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2+)催化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机理研究
1
作者 郝帅 李斌 +4 位作者 李先俊 刘占元 刘敏 蒋冬梅 夏良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9-477,共9页
为明确硝酸溶液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的具体化学行为和反应机理,本文考察了在硝酸和硫酸体系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H_(2)C_(2)O_(4)的差异、Mn^(2+)与草酸络合对亚硝酸氧化Mn(Ⅱ)到Mn(Ⅲ)的... 为明确硝酸溶液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的具体化学行为和反应机理,本文考察了在硝酸和硫酸体系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H_(2)C_(2)O_(4)的差异、Mn^(2+)与草酸络合对亚硝酸氧化Mn(Ⅱ)到Mn(Ⅲ)的作用以及Mn(Ⅲ)破坏H_(2)C_(2)O_(4)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获得了具体的催化反应历程,推测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亚硝酸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加入亚硝酸可有效消除反应初期存在的诱导期;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游离的Mn^(2+)与H_(2)C_(2)O_(4)络合生成了MnC_(2)O_(4),而作为配体的草酸降低了Mn(Ⅱ)被氧化到Mn(Ⅲ)的反应活化能,使得亚硝酸能氧化MnC_(2)O_(4)并生成[Mn(C_(2)O_(4))_(3)]^(3-),Mn(Ⅲ)会将所络合的草酸氧化生成·OOC—COOH并被还原成Mn(Ⅱ),·OOC—COOH在酸性溶液中稳定性差,会迅速分解并释放出还原性物质,最终实现了H_(2)C_(2)O_(4)的氧化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C_(2)O_(4) Mn^(2+) 亚硝酸 催化氧化 EPR 自由基
下载PDF
电提取过程作用条件问题讨论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占元 刘吉敏 崔爱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本文对电提取方法中作用条件一致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分析。认为分道电流的大小是地下综合因素的总体反映 ,同某一具体种类的提取物含量间不存在线性空间对应关系。因此 ,分道“电流调节一致”的技术措施并不能保证、甚至有碍各个分道... 本文对电提取方法中作用条件一致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分析。认为分道电流的大小是地下综合因素的总体反映 ,同某一具体种类的提取物含量间不存在线性空间对应关系。因此 ,分道“电流调节一致”的技术措施并不能保证、甚至有碍各个分道在电提取过程中作用条件的一致。并指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提取法 作用条件 电场 电压 电法勘探
下载PDF
对《工作场所粉尘容许浓度》(GBZ2—2002)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占元 刘茁 韩明禄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系列配套文件的公布 ,为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掀起了职业卫生学界认真学习和热烈讨论的高潮。本期我们发表了刘占元研究员等“对《工作场所粉尘容许浓度》(GBZ 2—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系列配套文件的公布 ,为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掀起了职业卫生学界认真学习和热烈讨论的高潮。本期我们发表了刘占元研究员等“对《工作场所粉尘容许浓度》(GBZ 2— 2 0 0 2 )中几个问题的商榷”一文 ,对《GBZ 2— 2 0 0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文件中规定的粉尘容许浓度提出了改进意见。卫生标准的制定是一项科学性和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参加 ,卫生标准也需要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本刊希望大家对卫生标准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粉尘容许浓度》 PC-TWA 接触上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下载PDF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找矿标志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占元 史长义 刘崇民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189-194,6,共7页
研究了西藏玉龙斑岩铜矿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了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与矿床的关系,提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这对玉龙成矿带进一步勘查找矿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西藏玉龙 斑岩铜矿 异常特征 找矿标志
下载PDF
电提取技术中载体物质应用效果提高的途径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占元 程志中 孙彬彬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01-403,408,共4页
电提取器中用来承载提取物的载体,从最初的“液体”发展为“固体”,为方法的实用性和标准化发展找到了方向。固体载体物质的粒度和纯度是提高元素提取效果的主要方面。对载体物质进行工艺性提纯处理,并加工到适宜的粒度范围,将可增强其... 电提取器中用来承载提取物的载体,从最初的“液体”发展为“固体”,为方法的实用性和标准化发展找到了方向。固体载体物质的粒度和纯度是提高元素提取效果的主要方面。对载体物质进行工艺性提纯处理,并加工到适宜的粒度范围,将可增强其技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提取技术 载体物质 加工提纯
下载PDF
青海德尔尼岩浆热液型铜矿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找矿标志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占元 刘崇民 史长义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184-188,6,共6页
以我国青海德尔尼岩浆热液型铜矿床为目标,开展矿床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提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关键词 青海德尔尼 铜钴矿 异常特征 找矿标志
