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从水论治”理念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陈光辉 冯雪瑾 朱松英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目的:基于“从水论治”理念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 目的:基于“从水论治”理念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和臀围。结果:治疗前,两组体质量、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BMI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腰围和臀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围和臀围减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从水论治”理念的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可降低体质量、BMI、腰围、臀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水论治”理念 穴位埋线 单纯性肥胖
下载PDF
化痰消鼾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芹丹 陈光辉 +1 位作者 冯雪瑾 骆淑斐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181-182,共2页
本研究探讨化痰消鼾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OSAHS患者80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8... 本研究探讨化痰消鼾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OSAHS患者80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8(50.82±7.96)岁;打鼾病史2~15(8.74±1.9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化痰消鼾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坡位对土壤渗透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志华 桑玉强 +3 位作者 孔玉华 冯雪瑾 贾长荣 石岳峰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47,78,共6页
【目的】探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坡位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模拟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选择该研究区的最适模型。【方法】选择栓皮栎林、侧柏林及撂荒地的典型坡面,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条... 【目的】探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坡位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模拟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选择该研究区的最适模型。【方法】选择栓皮栎林、侧柏林及撂荒地的典型坡面,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渗透性能的坡位差异,分析了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对不同坡位水分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结果】3种林型不同坡位间的初渗率、稳渗率及平均入渗率总体均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在栓皮栎林坡上的稳渗率比坡中及坡下分别增加了29.41%和83.33%,在侧柏林分别增加了90.43%和67.29%,在撂荒地分别增加了20.00%和36.63%。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对不同坡位水分入渗过程拟合的判定系数分别为0.90、0.74和0.96。【结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渗透性能具有显著的坡位差异。在整个入渗阶段,坡上的累积入渗量是最大的,体现了较好的入渗性能。Kostiakov模型和Horton入渗模型更适合研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坡面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 坡位 入渗性能 入渗模型
下载PDF
生物炭和有机肥对毛白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凯 刘勇 +4 位作者 赵蕊蕊 鲜李虹 李晓丽 冯雪瑾 吴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68,共8页
为探索生物炭和有机肥在施加第三年后对毛白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基地,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和原位培养法,选择3种有机肥施加量(0、3、9 t·hm^(-... 为探索生物炭和有机肥在施加第三年后对毛白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基地,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和原位培养法,选择3种有机肥施加量(0、3、9 t·hm^(-2))、3种生物炭施加量(0、2.5、10.0 t·hm^(-2)),随机区组9个协同施加试验方案;于2018年春季对试验地土壤撒施生物炭和有机肥(施加深度都为20cm),2019年采用生长一致的1年生“北林雄株1号”造林(造林密度为3 m×4 m);以不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为对照样地,2020年8—11月份采集各试验地土样,测算经过不同施肥处理后的毛白杨人工林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分析生物炭、有机肥及其交互作用对毛白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其中生物炭施加量为10.0 t·hm^(-2)时土壤的无机氮质量分数较高。在8、9月份,生物炭和有机肥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影响极显著(P<0.01),且生物炭对土壤的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在8月份,与不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对照)相比,“不施加有机肥+施加生物炭2.5 t·hm^(-2)”、“不施加有机肥+施加生物炭10.0 t·hm^(-2)”、“施加有机肥3 t·hm^(-2)+施加生物炭10.0 t·hm^(-2)”、“施加有机肥9 t·hm^(-2)+不施加生物炭”、“施加有机肥9 t·hm^(-2)+施加生物炭10.0 t·hm^(-2)”的协同处理,净氨化速率提高了53.1%~95.3%;在8、9月份,与不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对照)相比,“施加有机肥9 t·hm^(-2)+施加生物炭2.5 t·hm^(-2)”协同处理,净硝化速率分别提高了22.7%、58.0%,净氮矿化速率分别提高了22.8%、50.0%。土壤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含水量增大、总氮质量分数增加而提高,随着土壤碳氮质量比(w(C)∶w(N))的增加而下降。生物炭和有机肥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因季度变化会产生不同效果,在植物生长季能促进氮硝化和氮矿化;总体看,生物炭与有机肥混施对土壤氮矿化的促进作用,好于单施生物炭或有机肥,“施加有机肥9 t·hm^(-2)+施加生物炭2.5 t·hm^(-2)”协同处理能够更好地提高土壤氮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人工林 生物炭 有机肥 森林土壤 土壤氮矿化
