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乙酰半胱氨酸抗肠道缺血再灌注休克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刁有芳 肖南 +2 位作者 田昆仑 刘萍 刘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观察补充N一乙酸半肽氨酸(NAC)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SMAO)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肠道及远处器官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卜tar大鼠42只,分成NAC治疗组(n一月)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1)。SMAO45min后松夹,... 目的:观察补充N一乙酸半肽氨酸(NAC)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SMAO)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肠道及远处器官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卜tar大鼠42只,分成NAC治疗组(n一月)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21)。SMAO45min后松夹,于松夹后5min给予NAC(50mg/kg)或生理盐水。测定松夹后2、4、6h肠、心、肝、肾、肺组织游离流基(NPSH)、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酶(MPO)的改变。结果:给予NAC可明显增加组织NPSH的水平,降低MDA和MPO的含量。结论:NAC对肠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和远处器官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 肠道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NAC
下载PDF
家兔创伤休克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刁有芳 陈惠孙 +2 位作者 汪江淮 王涛 田昆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0年第3期153-154,193,共3页
作者采用家兔骨折创伤休克模型,观察了休克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积和血浆渗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创伤休克后6小时内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血细胞比积、全血粘度显著降低(P<0.05~0.01),血浆渗透浓度逐渐升高,... 作者采用家兔骨折创伤休克模型,观察了休克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积和血浆渗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创伤休克后6小时内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血细胞比积、全血粘度显著降低(P<0.05~0.01),血浆渗透浓度逐渐升高,死亡动物在临终前血浆渗透浓度多在340mOsm/kgH_2O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血液流变学 创伤休克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血细胞比积 血浆渗透浓度
下载PDF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抗山羊高原失血性休克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刁有芳 陈惠孙 +6 位作者 刘良明 杜文华 刘建昌 田昆仑 刘萍 刘宝华 吴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抗山羊高原失血性休克的作用Theroleofthyrotropinreleasinghormoneonhemorrhagicshockathighaltitudeingoat刁有芳,陈惠孙,刘良明,...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抗山羊高原失血性休克的作用Theroleofthyrotropinreleasinghormoneonhemorrhagicshockathighaltitudeingoat刁有芳,陈惠孙,刘良明,杜文华,刘建昌,田昆仑,刘萍,刘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高原 TRH
下载PDF
出血未控制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钦存 肖南 +3 位作者 刁有芳 田昆仑 范小青 陈惠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 探讨出血未控制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提高复苏效果的机制。方法  5 4只 Wistar大鼠应用 Krausz等人制作的标准脾脏损伤 +切断脾中部一动脉分支制作重度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 ,休克后依据维持平均动脉压 ( MAP)的不同随机分为 4 0... 目的 探讨出血未控制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提高复苏效果的机制。方法  5 4只 Wistar大鼠应用 Krausz等人制作的标准脾脏损伤 +切断脾中部一动脉分支制作重度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 ,休克后依据维持平均动脉压 ( MAP)的不同随机分为 4 0、5 0、6 0、80和 10 0 m m Hg( 1mm Hg=0 .133k Pa)组 (分别为RS4 0、RS5 0、RS6 0、RS80、RS10 0组 )和假手术组 ( SS组 ) ,当 MAP降至 4 0 m m Hg时开始应用平衡盐液复苏 ,分别维持上述相应的 MAP,4 5 m in( T4 5点 )后结扎止血 ,再应用平衡盐液 +全血 ( 2∶ 1)复苏 ,使 MAP尽量维持在 10 0 mm Hg,2 h后 ( T16 5点 )停止输液 ,观察 4 h( T4 0 5点 )。于 T0点、T4 5点、T16 5点和 T4 0 5点抽血样送检 ,测定血乳酸 ( BL )、碱缺失 ( BE)和血细胞比容 ( Hct) ;于 T4 0 5点取少量肝组织测定组织血流量、ATP酶、丙二醛 ( MDA)和总抗氧化能力 ( T AOC)。结果 随着维持 MAP的增高 ,血 Hct、肝组织 ATP酶、T AOC和组织血流量逐渐降低 ,而 MDA、BL和 BE却逐渐增高。在 T4 5和 T4 0 5点 ,RS80和 RS10 0组的 Hct明显低于 SS、RS5 0和 RS6 0组 ( P均 <0 .0 5 ) ;在 T4 0 5 ,RS80和 RS10 0组的 BE和 BL 明显高于其他 4组 ( P均 <0 .0 5 ) ,MDA明显高于 SS、RS4 0和 RS5 0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未控制出血性 液体复苏 限制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钦存 肖南 +3 位作者 刁有芳 田昆仑 范小青 陈惠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46-749,共4页