下载PDF
电提取过程中极化现象的讨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占元 崔爱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11-215,210,共6页
用测定资料对极化现象在电提取过程中的影响程度给出定量的估计办法 。
关键词 电提取过程 极化现象 无效能耗 电法勘探
下载PDF
元素提取器周围土壤的pH值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占元 崔爱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电提取过程依赖直流电场的作用 ,直流电场持续作用导致土壤介质pH值的变化 ,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 ,又将对电提取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电提取方法应该面对的课题。本文通过实际试验数据 ,揭示和反映了电... 电提取过程依赖直流电场的作用 ,直流电场持续作用导致土壤介质pH值的变化 ,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 ,又将对电提取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电提取方法应该面对的课题。本文通过实际试验数据 ,揭示和反映了电提取过程中元素提取器周围土壤pH值变化的强度和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提取过程 土壤 PH值变化 元素提取器
下载PDF
对作业场所粉尘容许浓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占元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作业场所 粉尘容许浓度 PC-TWA MAC 职业病
下载PDF
30%TBP/煤油-硝酸溶液体系中镎的化学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占元 张虎 +3 位作者 刘方 周贤明 王日腾 李丽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7-341,共5页
为了解镎在萃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采用单级萃取研究了硝酸溶液中Np(Ⅴ)氧化为Np(Ⅵ)的行为和此过程中TBP萃取Np(Ⅵ)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硝酸浓度有利于Np(Ⅴ)的氧化,提高了萃取体系对Np(Ⅵ)的萃取;提高亚硝酸浓度加快了Np(Ⅵ)和Np... 为了解镎在萃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采用单级萃取研究了硝酸溶液中Np(Ⅴ)氧化为Np(Ⅵ)的行为和此过程中TBP萃取Np(Ⅵ)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硝酸浓度有利于Np(Ⅴ)的氧化,提高了萃取体系对Np(Ⅵ)的萃取;提高亚硝酸浓度加快了Np(Ⅵ)和Np(Ⅴ)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但是会降低平衡后萃取系统中Np(Ⅵ)的比例;升高温度可以提高Np(Ⅴ)转化为Np(Ⅵ)的速率。通过模拟1AF料液的混合澄清槽台架实验表明,自1AX中引入0.01 mol/L HNO2,同时将萃取温度升高到45℃,在1AF硝酸浓度为3.5mol/L的条件下,1A槽镎的萃取率可以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氧化还原反应 共去污 PUREX流程
全文增补中
珠江三角洲潜在生态风险:土壤重金属活化 被引量:32
11
作者 周国华 谢学锦 +3 位作者 刘占元 陈明 张勤 范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88-1093,共6页
珠江三角洲典型土壤模拟酸雨提取实验表明,土壤酸缓冲能力为菜园土大于水稻土大于赤红壤。酸化过程早期,铝铁胶体吸附共沉淀导致重金属溶出量增长不明显甚至下降;进一步酸化时,多数元素溶出量与加入酸量呈显著正相关。计算表明,在pH=4.... 珠江三角洲典型土壤模拟酸雨提取实验表明,土壤酸缓冲能力为菜园土大于水稻土大于赤红壤。酸化过程早期,铝铁胶体吸附共沉淀导致重金属溶出量增长不明显甚至下降;进一步酸化时,多数元素溶出量与加入酸量呈显著正相关。计算表明,在pH=4.5的酸雨作用下,溶液中Hg、Mn、Pb、Fe(以Fe2O3表示)浓度已超出II级地表水标准,Cu、Zn大大高于渔业用水标准。可见,土壤元素活化溶出对水体生态环境有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金属元素 酸雨作用 活化溶出 水质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周国华 孙彬彬 +3 位作者 刘占元 魏华玲 曾道明 张必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8-1042,共15页
在2007年底至2008年初的枯水期间,系统采集了中国东部流域面积和径流量较大的33条河流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和水样,采用等离子质谱法、X荧光光谱法等方法测定了14种稀土元素含量以及常量组分和水体pH值等理化指标。研究发现中国河流稀土... 在2007年底至2008年初的枯水期间,系统采集了中国东部流域面积和径流量较大的33条河流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和水样,采用等离子质谱法、X荧光光谱法等方法测定了14种稀土元素含量以及常量组分和水体pH值等理化指标。研究发现中国河流稀土元素浓度总体高于世界均值,且南方河流沉积物、悬浮物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北方河流,南方河流悬浮物态中稀土、重稀土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对富集,与我国上地壳稀土丰度和稀土矿产种类的南北分异相吻合。展示了以中国东部泥质岩稀土元素丰度标准化后的稀土配分模式及Ce、Eu异常特征,发现河流沉积物的中、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悬浮物轻稀土相对富集,溶解相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北方河流溶解相稀土元素浓度明显大于南方河流,且除小清河外,溶解相Eu不同于沉积物与悬浮物而呈强烈的正异常,主要与河水理化性质影响下的稀土分异有关。研究发现小清河等少数河流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为异常高值,经Al标准化处理、计算拟合剩余值后,认为小清河等河流稀土元素已受人为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浓度 稀土配分模式与异常 水粒分配系数 沉积物 悬浮物 溶解相 人为污染 中国东部河流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主要入海河流河口区地球化学特征:理化指标与水溶态元素浓度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国华 孙彬彬 +3 位作者 曾道明 魏华玲 刘占元 张必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94,共12页
