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例儿童曼陀罗群体中毒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裴一洁 党娟 +2 位作者 章江琳 樊落 凌继祖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75,共2页
目的总结8例儿童曼陀罗群体中毒后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2022年9月我院PICU收治8例曼陀罗中毒患儿,及时采取鼻胃管洗胃、静脉补充电解质、针对性予以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及早行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和专科护理。结果经多学科协作诊疗和... 目的总结8例儿童曼陀罗群体中毒后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2022年9月我院PICU收治8例曼陀罗中毒患儿,及时采取鼻胃管洗胃、静脉补充电解质、针对性予以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及早行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和专科护理。结果经多学科协作诊疗和精心护理,2例阿托品中毒症状严重的患儿以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7例意识障碍程度较重的患儿行血液灌流治疗,8例患儿分别于入院治疗后第3天、第5天康复出院。结论掌握急性曼陀罗中毒患儿的临床特点,准确评估曼陀罗患儿中毒的程度,迅速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和精心的护理,以提高中毒患儿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曼陀罗 中毒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苦参素对LPS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p-STAT3和SOCS-3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凌继祖 金玉 +2 位作者 李宇宁 党红星 苏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LPS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HMC,分为正常组、LPS(10 mg/L)组、LPS(10mg/L)+苦参素(320 mg/L)组,...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LPS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HMC,分为正常组、LPS(10 mg/L)组、LPS(10mg/L)+苦参素(320 mg/L)组,每组分3个时间点(12,24,48h).采用MTT法检测HMC的增殖,RT-PCR方法检测STAT3和SOCS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STAT3和SOCS3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素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HMC增殖,与正常组相比,p-STAT3和STAT3 mRNA的表达在12,24,48 h均上调,SOCS3蛋白和mRNA的表达也同步上调.与LPS诱导组相比,苦参素组p-STAT3和STAT3 mRNA的表达在12,24,48 h均下调,而SOCS3蛋白和mRNA表达有明显上调的趋势.结论:苦参素能抑制LPS诱导的HMC的增殖,且能上调LPS诱导的HMC中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STAT3和STAT3 mRNA的表达,其作用可能与上调SOCS3、抑制STAT3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膜/细胞学 细胞增殖 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 氧化苦参碱 脂多糖类
原文传递
苦参碱对阿霉素损伤足细胞的干预作用及mTOR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晓菊 李宇宁 +5 位作者 李卫国 张秀敏 凌继祖 杨慧 徐晖 李湘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阿霉素(ADR)损伤足细胞的干预作用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此过程中的表达。方法用1μmol/L ADR制造足细胞损伤模型,分别以10、20、40μg/ml MAT干预24 h,检测足细胞活力、足细胞凋亡比例、足细胞中间丝...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阿霉素(ADR)损伤足细胞的干预作用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此过程中的表达。方法用1μmol/L ADR制造足细胞损伤模型,分别以10、20、40μg/ml MAT干预24 h,检测足细胞活力、足细胞凋亡比例、足细胞中间丝蛋白(Desmin)和mTOR表达,分析不同浓度MAT干预ADR损伤足细胞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R损伤模型的足细胞活性下降、足细胞凋亡比例增加、损伤标志分子Desmin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10~40μg/ml MAT干预后,相对于损伤模型组,足细胞活性增加、凋亡减少、Desmin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细胞受损后,mTOR和磷酸化mTOR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10~40μg/ml MAT干预,mTOR、p-mROR表达较损伤模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细胞受损后,mTOR下游靶蛋白S6K1和4EBP1 mRNA表达下降,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予10~40μg/ml MAT干预后,S6K1和4EBP1 mRNA表达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40μg/ml MAT对ADR诱导足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阿霉素 苦参碱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小鼠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STAT1/PIAS1信号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党红星 金玉 +2 位作者 李宇宁 凌继祖 苏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LPS诱导下HMC增殖时p-STAT1、PIAS1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体外培养HM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模型组及氧化苦参碱干预组,培养12、24、48 h时以MTT法检测HMC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上清Col-Ⅳ含量...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LPS诱导下HMC增殖时p-STAT1、PIAS1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体外培养HM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模型组及氧化苦参碱干预组,培养12、24、48 h时以MTT法检测HMC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上清Col-Ⅳ含量,收集同时段细胞,提取细胞裂解蛋白和mRNA,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STAT1和PIAS1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AT1和PIAS1 mRNA表达。结果LPS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显著加快(P<0.01),Col-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氧化苦参碱干预后细胞增殖和Col-Ⅳ的表达显著较模型组降低(P<0.01)。