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不同体重儿童的身体活动:真实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匹配的影响
1
作者 李宣熹 苏政 +2 位作者 李静 王丽 刁玉翠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116,共9页
目的:探讨真实的动作能力(MC)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PMC)匹配情况对不同体重儿童身体活动(PA)的影响。方法:使用加拿大灵敏与动作技能评价、Harter修订的儿童自我知觉量表中的运动分量表、Yamax EX510型计步器对济南市9~12岁342名(M年龄... 目的:探讨真实的动作能力(MC)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PMC)匹配情况对不同体重儿童身体活动(PA)的影响。方法:使用加拿大灵敏与动作技能评价、Harter修订的儿童自我知觉量表中的运动分量表、Yamax EX510型计步器对济南市9~12岁342名(M年龄=10.73,SD=0.86)儿童的MC、PMC和PA进行测量,并运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在匹配情况下,相较于低MC-低PMC被试,具有高MC-高PMC特征的儿童的PA水平更高(正常体重,a_(1)=0.50,p<0.05且a_(2)=0.09,p>0.05;超重肥胖,a_(1)=0.59,p<0.05且a_(2)=0.01,p>0.05);2)在不匹配情况下:相较于低估MC的被试,高估MC的正常体重组儿童表现出更高的PA水平(a_(4)=0.07,p>0.05;a_(3)=-0.19,p<0.05),但这一差异在超重肥胖组儿童中并不显著(Z-Hat=0.19,p<0.05)。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MC与PMC的协同提高对不同体重儿童的PA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的不协调发展对不同体重儿童的PA的影响存在差异。建议采取针对性策略促进儿童MC与PMC的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重肥胖 身体活动 动作能力 自我知觉动作能力
下载PDF
基于体育素养的威尔士《健康与幸福》课程解读及启示
2
作者 刘靖 巩正 +1 位作者 刁玉翠 李静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3年第3期54-59,共6页
体育素养是国际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热点,也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理念。威尔士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体育素养理念融入《健康与幸福》课程,聚焦于培养学生形成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核心能力、终身体育观念和健康与幸福意识。... 体育素养是国际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热点,也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理念。威尔士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体育素养理念融入《健康与幸福》课程,聚焦于培养学生形成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核心能力、终身体育观念和健康与幸福意识。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康与幸福》课程的内容进行解读,发现课程主要以融合课程目标、强化领域间联系、连续性评估和多元协同促进等方式,有效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体育素养的人。《健康与幸福》课程研制思路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家校社一体化机制的推进有重要参考意义,能够加快实现青少年体育环境整体优化,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素养 威尔士 《健康与幸福》课程 体育与健康
下载PDF
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上海市常模的建立 被引量:46
3
作者 刁玉翠 董翠香 李静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4,共7页
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和健康促进有重要价值。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是国际儿童发展、身体活动和健康促进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测量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工具。抽取上海市6个区1 118名3~10岁儿童(平均7.08±1.99... 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和健康促进有重要价值。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是国际儿童发展、身体活动和健康促进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测量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工具。抽取上海市6个区1 118名3~10岁儿童(平均7.08±1.99岁)进行测试,对TGMD-3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发现该量表的难度和区分度适宜,同质性信度、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较好,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TGMD-3的结构效度较好,多群组分析表明TGMD-3的跨性别和跨学校类型的稳定效度较好,可作为评定我国3?10岁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工具。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位移技能、球类技能和基本动作技能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因此,分别制定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常模,为更好地促进不同性别、年龄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提供客观的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 位移技能 球类技能 常模 上海
下载PDF
4~9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与其自我知觉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刁玉翠 董翠香 李静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6-331,共6页
