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友坦 郭荣鑫 +14 位作者 陈向东 龚亚红 黑子清 李偲 刘克玄 刘志恒 罗涛 马正良 孙莉 王锷 吴超然 张良成 张志伟 王天龙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9-662,共4页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介入、微创手术取代侵入性外科手术,老年和虚弱的患者可能会从微创手术提供的耐受性和更快的...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介入、微创手术取代侵入性外科手术,老年和虚弱的患者可能会从微创手术提供的耐受性和更快的恢复中获益。接受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老年患者人数大幅度增加,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将继续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储备较低,自身常合并多种疾病,了解老年患者与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相关的独特危害性可以促进患者安全。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差异,麻醉科医师应该努力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相同的标准,以便推动老年患者手术室外麻醉/镇静安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老年患者 微创手术 外科手术 手术室外麻醉 专家共识 老年人口 镇静
下载PDF
四逆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神经酰胺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克玄 吴伟康 +3 位作者 朱有凯 柳垂亮 孙惠兰 赵明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 研究四逆汤(SND)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 (II/R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神经酰胺信使通路探讨其抗凋亡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n=8):对照组(仅分离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模型组 (阻断肠系膜上动脉 1h后再灌注 3h)、SN... 目的 研究四逆汤(SND)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 (II/R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神经酰胺信使通路探讨其抗凋亡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n=8):对照组(仅分离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模型组 (阻断肠系膜上动脉 1h后再灌注 3h)、SND组(每天 3g·kg-1 SND灌胃,连续 3天后手术)。取回肠末端组织行电镜检查;检测肠粘膜组织SOD活性、MDA及神经酰胺含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RT PCR法分析肠粘膜组织鞘磷脂酶(SMase)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电镜下可发现许多典型凋亡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达 30 82%6 34%,SND预处理后凋亡指数为 14 91%±5 40%,明显低于模型组(P<0 01);模型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0 01),MDA与神经酰胺含量以及SMase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且神经酰胺含量与凋亡指数具有良好的正相关 (r=0 852,P<0 01),与SOD活性具有负相关(r= -0 775,P<0 01 )。SND预处理能明显增强SOD活性,降低肠粘膜组织MDA及神经酰胺含量,减少肠粘膜组织SMase的基因表达(P<0 01)。SND组凋亡指数与神经酰胺的含量亦呈显著的正相关 (r=0 832,P<0 01 )。结论 SND具有抗II/R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与它清楚氧自由基、抑制SMase的基因表达、减少神经酰胺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肠粘膜 再灌注损伤 凋亡 神经酰胺类 鞘磷脂酶
下载PDF
四逆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克玄 吴伟康 +1 位作者 何威 孙惠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9-332,348,共5页
目的:探讨四逆汤(SND)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分离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模型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再灌注3 h)、SND高剂量(6 g.kg-1.d-1)及低剂量(3 g.kg-1.d-1)组。SND组... 目的:探讨四逆汤(SND)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分离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模型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再灌注3 h)、SND高剂量(6 g.kg-1.d-1)及低剂量(3 g.kg-1.d-1)组。SND组大鼠连续灌胃3 d后手术。取回肠末端组织行光镜检查,并行肠黏膜组织Chiu’s评分,计算肠含水率;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肠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结果:SND预先给药能明显减轻肠黏膜组织病理损害,显著降低Chiu’s评分、肠含水率、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MDA含量(P<0.01),升高SOD活性及Bcl-2蛋白表达(P<0.01),但SND两个剂量组间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模型组及SND两个剂量组肠黏膜组织SOD活性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0.775,0.796与0.712,P<0.01)。模型组与低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量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51与0.698,P<0.01)。结论:SND预先给药对肠I/R后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促进Bcl-2蛋白表达来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小肠 再灌注损伤 凋亡 氧自由基 Bcl-2
下载PDF
四逆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克玄 吴伟康 +2 位作者 罗汉川 赵明奇 赵丹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6-639,共4页
