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叶酸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升云 高冠民 刘章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小剂量 甲氨蝶呤 联合 叶酸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安全性 老年人
下载PDF
NS-398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升云 李建生 张金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8-420,共3页
目的 :探讨NS 398对裸鼠胃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1 2只裸鼠随机分为 2组 ,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 1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治疗组于接种第 2d开始给予 1 0mg/kgNS 398腹腔注射 ,隔d给药 ;对照组隔d腹腔注射同体积PBS ,连续 2 0... 目的 :探讨NS 398对裸鼠胃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1 2只裸鼠随机分为 2组 ,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 1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治疗组于接种第 2d开始给予 1 0mg/kgNS 398腹腔注射 ,隔d给药 ;对照组隔d腹腔注射同体积PBS ,连续 2 0d ,观察抑瘤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2组肿瘤组织环氧合酶 2 (COX 2 )、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NS 398抑瘤率达 88.7% ,COX 2、VEGF及MVD在治疗组分别为 2 .6± 0 .8,2 .3± 1 .2和 2 1 .2± 4 .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5 .0± 0 .6 ,5 .8± 0 .4和 4 1 .3± 2 .6 (P均 <0 .0 5 )。结论 :NS 398可能通过抑制COX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NS-398 胃癌 环氧合酶2 移植瘤
下载PDF
NS-398对人胃癌细胞株增殖及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升云 李建生 张金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7-18,共2页
目的 体外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 2 (COX- 2 )抑制剂 NS- 398对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 1细胞增殖及COX- 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观察 NS- 398对 SGC790 1细胞增殖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FCM)研究 NS- 398对 SGC790 1细胞凋亡的... 目的 体外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 2 (COX- 2 )抑制剂 NS- 398对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 1细胞增殖及COX- 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观察 NS- 398对 SGC790 1细胞增殖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FCM)研究 NS- 398对 SGC790 1细胞凋亡的作用 ,免疫细胞化学观察 COX- 2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外 NS- 398能减少 SGC790 1细胞株 COX- 2的表达 ,对 SGC790 1有细胞毒作用 ,可增加细胞凋亡率。结论 体外 NS- 398对SGC790 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 C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398 胃癌 增殖 COX-2 表达
下载PDF
38例白塞病大血管病变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苏瑶瑶 刘升云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38例白塞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10例白塞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38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372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38例白塞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10例白塞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38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3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性别、年龄等)、临床表现(口腔溃疡、外阴溃疡、葡萄膜炎、肠白塞、脑白塞、结节红斑、针刺反应、关节受累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分析影响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大血管病变组男性、外阴溃疡比例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病变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甘油三酯、D二聚体是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甘油三酯、D二聚体均是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大血管病变 血管系统损伤 心脏病变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升云 张金平 李建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从抗血管生成的角度研究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COX-2、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阿斯匹林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目的:从抗血管生成的角度研究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COX-2、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阿斯匹林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F=402.062P<0.01),浓度的增加(F=50.141P<0.01),其抑制作用也增加。②当阿司匹林浓度为0 mmol/L、0.1 mmol/L、1.0 mmol/L、8.0 mmol/L时,COX-2蛋白质表达的A值分别为0.675±0.031、0.660±0.023、0.597±0.016、0.578±0.014,与0 mmol/L阿司匹林组相比,阿司匹林浓度为1.0 mmol/L8、.0 mmol/L组可明显抑制COX-2蛋白表达(P<0.05)。③阿司匹林浓度为0 mmol/L0、.1 mmol/L1、.0 mmol/L8、.0 mmol/L时,VEGF蛋白质表达的A值分别为0.480±0.014、0.457±0.027、0.407±0.032、0.363±0.029,与0 mmol/L阿司匹林组相比,阿司匹林浓度为1.0 mmol/L8、.0 mmol/L组可明显抑制VEGF蛋白表达(P<0.05)。结论:阿斯匹林对胃癌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COX-2和VEGF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抑制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胃癌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抗风湿药物的肝损害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升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622-626,共5页