目的:检验不同年龄段儿童基本运动技能与其自我知觉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上海市278名4~9岁儿童,对其基本运动技能(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第3版,TGMD-3)及其自我知觉(使用基本运动技能知觉图片量表-TGMD-3版本)进行测试。... 目的:检验不同年龄段儿童基本运动技能与其自我知觉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上海市278名4~9岁儿童,对其基本运动技能(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第3版,TGMD-3)及其自我知觉(使用基本运动技能知觉图片量表-TGMD-3版本)进行测试。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来考察两者的性别差异和相关程度,然后以基本运动技能自我知觉为自变量、以基本运动技能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检验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学龄前期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自我知觉、位移技能及总体基本运动技能水平和学龄期儿童的位移技能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4~9岁男童的球类技能、学龄期男童的总体基本运动技能以及学龄期男童的基本运动技能自我知觉均显著好于女童(P<0.05);学龄前期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与其自我知觉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而学龄期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与其自我知觉均存在较低相关(r=0.18~0.32,P<0.05);学龄期儿童的位移技能和总体基本运动技能自我知觉均可显著预测其位移技能(β=0.303,t=4.193,P<0.001)和总体基本运动技能(β=0.245,t=3.667,P<0.001)。结论:幼小阶段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和小学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自我知觉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与其自我知觉的关系逐渐增强。学龄期儿童的位移技能自我知觉和总体基本运动技能自我知觉对其位移和总体基本运动技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运动技能 基本运动技能自我知觉 儿童
下载PDF
澳大利亚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解读 被引量:16
5
作者 刁玉翠 李梦欣 +1 位作者 党林秀 董翠香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5-90,共6页
通过对澳大利亚2016版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文本的分析,发现以下特征:强调健康素养的培育,重视个人、社会及群体的健康促进;突出课程重点内容,重视课程内容体系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和均衡发展;强调成就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协调衔接,增强评... 通过对澳大利亚2016版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文本的分析,发现以下特征:强调健康素养的培育,重视个人、社会及群体的健康促进;突出课程重点内容,重视课程内容体系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和均衡发展;强调成就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协调衔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重视通用素养与跨课程重点领域的渗透,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公平,关注学生差异性及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启示为:协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注重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的落实;采取优势取向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凸显课程重点内容,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完善学业成就标准,增强评价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 通用能力 核心素养 澳大利亚
下载PDF
济南市3~10岁儿童运动技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刁玉翠 李静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运用美国的评价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测试工具——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二版(TGMD-2),对山东省济南市随机抽取的3~10岁的629名儿童(平均6.612.22岁)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与美国测试手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济南市儿童操作性运动技能中踢球和地... 运用美国的评价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测试工具——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二版(TGMD-2),对山东省济南市随机抽取的3~10岁的629名儿童(平均6.612.22岁)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与美国测试手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济南市儿童操作性运动技能中踢球和地滚球动作的熟练性与美国儿童相差无几,而击固定球、上手投球、双手接球和原地拍球动作的熟练性远低于美国儿童。通过对每个动作具体评价标准的得分情况与美国常模样本进行比较,发现了济南儿童与美国儿童的具体差距,并为体育教学提出一定建议,以弥补济南市体育教学的不足,以期为我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评价体系的建立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技能 比较研究 济南 儿童
下载PDF
对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平衡木成套动作的研究
7
作者 刁玉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67-169,共3页
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平衡木单项决赛的8名选手为研究对象,对选手的成套动作编排和完成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仅1个难度与连接计人D分”的二连接和“仅1高难度与连接... 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平衡木单项决赛的8名选手为研究对象,对选手的成套动作编排和完成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仅1个难度与连接计人D分”的二连接和“仅1高难度与连接计入D分”的“多连接”获取更多的连接加分是我国女子平衡木优秀选手成套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而在满足规则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多的技巧类动作和较少的舞蹈类动作构成一套高D分的8个高难度动作,是我国女子平衡木动作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一届全运会 平衡木 动作编排 完成情况
下载PDF
3~5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与体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静 刁玉翠 +1 位作者 孙梦梦 潘文娟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58,共7页
