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梅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异性分析
1
作者 孙蓉 刘桃 +3 位作者 潘凯越 刘姗 刁毅 曾道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克隆分析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基因(BsDFR),探讨其在三角梅苞片呈色中的作用。【方法】基于三角梅转录组数据,利用PCR技术克隆BsDFR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 【目的】克隆分析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基因(BsDFR),探讨其在三角梅苞片呈色中的作用。【方法】基于三角梅转录组数据,利用PCR技术克隆BsDFR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其分子特性;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BsDFR底物特异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颜色三角梅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三角梅BsDFR基因(GenBank ID:ON417750)编码区全长987 bp,编码328个氨基酸。BsDFR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6.48 kDa,等电点pI为6.33;具有DFR特有的NADPH及底物特异结合位点,属于Asn型DFR;不具有跨膜结构及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中;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最多,三级结构预测显示为二聚体蛋白。底物对接模拟预测BsDFR对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DHK)、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 DHQ)和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HM)3种底物均具有催化活性,与结构分析相吻合。进化树分析其与石竹目(Centrospermae)植物聚为一类。qRT-PCR分析发现其在橙色系三角梅中含量较高,进一步推测其主要底物为DHK,催化生成橙色系花青素(天竺葵素)的前体物质——无色天竺葵素苷元。【结论】BsDFR基因是一个典型的植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主要与橙色系三角梅苞片色素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BsDFR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量分析
下载PDF
不同枣品种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刁毅 韩洪波 +1 位作者 蒋健 郑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5,121,共3页
采用RAPD分子技术对11个枣(Ziziphus jujube Mill.)品种进行遗传关系鉴定。结果表明,12个引物共扩增出7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8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比例为8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品种中,野枣与其他10个品种亲缘... 采用RAPD分子技术对11个枣(Ziziphus jujube Mill.)品种进行遗传关系鉴定。结果表明,12个引物共扩增出7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8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比例为8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品种中,野枣与其他10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其次是台湾青枣;龙枣与沾化冬枣、胎里红与以色列枣、灰枣与酸枣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Ziziphus JUJUBE MILL ) 遗传多样性 Zizyphus JUJUBA MILL
下载PDF
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红外光谱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刁毅 刘涛 韩洪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984-987,996,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多糖的结构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地木耳多糖含量,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多糖结构,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清除羟基自由基法测定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多糖的结构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地木耳多糖含量,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多糖结构,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清除羟基自由基法测定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含量有差异,蓬溪和名山地木耳多糖含量高于南部地木耳多糖,含量分别为(18.29%±0.21%)和(17.18%±0.17%)。不同地木耳多糖红外光谱峰形、位置相似,但峰强有差异。地木耳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比地木耳提取液强,但比维生素C弱;随着浓度增加,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力增强;蓬溪和名山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强于南部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由此说明,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含量与其组成有差异,不同地区地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 多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地木耳中脂溶性物质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刁毅 杨足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6,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地木耳中提取脂溶性物质,经硅胶柱层析将脂溶性物质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脂溶性物质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以促进地木耳的综合应用。结果表明...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地木耳中提取脂溶性物质,经硅胶柱层析将脂溶性物质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脂溶性物质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以促进地木耳的综合应用。结果表明,地木耳中脂溶性物质含量为2.62%。其中,非极性石油醚洗脱组分含量最高,占总脂的54%,但无抑菌活性;强极性的乙醇洗脱组分含量其次,占总脂的32%,其抑菌活性最强;弱极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低,占总脂的14%,有弱抑菌活性。地木耳脂溶性物质对6种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大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假单胞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木耳 脂溶性物质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多孔材料对黑曲霉生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刁毅 赖奇 +3 位作者 李玉峰 蒋志强 刘国钦 徐强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6-1316,1692,共2页
