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类集群夜宿的空间和社会结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伟 刘冬平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集群夜宿是指同种或不同种个体聚集在一起利用夜宿地及其周围生境共同栖息的行为。鸟类集群夜宿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鸟类个体在夜宿地中分散栖位,享受集群夜宿带来的益处,如提高觅食效率、降低捕食风险和便于体温调节等。但是,不同个体... 集群夜宿是指同种或不同种个体聚集在一起利用夜宿地及其周围生境共同栖息的行为。鸟类集群夜宿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鸟类个体在夜宿地中分散栖位,享受集群夜宿带来的益处,如提高觅食效率、降低捕食风险和便于体温调节等。但是,不同个体在夜宿地中的不同空间分布会引起个体间的受益差异,而鸟类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社会认知能力会影响个体在夜宿地中的栖位选择。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鸟类集群夜宿空间和社会结构的相关假说和理论、研究方法和进展,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夜宿 空间结构 社会等级结构 保护与管理
下载PDF
一种新型登机门开启限速装置的设计
2
作者 智文静 李建刚 +2 位作者 张晨 刘冬平 杜秀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2-1540,共9页
登机门是民用飞机舱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直接影响民用客机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项目研制的需要,针对MA600飞机登机门无阻尼式自由下落导致登机门转轴及舱门损坏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设计了一种限制登机门下落速度的新型开... 登机门是民用飞机舱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直接影响民用客机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项目研制的需要,针对MA600飞机登机门无阻尼式自由下落导致登机门转轴及舱门损坏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设计了一种限制登机门下落速度的新型开启限速装置。在CATIA中建立了包括登机门、登机梯、开启限速装置在内的虚拟样机模型,在MSC/ADAMS中对安装和未安装开启限速装置的登机门自由坠落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分析了产品不同设计参数对登机门自由坠落时间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优的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限速装置能够将登机门的坠落时间限制在6 s,有效减少登机门坠落对门体结构冲击,为后续的样件产出和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机门 开启限速装置 ADAMS 动力学仿真 超速保护
原文传递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设计
3
作者 智文静 李国材 +3 位作者 郑维娟 张晨 刘冬平 才潇逸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在当前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设计中,人机功效和界面设计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设计过程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和自身偏好,导致所设计的操作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人机功效较差。为此,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讨论了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显示与操作的设... 在当前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设计中,人机功效和界面设计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设计过程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和自身偏好,导致所设计的操作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人机功效较差。为此,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讨论了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显示与操作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一种集中式舱门操作面板及区域控制面板的设计方案。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来确定舱门操作面板的信息组织、编码、显示元素和显示形式等,然后构建舱门操作面板、区域控制面板以及飞机的三维模型,最后使用人机工程仿真软件DELMIA对操作面板的布置、按键尺寸和触及域进行了动态操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舱门操作面板增强了人机功效,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了空乘人员的误操作和工作负荷。所设计的操作面板和区域控制面板不仅实现了整机舱门的集中监控管理与区域作动控制,还能作为人机交互设备,适用于大中型宽体飞机的客舱和货舱,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飞机 舱门 操作面板 人机功效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无机建筑涂料对比率的测定方法之一:玻璃板底材
4
作者 姜广明 徐凯斌 +3 位作者 刘冬平 梁小松 王成 陆中美 《工程质量》 2024年第10期82-85,共4页
论文测试了8种白色的无机建筑涂料在黑白卡片纸和透明玻璃板底材上的反射率和对比率,测试结果表明在玻璃板底材上,建筑涂料的黑区反射率偏高,白区反射率偏低,对比率值偏高0.02左右。通过对论文中提出的两种修正方法(对比率修正法和反射... 论文测试了8种白色的无机建筑涂料在黑白卡片纸和透明玻璃板底材上的反射率和对比率,测试结果表明在玻璃板底材上,建筑涂料的黑区反射率偏高,白区反射率偏低,对比率值偏高0.02左右。通过对论文中提出的两种修正方法(对比率修正法和反射率修正法)的研究和比较,认为反射率修正法更符合对比率测试的物理模型,反射率修正法的对比率值与对比率的真实值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对比率 黑白卡片纸 玻璃板 反射率 修正