河水理化性质和元素组成特征直接影响到水体利用功能,入海河流元素输送量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东部33条入海河流下游河段或河口区布设了水地球化学调查点,分别在2007年夏季(丰水期)、2007年底—2008年初(枯水期)采样... 河水理化性质和元素组成特征直接影响到水体利用功能,入海河流元素输送量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东部33条入海河流下游河段或河口区布设了水地球化学调查点,分别在2007年夏季(丰水期)、2007年底—2008年初(枯水期)采样并测定了河水酸碱度、电导率值以及溶解态常量和微量元素浓度。研究表明,多数北方河流水体酸碱度、电导率值以及常量元素浓度高于南方河流,与中国土壤及其常量元素组成的南北分带相吻合,反映了我国南北气候分带对河水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作用,推断少数河流酸碱度、电导率和常量元素浓度的异常分布与海水混合作用、人为污染等作用有关;部分河流水体中微量元素浓度背离于区域正常浓度,其原因一是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有关,二是与城市污染影响有关,通过对比部分城市上、下游水体元素浓度证实城市污染的影响;研究认为丰水期易溶元素Na、Ca、K、Zn、Se浓度较低反映了大量降水的稀释效应,而丰水期河水Al、REE、Fe、Pb、Tl等元素浓度明显高于枯水期,主要与丰水期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携带大量胶体颗粒进入地表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河流 理化指标 常量和微量元素 水溶态浓度 气候分带 流域地球化学背景 人为污染
下载PDF
新疆金窝子矿区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学求 刘占元 +2 位作者 叶荣 程志中 傅渊慧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7-250,254,共5页
在新疆金窝子金矿区,利用2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和电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在隐伏矿上方有效地发现异常。在干旱荒漠区由于氧化作用和蒸发作用强烈,地表形成氧化地球化学障和大量盐类... 在新疆金窝子金矿区,利用2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和电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在隐伏矿上方有效地发现异常。在干旱荒漠区由于氧化作用和蒸发作用强烈,地表形成氧化地球化学障和大量盐类的蒸发地球化学障,这些地球化学障可以捕获由深部迁移至地表的含矿信息,因此,用深穿透地球化学的铁锰氧化物膜提取和盐类蒸发障良好导电性能的电提取可以有效地指示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 隐伏矿 干旱荒漠 对比试验 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 电地球化学方法 探矿
下载PDF
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国华 田黔宁 +2 位作者 孙彬彬 魏华玲 刘占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回顾了生态地球化学危害效应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地球化学环境监测-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基本思路。根据当前中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的现状,举例说明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 回顾了生态地球化学危害效应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地球化学环境监测-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基本思路。根据当前中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的现状,举例说明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土壤环境变化、生态效应机理的若干研究方法,提出了预测预警成果体现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预测预警 重金属元素累积 土壤环境变化
下载PDF
黄河下游山东段沿岸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异常的成因 被引量:27
16
作者 孙彬彬 周国华 +2 位作者 刘占元 庞绪贵 代杰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沿黄河两岸分布有As、Cd、Cr、Cu、Pb、Zn、Ni等重金属元素异常,这类异常衬度不大,并多沿河呈不连续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异常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SiO2、Al2O3、Fe2O3等常量组分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沿黄河两岸分布有As、Cd、Cr、Cu、Pb、Zn、Ni等重金属元素异常,这类异常衬度不大,并多沿河呈不连续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异常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SiO2、Al2O3、Fe2O3等常量组分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多数微量重金属元素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Al2O3、Fe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常量组分与土壤质地的密切关系可以推断,土壤质地对重金属元素异常的形成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土壤质地 重金属元素异常 山东
下载PDF
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两例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学求 刘占元 +1 位作者 白金峰 孙彬彬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0-255,共6页
为了寻找隐伏矿床,近些年提出了深穿透地球化学的概念和发展了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于1997年开始组织实施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计划”。这里给出了四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包括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酶提取方法... 为了寻找隐伏矿床,近些年提出了深穿透地球化学的概念和发展了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于1997年开始组织实施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计划”。这里给出了四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包括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酶提取方法、活动金属离子法和电地球化学方法,在中国和美国的两个隐伏矿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在隐伏矿上方有效地发现异常。在干旱荒漠区,由于氧化作用和蒸发作用强烈,地表形成氧化地球化学障和大量盐类的蒸发地球化学障,这些地球化学障可以将深部迁移至地表的含矿信息捕获。因此,用深穿透地球化学的铁锰氧化物膜提取和盐类蒸发障良好导电性能的电提取,可以有效地指示矿体。中国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美国内华达Mike金铜矿的效果要优于加拿大的酶提取(EnzymeLeach)和澳大利亚的活动金属离子法(M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 隐伏矿 对比试验 矿床