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LPS诱导下各时间段p-STAT1表达升高,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OM干预后表达显著下降(P<0.01);LPS诱导下PIAS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经OM干预,与LPS组相比各时间段均显著上升(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LPS诱导的人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p-STAT1/PIAS1蛋白及mRNA表达有调节作用,氧化苦参碱可能影响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增殖 氧化苦参碱 JAK/STAT信号通路 p—STAT1 PIAS1分子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及Fok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敏 李宇宁 +3 位作者 凌继祖 姜莉 马建英 张俊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东乡族婴幼儿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Fokl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关系,研究东乡族婴幼儿该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选取东乡族佝偻病患儿69例和东乡族健康婴幼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 目的探讨东乡族婴幼儿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Fokl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关系,研究东乡族婴幼儿该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选取东乡族佝偻病患儿69例和东乡族健康婴幼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基因测序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中VDR基因Bsml、Fokl位点SNP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其与佝偻病的关系。结果东乡族婴幼)LVDR基因BsmI位点SNP的不同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19,P〉0.05);VDR基因Fokl位点SNP的不同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2,P〈0.05),其中T/T基因型罹息佝偻病的危险度高(OR=3.63,95%(7/:1.92-6.86),C/C基因型罹患佝偻病的危险度低(OR=0.39,95%CI:0.21-0.72)。结论东乡族婴幼儿VDR基因FokI位点SNP与佝偻病发病相关,此位点T/T基因型是佝偻病的危险基因型,C/C基因型是佝偻病的保护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 佝偻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维生素D受体基因
下载PDF
苦参碱对脂多糖诱导人胚肾小球系膜细胞STAT1、3及CTGF、PD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婕 金玉 +1 位作者 党红星 凌继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M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中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分子1、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碱抑制增殖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胚肾小球系膜细胞并鉴定... 目的观察苦参碱(M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中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分子1、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碱抑制增殖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胚肾小球系膜细胞并鉴定。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10μg/ml)组、脂多糖(10μg/ml)+苦参碱(320μg/ml)组,分别于12、24、48h采用Real-TimePCR检测STAT1、3、CTGF及PDGF mRNA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p-STAT1、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12、24、48h时间段,10μg/ml的LPS能够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320μg/ml的Ma对MC均有抑制增殖作用(P<0.01);在12、24、48h,LPS组STAT1、3、CTGF及PDGF mRNA增高,苦参碱处理组较LPS组表达明显降低,且在24、48h抑制明显(P<0.01);LPS组P-STAT1在12、24、48h蛋白表达均上调,p-STAT3在24、48h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LPS组相比,苦参碱处理组p-STAT1、3蛋白表达均下调,但p-STAT3在12h表达下调不明显(P>0.05)。结论苦参碱抑制增殖的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下调STAT1、3,降低CTGF及PDGF的分泌未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 系膜细胞 脂多糖 苦参碱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改良法人胎肾小球系膜细胞原代培养 被引量:5
7
作者 党红星 金玉 +2 位作者 梁耀军 凌继祖 苏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315-318,I0004,共5页
目的:原代培养和鉴定正常人胎肾小球系膜细胞(HMC),探索和总结最佳培养方法。方法:取4月胎龄的引产胎儿肾,分离皮质后,筛网滤过分离肾小球,Ⅳ型胶原酶消化,接种肾小球时分别采用传统方法(第1组)和预先浸湿瓶底并以胎牛血清中和胶原酶替... 目的:原代培养和鉴定正常人胎肾小球系膜细胞(HMC),探索和总结最佳培养方法。方法:取4月胎龄的引产胎儿肾,分离皮质后,筛网滤过分离肾小球,Ⅳ型胶原酶消化,接种肾小球时分别采用传统方法(第1组)和预先浸湿瓶底并以胎牛血清中和胶原酶替代离心洗涤(第2组)两种方法,观察系膜细胞生长状态。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第3代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结蛋白(Desmin)、肌动蛋白(Actin)、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Ⅷ因子(FactorⅧ)等相关抗原的表达,鉴定系膜细胞,并绘制其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结果:两组肾小球贴壁率分别71%和90%,系膜细胞开始爬出时间为11d和7d,次代倍增时间为3.94d和3.52d,细胞生长状况有统计学差异。第2组传代的系膜细胞1d内贴壁,1周后长满。细胞呈三角、梭形、不规则形半透明,树枝状突起。免疫化学鉴定Desmin、Vimentin和Actin阳性,FactorⅧ和Cytoker-atin阴性。结论:两种肾小球接种方法对系膜细胞培养有不同影响,我们总结改进的培养方法肾小球贴壁率高,细胞存活和生长良好,并确定培养的细胞为人H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胎肾 免疫细胞化学 原代培养
下载PDF
1例新生儿下肢PICC致腰背部脓肿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裴一洁 党娟 +1 位作者 凌继祖 杨学梅 《护理学报》 2019年第13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1例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原因分析,发现穿刺静脉的选择、送管方法、导管尖端位置及患儿PICC日常维护等与新生儿下肢PICC致腰背部脓肿的关系。结果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 目的分析1例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原因分析,发现穿刺静脉的选择、送管方法、导管尖端位置及患儿PICC日常维护等与新生儿下肢PICC致腰背部脓肿的关系。结果新生儿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后发生腰背部脓肿与穿刺静脉选择不理想、导管尖端位置未完全到达下腔静脉、送管困难、长时间持续输注高渗透性营养液及未严格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新生儿下肢静脉置管时,需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采取正确的送管方法,将导管置入最佳位置,并对导管进行规范的维护,才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肢静脉 腰背部脓肿 护理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相关血清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翟娜娜 谢富佳 +2 位作者 李宇宁 凌继祖 刘丽君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3期4-8,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血清学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48例HSP患儿,77例腹痛患儿。