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CALR及三阴性驱动突变的临床特征比较
1
作者 李雨蒙 杨二鹏 +9 位作者 王子卿 王德好 牛继聪 李芋锦 明静 孙明谦 陈卓 刘为易 吕妍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6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突变的驱动基因类型分为JAK2组、CALR组与三阴性组,对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6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突变的驱动基因类型分为JAK2组、CALR组与三阴性组,对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血栓、脾肿大、血常规、凝血状态进行分析。结果:69例ET患者中,46例伴随JAK2基因突变,14例伴随CALR基因突变,8例为三阴性,1例伴随MPL基因突变。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JAK2组血栓率最高,为26.09%(12/46),三阴性组为12.5%(1/8),CALR组无血栓事件。JAK2组伴随脾肿大发生率最高,为34.78%(16/46),而三阴性组无脾肿大发生。JAK2组的白细胞数为(9.00±4.86)×10^(9)/L,显著高于CALR组的(6.03±2.32)×10^(9)/L(P<0.05)。JAK2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48.43±18.79)g/L,显著高于三阴性组的(131.00±15.17)g/L(P<0.05)。JAK2组的红细胞压积为(0.44±0.06)%,亦显著高于三阴性组的(0.39±0.05)%(P<0.05)。JAK2组血小板数为(584.17±175.77)×10^(9)/L,显著低于CALR组的(703.07±225.60)×10^(9)/L(P<0.05)。JAK2组和三阴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64±0.69)g/L和(3.05±0.77)g/L,均显著高于CALR组的(2.24±0.47)g/L(P<0.05,P<0.01)。三阴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8.61±1.99)s,较CALR组的(31.45±3.35)s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驱动基因突变ET患者的血细胞计数与凝血状态存在差异。与CALR组相比,JAK2组血栓率、白细胞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血小板数显著降低;与三阴性组相比,JAK2组脾大发生率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与CALR组相比,三阴性组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二代基因测序 驱动突变 凝血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学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分析
2
作者 孙妍 杨二鹏 +7 位作者 李雨蒙 牛继聪 赵霈 刘为易 陈卓 王明镜 范腾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4-1821,共8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寻找与ET血栓形成相关的潜在靶点。方法:收集ET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液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选取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和mRNA,构建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使...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寻找与ET血栓形成相关的潜在靶点。方法:收集ET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液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选取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和mRNA,构建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使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调控网络中的差异mRNA进行富集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验证关键信号通路上的差异mRNA。结果:共鉴定出差异表达的32个lncRNA(3个上调、29个下调)、16个miRNA(8个上调、8个下调)和35个mRNA(27个上调、8个下调)。其中5个lncRNA、12个miRNA和19个mRNA构成调控网络。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mRNA与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相关,与血小板活化相关的差异mRNA有6个,分别为F2R、ITGA2B、ITGB1、ITGB3、PTGS1和GP1BB,均表达上调。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健康人相比,ET患者5个mRNA包括F2R、ITGA2B、ITGB1、ITGB3和GP1BB表达水平上调,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而PTGS1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ET患者差异mRNA与血小板活化通路相关,F2R、ITGA2B、ITGB1、ITGB3和GP1BB mRNA可作为ET血小板活化相关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转录组学 lncRNA-miRNA-mRNA 血小板活化
原文传递
运用数据挖掘总结胡晓梅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用药规律
3
作者 张梅 吕妍 +2 位作者 王明镜 刘为易 胡晓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8期38-43,共6页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挖掘胡晓梅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的用药规律,总结MRL的辨治方法。方法:收集胡晓梅教授门诊治疗MRL的有效处方133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胡晓梅教授治疗MRL的方...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挖掘胡晓梅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的用药规律,总结MRL的辨治方法。方法:收集胡晓梅教授门诊治疗MRL的有效处方133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胡晓梅教授治疗MRL的方药数据库。结果:分析数据库中患者的症状及所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和组方规律,得出常用药物有茯苓、山药、山茱萸、白术、炙甘草、牡丹皮、陈皮等共14味,核心药物组合中多见茯苓、山茱萸、熟地黄等药物与山药关联,通过聚类分析得到8首治疗MRL的新处方。结论:文本挖掘、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有效总结用药规律,胡晓梅辨治MRL的思路是从正虚邪恋的病理状态入手,以健脾益肾、扶正祛邪为治法,主要使用六味地黄丸合六君子汤加减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微小残留白血病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从命门水火学说探讨左归丸、右归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吉轩 赵霈 +5 位作者 宋英 曹新甜 王明镜 刘为易 吕妍 胡晓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8期137-140,145,共5页