目的 :探讨未控制出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采用 Krausz标准脾脏损伤 +切断脾中部一动脉分支制作重度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后 ,随机分为 6组 (n=10 ) :未输液复苏组(NF组 )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 .6 7k ... 目的 :探讨未控制出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采用 Krausz标准脾脏损伤 +切断脾中部一动脉分支制作重度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后 ,随机分为 6组 (n=10 ) :未输液复苏组(NF组 )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 .6 7k Pa(1k Pa=7.5 mm Hg)组 (NS5 0组 )、8.0 0 k Pa组 (NS6 0组 )、10 .70 k Pa组 (NS80组 )、13.30 k Pa组 (NS10 0组 )和结扎止血后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13.30 k Pa组 (止血输液组 )。各输液组在平均动脉压降至 5 .33k Pa时开始用平衡盐液复苏 ,使血压分别维持在各相应水平 ,观察各组动物的出血量、输液量、存活率、存活时间及各时间点的血压、血乳酸、碱缺失和血细胞比容 (Hct)的变化情况。结果 :NS5 0组的出血量、输液量明显低于 NS80、NS10 0组 (P均 <0 .0 5 ) ,存活率明显高于 NS80、NS10 0组和未输液组(P均 <0 .0 5 ) ,存活时间比未输液组、NS80和 NS10 0组明显延长 (P均 <0 .0 5 ) ;随着维持血压的增高 ,Hct逐渐降低 ,伤后 12 0分钟 NS5 0组明显高于 NS6 0组、NS80组和 NS10 0组 (P均 <0 .0 5 ) ;在各时间点 ,血乳酸和碱缺失随着复苏血压的增高而逐渐降低 ,伤后 6 0分钟 ,NS5 0组明显高于 NS6 0组、NS80组、NS10 0组和止血输液组 (P均 <0 .0 5 )。结扎止血组各项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 早期 液体复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异丁基壳聚糖多功能敷料的生物安全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良明 田昆仑 +4 位作者 范小青 廖自福 刁有芳 肖南 李东红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以壳聚糖衍生物-异丁基壳聚糖为生物基质材料而制成的多功能(止血、镇痛、抗菌、促愈合)创面敷料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皮肤刺激、皮内刺激、眼刺激法考察其刺激作用;利用皮肤斑贴试验观察其致敏作用;采用腹腔注射法观察其全身急... 目的研究以壳聚糖衍生物-异丁基壳聚糖为生物基质材料而制成的多功能(止血、镇痛、抗菌、促愈合)创面敷料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皮肤刺激、皮内刺激、眼刺激法考察其刺激作用;利用皮肤斑贴试验观察其致敏作用;采用腹腔注射法观察其全身急性毒性作用。结果异丁基壳聚糖多功能敷料无刺激、无致敏及无明显急性毒性。结论异丁基壳聚糖多功能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敷料 异丁基壳聚糖 致敏作用 刺激作用 全身急性毒性
下载PDF
ICI174,86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身及局部血管反应性变化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良明 李萍 +5 位作者 刁有芳 周学武 周荣 廖自福 田昆仑 刘建仓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时全身和局部血管反应性变化及δ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 剂ICI174,,86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戊巴比妥钠麻醉(30 mg/kg)。 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用32只大鼠,随机...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时全身和局部血管反应性变化及δ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 剂ICI174,,86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戊巴比妥钠麻醉(30 mg/kg)。 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用32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1 h低血压组,2 h低血压组和3 h低血压 组.每组8只动物;动物经股动脉插管放血至血压40 mm Hg(1mm Hg=0.133 kPa)分别维持1、2和3 h,然 后回输全部残余失血。观察回输血后1、2和3 h血压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对去甲肾上腺素(NE.3μg/kg) 的反应性变化。第二部分实验用24只大鼠。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对照组、ICI174,864 0.5 mg/kg干预组和 1.0 mg/kg干预组,每组8只动物;动物经股动脉插管放血至血压40 mm Hg.维持2 h,回输残余失血,观察给 予ICI174.864后1、2和4 h血压和SMA对NE(3 μg/kg)的升压和收缩反应。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全身(血 压对NE的升压反应)和局部(SMA对NE的收缩反应)血管反应性显著降低,且呈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依赖 性,即休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血管反应性降低越多。单纯回输失血不能纠正血管的低反应性,ICI174,864 对休克血管的低反应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失血性休克可诱导全身和 局部血管反应性降低,并与休克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血管反应性 大鼠 全身 局部 血压 回输 和局 恢复作用 结论
