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抗氧化剂对裂殖壶菌菌粉抗氧化的研究
1
作者 况成宏 张学成 +1 位作者 张晓青 朱路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针对裂殖壶菌菌粉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被氧化的问题,选用3种抗氧化剂—维生素C(V_C)、维生素E (V_E)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裂殖壶菌菌粉进行了抗氧化研究。将菌粉在避光和温度25℃条件下储存,测试抗氧化值(POV),比较分析... 针对裂殖壶菌菌粉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被氧化的问题,选用3种抗氧化剂—维生素C(V_C)、维生素E (V_E)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裂殖壶菌菌粉进行了抗氧化研究。将菌粉在避光和温度25℃条件下储存,测试抗氧化值(POV),比较分析抗氧化效果并筛选最佳抗氧化剂组合。进而在60,70,80和90℃高温下,对裂殖壶菌菌粉的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V_C、V_E和TBHQ的添加量分别为2.0,1.0和0.1 mg·g^(-1)时,经过8个月菌粉没有被氧化,是对裂殖壶菌菌粉抗氧化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维生素E TBHQ POV
下载PDF
n-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2
作者 朱路英 张学成 +2 位作者 宋晓金 况成宏 孙远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8-85,共8页
以DHA和EPA为代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指碳原子数多于或等于18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一类脂肪酸。通常按照第一个双键的位置把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3类:n-3 PUFAs,即从甲基端数第1个双键的位置在第3碳位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以DHA和EPA为代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指碳原子数多于或等于18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一类脂肪酸。通常按照第一个双键的位置把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3类:n-3 PUFAs,即从甲基端数第1个双键的位置在第3碳位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和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n-6 PUFAs,指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在从甲基端数的第6碳位,如花生四烯酸(20:4n-6,AA)和γ-亚麻酸(18:3n-6,G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DHA 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 PUFAS 碳原子数 二十碳五烯酸 花生四烯酸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中毒性肾脏损害48例分析
3
作者 况成宏 许雄兵 《华中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肾脏损害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转归
下载PDF
碳、氮源浓度和培养时间对裂殖壶菌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路英 张学成 +2 位作者 宋晓金 况成宏 孙远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8,共6页
对细胞干重的测定和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不同碳、氮源浓度和不同培养时间下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0UC88的生长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在含有9%的葡萄糖和6%的豆粕水解物的培养基中,细胞生物量达到最高,为25.92... 对细胞干重的测定和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不同碳、氮源浓度和不同培养时间下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0UC88的生长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在含有9%的葡萄糖和6%的豆粕水解物的培养基中,细胞生物量达到最高,为25.92g/L;在含有6%的葡萄糖和2%的豆粕水解物的培养基中,细胞总脂含量以及总脂中的DHA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50.56%和35.83%。另外,不同生长时期内裂殖壶菌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不同。在培养到第4~5天,细胞的生物量、总脂以及DHA产量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生物量 脂肪酸组成 碳氮源浓度 培养时间
下载PDF
QT离散度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5
作者 况成宏 胡昌贵 《辽宁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QT离散度
下载PDF
摄食转基因集胞藻牙鲆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顺梅 臧晓南 +4 位作者 张学成 刘滨 张维芬 孙平楠 况成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7-442,384,共7页
评价转牙鲆生长因子基因集胞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将摄食转基因集胞藻的牙鲆肌肉以10.0 g/kg.BW.d剂量给小鼠连续灌喂8周,对试验鼠的摄食量、体重、血液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脏体系数以及生殖机能进行了检测,对组织器官进行了... 评价转牙鲆生长因子基因集胞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将摄食转基因集胞藻的牙鲆肌肉以10.0 g/kg.BW.d剂量给小鼠连续灌喂8周,对试验鼠的摄食量、体重、血液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脏体系数以及生殖机能进行了检测,对组织器官进行了病理学检查。研究结果显示,灌喂摄食转基因藻牙鲆的小鼠,其摄食量、体重、血液常规、血生化指标及脏体系数与对照小鼠无显著差异(P>0.05),其生殖机能和肝、肾等组织器官未受损害。表明转基因集胞藻作为牙鲆饲料添加剂不能通过食物链对食鱼生物造成不良影响,是安全无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集胞藻 牙鲆 小鼠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况成宏 余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选取198例T2型DM患者,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1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89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选取198例T2型DM患者,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1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89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分别为(1.15±0.41)mm、(0.97±0.28)mm,两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为64.5%和30.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血尿酸、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在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hsCRP是促使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益气升阳类中药与活血通窍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黄鑫汇 况成宏 吕红 《四川中医》 201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升阳联合活血通窍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益气升阳联合活血通窍类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活血通窍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 目的:观察益气升阳联合活血通窍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益气升阳联合活血通窍类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活血通窍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57.33%,显效28.00%,有效12.00%,无效2.67%,对照组痊愈41.33%,显效36.00%,有效17.34%,无效5.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1.984,P=0.047);两组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是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t=5.552,P=0.000;t=4.364,P=0.000;t=3.186,P=0.002),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4,P=0.405)。结论:益气升阳联合活血通窍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升阳 活血通窍类中药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毅 况成宏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6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1)。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1)。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5.3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排血量、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血浆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V、LVE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参附注射液 疗效 心功能
下载PDF
溶栓后转运PCI与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小龙 陈东方 +1 位作者 刘树峰 况成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比较溶栓后转运PCI与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的患者150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转运至... 目的比较溶栓后转运PCI与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的患者150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转运至我院行PCI治疗前是否给予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确诊后直接转运PCI,观察组患者在转运PCI前给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心功能、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性死亡、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CT、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PCT、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给予溶栓后转运PCI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并且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炎症因子 肺部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况成宏 余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6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脑梗死组72例,无脑梗死组74例,检测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T2DM合并脑梗死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吸烟史、血尿酸、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6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脑梗死组72例,无脑梗死组74例,检测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T2DM合并脑梗死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吸烟史、血尿酸、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和糖尿病病程与T2DM合并脑梗死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hs-CRP是促使T2DM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况成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情况,探讨HRT指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1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者68例(A组),左心室正常者60例(B...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情况,探讨HRT指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1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者68例(A组),左心室正常者60例(B组),另选择6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3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3组的窦性HRT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A、B 2组与C组比较,TO值均明显增大,TS值则明显降低(P均<0.01),TO及TS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与B组比较,A组TO值增大、TS值降低显著(P均<0.01),TO及TS异常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窦性HRT现象减弱,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左心室肥厚者损害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心率震荡 左心室肥厚 自主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海兰 魏鑫明 +1 位作者 况成宏 熊庆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数发病急、病情重,是脑血管病中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内科保守疗法对血肿形成的颅内压升高及脑疝效果差,而采用外科开颅清除血肿手术,难度大,脑组织损伤大,致残率高,且不适宜高龄及危重患者以及深部血肿患...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数发病急、病情重,是脑血管病中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内科保守疗法对血肿形成的颅内压升高及脑疝效果差,而采用外科开颅清除血肿手术,难度大,脑组织损伤大,致残率高,且不适宜高龄及危重患者以及深部血肿患者。随着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微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