“免疫”是机体抵抗异物,识别并处理自身异常细胞的一种防御机制,与中医学的“阳气”在功能上高度相似。且阳气主要发源于命门。张景岳基于其命门水火学说所创制的左归丸、右归丸为调补命门真阴、元阳之名方。因此,本文基于命门水火学说... “免疫”是机体抵抗异物,识别并处理自身异常细胞的一种防御机制,与中医学的“阳气”在功能上高度相似。且阳气主要发源于命门。张景岳基于其命门水火学说所创制的左归丸、右归丸为调补命门真阴、元阳之名方。因此,本文基于命门水火学说,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讨左归丸、右归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发现命门与中枢免疫器官在功能上存在高度相似性,可以说命门真阴是免疫活动物质基础的集中体现,骨髓中各类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分子是命门元阳的具体表现。左归丸、右归丸可以调补命门水火,使失衡的阴阳恢复到互根互用的平衡状态,对机体紊乱的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使用左归丸、右归丸治疗一些以虚证为主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切实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门水火学说 左归丸 右归丸 免疫调节 理论探讨
下载PDF
青黄散联合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莹 王明镜 +7 位作者 马菊宁 宋英 郭小青 刘为易 吕妍 全日城 肖海燕 胡晓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5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 评价口服砷剂青黄散与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MDS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青黄散组32例和地西他滨... 目的 评价口服砷剂青黄散与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MDS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青黄散组32例和地西他滨组22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总生存期。结果 疗效方面,青黄散组和地西他滨组的总缓解率与总体改善率分别为12.5%(4/32)、25.0%(8/32),地西他滨组的总缓解率与总体改善率分别为22.7%(5/22)、50.0%(11/22),两组的总缓解率与总体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P=0.083);但青黄散组的中位生存期(40个月)较地西他滨组(20个月)明显延长(P=0.037)。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青黄散组未观察到明显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感染,地西他滨组≥3级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86.4%(19/22),≥3级感染的发生率为54.5%(12/22)。结论 与地西他滨比较,口服含砷中药青黄散能使老年MDS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于不耐受地西他滨治疗的老年MDS患者,青黄散可作为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青黄散 老年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伴骨髓纤维增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王德好 赵霈 +9 位作者 王子卿 杨二鹏 李雨蒙 牛继聪 陈奕 陈科 王明镜 刘为易 吕妍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0-1786,共7页
目的:了解伴有骨髓纤维增生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发生提供思路。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PV患者40例,将患者根据是否... 目的:了解伴有骨髓纤维增生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发生提供思路。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PV患者40例,将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骨髓纤维增生分为增生和非增生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血常规、生化、骨髓细胞、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差异,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PV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增生组比较,增生组PV患者的JAK2突变率明显升高(95%vs70%,P=0.037),嗜酸细胞计数(0.19vs0.11,P=0.047)及嗜酸性粒细胞占比(1.84vs1.27,P=0.001)均显著升高,甘油三酯(1.55vs1.91,P=0.038)与低密度脂蛋白(1.50vs3.08,P=0.000)均明显降低,骨髓造血容量(0.85vs0.6,P=0.001)、粒红比(3.40vs1.89,P=0.033)、淋红比(0.60vs0.42,P=0.033)及粒细胞+淋细胞/红细胞比值(3.72vs2.37,P=0.026)均显著升高,凝血酶时间(18.84vs18.12,P=0.043)明显延长。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2%及低密度脂蛋白≤2 mmol/L是PV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增加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是PV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活检 纤维组织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青黄散治疗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效应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全日城 张姗姗 +5 位作者 明静 王雪莹 刘为易 吕妍 肖海燕 胡晓梅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5期470-476,共7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骨髓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是无效和异常造血导致的外周血细胞减少,约1/3的患者转变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高危型MDS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更容易转化为AML。青黄散/复方青黄散属于口服含砷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骨髓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是无效和异常造血导致的外周血细胞减少,约1/3的患者转变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高危型MDS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更容易转化为AML。青黄散/复方青黄散属于口服含砷中药制剂,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疗MDS的有效药物,青黄散/复方青黄散治疗高危MDS疗效确切,其疗效与血砷浓度相关,临床应用安全性高。青黄散/复方青黄散治疗高危MDS的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促进红细胞分化、调节异常DNA甲基化、调节细胞免疫、调控TP53/p VHL/HIF1A信号通路等方面。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疗效好、安全性高、口服方便、无需化疗、节约成本、居家服药、提高生活质量,是MDS治疗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高危型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青黄散 复方青黄散