下载PDF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对创伤休克大鼠肝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蒋建新 汪江淮 +3 位作者 陈惠孙 胡德耀 刁有芳 田昆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4-66,共3页
采用大鼠单侧股骨粉碎性骨折伴15%体重失血的模型,观察动物存活率,肝脏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ADP/O值的变化以及ia TRH 5 mg·kg^(-1)对肝线枉体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创伤休克时,肝脏线粒体RCR,ADP/O值显著降低,24 h大鼠存活率明... 采用大鼠单侧股骨粉碎性骨折伴15%体重失血的模型,观察动物存活率,肝脏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ADP/O值的变化以及ia TRH 5 mg·kg^(-1)对肝线枉体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创伤休克时,肝脏线粒体RCR,ADP/O值显著降低,24 h大鼠存活率明显减少,TRH能明显提高肝线粒体RCR,ADP/O值以及休克动物存活率,提示TRH有明显改善休克大鼠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素 释放激素 创伤性 休克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时自由基对肝脏细胞和亚细胞器的损伤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江淮 陈惠孙 +2 位作者 刁有芳 田昆仑 王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探讨氧衍生的自由基在内毒素休克时对肝脏细胞和亚细胞的损伤作用。给大鼠静注内毒素(3mg/kg体重)0.5小时后,尽管肝组织MDA没有明显升高(P>0.05),但线粒体和溶酶体悬液中MDA以及肝组织、线粒体、溶酶体SOD较对照已明显升高(P<... 本文探讨氧衍生的自由基在内毒素休克时对肝脏细胞和亚细胞的损伤作用。给大鼠静注内毒素(3mg/kg体重)0.5小时后,尽管肝组织MDA没有明显升高(P>0.05),但线粒体和溶酶体悬液中MDA以及肝组织、线粒体、溶酶体SOD较对照已明显升高(P<0.05)。休克后2小时,肝组织、线粒体、溶酶体MDA均显著升高(P<0.01~0.001),以后升高更甚(P<0.001)。线粒体、溶酶体SOD在休克后2小时明显下降(P<0.05),休克后4小时肝组织和亚细胞器SOD均明显受抑(P<0.01~0.001)。血浆,溶血液MDA、SOD和溶酶体酶在休克后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氧衍生的自由基在内毒素休克时引起肝细胞和线粒体、溶酶体等亚细胞器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而亚细胞器的损伤似乎早于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内毒素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适宜量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涛 刘良明 +3 位作者 刁有芳 廖自福 范小青 陈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对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适宜量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分别做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不同量的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和LR+HES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目的对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适宜量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分别做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不同量的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和LR+HES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变化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在35%失血性休克(中度休克)时,不同剂量的LR、HSD输注对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0ml/kg HES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20ml/kg HES(P<0.05);1倍失血量LR+HES输注优于2倍和3倍失血量的LR+HES(P<0.05)。在45%失血性休克(重度休克)时,3倍失血量LR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比1倍和2倍失血量的LR效果好(P<0.05);6ml/kg的HSD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效果比4、8ml/kg的HSD效果好(P<0.05)。同样,30ml/kg HES和2倍失血量的LR+HES输液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和存活时间效果优于其他剂量组的HES和LR+HES(P<0.05),除HSD各剂量组明显降低血pH值外,其他各液体对血气指标的影响均不大。结论LR除复苏重度休克以3倍失血量输注效果好外,其余液体以HES30ml/kg,HSD6ml/kg以及2倍失血量的LR+HES复苏失血性休克效果较好,是较理想的失血性休克复苏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羟乙基淀粉 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损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南 刘韧 +3 位作者 田昆仑 刁有芳 刘宝华 陈惠孙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一氧化氮 (NO)参与休克的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但它对组织损伤 ,特别是肠道的损伤及细菌移位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本实验以NO合酶 (NOS)底物左旋精氨酸及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 (LNNA)为工具 ,观察NO对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肠道损伤... 