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1
作者 孙施文 冷红 +5 位作者 刘博敏 阳建强 杨贵庆 张京祥 毕凌岚 曾鹏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解决问题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孙施文(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本学术对话主持人):当前规划教育和知识学习面临几个趋势:一是规划内容和知识领域在不断扩展,而且内容广泛;二是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 以解决问题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孙施文(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本学术对话主持人):当前规划教育和知识学习面临几个趋势:一是规划内容和知识领域在不断扩展,而且内容广泛;二是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三是ChatGPT之类的AI工具可以被广泛使用;四是实施大类招生和基础教育导致专业教学课时受到压缩,有些院校正在准备调整学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类招生 教学课时 专业能力培养 互联网资源 基础教育 学会常务理事 同济大学教授 学术对话
下载PDF
短视频中的城市风貌感知特征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2
作者 袁青 李亚辉 冷红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随着新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承载了公众感知城市风貌的海量数据,为研究城市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抖音短视频的呈现形式、场景图像、背景音乐、字幕文本等多维度数据,利用视频内容分析、空间定量分析以及文本语义分析等方法,将... 随着新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承载了公众感知城市风貌的海量数据,为研究城市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抖音短视频的呈现形式、场景图像、背景音乐、字幕文本等多维度数据,利用视频内容分析、空间定量分析以及文本语义分析等方法,将客观环境、网络媒介和主观感知有机联结,构建从媒介感知、环境感知到情绪感知的网络社会城市风貌感知分析路径,挖掘城市风貌感知特征,提出短视频分析在城市风貌规划中的应用展望,以期为城市风貌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也为哈尔滨的城市风貌塑造和营销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风貌 空间感知 抖音 哈尔滨
下载PDF
国家战略背景与行业需求引领下的研究生城市设计教学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冷红 栾佳艺 袁青 《城市设计》 2023年第2期36-41,共6页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对于城乡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设计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教学环节。面向新时代国家战略和行业转型的需求,为引领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在未来成为承担新时代城乡建设工作的高层次...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对于城乡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设计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教学环节。面向新时代国家战略和行业转型的需求,为引领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在未来成为承担新时代城乡建设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本文提出研究生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包括聚焦发展阶段需求、重视价值观传导、注重研究能力提升,并进一步提出多元目标情境的设计选题、过程主导的教学方法、新技术方法赋能以及课程思政融入等研究生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国家战略 行业需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社区绿地空间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4
作者 冷红 许晟凡 袁青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33-39,共7页
【目的】绿地空间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效应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集中于发达国家,且多涉及区域绿化平均水平方面,因此探索中国社区层面下绿地空间各要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运用多元线性... 【目的】绿地空间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效应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集中于发达国家,且多涉及区域绿化平均水平方面,因此探索中国社区层面下绿地空间各要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绿地规模、质量、布局3个方面,探索社区绿地与城市居民心血管健康的统计学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结果】住区绿地率、绿地感知质量、街道绿地邻近性、公园绿地邻近性与居民心血管健康显著相关,且各要素在不同经济水平下的社区相关程度不同。【结论】明确了绿地空间在社区层面对居民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可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心血管健康 社区绿地 绿地规模 绿地质量 绿地布局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路径分析
5
作者 冷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9期0170-0173,共4页
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平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推动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 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平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推动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融合对策,目的是培养教育大学生成为新时代有用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建 学生工作 融合 路径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阵地”,其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50%以上,落实县域城镇减碳增汇任务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空间规划是结构调整式减排的重要途径,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技术能够完善国土空间低碳规划方法体系,在“十四五”阶段... 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阵地”,其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50%以上,落实县域城镇减碳增汇任务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空间规划是结构调整式减排的重要途径,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技术能够完善国土空间低碳规划方法体系,在“十四五”阶段指导城镇低碳建设。本文提出了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研究思路及技术路径,从低碳布局、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人居和生态绿地五个方面解析低碳规划任务,依托多元回归分析、情景分析、核密度分析、建筑能耗模拟等方法,对应分析低碳规划影响指标、管控要素和碳排放关联机制,以此提出了通用型-地域型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技术体系框架,并以长兴县为例进行技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低碳规划 低碳规划技术 低碳管控要素 县域城镇 “双碳”目标
下载PDF
