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分析丛枝菌根真菌对草莓生长与果实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刁风伟 张纪涛 +3 位作者 温云杰 史向远 周静 王秀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通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功能。然而AM真菌是否无论草莓生境如何,都一致性地调控草莓表型和果实特性仍未明确。本研究利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整合分析了AM真菌对草莓...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通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功能。然而AM真菌是否无论草莓生境如何,都一致性地调控草莓表型和果实特性仍未明确。本研究利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整合分析了AM真菌对草莓植株干重、根系结构、氮(N)和磷(P)含量、果实产量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能够显著增加草莓植株地上部和根部干重,促进草莓根系伸长和根表面积增加,调整草莓根系结构;显著增加了草莓植株地上部和根部N、P含量。其中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能够促进草莓N、P吸收,增加植株生物量。AM真菌不仅提高草莓的果实数量和总产量,还能够促进果实中总花青素、总酚、黄酮类物质和抗坏血酸的积累,从而提高果实的抗氧化特性,而总可溶性固体(TSS)、可滴定酸度(TA)和TSS/TA比值未受到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AM真菌有利于促进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增产,并且能够提高果实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具有应用到草莓绿色生产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草莓 生长特性 果实特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沼液配施化肥对大葱产量和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温云杰 张纪涛 +5 位作者 李琳 王琦 刁风伟 高敏 王秀红 史向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明确沼液替代化肥的合适比例以及沼液对大葱产量和土壤养分、微生物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沼液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计了不施肥(CK)、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25BS)、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BS)、沼液替代75%化肥氮(75... 明确沼液替代化肥的合适比例以及沼液对大葱产量和土壤养分、微生物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沼液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计了不施肥(CK)、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25BS)、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BS)、沼液替代75%化肥氮(75BS)、沼液替代100%化肥氮(100BS)6个处理,分析了大葱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磷脂脂肪酸含量和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探究上述指标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CF和各沼液处理(25BS、50BS、75BS和100BS)均能显著提高大葱产量(P<0.05),并且大葱产量随沼液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50BS处理的大葱产量最高,达59.9 t·hm^(−2)。施用沼液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与CK相比,施用沼液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SOC,19.5%~65.8%)、全氮(TN,40.5%~69.6%)、铵态氮(NH_(4)^(+),26.8%~77.4%)、硝态氮(NO_(3)^(−),30.1%~41.9%)、速效磷(AP,10.5%~40.6%)、速效钾(AK,5.4%~8.5%)含量。施用沼液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与CK相比,施用沼液显著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含量(P<0.05),降低了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P<0.05),有助于提高土壤碳、氮、磷相关循环酶活性(P<0.05);但是,随着沼液替代比例的增加,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以及碳、氮、磷相关循环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05)。PLS-PM分析表明,沼液通过增加SOC、TN、NH_(4)^(+)、NO_(3)^(−)、AP含量,进而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碳、氮循环酶活性,并提升大葱产量,但是过量的沼液可导致土壤电导率升高,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大葱生长产生抑制效果。本研究表明,短期施用沼液可显著提高大葱产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酶活性提高,其中以沼液替代50%化肥氮的处理效果最优,但是沼液并不能完全替代化肥,施用过量的沼液容易造成土壤盐分累积,不利于大葱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大葱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2个冬小麦品种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刁风伟 张思远 +2 位作者 万国峰 李孟鹏 张文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515-16516,16518,共3页