目的 一氧化氮 (NO)参与休克的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但它对组织损伤 ,特别是肠道的损伤及细菌移位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本实验以NO合酶 (NOS)底物左旋精氨酸及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 (LNNA)为工具 ,观察NO对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肠道损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用内毒素 (LPS ,10mg/kg,ip)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 ,给予LNNA或L -arg抑制或促进NO合成 ,测定肠道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的含量 ,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结果 LPS可降低肠组织DAO活性 ,增加MDA含量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和细菌数量 ;用LNNA抑制NO后可加重LPS的上述作用 ,而给予L -arg促进NO合成则可减轻LPS的作用。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内毒素血症时 ,抑制NO可加重肠道损伤和细菌移位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毒素血症 细菌移位 肠道损伤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败血症大鼠肝、肾、心、肺线粒体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建新 汪江淮 +3 位作者 陈惠孙 田昆仑 王涛 刁有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3-186,共4页
本实验根据Wichterman等人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败血症大鼠模型,观察了CLP败血症早、晚期心、肺、肝和肾线粒体功能的变化。CLP12h,肝、肾和心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1,P<0.05,P<0.01)。CLP1... 本实验根据Wichterman等人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败血症大鼠模型,观察了CLP败血症早、晚期心、肺、肝和肾线粒体功能的变化。CLP12h,肝、肾和心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1,P<0.05,P<0.01)。CLP16h,肺线粒体RCR亦有明显降低(P<0.001)。各生命脏器线粒体P/O值也都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CLP20h,RCR和P/O都下降更甚。结果提示CLP败血症过程中,生命脏器线粒体损伤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生命脏器线粒体损伤可能是败血症过程中多种器官功能衰竭的始动环节,线粒体的损伤可能与细菌和/或内毒素的直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线粒体 大鼠
下载PDF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高渗盐右旋醣酐抗高原失血性休克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良明 陈惠孙 +5 位作者 田昆仑 刘建仓 张云风 杜文华 刁有芳 刘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6-127,共2页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高渗盐右旋醣酐抗高原失血性休克的作用63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刘良明,陈惠孙,田昆仑,刘建仓,张云风,杜文华,刁有芳,刘萍关键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高渗盐液,休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高渗盐右旋醣酐抗高原失血性休克的作用63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刘良明,陈惠孙,田昆仑,刘建仓,张云风,杜文华,刁有芳,刘萍关键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高渗盐液,休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1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创伤 TRH 高渗盐液 右旋醣酐
下载PDF
自由基清除酶(剂)对SMAO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江淮 陈惠孙 +3 位作者 蒋建新 刁有芳 田昆仑 王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5-199,共5页
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1h后松夹,于松夹前分别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v,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别嘌呤醇(allopurinol, ALLO)、SOD+CAT、SOD+ALLO和SOD+CAT+ALLO。结果表明,除单用CAT外,其他单用或伍用自由... 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1h后松夹,于松夹前分别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v,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别嘌呤醇(allopurinol, ALLO)、SOD+CAT、SOD+ALLO和SOD+CAT+ALLO。结果表明,除单用CAT外,其他单用或伍用自由基清除酶(剂)均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表现为应用自由基清除酶(剂)能明显抑制肠、心、肝、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dialdehyde, MDA)含量的升高,稳定组织内源性SOD的活力,同时血浆溶酶休酶的释放减少,休克动物血压升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实验结果尚表明,应用自由基清除酶(剂)可以明显减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superior mc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 SMAO)休克大鼠小肠粘膜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丙二醛 抗氧化剂 SOD SMAO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不同组织代谢变化与组织损伤差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志刚 肖南 +2 位作者 刘韧 田昆仑 刁有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1-703,共3页