下载PDF
探究颜基比对80%锌含量环氧涂料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真真 刘冬平 《中国涂料》 CAS 2024年第6期54-61,共8页
在80%锌含量环氧涂料中,以长石粉作为另一种辅助颜填料,通过改变总颜填料与基料的比例(即颜基比),制备了临界状态附近4种不同颜基比(1.6、1.7、1.8以及2.0)的涂料样品,并探究了颜基比对涂膜形成结构以及涂膜防腐蚀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 在80%锌含量环氧涂料中,以长石粉作为另一种辅助颜填料,通过改变总颜填料与基料的比例(即颜基比),制备了临界状态附近4种不同颜基比(1.6、1.7、1.8以及2.0)的涂料样品,并探究了颜基比对涂膜形成结构以及涂膜防腐蚀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随着颜基比的增加,4种测试涂层的吸水率增大,96 h泡水测试后,颜基比为2.0的涂层吸水率约为1.6颜基比涂层的7.8倍;电化学测试Bode图中低频阻抗模量(Z_(0.01)Hz)减小,1.6颜基比涂层的阻抗值约为2.0颜基比涂层阻抗值的10倍,意味着涂层的阻隔性能减弱;连续冷凝、耐盐雾以及耐湿热防腐测试后涂膜的附着力均有所降低,表明了涂膜的防腐性能降低。尽管颜基比越高涂料的价格降低,但从环氧富锌底漆应具备良好的防锈性能再追求性价比的角度考虑,颜基比建议不高于2.0,以确保防腐测试后涂层仍具有优异的附着力(不低于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基比 环氧富锌 防腐性能 附着力
下载PDF
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冬平 张国钢 +5 位作者 江红星 单凯 侯韵秋 戴铭 楚国忠 星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01-5208,共8页
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导致青海湖数千只斑头雁和中国其他地区大量家禽死亡。首次应用无线电遥测和颈环标记法对青海湖疫区斑头雁在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斑头雁主要在蛋岛繁殖,在泉湾、尕日拉、黑... 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导致青海湖数千只斑头雁和中国其他地区大量家禽死亡。首次应用无线电遥测和颈环标记法对青海湖疫区斑头雁在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斑头雁主要在蛋岛繁殖,在泉湾、尕日拉、黑马河口、铁卜加河口等地觅食。斑头雁在青海湖的活动区为(309.63±172.72)km2,活动核心区大小为(49.30±19.61)km2。个体在不同阶段的活动区大小无显著差异。不同繁殖阶段间活动区较稳定,平均有超过一半(56.6%±24.9%)的活动点落入上一阶段的活动区中。由于成鸟在繁殖后期带领幼鸟离开繁殖场所,因而繁殖中、后期的活动区稳定性相对较差。斑头雁对河口、沼泽、草地和湖泊的利用率依次减少。随着繁殖季节的推移,斑头雁对河口的利用率逐渐减小,对沼泽的利用率则逐渐增加。对斑头雁与人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地点方面,斑头雁在蛋岛、黑马河口和泉湾与人的接触强度最大;在时间方面,5月份斑头雁与人的接触强度最大。在这些时间和地点,加强旅游管理和对牧民的宣传对禽流感防控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青海湖 禽流感 活动区 栖息地利用 接触强度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斑头雁的越冬种群数量、分布和活动区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冬平 张国钢 +5 位作者 钱法文 侯韵秋 戴铭 江红星 陆军 肖文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173-4179,共7页
斑头雁(Anser indicus)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鸟类和潜在的传播源,在禽流感防控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斑头雁的越冬种群现状缺乏研究。2009年1月,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共统计到越冬斑头雁44657只,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地带的林周县、日喀... 斑头雁(Anser indicus)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鸟类和潜在的传播源,在禽流感防控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斑头雁的越冬种群现状缺乏研究。2009年1月,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共统计到越冬斑头雁44657只,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地带的林周县、日喀则市、白朗县、拉孜县、江孜县和贡嘎县境内。这一统计数据远高于1990年代的统计数量,由此可将其全球种群数量估计值由5.2-6万只修正为至少7万只。越冬斑头雁的平均集群大小为(208±262)只(n=215),主要栖息环境包括冬小麦田、冬歇期农田、河流湖泊和沼泽湿地,其中在冬歇期农田中统计到的数量占72.1%。2006-2008年,对青海湖繁殖斑头雁的卫星跟踪表明,其越冬地点主要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拉萨河流域和印度,越冬期为11月至翌年的3月份,在越冬地平均停留(108±30)d,越冬活动区大小为(122.22±124.94)km2(n=3)。受西藏独特的宗教传统和农耕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的影响,越冬斑头雁经常与大量家畜和水鸟混杂在农田觅食,在禽流感疫情防控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卫星跟踪 越冬种群 活动区 西藏
下载PDF
朱鹮繁殖期的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冬平 丁长青 楚国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5-763,共9页
