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kA、TRPV1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冼培凤 陈莹 +3 位作者 杨路 刘国涛 彭澎 王升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Trk 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3 mg/m 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Ⅱ+IFA 0.2 m L造模。BV组于造模14 d后开...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Trk 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3 mg/m 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Ⅱ+IFA 0.2 m L造模。BV组于造模14 d后开始给药,直至21 d;记录每组足跖厚度、痛阈和肿胀关节评分,背根神经节采用IHC观察病理切片TRPV1的表达和western boltting观察Trk A的表达,评价蜂毒对CIA大鼠踝关节的干预。结果造模从10 d起开始肿胀,14 d内全部出现CIA体征,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整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14 d时趋于平稳。BV组予蜂毒0.3 mg治疗7 d,BV组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低于模型组。痛阈(秒):正常对照组15.47±0.35,模型组10.90±0.10,BV组13.14±0.18。免疫组化TRPV1阳性细胞百分数(%):正常对照组11.40±1.48,模型组44.47±4.38,BV组21.60±2.20。western blotting观察Trk A表达(灰度值):正常对照组1.59±0.04,模型组4.53±0.21,BV组2.46±0.17。结论蜂毒注射能降低炎性痛大鼠DRG信号分子Trk A、TRPV1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消炎镇痛的信号通路之一,为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辣椒素受体 络氨酸激酶A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下载PDF
蜂毒注射足三里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冼培凤 陈莹 +1 位作者 杨路 王升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3-38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蜂毒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治疗作用的影响,研究蜜蜂蜂毒提取物(BV)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30只,于右后足垫皮下注射CFA 0.1 m L造模,分为模型组、蜂毒组。另设正常组,于右后足... 目的:通过观察蜂毒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治疗作用的影响,研究蜜蜂蜂毒提取物(BV)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30只,于右后足垫皮下注射CFA 0.1 m L造模,分为模型组、蜂毒组。另设正常组,于右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 L。每组10只。蜂毒组大鼠每日蜂毒注射0.3 mg治疗。记录所有大鼠足跖厚度、痛阈,治疗后采用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蜂毒组足跖厚度均低于模型组,痛阈高于模型组;进一步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水平显示蜂毒组血清IL-1β水平比模型组低。结论:蜂毒穴位注射足三里能减轻足跖肿胀,提高痛阈,同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转录和表达,对AA大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蜂毒 IL-1Β 针灸
原文传递
不同蜂针剂量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莹 杨路 +2 位作者 冼培凤 吴春晓 王升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趾容积以及缩足反应,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单峰1 min足趾肿胀程度低于模型组(P<0.01),缩足反应对应长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比其余治疗组改善足趾肿胀度以及延长镇痛效果要强,而对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影响,单峰1 min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与其他治疗组相比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好。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具有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加强镇痛效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跟抑制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而单蜂1 min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佳的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蜂针 足趾容积 缩足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莹 王升旭 +2 位作者 吴春晓 冼培凤 杨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07-2210,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滑膜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滑膜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 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底厚度以及HE染色的病理变化,同时关节滑膜取材,采用MTT法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足底厚度比较,1 min蜂针组较模型组以及其他蜂针剂量组别低(P<0.01);HE病理形态学评分,模型组病理形态学改变评分较各蜂针治疗组高(P<0.05);MTT检测成纤维滑膜细胞活力中,24 h时间点开始出现,1 min蜂针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较模型组显著(P<0.05),48 h较24 h时间点各组差异更显著。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能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底厚度,降低病理形态学评分,其机制可能跟蜂针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足底厚度 病理形态学评分 成纤维滑膜细胞 MTT
原文传递
穴位贴敷对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楠 邓桂珠 +3 位作者 冼培凤 罗诗蕾 张冠中 陈静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实施随机、双盲,进行穴位贴敷与安慰剂的平行对照研究,应用鼻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进行调查。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穴位贴敷组27例,安慰剂...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实施随机、双盲,进行穴位贴敷与安慰剂的平行对照研究,应用鼻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进行调查。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穴位贴敷组27例,安慰剂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5次治疗,于治疗前、末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半年应用RQLQ量表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评价内容包括鼻部症状、眼部症状、非鼻眼症状、睡眠障碍、行为问题、活动限制及情感障碍,共7个方面28项。