下载PDF
内乡县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研究
5
作者 韩中海 罗会平 +3 位作者 李玉洁 刘闯 周晶晶 冯雪瑾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25-27,共3页
2002年以来,内乡县累计完成上一轮退耕还林任务1.92万hm2,截至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已产生明显成效。通过2022年退耕还林工程调查监测发现,生态林相继进入过熟期,经济林相继进入衰果期,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任务繁重。通过研究发现,巩固退耕还... 2002年以来,内乡县累计完成上一轮退耕还林任务1.92万hm2,截至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已产生明显成效。通过2022年退耕还林工程调查监测发现,生态林相继进入过熟期,经济林相继进入衰果期,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任务繁重。通过研究发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以增加退耕农户收益为中心,有序推进老化衰退林更新改造,推进林种树种优化,努力提高退耕还林地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成果巩固 河南内乡
下载PDF
济源市退耕还林成效与评价
6
作者 韩中海 罗会平 +3 位作者 周华丽 周晶晶 冯雪瑾 王东风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22-24,共3页
2000年以来,济源市通过退耕地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94万hm^(2),全市森林资源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粮食安全有效保障。同时,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凸显,“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的... 2000年以来,济源市通过退耕地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94万hm^(2),全市森林资源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粮食安全有效保障。同时,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凸显,“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的退耕还林总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成效 评价
下载PDF
砾石在太行山南麓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冯雪瑾 张志华 +1 位作者 杨喜田 石岳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8-615,共8页
为了探明砾石在太行山南麓坡面土壤中的分布特征,选取典型荒坡地,挖取土壤剖面,测定分析不同坡位、不同土层深度的砾石含量及砾石粒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砾石含量分布范围为1.83%~60.00%,主要集中在40%~60%;土壤中的砾石以小砾石(5... 为了探明砾石在太行山南麓坡面土壤中的分布特征,选取典型荒坡地,挖取土壤剖面,测定分析不同坡位、不同土层深度的砾石含量及砾石粒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砾石含量分布范围为1.83%~60.00%,主要集中在40%~60%;土壤中的砾石以小砾石(5~20 mm)为主,每一土层中小砾石含量均大于50%。2)在垂直剖面上,小砾石(5~20 mm)、中砾石(20~75 mm)和总砾石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大砾石(>75 mm)的砾石含量变化不明显。3)在整个坡面上,小砾石、中砾石、大砾石和总砾石含量均呈现从坡顶到坡脚逐渐减小的趋势。由以上结果可知,土层深度和坡位均对太行山南麓坡面土壤中砾石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土壤 砾石含量 砾石垂直分布 砾石坡面分布
下载PDF
温中愈疡汤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冯雪瑾 夏永良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6年第3期338-339,共2页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一种慢性溃疡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多和胃黏膜损害。该病发病率高、容易复发、发病涉及人群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常规的西药治疗主要包括根除HP、抑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等...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一种慢性溃疡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多和胃黏膜损害。该病发病率高、容易复发、发病涉及人群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常规的西药治疗主要包括根除HP、抑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等措施,但经过治疗后患者往往复发率高,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脾胃虚寒型 胃酸分泌 温中 慢性溃疡 复发率 黏膜损害 日常生活质量 中医症状积分 溃疡面积
下载PDF
楸树叶片年龄与位置效应的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雪瑾 刘勇 +3 位作者 李晓丽 邢立霞 贺国鑫 薛敦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6,共6页