冬季滨江空间环境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袁青 李泓锐 冷红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6,共11页
城市滨江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其感知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相比于普通季节,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对老年人和滨水空间具有特殊影响,特定气候背景下的作用路径有待深入探究。以冬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段为... 城市滨江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其感知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相比于普通季节,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对老年人和滨水空间具有特殊影响,特定气候背景下的作用路径有待深入探究。以冬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实证探究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环境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鉴别老年人不同行为活动的作用机制。发现:(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的环境特征主要由社会性要素、景观性要素、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四个维度构成;(2)环境要素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途径包括直接影响和通过行为活动间接作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其中,社会性要素和景观性要素既能直接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仅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作用于心理健康;(3)老年人在滨江空间的不同行为活动在环境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亲水互动行为的中介效应最大。揭示了冬季滨江空间环境特征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机制,对提升改造寒地城市冬季滨江空间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滨江空间 老年人 心理健康 寒地城市 行为活动
下载PDF
气候适应性与空间品质提升
8
作者 冷红 陈天 +6 位作者 何宝杰 华翔 唐燕 吴婕 颜文涛 袁敬诚 杨晓春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以气候适应性规划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居民对安全、健康、宜居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通过气候适应性规划提升空间品质是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途径。2022年我国多部委联合颁布《国家适应气候变... 以气候适应性规划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居民对安全、健康、宜居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通过气候适应性规划提升空间品质是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途径。2022年我国多部委联合颁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计划,其中专门提出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要素,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品质 气候适应性 城市居民 气候要素 宜居环境 品质提升 适应气候变化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基于多元主体认知特征分析的黑龙江省乡村风貌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袁青 张东禹 冷红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6期14-22,101,共10页
乡村风貌是黑龙江乡村的重要竞争力,但一直面临着重视不足和技术手段欠缺等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内42个行政村或同级单位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黑龙江省乡村风貌认知模型,包括风貌要素与特征信息两部分共18个主范畴。以专家、... 乡村风貌是黑龙江乡村的重要竞争力,但一直面临着重视不足和技术手段欠缺等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内42个行政村或同级单位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黑龙江省乡村风貌认知模型,包括风貌要素与特征信息两部分共18个主范畴。以专家、居民和游客三种不同利益导向的主体对乡村风貌的认知特点及差异为对象进行研究,分别从自然风貌、人工风貌和社会风貌角度提出黑龙江省乡村风貌规划策略,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风貌 认知差异 多元主体 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天然光算法模型及其在建筑光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刘蕾 杨阳 冷红 《照明工程学报》 2023年第6期199-205,共7页
天然光模型算法复杂性随着技术与设备计算能力的发展逐渐增加,多种研究方法应用于建筑光环境设计中。本文梳理了天然光算法模型的发展,从静态的采光系数法到动态的日光系数法,最后结合光线追踪法实现了基于地域性光气候的天然光建模方法... 天然光模型算法复杂性随着技术与设备计算能力的发展逐渐增加,多种研究方法应用于建筑光环境设计中。本文梳理了天然光算法模型的发展,从静态的采光系数法到动态的日光系数法,最后结合光线追踪法实现了基于地域性光气候的天然光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上三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局限性及适用条件,总结基于地域性光气候的天然光建模方法(CBDM)的技术特征以及技术流程,并进一步展望其在建筑光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光算法模型 CBDM 技术流程 建筑光环境设计
下载PDF
寒地乡村韧性提升与规划响应路径
11
作者 袁青 曲涵嘉 冷红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乡村地区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韧性,即乡村主动适应和调节外部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准确认知乡村现状并及时采取规划应对措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对寒地乡村... 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乡村地区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韧性,即乡村主动适应和调节外部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准确认知乡村现状并及时采取规划应对措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对寒地乡村韧性进行剖析,研究乡村的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文化韧性和工程韧性等5个韧性构成及存在问题。进一步分析韧性提升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寒地乡村韧性提升的规划响应路径,将韧性提升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以期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寒地乡村 乡村韧性 规划响应
下载PDF
基于老年人买菜出行特征的寒地城市菜市场可达性研究——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例
12
作者 袁青 曹斯媛 冷红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3,共7页
