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凌亚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9-770,77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16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8例(2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16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8例(22.2%),胆囊变异血管出血5例(16.7%),胆囊穿支血管出血3例(11.1%),处理方法采用钛夹钳夹21例(65.6%),电凝止血9例(28.1%),中转开腹止血2例(6.3%),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正确地辨认、结扎、切断胆囊动脉及分支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出血
下载PDF
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在肝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凌亚非 吴青松 +6 位作者 孟志华 王建南 黄从云 石广兴 陈振松 朱剑华 赵家锋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年第6期433-435,4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CTP)在肝癌切除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手术后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检查。结果全组病例CTP检查发现5例(13.9%)术后早期复发,CTP清晰地显示了肝内复发...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CTP)在肝癌切除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手术后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检查。结果全组病例CTP检查发现5例(13.9%)术后早期复发,CTP清晰地显示了肝内复发、转移病灶的形态及血供变化。结论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可作为监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一种敏感方法 ,对于评价疗效及早期发现病灶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造影CT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复查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凌亚非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7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90~ 2 0 0 3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 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 11例手术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取栓 2例 ,部分小肠切除 9例 ;5例痊愈 ,死...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90~ 2 0 0 3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 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 11例手术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取栓 2例 ,部分小肠切除 9例 ;5例痊愈 ,死亡 8例 ,其中围手术期死亡 6例 ,死亡率 6 2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栓塞 诊断 手术 围手术期 治愈率
下载PDF
经门静脉化疗泵行CT门静脉造影在肝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4
作者 凌亚非 吴青松 +6 位作者 孟志华 王建南 黄从云 石广兴 陈振松 朱剑华 赵家锋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年第4期249-251,2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P)在肝癌切除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手术后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检查。结果全组病例CTP检查发现5例(13.9%)术后早期复发,CTP清晰地显示了肝内复发、...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P)在肝癌切除术后复查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手术后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检查。结果全组病例CTP检查发现5例(13.9%)术后早期复发,CTP清晰地显示了肝内复发、转移病灶的形态及血供变化。结论经门静脉化疗泵行门静脉造影CT可作为监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一种敏感方法,对于评价疗效及早期发现病灶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造影CT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复查
下载PDF
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
5
作者 凌亚非 吴强 贝抗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 对 31例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本组共 31例 ,男 30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17岁 ,平均 2 7.3岁。对该种损伤尽早施行手术探查 ,重建肢体血运。具体修复方法 :1单纯修补缝合 ;2血管端端吻合 ;3... 目的 对 31例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本组共 31例 ,男 30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17岁 ,平均 2 7.3岁。对该种损伤尽早施行手术探查 ,重建肢体血运。具体修复方法 :1单纯修补缝合 ;2血管端端吻合 ;3自体血管移植 ;4异体血管移植。结果  2例因早期漏诊肢体血循重建时间长而截肢 ,1例血循重建术后感染而截肢 ,1例死于术后顽固性休克 ,余 2 7例肢体完全成活。结论  1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早期易漏诊 ;2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应尽早手术探查 ;3显微外科技术无张力吻合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失误 四肢 损伤 动脉 误诊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患者D2根治手术后S-1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定云 张涛 +4 位作者 凌亚非 赖家骏 翁伟明 胡志伟 李治国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产替吉奥胶囊(S-1)单药与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患者D2根治手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D2根治手术后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给予S-1单药化疗;B组患者给予S-1联合... 目的研究国产替吉奥胶囊(S-1)单药与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患者D2根治手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D2根治手术后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给予S-1单药化疗;B组患者给予S-1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记录化疗期间毒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记录患者1年、2年、3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A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100.00%、83.6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0%、81.63%、67.35%,B组三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100.00%、95.8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0%、91.67%、81.25%,两组1年、2年总生存率与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3年总生存率,2年、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复发转移率为32.65%,明显低于B组,B组消化道毒副反应、血液学毒性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辅助化疗方案均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但也会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方案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加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D2根治术 替吉奥胶囊 奥沙利铂 化疗 比较
下载PDF
SOX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9
7
作者 翁伟明 张涛 +3 位作者 凌亚非 赖家骏 李定云 胡志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8期72-73,76,共3页