[目的]比较高温胁迫对2个冬小麦品种幼苗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耐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盘栽法,以冬小麦品种济麦19和临麦2号为材料,在苗期用40℃高温胁迫处理7 d,比较2品种的株高、干重、PSII的光化学效率(Fv/Fm)、相对电导率、... [目的]比较高温胁迫对2个冬小麦品种幼苗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耐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盘栽法,以冬小麦品种济麦19和临麦2号为材料,在苗期用40℃高温胁迫处理7 d,比较2品种的株高、干重、PSII的光化学效率(Fv/Fm)、相对电导率、色素含量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导致临麦2号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增加;Fv/Fm值和株高降低;并导致其干重显著降低。高温胁迫除导致济麦19的株高受到抑制外,对其他指标没有影响。[结论]冬小麦济麦19的耐高温胁迫能力比临麦2号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冬小麦 幼苗 生理指标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18个冬小麦品种色素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刁风伟 魏秀俭 +1 位作者 褚为玥 张文会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4-46,共3页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非生物因子的胁迫,其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以1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幼苗期用40度的高温处理,研究高温对冬小麦品种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处理的18个冬小麦品种的叶...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非生物因子的胁迫,其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以1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幼苗期用40度的高温处理,研究高温对冬小麦品种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处理的18个冬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其增加的机理可能是由于高温抑制了幼苗的生长速度,导致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加了.作为保护性色素,高温处理诱导了叶片的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不同的品种对高温胁迫的反应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冬小麦幼苗 色素
下载PDF
有机物料与土壤质地对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温云杰 刁风伟 +2 位作者 高敏 王秀红 史向远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176-1183,共8页
研究有机物料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壤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可对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借助核磁共振与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研究分别添加猪粪有机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后3种不同黏粒... 研究有机物料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壤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可对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借助核磁共振与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研究分别添加猪粪有机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后3种不同黏粒含量的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氮、球囊霉素含量以及磷脂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料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差异,猪粪有机肥的碳/氮较低(9.7),含有较多的烷基碳(27.1%)和含氮烷基碳(10.8%),可显著提高土壤球囊霉素、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玉米秸秆则含有较多的木质素(39.8%),腐解较为缓慢,其土壤球囊霉素、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有机物料处理。土壤黏粒含量较低的处理微生物量碳和氮以及总磷脂脂肪酸含量较低,微生物活性较弱,导致土壤球囊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黏粒含量较高的处理;但是,土壤黏粒含量太高会降低真菌的磷脂脂肪酸含量。综上,猪粪有机肥可快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球囊霉素的含量,且与土壤黏粒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土壤肥力 有机物类型 磷脂脂肪酸 球囊霉素
下载PDF
修复剂对镉污染盐渍化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亚男 许静 +6 位作者 郝利君 刁风伟 张璟霞 丁胜利 史中奇 贾冰冰 郭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4-475,共12页
