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之光,艺术之影:谈谈我对科学与艺术的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先生访谈
1
作者 刘合 杨志平 《新课程评论》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前面的话】新时代,筑牢人才培养之基,加强创新人才教育,是解决我国“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提升全社会科学素养,让科学精神真正融入民族文化,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利器。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与艺术 科学之光 全民科学素质 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教育 大变局 规划纲要
原文传递
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计秉玉 孟霖 +3 位作者 束青林 方吉超 杨书 刘合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2024年第1期216-224,共9页
我国稠油储量可观,其中60%的是深层稠油,而主流的蒸汽吞吐等热采技术采收率不足20%;稠油资源开发潜力极大,积极探索新的开采方式以提高采收率是石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着重阐述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体系构建及其现场应用,... 我国稠油储量可观,其中60%的是深层稠油,而主流的蒸汽吞吐等热采技术采收率不足20%;稠油资源开发潜力极大,积极探索新的开采方式以提高采收率是石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着重阐述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体系构建及其现场应用,为中深层稠油的新型绿色低成本接替技术发展提供有效方案。在分析稠油组分的基础上,细致剖析稠油结构致黏机理,包括化学降黏机理、降低启动压力梯度机理、提高驱油效果机理在内的提高采收率机理,以丰富理论认识。面向工程应用亟需,从水溶性降黏剂分子设计与合成、自组装调堵剂研发两方面出发,突破稠油绿色化学驱油体系。基于发展的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完成了3个稠油油田示范工程应用,在提高产油量、控制含水率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进一步梳理了分子采油理论与技术、渗流理论与数值模拟技术等方面的后续发展要点,以为深层稠油的绿色高效开发接替技术研究、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等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 结构致黏机理 化学降黏机理 降黏剂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分层注水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合 郑立臣 +4 位作者 俞佳庆 明尔扬 杨清海 贾德利 曹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2,共9页
概述了中国分层注水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状况,按照发展阶段介绍了传统井下数据获取方法、电缆直读通讯与测调技术、预置电缆井下参数实时监测通讯技术以及井下无线通讯技术,详细介绍了技术原理、施工工艺、技术适应性和应用概... 概述了中国分层注水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状况,按照发展阶段介绍了传统井下数据获取方法、电缆直读通讯与测调技术、预置电缆井下参数实时监测通讯技术以及井下无线通讯技术,详细介绍了技术原理、施工工艺、技术适应性和应用概况,指出了现有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根据生产需求,提出了分层注水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已规模应用的电缆高效测调井,着重实现井下堵塞器数字化;对于重点监测井,进一步完善预置电缆通讯技术,发展基于复合连续管的井下监测与数据传输技术,提高施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对于规模生产应用,发展井下无线通讯技术,重点实现测调自动化,并结合地面移动通讯网络,加快构建覆盖控制中心、配水间和油藏的数字化通讯网络,为油藏开发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井下监测 数据传输 电缆通讯 振动波 压力波 流量波
下载PDF
古龙页岩力学特征与裂缝扩展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合 孟思炜 +4 位作者 王素玲 董康兴 杨柳 陶嘉平 梁立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0-828,共9页
古龙页岩油是中国对纯页岩型页岩油规模化勘探开发的首次探索。明确古龙页岩岩石力学特征与裂缝扩展机制,对指导古龙页岩油工程靶体优选、压裂工艺设计与施工参数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古龙页岩开展矿物分布、薄片及岩石力学测试分析... 古龙页岩油是中国对纯页岩型页岩油规模化勘探开发的首次探索。明确古龙页岩岩石力学特征与裂缝扩展机制,对指导古龙页岩油工程靶体优选、压裂工艺设计与施工参数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古龙页岩开展矿物分布、薄片及岩石力学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古龙页岩“千层小薄饼”力学特征,分析了地质-工程多因素控制下的裂缝扩展机理。结果显示,古龙页岩具有黏土矿物含量高(平均为46.6%)、储集层塑性强、页理发育程度高及力学各向异性强的典型特征。与常规页岩脆性断裂存在显著不同,古龙页岩典型岩样力学性质表现出高频波动特征,抗压强度大于20 MPa的波动次数为3.33次/cm,断裂过程呈渐进式的稳定破坏过程,具有缓慢的峰后跌落段,断裂轨迹表现为锯齿状随机路径。同时,在高密度页理缝的控制下,古龙页岩压裂裂缝形态复杂,但缝高和缝长受到明显抑制,人工裂缝“扩不高、延不远”,成为古龙页岩油储集层有效改造的主要制约。