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毛囊真皮鞘细胞移植治疗兔跟腱炎实验研究
1
作者 许青 孙香香 +2 位作者 陈锦阳 庄盼 刘军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人毛囊真皮鞘细胞(hHF-DSCs)移植对兔跟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人后枕部毛囊单位,并进行分离培养获得hHF-DSCs。选取30只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于兔左侧跟腱止点上1 cm处多点... 目的:探讨人毛囊真皮鞘细胞(hHF-DSCs)移植对兔跟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人后枕部毛囊单位,并进行分离培养获得hHF-DSCs。选取30只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于兔左侧跟腱止点上1 cm处多点注射Ⅰ型胶原酶建立跟腱炎兔模型。建立跟腱炎模型成功后于第0、3、6、13天,治疗组在兔跟腱患侧注射0.5 ml的hHF-DSCs,模型组与对照组在兔跟腱相同部位注射相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观察各组兔跟腱外观以及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跟腱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肌腱蛋白C(TN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跟腱组织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Ⅰ、Ⅲ)表达水平。采用牵拉法检测跟腱组织生物力学。结果:分离培养后的hHF-DSCs表面CD14、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几乎不表达,CD49d、CD90、CD73和CD105表达率接近100%。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步态改变明显,跟腱红肿、无弹性、无光泽。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原核细胞较少,分布紊乱不均匀,表明跟腱炎兔模型构建成功。治疗组跟腱组织弹性和光泽度好于模型组,且治疗组HE染色显示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无明显纤维坏死,炎症细胞较少,胶原纤维原核细胞数量正常。模型组HYP含量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均P<0.05)。模型组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TN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兔跟腱组织IL-1β、IL-6、IL-10及TNF-α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collagenⅠ、Ⅲ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ollagenⅠ、Ⅲ降低(均P<0.05)。模型组跟腱最大负荷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hHF-DSCs移植治疗兔跟腱炎,能够促进受损跟腱组织修复及胶原合成,降低胶原降解,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炎 人毛囊真皮鞘细胞 移植 胶原纤维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和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军权 朱云 +7 位作者 陈复兴 张南征 吕小婷 周忠海 张娟 张颂 陶征中 李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观察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后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根据加入刺激因子(CD3 mAb、CD28 mAb、IFN-γ、IL-1α、IL-2、IL-15和IL-21)种类和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 目的:观察多种活化因子共刺激后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根据加入刺激因子(CD3 mAb、CD28 mAb、IFN-γ、IL-1α、IL-2、IL-15和IL-21)种类和方法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的PBMC增殖力、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后共刺激细胞表面CD3,CD4,CD8,CD28,CD16、CD56+CD16,CD3+CD8+,CD3+CD4+,CD3+CD56+,CD45RO等分子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诱导后的共刺激细胞对SGC-7901、SW-1990和SW-116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以含刺激因子CD3、CD28、IFN-γ、IL-2、IL-1α、IL-15和IL-21组增殖倍数最高,在培养第10 d时该组的增殖倍数为255.3 6.3,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组(166.6 5.5)(P<0.05)。在PBM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其部分细胞表面标志有所差异,在培养体系中无IL-15时CD16+CD56+(NK细胞)细胞和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CD45RO+的记忆性T细胞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升高最明显。经不同活化因子刺激培养10 d的PBMC对SGC-7901、SW-1990和SW-1116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以延迟3 d添加IL-15和IL-21组最高(分别为76.2%、60.3%和70.6%),明显高于仅含CD3、IFN-γ和IL-2培养体系的细胞组(分别为54.9%、44.6%和50.4%)(P<0.05)。培养的细胞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杀伤活性最强。结论:不同刺激因子活化的PBMC其增殖能力、表面标记和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培养体系中增加相应的刺激因子对细胞定向培养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 单个核细胞 增殖 T淋巴细胞表型 杀伤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刺激因子对人CIK细胞功能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军权 朱云 +7 位作者 陈复兴 周燏 姬会春 杨宛莹 吕小婷 张颂 陶征中 李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1026,共6页
本研究观察不同的细胞刺激因子共刺激对人CIK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按常规方法从PBMNC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然后根据加入CD28 mAb、IL-15和IL-21将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 本研究观察不同的细胞刺激因子共刺激对人CIK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按常规方法从PBMNC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然后根据加入CD28 mAb、IL-15和IL-21将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CIK),CB28+IL-15+IL-21组,IL-15+IL-21组,CD28+IL-15组和CD28+IL-21组。