目的 :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肠组织与心肌、骨骼肌等肠外组织在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组织损伤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磷酸腺苷 (ATP)、二磷酸腺苷 (ADP)和一磷酸腺苷 (AMP)含量 ;生化及比色法... 目的 :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肠组织与心肌、骨骼肌等肠外组织在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组织损伤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磷酸腺苷 (ATP)、二磷酸腺苷 (ADP)和一磷酸腺苷 (AMP)含量 ;生化及比色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 (XO)、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肠组织、心肌和骨骼肌AT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对照的 2 6 3%、30 7%和 6 2 8% ;复苏后 ,心肌、骨骼肌ATP含量明显高于休克组 ;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 ,肠组织XO活化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SOD活力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脂质过氧化程度较心肌和骨骼肌严重。结论 :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不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及组织损伤程度存在差异性 ,肠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及损伤程度重于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组织损伤 差异性 复苏术 能量代谢 脂质过氧化作用 再灌注损伤 创伤休克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霍小萍 顾学兰 +7 位作者 刘良明 刁有芳 马春艳 陈家慧 李萍 卢是玥 刘建仓 徐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847-1850,共4页
目的: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脓毒性休克后1h用3个剂量ED(6.0,3.0和1.5mg/kg)治疗,测定休克后4个时相点平均血压(MA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左室舒张末... 目的: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脓毒性休克后1h用3个剂量ED(6.0,3.0和1.5mg/kg)治疗,测定休克后4个时相点平均血压(MA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取心肌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LD)、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ED可显著升高MAP,LVESP和±dp/dtmax,并使SOD,CAT活性增强以及MDA浓度降低接近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心肌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ED可明显改善以上形态学变化.结论:ED具有抗脓毒性休克心功能不全的作用,其机制与减轻心肌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氧自由基 休克 脓毒性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家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及其与TNF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韧 刘萍 +1 位作者 田昆仑 刁有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预防性或治疗性给予地塞米松对家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关系。方法 5 3只健康家兔分为对照组 (n =13 ) ,内毒素休克组 (n =16) ,地塞米松预防组 (n =12 )及治疗组 (n =12 )。地塞米松预防组和治... 目的 探讨预防性或治疗性给予地塞米松对家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关系。方法 5 3只健康家兔分为对照组 (n =13 ) ,内毒素休克组 (n =16) ,地塞米松预防组 (n =12 )及治疗组 (n =12 )。地塞米松预防组和治疗组动物于脂多糖 (LPS)输注前 3 0min或输注后 2 0min给予地塞米松 5mg/kg体重 ,观察MABP、动物死亡率、循环血中TNF水平及其它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内毒素休克组相比 ,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组动物平均动脉压 (MABP)有明显上升 (P <0 .0 5 ,P <0 .0 1) ,死亡率下降 (P <0 .0 5 ,P <0 .0 1) ,循环血中TNF水平的升高受到明显的抑制 (P <0 .0 1)。同时 ,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能使内毒素休克动物血浆胰高血糖素、葡萄糖、乳酸和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的升高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5 ,P <0 .0 1)。体外实验亦表明地塞米松预防能完全抑制肝Kupffer细胞释放TNF。结论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休克的防治效果与其直接抑制LPS诱导TNF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肿瘤坏死因子 地塞米松 KUPPFFER细胞 家兔