建议古龙页岩油压裂改造应遵循“控近扩远”原则,加强压裂施工过程控制,抑制近井裂缝过度发育,促进主裂缝充分延伸,提高有效改造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特征 弹塑性 裂缝扩展 非均质性 页岩油 古龙页岩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半浮动”取心保压球阀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合 温鹏云 +2 位作者 宋微 董康兴 王素玲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现行机械式保压球阀受限于井下狭小空间,保压能力弱、保压成功率低、灵活性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半浮动”取心保压球阀设计构想.基于保压取心技术要求,采用数值仿真及理论计算,设计研发了一种“半浮动”球阀保压控制技术,创新设... 现行机械式保压球阀受限于井下狭小空间,保压能力弱、保压成功率低、灵活性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半浮动”取心保压球阀设计构想.基于保压取心技术要求,采用数值仿真及理论计算,设计研发了一种“半浮动”球阀保压控制技术,创新设计的“半浮动”承压结构改变了球阀承压位置,有效增强了球阀承压能力.提出了一种气动式的新型控制方式,球阀启闭可控,可以有效解决大斜度井、水平井作业中球阀关闭难题.分别对“半浮动”及固定球阀阀体、阀座进行了有限元对比分析,“半浮动”球阀承压能力达到70 MPa,保压能力显著提升.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球阀的转矩及最小气体压力.研究结果可为保压取心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压取心技术 保压球阀设计 保压能力 球阀密封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集层压裂改造工艺实践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合 黄有泉 +2 位作者 蔡萌 孟思炜 陶嘉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2,共10页
阐述了古龙页岩油多轮次压裂工艺技术迭代升级历程,结合古龙页岩油井开发生产动态,提出关于压裂改造工艺的发展建议。高密度页理缝控制下,古龙页岩压裂裂缝形态复杂,但缝高、缝长受到明显抑制,人工裂缝扩不高、延不远,成为古龙页岩油储... 阐述了古龙页岩油多轮次压裂工艺技术迭代升级历程,结合古龙页岩油井开发生产动态,提出关于压裂改造工艺的发展建议。高密度页理缝控制下,古龙页岩压裂裂缝形态复杂,但缝高、缝长受到明显抑制,人工裂缝扩不高、延不远,成为古龙页岩油储集层有效改造的主要制约,压裂设计应遵循“控近扩远”设计理念。提升胍胶压裂液的比例、降低段内簇数、提高施工排量、正向利用应力干扰有利于裂缝扩展延伸,改造体积显著增大。主体压裂工艺迭代升级后的油藏适应性明显提升,实现了低返排率下的快速见油,井组生产初期含油率升高,有利于提高页岩油井产量。建议下一步围绕抑制近井微缝扩展、完善CO_(2)泵注程序、合理控制射孔密度、优化支撑剂组合模式、合理优化井网井距、谨慎使用纤维拌注工艺6个方面,进一步迭代优化压裂工艺技术,提升压裂改造体积、远井裂缝复杂程度以及长效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油 水平井 水力压裂 储集层改造 改造体积
下载PDF
油气勘探开发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大势所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合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3期1-9,47,共10页
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爆发,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油气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并在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降低运营生产成本、保障安全生产、降低环境风险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 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爆发,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油气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并在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降低运营生产成本、保障安全生产、降低环境风险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储层评价、测井、物探、钻完井、油藏工程、油气田工程等领域的研发应用现状,国内外油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合作研发模式,在非常规油气领域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布局,已取得初步效果。当前油气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获取成本高,数据质量问题突出,业务场景复杂,无法单纯依靠数据驱动,研发生态尚未成熟,短期见效慢,认识尚浅,配套机制跟不上等。针对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提出如下建议: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框架,实现持续自动化检查提高数据质量;将行业机理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共建智慧能源合作生态,鼓励智慧能源生态发展;要清楚认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是系统工程、持续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油气勘探开发 数字化转型 数据治理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采油采气工程智能化愿景
8
