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世敏摄影作品选 荷花
1
作者 刘世敏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刘世敏 摄影作品
下载PDF
刘世敏花鸟画作品
2
作者 刘世敏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刘世敏
下载PDF
刘世敏国画作品
3
作者 刘世敏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刘世敏
下载PDF
刘世敏花鸟画作品
4
作者 刘世敏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5-137,共3页
关键词 刘世敏
下载PDF
中医药在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志斌 袁雪菲 +3 位作者 颜宏利 鞠申丹 李伟红 刘世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中医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此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虚证,包括肾阴虚证、肾阳... 中医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此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虚证,包括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及肾阴阳两虚证;标实为痰湿证与血瘀证。同时在主证的基础上可有肝郁脾虚、心神失藏等兼证。治疗原则以补肾填精、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为主,并兼顾疏肝健脾、养心安神。针对行IVF-ET的患者可根据促排卵周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时机介入,也可以遵循“序贯分期”原则在垂体降调期、超控制促排卵期、胚胎植入期和保胎安胎期全程介入。治疗方法以中药、针刺或针药结合联合西药治疗为主,在改善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控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 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方面有明显优势。而纯针刺治疗的效果国内外报道结果目前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针刺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综述
原文传递
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P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世敏 李国彬 +1 位作者 吴玉会 李长龙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65-68,共4页
对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P工艺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物相鉴定,结果表明:高P化学Ni—P镀层为非晶态,热处理后镀层转变为Ni_3P晶态结构。同时证明:Ni—P镀层与金刚石没有发生界面反应。扫描电镜分析表明:Ni-P镀层与金刚石之间的... 对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P工艺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物相鉴定,结果表明:高P化学Ni—P镀层为非晶态,热处理后镀层转变为Ni_3P晶态结构。同时证明:Ni—P镀层与金刚石没有发生界面反应。扫描电镜分析表明:Ni-P镀层与金刚石之间的结合状态良好。研究对镀液成分控制和施镀工艺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化学镀 界面 NI-P镀层 非晶态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世敏 吴焕淦 +1 位作者 王拥军 朱毅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本文观察了针灸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 ,并对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94例颈椎病患者按有关诊断及分型标准分类 ,并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表明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P <0 .0 5 ) ,... 本文观察了针灸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 ,并对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94例颈椎病患者按有关诊断及分型标准分类 ,并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表明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P <0 .0 5 ) ,提示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疗法之一 ,不同类型颈椎病宜采用不同治则以获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分型治疗 针灸疗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不同镀层金刚石与铜基粉末烧结制备的锯片刀头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世敏 韩丽 马瑞娜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0,共4页
为了研究金刚石表面不同镀层对锯片刀头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别对金刚石作了化学镀Ni、真空微蒸发镀Ti及Ti-Ni复合镀处理,并与铜基粉末混合烧结制备了锯片刀头。分别采用L30W/TMP扫描电镜、自制的3点抗弯机和热蚀法,对锯片刀头的锋... 为了研究金刚石表面不同镀层对锯片刀头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别对金刚石作了化学镀Ni、真空微蒸发镀Ti及Ti-Ni复合镀处理,并与铜基粉末混合烧结制备了锯片刀头。分别采用L30W/TMP扫描电镜、自制的3点抗弯机和热蚀法,对锯片刀头的锋利度、抗弯强度、耐热蚀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金刚石镀覆后制备的锯片切削性能、胎体对金刚石的把持力比金刚石锯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温下,镀覆层对金刚石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镀Ni金刚石的锯片金刚石脱落较严重,镀Ti金刚石锯片的锋利度提高不大,Ti-Ni复合镀金刚石锯片切割速度最快,较前2种分别提高了67%和56%,且加工质量最好。金刚石表面Ti-Ni复合镀是提高铜基金刚石锯片性能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镀覆 化学镀NI 真空镀Ti 复合镀Ti-Ni 锯片刀头 抗弯强度 把持力 抗热蚀
下载PDF
电压对钛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世敏 杨贤金 +2 位作者 崔振铎 朱胜利 魏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8-11,共4页
为了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表面制备了含有钙磷的多孔二氧化钛陶瓷层。研究了施加电压对多孔微弧氧化层的平均孔径、表面粗糙度、相成分、钙磷含量以及Ca/P原子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电压的升高,平均孔... 为了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表面制备了含有钙磷的多孔二氧化钛陶瓷层。研究了施加电压对多孔微弧氧化层的平均孔径、表面粗糙度、相成分、钙磷含量以及Ca/P原子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电压的升高,平均孔径、表面粗糙度、膜层中钙磷含量以及Ca/P原子比都逐渐增大,膜层的相成分由锐钛矿逐渐向金红石转变,并且膜层中逐渐有羟基磷灰石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微弧氧化 陶瓷层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不同针灸疗法对颈椎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bFGF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世敏 施征 +1 位作者 朱毅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11期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针灸疗法对颈椎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的 b F GF m RNA表达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切除大鼠颈部肌群建立颈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以 RT-PCR法检测 60只大鼠椎间盘组织经电针、温灸、穴位注射后对 b FGFm RN A表达影响 ,并... 