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刺激因子诱导的CIK细胞的粒酶B(granzyme B),穿孔蛋白(perforin)和CD107α等分子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0、IL-12、INF-γ和TNF-α的含量;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细胞刺激因子共刺激的细胞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A549)、乳腺癌细胞株MFC-7(MFC-7)和人黑素瘤细胞株HME1(HME1)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在CIK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以含CD28、IL-15和IL-21组细胞增殖倍数最高,在培养第10日时该组的增殖倍数为255.3±6.3,明显高于对照组,IL-21+IL-15组和CD28+IL-21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66.6±13.5、199.4±15.0和228.8±16.6(P<0.05),添加CD28和IL-15组则穿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所有共刺激组的穿孔蛋白、粒酶B和CD107a表达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A549、MFC-7和HME1细胞杀伤活性以含CD28+IL-15组最高(82.2%、59.3%和70.6%),明显高于对照组(60.9%、49.6%和48.4%)(P<0.05)。在CIK细胞培养体系中增加CD28+IL-15+IL-21组中细胞分泌IFN-γ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刺激因子活化的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和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培养体系中增加相应的细胞刺激因子对细胞功能定向培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 CIK细胞 细胞因子 杀伤活性
下载PDF
茶多酚增强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3 位作者 巩新建 黄键 周忠海 王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57,367,共4页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CI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 ( SGC- 790 1 )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 CIK细胞和 SGC- 790 1细胞株共同作用 ,然后测定人 CIK细胞...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CI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 ( SGC- 790 1 )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 CIK细胞和 SGC- 790 1细胞株共同作用 ,然后测定人 CIK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培养的 SGC- 790 1细胞株作用 1~ 8h后 ,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 2 4 h,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 ,用 CIK细胞作对照组。结果 :茶多酚浓度 40 0 mg/L,作用 CIK细胞 4h后能明显增强 CIK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 ,与未诱导组和其他浓度组相比 ,P<0 .0 1 ;CIK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 SGC- 790 1细胞株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 CIK和 SGC- 790 1细胞作用1~ 8h,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 2 4 h后 ,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 ,在茶多酚浓度 40 0 mg/L、诱导时间 4h时最明显 ;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 SGC- 790 1死亡和凋亡率明显高于 CIK细胞对照组。结论 :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 CI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 ;经茶多酚处理的SGC- 790 1细胞株更易被 CIK细胞杀伤。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内茶多酚能诱导SGC- 790 1死亡和凋亡 ,有效浓度内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茶多酚 T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杀伤作用 细胞转化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2 位作者 主鸿鹄 周忠海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4-276,280,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患者树突状细胞 (DC)对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毒的影响。方法 从CGL患者和正常人末梢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PBMC) ,用细胞因子 (rhGM -CSF、rhIL - 4和rhTNF -α)联合定向诱导培养DC。...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患者树突状细胞 (DC)对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毒的影响。方法 从CGL患者和正常人末梢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PBMC) ,用细胞因子 (rhGM -CSF、rhIL - 4和rhTNF -α)联合定向诱导培养DC。用CGL细胞抗原致敏DC ,再将致敏的DC与CIK共同培养后 ,检测CIK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CGL患者和正常人的PBMC经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后 ,DC占 2 0 7%~ 5 6 0 %。CGL患者的CIK和经CGL细胞抗原致敏的DC作用后的CIK ,对自身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5 6 0 %和 83 4 % ;正常人对照组则分别为 30 %和 6 2 %。经CGL患者CGL细胞抗原致敏的DC作用后的CIK ,对K5 6 2和SGC 790 1的杀伤活性较未致敏的CIK活性低 ,而正常人对照组则无此现象。结论 从CGL患者的PBMC中能定向诱导扩增出DC。经CGL细胞抗原致敏的D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毒作用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4 位作者 朱斌 张颂 张娟 陶征中 李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66-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γδT细胞和消化道肿瘤SGC-7901、SW-1990、SW-480、SW-1116、LOVO细胞株,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γδT细胞和消化道肿瘤SGC-7901、SW-1990、SW-480、SW-1116、LOVO细胞株,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阿司匹林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和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阿司匹林0.4~0.8mmol/L诱导24h后的γδT细胞对5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浓度超过3.2mmol/L时杀伤活性呈下降趋势;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h后除药物浓度在0.4mmol/L时γδT细胞对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略有增强外,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3.2mmol/L阿司匹林对γδT细胞诱导24h的凋亡率(52.71%)明显高于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分别为7.88%、8.89%、6.21%、4.47%和%3.67)。