[目的]探究多孔材料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膨胀石墨和硅藻土为添加剂,将其加入PDA培养基中,观察其对黑曲霉的作用。[结果]培养24 h后,加入膨胀石墨的培养基中黑曲霉菌落直径大于对照。加入硅藻土的培养基中黑曲霉菌落直径与对照... [目的]探究多孔材料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膨胀石墨和硅藻土为添加剂,将其加入PDA培养基中,观察其对黑曲霉的作用。[结果]培养24 h后,加入膨胀石墨的培养基中黑曲霉菌落直径大于对照。加入硅藻土的培养基中黑曲霉菌落直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培养48 h后,加入膨胀石墨的培养基中黑曲霉菌落直径大于硅藻土,且2种培养基中的黑曲霉菌落直径均大于对照。[结论]培养24 h后,膨胀石墨对黑曲霉有促菌作用,而硅藻土无明显作用;培养48 h后,膨胀石墨对黑曲霉促菌作用优于硅藻土;72 h后,膨胀石墨及硅藻土对黑曲霉促菌作用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膨胀石墨 硅藻土 黑曲霉
下载PDF
温湿度对胭脂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刁毅 李勇 郑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884-7884,7955,共2页
[目的]研究温湿度对胭脂虫雌虫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墨西哥米邦塔仙人掌为寄主植物,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培养胭脂虫,测定不同温度和湿度对雌成虫虫体重量的影响。[结果]在温度25℃湿度80%时,胭脂虫生长最好,胭脂虫活虫重... [目的]研究温湿度对胭脂虫雌虫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墨西哥米邦塔仙人掌为寄主植物,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培养胭脂虫,测定不同温度和湿度对雌成虫虫体重量的影响。[结果]在温度25℃湿度80%时,胭脂虫生长最好,胭脂虫活虫重和干虫重最大。[结论]为胭脂虫的养殖和胭脂红色素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虫 温度 相对湿度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刁毅 叶华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发生动态 抗病性 四川雅安
下载PDF
地木耳粗脂肪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刁毅 杨足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72,共5页
主要研究地木耳粗脂肪体外抗氧化活性,旨为地木耳综合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地木耳粗脂肪,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粗脂肪结构,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清除羟基自由基法测定地木耳粗脂肪体外抗氧化活性。... 主要研究地木耳粗脂肪体外抗氧化活性,旨为地木耳综合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地木耳粗脂肪,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粗脂肪结构,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清除羟基自由基法测定地木耳粗脂肪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南部和名山地木耳粗脂肪含量高于蓬溪地木耳粗脂肪含量,含量分别达到(2.62±0.21)%和(2.58±0.17)%。南部、名山和蓬溪地木耳粗脂肪红外光谱峰形、位置相似,但峰强有差异。南部、名山、蓬溪地木耳粗脂肪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比Vc抗氧化力低;随着粗脂肪浓度增加,抗氧化力增强;南部和名山地木耳粗脂肪抗氧化力强于蓬溪地木耳粗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木耳 粗脂肪 抗氧化
下载PDF
接种方法对胭脂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刁毅 李勇 郑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094-10095,共2页
[目的]为胭脂虫的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胭脂虫为供试昆虫,分别采用三角纸袋接种法、切片接种法、毛刷法和靠接法将其接种到仙人掌上进行悬挂培养,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对其雌成虫数量、单体重和总重的影响。[结果]靠接法接... [目的]为胭脂虫的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胭脂虫为供试昆虫,分别采用三角纸袋接种法、切片接种法、毛刷法和靠接法将其接种到仙人掌上进行悬挂培养,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对其雌成虫数量、单体重和总重的影响。[结果]靠接法接种的仙人掌上胭脂虫数量最多,为223个,毛刷法接种的仙人掌上胭脂虫数量最少,为46个,三角纸袋法和切片接种法接种的仙人掌上胭脂虫数量分别为182和156个;4种接种方法接种的仙人掌上胭脂虫雌成虫的单体重分别为0.012、0.011、0.010、0.008g,总重分别为2.002、2.230、0.368、1.716g。[结论]胭脂虫人工养殖的最佳接种方法为靠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虫 接种方法 单体虫重
下载PDF
抗病毒病转基因烟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刁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274-5275,共2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抗病毒病转基因烟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以及烟草抗病毒病转基因研究的缺陷和前景。
关键词 转基因 烟草 病毒病 抗病性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脊椎图像分割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刁毅 张魁星 +2 位作者 江梅 徐云峰 魏本征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9-58,共10页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脊椎疾病的重要依据,脊椎的结构复杂,周围布满肌肉、血管和神经组织,且由于病理变化容易导致脊椎形状发生改变,对脊椎图像的精确分割能够辅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高效评估病变,引导手术治疗等。近年来,深度学...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脊椎疾病的重要依据,脊椎的结构复杂,周围布满肌肉、血管和神经组织,且由于病理变化容易导致脊椎形状发生改变,对脊椎图像的精确分割能够辅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高效评估病变,引导手术治疗等。近年来,深度学习凭借其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在脊椎分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研究深度学习在脊椎图像分割任务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对深度学习的经典框架进行比较,将脊椎图像分割中常用的数据集与评价指标归纳介绍,总结CNN、FCN、U-Net和GAN不同网络模型在脊椎分割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对模型在脊椎分割上的特点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当前深度学习在脊椎分割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脊椎分割 图像分割
下载PDF
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刁毅 叶华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73-1374,共2页
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弯孢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致死中浓度最低,EC50分别为1.86和0.49mg/kg;而世高对弯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为0.68mg/kg。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 杀菌剂
下载PDF