目的 观察不同针灸疗法对颈椎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的 b F GF m RNA表达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切除大鼠颈部肌群建立颈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以 RT-PCR法检测 60只大鼠椎间盘组织经电针、温灸、穴位注射后对 b FGFm RN A表达影响 ,并与芬必得对照。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 P<0 .0 1) ,与电针组、温灸组、穴注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针灸疗法对颈椎病有确切疗效可能与通过有效抑制椎间盘组织 b FGF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颈椎椎间盘退变模型 大鼠 BFGFMRNA 表达 脊柱骨赘病
下载PDF
电针天柱、大杼穴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组织IL-1α、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世敏 施征 +3 位作者 夏勇 李艺 何金森 吴焕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柱、大杼穴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组织IL-1α、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运用免疫酶标技术观察电针天柱穴、大杼穴对大鼠椎间盘组织IL-1α、IL-6表达的影响,并设假手术组、芬必得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电针天柱、大杼穴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组织IL-1α、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运用免疫酶标技术观察电针天柱穴、大杼穴对大鼠椎间盘组织IL-1α、IL-6表达的影响,并设假手术组、芬必得组、模型组。结果:IL-1α、IL-6在模型组中有大量表达,与假手术组、电针组、芬必得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5);电针和芬必得均能降低IL-1α、IL-6表达,且电针降低IL-1α表达的疗效较芬必得显著(P<0.01)。结论:电针可以通过降低大鼠退变椎间盘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1α、IL-6的表达达到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退变 电针疗法 天柱 大杼 IL-1Α IL-6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能替代用户特征分析技术研究
12
作者 周江山 黄宁钰 +3 位作者 姜琦 魏科文 刘世敏 严寒松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7期57-61,65,共6页
探讨电能替代用户特征分析的技术与应用,以促进电能替代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分析影响电能替代潜力的各种因素,建立对应的评估模型;采用K-means均值分类算法和多层感知机算法,实现了企业电能替代潜力评估和用户行业分类,提升企业电能替... 探讨电能替代用户特征分析的技术与应用,以促进电能替代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分析影响电能替代潜力的各种因素,建立对应的评估模型;采用K-means均值分类算法和多层感知机算法,实现了企业电能替代潜力评估和用户行业分类,提升企业电能替代工作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使用成对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电能替代效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电能替代在外部环境、电网公司盈利和社会贡献上的表现不错,综合评价级别为“较好”,带来的技术经济环境效益比较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替代 评估模型 成对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能源消耗
下载PDF
温和灸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组织Ⅰ型、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世敏 李艺 +3 位作者 夏勇 何金森 施征 吴焕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组织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温和灸天柱穴、大杼穴对大鼠颈椎间盘组织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设假手术组、芬必得组、...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组织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温和灸天柱穴、大杼穴对大鼠颈椎间盘组织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设假手术组、芬必得组、模型对照组。结果:对大鼠颈椎间盘组织内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假手术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温和灸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温和灸组与芬必得组、模型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温和灸可以促进Ⅱ型胶原的合成,降低Ⅰ型/Ⅱ型胶原比值,从而增加颈椎间盘的抗牵拉能力,维持椎间盘正常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退变 温和灸 Ⅰ型胶原 Ⅱ型胶原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涂层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世敏 周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92,共5页
钛及钛合金表面经常被涂覆上羟磷灰石使其获得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指出了对钛及钛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依次经历了单一羟基磷灰石涂层、复合涂层、纳米涂层、梯度涂层几个阶段,分别分析了不同的涂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纳米... 钛及钛合金表面经常被涂覆上羟磷灰石使其获得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指出了对钛及钛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依次经历了单一羟基磷灰石涂层、复合涂层、纳米涂层、梯度涂层几个阶段,分别分析了不同的涂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纳米梯度涂层是将来钛和钛合金表面涂层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生物活性涂层 羟基磷灰石 纳米涂层 梯度涂层
下载PDF
广东省优秀短跑、跨栏、三级跳运动员髋关节肌肉力量的等速测试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世敏 张跃 赵君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2,共4页
通过Cybex-6000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优秀短跑、跨栏、三级跳远项目30名(男16人、女14人)一线训练运动员髋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对髋关节伸屈肌在60°/s、120°/s、180°/s、240°/s四种测试速度下的峰力矩、... 通过Cybex-6000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优秀短跑、跨栏、三级跳远项目30名(男16人、女14人)一线训练运动员髋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对髋关节伸屈肌在60°/s、120°/s、180°/s、240°/s四种测试速度下的峰力矩、功及功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为优秀运动员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收缩速度的增加,髋关节伸展肌相对峰力矩有下降的趋势,相对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对功率呈明显增大的趋势,髋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0.71~0.79范围内波动,髋关节屈伸肌做功比值呈略有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测力 髋关节 力矩 功率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P复合层的显微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世敏 李国彬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1,65,共5页