原文传递
刺血拔罐治疗癌性不全性肠梗阻21例 被引量:7
8
作者 田叶红 张巧丽 +1 位作者 刘为易 黄金昶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治疗癌性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禁食水、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抗分泌、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血拔罐疗法,观察两组治疗7 d后肠梗阻改善率差异及...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治疗癌性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禁食水、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抗分泌、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血拔罐疗法,观察两组治疗7 d后肠梗阻改善率差异及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KPS)。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1.4%,对照组为42.1%,治疗组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血拔罐治疗癌性不全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不全肠梗阻刺4血 拔罐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与循环肿瘤DNA突变位点一致性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攀 朱千赜 +5 位作者 范腾 刘为易 肖海燕 秦嘉岳 黄刚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肿瘤DNA(BM-tDNA)与外周血浆循环肿瘤DNA(PP-ctDNA)突变位点的一致性。方法:用NGS 127-gene panel的骨髓与外周血同期送检者(19例)检测肿瘤DNA,分析BM-tDNA与PP-ctDNA突变位点VAF的一致性。随...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肿瘤DNA(BM-tDNA)与外周血浆循环肿瘤DNA(PP-ctDNA)突变位点的一致性。方法:用NGS 127-gene panel的骨髓与外周血同期送检者(19例)检测肿瘤DNA,分析BM-tDNA与PP-ctDNA突变位点VAF的一致性。随机加测其中5例患者外周血细胞的肿瘤DNA(PC-t DNA),并分析PC-tDNA与PP-ctDNA以及BM-tDNA突变位点VAF的一致性。另外检测和分析13例非同期送检患者PP-ctDNA与BM-tDNA的VAF差值,并与同期患者PP-ctDNA与BM-tDNA VAF差值进行比较。结果:同期(19例)与非同期(13例)患者人均PP-ctDNA浓度分别为0.59 ng/μl和0.604 ng/μl,其中位数浓度分别为0.330 ng/μl和0.338 ng/μl。19例同期送检患者BM-tDNA与PP-ctDNA交集位点的VAF有较好的一致性(R^2=0.9693;P<0.05),其中单碱基置换(SNP)位点VAF的一致性(R^2=0.9712)较插入缺失(Indel)位点为好(R^2=0.6813),BM-tDNA与PP-ctDNA中有临床意义的位点的检出率和VAF均有较好的一致性(R^2=0.9203,P<0.05)。19例同期送检患者中,12例初诊(R^2=0.9325,P<0.05)和5例治疗后(R^2=0.9875,P<0.05)患者BM-tDNA与PP-ctDNA的VAF均有较好的一致性。随机加测其中5例患者的PC-tDNA结果显示,PC-tDNA与PP-ctDNA(R^2=0.8783)以及BM-tDNA(R^2=0.9633)突变位点的VAF均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与19例同期送检患者相比,13例非同期送检BM-tDNA与PP-ctDNA VAF差值显著增大(P<0.05)。结论:PP-ctDNA浓度稳定,临床有意义位点与BM-tDNA一致性高,样本容易采集,可代替骨髓作为基因检测的生物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代基因测序 循环肿瘤DNA
原文传递
邓成珊运用异病同治法治疗出血性血液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海燕 刘为易 +1 位作者 胡晓梅 邓成珊 《河南中医》 2017年第9期1526-1528,共3页
邓成珊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多因外感热毒或热伏营血,以致火盛动血,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发病,临床以实证为主,部分实证病例随病情发展,火热之邪伤气耗阴可转为慢性。邓成珊认为风热毒邪是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之因,风热毒邪侵淫腠理,深... 邓成珊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多因外感热毒或热伏营血,以致火盛动血,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发病,临床以实证为主,部分实证病例随病情发展,火热之邪伤气耗阴可转为慢性。邓成珊认为风热毒邪是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之因,风热毒邪侵淫腠理,深入营血,即"热入血分",或素体阴虚血分伏热,复感风热毒邪,风热与血热相搏,脉络受损,血溢脉外。邓成珊认为血友病源于先天,肾为先天,主骨、生髓、藏精,肾阴虚为发病之本,阴不制阳,虚热内生,迫血妄行,或反复热毒外侵,热迫血行,故见各部位出血;一方面血溢脉外成瘀,瘀阻经络,不通则痛,故见关节疼痛不舒,日久见强直畸形;一方面瘀血内阻,气血壅滞,易内生郁热,故见关节红肿;三因反复出血,更损伤阴血,阴虚血少,内热丛生,形成恶性循环。邓成珊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以及血友病等不同出血性疾病,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巧用犀角地黄汤变方化裁施治,获得稳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犀角地黄汤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血友病 邓成珊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恶性血液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明镜 刘为易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9-1063,共5页