目的 :观察四逆汤 (SND)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n =8) :对照组 (仅作假手术处理 )、模型组 (阻断肠系膜上动脉 1h后再灌注 3h)、SND1组 (SND 0 6g/ 2 0 0g大鼠灌胃 3d后手术 ... 目的 :观察四逆汤 (SND)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n =8) :对照组 (仅作假手术处理 )、模型组 (阻断肠系膜上动脉 1h后再灌注 3h)、SND1组 (SND 0 6g/ 2 0 0g大鼠灌胃 3d后手术 )及SND 2组 (SND 1 2g/ 2 0 0g大鼠灌胃 3d后手术 )。实验时取回肠末端组织行电镜检查 ,并测量上皮细胞线粒体二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和三维平面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 :电镜下可见对照组上皮细胞柱状排列紧密 ,微绒毛细长、整齐、无水肿 ,线粒体丰富 ,无肿胀 ;模型组细胞间隙增宽 ,可见大量凋亡细胞 ,微绒毛脱落明显 ,线粒体严重肿胀 ,嵴断裂 ,内质网扩张。SND1组与SND2组均可见微绒毛及上皮细胞排列基本整齐 ,有少量上皮细胞脱落 ,线粒体轻度肿胀 ,嵴清。线粒体体视学参数提示模型组上皮细胞单位胞浆内线粒体少 ,肿胀 ;而SND1及SND2组线粒体丰富 ,肿胀轻微。电镜及体视学参数均提示SND对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无明显量效关系。结论 :四逆汤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小肠 再灌注损伤 上皮细胞
下载PDF
肠缺血后处理抑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克玄 李毅 +3 位作者 李云胜 刘家欣 黄文起 吴伟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15-1719,共5页
目的:研究肠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对照组),仅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肠I/R损伤组,阻断SMA1 h后再灌注1 h;缺血预处理(IPC)组,在长时间阻断... 目的:研究肠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对照组),仅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肠I/R损伤组,阻断SMA1 h后再灌注1 h;缺血预处理(IPC)组,在长时间阻断SMA前预先阻断SMA10 min然后开放10 min;缺血后处理(IPo)组,在阻断SMA1 h后连续进行3个循环的开放SMA30 s/阻断SMA30 s(总时间为3 min),然后开放1 h;延迟后处理(delay)组,在再灌注3 min(IPo的总时间)后行3个循环的30 s缺血/30 s再灌注的缺血后处理,余同IPo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于再灌注1 h后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并计算肺通透性指数,称肺湿重及干重并计算肺含水率,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检测血清TNF-α及IL-6的浓度。结果:缺血后处理与预处理都能显著改善肺损伤,显著降低肺通透性指数及肺含水率,同时降低血浆TNF-α与IL-6的浓度、肺组织MDA含量及MPO活性,升高SOD活性。后处理被延迟3min后,其肺保护作用消失,且不能显著改变上述指标。结论:缺血后处理与预处理都具有抗肠I/R后肺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肺内聚集及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而且,再灌注早期后处理对肺的保护作用最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小肠 急性肺损伤 氧化性应激
下载PDF
曲马多鞘内预注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射福尔马林的超前镇痛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克玄 徐康清 +3 位作者 袁宝龙 孙来保 黄文起 陈秉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预注曲马多对大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伤害性效应的影响,探讨曲马多在脊髓水平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64只W istar大鼠蛛网膜下腔埋入导管并长期留置,实验时经导管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于大鼠左后爪掌心皮下注射2.5%福尔马... 目的:观察鞘内预注曲马多对大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伤害性效应的影响,探讨曲马多在脊髓水平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64只W istar大鼠蛛网膜下腔埋入导管并长期留置,实验时经导管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于大鼠左后爪掌心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建立伤害性动物模型。实验分为A、B两大组,A组于福尔马林注射前5m in给药;B组于福尔马林注射后15m in给药。A、B两组分别再分为四组(每组8只大鼠):即生理盐水组,曲马多1、5、10μg组;以大鼠福尔马林注射后第二期反应的疼痛行为观察指标,并进行Dubuisson&Dennis评分,观察注药后的反应。结果:无论在福尔马林注射前或后给药,曲马多均能产生量效、时效相关的抗伤害作用,ED50分别为:3.68μg和5.08μg;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4,6.29)和(2.27,7.92)μg。福尔马林注射前鞘内注入5、10μg曲马多的抗伤害效应评分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的第35、40、45m in时低于福尔马林注射后鞘内注入相同剂量曲马多的评分(P<0.05)。结论:在脊髓水平,曲马多能产生量效、时效相关的抗伤害作用,且具有超前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脊髓 超前镇痛 福尔马林 Wistar大鼠 福尔马林注射 足底皮下注射 超前镇痛效应 鞘内注入 预注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中肝素酶修正凝血弹性图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克玄 黄文起 +4 位作者 陈秉学 黑子清 王钟兴 夏杰华 萧亮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660-662,共3页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术再灌注期肝素酶修正前后的全血凝血弹性图 (TEG)的变化 ,探讨其在鉴别再灌注期凝血障碍原因时的价值。方法  16例终末期肝病病人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 ,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于新肝再灌注前 5分钟及再...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术再灌注期肝素酶修正前后的全血凝血弹性图 (TEG)的变化 ,探讨其在鉴别再灌注期凝血障碍原因时的价值。方法  16例终末期肝病病人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 ,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于新肝再灌注前 5分钟及再灌注后 5分钟、12 0分钟同时检测经肝素酶修正后的全血TEG与未经肝素酶修正的TEG(R、R +K、α角、MA)。若两种TEG图形差异明显 ,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并重复检测。上述血样中均加有硅燥土。结果 再灌注前 5分钟及后 12 0分钟 ,肝素酶修正前后的TEG各参数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再灌注后 5分钟 ,经肝素酶修正与无肝素酶修正的全血TEG各指标值差异显著 ,与前者相比 ,后者R与K明显延长 (P <0 0 1) ,α角与MA明显减小 (P <0 0 5 ) ,其中 13例静脉注射鱼精蛋白 (5 6 4± 40 2 )mg后 ,两种血样TEG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素酶修正的全血TEG可提示再灌注期体内存在肝素样活动 ,需用鱼精蛋白拮抗 ,在鉴别肝移植术再灌注期异常出血的潜在原因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素酶 凝血弹性图