目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较过去有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新药物的不断出现及应用,药物的肝毒性愈发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所有抗风湿药物中糖皮质激素的肝毒性发生率相对较低。几乎绝大多数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均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如血... 目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较过去有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新药物的不断出现及应用,药物的肝毒性愈发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所有抗风湿药物中糖皮质激素的肝毒性发生率相对较低。几乎绝大多数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均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如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但是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肝损害非常少见,不同种类的NSAIDs引起肝损害确切的发生率尚不十分明确。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多数存在一定肝毒性,因作用机制不同,副作用发生也各异,如环孢素肝毒性明显,而羟氯喹相对少见。对生物制剂肝毒性的报道目前不多,且生物制剂临床上往往与其他抗风湿药物同时应用,以致肝损伤的原因不易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药物 肝损伤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研究
8
作者 刘升云 张金平 李建生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20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NSAIDs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和NS-398对胃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检测表明,阿司匹林和NS-398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SGC7... 目的观察NSAIDs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和NS-398对胃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检测表明,阿司匹林和NS-398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SGC7901细胞活性产生抑制(P<0.05);阿匹匹林浓度为0.1mol/L时,24,48和72h抑制率分别为7.1%,10.4%和24.5%;浓度为1.0m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7.9%,15.5%和50.5%;浓度为8.0m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10.2%,23.6%和81.3%;NS-398浓度为10μmol/L时,NS-398作用24,48和72h,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8%,12.0%和19.8%;浓度为50μ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5.1%,17.4%和35.8%;浓度为100μ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12.4%,28.1%和51.1%;阿司匹林和NS-398呈剂量依赖性影响细胞周期,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结论阿司匹林和NS-398在一定浓度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非甾体类抗炎药 阿司匹林 NS-398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郑朝晖 于若寒 +5 位作者 高冠民 王沛 李红 肖静 刘升云 刘章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下降(血小板计数≤75×109/L)患者分为2组:①单用糖皮质激素组25例,给予糖...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下降(血小板计数≤75×109/L)患者分为2组:①单用糖皮质激素组2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 mg/(kg·d),静脉注射或口服;②联合用药组45例,给予rhTPO15 000 U/d,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剂量、给药途径同单用糖皮质激素组,观察3周或4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为85.7%,联合用药组有效率86.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血小板恢复所用天数显著少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P=0.014);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应用rhTPO后肝功能异常,停用rhTPO 5 d后恢复。结论 rhTP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糖皮质激素联合rhTPO起效快,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素
原文传递
口服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中和 刘章锁 +2 位作者 侯秀芳 钱庆文 刘升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 6 0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种大鼠 ,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 (6 0mg·kg-1)造成糖尿病模型 ,然后将其中 32只大鼠给参芪扶正注射液 2 0 0mg·kg-1·...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 6 0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种大鼠 ,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 (6 0mg·kg-1)造成糖尿病模型 ,然后将其中 32只大鼠给参芪扶正注射液 2 0 0mg·kg-1·d-1口服 ,共 8周 ,同时取 15只糖尿病大鼠和 10只健康大鼠作对照。试验前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尿蛋白、肾功能、血浆血管肾张素AngⅡ含量以及肾组织转化因子 (TGF β1)、原癌基因c fos的表达。结果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控制糖尿病肾脏体积的扩大、血压的升高 ,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改善肾功能 (BUN、Cr均下降 )、降低血浆AngⅡ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同时还可降低TGF β1、c fos在肾组织中的表达 ,其灰度值测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 ,降低血浆AngⅡ水平 ,控制血压 ,改善肾小球的“三高状态” ,从而抑制了ECM增生 ,以达保护肾功能 ,缓延肾小球硬化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血管紧张素Ⅱ 肾组织转化因子 原癌基因
下载PDF
艾瑞昔布和塞来昔布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冠民 张蕾蕾 +13 位作者 郑晓龙 江东彬 李艳敏 徐鹏慧 王国梁 李芝洵 唐俊根 郭艳珂 刘升云 郑朝晖 任翠萍 李贝贝 程敬亮 阚全程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中轴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Sp A)的疼痛、功能和骶髂关节磁共振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就诊的ax-Sp A患者120例,采用单纯随机分组... 目的评价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中轴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Sp A)的疼痛、功能和骶髂关节磁共振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就诊的ax-Sp A患者120例,采用单纯随机分组,分别服用塞来昔布或者艾瑞昔布0.2 g,每日2次,记录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ondyloarthritis Research Consortium of Canada,SPARCC)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完成随访的患者共116例,其中艾瑞昔布组57例,塞来昔布组59例,艾瑞昔布组与塞来昔布组治疗后ESR[(14.85±14.67)mmol/1 h vs.