以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血清学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48例HSP患儿,77例腹痛患儿。以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沉为研究指标,应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标志物与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1)HSP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NLR较对照组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SP消化道出血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和CRP较非消化道出血组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临床评分与血清标志物白细胞计数(r=0.344,P<0.001)、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r=0.405,P<0.001)、NLR(r=0.364,P<0.001)、血小板计数(r=0.185,P=0.024)及CRP(r=0.258,P=0.002)呈显著正相关;(4)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仅CRP及NLR为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5)根据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与NLR相比,CRP是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潜在的更有效的预测指标。结论 CRP>7.25 mg/L及NLR>3.43可作为预测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简易血清标志物,临床工作中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消化道出血 血清标志物 NLR CRP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婷 凌继祖 李宇宁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5期3001-3006,3012,共7页
紫癜性肾炎(HSPN)是过敏性紫癜全身性血管炎在肾脏的病理表现,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损伤,大部分患儿症状不重,仅表现为镜下血尿或微量蛋白尿,有少部分患儿会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一致认为早诊断、早... 紫癜性肾炎(HSPN)是过敏性紫癜全身性血管炎在肾脏的病理表现,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损伤,大部分患儿症状不重,仅表现为镜下血尿或微量蛋白尿,有少部分患儿会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一致认为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意义重大,尤其对于蛋白尿不转阴的患儿更应积极治疗。国内外对HSPN的诊断标准明确,无论临床分型还是病理分级均有较为一致的参考指标,但对于疾病治疗方面的报道却以回顾性总结及经验治疗为主,药物种类多样,治疗效果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指导和规范HSPN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儿童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抗凝剂
下载PDF
HLA基因与过敏性紫癜及其肾脏损害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少军 陶仲宾 +1 位作者 凌继祖 李宇宁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0期1901-1905,共5页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病变为主的免疫性疾病。而其累及肾脏所导致的紫癜性肾炎是决定该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免疫机制、炎症机制、遗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HS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病变为主的免疫性疾病。而其累及肾脏所导致的紫癜性肾炎是决定该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免疫机制、炎症机制、遗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HS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参与了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而HLA基因也在HS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LA基因是HSP及其肾脏损害遗传方面的重要基因,目前HLA基因发挥作用的具体位点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从而为理解HSP发病机制和预测高危个体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人类白细胞抗原 肾脏损害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临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利九 李宇宁 凌继祖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7期101-105,共5页
尽管有许多预防策略,但维生素D缺乏症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估计,全世界有10亿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1]。而婴儿、儿童及青少年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要求较高,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 尽管有许多预防策略,但维生素D缺乏症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估计,全世界有10亿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1]。而婴儿、儿童及青少年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要求较高,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呼吸系统、肾脏疾病等其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科学指导维生素D缺乏儿童进行合理的维生素D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炎症性肠病 营养状况 哮喘患儿 相关疾病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IgA1免疫复合物对中性粒细胞激活及CD8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婷 李宇宁 凌继祖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1免疫复合物(IgA1-IC)对中性粒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HSP微血管损伤的病因以及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初诊HSP患儿,4周内未接...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1免疫复合物(IgA1-IC)对中性粒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HSP微血管损伤的病因以及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初诊HSP患儿,4周内未接受激素治疗,同时排外患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或其他肾脏疾病。对照组为60例非感染因素入院,并排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无肾脏器质性病变者。