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嘌醇及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1
作者 凡永艳 彭建军 +2 位作者 薛桥 王玉堂 李泱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4期315-324,共10页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醇及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RAP)房颤模型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快速心房起搏组(P组)、快速心房起搏-别嘌醇干预组(ALL组)及快速心房...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醇及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RAP)房颤模型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快速心房起搏组(P组)、快速心房起搏-别嘌醇干预组(ALL组)及快速心房起搏-非布司他干预组(FP组)。4周的RAP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对左心房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并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7、Collagen I及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P组的LAD、LAVmax及LAVmin均显著高于S组(P<0.01),LAEF显著低于S组(P<0.01);FP组的LAD显著低于ALL组(P<0.01),而两组LAVmax、LAVmin、LAEF之间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AP导致左心房心肌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性损伤,并导致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应用XO抑制剂干预(尤其是非布司他)可以减轻这些异常的病理改变,同时减轻左心房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P组左心房纤维组织面积的比例明显高于S组(P<0.01);应用XO抑制剂干预后纤维组织面积的比例与P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且FP组明显低于ALL组(P<0.05)。RAP导致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同时上调Collagen I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XO抑制剂干预可使TGF-β1、Collagen I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同时上调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在FP组尤为明显。结论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的干预显著改善了RAP诱导的心房结构重构,减轻了心房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结构重构 黄嘌呤氧化酶 非布司他
下载PDF
别嘌醇与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2
作者 凡永艳 彭建军 +1 位作者 王玉堂 李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11-616,共6页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醇与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RAP)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快速心房起搏组(P组)、快速心房起搏-别嘌醇干预组(ALL组)及快速心房起...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醇与非布司他)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RAP)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快速心房起搏组(P组)、快速心房起搏-别嘌醇干预组(ALL组)及快速心房起搏-非布司他干预组(FP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半乳糖凝集素-3的活性及左心房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XO、黄嘌呤脱氢酶(XDH)的活性。在起搏之前及4周的RAP之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测定基础起搏周长为200 ms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 200)和房颤诱发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质印记法检测钙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基α1 C(Cav1.2)、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族D3(Kv4.3)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S组相比,P组SOD活性明显降低,XO、XDH、hs-CRP、GDF-15及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XO抑制剂后,SOD活性回升明显,XO、hs-CRP、GDF-15及半乳糖凝集素-3活性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组SOD显著高于ALL组,XDH、hs-CRP、GDF-15及半乳糖凝集素-3活性显著低于A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P组与ALL组X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FP组XDH水平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LL组XDH水平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后P组的AERP 200明显低于S组(P<0.01),然而FP组的AERP 200显著高于P组和ALL组(P<0.05)。除S组外,P组、ALL组和FP组在RAP后的房颤诱发率均显著高于起搏之前基线状态下的房颤诱发率(P<0.05);应用XO抑制剂干预后,房颤诱发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FP组尤为明显。RAP可导致左心房组织中Cav1.2和Kv4.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但是应用XO抑制剂干预可部分抑制这些改变,在FP组尤为明显。结论XO抑制剂(尤其是非布司他)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左心房组织中Cav1.2、Kv4.3表达水平的下调,进而延长AERP,降低房颤诱发率,改善心房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电重构 黄嘌呤氧化酶 非布司他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围术期使用替罗非班的合理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文杰 徐伟豪 +4 位作者 凡永艳 彭利 兰凯 张玉霄 卢才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5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以及围术期使用替罗非班的合理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PCI术的ACS合并糖尿病(DM... 目的 探讨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以及围术期使用替罗非班的合理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PCI术的ACS合并糖尿病(DM)的老年患者648例,按入院HbA1c水平分组:A组(HbA1c< 6.5%,152例)、B组(6.5%≤HbA1c≤7.5%,245例)和C组(HbA1c> 7.5%,251例).按围术期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组:X组(未使用,351例),Y组(使用,297例).比较各组术后1年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并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主要终点事件:A、B、C三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X组较Y组发生率高[68 (21.9%) vs33 (15.4%),P<0.05];X组中,不同HbA1c水平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存在差异(P<0.01);而Y组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要终点事件:X、Y组仅在微量出血事件发生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3)当HbA1c>7.5%时,使用替罗非班能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心肌梗死病史、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吸烟史、HbA1c水平和是否使用替罗非班是老年ACS合并DM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术前HbA1c水平是ACS合并DM的老年患者PCI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围术期加用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但有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促凝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高强度军事训练对官兵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凡永艳 李泱 +2 位作者 程文昆 王玉堂 薛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军事训练时官兵心血管系统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170例某集团军参训官兵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高强度组100例,对照组70例。