20 0 0~ 2 0 0 2年 ,我们应用标记识别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朱繁殖期的活动性、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朱在越冬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觅食距离存在差异 ,分别为 2 82 1± 1 4 88km、0 5 6 3± 0 6 81km和... 20 0 0~ 2 0 0 2年 ,我们应用标记识别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朱繁殖期的活动性、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朱在越冬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觅食距离存在差异 ,分别为 2 82 1± 1 4 88km、0 5 6 3± 0 6 81km和 1 70 6± 0 834km ,但同一时期中不同个体间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不同年份中 ,朱在越冬期和繁殖期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 ;在繁殖后期 ,由于受到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两年的觅食距离差异显著。一天中觅食距离最远的是 10 :0 0~ 12 :0 0 ,最近的是 0 6 :0 0~ 0 8:0 0。不同时间段中觅食行为的比例差异显著 ,0 6 :0 0~ 10 :0 0和 16 :0 0~ 18:0 0为取食高峰期 ,中午和夜宿前的休息和理羽行为则高于其他时间段。MCP法和 90 %Kernel法的计算结果表明 ,其中 8只观测次数较多的朱在繁殖期的平均活动区面积分别为10 0 8± 4 9 8hm2 和 175 6± 91 3hm2 ,5 0 %Kernel法计算的活动区的核心面积为 4 3 8± 2 1 5hm2 。朱个体间的繁殖活动区重叠强度较大 ,达到各自活动区的 2 4 5 %± 2 7 3%。朱营巢比较密集 ,配对亲鸟间的活动区重叠强度和其他个体的重叠强度无显著差别。栖息地利用研究表明 ,朱对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显著低于研究区内的可利用率 ,对水田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区 栖息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朱鹮 繁殖期
下载PDF
朱鹮的潜在繁殖地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冬平 丁长青 楚国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0,共10页
利用ErdasImagine8.4和ArcView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现有野生朱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马尾松林占73.1%,次生疏林占16.9%,农田占4.8%,稀疏灌木林占4.2%,油松栎类混... 利用ErdasImagine8.4和ArcView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现有野生朱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马尾松林占73.1%,次生疏林占16.9%,农田占4.8%,稀疏灌木林占4.2%,油松栎类混交林占1.0%。使用彩色数字环标记重见法研究了朱繁殖期活动区的栖息地组成。根据花园繁殖地和朱鹮活动区内的栖息地组成,给各种栖息地赋予相应的适宜度值,以此作为朱鹮潜在繁殖地的评估标准。对卫片区域的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在的很适宜的繁殖地主要分布于洋县华阳镇周边、洋县花园乡周围地区、酉水河两岸山区、南郑县东南部和汉中西北部等地区,占总面积的5.2%;适宜的繁殖地占19.4%,不适宜繁殖的区域占75.4%。根据这个评估结果,野生朱鹮1995-2004年的97个巢中(花园繁殖地以外),87个(占89.7%)落入适宜的繁殖地中;野外核查的结果也表明,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达到88.4%。评估的误差主要源于遥感很难准确判别林木的生长状况(树高、胸径、密度等)和混交林中某些适于营巢的树种的存在,并忽略了小面积地块。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繁殖地 栖息地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下载PDF
人工饲养朱鹮野化放飞后在野外繁殖成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冬平 路宝忠 +1 位作者 张国钢 楚国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人工饲养 朱鹮 野化 繁殖 野生种群 分布区 再引入 陕西省
下载PDF
人工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冬平 丁海华 +5 位作者 张国钢 路宝忠 楚国忠 王超 刘义 任文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93,共6页
2004-2005年,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首次对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进行了研究。在释放地建造一个封闭的大网笼作为野化场所,其中包含野生朱鹮生活的各种栖息环境。2年中各有12只朱鹮在网笼中进行野化训练。研究个体在释放到网笼之初有不... 2004-2005年,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首次对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进行了研究。在释放地建造一个封闭的大网笼作为野化场所,其中包含野生朱鹮生活的各种栖息环境。2年中各有12只朱鹮在网笼中进行野化训练。研究个体在释放到网笼之初有不同程度的惊吓飞撞反应,当天不能上树夜宿,亦不能进入水田觅食。野化过程中,朱鹮能较快适应网笼内的各种夜宿、觅食环境,并具有良好的飞行、警戒能力。野化前后期相比,朱鹮对水田和沼泽的选择比例以及日间行为节律有显著变化。亲鸟饲养幼鸟、模拟亲鸟饲养幼鸟和人工饲养成鸟对不同觅食地的选择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成鸟更容易接受深水环境,而幼鸟能更早上树夜宿。恰当的佩戴无线电发射器和减少人为干扰是野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再引入 野化 洋县 亲鸟饲养 模拟亲鸟饲养
下载PDF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冬平 肖文发 +1 位作者 陆军 张正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959-6966,共8页
