分别对1029名暗娼和1570名STD门诊就诊者进行HIV哨点监测。发现STD门诊就诊者主要为男性和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两个监测年度STD的罹患率分别为71.5%和70.0%,以梅毒、尖锐湿疣和NGU等溃疡性性病为主,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在两个监测年度中,分别有31.8%和30.2%的暗娼有境外性伴,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5.9%和49.8%,暗娼人群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平均性伴数显著增多(户<0.001),且在1998年第二轮250名暗娼中检出1例HW抗体阳性者,感染率为0.4%。监测结果表明HIV已开始在深圳市卖淫嫖娼等性乱人群中流行,HIV传播的多种危险性因素在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HIV 艾滋病 哨点监测
下载PDF
深圳市首例AIDS病例报告
14
作者 冯铁建 何建凡 +3 位作者 陈巧惠 余国彦 江英 李良成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7年第6期277-277,279,共2页
深圳市首例AIDS病例报告冯铁建何建凡陈巧惠余国彦江英李良成深圳市卫生防疫站(518020)深圳市自1989年检出首份HIV抗体阳性样品以来,HIV感染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人群包括性乱者、吸毒者、涉外婚姻人员和... 深圳市首例AIDS病例报告冯铁建何建凡陈巧惠余国彦江英李良成深圳市卫生防疫站(518020)深圳市自1989年检出首份HIV抗体阳性样品以来,HIV感染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人群包括性乱者、吸毒者、涉外婚姻人员和献血员等。1997年7月,我市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流行病学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男同性恋者行为特征和STD/HIV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64
15
作者 蔡文德 冯铁建 +5 位作者 谭京广 陈琳 石向东 陈佩玲 江丽珠 陶晓燕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同性恋的行为特征及性病(STD)和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同性恋者活动场所2 73名男同性恋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标本采集。结果:⑴调查对象显示以...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同性恋的行为特征及性病(STD)和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同性恋者活动场所2 73名男同性恋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标本采集。结果:⑴调查对象显示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2 5.9岁,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程度高,有5 5.5 %已经或正准备结婚;普遍存在多性伴现象,1 0人以上达到4 0 .3 % ,3 1.6 %既有同性性伴又有异性性伴;4 2.1 %曾为他人提供性服务;从未使用安全套比例为7.0 % ;每次使用安全套仅为2 0 .5 %。⑵梅毒和性病疱疹感染率为1 9.1 %和1 8.3 % ;HIV感染率为1.5 8%。结论:男同性恋者普遍存在多性伴、无保护的高危行为,应全面深入针对男同性恋者的STD/AIDS的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性恋者 行为特征 STD/AIDS AIDS/STD HIV感染率 艾滋病病毒 血标本采集 感染状况 预防控制 干预措施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 平均年龄 文化程度 高危行为 行为干预 安全套 性伴 深圳市 青壮年 性服务 无保护 性病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可能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秦家碧 冯铁建 +3 位作者 杨土保 杨帆 洪福昌 莫衍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4-589,共6页
目的梅毒血清固定潜在的影响因素阻碍其有效防治,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能为其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纳入标准:血清固定的... 目的梅毒血清固定潜在的影响因素阻碍其有效防治,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能为其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纳入标准:血清固定的诊断标准明确;以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HIV抗体检测阴性,女性为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研究结局为血清固定,对照为血清治愈组或健康对照组;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排除标准:资料不全或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报告;病例报告;缺乏对照;与研究目的不符;血清固定治疗;梅毒合并HIV;系统综述。计数资料用风险比(RR),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SAS 9.0软件。结果最初共检索到1129篇文献,最终纳入25篇文献,涉及5153例梅毒患者。不同年龄段(RR≥40岁vs≤24岁=2.53,95%CI:1.53~4.19;RR≥40岁vs 25~39岁=1.99,95%CI:1.32~3.01)、性别(RR女vs男=1.5,95%CI:1.26~1.79)、梅毒临床分期(RR潜伏vs一期=3.34,95%CI:2.71~4.13;RR潜伏vs二期=2.17,95%CI:1.56~3.03)、血清初始滴度(RR>1:32 vs≤1:32=0.15,95%CI:0.11~0.20)、治疗方式(RR非青霉素vs青霉素=2.20,95%CI:1.12~4.33)血清固定风险存有差异。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血清中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和血清治愈组相比存在差异。此外,有文献提示TP重复基因型分型(RRi亚型vs d亚型=4.67,95%CI:1.31~16.69)、TP隐匿感染(RRFTA-Abs–TP(+)vs FTA-Abs–TP(-)=3.27,95%CI:2.89~3.69;RRTPPA-TP(+)vs TPPA-TP(-)=3.26,95%CI:2.89~3.68)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有关。结论至今有关梅毒血清固定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确切定义,其机理也基本不清。年龄越大、女性、潜伏梅毒、血清初始滴度较低、非青霉素治疗及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及紊乱可能是梅毒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梅毒血清固定有效防治策略应该针对潜在的各个影响因素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固定 梅毒 影响因素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下载PDF