为探究楸树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古楸树无性繁殖材料,对不同年龄及部位的楸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叶绿素、可溶性蛋... 为探究楸树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古楸树无性繁殖材料,对不同年龄及部位的楸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楸树年龄增加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SOD活性及POD活性随年龄增加不断上升。300年生冠部较3年生冠部叶绿素减少了23.89%,可溶性蛋白减少了72.81%,可溶性糖减少了58.71%,SOD活性增加了26.82%,POD活性增加了139.69%。2)位置效应方面,根萌条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POD活性低于冠部叶片,而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则高于冠部。其中,叶绿素在300年生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99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在3年生楸树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根部较冠部分别增加了12.11%、21.28%、28.51%。POD活性则在15年生处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71倍。综上所述,300年生楸树叶片抗性较高,且具有明晰的遗传背景,是培育优良楸树较佳的无性繁殖材料。根部枝条相对于冠部枝条生理年龄较小,且300年生根部和冠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和SO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部枝条是无性繁殖材料选择的较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年龄效应 位置效应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雪瑾 王正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4-1335,1338,共3页
目的:探讨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共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效果情况。结... 目的:探讨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共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效果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变学指标和氧自由基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变学指标和氧自由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愈率62.8%,总有效率82.8%;观察组显愈率80%,总有效率94.3%,2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汤 针刺 缺血性中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毛白杨苗木木质化期灌溉对其造林3个生长季后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晓丽 刘勇 +4 位作者 乔栋 冯雪瑾 王凯 鲜李虹 陈佩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8,32,共9页
【目的】了解毛白杨苗木木质化期的灌溉参数对苗木质量及造林效果的影响,为生产上科学制定毛白杨苗期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良种“北林雄株1号”为材料,于苗木木质化期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以土壤水势值降至-2... 【目的】了解毛白杨苗木木质化期的灌溉参数对苗木质量及造林效果的影响,为生产上科学制定毛白杨苗期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良种“北林雄株1号”为材料,于苗木木质化期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以土壤水势值降至-20、-40、-60、-80 kPa作为灌溉起始阈值),常规灌溉为对照,共5个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苗木进行造林试验3个生长季后,研究苗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幼树保存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造林3个生长季后,木质化期灌溉起始阈值为-40 kPa处理的毛白杨保存率最高,为93%,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保存率与苗期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2)-40 kPa处理的毛白杨造林1~3生长季的树高增量和胸径增量最大,分别为0.60 m、2.32 m、2.91 m、8.55 mm、54.58 mm、78.79 mm,分别显著高出对照0.47 m、1.40 m、1.29 m、5.55 mm、43.83 mm、48.83 mm。(3)木质化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苗木在造林3个生长季后的叶片含水率等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4)苗期木质素含量与幼树的木质素含量显著正相关。造林后3个生长季结束时,除-20 kPa处理幼树的木质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的木质素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木质化期对毛白杨苗木进行合理灌溉是有必要的,可在不影响苗木木质化程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后的早期生长;木质化期合理灌溉所造成的木质化程度降低以及生理影响在造林后会得到恢复。在与本试验地条件相似地区培育毛白杨苗木时,木质化期最适宜的灌溉起始阈值为土壤水势-40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苗木 木质化期 灌溉 生长季 生长形态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木质化期水分管理对毛白杨苗木形态、生理和造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乔栋 刘勇 +5 位作者 田书勇 张锋 王亚晶 李晓丽 冯雪瑾 张亚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9-178,共10页
【目的】探讨木质化期水分管理对毛白杨苗木形态、生理状况及翌年造林效果的影响,为毛白杨育苗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毛白杨当年苗木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土壤水势阈值处理(-20、-40、-60、-80 kPa,即灌溉起始阈值),以生产... 【目的】探讨木质化期水分管理对毛白杨苗木形态、生理状况及翌年造林效果的影响,为毛白杨育苗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毛白杨当年苗木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土壤水势阈值处理(-20、-40、-60、-80 kPa,即灌溉起始阈值),以生产常规灌溉为对照(灌溉起始阈值<-80 kPa),研究木质化期不同灌溉处理下毛白杨苗木用水量、形态、生理状况的变化及其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1)木质化期灌溉对苗木苗高、地径在木质化期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当灌溉起始阈值为-20 kPa或-40 kPa时,苗木木质化期生长最大,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和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约15.51%、6.41%和57.5%,但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各处理间养分含量差异无明显规律;-20和-40 kPa的养分单株质量最大,-60和-80 kPa的养分单株质量其次,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约59.4%、48.6%、36.1%和25.3%。