攀枝花芒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刁毅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3期35-38,共4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2个芒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6条RAPD引物共检测到36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比为77.78%。芒果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而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居群间遗传变异较高,在居群水平...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2个芒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6条RAPD引物共检测到36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比为77.78%。芒果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而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居群间遗传变异较高,在居群水平上,金白花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分化程度最低;乳芒和马亚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分化程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72时,12种芒果品种可分为4个大类群,金白花和鹰嘴芒的遗传一致度最大,贵妃和鹰嘴芒遗传一致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RAPD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刁毅 李勇 郑毅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通过加强生物化学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优化知识结构与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课后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多媒体 教学
下载PDF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结构抗性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刁毅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6-118,共3页
植物在诱导物的作用下,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阻止病原物的侵入或抑制病原物的扩展。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各种结构抗性机制。
关键词 诱导抗病性 结构抗性 木质素 CA^2+
下载PDF
园艺专业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刁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9期258-258,262,共2页
园艺专业植物保护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现场实习与多元化考核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植物保护学的... 园艺专业植物保护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现场实习与多元化考核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植物保护学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专业 植物保护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种子带菌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17
作者 刁毅 叶华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83-1384,共2页
[目的]对种子带菌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初侵染源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玻片萌发法和组织分离法测定种子外部带菌、内部带菌的存活力;采用沙培法在室内检测种子带菌对幼苗的侵染;应用田间培养法测定种子... [目的]对种子带菌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初侵染源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玻片萌发法和组织分离法测定种子外部带菌、内部带菌的存活力;采用沙培法在室内检测种子带菌对幼苗的侵染;应用田间培养法测定种子带菌对玉米的侵染。[结果]玉米种子所带弯孢菌孢子和菌丝可以越冬成活,种子内部带菌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外部带菌不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内外带菌均能侵染玉米幼苗的胚根和胚芽。[结论]玉米种子带弯孢菌孢子和菌丝可以越冬并侵染幼苗,使幼苗长势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初侵染源 种子带菌
下载PDF
种子带菌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初侵染源的研究(英文)
18
作者 刁毅 叶华智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对种子带菌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初侵染源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玻片萌发法和组织分离法测定种子外部带菌、内部带菌的存活力;采用沙培法在室内检测种子带菌对幼苗的侵染;应用田间培养法测定种子... [目的]对种子带菌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初侵染源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玻片萌发法和组织分离法测定种子外部带菌、内部带菌的存活力;采用沙培法在室内检测种子带菌对幼苗的侵染;应用田间培养法测定种子带菌对玉米的侵染。[结果]玉米种子所带弯孢菌孢子和菌丝可以越冬成活,种子内部带菌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外部带菌不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内外带菌均能侵染玉米幼苗的胚根和胚芽。[结论]玉米种子带弯孢菌孢子和菌丝可以越冬并侵染幼苗,使幼苗长势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初侵染源 种子带菌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9
作者 刁毅 韩洪波 李玉峰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1期203-204,共2页
有机化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网络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
关键词 生物工程 有机化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何首乌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毅 伍斌 +1 位作者 刁毅 廖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04-4506,共3页
[目的]对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n Thunb.)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何首乌块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到植物内生真菌24、2... [目的]对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n Thunb.)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何首乌块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到植物内生真菌24、28、18株,共计70株,其形态经初步鉴定分属2纲4目6科31属,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sp.)和镰孢霉属(Fusariumsp.)为优势属。[结论]何首乌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内生真菌 多样性 药用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