作者 刘合 许建国 +1 位作者 苏健 杨清海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4期398-414,共17页
智能油气田的核心是油气水井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基于油田采油采气现状,提出了由数据感知、数据传输、关键装备与工艺、数据融合等4项基本要素构成的智能化采油采气技术框架。数据感知通过分布于井筒和地面设备中的传感与信息单元全面感... 智能油气田的核心是油气水井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基于油田采油采气现状,提出了由数据感知、数据传输、关键装备与工艺、数据融合等4项基本要素构成的智能化采油采气技术框架。数据感知通过分布于井筒和地面设备中的传感与信息单元全面感知油气水井状态;数据传输通过井筒、井场和远传网络实现油气水井井下和地面节点互联,实现可靠数据采集与指令下达;关键装备与工艺将传感、通讯、控制等功能集成,形成适应油气开发环境和生产工艺的硬件基础;数据融合是以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为核心的生产运行优化分析与智能决策控制系统,实现油气最优化生产。基于智能化采油采气技术框架,详细分析了采油工程和采气工程4项基本要素的技术现状和具体内容,分别阐述了全链条智能采油和全生命周期智能采气的愿景和目标。采油采气井筒智能化研究和建设总体处于单井应用、分散建设阶段,区块建设和应用刚刚起步,智能化硬件呈现点状应用、规模不足的特点;软件技术发展总体滞后,数据融合模型较为分散,协同化应用严重不足。提出了以采油采气井筒为对象制定顶层设计规划、开展智能化示范区建设、设计智慧油田生产管理平台框架等智能化发展建议,并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划分为示范区建设、扩大规模、全面应用等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采油采气工程 数据感知 数据传输 关键装备与工艺 数据融合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层序等时格架下的有机质分布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天舒 朱如凯 +13 位作者 蔡毅 王华建 吕丹 周海燕 付秀丽 刘畅 崔坤宁 张素荣 王浡 吴松涛 张婧雅 姜晓华 冯有良 刘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886,共18页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陆相纯页岩型页岩油获得高产突破,但古龙页岩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不清,制约有利区和甜点段预测。通过精细分析岩心、露头、薄片、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和古生物等数据,针对湖相深水页岩特点...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陆相纯页岩型页岩油获得高产突破,但古龙页岩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不清,制约有利区和甜点段预测。通过精细分析岩心、露头、薄片、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和古生物等数据,针对湖相深水页岩特点,基于“层序等级”与“湖侵-湖退(T-R)旋回”理论,结合天文旋回研究进展,建立了深湖区高频层序等时格架。通过类比现代湖泊,建立了古湖泊沉积环境判识指标,分析了古生产力、氧化还原环境及沉积速率的耦合关系,探讨了高频层序格架下有机质富集非均质性的成因。研究认为:①古龙凹陷青山口组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1和层序2识别出2个T-R旋回,由13个准层序组(52个准层序)构成;准层序和准层序组的沉积时长分别为约40 kyr和170 kyr。②层序格架下页岩发育3种岩相、4种纹层、5种组合类型、11种纹层组合模式和3种沉积微相;T-R旋回控制了沉积微相、岩相和纹层组合的纵向分布,其中,深湖相静水沉积和泥流沉积的黏土质页岩为有利岩相。③T-R旋回控制了有机质分布,湖泛面附近是有利部位;有利区/段为古龙凹陷的准层序组2以及三肇凹陷的准层序组1—4。该研究成果能够为页岩油有利区和甜点段预测提供沉积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富集 沉积环境 层序地层 古龙页岩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的高含水期产量预测方法
10
作者 刘合 李艳春 +4 位作者 杜庆龙 贾德利 王素玲 乔美霞 屈如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4,共12页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物性变化多样导致产量预测正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即多变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产量预测方法。在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筛选产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综合...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物性变化多样导致产量预测正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即多变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产量预测方法。在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筛选产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考虑产量与地质、开发等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特征,并兼顾产量自身的时序性变化特征的产量预测模型;实验选取中国某中高渗透砂岩区块油田生产历史数据进行高含水期产量预测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并与单变量长短时记忆模型以及其他全连接网络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新模型克服了传统全连接神经网络无法描述产量时序数据相关性,以及单变量LSTM无法表征高含水期产量变化受多因素影响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油田高含水期产量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测 高含水期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极限梯度提升算法
