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沧州回族Heath-Carter体型特征
1
作者 刘冀 尹爱华 朱建忠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为了了解河北沧州回族成人体型的分布特点,为我国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体质人类学调查方法,遵循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447名(男253,女194)生活在河北沧州回族人群10项人体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回族的平均体型,男性... 目的为了了解河北沧州回族成人体型的分布特点,为我国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体质人类学调查方法,遵循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447名(男253,女194)生活在河北沧州回族人群10项人体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回族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2.7-4.2-2.8);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4.4-3.6-2.4)。男女性体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回族男女性均呈内、中胚层值上升和外胚层值下降的趋势。与国内外资料比较,回族的内、中胚层值偏低,外胚层值居中等水平。结论河北沧州回族成人的体型分布特点可能与该民族几百年的复杂迁徙史以及长期的回汉民族之间的通婚史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回族 河北沧州 体质人类学
原文传递
辣木叶通过NF-κB 通路介导血管性痴呆小鼠mTOR、Cdc42的表达对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2
作者 刘媛媛 孙杨 +4 位作者 李超 尹帅 隋月林 张海峰 刘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 探究辣木叶通过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介导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表达调控氧化应激状态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Himori法制备VD小鼠模型... 目的 探究辣木叶通过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介导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表达调控氧化应激状态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Himori法制备VD小鼠模型,120只V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VD组,辣木叶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组,每组30只。30只健康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水迷宫实验分析学习记忆功能。比较各组海马体损伤、氧化应激指标、NF-κB信号通路及mTOR、Cdc42水平。结果 VD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mTOR、Cdc4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核因子-κB上游激酶(IKK)、NF-κB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辣木叶提取液干预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SOD水平、mTOR、Cdc4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辣木叶高剂量>辣木叶中剂量>辣木叶低剂量组(P<0.05);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组织中MDA、IKK、NF-κB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辣木叶高剂量<辣木叶中剂量<辣木叶低剂量组(P<0.05)。结论 辣木叶可能通过调控VD小鼠氧化应激状态,抑制NF-κB通路,引起海马中mTOR、Cdc42表达增加,进而减少细胞凋亡数,保护受损神经元细胞,从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辣木叶 核因子(NF)-κB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不同目标函数对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分析
3
作者 李悦 刘冀 +2 位作者 杨少康 赵心睿 舒章康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8,共8页
目标函数的选择影响流域水文模型的参数率定结果。为深入探究不同目标函数对水文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及径流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金溪池潭流域日径流模拟为例,采用SCEM-UA优化算法率定三水源新安江模型,选择纳什效率系数f... 目标函数的选择影响流域水文模型的参数率定结果。为深入探究不同目标函数对水文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及径流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金溪池潭流域日径流模拟为例,采用SCEM-UA优化算法率定三水源新安江模型,选择纳什效率系数f_(1)、均方根误差f_(2)和Kling-Gupta效率系数f_(3)作为参数率定的目标函数,同时构建分别偏好f_(1)、f_(2)、f_(3)三者的组合多目标函数F_(1)、F_(2)和F_(3)共6个率定目标,比较不同率定目标下的径流模拟精度差异,采用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对比分析不同目标函数下的新安江模型参数敏感性,最后基于GLUE方法分析丰枯水期和不同流量级别下的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6个目标函数下,新安江模型的主要敏感参数识别结果一致;(2)F_(1),F_(2),F_(3)较单目标函数展现出更高的径流模拟精度;(3)在不同水文时期和不同流量级别下,f_(1)表现出较其他目标函数更高的覆盖率和较小的不确定性区间。不同目标函数下均呈现枯水期参数不确定性最小,且随流量级别的增大而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增加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Sobol敏感性分析 新安江模型 GLUE 参数率定目标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冀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44,共2页
农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受到了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深挖农村治理存在的不足,逐个攻破,探索农村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的相关策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 治理能力
下载PDF
面向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培养的水文预报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5
作者 刘冀 石小涛 +1 位作者 马海波 喻丹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针对水文预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从教学组织、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和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为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进行有... 针对水文预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从教学组织、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和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为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进行有益探索与推动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预报 持续改进 课程教学 创新能力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基于减沙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流域退耕还林方案优化