由于具有独特的飞行能力和极强的地理扩散能力,鸟类活动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带来了潜在风险。自20世纪以来,以禽霍乱、禽波特淋菌病、西尼罗河热、禽流感等为代表的鸟类疾病频繁暴发,导致为数众多的野生鸟类、家禽甚至人... 由于具有独特的飞行能力和极强的地理扩散能力,鸟类活动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带来了潜在风险。自20世纪以来,以禽霍乱、禽波特淋菌病、西尼罗河热、禽流感等为代表的鸟类疾病频繁暴发,导致为数众多的野生鸟类、家禽甚至人类死亡,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关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生态学特征、疾病对鸟类与人类社会的影响、鸟类对疾病的传播、鸟类疾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等方面对野生鸟类的传染性疾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不同疾病导致的鸟类死亡量、易感物种数量、暴发频率和地理扩散等特征差异显著。20世纪以来,疾病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七大威胁因子之一。疾病可能造成鸟类大量死亡,从而对鸟类种群,特别是濒危鸟类种群造成严重影响。其中,人畜共患病还会导致家禽家畜甚至人类的死亡,从而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野生鸟类作为多种疾病传播的媒介,其移动和迁徙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开展全面的监测活动和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疾病 野生鸟类 研究进展 禽流感 西尼罗河热
下载PDF
朱鹮保护30年——基于社区的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护典范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冬平 王超 +2 位作者 庆保平 丁海华 陆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2-619,共8页
1981年,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种群在我国陕西省洋县被发现。经过30余年卓有成效的保护,这个极小种群已发展到1000只左右,并提供种源在中国、日本和韩国重建了10个饲养种群和4个再引入野生种群,全球种群数量已超过2000只。朱鹮保护创造... 1981年,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种群在我国陕西省洋县被发现。经过30余年卓有成效的保护,这个极小种群已发展到1000只左右,并提供种源在中国、日本和韩国重建了10个饲养种群和4个再引入野生种群,全球种群数量已超过2000只。朱鹮保护创造了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护的奇迹,成为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30余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朱鹮种群数量和生存状况,结合保护目标的需要,当地保护机构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逐步探索了一套基于社区的朱鹮保护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使社区居民参与到朱鹮保护当中,并从保护中受益,从而形成朱鹮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总结了30余年来陕西洋县在政策导向、居民参与、栖息地改善与损失补偿、社区发展扶持和社区宣教等方面的保护方法和经验,探讨了朱鹮保护今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基于社区的保护 极小种群野生动物 濒危物种 洋县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潮流控制技术研究
14
作者 李兰芳 刘冬平 高丽超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4期39-41,共3页
文章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潮流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接入、智能电网建设、FACTS、HVDC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了静态和动态潮流控制技术,以及分布式和实时潮流控制技术的进展。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提高电力系统的... 文章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潮流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接入、智能电网建设、FACTS、HVDC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了静态和动态潮流控制技术,以及分布式和实时潮流控制技术的进展。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灵活性。分析了国内外在潮流控制技术应用方面的实例,包括日本的HVDC工程和我国湖州的DPFC工程,突显潮流控制技术的实际效益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控制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笼养朱鹮自然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冬平 庆保平 +2 位作者 路宝忠 王超 楚国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2004年3~7月,在陕西省洋县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朱鹮(Nipponia nippon)的自然繁殖进行了研究。18对繁殖鸟的窝卵数平均为(3.10±0.54)枚,孵化率26.2%,育雏成功率64.7%。当笼舍面积低于某一阈值时,窝卵数与笼舍面积呈明... 2004年3~7月,在陕西省洋县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朱鹮(Nipponia nippon)的自然繁殖进行了研究。18对繁殖鸟的窝卵数平均为(3.10±0.54)枚,孵化率26.2%,育雏成功率64.7%。当笼舍面积低于某一阈值时,窝卵数与笼舍面积呈明显正相关(Pearson,r=0.591,P〈0.01)。出壳数、出飞数均与巢距遮荫树的距离呈负相关(Pearson,r1=-0.674,P1〈0.05;r2=-0.677,P2〈0.05)。亲鸟的繁殖经验对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营巢环境是影响自然繁殖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人工饲养 自然繁殖 繁殖成功率
