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物论——博物学纲领及其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啸霆 史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1,共7页
博物论是以博物学为基础和对象并把后者的思想方法提升为一种原则或纲领的哲学理论。博物知识来源于个体的生活亲知、集体或族群的劳动协作、先民经验的传承和知识分类等,因而具有自然性、切近性、涉身性、个体性、具体性和本土性等特点... 博物论是以博物学为基础和对象并把后者的思想方法提升为一种原则或纲领的哲学理论。博物知识来源于个体的生活亲知、集体或族群的劳动协作、先民经验的传承和知识分类等,因而具有自然性、切近性、涉身性、个体性、具体性和本土性等特点,不同于数理学的人工经验特性。在博物知识的规范中蕴含着丰富的建设性原则。中国作为独特的博物大国,其博物经验具有实践性、体知性、集体认知性、伦理性等特点,在人类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不可穷竭的价值,可以滋养和引导我们走向建设性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论 博物学 数理学 范式 建设性 博物经验
下载PDF
生态伦理学的逻辑反思与发展伦理学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啸霆 曾红颖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63,共4页
人类社会在近现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但这种发展由于自身的不完善性,也把人类带入严峻的生态困境。20世纪中叶兴起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最终还要落实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自我约束和伦理规范上... 人类社会在近现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但这种发展由于自身的不完善性,也把人类带入严峻的生态困境。20世纪中叶兴起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最终还要落实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自我约束和伦理规范上。发展伦理学就是具体探讨这种发展约束的学科领域。由于它立足于人类的发展,动态地而非静态地说明伦理的前提和规范限度,因而获得了较强的解释力,是一种新境界的伦理学。鉴于该研究已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刊特邀集部分青年学者提供了下述短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态伦理 发展伦理
下载PDF
文明危机与第二开端的哲学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啸霆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0,共9页
人类文明因环境、资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问题的压力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危机,其根源则在于文明的底基是人之自然性的不断释放,以至于最终突破了地球的承载极限。因此,按照文明之U型总模式的进路,人类接下来的文明之旅必须“... 人类文明因环境、资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问题的压力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危机,其根源则在于文明的底基是人之自然性的不断释放,以至于最终突破了地球的承载极限。因此,按照文明之U型总模式的进路,人类接下来的文明之旅必须“往回返”,其拐点即为第二开端。如同第一开端基于形而上学的哲学范式一样,第二开端也需要自己的哲学范式,而生态哲学则是新开端的第一哲学。建设第二开端的哲学必须重视和开发精神及其自由的文明价值,培养和塑造第二开端的人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危机 U型模式 第二开端 生态哲学 第一哲学 精神文明
下载PDF
发展问题与哲学姿态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啸霆 王成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发展问题是由发展本身所引出的需要后续发展花大气力来治理的问题。这是一种自反性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表明,现有的发展模式和观念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已经把人类带入了"风险时代"。为了抵御和克制这种与行动者的行动具有自... 发展问题是由发展本身所引出的需要后续发展花大气力来治理的问题。这是一种自反性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表明,现有的发展模式和观念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已经把人类带入了"风险时代"。为了抵御和克制这种与行动者的行动具有自我相关性的、由"文明所强加的"的风险,走出"囚徒困境",人类再也不能在发展问题上掷色子,而必须超越一般性的理论思考,通过对现实具体问题的深入解剖来求得对发展的根本病症的诊治,建立能够与实际行动相契合的整治措施。对此,哲学应该为发展导航。因为通过哲学的反思不仅可以建立一种具有全面发展眼光和视野的一般意义的发展学,而且能够在理念上首先缔造一种扬弃简单增长与进步的旧发展观和片面强调人类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的更高的"深发展观"。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无论在深刻性上还是在治理难度上都史无前例。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发展战略上作出长远和审慎的思考与筹划,努力成为"深发展观"对话的参与者和发展伦理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并逐步使之上升为普遍的理念和行动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问题 自反性 风险 哲学姿态
下载PDF
休闲问题的当代意境与学科建设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啸霆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休闲 休闲学 学科建设 当代
下载PDF
自觉迎接自然辩证法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啸霆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四种“范式” ,并由此发生了“力量的转移”。“重振自然辩证法雄风”需要重新集结在它伟大的传统下 。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范式 科学技术哲学 STS 发展哲学 传统
下载PDF
走出对创新理解的误区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啸霆 张秀华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创新 认识误区 创新技术化 制度建设
下载PDF
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啸霆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8,共6页