于军事训练结束后检测各组血皮质醇(CO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cTnT)、人心型脂肪酸结... 目的探讨高强度军事训练时官兵心血管系统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170例某集团军参训官兵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高强度组100例,对照组70例。于军事训练结束后检测各组血皮质醇(CO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cTnT)、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并进行疲劳评定量表的调研。进一步对高强度组40名及对照组36名官兵采集血压和心电图进行血压值、各种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分析。结果高强度军事训练可导致应激相关指标COR及炎症相关指标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强度组心肌损伤标记物cTnT及H-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强度组总体血压及疲劳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较低(P=1.000),高强度组平均心率、总心搏数、房性早搏个数、室性早搏个数、窦性心律不齐及间歇性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强度组HRV降低(P<0.01)。结论高强度军事训练可使机体处于急性应激和炎症状态,导致心肌损伤,加重官兵疲劳程度,同时伴随着血压的升高,HRV减低,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应激 心血管系统 心率变异性 疲劳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凡永艳 李泱 +4 位作者 彭利 郭文杰 张彦 卢才义 薛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732-737,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对不同年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ACS,围术期均用小剂...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对不同年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ACS,围术期均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302例(男性207例,女性9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n=155)和中青年组(<65岁,n=147)。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30d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老年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6(16.7%)vs 7(4.8%),P=0.001]。(2)30d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两组各1例,老年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24例(15.5%),中青年组6例(4.2%),P=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女性、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PCI史为30d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女性、吸烟史、糖尿病与30d内各种出血事件成正相关,老龄、高脂血症、既往PCI史不是出血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因素。结论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及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提示对老年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文昆 凡永艳 +3 位作者 李延广 刘赛哲 单兆亮 王玉堂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22-426,444,共6页
目的探究可能导致左心耳慢血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中心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4例,根据左心耳血流速度分为左心耳慢血流组(<40cm/s,n=40)和左心耳血流正常组(≥40cm/s,n=74)。比较... 目的探究可能导致左心耳慢血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中心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4例,根据左心耳血流速度分为左心耳慢血流组(<40cm/s,n=40)和左心耳血流正常组(≥40cm/s,n=74)。比较两组超声及化验指标等的差异,并与左心耳血流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左心耳慢血流组平均年龄62岁,男性占65%;正常血流组平均年龄61岁,男性占69%。两组房颤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史、D-二聚体、心房脑钠肽前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因子Ⅱ、Ⅶ活性、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房内径及二尖瓣反流程度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病史(r=-0.20,P=0.035)、心房脑钠肽前体(r=-0.61,P<0.001)、左心房上下径(r=-0.49,P<0.001)、左心房前后径(r=-0.62,P<0.001)、左心房左右径(r=-0.52,P<0.001)及二尖瓣反流程度(r=-0.28,P=0.003)与左心耳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上下径及心房脑钠肽前体是左心耳血流速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左心房上下径及心房脑钠肽前体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慢血流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流速度 左心房内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凡永艳 李泱 +1 位作者 卢才义 薛桥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围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ACS,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且围术期均应用小剂...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围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ACS,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且围术期均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的患者441例(年龄35~90岁),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n=235),女性组(n=206)。比较二组患者PCI术后30d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女性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组[30例(14.7%)vs15例(6.4%);P=0.005],而30d内MACCE的发生率[13例(6.3%)]与男性组[8例(3.4%)]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2二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二组各1例,而女性组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33例(16.0%)vs15例(6.4%);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PCI史及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30d内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ACS患者术后30d主要终点事件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比男性高,而二组患者MACCE事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女性接受PCI治疗时强化抗血小板的获益与出血风险之间的权衡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围术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