(20.58±18.90))mmol/1 h,P=0.027;(9.5±8.44))mmol/1h vs.(16.81±15.04))mmol/1 h,P=0.000]、BASDAI(3.22±1.80 vs.4.01±1.77,P=0.006;2.98±1.49 vs.4.19±1.66,P=0.000)和患者总体评估(3.67±2.07 vs.5.28±2.30,P=0.000;3.76±2.08 vs.5.55±2.00,P=0.000)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chober试验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1±2.26 vs.3.75±2.05,P=0.034;4.59±2.78 vs.3.90±2.08,P=0.016);两组BASFI、耳壁距和腰椎侧弯度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骶髂关节SPARCC评分11.40±12.85,治疗后SPARCC评分6.60±9.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SPARCC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关节影像学的改变与ESR、BASFI和腰椎侧弯度的变化情况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瑞昔布和塞来昔布可以改善ax-Sp A的症状和功能、减轻骶髂关节炎症,两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影像学改变和ESR的高低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炎 选择性COX-2抑制剂 艾瑞昔布 塞来昔布 随机对照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冠民 蒋莉 +2 位作者 刘升云 郑朝晖 刘章锁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7-840,共4页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150例病人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美洛昔康(Ⅰ组)、美洛昔康加阿米替林(Ⅱ组),骨碎补总黄酮(Ⅲ组),骨碎补总黄酮加阿米替林(Ⅳ组),美洛昔康、骨碎补总黄酮、阿米替林3药联合(Ⅴ组)...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150例病人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美洛昔康(Ⅰ组)、美洛昔康加阿米替林(Ⅱ组),骨碎补总黄酮(Ⅲ组),骨碎补总黄酮加阿米替林(Ⅳ组),美洛昔康、骨碎补总黄酮、阿米替林3药联合(Ⅴ组),均治疗3 mo,记录各组治疗前和3 mo末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3 mo末,共有142例病人完成试验。Ⅱ、Ⅲ、Ⅳ、Ⅴ组与治疗前及Ⅰ组比较,其抑郁评分、纤维肌痛影响因素问卷评分及压痛指数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Ⅱ、Ⅲ、Ⅳ组之间抑郁评分、纤维肌痛影响因素问卷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Ⅴ组与Ⅱ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以有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而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 随机对照试验 药物疗法 骨碎补总黄酮
下载PDF
血液系统异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78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朝晖 刘升云 +2 位作者 高冠民 李红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0-931,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系统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病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9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晓飞 赵占正 +1 位作者 刘升云 高冠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在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7例LN患者(病理分型: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20例,Ⅴ型17例)和11例正常对照的肾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LR9表达情况,并对LN患者肾组织TLR9与...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在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7例LN患者(病理分型: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20例,Ⅴ型17例)和11例正常对照的肾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LR9表达情况,并对LN患者肾组织TLR9与肾脏病理和临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型LN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TLR9表达与正常肾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016和17.731,P<0.001)。LN患者肾小球TLR9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rs=0.891、0.563和0.417,P均<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525,P<0.001);肾小管间质TLR9表达水平与AI、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rs=0.726、0.609和0.354,P均<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515,P<0.001)。结论:LN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TLR9表达增高,并与肾脏病理活动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9 狼疮肾炎 CPG-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及分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冠民 蒋莉 +2 位作者 刘升云 刘章锁 郑朝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体外培养的RA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滑膜成纤维细胞,用含As2O3浓度分别为0、0.5、2、5μmol/L的培养液分别作用于培养细胞,24 h后检测上清液TNF-α和IL-1的水平;采用TUNEL...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体外培养的RA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滑膜成纤维细胞,用含As2O3浓度分别为0、0.5、2、5μmol/L的培养液分别作用于培养细胞,24 h后检测上清液TNF-α和IL-1的水平;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As2O3作用组TNF-α及IL-1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随浓度梯度的增加作用增强。TUNEL法检测细胞增殖,As2O3作用第3天后各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滑膜细胞细胞周期在As2O3作用组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变化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s2O3可促进RA滑膜B型细胞增殖,抑制TNF-α及IL-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三氧化二砷 细胞因子