下载PDF
水驱油田产量演变模式与开发阶段划分方法
11
作者 计秉玉 徐婷 +2 位作者 高兴军 于洪敏 刘合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390,共7页
考虑到注水开发油田可采储量不断增长对产量演变规律产生重大影响,对广义“翁旋回”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新的产量演变模型,明确了产量递减期与储采失衡的统计对应关系,研究了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对应关系,为油田开发阶段划分与... 考虑到注水开发油田可采储量不断增长对产量演变规律产生重大影响,对广义“翁旋回”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新的产量演变模型,明确了产量递减期与储采失衡的统计对应关系,研究了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对应关系,为油田开发阶段划分与老油田定义提供了定量的油藏工程依据。中国东部油田开发统计数据表明,储采平衡系数陡然降低至小于1的年限与产量开始出现递减的年限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其陡降起始点可以作为递减期起始点。研究表明,在高含水阶段,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匹配性,将递减期起始点与含水率90%(或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0%)“双标准”作为老油田的判据更为合理。产量演变模式可以概括为产量上升—峰值稳产—台阶递减、产量上升—台阶稳产—台阶递减、产量上升—台阶稳产—快速递减、产量上升—峰值稳产—快速递减和产量上升—持续递减等5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田 产量演变 开发阶段划分 可采储量 老油田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粮食‒能源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12
作者 姜珊 王建华 +4 位作者 刘合 朱永楠 何国华 李溦 黄洪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90,共11页
黄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粮食、能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系统识别水‒粮食‒能源安全形势并提出应对措施,是该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科学认识水‒粮食‒能源纽带关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研判了地区水资源、粮食、能... 黄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粮食、能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系统识别水‒粮食‒能源安全形势并提出应对措施,是该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科学认识水‒粮食‒能源纽带关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研判了地区水资源、粮食、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剖析了水‒粮食‒能源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下水‒粮食‒能源协同安全的“四化一创”保障战略框架。研究建议,重视水资源在纽带关系中的核心作用,实现水资源支撑作用最大化;将能源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最大化;强化农业用水支撑,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作用最大化;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粮食、能源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干扰的最小化;加强基础科技研究,发展水‒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粮食‒能源 协同发展 黄河上中游 高质量发展 安全保障
下载PDF
甲子大庆的古龙新传
13
作者 刘合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2期59-60,共2页
松嫩沃野,蕴亿年油脉,铸陆相生油理论,贫油帽子终抛弃;古龙惊雷,承甲子雄风,破陆相页岩关隘,百年大庆续辉煌。2020年4月的一天,黑龙江大庆气温乍暖还寒,地面上水泡子都还结着冰,即将抵达大庆萨尔图机场的飞机朝东北方向飞行。随着飞机... 松嫩沃野,蕴亿年油脉,铸陆相生油理论,贫油帽子终抛弃;古龙惊雷,承甲子雄风,破陆相页岩关隘,百年大庆续辉煌。2020年4月的一天,黑龙江大庆气温乍暖还寒,地面上水泡子都还结着冰,即将抵达大庆萨尔图机场的飞机朝东北方向飞行。随着飞机高度的下降,乘客可以从空中俯瞰松花江流域肇源县古龙镇。曲流河、水泡子、浅洼子、黑土地勾画的一幅图景吸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龙德,他急忙打开手机抓拍了图片,端详一番后,越看越兴奋。眼前呈现出的神奇画面,看起来恰似一条舞动的巨龙,这正是古龙地区的地形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北方向 松花江流域 古龙镇 萨尔图 黑龙江大庆 肇源县 黑土地
下载PDF
聚乳酸物理化学改性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达 任永琳 +3 位作者 刘合 周福建 冯浦涌 杨国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PLA)材料物理、化学改性进展。物理改性包括共混改性、增塑改性以及复合改性等;化学改性包括共聚改性和交联改性。并对后续改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乳酸 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 共聚 共混 复合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咸化湖盆低有机质丰度烃源岩高效生烃模式