单细胞测序技术与基于群体细胞平均水平的传统测序方法不同,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也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原理、方法学以及在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应用进行综述,涉及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 单细胞测序技术与基于群体细胞平均水平的传统测序方法不同,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也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原理、方法学以及在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应用进行综述,涉及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转白机制、精确诊断与分型、鉴别诊断、靶向药疗效评价、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的确立、疾病进展监测、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还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耐药机制研究,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恶性血液病 下一代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microRNAs的表达及与Th1/Th2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妍 王明镜 +7 位作者 曹新甜 刘为易 谌海燕 丁晓庆 肖海燕 许勇钢 全日城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0-1576,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micoRNAs的表达量与Th1/Th2失衡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ITP患者(ITP组)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6种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micoRNAs的表达量与Th1/Th2失衡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ITP患者(ITP组)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6种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R-326、miR-1827、miR-185-5p)和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h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Aim Plex流式细胞术高通量技术检测Th1细胞因子TNF-α、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含量。比较2组间miRNAs、mRNA、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ITP患者miRNAs与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R-326、miR-1827、miR-185-5p)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h1细胞、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及Th1细胞因子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bet/GATA-3和Th1/Th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ITP患者miR-107、miR-205-5p、miR-138-5p相对表达量与Th2细胞均呈负相关(P<0.05,r=-0.411;r=-0.593;r=-0.403);miR-1827相对表达量与TNF-α呈负相关(r=-0.390)。结论:ITP患者外周血6种miRNAs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导致T-bet mRNA/GATA-3mRNA比值升高,Th1/Th2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MICRORNAS MRNA TH1/TH2失衡
原文传递
青黄散联合低强度化疗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生存期及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雨荷 肖海燕 +6 位作者 全日城 唐旭东 刘为易 吕妍 刘驰 李柳 胡晓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8期1609-1614,共6页
目的探讨青黄散为主与低强度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青... 目的探讨青黄散为主与低强度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青黄散组35例和低强度化疗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5.51%、17.96%和11.05%。影响中位生存期的单因素分析显示,遗传学、体能状况评分(PS评分)以及并发症指数评分(HCT-C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青黄散组与低强度化疗组比较,中位生存期(12个月vs 10个月,χ^(2)=0.061,P=0.806)、1年生存率(48.6%vs 40.0%,χ^(2)=0.588,P=0.443)、2年生存率(11.4%vs 20.0%,χ^(2)=1.063,P=0.303)和3年生存率(5.7%vs 13.3%,χ^(2)=0.564,P=0.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显示,青黄散组与低强度化疗组继发性AML(11个月vs 8个月,χ^(2)=1.097,P=0.295)、遗传预后不良(9个月vs 7个月,χ^(2)=0.037,P=0.847)、PS评分≥3分(10个月vs 7个月,χ^(2)=1.035,P=0.309)、HCT-CI评分≥4分(11个月vs 7个月,χ^(2)=0.455,P=0.500)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青黄散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强度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传学、PS评分以及HCT-CI评分是影响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因素。青黄散为主与低强度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生存期相当,但青黄散为主方案骨髓抑制发生率较低,该方案可作为不耐受低强度化疗老年AML患者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 青黄散 低强度化疗
下载PDF
JAK2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芋锦 朱世荣 +4 位作者 刘为易 明静 王子卿 张姗姗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33-1539,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基因突变阳性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22例MPN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JAK2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细胞、脾增大和血栓...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基因突变阳性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22例MPN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JAK2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细胞、脾增大和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性。结果:122例MPN患者中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36例(29.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56例(45.9%)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 30例(24.6%)。