结果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穴位贴敷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P<0.05),安慰剂组仅鼻症状因子分较前下降(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穴位贴敷组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P<0.01,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地改善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不同蜂针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莹 杨路 +3 位作者 冼培凤 符雅杰 林国华 王升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2-397,I0004,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蜂针治疗4组(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 min组、单蜂30 s组),取足三里穴,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足趾容积、缩足反应... 目的:观察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蜂针治疗4组(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 min组、单蜂30 s组),取足三里穴,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足趾容积、缩足反应时间及HE切片观察。结果: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足趾容积提高,缩足反应时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改变没有显著差异。单蜂1 min组大鼠足趾容积低于其余各组,缩足反应时间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单蜂1 min组近期疗效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 类风湿性关节炎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蜂针对佐剂性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IL-15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陈莹 冼培凤 +1 位作者 冯淑兰 杨路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观察蜂针对佐剂性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蜂针治疗组、激素治疗组、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余3组采用Freund氏完全佐剂制造大鼠关节炎模型... 目的:观察蜂针对佐剂性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蜂针治疗组、激素治疗组、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余3组采用Freund氏完全佐剂制造大鼠关节炎模型。蜂针治疗组:取肾俞、足三里、命门、大椎穴,用镊子轻轻捏住蜜蜂的腰部,将其尾部对准穴位,让其自然蛰入穴位并留针10 min。均治疗21天,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5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激素治疗组、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激素治疗组、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激素治疗组比较,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略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蜂针治疗RA可以有效降低IL-15水平,从而有效缓解RA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蜂针 IL-15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针灸教学实践与探索浅谈
8
作者 王升旭 陈莹 冼培凤 《河北中医》 2014年第6期959-960,共2页
针灸是研究用针刺和艾灸及其他作用于腧穴的治疗方法来调理经络气血脏腑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其的掌握是所有中医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条件及管理体制等多... 针灸是研究用针刺和艾灸及其他作用于腧穴的治疗方法来调理经络气血脏腑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其的掌握是所有中医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条件及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限制,现在大学的针灸专业本科教学模式逐渐与社会发展不尽适应。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创新性及较好的实践能力,不断探索更适应发展的实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针灸是一门临床学科,其教学需要接受临床的检验。因此,教学与临床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针灸专业本科培养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教学-临床-科研-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针灸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FN-γ和IL-4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静 陈莹 +3 位作者 张继苹 冼培凤 黄焕琳 王升旭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13-281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FN-γ和IL-4含量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卵蛋白腹腔注射、滴鼻及喷雾吸入,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空白模型组(A组)、丙酸氟替卡松组(B组)、普通粉... 目的观察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FN-γ和IL-4含量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卵蛋白腹腔注射、滴鼻及喷雾吸入,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空白模型组(A组)、丙酸氟替卡松组(B组)、普通粉组(C组)和超微粉组(D组)。干预10天后,采集外周血ELISA法测IL-4和IFN-γ。结果1A组血清IFN-γ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大幅降低,B组、C组和D组血清IFN-γ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5),D组血清IFN-γ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584);2A组血清IL-4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大幅升高,B组、C组和D组血清IL-4含量较A组显著降低(P<0.05),D组血清IL-4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及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95、0.07)。结论超微粉腧穴敷贴能显著升高IFN-γ和降低IL-4,提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恢复Th1和Th2细胞的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中药超微粉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三种蜂针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莹 杨路 +1 位作者 冼培凤 王升旭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蜂蛰刺留针1分钟、双蜂蛰刺留针1分钟、三蜂蛰刺留针1分钟)每组30例,取阿是穴配合辨证取穴,连续治疗7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疼...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蜂蛰刺留针1分钟、双蜂蛰刺留针1分钟、三蜂蛰刺留针1分钟)每组30例,取阿是穴配合辨证取穴,连续治疗7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单蜂组总有效率优于双蜂组和三蜂组。在改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减少关节疼痛个数方面,单蜂组效果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三种剂量蜂针均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单蜂剂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优于双蜂剂量和三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 类风湿性关节炎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