15
作者 李国欣 张斌 +8 位作者 伍坤宇 吴松涛 王晓梅 张静 齐雪宁 张娜 邢浩婷 鲜成钢 刘合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8-910,共13页
通过实验模拟和地球化学分析,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母质、有机质富集与生烃模式。柴达木咸化湖盆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值偏低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相对贫乏的营养物质供应抑制了藻类勃发、过快的沉积速率导致... 通过实验模拟和地球化学分析,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母质、有机质富集与生烃模式。柴达木咸化湖盆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值偏低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相对贫乏的营养物质供应抑制了藻类勃发、过快的沉积速率导致有机质被稀释、较高的有机质转化效率导致残留有机碳偏低。针对这类富氢有机质生烃过程中有机碳降低,应用TOC值评价有机质丰度时需根据成熟度对其进行恢复。柴达木盆地咸化湖盆烃源岩生烃包括可溶有机质生烃和不溶有机质生烃两部分。可溶有机质主要继承于生物体在咸化湖盆中得以保存,在低演化阶段生烃形成的烃富含氮、氧、硫等杂原子化合物,在后期二次裂解形成轻质烃类组分;不溶有机质即干酪根生烃模式符合传统的“Tissot”模式,生油高峰对应于Ro值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柴西坳陷 古近系下干柴沟组 咸化湖盆 低TOC 页岩油 可溶有机质 高效生烃 生烃模式 有机质丰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地区微生物碳酸盐岩结构与矿化作用
16
作者 李国欣 王建功 +6 位作者 张永庶 李翔 高妍芳 孙秀建 张世铭 刘合 鲜成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及主要造岩矿物的成因机理,本文利用岩芯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对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矿物特征差异性及矿化作用开展...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及主要造岩矿物的成因机理,本文利用岩芯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对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微观结构、矿物特征差异性及矿化作用开展研究。分析认为南翼山地区上油砂山组发育厚层泥晶碳酸盐岩,单层厚度3~5 m;局部发育薄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单层厚度以30~50 cm为主,单层最大厚度2 m。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以凝块石为主、局部发育叠层石,二者混合共生,通过扫描电镜在微生物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大量钙化的细胞外聚合物(EPS)组构与少量微生物化石,为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提供了生物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矿物类型为方解石,微观组构复杂、类型多样,包括球粒、团粒、菱面体以及片状结构等。球粒粒径分布范围50~80 nm。团粒由若干纳米级球粒聚合黏结形成,粒径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片状方解石往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粒径通常为1~10μm。(2)发现大量钙化EPS组构及疑似微体化石,包括球状、杆状及丝状体。杆状体微生物化石直径约0.4μm,长0.5~1μm。丝状体微生物化石直径约0.3~0.5μm,长1~2μm。(3)方解石矿物的形成主要以有机矿化作用(或微生物诱导矿化作用)为主、生物矿化作用次之,其中,球粒方解石主要为有机矿化作用控制(或微生物诱导)形成。杆状和丝状体化石保持了微生物的形貌特征,分析认为可能由生物矿化作用控制形成。(4)凝块石中的球粒、卵球袋及团块的形成,可能由微生物膜及其所封闭的微生物菌落钙化形成,分析认为此类矿物可能与有机矿化作用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微生物岩 生物矿化作用 有机矿化作用 生物膜 微生物席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中国油气田开发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42
17
作者 刘合 裴晓含 +3 位作者 罗凯 孙福超 郑立臣 杨清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3-737,共5页
分层注水是实现油田开发长期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已形成了"桥式偏心+钢管电缆直读测调"主体分注技术,技术适应性不断提高和完善,满足了常规注水井的开发需要。随着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注水井防砂、低配注量... 分层注水是实现油田开发长期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已形成了"桥式偏心+钢管电缆直读测调"主体分注技术,技术适应性不断提高和完善,满足了常规注水井的开发需要。随着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注水井防砂、低配注量分层流量测试、高温高压井分层注水、大斜度井分层注水、分层注水实时监测与控制等技术的研究成为分层注水工艺的发展趋势,引领分层注水向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油藏、不同井型条件下注水开发对分注工艺的需求,确保水驱油田的高效开发。目前在井下信号无线传输、流量监测、动态水嘴调节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形成了注水井井下自动化、智能化基础理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桥式偏心 钢管电缆测调 注水井防砂 深井 高温高压井 大斜度井