MPN患者JAK2基因突变率为64.6%(79/122),PV、ET和MF各组患者JAK2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7.7%(28/36)、60.7%(34/56)和56.7%(17/30),PV组的JAK2基因突变率与ET组突变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基因突变组血红蛋白(Hb)水平[(150.0±39.6) g/L]较野生型组[(129.4±38.9) g/L]明显升高(P<0.05);JAK2基因突变组白细胞数(WBC)[(9.5±4.7)×10^(9)/L]较野生型组[(8.4±46.9)×10^(9)/L]明显升高(P<0.05)。在PV组中,JAK2基因突变组血小板(PLT)数[(370.2±113.1)×10^(9)/L]较野生型组[(264.8±63.9)×10^(9)/L]明显升高(P <0.05)。MPN患者脾增大发生率为35.2%(43/122),MF组患者脾增大发生率是63.3%(19/30),且MF组中JAK2基因突变组脾增大发生率为82.4%(12/17),较野生型组的脾增大发生率(38.5%,5/13)显著升高(P<0.05)。结论:MPN患者JAK2基因突变率较高,PV患者JAK2基因突变率比ET和MF患者更高;MPN患者中JAK2基因的突变与血象指标有关;MF患者脾增大发生率最高,且脾增大与MF患者中JAK2基因突变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原文传递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子卿 李芋锦 +7 位作者 王德好 杨二鹏 李雨蒙 牛继聪 孙明谦 陈卓 刘为易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2-528,共7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05例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5例]的31种MPN相关基因,分析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与临床特...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05例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5例]的31种MPN相关基因,分析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中检出15种突变共88个突变,总突变检出率为87.6%(92/105)。22例患者检出4种DNA甲基化基因(TET2、DNMT3A、IDH1、IDH2)共23个突变。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率为21.0%,主要以双突变形式共存,包括JAK2 V617F和TET2(n=10)、JAK2 V617F和DNMT3A(n=4)、CALR和TET2(n=2)、JAK2 V617F和IDH1(n=1)。与无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的MPN患者相比,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的女性患者比例及白细胞数(WBC)显著升高(P<0.05)。与驱动基因三阴性的MPN患者相比,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的女性患者比例、年龄、WBC、血小板数(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显著升高(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甲基化基因突变患者的MPN10评分、血栓事件发生率、中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的MPN患者(P<0.05)。结论: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率为21.0%,主要以双突变形式共存。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的MPN患者女性比例及WBC高,症状负荷重,血栓发生率高,中高危患者比例高,提示其预后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二代测序 DNA甲基化基因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柴丹泻血方治疗肝郁血瘀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科学论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二鹏 王子卿 +6 位作者 明静 王明镜 李芋锦 王雪莹 刘为易 全日城 胡晓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论证柴丹泻血方治疗肝郁血瘀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科学性。方法基于ET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现状,分析中医药治疗ET的优势;基于其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柴丹泻血方的组方用药特点;基于柴丹泻血方组方药物... 目的论证柴丹泻血方治疗肝郁血瘀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科学性。方法基于ET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现状,分析中医药治疗ET的优势;基于其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柴丹泻血方的组方用药特点;基于柴丹泻血方组方药物及其活性成分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柴丹泻血方治疗肝郁血瘀证ET的机制;基于柴丹泻血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柴丹泻血方治疗肝郁血瘀证ET的关键通路与靶点。结果 ET的发病及血栓形成与JAK2V617F突变及JAK-STAT通路活化关系密切,但现有治疗方法存在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及药物抵抗等问题,部分中药有降血小板和抗凝的作用,但尚无特效中药;柴丹泻血方基于该病肝郁血瘀的核心病机,具有疏肝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柴丹泻血方组方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抑制JAK-STAT通路和炎性因子、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的作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该方可以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具有抑制巨核系增殖和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结论柴丹泻血方疏肝化瘀,组方科学,成分清楚,机制明确,治疗肝郁血瘀证ET具有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丹泻血方 肝郁血瘀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JAK-STAT通路 炎性因子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
原文传递
基于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活化相关差异蛋白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芋锦 马菊宁 +7 位作者 王子卿 杨二鹏 王明镜 明静 王德好 牛继聪 刘为易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6-843,共8页