下载PDF
围肾移植术期凝血弹性图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克玄 陈淑琴 +3 位作者 杨广 王钟兴 林世清 肖亮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86-288,共3页
【目的】观察围肾移植术期凝血弹性图(TEG)的变化,探讨围肾移植术期的凝血状况。【方法】40例硬外麻下行肾移植术病人,均于术前、移植肾动静脉开放后1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检测赛力特(10g/L)激活的全血TEG参数,包括反应时间(tr/min)、... 【目的】观察围肾移植术期凝血弹性图(TEG)的变化,探讨围肾移植术期的凝血状况。【方法】40例硬外麻下行肾移植术病人,均于术前、移植肾动静脉开放后1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检测赛力特(10g/L)激活的全血TEG参数,包括反应时间(tr/min)、血凝块形成时间(tk/min)、α角(α/°)、最大振幅(hMA/mm)及凝血指数(CI)。其中随机选择20例患者,术前同时检测肝素酶修正的TEG。【结果】术前TEG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且肝素酶修正的TEG与无肝素酶的TEG参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静脉开放10min后的TEG参数中tr值低于正常值,CI及hMA均高于正常值,与术前值相比,均表现为tr值、tk值缩短,hMA与CI增加(P<0.05);术毕TEG参数中tr、tk、α角及CI均正常,与术前比较,tr缩短,CI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hMA显著增加(P<0.05)且超过正常范围。【结论】术前体内血液无肝素化效应,移植肾动静脉开放后,TEG提示血液呈高凝倾向,有潜在血栓形成的可能,且可能持续到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肾移植术 凝血弹性图 MA 肝素酶 正常范围 无肝素 前体 反应时间 r值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最佳剂量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克玄 何广芬 +2 位作者 唐万英 黄文起 黑子清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的最佳剂量。方法  2 10例ASAⅠ~Ⅱ级的患者按术后镇痛药液配方随机分为 7组 (n =30 )。A组 ,0 12 5 %布比卡因 +0 0 8mg/ml吗啡 ,背景剂量 2ml/h ;B组 ,0 12 5 %罗哌卡因...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的最佳剂量。方法  2 10例ASAⅠ~Ⅱ级的患者按术后镇痛药液配方随机分为 7组 (n =30 )。A组 ,0 12 5 %布比卡因 +0 0 8mg/ml吗啡 ,背景剂量 2ml/h ;B组 ,0 12 5 %罗哌卡因 +0 0 8mg/ml吗啡 ,背景剂量 2ml/h ;C组 ,0 12 5 %罗哌卡因 +0 0 8mg/ml吗啡 ,背景剂量 3ml/h ;D组 ,0 2 %罗哌卡因 +0 0 8mg/ml吗啡 ,背景剂量 2ml/h ;E组 ,0 2 %罗哌卡因 +0 0 8mg/ml吗啡 ,背景剂量 3ml/h ;F组 ,0 2 5 %罗哌卡因 +0 0 8mg/ml吗啡 ,背景剂量 2ml/h ;G组 ,0 2 5 %罗哌卡因 +0 0 8mg/ml吗啡 ,背景剂量 3ml/h。A组负荷药物为 0 2 5布比卡因 +2mg吗啡 6ml,其余各组负荷药物均为 0 2 5 %罗哌卡因 +2mg吗啡 6ml。结果 ①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 5 ) ;C ,D两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 ,B两组 (P <0 0 5 ) ;E ,F ,G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 (P <0 0 5 )。②B组患者按压次数 /实际有效进药次数 (D1/D2 )比值大于 5的比例高于其他组 (P <0 0 5 ) ,各组罗哌卡因及吗啡的用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组BC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P <0 0 5 )。Ramesay评分各组差异无显著性。③A ,B ,C ,D 4组肛门排气时间及Bromag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吗啡 硬膜外麻醉 手术 自控镇痛 剂量 PCEA 镇静作用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克玄 何威 +2 位作者 刘颖 吴伟康 赵明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30-732,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预先给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的保护效应,并观察氧自由基、bcl-2蛋白表达,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损伤组、EGb1组、EGb 2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实验结...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预先给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的保护效应,并观察氧自由基、bcl-2蛋白表达,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损伤组、EGb1组、EGb 2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实验结束后取回肠末端组织行光镜检查,并进行肠黏膜组织Chiu’s评分,称量肠干重、湿重并计算肠含水率;检测肠黏膜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EGb预先给药能显著升高肠I/R后的MAP,明显减轻肠黏膜组织病理损害。损伤组Chiu’s评分、肠含水率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Gb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改善上述指标(P<0.05)。损伤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Gb761可使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损伤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EGb761预先给药对肠I/R后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诱导bcl-2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标准提取物 肠黏膜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BCL-2蛋白
下载PDF
血栓弹性描记仪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克玄 黄文起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0年第3期11-13,共3页
血栓弹性描记仪能动态监测凝血全过程,检测简便,快速准确。本文介绍其工作原理及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此仪器能准确地反映心肺转流及肝脏移植术中的凝血状况,正确指导术中的血液制品的应用,减少血制品的输注量。
关键词 血栓弹性描记仪 凝血 临床应用 原理
下载PDF
术前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2
作者 刘克玄 闵振兴 林世清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0年第6期328-330,共3页