下载PDF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冬平 廖磊 +5 位作者 李蜀平 刘魁英 刘倩 孙道涵 佟彤 刘红旭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片1.26 g/kg(对照组)和参元益气活血胶囊低(1.08 g/kg)、中(2.16 g/kg)、高(4.31 g/kg)剂量组。采用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 目的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片1.26 g/kg(对照组)和参元益气活血胶囊低(1.08 g/kg)、中(2.16 g/kg)、高(4.31 g/kg)剂量组。采用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备MIRI模型,测定血清AST、LDH、CK-MB、CK、Na^(+)-K^(+)-ATPase、Ca^(2+)-Mg^(2+)-ATPase、PGI2、TX-A2、SOD、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元益气活血胶囊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血清中AST、CK、LDH、TX-A2、MDA的释放,提高Na^(+)-K^(+)-ATPase、Ca^(2+)-Mg^(2+)-ATPase、PGI2、SOD活力(P<0.01,P<0.05);参元益气活血胶囊中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血清中CK、LDH的释放,提高SOD活力(P<0.01,P<0.05)。结论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MIR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酶 大鼠
原文传递
野化放飞朱鹮出现集群营巢现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冬平 翟天庆 +2 位作者 路宝忠 丁海华 楚国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营巢 集群 野化 朱鹮 陕西省 种群
下载PDF
丹地消银丸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冬平 李蜀平 +3 位作者 刘魁英 廖磊 刘洋 战嘉怡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8期625-626,635,共3页
目的研究丹地消银丸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己烯雌酚造成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模型,观察丹地消银丸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建立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观察丹地消银丸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 目的研究丹地消银丸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己烯雌酚造成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模型,观察丹地消银丸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建立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观察丹地消银丸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的能力。结果丹地消银丸高、中剂量组可显著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P<0.05,P<0.01);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数(P<0.01)。结论丹地消银丸对银屑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和改善表皮角化不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地消银丸 银屑病 动物模型 小鼠
下载PDF
陕西省鸟类新纪录——纯色山鹪莺
19
作者 李佳 王超 刘冬平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4期89-90,共2页
2023年5月12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人员在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月坝村(32.754791°N,108.699182°E)记录到1只全身褐色,有黄白色眉纹,眼黄褐色的鹪莺。经鉴定为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是陕西省新纪录。
关键词 纯色山鹪莺 陕西 新纪录
下载PDF
芪黄清消丸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冬平 李蜀平 +2 位作者 廖磊 刘魁英 战嘉怡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866-868,共3页
目的观察芪黄清消丸的主要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氧嘧啶造成高血糖大鼠模型,观察芪黄清消丸对高血糖大鼠模型血糖的影响;采用小鼠糖耐量实验,观察芪黄清消丸对葡萄糖的耐受量;采用葡聚糖造成微循环障碍小鼠模型,... 目的观察芪黄清消丸的主要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氧嘧啶造成高血糖大鼠模型,观察芪黄清消丸对高血糖大鼠模型血糖的影响;采用小鼠糖耐量实验,观察芪黄清消丸对葡萄糖的耐受量;采用葡聚糖造成微循环障碍小鼠模型,观察芪黄清消丸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芪黄清消丸2.8、1.4g生药/Kg剂量组对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模型大鼠一定降低血糖作用;3.6、1.8g生药/Kg剂量组可提高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量;3.6、1.8g生药/Kg剂量具有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作用。结论芪黄清消丸具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清消丸 糖尿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