目的: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寻找与血小板活化相关特异性蛋白,并进行验证。方法: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LFP)检测ET患者和健康者血清蛋白质谱,选取疾病组蛋白丰浓度较对照组差异倍数上调或下调... 目的: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寻找与血小板活化相关特异性蛋白,并进行验证。方法: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LFP)检测ET患者和健康者血清蛋白质谱,选取疾病组蛋白丰浓度较对照组差异倍数上调或下调1.3倍及两组蛋白丰浓度经t检验P<0.05的蛋白定义为差异蛋白。应用KEGG和GO分析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组间差异蛋白平均丰浓度的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取差异蛋白,应用平行反应监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发现差异蛋白共140个,其中72个蛋白表达上调,68个蛋白表达下调。KEGG富集显示差异蛋白表达与血小板活化通路相关,与血小板活化相关的差异蛋白是GPV、COL1A2、GP1bα、COL1A1和GPVI,其中GPV、GP1bα和GPVI表达上调,COL1A2和COL1A1表达下调。对COL1A1、GP1bα、GPVI和GPV进行PRM验证,其结果与LFP蛋白组学结果一致。结论:ET患者差异蛋白与血小板活化通路激活相关,GPV、GPVI、COL1A1和GP1bα等差异蛋白可作为ET血小板活化相关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活化 蛋白组学 生物学标记 血清
原文传递
针刺防治化疗引起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吉轩 孙妍 +3 位作者 宋英 李雨蒙 刘为易 胡晓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735-2741,共7页
目的:评价针刺防治治疗化疗引起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有关针刺治疗化疗引起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中文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 目的:评价针刺防治治疗化疗引起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有关针刺治疗化疗引起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中文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使用软件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RCT和CCT,共纳入1458例。与对照组比较,针刺能显著降低化疗引起急性呕吐(RR=0.71,95%CI为0.60~0.84,Z=3.93,P<0.0001)、24~48 h延迟性呕吐(RR=0.61,95%CI为0.52~0.72,Z=5.96,P<0.00001)、48~72 h延迟性呕吐(RR=0.80,95%CI为0.71~0.89,Z=3.86,P=0.0001)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针刺对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RR=1.07,95%CI为1.03~1.11,Z=3.40,P=0.0007),24~48 h延迟性呕吐(RR=1.12,95%CI为1.07~1.18,Z=4.97,P<0.00001)以及48~72 h延迟性呕吐(RR=1.09,95%CI为1.03~1.14,Z=3.30,P=0.001)的疗效比较显著。结论:针刺可降低化疗引起急性呕吐和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对化疗引起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化疗 急性 延迟性 呕吐 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及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明静 李芋锦 +3 位作者 杨二鹏 王子卿 刘为易 胡晓梅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463-1471,共9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2020年11月30日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2020年11月30日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有效方剂202首,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其处方的用药规律,通过频次分析筛选累计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作为其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然后对核心药物进行了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索其治疗PV的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药物频次分析得到的前10位的核心药物是生地黄、柴胡、白花蛇舌草、赤芍、龙葵、半枝莲、龙胆、夏枯草、黄芩、牛膝。用药模式分析结果显示最常见的核心组合是生地黄和柴胡。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药物的靶点为378个,与PV相关的疾病靶点为589个,韦恩图显示核心药物与PV相关的靶点为114个。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显示核心药物治疗PV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药物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它们通过细胞因子受体-配体结合、磷酸化作用、血红素结合、蛋白结合、激酶调节等分子功能在细胞膜、分泌囊泡等部位发挥作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于PI3K-Akt、HIF-1、JAK-STAT、P53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图显示,STAT3、AKT1、TP53、MAPK1、TNF、VEGFA、MAPK14、IL6有可能是核心药物治疗PV的关键靶点。[结论]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获得胡晓梅主任治疗PV的高频核心药物,并揭示了核心药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PV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PV提供了参考方案,并为进一步深入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网络药理学 胡晓梅
下载PDF
基于“血毒”古籍文献溯源对恶性血液病中医论治的认识
20
作者 宋英 李佃贵 +6 位作者 刘小发 刘为易 李芋锦 明静 王明镜 王雪莹 胡晓梅 《河北中医》 2022年第6期885-887,912,共4页
恶性血液病临床表现具有“血毒”特点,通过溯源考证历代医家对“血毒”的认识,结合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点,归纳文献记载的“血毒”含义、形成因素、致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转归等内容。同时结合现代中医对恶性血液病的认识,探讨... 恶性血液病临床表现具有“血毒”特点,通过溯源考证历代医家对“血毒”的认识,结合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点,归纳文献记载的“血毒”含义、形成因素、致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转归等内容。同时结合现代中医对恶性血液病的认识,探讨“血毒”对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意义,为论治恶性血液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毒 血液肿瘤 古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