术前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具有与术前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同样的扩容效应,且具有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及费用等优点。
关键词 手术前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下载PDF
预处理及后处理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克玄 黄文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年第4期35-39,148,共5页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已证实肠I/R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局部损害,而且因肠粘膜屏障的破坏引起肠内细菌、内毒素向肠外组织器官移位,从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已证实肠I/R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局部损害,而且因肠粘膜屏障的破坏引起肠内细菌、内毒素向肠外组织器官移位,从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及衰竭。因此,肠I/R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一直是近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及难点。总结本课题组过去的工作及既往其他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肠I/R损伤可能与氧化损伤、钙超载、白细胞粘附、能量衰竭、补体激活、促炎性介质的释放、细胞凋亡以及一氧化氮、内皮素及一些信号通路(如鞘磷脂酶——神经酰胺通路)的激活等有关;针对上述因素,我们采用了相应的防治手段,比如采用中药(四逆汤、银杏叶的提取物)、麻醉药(异丙酚)、电刺激迷走神经以及缺血预处理与缺血后处理等方法,这些方法均呈现一定的保护效果。其中缺血后处理是较为有前途的方法。本文就预处理及后处理在肠I/R损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后处理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成人术后急性疼痛PCIA治疗规范化管理建议 被引量:32
14
作者 黑子清 靳三庆 +9 位作者 李雅兰 刘克玄 刘中杰 彭书崚 屠伟峰 吴先平 肖晓山 徐建国 徐世元 赵国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术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operative pain,APP)是患者受到手术刺激后的一种包括生理、心理及行为等的一系列反应,其主要集中在术后24~72h,增加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严重者可影响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急性疼痛 规范化管理 PCIA 治疗 成人 手术刺激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曲马多抑制气管拔管期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15
作者 林世清 黑子清 +3 位作者 张劲军 陈秉学 黄文起 刘克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630-631,共2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拔管 曲马多 镇痛药
下载PDF
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8
16
作者 冯霞 刘克玄 +2 位作者 林世清 肖颖 陈秉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Ι~II级,年龄18~65岁(男27例,女17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44例,随机分两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全凭...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Ι~II级,年龄18~65岁(男27例,女17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44例,随机分两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24例,地氟醚加芬太尼静吸麻醉组(DF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3、24h应用mini-mentalstate(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恢复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①两组病人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即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术中维持在40~60,各时间点M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仅在术后1h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3h即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hTCI组有6例(25%)、DF组有9例(42.9%)病人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3hDF组有2例(10%)病人的MMS值较低(<28分),而TCI组所有病人认知功能已恢复。②TCI组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0.03和0.02)。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也早于DF组,但无统计学意义。③TCI组在拔管即刻的OAAS评分高于D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④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可引起一过性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四逆汤预处理诱导大鼠心肌延迟预适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颖 吴伟康 +1 位作者 陈晨 刘克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四逆汤能否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四逆汤预处理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24h后缺血1h,再灌1h。四逆... 目的:探讨四逆汤能否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四逆汤预处理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24h后缺血1h,再灌1h。四逆汤预处理组给予四逆汤灌胃(5g·kg-1·d-1)连续3d,末次灌药24h后缺血1h,再灌1h。以心肌梗死面积为评价指标并测定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丙二醛的含量,通过RT PCR检测MnSODmRNA及Cu ZnSODmRNA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NFκB亚单位P65的表达。结果: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及四逆汤预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缺血再灌注组,MDA的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SOD活性和MnSODmRNA的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NFκB发生核转位且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及四逆汤预处理组的Cu ZnSODmRNA表达均下降,3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四逆汤能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其机制可能与NFκB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缺血再灌注 心肌 延迟预适应 缺血预处理 大鼠 诱导 RT-PCR检测 B亚单位 SOD