目的探讨SOX(维康达+奥沙利铂)方案与FOLFOX4(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 目的探讨SOX(维康达+奥沙利铂)方案与FOLFOX4(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SOX方案。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低、心脏毒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FOLFOX4方案,但SOX方案中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FOLFOX4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X方案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总体来说是优于FOLFOX4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方案 FOLFOX4方案 进展期胃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吴青松 凌亚非 +4 位作者 赵家锋 王建南 黄从云 张小龙 朱剑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62例ACST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介入/内镜治疗组,25例(40.3%),即行PTCD或EST/ENBD术;B...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62例ACST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介入/内镜治疗组,25例(40.3%),即行PTCD或EST/ENBD术;B组为手术组,37例(59.7%)。结果 A组中19例(76%)在PTCD或EST/ENBD术后1周~3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3例(12%)术后并发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其中死亡1例。B组中有32例(86.5%)行了确定性手术;5例(13.5%)行了过渡性手术,术后3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全组治愈率98.4%,死亡率1.6%。结论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ACST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胆管炎 治疗 手术时机
下载PDF
新型疝修补材料修补新西兰大白兔腹壁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德强 李治国 +2 位作者 朱晓峰 张涛 凌亚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8-1001,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疝修补材料聚丙烯网(PPM)+壳聚糖膜复合材料修补新西兰大白兔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单纯PPM修补组(Ⅰ组)、PPM+壳聚糖膜复合材料修补组(Ⅱ组)和商品化防粘连复合补片组(Ⅲ组)。手术方法造成大白兔... 目的观察新型疝修补材料聚丙烯网(PPM)+壳聚糖膜复合材料修补新西兰大白兔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单纯PPM修补组(Ⅰ组)、PPM+壳聚糖膜复合材料修补组(Ⅱ组)和商品化防粘连复合补片组(Ⅲ组)。手术方法造成大白兔腹壁缺损,分别采用上述3种补片修补,术后分期进行腹腔内粘连评分,组织学检查及抗张强度的测定。结果Ⅰ组大白兔术后各期腹腔粘连评分明显高于Ⅱ组及Ⅲ组(分别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术后60 d,Ⅰ组网片表面新腹膜的生长不规则,Ⅱ组网片表面有光滑、完整的新腹膜间皮细胞形成,Ⅲ组网片表面则没有新腹膜形成,而是形成纤维素性包裹层。术后60 d 3组网片修复腹壁缺损后的抗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PPM+壳聚糖膜这两种廉价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网片可安全放置腹腔,能有效防止术后的粘连,并维持良好的修复强度,为下一步应用于临床及大规模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壳聚糖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47
10
作者 吴青松 凌亚非 +2 位作者 王建南 黄从云 赵家锋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分析43例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结果 ,其中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8例,肝叶切除术11例,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4例,胆管损伤修复重建2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分析43例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结果 ,其中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8例,肝叶切除术11例,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4例,胆管损伤修复重建2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2例,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结果早期经腹腔充分引流治愈34例,再次手术5例中治愈2例,后遗胆外瘘1例,死亡2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ARDS);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手术切除窦道治愈1例,经窦道注射硬化剂治愈1例。结论手术操作技术欠缺及对病变部位的认知不足是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主要因素,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预防术后胆漏的发生,早期有效胆汁引流有利于胆漏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 胆漏 病因学 治疗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D2与D3术式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家骏 张涛 +3 位作者 翁伟明 李定云 凌亚非 胡志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4期48-49,共2页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癌D2与D3术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D2术式)52例和B组(D3术式)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癌D2与D3术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D2术式)52例和B组(D3术式)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的QOL评分及术后1、2、3、5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但术后6周的QOL评分指标优于A组,且术后1、2、3、5年生存率高于A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术后2周的QOL评分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3术式对患者的手术性不良影响大于D2术式,但是其术后恢复较快,而远期疗效优于D2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D2术式 D3术式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下载PDF
侵犯浆膜层胃癌D2术式与D3术式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赖家骏 张涛 +3 位作者 翁伟明 李定云 凌亚非 胡志伟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比较侵犯浆膜层胃癌D2术式与D3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于本院采用D2术式进行治疗的48例侵犯浆膜层的胃癌患者为A组,同期采用D3术式进行治疗的48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年、3年、5年的... 目的比较侵犯浆膜层胃癌D2术式与D3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于本院采用D2术式进行治疗的48例侵犯浆膜层的胃癌患者为A组,同期采用D3术式进行治疗的48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年、3年、5年的生存率及手术前、手术后不同时间段的Spitzer量表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2年、3年、5年的生存率高于A组,而手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Spitzer量表评分均高于A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A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3术式在侵犯浆膜层胃癌中的综合优势大于D2术式,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浆膜层胃癌 D2术式 D3术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全结肠灌洗在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翁伟明 张涛 +4 位作者 郭建平 凌亚非 赖家骏 李定云 曾德强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2216-2218,共3页