目前,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利用盐生植物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但如何提高盐生植物修复效率的研究尚较少。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施加氯化钠和氯化镉溶液分别模拟无污染非盐渍化土壤(Cd0S0)... 目前,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利用盐生植物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但如何提高盐生植物修复效率的研究尚较少。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施加氯化钠和氯化镉溶液分别模拟无污染非盐渍化土壤(Cd0S0)、NaCl型盐渍化土壤(Cd0S4)、重金属Cd污染土壤(Cd3S0)、重金属Cd污染NaCl型盐渍化土壤(Cd3S4),研究施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生物质炭对盐地碱蓬生长、离子平衡、Cd和Na^(+)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d0S0相比,Cd0S4处理盐地碱蓬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115.5%~341.7%;与Cd0S4相比,Cd3S4处理盐地碱蓬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降低62.8%~84.4%,生物质炭使Cd3S0处理盐地碱蓬总干物质量显著增加328.6%。与Cd0S0或Cd3S0相比,Cd0S4和Cd3S4处理盐地碱蓬地上部及根部K^(+)/Na^(+)、Ca^(2+)/Na^(+)、P/Na^(+)显著降低;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Cd3S0处理盐地碱蓬地上部P/Na^(+)和根部K^(+)/Na^(+)、P/Na^(+)。与Cd0S4相比,Cd3S4处理盐地碱蓬地上部和根部Na^(+)浓度显著增加32.5%~94.5%,而盐地碱蓬地上部和根部Na^(+)含量显著降低21.3%~90.9%;与Cd3S0相比,Cd3S4处理盐地碱蓬地上部Cd浓度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5.8%~223.6%和132.4%~471.5%。施加EDTA和生物质炭使Cd3S4处理盐地碱蓬地上部Na^(+)浓度显著增加38.6%、56.0%,Na^(+)含量增加199.6%、289.3%,Cd含量显著增加133.4%、173.4%。研究表明,在Cd污染NaCl型盐渍化土壤中施用EDTA和生物质炭可促进盐地碱蓬地上部对Cd和Na^(+)的吸收积累,有助于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可为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乙二胺四乙酸 生物质炭 盐地碱蓬
下载PDF
植被缓冲带对乌梁素海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史中奇 王猛 +7 位作者 谭军 丁胜利 贾冰冰 刁风伟 罗俊清 侯亚州 王立新 郭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6,共6页
通过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九排干岸边构建湖滨植被缓冲带,研究不同盐生植物种类和配置对农业面源污染削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植物空白对照带对径流和渗流水中TN、TP和COD无明显削减规律,芦苇、碱蓬、柽柳和芦苇—碱蓬混播缓... 通过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九排干岸边构建湖滨植被缓冲带,研究不同盐生植物种类和配置对农业面源污染削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植物空白对照带对径流和渗流水中TN、TP和COD无明显削减规律,芦苇、碱蓬、柽柳和芦苇—碱蓬混播缓冲带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削减率呈先增加后减缓的趋势,渗流水中污染物质的削减效果优于径流水。其中,芦苇对径流和渗流水中TN、TP的削减效果最好,削减率分别为53.56%,79.17%和62.37%,83.25%;碱蓬对径流和渗流水中COD的削减效果最好,削减率分别为50.53%,67.34%。通过计算得到4种植被缓冲带的最佳宽度为19~29 m,其中,碱蓬缓冲带宽度为19 m。综合考虑,可以选择真盐生植物碱蓬作为乌梁素海盐渍化湖滨带植被重建的首选植物,并将植被缓冲带在该地区扩展研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缓冲带 农业面源污染 乌梁素海 植物种类 最佳宽度
下载PDF
生物技术修复盐碱化草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郭伟 薛帅 +7 位作者 张哲超 刁风伟 胡杰 张敏 刘美淳 丁胜利 贾冰冰 史中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0-208,共9页
随着气候不断变化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盐碱化情况日益严重,草地的盐碱化不但会严重威胁当地的生态安全还会制约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盐碱化草地进行修复势在必行。生物修复是一种成本低、成效显著、对环境影响小... 随着气候不断变化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盐碱化情况日益严重,草地的盐碱化不但会严重威胁当地的生态安全还会制约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盐碱化草地进行修复势在必行。生物修复是一种成本低、成效显著、对环境影响小的技术,近年来在盐碱化土壤修复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综合介绍了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3种生物修复技术领域主要开展的研究内容及应用情况进展,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植物促生菌和AM真菌在提高牧草耐盐碱胁迫和促进盐碱化草地土壤植物修复效率中的作用和潜在应用前景,旨在为盐碱化草地的修复治理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研究思路,对盐碱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盐碱化草地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下载PDF
AM真菌和铅处理对镧胁迫下玉米生长和镧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郝利君 潘亮 +5 位作者 郝百惠 许静 周昕南 杨亮 刁风伟 郭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7-1184,共8页