6
作者 喻丹 董晓华 +3 位作者 彭涛 刘冀 刘超 刘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60-270,共11页
实施退耕还林,是控制中国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如何制定最具成本-效益的退耕还林方案,以平衡生态、经济和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研究以淮河上游的息县流域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现状... 实施退耕还林,是控制中国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如何制定最具成本-效益的退耕还林方案,以平衡生态、经济和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研究以淮河上游的息县流域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依次模拟各子流域的退耕还林操作得到泥沙削减系数,另一方面通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与土地利用现状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各子流域进行退耕还林的GDP损失系数,据此分别构成退耕还林的减沙效益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优化求解子流域尺度的退耕还林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的SWAT模型对研究区径流和泥沙的模拟精度较高,Nash系数分别在0.90和0.70以上,决定系数均大于0.80,且百分比偏差均控制在-20%~20%以内,可认为SWAT模型能够用于评估退耕还林的泥沙削减效果;2)子流域泥沙削减系数范围为26.70~2675.85 t/km^(2),并表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在流域上游的河源区实施单位面积的退耕还林能够取得更好的泥沙控制效果;3)子流域GDP损失系数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既有子流域出现了GDP的增加也有子流域出现了GDP的减小,对比发现在行政市或县主要居民点所在的子流域进行退耕还林需要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4)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的退耕还林方案集将人均耕地面积维持在1.04×10^(−3)~1.54×10^(−3) km^(2),明显高于粮食安全的警戒水平,同时该方案集能够在仅损失30.13%~37.67%经济产值的同时将泥沙产量削减53.54%~69.86%,并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壤侵蚀水平。该研究提出的基于生态减沙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子流域尺度退耕还林优化方法可为流域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规划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泥沙 退耕还林 SWAT模型 空间叠置分析 多目标遗传算法 淮河息县流域
下载PDF
基于RSEI指数的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章程焱 杨少康 +3 位作者 董晓华 赵程铭 薄会娟 刘冀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6-363,共8页
为准确、及时地获取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演变格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MODIS系列遥感数据,通过计算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5—10月的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及干度(NDSI)4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为准确、及时地获取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演变格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MODIS系列遥感数据,通过计算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5—10月的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及干度(NDSI)4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出遥感生态环境指数RSEI,并对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4个指标在第1主成分(PC1)上的平均贡献率为71%,表明依据这4个指标在长江上游流域构建RSEI是可行的;(2)长江上游流域RSEI整体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增加速率为1.1×10^(-3)/a,具体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快速增长期(2000—2010年),其速率为5.9×10^(-3)/a,以及增速放缓期(2010—2020年),其速率为3.9×10^(-3)/a;(3)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以优和良为主,且表现为南部比北部好及东部比西部好的空间分布格局;(4) 2000—2010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改善面积占34.7%,2010—2020年改善面积与退化面积接近,两者仅差1.3%左右;(5) 2000—2020年长江上游流域RSEI变化趋势为正的像元面积占长江上游流域总面积的64.7%,其中显著退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嘉陵江下游地区;(6)生态环境质量主导自然影响因子在2000年为热度>绿度>湿度>干度;2010年依次为绿度>热度>湿度>干度;2020年依次为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综上,利用GEE平台能快速、准确地监测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近21年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态势,但针对嘉陵江下游生态退化现象需要引起政府重视,尽快提出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防止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环境指数 长江上游流域 时空特征 Google Earth Engine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北方地区典型林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心睿 刘冀 +3 位作者 杨少康 张茜 高放 刘艳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44-3755,共12页
为探究北方地区典型植被林地、草地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基于1982—2015年的GIMMS NDVI 3gv1数据集和气象资料,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植被物候,应用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为探究北方地区典型植被林地、草地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基于1982—2015年的GIMMS NDVI 3gv1数据集和气象资料,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植被物候,应用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地生长季长度(LOS)以0.32d/a的速率极显著延长,整体表现为生长季始期(SOS)以-0.18d/a极显著提前,生长季末期(EOS)以0.14d/a极显著推迟。林地SOS提前、EOS推迟和LOS延长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93.3%、90.4%和96.3%。(2)草地LOS以-0.01d/a的速率不显著缩短,表现为SOS以-0.09d/a不显著提前,EOS以-0.10d/a不显著提前。SOS提前、EOS提前和LOS缩短的区域占比为67.5%、69.1%和50%。(3)林地SOS主要受冬末春初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而提前,EOS受夏季气温升高、秋季以及冬末春初降水增加而推迟。(4)草地SOS主要受春季气温升高和短波辐射减少而提前,EOS受秋季气温升高和短波辐射减少而提前,草地物候与气象因子的响应时长小于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林草地 北方地区 遥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汉江上游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概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3 位作者 张特 彭涛 常文娟 林青霞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151,共9页