目的探讨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联合术中全结肠灌洗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90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 目的探讨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联合术中全结肠灌洗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90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联合术中全结肠灌洗治疗,对照组患者术中全结肠灌洗治疗时采用甲硝唑液,实验组患者术中全结肠灌洗治疗时采用甲硝唑+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联合术中全结肠灌洗(甲硝唑+康复新液)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肿瘤切除肠吻合术 全结肠灌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定云 张涛 +4 位作者 凌亚非 赖家骏 曾德强 朱晓峰 翁伟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0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口服联合奥沙利铂注射(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对术后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组(治疗组)38例...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口服联合奥沙利铂注射(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对术后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组(治疗组)38例,替吉奥每天80 mg/m^2,早晚各服1次,连服14 d;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3周为1个周期。奥沙利铂、亚叶酸钙联合5-氟尿嘧啶组(对照组)36例,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注射,维持46 h,2 400 mg/m^2持续静脉注射,2周为1个周期。3-4个周期后再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7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3%(21/38)和50.0%(18/3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6%(31/38)和77.8%(28/3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腹泻、外周神经毒性等,以Ⅰ-Ⅱ度为主,患者均可耐受。治疗组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X用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药物疗法 氟尿嘧啶 治疗应用 氟尿嘧啶 类似物和衍生物 药物疗法 联合 化学疗法 辅助 方法 有机铂化合物 治疗应用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德强 张涛 +1 位作者 凌亚非 朱晓峰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01-601,603,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手术胃癌患者106例,随机分成2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白...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手术胃癌患者106例,随机分成2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下床时间以及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免疫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白蛋白、血红蛋白、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免疫功能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效果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原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青松 王建南 凌亚非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例I期愈合出院,58例经1~15个月随访,复查B超、CT、胆管造影示肝内胆管无残余结石。结论:取尽结石、解除狭窄、切除病...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例I期愈合出院,58例经1~15个月随访,复查B超、CT、胆管造影示肝内胆管无残余结石。结论:取尽结石、解除狭窄、切除病灶是预防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再手术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胆瘘7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李定云 张涛 +4 位作者 凌亚非 赖家骏 曾德强 朱晓峰 翁伟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胃癌根治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确诊为胆瘘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3、4天各2例,术后第6、7、10天各1例.7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部不同程...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胃癌根治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确诊为胆瘘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3、4天各2例,术后第6、7、10天各1例.7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心动过速(HR>120 bmp)、发热(体温>38.5℃)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7例患者中有6例经保守治疗后3~8周治愈,另1例经再次手术引流8周后治愈.结论 术中胆总管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胆瘘治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胆瘘
下载PDF
经腹腔镜穿刺器(Trcar)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李定云 张涛 +4 位作者 凌亚非 赖家骏 翁伟明 胡志伟 何盛泉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2期126-126,共1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的临床效果,并且针对该技术操作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采用经腹腔镜穿刺器(Trcar)置双套管引流治疗的17例腹腔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进... 目的探究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的临床效果,并且针对该技术操作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采用经腹腔镜穿刺器(Trcar)置双套管引流治疗的17例腹腔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进而探讨经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的临床应用。结果本次回顾的1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治疗时间为(7.23±2.6)d。抽取患者的脓肿液进行检查,大肠杆菌感染率(35.29%)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17.6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23.54%)、变形杆菌感染率(11.76%)及其他细菌感染率(11.7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具有颇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穿刺器 双套管引流 腹腔脓肿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老年人大肠癌61例诊治体会
19
作者 罗文安 凌亚非 刘必来 《实用癌症杂志》 1999年第4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大肠癌 诊断 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胃切除术286例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分析与胃镜结果比较
20
作者 张涛 李定云 +4 位作者 凌亚非 赖家骏 曾德强 朱晓峰 翁伟明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并发症的286例胃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分类统计胃镜诊断结果与临床表现,观察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并比较临...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并发症的286例胃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分类统计胃镜诊断结果与临床表现,观察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并比较临床表现与胃镜检查结果。结果 286例患者均有1种或多种并发症,BillrothⅠ式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Ⅱ式(P〈0.05);BillrothⅡ式反流性残胃炎、吻合口炎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Ⅰ式(P〈0.05)。其中179例患者有明显临床表现,占62.58%,107例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占37.41%。其中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缝线残留、残胃癌患者大部分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反流性残胃炎和吻合口炎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结论胃切除术后残胃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胃镜检查是确定残胃并发症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可靠手段。胃切除术后应定期胃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胃镜检查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