下载PDF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中垂体后叶素不同使用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淑琴 刘克玄 +1 位作者 张祖威 姚书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两点注射法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6年6月-2007年12月我院妇科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200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分成3组,其中术中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观察1组)72例、单点...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两点注射法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6年6月-2007年12月我院妇科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200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分成3组,其中术中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观察1组)72例、单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观察2组)62例和未使用垂体后叶素组(对照组)6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少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的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2组的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与观察1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最高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垂体后叶素的患者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持续性宫外孕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患侧宫角及输卵管系膜两点注射法优于输卵管系膜单点注射法,两种方法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异位妊娠 垂体后叶素 输卵管切开术
下载PDF
JAK/STAT通路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肠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毅 李坤河 +6 位作者 温仕宏 李偲 李云胜 刘颖 张旭宇 姚溪 刘克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38-2344,共7页
目的: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体重230~255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但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组(... 目的: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体重230~255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但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SMA 60 min后开放120 min的方法制备肠I/R损伤模型;AG490(JAK特异性抑制剂)组,于夹闭SMA前30 min在大鼠侧腹部皮下注射8 mg.kg-1AG490,余同I/R组;雷帕霉素(STAT特异性抑制剂)组(RPM组),于夹闭SMA前30 min在大鼠侧腹部皮下注射0.4 mg.kg-1 RPM,余同I/R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于夹闭SMA前30 min侧腹部皮下注射2μmol.kg-1DMSO,余同I/R组,DMSO系AG490和RPM的溶剂。所有大鼠均于再灌注120 min后取小肠观察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并行Chiu's评分,同时取肠黏膜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乳酸(LD)含量,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15-F2t-isoprostane、内皮素-1(ET-1)和血栓烷素B2(TXB2)浓度。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JAK2(p-JAK2)及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各组的Chiu's评分和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I/R组和DMSO组的LD和MDA含量、DAO活性、MPO活性、15-F2t-iso-prostane浓度、ET-1浓度及TXB2浓度均显著升高,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量也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和DMSO组比较,AG490组和RPM组的DAO活性、MPO活性、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ET-1浓度、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肠I/R所致的肠损伤的发生,其作用与促进氧化应激损伤、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通路 AG490 雷帕霉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曾缨 张成 +5 位作者 刘克玄 李才明 冯善伟 李群 柳太云 黄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方法用盐酸布比卡因局部注射制作肌肉损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腓肠肌行冰冻切片,HE染色显示损伤肌肉的病理变化,用SABC法检测MyoD与myogenin的表达。结果Myo...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方法用盐酸布比卡因局部注射制作肌肉损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腓肠肌行冰冻切片,HE染色显示损伤肌肉的病理变化,用SABC法检测MyoD与myogenin的表达。结果MyoD在肌肉损伤后18 h开始表达,48 h达高峰;myogenin在肌肉损伤后24 h开始表达,72 h达高峰。结论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起作用,可作为鉴定肌肉前体细胞和反映肌肉再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调节因子 MYOD MYOGENIN 肌肉损伤 修复过程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