结论:阿司匹林在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浓度时可增强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超过这一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及增加γδT细胞的凋亡率,而对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阿司匹林 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2 位作者 黄键 周忠海 王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9-471,共3页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CI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诱导人 CIK细胞和肿瘤细胞 ,以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人 CIK细胞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在银杏叶提取物浓度为 50 0μg/...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CI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诱导人 CIK细胞和肿瘤细胞 ,以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人 CIK细胞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在银杏叶提取物浓度为 50 0μg/ ml,作用CIK细胞 4h后能明显增强 CI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与对照组和其它浓度组相比 P<0 .0 1 ;CIK细胞对经银杏叶提取物处理后的 K562 (人红白血病细胞株 )和 SGC-790 1 (人胃癌细胞株 )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银杏叶提取物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经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的 K562和 SGC-790 1更易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研究 肿瘤 细胞活性
下载PDF
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5 位作者 巩新建 李慧忠 蔡凯 张宝福 张颂 张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12期32-36,146,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评估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h 后收集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 IFN_(-γ)、TNF—α、IL—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评估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h 后收集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 IFN_(-γ)、TNF—α、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于穿孔素、粒酶 B 和 NKG2D 流式细胞测定。17例晚期胃癌患者入院后接受阿司匹林0.1~0.3克/日,口服,3次/日,每4周为1周期,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6~13天培养后分6次输注给患者,回输细胞总数为(2.1~6)×10^(10)个。17例患者中接受1个疗程治疗2例,2个疗程治疗6例,3个疗程治疗6例,4个疗程治疗以上有3例。结果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穿孔素、粒酶 B、NKG2D 受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在阿司匹林浓度为0.8mmol/L时最显著。经0.4~0.8mmol/L 阿司匹林诱导的γδT细胞分泌 IFN_(-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泌的 TNF-α和 IL-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当阿司匹林浓度高至3.2mmol/L 时,可以显著抑制 TNF-α的分泌。17例患者用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全组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 CR 2例,PR 6例,NC 8例,PD 1例;近期客观有效率47.1%(8/17),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中有2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食欲增加、疼痛减轻、睡眠改善、体重增加。经γδT细胞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患者 CEA 有10例减低,3例增加。结论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粒酶 B、NKG2D 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培养上清液中 IFN_(-γ)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胃癌经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临床体征,且无毒性不良反应,对晚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阿司匹林免疫治疗 穿孔素/粒酶B/NKG2D γ-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2 胃癌
下载PDF
IL-2不同注射途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2 位作者 陈子鉴 王涛 张春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352-353,共2页
临床上应用白介纱-2(IL-2)或IL-2/LAK细胞治疗病毒性肝炎已取得一定的疗效,而L-2的给药方式大多为大剂量静脉输注,治疗时间长,常产生一些毒副作用,且治疗费用昂贵,我们采用低剂量rIL-2直接注射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巴结中,... 临床上应用白介纱-2(IL-2)或IL-2/LAK细胞治疗病毒性肝炎已取得一定的疗效,而L-2的给药方式大多为大剂量静脉输注,治疗时间长,常产生一些毒副作用,且治疗费用昂贵,我们采用低剂量rIL-2直接注射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巴结中,并与肌肉注射(im)和静脉内滴注(iv)比较,观察3种给药方式对患者的T细胞亚群、体外激活后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的影响,以期探索一种简便,有效和经济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IL-2 T细胞功能 免疫学
下载PDF
尼美舒利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5 位作者 巩新建 李慧忠 蔡凯 张宝福 张颂 张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分别为0.25、0.5、1、2、4μmol/L)诱导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检测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沉淀细胞流式...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分别为0.25、0.5、1、2、4μmol/L)诱导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检测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沉淀细胞流式细胞测定穿孔素、粒酶B和NKG2D,LDH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结果:经尼美舒利诱导后γδT细胞穿孔素、粒酶B表达量(分别为62.8%和72.7%)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和60.9%)P<0.05,尤其尼美舒利浓度在1μmol/L时最显著;经尼美舒利诱导后γδ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浓度(分别为262.3 ng/L和177.5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6.1 ng/L和158.5 ng/L)P<0.05;分泌的IL-1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和BCG-823的活性在1μmol/L时最高(分别为73%和7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和53%)P<0.05。结论:经尼美舒利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粒酶B含量和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BCG-823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为临床尼美舒利预防和治疗消化道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尼美舒利 穿孔素/粒酶B/NKG2D γ-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2 胃癌