所有入选对象均在入院当日收集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gA1-IC、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弹性蛋白酶(NE)的质量浓度,血液常规分析获得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IgA Fc受体(CD89+)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法检测CD89mRNA的表达量。为观察HSPN的发病情况,在数据统计阶段依据有无肾脏受累分为HSP组(76例)和HSPN组(32例)。结果HSP组血清中IgA1-IC、MPO、NE质量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HSPN组IgA1-IC质量浓度高于HSP组(P<0.05);MPO、NE质量浓度在HSPN组与HS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P组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D89+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N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D89+百分比均高于HSP组;在mRNA水平上,HSP组CD89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HSPN组患儿CD89 mRNA表达量与HSP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N组IgA1-IC与NE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454,P<0.009),MPO和IgA1-IC质量浓度在总体趋势上有一致性,但相关性不显著(r=0.277,P<0.125)。结论HSP患儿IgA1-IC质量浓度明显升高,与CD89结合激活中性粒细胞,致使中性粒细胞释放MPO及弹性蛋白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在HSP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SPN的发病与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活化有关,同时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中性粒细胞 IgA1免疫复合物 髓过氧化物酶 弹性蛋白酶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岚 凌继祖 李宇宁 《甘肃医药》 2016年第7期495-498,共4页
在儿童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紫癜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疾病,发病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病情较轻时,表现出镜下血尿、微量蛋白尿等情况,病情较重时,会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直至肾脏病终末期需要长期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对儿童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 在儿童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紫癜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疾病,发病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病情较轻时,表现出镜下血尿、微量蛋白尿等情况,病情较重时,会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直至肾脏病终末期需要长期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对儿童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发病儿童的临床表现、肾脏的病理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本文对药物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紫癜性肾炎 药物 治疗
下载PDF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岚 凌继祖 李宇宁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孟鲁司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为儿童HSPN的治疗提供循证科学的治疗方法。方法检索CNKI、CBM、VIP、万方、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孟鲁司特治疗儿童紫癜性...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孟鲁司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为儿童HSPN的治疗提供循证科学的治疗方法。方法检索CNKI、CBM、VIP、万方、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孟鲁司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文献。制订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经两名研究人员筛选与评价,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 Mam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文献353篇,最终纳入11篇文献。10篇文献有中度偏倚风险,1篇文献有低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孟鲁司特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196/2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154/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次要指标除尿LTE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尿β2-MG、尿Ig G、尿ALb、尿TRF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变化不大,基本稳定。结论应用孟鲁司特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患儿,可一定程度地减轻肾脏损害,不良反应较轻,需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实验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 紫癜性肾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婴儿重症麻疹合并脑炎、严重脓毒症1例
16
作者 康慧慧 李博文 +1 位作者 凌继祖 李宇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4期159-160,共2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应用和预防工作的深入发展,麻疹的发病大幅度下降,但小婴儿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该病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柯氏斑、全身斑丘疹为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应用和预防工作的深入发展,麻疹的发病大幅度下降,但小婴儿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该病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柯氏斑、全身斑丘疹为特征。常见并发症为肺炎、喉炎,合并脑炎、严重脓毒症者临床进展快,病死率高,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少。现将我院收治的麻疹合并脑炎、严重脓毒症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7个月,主因"腹泻、发热7 d,皮疹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麻疹 脑炎 严重脓毒症 血液净化
原文传递
desm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阿霉素损伤足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卫国 李宇宁 +3 位作者 周晓菊 凌继祖 李湘津 徐晖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5-646,共2页