为探讨AM真菌和重金属Pb对稀土La胁迫下玉米生长及La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La胁迫下(500 mg·kg^-1)研究接种AM真菌G.versiforme和不同浓度Pb处理(0、50 mg·kg^-1和400 mg·kg^-1)对玉米菌根侵染率、生物量、营... 为探讨AM真菌和重金属Pb对稀土La胁迫下玉米生长及La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La胁迫下(500 mg·kg^-1)研究接种AM真菌G.versiforme和不同浓度Pb处理(0、50 mg·kg^-1和400 mg·kg^-1)对玉米菌根侵染率、生物量、营养元素吸收、稀土La和重金属Pb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稀土La胁迫下,随着Pb浓度的增加(La500Pb0、La500Pb50、La500Pb400),接种G.versiforme的玉米根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为20.8%~35.9%,400 mg·kg^-1Pb处理使菌根侵染率显著降低42%。不接种AM真菌时,La500Pb400处理与La500Pb0相比使总干质量、地上部La浓度和转运率分别降低24.4%、73.3%和83.5%,根部La浓度显著增加101.2%。接种AM真菌时,与La500Pb0相比,La500Pb50处理使总干质量和La转运率分别显著增加26.4%和55.5%,La500Pb400处理使总干质量显著降低26.1%。与不接种CK相比,接种AM真菌使3种处理玉米总干质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0.7%~128.2%和30.2%~467.1%;接种AM真菌使La500Pb0处理地上部La浓度和转运率分别显著降低52.8%和59.2%,使La500Pb50处理La转运率显著降低28.6%,使La500Pb400处理地上部La浓度和转运率分别显著增加110.5%和147.2%,根部La浓度显著降低41.9%,地上部和根部Pb浓度分别显著降低42.6%和28.2%。AM真菌和Pb的交互作用对玉米总干质量、地上部和根部La浓度、地上部Pb浓度以及La的转运率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Pb可显著影响玉米对稀土La的吸收、转运和La的植物毒性,并与Pb浓度和AM真菌共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玉米 吸收 转运
下载PDF
接种AM真菌对不同盐度土壤中向日葵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昕南 杨亮 +5 位作者 许静 王亚男 杨久扬 郝利君 刁风伟 郭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4-752,共9页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模拟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外源添加NaCl 0、0.5、1.0 g·kg^-1和1.5 g·kg^-1),研究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F.mosseae)对向日葵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矿质营养元素吸收、Na+吸收、抗氧化酶活性和膜...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模拟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外源添加NaCl 0、0.5、1.0 g·kg^-1和1.5 g·kg^-1),研究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F.mosseae)对向日葵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矿质营养元素吸收、Na+吸收、抗氧化酶活性和膜系统、渗透平衡物质含量、光合作用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浓度可显著影响AM真菌F.mosseae对向日葵根系的侵染,平均菌根侵染率为51.99%~68.85%;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向日葵地上部干质量和总干质量显著降低,地上部和根部Na+含量和积累量显著增加,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接种AM真菌使向日葵总干质量显著增加了16.95%~28.97%,地上部和根部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3.77%~54.29%和36.07%~52.63%,地上部和根部Na+含量显著增加,叶片POD活性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了80.26%~87.05%,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7.70%~80.00%和7.27%~32.53%,水分利用率显著增加了8.93%~14.97%。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增强向日葵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并促进其生长。研究为利用AM真菌联合耐盐作物修复盐渍化土壤以及拓宽盐渍土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盐胁迫 向日葵 生长
下载PDF
盐分和重金属胁迫下AM真菌对小果白刺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亚州 罗俊清 +5 位作者 李雪 崔曦 贾冰冰 刁风伟 王立新 郭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8,共11页
【目的】探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不同程度盐分和重金属胁迫下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生长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的方... 【目的】探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不同程度盐分和重金属胁迫下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生长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模拟不同程度重金属Cd污染(干土中含0、2、5 mg·kg^(−1)Cd)NaCl型(干土中含0、1.5 g·kg^(−1)Na^(+))盐渍化土壤(Cd0Na0、Cd0Na1.5、Cd2Na0、Cd2Na1.5、Cd5Na0、Ca5Na1.5),研究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对Cd和NaCl胁迫下小果白刺的菌根侵染、元素吸收、离子平衡、生物量、Na^(+)和Cd含量与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重金属Cd和NaCl胁迫下,接种F.mosseae的植物根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为12.68%~21.90%。与不接种CK相比,接种AM真菌使不同处理小果白刺总干质量增加101.35%~215.29%;地上部矿质营养元素增加47.55%~216.50%;地上部和根部Na^(+)含量显著降低,根部Na^(+)积累量显著增加;Cd2Na0、Cd2Na1.5、Cd5Na0和Cd5Na1.5处理的地上部Cd含量以及Cd2Na1.5、Cd5Na0和Cd5Na1.5处理的根部Cd含量显著降低;接种AM真菌调节了地上部和根部K+/Na^(+)、Ca^(2+)/Na^(+)和P^(5+)/Na^(+)离子平衡。【结论】AM真菌可通过促进营养元素吸收、调节植株体内离子平衡和影响Na^(+)、Cd吸收,缓解盐分和重金属胁迫对小果白刺生长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白刺 盐渍化 镉污染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微生物群落驱动AM真菌、生物炭及联合改良沙化土壤作用潜力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哲超 杨久扬 +6 位作者 郝百惠 郝利君 罗俊清 李雪 刁风伟 张璟霞 郭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66-2079,共14页