下载PDF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复发性多软骨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冠民 江东彬 +5 位作者 李艳敏 郑晓龙 张蕾蕾 刘升云 郑朝晖 阚全程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9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DP)与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的疾病活动及其和呼吸道受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2例RPC的住院患者DD和FDP结果,并比较...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DP)与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C)的疾病活动及其和呼吸道受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2例RPC的住院患者DD和FDP结果,并比较呼吸道受累和未受累患者DD和FDP结果的差异。结果 52例RPC患者中喉、气管、支气管软骨炎等呼吸道受累29例(55.8%),DD和FDP两者或者两者之一升高的患者37例(71.2%),血清DD与血沉(ESR)呈正相关(r=0.635,P=0.000);与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21,P=0.002)。血清FDP与ESR呈正相关(r=0.725,P=0.000);与CRP呈正相关(r=0.689,P=0.000)。RPC患者呼吸道受累与未出现呼吸道损害之间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呼吸道受累在RPC中并不少见,而且是影响RPC预后的重要因素。DD和FDP检测对于判断RPC疾病活动具有重要意义,DD和FDP升高和呼吸道受累具有重要关系,可以和ESR、CRP等炎症指标一起作为疾病活动或者严重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软骨炎 复发性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冠民 刘升云 +1 位作者 蒋莉 刘章锁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3836-3837,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膝关节腔分别注射()得宝松或()益赛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h及6周后较治疗前减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膝关节腔分别注射()得宝松或()益赛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h及6周后较治疗前减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膝关节腔注射益赛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并发症/治疗 骨关节炎 膝/并发在/治疗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应用 免疫球蛋白G/治疗应用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治疗应用 生物制品/治疗应用 注射 关节内 人类
下载PDF
DMARDs对AS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感染、愈合时间及炎症期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玉杰 刘升云 +1 位作者 张磊 黄振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68-1869,共2页
目的:探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伤口感染、愈合时间及炎症期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所用药物分为DMARDs组和对照组。其中DMARDs组:单用DMARD... 目的:探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伤口感染、愈合时间及炎症期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所用药物分为DMARDs组和对照组。其中DMARDs组:单用DMARDs或几种DMARDs联合应用;对照组:未应用DMARDs。结果:30例患者中DMARDs组16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无伤口感染病例。炎症期中位时间DMARDs组为2d(0~11d)、对照组2d(0~1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伤口愈合中位时间DMARDs组为13d(11~16d)、对照组14d(7~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DMARDs未增加伤口感染发生率及炎症期时间,但延长了伤口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感染 愈合
下载PDF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所致高血压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中和 刘章锁 +2 位作者 刘升云 钱庆文 李亚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所致高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其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 24 h动态血压检测仪观察26例rHuEPO所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然后用缬沙坦 80 mg/d和氨氯地平 5-10 mg/d治疗4周后复查 24 h动态...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所致高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其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 24 h动态血压检测仪观察26例rHuEPO所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然后用缬沙坦 80 mg/d和氨氯地平 5-10 mg/d治疗4周后复查 24 h动态血压。结果:rHuEPO所致高血压失去正常夜间下降规律,收缩压(ps)或舒张压(PD)昼夜变化百分率<10%,呈“非杓型”,而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后,无论是 24 h平均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及 24 h血压负荷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 P<0.01,降压谷峰比值 ps60%,pD53%。结论:rHuEPO所致高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可能是加重肾脏损害的原因之一,而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可有效而安全地控制血压恢复其夜间下降的正常规律,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监测 促红细胞生成素 高血压 缬沙坦 氨氯地平 昼夜节律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比较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与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温媛媛 刘升云 张磊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3期26-27,共2页
比较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与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分别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25例对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3个月反应欠佳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治疗方案调整为皮... 比较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与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分别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25例对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3个月反应欠佳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治疗方案调整为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联合等剂量醋酸泼尼松,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调整前及调整后12周时患者的肿胀关节数目、压痛关节数目、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AS28评分及不良反应等临床及血液学指标。结果治疗方案调整后,患者压痛关节数较前减少(0.67±0.89和3.78±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DAS28评分较前降低(2.55±0.82和3.9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疗效优于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疗效及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