阿霉素(ADM)肾病大鼠模型是经典的。肾病和肾小球硬化模型之一,而ADM对体外培养足细胞也有直接损伤作用。desmin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公认的与足细胞损伤有关的分子。本研究探讨ADM对足细胞desmin和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阿霉素(ADM)肾病大鼠模型是经典的。肾病和肾小球硬化模型之一,而ADM对体外培养足细胞也有直接损伤作用。desmin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公认的与足细胞损伤有关的分子。本研究探讨ADM对足细胞desmin和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活性维生素D对ADM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DESMIN 足细胞损伤 活性维生素D 阿霉素损伤 干预作用 肾小球硬化模型 mRNA表达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丽君 凌继祖 赵福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4-177,181,共5页
目的了解对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采集2013-2015年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和血清CP-IgM,对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 目的了解对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采集2013-2015年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和血清CP-IgM,对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37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样本中共分离233株病原体,阳性率16.93%,其中肺炎支原体214株(91.85%),肺炎衣原体19株(8.15%)。2013年病原体阳性率12.26%(39/318),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分别为30株和9株;2014年病原体阳性率16.05%(74/461),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分别为68株和6株;2015年的病原体阳性率20.10%(120/597),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分别为116株和4株。春季分离病原体58株,阳性率23.11%(58/251),均为肺炎支原体;夏季分离病原体86株,阳性率13.98%(86/508),均为肺炎支原体;秋季分离病原体38株,阳性率10.98%(38/346);冬季分离病原体51株,阳性率18.82%(51/271)。男性患儿分离病原体156株,阳性率18.44%(156/846);女性患儿分离病原体77株,阳性率14.53%(77/530)。<1岁患儿病原体阳性率19.21%(44/229),1~3岁患儿病原体阳性率16.23%(93/573),3~6岁患儿病原体阳性率10.09%(35/347),6~12岁患儿病原体阳性率26.87%(61/227)。4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病原体124株,阳性率29.45%,543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分离病原体92株,阳性率为16.94%,344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分离病原体17株,阳性率为4.94%,均为肺炎支原体。52例喉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和16例哮喘合并感染患者均未检出病原体。结论肺炎支原体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体,感染情况呈逐年升高趋势。男性6~12岁患儿,尤其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检出率较高,临床治疗时应给予格外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病原学
原文传递
他克莫司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Meta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秀敏 李宇宁 +4 位作者 李卫国 于静 李湘津 徐晖 凌继祖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271-276,共6页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与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检索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治疗组采用他克莫司,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数据库:Cochrane、Pubmed、Medline、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与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检索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治疗组采用他克莫司,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数据库:Cochrane、Pubmed、Medline、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文献利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中完全缓解率、治疗失败率,治疗12个月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利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79篇文献,符合条件的6篇,英文4篇,中文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方面:①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相比,可降低治疗失败率及复发率,但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环孢素A相比,可降低治疗失败率,而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泼尼松相比,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并降低治疗失败率,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利妥昔单抗与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他克莫司较环磷酰胺不良反应率低.结论 目前证据表明,他克莫司在某些结局指标优于环磷酰胺、环孢素、泼尼松,而与利妥昔单抗相比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META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仲宾 冯彦栋 +7 位作者 王洁 周永康 闫小莉 姚佳 王一青 李博文 凌继祖 原新慧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785-792,共8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1月。纳入...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1月。纳入行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HSPN的相关原始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包含44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45例,对照组198例。经分析,试验组的完全缓解率(OR=1.95,95%CI 1.19~3.22,P=0.009)、整体缓解率(OR=2.92,95%CI 1.74~4.88,P<0.001)、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SMD=0.35,95%CI 0.09~0.61,P=0.008)、血白蛋白上升水平(SMD=1.27,95%CI 0.43~2.11,P=0.003)及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SMD=0.48,95%CI 0.21~0.76,P=0.001)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OR=0.19,95%CI 0.05~0.72,P=0.015)和病死率(OR=0.19,95%CI 0.04~0.78,P=0.02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可以提高HSP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整体缓解率、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血白蛋白上升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减少HSPN的复发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紫癜性肾炎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