为揭示汉江上游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关系,分别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径流指数表征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采用线性、非线性函数模型构建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模型,进而构建了基于Copula函数耦合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的气象水... 为揭示汉江上游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关系,分别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径流指数表征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采用线性、非线性函数模型构建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模型,进而构建了基于Copula函数耦合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的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变量响应概率曲线。结果表明:气象水文干旱历时和烈度的最优响应模型分别为线性函数模型和基于Gumbel Copula函数的非线性模型;干旱历时和烈度的最优联合分布函数分别为Frank Copula函数和Gumbel Copula函数;水文干旱历时、烈度的响应概率随对应的气象干旱特征变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文干旱历时响应概率变化速率逐渐减小,最后趋于平缓,水文干旱烈度响应概率变化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响应关系 COPULA函数 贝叶斯网络概率棋型 汉江上游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上游分区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特征及响应概率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放 刘冀 +3 位作者 陈威 杨少康 冯浩 刘艳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7-265,共9页
[目的]探究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特征及响应概率,为水文干旱预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淮河上游35个气象站及王家坝、息县水文站1980—2013年气象、水文数据,将王家坝以上流域分为息县(XX)和息县—王家坝区间(WJB)两个子流域,分别计算... [目的]探究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特征及响应概率,为水文干旱预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淮河上游35个气象站及王家坝、息县水文站1980—2013年气象、水文数据,将王家坝以上流域分为息县(XX)和息县—王家坝区间(WJB)两个子流域,分别计算各分区的标准化蒸散发指数(SPE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利用相关系数法计算各分区的气象—水文干旱响应时间,据此对气象、水文干旱事件进行匹配,从而得出不同分区的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特征,进一步结合Copula联合分布函数与贝叶斯网络构建淮河上游分区气象—水文干旱响应概率模型,计算不同重现期下的气象—水文干旱响应概率。[结果](1)WJB与XX气象—水文干旱响应时间分别为7个月与5个月,两个分区平均干旱传播历时约为1个月,平均干旱解除历时约为2个月;(2)WJB与XX气象干旱历时、强度总体上小于相应的水文干旱特征值,且WJB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敏感度低于XX;(3)WJB与XX气象—水文干旱响应概率与气象干旱历时、强度、烈度成正比,WJB更易发生干旱历时较长的水文干旱事件,而XX更易发生干旱强度、烈度较大的水文干旱事件;(4)气象干旱传播为相同重现期水文干旱的气象—水文干旱响应概率呈现随重现期增大而减小的特征,且XX气象—水文干旱响应概率大于WJB。[结论]XX与WJB两个分区的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特征以及响应概率均存在差异,应针对性地加强水文干旱预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传播特征 响应概率 贝叶斯网络 COPULA 淮河上游
下载PDF
汉江流域植被变化及其对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的响应
11
作者 何昊燊 彭涛 +5 位作者 由星莹 刘伯娟 董晓华 刘冀 林青霞 郭家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2,共10页
干旱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2—2019年汉江流域逐月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植被状态指数(VCI)和植被覆盖度(... 干旱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2—2019年汉江流域逐月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植被状态指数(VCI)和植被覆盖度(FVC),分析了植被时空变化及对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汉江流域生长季NDVI在时间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干湿交替频率减小,表征干旱事件对降水的敏感性在降低;从干旱趋势来看,分别有37.62%和62.38%的地区呈现上升和下降趋势;从干旱频率来看,各季干旱高频事件集中在流域中部和东部;在年尺度下,NDVI与SPI-12在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有43.26%的地区表现为正相关,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和东南部;在季尺度下,春季NDVI对SPI-3的响应最明显,85.64%的地区表现为正相关;在月尺度下,汉江流域春季VCI受SPI-1和SPI-3的影响最为明显,而秋季VCI对SPI-12的响应更为显著;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和耕地与SPI的相关性较高,说明其对干旱的抵抗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植被变化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响应 多时间尺度 汉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金溪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12
作者 严伟卿 刘冀 +4 位作者 赵心睿 杨少康 舒章康 董晓华 刘艳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究金溪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对于水库运行调度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方法]基于1982-2015年流域气象水文数据以及植被NDVI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滑动T突变检验法分析径流变化特征,进一步采... [目的]探究金溪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对于水库运行调度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方法]基于1982-2015年流域气象水文数据以及植被NDVI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滑动T突变检验法分析径流变化特征,进一步采用Budyko水热耦合平衡方程计算各影响因子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金溪流域年径流深、降雨量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3.89 mm/a,8.43 mm/a。潜在蒸散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1.17 mm/a。通过突变检验可将金溪流域径流序列分为基准期1982-2002年和变化期2003-2015年。金溪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表明: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23.55%,潜在蒸散发的贡献率为33.83%,降雨贡献率为-57.38%,流域下垫面变化主要源于植被情况显著改善,其中NDVI在基准期上升速率为0.005/10 a,在变化期上升速率为0.024/10 a。[结论]导致金溪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源于植被情况的显著改善,金溪流域径流变化的归因分析为金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归因分析 Budyko方程 金溪流域 NDVI