3)-20和-40 kPa处理可使苗木落叶时间较对照延缓5~7天,相比对照增加约12.5%的光合产物积累,木质化期灌溉虽然会引起顶梢在冬季部分干梢,但对苗木整体越冬影响不大。4)造林后,灌溉起始阈值为-40 kPa的苗木成活率最高,为93.0%;2年后树高和胸径显著高于对照83.2%和115.1%。【结论】木质化期灌溉处理能促进毛白杨苗木后期形态生长、增加养分贮存并显著提高造林后苗木生长量,虽稍微降低耐寒性,但对整体越冬影响不大。综合苗木木质化期生长和造林效果,在与试验地条件相似的地区培育苗木时,以-40 kPa作为灌溉起始阈值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木质化期灌溉 形态指标 生理状况 造林效果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势对毛白杨苗木生长节律和苗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栋 刘勇 +5 位作者 田书勇 张锋 冯雪瑾 张亚男 李晓丽 赫淑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3,共12页
【目的】探讨苗圃育苗过程中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毛白杨苗木的生长节律、形态及生理响应规律,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白杨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3个土壤水势阈值(-20、-40、-60 kPa,即灌溉起始阈值),并以生产上常规灌溉... 【目的】探讨苗圃育苗过程中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毛白杨苗木的生长节律、形态及生理响应规律,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白杨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3个土壤水势阈值(-20、-40、-60 kPa,即灌溉起始阈值),并以生产上常规灌溉作为对照(灌溉起始阈值<-80 kPa),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苗木生长模型并划分生长阶段,研究不同土壤水势下毛白杨苗木生长节律、苗高地径生长、生物量分配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常规灌溉(CK)相比,以-20 kPa作为灌溉起始阈值能够显著促进苗木生长,苗高、地径平均提高了29.33%和24.12%,生物量显著增加了176.17%,且茎根比优于-40和-60 kPa处理。(2)不同土壤水势处理下,毛白杨苗高、地径苗期生长均呈现“S”型曲线,且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来进行苗高和地径生长的预测和分析;同时苗木苗高与茎生物量、地径和根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苗高、地径的测量值估算苗木生物量。(3)根据毛白杨1年生苗木的苗高生长规律可将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成活期,移苗至移苗后15 d;生长初期,移苗后16~53 d;速生期,移苗后54~138 d;木质化期,移苗后139~220 d。(4)毛白杨苗木茎养分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规律,根养分质量分数随土壤水势升高总体呈降低趋势,常规灌溉下苗木茎、根养分质量分数最大,显著高于各处理15.14%~46.43%;养分单株质量规律与质量分数规律相反,-20 kPa处理下苗木各养分单株质量最大,高于常规灌溉处理100.08%~237.51%。(5)以-20 kPa作为灌溉起始阈值时,苗木质量指数综合评定结果最优,苗木质量最佳。【结论】土壤水势对毛白杨苗木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有显著影响,距地表10 cm处以-20 kPa作为速生期灌溉起始阈值时,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和养分单株质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势 毛白杨 生长节律 苗木质量 定向培育
下载PDF
针灸配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失眠32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光辉 冯雪瑾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失眠常见表现以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后易醒或不能入睡,全身疲倦乏力为主。中医治疗一般以安神定志,调畅情志,清除脏腑郁热为原则。笔者采用针灸配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失眠32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肝胆湿热型 龙胆泻肝汤 加减治疗 失眠 针灸 睡眠时间 常见表现 安神定志
下载PDF
续命汤治疗中风病概况
15
作者 冯雪瑾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8期71-72,共2页
概述了使用续命汤治疗中风的临床报道、续命汤的实验研究及众医家对续命汤的理论探讨。
关键词 续命汤 中风 综述
下载PDF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冯雪瑾 张志华 +4 位作者 杨喜田 毕会涛 桑玉强 武应霞 石岳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1-517,共7页
为了探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林型和坡位对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侧柏、栓皮栎人工林和撂荒地(对照)表层(0~20 cm)土壤SOC和TN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型或坡位条件下,土壤SOC和TN含量均呈现随着... 为了探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林型和坡位对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侧柏、栓皮栎人工林和撂荒地(对照)表层(0~20 cm)土壤SOC和TN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型或坡位条件下,土壤SOC和TN含量均呈现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坡位条件下,表层土壤SOC和TN含量在有林地(栓皮栎、侧柏)均呈现坡上>坡中>坡下的趋势,在撂荒地则呈现坡下>坡上>坡中的趋势.不同林型条件下,坡上、坡中SOC和TN含量整体呈现栓皮栎人工林>侧柏人工林>撂荒地的趋势,坡下SOC和TN含量整体呈现出撂荒地最大的趋势.C/N值在上坡位和中坡位呈现出栓皮栎人工林>侧柏人工林>撂荒地的趋势,在下坡位呈现出栓皮栎人工林>撂荒地>侧柏人工林的趋势;同一林型条件下,不同坡位C/N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表明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栓皮栎人工林的适应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 坡位 林型 有机碳 全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