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体能对其身体活动水平和健康促进有重要意义。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和莱芜市各两所幼儿园的498名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二版(TGMD-2)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及... 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体能对其身体活动水平和健康促进有重要意义。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和莱芜市各两所幼儿园的498名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二版(TGMD-2)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及10m折返跑、立定跳远和网球掷远等体能指标进行测试,以探讨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1)男童的体能和操控技能优于女童,但女童的位移技能要优于男童;2)3~5岁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与其体能水平存在中低程度相关;3)在基本动作技能可以预测其体能水平方面,对立定跳远(14.3%)和10m折返跑的解释率(11%)要高于对网球掷远的解释率(5.4%)。研究发现,可通过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来提升其体能水平。建议后续研究应扩展儿童年龄范围,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对体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基本动作技能 体能 位移技能 操控技能
下载PDF
英国国家中小学体育课程学习纲要解读及启示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翠香 刁玉翠 +2 位作者 党林秀 李梦欣 季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1,共6页
在对英国2013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英国国家体育课程学习纲要的基本内容及特点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英国国家课程标准提高了核心科目的难度,突出了体育等基础科目的学习重点;继续扩大学校和教师自主权,并更加重视... 在对英国2013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英国国家体育课程学习纲要的基本内容及特点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英国国家课程标准提高了核心科目的难度,突出了体育等基础科目的学习重点;继续扩大学校和教师自主权,并更加重视全纳性教育。体育课程学习纲要呈现出新特点,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逐步精简,传统优势项目呈现延续性;课程实施灵活性增大,学校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强调校本评价,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此外,英国国家课程标准的编写思路及倡导的相关理念,如全纳性教育及课程评价的反馈机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价值,体育课程学习纲要中对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采用的等级评价对完善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体育课程学习纲要 中小学
下载PDF
3~10岁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比较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李静 刁玉翠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儿童是形成并发展多种基本动作技能的关键期。运用美国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二版(TGMD-2)对我国山东省济南市随机抽取的1046名3~10岁的儿童(平均6.6±2.07岁)进行测试,将结果与美国常模进行对比,同时结合香港和巴西儿童基本动作技... 儿童是形成并发展多种基本动作技能的关键期。运用美国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二版(TGMD-2)对我国山东省济南市随机抽取的1046名3~10岁的儿童(平均6.6±2.07岁)进行测试,将结果与美国常模进行对比,同时结合香港和巴西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济南市3~10岁儿童的移动和控制物体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且移动能力的发展要好于物体控制能力的发展;位移动作中,跑、立定跳远、侧滑步和跨跳的表现较好,而单脚跳表现相对较差;物体控制动作中,踢球动作表现较好,原地拍球和上手投球的表现较差;位移动作技能发展整体上要好于美国儿童,只是达到优秀水平的儿童较少;物体控制动作发展水平达到优秀的极少,大部分处于平均及以下的水平,发展出现迟缓的儿童达到了62.33%;整体上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优秀的太少(0.9%),处于平均水平的儿童相对较多(58.59%),而发展滞后(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的人数也相对较多(38.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动作发展 TGMD-2 位移动作 物体控制动作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美国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解析与启示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博 刁玉翠 +3 位作者 李静 洪金涛 孙建刚 刘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4,共7页
基于测评体系应用的视角对美国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的产生发展背景、测量和评价系统、信效度、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儿童动作发展研究的开展。结果显示:TGMD的产生和发展... 基于测评体系应用的视角对美国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的产生发展背景、测量和评价系统、信效度、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儿童动作发展研究的开展。结果显示:TGMD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特定的社会和学术背景;经过30年的发展,TGMD系列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儿童粗大动作技能测评工具,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该测评体系的高度标准化。但TGMD存在着诸如指标适用性、过程性评价弊端等缺点,这需要引起使用者们的注意。文章通过对TGMD系列的解读分析,结合该测试目前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从思路和方法上提出对我国儿童动作发展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大动作发展测试 经典测量理论 常模参照评价 儿童 终身体育 基本运动技能
下载PDF
美英澳新韩加六国体育学科课程评价特征分析及启示——基于各国现行课程标准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洋洋 周红娜 +2 位作者 刁玉翠 党林秀 董翠香 《体育教学》 2018年第6期59-62,共4页