下载PDF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径流中长期预报中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冀 王本德 +1 位作者 袁晶瑄 周惠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1-595,共5页
水文中长期预报对于水资源规划管理、水库及水电站调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常规混沌预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相空间重构的支持向量机(SVM)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径流时间序列进行混沌辨识,然后对其进行相空间重构,采用基于结构风... 水文中长期预报对于水资源规划管理、水库及水电站调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常规混沌预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相空间重构的支持向量机(SVM)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径流时间序列进行混沌辨识,然后对其进行相空间重构,采用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的SVM进行径流预报.对于SVM的参数优选问题,以径向基核函数作为核函数,采用混沌变尺度优化方法进行参数寻优.实例表明,该方法优于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报方法,且具有良好的泛化推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中长期预报 相空间重构 支持向量机 混沌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偏差校正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冀 张特 +3 位作者 魏榕 张茜 刘艳丽 董晓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0-177,共8页
以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指数)为因变量,采用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的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淮河流域2001—2014年作物生长季(4—10月)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偏差估算法、旋转残差法和最优角度残差旋转法4种方... 以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指数)为因变量,采用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的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淮河流域2001—2014年作物生长季(4—10月)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偏差估算法、旋转残差法和最优角度残差旋转法4种方法进行模型结果校正,以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及干旱等级监测准确率对模型监测能力进行评估。选取最优校正方法,构建随机森林偏差校正干旱监测模型(Bias-correcting random forest drought condition,BRFDC),通过站点实测土壤相对湿度及干旱事件记录对模型干旱监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最优角度残差旋转法校正后,模型模拟精度指标R2和RMSE分别为0.897、0.874和0.335、0.362,优于其他校正方法;偏差估算法对各类干旱等级监测更为准确,尤其是对极端干旱的监测准确率最高,达到33.3%~50.0%,最终采用偏差估算法作为最优校正方法,构建BRFDC模型;相比SPEI3,BRFDC模型计算指数与大部分站点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更加显著(P<0.01),适于农业干旱监测;BRFDC模型能够准确监测淮河流域2001年严重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过程,并能有效识别极端旱情。该模型可为淮河流域农业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监测 遥感 随机森林 偏差校正
下载PDF
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及洪水淹没模拟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冀 李伟 +1 位作者 张弛 宋绪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5,共4页
丹麦DHI公司开发的MIKE系列水力模型,是在2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大量工程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发展起来的,在水资源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碧流河水库下游为研究对象,针对流量资料缺乏的水库下游河道,采用多种工况组合,利用一维河网模... 丹麦DHI公司开发的MIKE系列水力模型,是在2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大量工程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发展起来的,在水资源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碧流河水库下游为研究对象,针对流量资料缺乏的水库下游河道,采用多种工况组合,利用一维河网模型系统MIKE11模拟分析其现状行洪能力,为水库实时防洪调度提供决策依据。而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汛期风险管理水平、积极实施库堤联调,借助软件Arc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利用二维非恒定流模型MIKE21对超标准洪水引起的淹没状况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MIKE 11 行洪能力 MIKE 21 洪水演进模拟
下载PDF
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可变模型及在防洪风险评价中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冀 王本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75,共4页
针对以往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中多采用主观权重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不足,提出基于主客观组合权重的模糊可变模式识别模型.模型采用投影寻踪法计算客观权重,在投影目标函数中引入信息熵,投影值计算采用可变模糊集模型,从而增加了模... 针对以往防洪工程体系风险评价中多采用主观权重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不足,提出基于主客观组合权重的模糊可变模式识别模型.模型采用投影寻踪法计算客观权重,在投影目标函数中引入信息熵,投影值计算采用可变模糊集模型,从而增加了模型的可靠性.对于主客观权重的组合方法,模型采用最小鉴别信息原理推导出主客观权重组合公式.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考虑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模型识别结果稳定、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集 组合权重 防洪工程体系 风险评价 投影寻踪 信息熵
下载PDF