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赵广录 冯铁建 +5 位作者 赵锦 王晓辉 石向东 张燕 罗贤如 甘永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6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8例,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技术,对...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深圳市2006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8例,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技术,对该样本膜蛋白基因(env基因)和核心蛋白基因(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8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 AE、CRF07 BC、CRF08 BC 3种重组毒株及B一种亚型,分别占55.56%(10/18)、16.67%(3/18)、5.56%(1/18)和22.22%(4/18);在env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 AE.TH.90.CM240、07 BC.CN.97.97CN001、08 BC.CN.97.97CNGX 9F、B.US.86.JRFL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8.778±1.296)%、(7.650±0.212)%、11.300%和(13.300±0.819)%;CRF01 AE、CRF07 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10.192±4.179)%、(2.000±0.000)%和(14.367±8.812)%;在gag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 AE.TH.90.CM240、07 BC.CN.97.97CN001、08 BC.CN.97.97CNGX 9F、B.FR.83.HXB2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5.070±1.132)%、(2.167±0.551)%、4.800%和(7.350±1.926)%;CRF01 AE、CRF07 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504±1.692)%、(0.700±0.346)%和(10.167±4.352)%。结论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HIV-1流行株以CRF01-AE重组亚型为主,其次是B亚型,也存在CRF07 BC和CRF08BC重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I型 男男同性恋 序列分析 亚型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风险感知及安全套使用调查 被引量:10
18
作者 蔡于茂 潘鹏 +2 位作者 刘惠 洪福昌 冯铁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风险感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下一步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立彩虹工作组,到同性恋者活动场所开展外展服务,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艾滋病风险感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458例。性取向以同性...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风险感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下一步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立彩虹工作组,到同性恋者活动场所开展外展服务,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艾滋病风险感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458例。性取向以同性恋和双性恋为主,分别占46.1%和42.6%。艾滋病风险感知认识薄弱,大多数认为"现在或将来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机会不大"。最近1 a,26.6%曾经和女性发生性行为;和自己的配偶或固定女友发生性行为时,多数不用或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与之相反,和不固定非商业性女性或女性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时,每次用或多数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与男性初次性交年龄最小13岁,最大42岁,平均(21.4±4.6)岁。最近1 a,51.5%与男性伴口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30.1%曾为男士提供商业性服务。不论肛交对象,男男性接触者每次用安全套比例均较低。结论男男性接触者是HIV传播的桥梁人群,开展干预工作有着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男性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降低风险行为 避孕套
下载PDF
深圳市50岁以上老年人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谢妮 冯铁建 +1 位作者 胡宇峰 孙振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88-2289,共2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其与生活质量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健康状况量表(SF-36)及一般情况调查表等对深圳市2 143例5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不同睡眠质... 目的了解深圳市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其与生活质量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健康状况量表(SF-36)及一般情况调查表等对深圳市2 143例5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不同睡眠质量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不同(P<0.01,P<0.05);50岁以上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总分及各因子的评分与生存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深圳50岁以上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较差,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其睡眠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岁以上老年人 睡眠质量 生存质量
下载PDF
2001-2004年深圳市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流行情况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琳 冯铁建 +4 位作者 石向东 王晓辉 谭京广 蔡文德 罗贤如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3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流行情况分析 孕产妇人群 深圳市 感染人数 实际情况 母婴传播 感染者 HI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