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现行体育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文件中有关评价的内容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六国体育课程评价的总体趋势:重视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评价理念;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均衡性;突出评... 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现行体育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文件中有关评价的内容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六国体育课程评价的总体趋势:重视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评价理念;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均衡性;突出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改革的启示:构建学业成就标准体系,提升评价的可操作性;完善评价方法建议,增强教学评价的指导性;注重评价结果的多向度反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标准 评价 特征 趋势 启示
下载PDF
基于动作教育模式的体育教学设计及案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洪洲 刁玉翠 董翠香 《体育教学》 2022年第1期10-12,共3页
动作教育模式是国外一种颇具影响力的体育教学模式,包括动作技能学习和通过动作技能学习两个方面。动作教育模式的理念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内在的吻合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我国体育教学实际分析了动作教育模式的特征,并以原... 动作教育模式是国外一种颇具影响力的体育教学模式,包括动作技能学习和通过动作技能学习两个方面。动作教育模式的理念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内在的吻合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我国体育教学实际分析了动作教育模式的特征,并以原木滚动作课时计划为例进行基于动作教育模式的体育教学设计,旨在为动作教育模式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教育 基本动作技能 动作词汇库
下载PDF
真实-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一致性与儿童身体活动的关系——自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
14
作者 刁玉翠 李宣熹 +1 位作者 陈思同 李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116,共14页
目的:为丰富儿童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变化发展机制模型的内容,根据自我差异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能力动机理论和自我提升理论,探讨真实动作能力(motor competence,MC)与自我知觉动作能力(perceived MC,PMC)的一致性与儿童PA... 目的:为丰富儿童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变化发展机制模型的内容,根据自我差异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能力动机理论和自我提升理论,探讨真实动作能力(motor competence,MC)与自我知觉动作能力(perceived MC,PMC)的一致性与儿童PA水平的关系以及自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对济南市4所小学的369名3~6年级儿童的MC、PMC、自主性动机和PA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MC-PMC一致性程度越高,女童的PA水平越高(a4=-0.417,P<0.01),但男童未出现相似结果(a4=-0.146,P>0.05);2)在一致情况下,相比于“MC低-PMC低”的儿童,“MC高-PMC高”的男童(Z-hat=1.135,95%CI:0.743,1.530)和女童的PA水平更高(a2=-0.044,P>0.05;a1=0.356,P<0.01);3)在不一致情况下,与“MC高-PMC低”的儿童相比,“MC低-PMC高”的男童(a3=-0.252,P<0.01;a4=-0.146,P>0.05)和女童的PA水平更高(Z-hat=-0.426,95%CI:-0.912,-0.008);4)自主性动机在MC-PMC的一致性与男童的PA关系之间存在中介作用(b=0.135,95%CI:0.095,0.182),但该中介作用未出现在女童中(b=0.029,95%CI:-0.083,0.143)。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女童的PMC越准确,其PA水平就越高;MC和PMC都高的儿童以及适当高估MC的儿童的PA水平更高;纳入自主性动机后的PA变化的发展机制模型可能更适用于男童。建议促进儿童PA水平时需强化MC与PMC的同步提升,尤其重视女童PMC的准确性和低估MC儿童的PMC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动作能力 自我知觉动作能力 自主性动机 身体活动 响应面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的自我知觉与动作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刁玉翠 陈丽君 +1 位作者 张彩霞 李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7,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体重状态儿童的自我知觉(SP)与动作能力的差异和关系。方法:对随机抽取的583名10-12岁儿童(正常体重209人,超重176人,肥胖198人)的SP和动作能力(MC)进行测量。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检验性别与体重状态及其交互作用对SP和MC的影... 目的:探究不同体重状态儿童的自我知觉(SP)与动作能力的差异和关系。方法:对随机抽取的583名10-12岁儿童(正常体重209人,超重176人,肥胖198人)的SP和动作能力(MC)进行测量。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检验性别与体重状态及其交互作用对SP和MC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分析SP对MC的影响。结果:1)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学业、社交、体貌、行为和一般SP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P<0.05),肥胖儿童的运动SP显著低于正常和超重儿童(P<0.05);男童的行为SP显著低于女童,但体貌SP和一般SP均显著好于女童(P<0.05);正常体重和超重女童的MC显著低于男童(P<0.05)。2)对于正常体重儿童,运动SP和体貌SP、社交SP和运动SP分别可预测男童和女童的MC;对于超重儿童,运动、体貌和一般SP可预测男童的MC,社交SP与一般SP可预测女童的MC;对于肥胖儿童,一般SP和运动SP可预测男童的MC,学业SP可预测女童的MC。结论:1)超重与肥胖儿童的SP普遍低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的MC普遍低于正常体重与超重儿童,女童的SP和MC普遍低于男童;2)随着体重状态的增加,SP对MC的影响逐渐增强,且对女童MC的影响普遍高于男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知觉 动作能力 超重 肥胖 运动自我知觉 CAMS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