TyG指数与IR在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艳梅 刘冀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415-419,共5页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的特征,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理之一,在并发症到来以前准确识别IR水平至关重要。IR发生机理尚未明确,目前主要是脂质超载和炎症两种观点。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是经济有效的评估IR的新...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的特征,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理之一,在并发症到来以前准确识别IR水平至关重要。IR发生机理尚未明确,目前主要是脂质超载和炎症两种观点。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是经济有效的评估IR的新型指标。近年来,该指数在T2DM、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临床常见疾病中的评估作用得到证实。本文主要针对TyG指数与IR在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TDACD)中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认知障碍进展、并发症防治提供新依据,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肝性脑病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形态及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冀 朱建忠 +3 位作者 隋月林 刘锋 王晓宇 孙杨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先对50只雄性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正常对...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先对50只雄性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模型组。9周后建立CCL4肝性脑病模型,分别取两组大鼠肝、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Nissl染色及NADPH-d染色。结果:(1)肉眼下可见模型组肝脏普遍呈坏死性肝硬化;(2)HE模型组血氨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Nissl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染色较浅,胞浆内Nissl体减少或消失;(4)NADPH-d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可见粗大轴突着色,树突联系广泛;对照组则少有粗大轴突着色,树突间联系不如实验组广泛。实验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为紫蓝或深蓝色,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多。结论:(1)血氨增高是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之一;(2)肝性脑病时海马受到损伤,并且一氧化氮(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神经元 一氧化氮合酶 海马齿状回 大鼠
原文传递
肝性脑病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冀 王晓宇 +2 位作者 孙杨 郭秀英 庞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脑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大鼠50只,实验开始前所有动物均进行莫里斯水迷宫测试...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脑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大鼠50只,实验开始前所有动物均进行莫里斯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9周后建立CCL4肝性脑病模型,分别取两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染色。结果尼氏染色发现,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染色较浅,胞质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NADPH-d染色发现,实验组可见粗大轴突着色,树突联系广泛;对照组则少有粗大轴突着色,树突间联系不如实验组广泛。实验组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为紫蓝或深蓝色(强阳性及阳性),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多;而对照组染色浅淡,呈浅蓝或与背景同色,为弱阳性。结论肝性脑病时海马受到损伤,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并参与了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的发病,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HE)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海马CA3区 尼氏染色 大鼠
原文传递
青海地区回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抗体与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冀 杨发满 +2 位作者 李蓉 张培莉 汪元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34-3736,共3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回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水平与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ADI)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两者在RA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风湿科2009年6月—2011年11月住院及门诊回族RA患者63例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回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水平与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ADI)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两者在RA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风湿科2009年6月—2011年11月住院及门诊回族RA患者63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我院回族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抗CCP抗体水平,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根据GenBank号NT_004610序列查找PADI4基因多态性位点,即PADI4-94、PADI4-104、PADI4-92,其基因多态性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扩增后收集DNA片段进行测序。采用RA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分)评价病例组患者疾病活动性,HAQ生活质量问卷(HAQ评分)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 (1)两组ESR、CRP水平、抗CCP抗体水平及R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患者DAS28评分平均为(4.89±0.17)分,HAQ评分平均为(8.07±1.03)分。(3)PADI4-94位点的基因型为A/A、G/G、A/G,PADI4-104位点为A/A、G/G、A/G,PADI4-92位点为C/C、G/G、G/C。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RA患者抗C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抗CC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r=0.25,P=0.018)、HAQ评分(r=0.22,P=0.04)及ESR(r=0.81,P=0.001)均呈正相关,与CRP、RF无相关性。结论青海地区回族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高于回族健康人群,并与DAS28评分、HAQ评分及ESR呈正相关,提示抗CCP抗体可作为评价回族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指标,PADI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CCP抗体形成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抗环瓜氨酸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