菜市场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服务设施之一,对老年人而言有重要意义。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例,调查分析寒地城市老年人口买菜出行特征及气候对其买菜出行的影响,归纳寒地城市菜市场的空间分布和可达性分布特征,结合以上特征聚类分析后... 菜市场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服务设施之一,对老年人而言有重要意义。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例,调查分析寒地城市老年人口买菜出行特征及气候对其买菜出行的影响,归纳寒地城市菜市场的空间分布和可达性分布特征,结合以上特征聚类分析后总结出菜市场可达性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菜市场可达性未能满足老年人买菜出行的需求,主要体现在(:1)菜市场分布不均衡,与老年人口分布不协调(;2)菜市场可达性分布与老年人口分布不匹配,不同街道可达性差异较大(;3)冬季气候对菜市场可达性造成负面影响,可达性季节差异显著。由此提出哈尔滨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可达性优化策略,为寒地城市菜市场规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寒地城市 菜市场 可达性
下载PDF
冬季寒地城市公园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
13
作者 袁青 马雪岩 冷红 《风景园林》 2023年第7期102-108,共7页
【目的】城市公园是老年人日常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于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改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冬季恶劣气候下寒地城市公园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 【目的】城市公园是老年人日常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于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改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冬季恶劣气候下寒地城市公园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寒地城市公园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并且验证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构建以城市公园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老年人社会交往和老年人心理健康为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经数据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寒地城市公园中,自然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人工环境对老年人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均显著,其中社会交往在人工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揭示了冬季寒地城市公园环境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路径,证实了寒地城市公园环境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社会交往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在寒地城市公园的适老化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寒地城市 城市公园 心理健康 社会交往 老年人
下载PDF
低碳绿色的城市更新模式
14
作者 陈天 耿慧志 +9 位作者 陆化普 王世福 沈国强 冷红 赵炜 吕慧芬 李海涛 李芬 靳小龙 王学斌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9,共8页
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八大路径。当谈及中国城镇化进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进程已进入下半场并正处于重大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话题涉及到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人的绿色福祉,因此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的研讨。我身为此次讨论的引导者,希望为各... 低碳绿色城市更新的八大路径。当谈及中国城镇化进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进程已进入下半场并正处于重大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话题涉及到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人的绿色福祉,因此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的研讨。我身为此次讨论的引导者,希望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启发。首先,全球的碳排放形势异常紧迫,同时中国已经积极响应《全球21世纪可持续议程》,并提出国家“双碳”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低碳绿色 引导者 21世纪
下载PDF
基于老年冬季健康行为地图的寒地城市公园优化策略
15
作者 闫天娇 冷红 袁青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8,共8页
大量研究证明老年人户外健康行为对其身心具有双重效益。对于寒地城市而言,促进老年人开展冬季健康行为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首先,以吉林省长春市的岱山公园、锦江公园、锦绣公园和共青团花园为样本,结合行为观察和行为地图深入了解老... 大量研究证明老年人户外健康行为对其身心具有双重效益。对于寒地城市而言,促进老年人开展冬季健康行为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首先,以吉林省长春市的岱山公园、锦江公园、锦绣公园和共青团花园为样本,结合行为观察和行为地图深入了解老年人在公园中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冬季健康行为模式和特征。其次,区分公园中的路径空间和广场空间,结合SPSS探讨行为与时空特征的关系。初步发现:铺地性能、植物结构、是否邻近活动场地和照明适宜度的分类变量,以及无转折交叉路段长度和视线通透度的连续变量显著影响路径空间的运动容量;而影响广场空间开展不同行为的空间特征包括水体、场地面积、功能设施等。最后,归纳和探寻空间需求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城市公园 老年人 冬季健康行为 行为地图
下载PDF
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被引量:68
16
作者 冷红 郭恩章 袁青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9-54,共6页
气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住屋为代表的地方建筑的形式和构造上 ,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解的逐渐深入 ,气候条件尤其是极端气候条件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寒地城市为例 ... 气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住屋为代表的地方建筑的形式和构造上 ,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解的逐渐深入 ,气候条件尤其是极端气候条件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寒地城市为例 ,分析气候因素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从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气候感应 寒地城市 城市规划 城市空间
下载PDF
极端气候背景下的思考:城乡建设与治水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冷红 陈天 +6 位作者 翟国方 蔡云楠 王培茗 吴庆洲 王思思 黄国如 赵宪尧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气候暴露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安全与灾害防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编辑部以"治水"为切入点,请了行业内9位专家,共同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的城乡建设应对思路与策略。冷红从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全...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气候暴露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安全与灾害防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编辑部以"治水"为切入点,请了行业内9位专家,共同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的城乡建设应对思路与策略。冷红从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在"减缓"和"适应"这两条气候变化的路径中,认为"适应"路径在当前显得更加紧迫。