原文传递
吡罗昔康对人γδT细胞和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4 位作者 朱斌 张颂 张娟 陶征中 李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吡罗昔康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吡罗昔康诱导γδT细胞和消化系统肿瘤SGC-7901、SW-1990、SW-480、SW-1116、LOVO细胞株,用MTT法检测吡... 目的:探讨吡罗昔康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吡罗昔康诱导γδT细胞和消化系统肿瘤SGC-7901、SW-1990、SW-480、SW-1116、LOVO细胞株,用MTT法检测吡罗昔康对这些细胞的抑制率和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和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吡罗昔康各种浓度对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抑制率明显高于γδT细胞。0.01~0.04mmol/L吡罗昔康诱导24h后的γδT细胞对5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浓度超过0.04mmol/L时杀伤活性呈下降趋势;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吡罗昔康诱导24h后γδT细胞对其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16mmol/L吡罗昔康诱导24h对SGC-7901、SW-1990、SW-48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药物疗法 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自身γδT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7 位作者 朱云 王红旗 张颂 孙蕾清 陈桂林 吕小婷 张娟 周忠海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20-423,42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特异性扩增γδT细胞,观察其在体外对HBV复制和HBeAg表达的影响,并评估应用γδT细胞过继回输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体外应用IPP和IL-2刺激培养人外周血PBMCs8天,采用... 目的探讨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特异性扩增γδT细胞,观察其在体外对HBV复制和HBeAg表达的影响,并评估应用γδT细胞过继回输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体外应用IPP和IL-2刺激培养人外周血PBMCs8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百分率及细胞表面穿孔素、粒酶B、NKG2D和CD44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FN-γ、TNF-α和IL-12含量;将γδT细胞与HepG2215细胞按比例共孵育后,检测上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将培养成功的γδT细胞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人外周血PBMCs在培养前γδT细胞数占5.12%,CD44表达5.13%。在培养8天后则分别升至91.27%和94.00%;γδT细胞表面穿孔素、粒酶B、NKG2D受体表达量(分别为57.1%、71.6%和71.7%)明显高于培养前(分别为0.2%、1.1%和1.3%);γδT细胞分泌IFN-γ和IL-12量明显增加;扩增的γδT细胞能够抑制HepG2215细胞HBV DNA复制和HBeAg的表达;γδT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率为54.3%(25/46),HBV DNA转阴率为66.0%(33/50)。结论乙型肝炎患者PBMC经刺激培养获得的γδ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初步观察表明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ΓΔT细胞 HepG2215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自身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乙型肝炎47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4 位作者 金义生 陈子鉴 张春平 俞谨 周忠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CD3AK(Anti-CD3antibodyinducedactivatedkiller,CD3AK)细胞具有增生快、杀瘤活性强和杀瘤谱广的特点.本文旨在评估用CD3A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乙型肝炎患者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将末梢血... 目的:CD3AK(Anti-CD3antibodyinducedactivatedkiller,CD3AK)细胞具有增生快、杀瘤活性强和杀瘤谱广的特点.本文旨在评估用CD3A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乙型肝炎患者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将末梢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有IFN-α、IL-2和CD3单抗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扩增,将经培养后的CD3AK细胞回输给患者;患者一个疗程接受CD3AK细胞总数在(0.8-7)×1010.结果:在47例接受治疗者中,治疗结束后HBeAg+HBV-DNA转阴率为53.2%.总有效率(HBeAg和/或HBV-DNA转阴)为74.5%.CD3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CD3AK细胞治疗后均增加在85%以上.结论:用自身CD3A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能明显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治疗结束后HBeAg+HBV-DNA转阴率达53.2%.且无毒副作用,对乙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CD3AK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乙型肝炎 治疗
下载PDF
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和胃癌细胞株作用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2 位作者 巩新建 周忠海 王涛 《东南国防医药》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CIK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共同作用,然后测定...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CIK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共同作用,然后测定人CIK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培养的SGC-7901细胞株作用1~8小时后,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用CIK细胞作对照组。结果 茶多酚浓度400mg·L^(-1),作用CIK细胞4小时后能明显增强CIK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与未诱导组和其它浓度组相比P<0.01;CIK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株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CIK和SGC-7901细胞作用1~8小时,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后,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在茶多酚浓度400mg·L^(-1)、诱导时间4小时时最明显;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率明显高于CIK细胞对照组。结论 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经茶多酚处理的SGC-7901细胞株更易被CIK细胞杀伤。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内茶多酚能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有效浓度内对人CIK细胞无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人胃癌细胞株 CIK细胞 抑瘤活性 凋亡