下载PDF
第四代分层注水技术内涵、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4
18
作者 刘合 裴晓含 +2 位作者 贾德利 孙福超 郭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8-614,637,共8页
针对目前分层注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生产需求,开展了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介绍了其内涵、核心工具及核心技术,分析了现场应用情况,并进行了技术发展展望。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内涵为实现注水井单井分层压力和注水量的数字化实时监测,实... 针对目前分层注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生产需求,开展了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介绍了其内涵、核心工具及核心技术,分析了现场应用情况,并进行了技术发展展望。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内涵为实现注水井单井分层压力和注水量的数字化实时监测,实现区块和油藏注水动态监测的网络信息化,实现注水方案设计与优化和井下分层注水实时调整为一体的油藏、工程一体化。研发了作为核心工具的一体化配水器,开发了层段流量检测、配注量调整等关键技术,并开展了区块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为进一步满足生产要求,对井下层段流量检测、井筒无线通信、井下自发电和易损部件投捞技术等核心环节仍需持续攻关,并加强与油藏工程的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支撑水驱开发的、系统的、完善的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 油藏工程 分层注水 注水合格率 电缆测调 流量检测
下载PDF
油井水力压裂摩阻计算和井口压力预测 被引量:48
19
作者 刘合 张广明 +3 位作者 张劲 彪仿俊 吴恒安 王秀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833-2839,共7页
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射孔孔眼摩阻和管柱沿程摩阻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列出射孔孔眼摩阻计算公式并讨论其中的各个影响因素,给出压裂液密度和孔眼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新的孔眼直径计算公式。基于大庆油田的施工数据,建议一种修正的降阻... 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射孔孔眼摩阻和管柱沿程摩阻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列出射孔孔眼摩阻计算公式并讨论其中的各个影响因素,给出压裂液密度和孔眼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新的孔眼直径计算公式。基于大庆油田的施工数据,建议一种修正的降阻比计算公式,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管柱沿程摩阻历程曲线。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大庆油田肇15-平56井2150.0~2160.0m井段分段压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的井底压力、井口压力曲线与现场施工曲线吻合良好,验证计算模型和管柱沿程摩阻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对大庆油田南214-平324井限流压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的压裂作业曲线和现场施工曲线吻合良好,验证射孔孔眼摩阻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油井 水力压裂 射孔孔眼摩阻 管柱沿程摩阻 有限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展望 被引量:37
20
作者 刘合 郑立臣 +4 位作者 杨清海 俞佳庆 岳庆峰 贾德利 王全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7-1038,共12页
概述了国外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状况,基于中国油田开发进程、生产需求、技术特点和适应性等条件,梳理了国内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自喷分层配产、机采井找堵水、液压可调层、智能分层采油4个发展阶段,详细介绍了技术原理、施... 概述了国外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状况,基于中国油田开发进程、生产需求、技术特点和适应性等条件,梳理了国内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自喷分层配产、机采井找堵水、液压可调层、智能分层采油4个发展阶段,详细介绍了技术原理、施工工艺、技术适应性和优缺点。基于现阶段油田实际生产情况,提出未来分层采油技术的3个发展方向:从油井适用的井下传感器技术、地面和井下双向通讯技术、全生命周期服役能力、水平井适应性等方面提高分层采油技术的实时监测与调整水平;结合数字化人工举升系统构建分层采油技术与管理综合平台;通过分层采油、分层注水规模化应用实现注采一体化,提高注入端和采出端参数匹配调整水平,使得开发调整由"滞后调控"向"实时优化"转变,提高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油 自喷分层配产 机采井找堵水 液压可调层 智能分层采油 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