应当充分发挥规划学科的作用,深入开展气候适应性规划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规划领域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深入开展极端暴雨的灾害预测模拟和空间风险识别研究;合理规划城乡人居环境中的水生态空间;加强极端暴雨来临时的城市应急治理响应;积极面向公众开展防灾避险的宣传。陈天等着眼于水资源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尝试从编制体系、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方面,对基于"城水耦合"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展开讨论。如何科学应对国内外极端气候频繁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翟国方指出提升国土空间韧性是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有效方式,而建设洪涝韧性城市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我国洪涝灾害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需要顶层的统一规划设计,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编制。蔡云楠等认为从城市气候图到气候适应性规划是城市规划对于气候变化的技术响应,探索气候适应性规划的原则与策略,具有科学指引城市建设韧性发展的意义。为面对城市未来发展中更大的挑战,建议把气候适应性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王培茗等围绕极端气候背景下,我国山地城镇和乡村位于水库下游的"头顶一碗水"的普遍现象,基于对水库下游洪水灾害和洪灾避险路线评估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对水库下游城镇或乡村的安全策略。吴庆洲围绕现代城市暴雨后防涝治理提出两点:一是通过行洪河道的建设和湖池的开挖,以改善和提高城市水系的调蓄能力,二是建设好大、小排水排涝系统,综合达到较高的排水防涝标准;并从人为原因方面提出应做好城市防洪涝的预警和管理,通过这三条对策,以减少洪涝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造成的损失。王思思谈论了城市蓝绿基础设施在应对洪涝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策略,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和北京东方太阳城居住社区两个项目,展示了如何在新城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将蓝绿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布局和开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较好的雨洪调蓄效果和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提出即使在已建成区,"见缝插针"似的提升城市蓝绿空间的比例和功能效益,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黄国如在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剧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探讨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应急体系建设,在防控技术的工程措施方面,大力推荐海绵城市的建设;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认为应着力提高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水平,加强极端暴雨情景下的应急体系建设。赵宪尧以郑州京广路南北隧道等城市长大道路隧道为对象,对极端气候背景下城市地下建筑物安全风险防范问题,提出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以微观交通仿真为手段,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长度、不同交通流特征条件下,水、火、爆不同极端背景下道路隧道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着重论述了长大隧道设置应急车道的必要性和适用方式以及现行相关规范条文的不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城乡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 海绵城市 安全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关的城市建筑能耗分布量化模型及应用——以伦敦非住宅建筑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冷红 孙禹 田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8,共7页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空间因素对建筑用能的影响,是对建筑能耗水平进行精确模拟、探索城市层面建筑能源使用规律以及制定相应节能目标的基础。为提出含有区域特征的能耗密度模型,采用贝叶斯方法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将空间和区域位置...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空间因素对建筑用能的影响,是对建筑能耗水平进行精确模拟、探索城市层面建筑能源使用规律以及制定相应节能目标的基础。为提出含有区域特征的能耗密度模型,采用贝叶斯方法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将空间和区域位置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加以量化分析,并将结果应用于城市尺度的能耗分析中。研究依据英国伦敦的非住宅建筑能耗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将非住宅建筑的物理、能耗数据与空间位置信息整合,根据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模型计算非住宅建筑在连续空间关系中产生的用能相关性,结合贝叶斯方法计算能耗概率分布结果,提出精细计算和分析城市空间单元建筑用能差异的方法,有益于地方政府进一步针对空间单元采取更有效的节能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能耗密度 非住宅建筑 空间分析 空间自相关 贝叶斯分析 能耗分布 伦敦
下载PDF
应用微气候热舒适分区的街道空间形态初探 被引量:17
19
作者 冷红 马彦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在微气候热舒适视角下对街道空间的使用与设计提供建议,研究以寒地城市春秋过渡季节为大气候背景,以哈尔滨城市住区街道为例,确定影响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环境发生差异的主要气候因子和空间形态因子,以实测数据检验模拟数据准确... 为在微气候热舒适视角下对街道空间的使用与设计提供建议,研究以寒地城市春秋过渡季节为大气候背景,以哈尔滨城市住区街道为例,确定影响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环境发生差异的主要气候因子和空间形态因子,以实测数据检验模拟数据准确性为前提,应用微气候热舒适空间量化分区方法,对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舒适与其空间形态关联性进行了初步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寒地城市住区街道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气候 住区街道 实测模拟 空间形态 微气候热舒适分区
下载PDF
东北三省村镇不同类型人群的公共设施需求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冷红 孔凡秋 袁青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0,共8页
人口结构改变在东北三省村镇主要体现在人口流失与老龄化两方面。人口结构改变已成为东北三省村镇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如何适应新的人口结构也已成为重要挑战。从人口结构视角,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东北三省村镇人口结... 人口结构改变在东北三省村镇主要体现在人口流失与老龄化两方面。人口结构改变已成为东北三省村镇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如何适应新的人口结构也已成为重要挑战。从人口结构视角,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东北三省村镇人口结构与公共设施建设概况,总结村镇居民对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及需求特征,得出人口萎缩与人口老龄化是影响公共设施建设的主要人口结构因素,最终提出东北三省村镇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东北三省 村镇 公共设施 需求调查与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