下载PDF
清除血清中HBV-DNA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张玉西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3-44,共2页
选择一种消除实验室DNA污染的最佳消毒方法。用压力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84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和2%(v/v)戊二醛消毒液,按常规方法对高浓度(5×107cop ies/m l)与低浓度(5×103cop ies/m l)HBV-DNA阳性血... 选择一种消除实验室DNA污染的最佳消毒方法。用压力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84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和2%(v/v)戊二醛消毒液,按常规方法对高浓度(5×107cop ies/m l)与低浓度(5×103cop ies/m l)HBV-DNA阳性血清标本和HBV阳性参控品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PCR检测技术检测HBV-DNA浓度的变化。HBV-DNA阳性血清标本经84消毒液消毒后不能检出HBV-DNA;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和戊二醛消毒液及紫外线照射消毒法消毒后HBV-DNA含量减少;压力蒸汽消毒法对血清标本中的HBV-DNA无作用。84消毒液能完全清除阳性血清标本中的HBV-DNA;高压蒸汽、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和2%(v/v)戊二醛及紫外线照射消毒法不能完全清除阳性血清标本中的H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消毒 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介绍一种NBT试验改进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军权 周忠海 陈复兴 《陕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NBT试验 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 病毒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四种诱导剂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调节
17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姚仁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36-337,共2页
穿孔素是具有杀伤功能的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能溶解多种肿瘤细胞,是淋巴细胞介导杀伤中的主要成份.之一。为了促进这些细胞合成和分泌穿孔素,提高用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疗效,我们选用4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诱导剂分别或联合作用人... 穿孔素是具有杀伤功能的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能溶解多种肿瘤细胞,是淋巴细胞介导杀伤中的主要成份.之一。为了促进这些细胞合成和分泌穿孔素,提高用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疗效,我们选用4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诱导剂分别或联合作用人PBMC,观察它们对PBMC穿孔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素 PBMC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淋巴细胞 肿瘤 诱导剂 杀伤 分泌 蛋白 介导
下载PDF
抗人F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18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3 位作者 姚仁南 徐荣佳 陈晓英 骆晓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F蛋白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原文传递
紫外线照射消除PCR技术外源性HBV—DNA污染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军权 周忠海 《解放军检验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紫外线照射 PCR技术 外源性 HBV-DNA 污染
下载PDF
舒林酸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机制研究
20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6 位作者 巩新建 张宝福 张颂 吕小婷 陶征中 李佚 张娟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舒林酸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舒林酸(1、2、4、8、16、32μmol/L)诱导24 h,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 目的探讨舒林酸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舒林酸(1、2、4、8、16、32μmol/L)诱导24 h,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于穿孔素、粒酶B、NKG2D流式细胞测定和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CG-823)活性。每组测试样本和指标均设未加药物诱导的对照组。结果舒林酸浓度在8μmol/L时,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达最高〔分别为(71.5±5.3)%和(78.3±7.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7.3)%和(60.9±7.1)%〕。γδT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后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TNF-α浓度没有差异;舒林酸在8μmol/L时上清液中IFN-γ浓度达最高〔(246.1±20.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96.1±13.2)ng/L〕;当舒林酸浓度达32μmol/L时,γδT细胞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γδT细胞经舒林酸诱导后杀伤SGC-7901和BCG-823细胞活性在8μmol/L时达到峰值,此时对SGC-7901和BCG-823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3.6±3.9)%和(76.3±3.9)%,与对照组〔(60.1±3.7)%和(59.2±4.5)%〕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林酸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SGC-7901和BCG-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穿孔素和粒酶B及分泌的IFN-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舒林酸 穿孔素 粒酶B NKG2D 细胞因子 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