为了提高金刚石工具使用寿命,必须解决金刚石的早期脱落问题,本文利用了化学镀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成功地镀上了Ni-P复合层,改善了金刚石与胎体材料的结合状态。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对镀层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对复... 为了提高金刚石工具使用寿命,必须解决金刚石的早期脱落问题,本文利用了化学镀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成功地镀上了Ni-P复合层,改善了金刚石与胎体材料的结合状态。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对镀层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对复合镀层的化学成分、显微形态以及生长方式进行了检测和观察。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Ni-P镀层呈银白色,镀层致密而且均匀;镀层与金刚石结合良好,镀层的厚度为4-6μm;Ni和P共存于复合镀层中,其中,Ni含量为13.19wt%并且为非晶态,经热处理加热后,镀层Ni和P反应形成Ni3P,转变为晶体结构;Ni-P复合镀层的生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片层式长大,一种是凸球式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金刚石 Ni-P复合镀层
下载PDF
现代测试技术在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世敏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8-70,73,共4页
介绍了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等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这些技术在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事实证明,现代测试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宝玉石鉴定和研究工作的进展。
关键词 现代测试技术 宝玉石 合成 优化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Ti-Ni复合镀层的成分及界面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世敏 马瑞娜 杨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0-112,132,共4页
采用真空微蒸发镀钛和化学镀镍相结合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制备了Ti-Ni复合层,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以及界面结构,分析了镀层的相成分。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镀层比较完整;Ti层和金刚石之间以及Ti层和Ni层之间结合都较为致密,界面之间分别... 采用真空微蒸发镀钛和化学镀镍相结合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制备了Ti-Ni复合层,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以及界面结构,分析了镀层的相成分。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镀层比较完整;Ti层和金刚石之间以及Ti层和Ni层之间结合都较为致密,界面之间分别有TiC和TiNi化合物生成,形成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复合镀层 表面金属化 成分 界面
下载PDF
HSP2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世敏 李解方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分化程度)、转移、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水平之间的...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分化程度)、转移、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水平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siRNA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HSP27的表达,Transwell检测HSP27表达下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23.3%,7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65.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leason分数分别为2~4分、5~7分和8~10分的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68.8%和94.4%,三者之间HS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PSA水平分别为<10 ng/mL、10~20 ng/mL和>20 ng/mL的三组前列腺癌患者中,HSP2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9.5%和92.3%,三个不同PSA水平的组别之间HSP2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27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TNM分期有关(P<0.05);与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相比,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C4-2B中HSP2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下调HSP27表达能低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P<0.05)。结论 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中PSA水平相关,HSP27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27 前列腺癌 分化 转移
下载PDF
激光穴位照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世敏 吴焕淦 施征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71-72,94,共3页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optical point therapy, the author sums up the finding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optical acupuncture for clinic application. It was summerized ...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optical point therapy, the author sums up the finding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optical acupuncture for clinic application. It was summerized that optical point therapy had many biological effects,including analgesia,dual directional regulation in immunogical function,anti inflammation and anti infectiveness as well 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nerve system,skeleton and incretory g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穴位照射 镇痛作用 激光照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