下载PDF
内毒素对体外培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涛 陈惠荪 +3 位作者 汪江淮 刁有芳 田昆仑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了内毒素对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以及SOD的保护效应。用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与内毒素(500ng/ml)共同孵育,6h肝细胞MDA、LDH和SOD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0.01),而且LDH和SOD升高早于MDA;预先将PMN经内毒...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了内毒素对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以及SOD的保护效应。用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与内毒素(500ng/ml)共同孵育,6h肝细胞MDA、LDH和SOD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0.01),而且LDH和SOD升高早于MDA;预先将PMN经内毒素处理后,再与肝细胞共孵,激活的PMN能显著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MDA升高和LDH释放增加(P<0.01),SOD活性下降(P<0.05)。给予SOD治疗能部分抑制PMN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内毒素对PMN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具有增强作用,内毒素亦可直接诱导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内毒素 过氧化脂质类 SOD
下载PDF
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林秀来 刘良明 +3 位作者 刁有芳 廖自福 王丽婷 李素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脾脏损伤的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48只SD大鼠根据早期复苏压力的不同分为6组:不复苏组(对照)和40、50、60、70... 目的比较不同的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脾脏损伤的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48只SD大鼠根据早期复苏压力的不同分为6组:不复苏组(对照)和40、50、60、70、80mmHg复苏组,每组8只。伤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降至40mmHg时开始低压复苏,用乳酸林格液加羟乙基淀粉(2:1比例)复苏,使MAP维持在各组设定的水平,持续1h,对照组此期不输注任何液体,然后结扎脾动脉止血,各组均行充分复苏2h。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失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气、肝功及存活时间。结果60、70、80mmHg复苏组的出血量显著高于另3组(P〈0.05),50mmHg复苏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和80mmHg复苏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70、80mmHg复苏组的酸中毒显著轻于40mmHg复苏组(P〈0.05)。40~60mmHg复苏组的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的肝功指标显著高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结论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中,血压过高会增加出血量,缩短存活时问;血压过低则抑制心功能,加重肝功能损害。血压在50~60mmHg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 低压复苏
下载PDF
不同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涛 刘良明 +3 位作者 刁有芳 廖自福 范小青 陈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输注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用SD大鼠制作3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乳酸林格氏液(LR)、羟乙基淀粉130(HES130)、6%右旋糖酐40、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LR+右旋糖酐(体积比2∶1)和LR+6%HES(体积比2∶1...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输注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用SD大鼠制作3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乳酸林格氏液(LR)、羟乙基淀粉130(HES130)、6%右旋糖酐40、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LR+右旋糖酐(体积比2∶1)和LR+6%HES(体积比2∶1)复苏休克动物至适宜血压(80mmHg)1h后,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结果输注LR、HES130、LR+6%HES后MAP能较好地维持在80mmHg水平,而右旋糖酐40、LR+右旋糖酐以及HSD输注后MAP不能达到80mmHg。HES130、LR+6% HES输注后LVSP和±dp/dtmax明显增加,而输注右旋糖酐、LR+右旋糖酐以及HSD后,LVSP和±dp/dtmax LR组显著降低(P<0.05),以输注HSD后最低。输注HSD后动物存活时间最短,输注HES130和LR+6%HES后动物存活时间较其他组长(P<0.05)。HES130、LR+6%HES改善血气效果较其他各组好。结论不同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以HES130和LR+6%HES效果较好,HSD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大鼠 羟乙基淀粉 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