沙化土壤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渡形式,实现其有效恢复对减缓土地荒漠化进程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和生物炭已应用于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但二者联合对沙化土壤改良影响研究较少;此外,细菌和真菌... 沙化土壤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渡形式,实现其有效恢复对减缓土地荒漠化进程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和生物炭已应用于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但二者联合对沙化土壤改良影响研究较少;此外,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置对照处理(CK)、单独接种AM真菌处理(RI)、单独施加生物炭处理(BC)和二者联合改良处理(BC_RI),研究不同改良方式对小果白刺(Nitrariasi birica Pall.)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矿质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及土壤有机碳、营养元素(全N、全P和全K)、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多元分析手段,探究不同改良方式改良作用机制,旨在为合理有效改良沙化土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处理(RI和BC_RI)小果白刺根系均观察到明显的菌根侵染现象,但RI和BC_RI处理间菌根侵染率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N、K、Ca和Mg含量,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根部生物量及N、P、K、Ca和Mg含量;BC_RI处理与RI和BC相比,根部生物量及P、K、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RI处理使得土壤全N含量显著增加了152.54%,BC处理使得土壤全P和全K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5%和18.18%.各处理0.25~0.0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比例最高,BC_RI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大粒径(>0.25 mm)土壤团聚体形成.与CK相比,RI和BC_RI处理显著降低细菌、真菌群落Sobs指数和Shannon指数;各处理细菌及真菌菌门组成及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性.RDA及网络分析结果显示,AM真菌、生物炭及二者联合改良方式对土壤基质环境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不同改良方式下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改良处理中核心物种组成具有差异性;BC和BC_RI较RI处理,网络连接密集程度更高且核心物种组成更丰富;生物炭与AM真菌联合,弱化了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的核心作用,并增强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菌种)的核心地位.SEM结果显示,AM真菌和生物炭施用通过直接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及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特别是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变化)是导致土壤改良效果差异的主要驱动力.综上所述,不同改良方式对沙化土壤改良效果影响具有差异性,微生物群落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具有关键影响作用,AM真菌和生物炭联合对加速沙化土壤生态恢复具有潜在优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炭 联合改良 沙化土壤 改良机制
原文传递
盐分和稀土镧对小果白刺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胜利 贾冰冰 +3 位作者 史中奇 许静 刁风伟 郭伟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3,共8页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模拟无污染非盐渍化土壤(空白处理:0mg·kg^(-1)La,0g·kg^(-1)NaCl)、NaCl型盐渍化土壤(盐处理:0mg·kg^(-1)La,1.5g·kg^(-1)NaCl)、La污染土壤(镧处理:100mg·kg^(-1)La,0g·kg^(-1)Na...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模拟无污染非盐渍化土壤(空白处理:0mg·kg^(-1)La,0g·kg^(-1)NaCl)、NaCl型盐渍化土壤(盐处理:0mg·kg^(-1)La,1.5g·kg^(-1)NaCl)、La污染土壤(镧处理:100mg·kg^(-1)La,0g·kg^(-1)NaCl)和La污染NaCl型盐渍化土壤(镧×盐处理:100mg·kg^(-1)La,1.5g·kg^(-1)NaCl),研究盐分和稀土La单独或复合处理对小果白刺生物量、营养元素吸收、离子平衡、Na^(+)和La吸收转运的影响,旨在为稀土污染盐渍化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与空白处理相比,盐处理和镧处理使植株总干重显著增加130.69%和125.99%,显著降低了茎叶的营养元素浓度,盐处理和镧×盐处理显著降低了茎叶的K^(+)/Na^(+)、Ca2+/Na^(+)和P/Na^(+),而镧处理显著增加茎叶的K^(+)/Na^(+),使茎叶的Na^(+)浓度显著降低17.22%,镧处理和镧×盐处理显著降低了La转运率;与盐处理相比,镧×盐处理使植株总干重显著降低,茎叶的Na^(+)浓度显著增加15.04%;与镧处理相比,镧×盐处理使植株总干重显著降低,茎叶的La浓度显著增加84.62%。结果表明,盐处理和镧处理可显著改善小果白刺的生长,盐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茎叶La浓度,镧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茎叶Na^(+)浓度,镧处理和盐处理的交互作用可显著减少小果白刺对Na^(+)的吸收,研究结果可为稀土污染盐渍化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小果白刺 生长 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