下载PDF
土壤—农产品系统中重金属含量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国华 汪庆华 +3 位作者 董岩翔 朱有为 刘占元 孙彬彬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226-231,4,共7页
针对浙江省主要粮食、油料大宗作物以及蔬菜、茶叶等各类典型经济作物,选择典型种植区开展了农产品及根系土壤调查,根系土壤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及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农产品样测定了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分类统计、相... 针对浙江省主要粮食、油料大宗作物以及蔬菜、茶叶等各类典型经济作物,选择典型种植区开展了农产品及根系土壤调查,根系土壤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及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农产品样测定了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分类统计、相关分析、含量分布散点图等方法,研究了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种类是决定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具有共消长的趋势;土壤有机质、pH值是影响作物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累积的重要环境因素;作物样品采集、加工和分析过程中沾污问题可能会对土壤-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土壤 重金属 影响因素 浙江省
下载PDF
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贺灵 孙彬彬 +2 位作者 周国华 曾道明 刘占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5-1293,共9页
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在浙中丘陵盆地选择金华市汤溪镇地块细碎的典型区域,开展了两种采样密度的对比研究:(1)按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密度上限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6.4件/km2,采用克里... 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在浙中丘陵盆地选择金华市汤溪镇地块细碎的典型区域,开展了两种采样密度的对比研究:(1)按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密度上限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6.4件/km2,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图斑赋值(下文简称插值);(2)以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以地块为单元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79.5件/km2,用实测值对图斑赋值(下文简称实测)。以图斑为评价单元,对比上述两种方法间元素含量、土壤环境及养分指标分级、土壤质量综合分级的差异。研究表明:(1)与土壤质量评价密切相关的15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插值与实测值元素含量的相对双差合格率达到90%,4项指标接近90%,仅2项指标合格率低于80%;(2)插值与实测值的土壤环境单指标分级与环境指标综合分级结果极为接近,养分指标分级差异略大;(3)实测值与插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一级、二级图斑数所占比例相差11.8%,图斑面积相差7.4%,约40%的图斑土壤质量综合等级发生变化。研究区内环境指标变异性较小,插值与实测值的评价分级结果基本一致;养分指标N、P、K的空间变异较强,是导致插值与实测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表明,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平衡施肥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成果精度尚难满足土地精准管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调查 采样密度对比研究 浙中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浅覆盖区化探岩屑测量方法研究及靶区优选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义 聂凤军 +3 位作者 孙彬彬 刘占元 江思宏 胡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96-705,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东乌旗)一带草原区,地貌景观多为平缓山丘类型。因水系沉积物、风积物以及风化残积物等共存,采样介质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地球化学测量效果。在东乌旗的阿太乌拉地区和阿巴嘎旗的莫若格钦两地... 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东乌旗)一带草原区,地貌景观多为平缓山丘类型。因水系沉积物、风积物以及风化残积物等共存,采样介质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地球化学测量效果。在东乌旗的阿太乌拉地区和阿巴嘎旗的莫若格钦两地,对比不同粒度的样品,发现金属矿物微颗粒以物理状态不均匀地混合在岩屑介质内。与小于80目的细粒样品相比,小于4目至大于20目之间粒度的岩屑,化探异常的衬值更大,提取的异常也更准确。采用MapInfo软件提供的IDW插值法成图,得到非常清楚的各种元素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找矿有利地段,对找矿靶区的筛选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研究,在工作区内发现几处Cu-Au及Ag-Pb-Zn-Cu异常区,并且初步证实存在带状分布的矿化体,找矿前景良好。实践证明,化探岩屑测量为在浅覆盖地区快速锁定矿产普查范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盖 化探方法 有效性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