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发生过争论。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宗教是接续关系,从结构上看是转换关系。前者主要表现在西方数学源于宗教;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分娩出了现代科学;以及中国道教的自然哲学是古典科学等三个方面。而后者则... 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发生过争论。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宗教是接续关系,从结构上看是转换关系。前者主要表现在西方数学源于宗教;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分娩出了现代科学;以及中国道教的自然哲学是古典科学等三个方面。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在现代,基督教由中心沦为边缘,而科学则成为新宗教,但科学与宗教仍将长期共处。另外,在对待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上的“中国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从科学的知识、活动、建制和文化等四个基本维度看它与宗教的对应关系,可知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宗教对科学仍有多方面互补的意义,从前提性知识到价值目标,从方法论补充到社会规约等,双方形成了新的对话格局。新时代的科学应更加独立、民主和理性,并积极寻求与宗教及其他文化的多方面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宗教关系 对抗与互动 知识社会学
下载PDF
回到哲学: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的根本出路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啸霆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共3页
自然辩证法不能因为作为哲学而遭遇某些现实困境就轻易走向非哲学。哲学是它的本色 ,也是它的优长。问题在于怎样重新理解哲学和定位哲学学科 。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哲学 学科
下载PDF
整体思维与人类未来——文明的逻辑基础及当代使命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啸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76,共10页
人类社会从各民族和国家单一的历史向统一世界史的转变。使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整体论的复兴"即因于此。由于处境和视角不同,整体论表现出构成论、先验论和生成论的不同类型。这既是其不同构型,又是其历史上的... 人类社会从各民族和国家单一的历史向统一世界史的转变。使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整体论的复兴"即因于此。由于处境和视角不同,整体论表现出构成论、先验论和生成论的不同类型。这既是其不同构型,又是其历史上的展开形态。作为人类总体命运思考方式之一的全球伦理,即以一种构成论思路展示其"伦理之伦理"的特征。全球伦理的最大优长是真实、开放和突出全球价值,其难处则在扩展、具体推动者、宗教基础和终极目的方面。与之相对的天下体系选择了先验论的思路。它试图以中国原初时代的天下范畴来取代全球或世界概念,并通过"以天下观天下"的方式超越西方从民族国家看天下的思维,因而具有很强的形而上学建构力。只是这一思路既无法协调先验的天下公理与经验的帝国模型的边界对接问题,更无法保证"天下"不再成为霸权,因而最后留下的可能只是一种"天下神学"。全球伦理和天下体系的共同困境在于它们囿于还原论的限制。生成论不同于这二种思维而把人类的自我理解由宗教和国家批判引向文明的反思。从文明发展的"大逻辑"看,人类文明史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暴力逻辑合法性的普遍化时期、资本的全球化时期和文明或自由价值的普遍化时期。这大体对应着整体论思维发展的三种形态:先验论——构成论——生成论。文明复兴的基本任务是重新修复已被阻断了的文化自调机制,以共筑的姿态生成和塑造一个新文明。而目前最紧要的,是在生成论的框架内把人们已有的共识组织起来,确立类思维、建构非同一性哲学和推动互美伦理等,以形成一个思考未来、引导实践的初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论 先验论 构成论 生成论 全球伦理 天下体系 类轴心
下载PDF
个体认识论视野中的教育和教改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啸霆 张仲孚 吴卫东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CSSCI 2000年第1期52-55,共4页
个体认识论认为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只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 ,因此当下流行的采取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理性主义做法与个体认识和发展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解除这一困境的出路 ,一是加强可学性研究 ,建立科学的课程谱系 ,二是建构“教育即生活”... 个体认识论认为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只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 ,因此当下流行的采取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理性主义做法与个体认识和发展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解除这一困境的出路 ,一是加强可学性研究 ,建立科学的课程谱系 ,二是建构“教育即生活”的高层位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认识 教育本质 素质教育 师范
下载PDF
未来形而上学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啸霆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20,共4页
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预示了一种关于未来的形而上学的存在。事实上 ,全部哲学都是关乎未来的 ,哲学本身就具有未来性 ,未来是哲学思维贯通的轴点。因此 ,从未来的观点看是一种尚待开发的根本哲学方法论。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康德 哲学 方法论
下载PDF
从历史的观点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啸霆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27,共3页
马克思哲学在本质上是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的观点看,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将获得重新解释,因此“回到马克思”就是“回到历史中去”。问题的关键是要对“历史”有种深刻的理解和领会,确立历史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实践 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下载PDF
异样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科学与信仰的离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啸霆 张秀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欧洲现代性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缘自宗教的转向。但是,在近代中国,由于宗教的影响被现实和中国人自己因功利目的而选择的工具理性所冲击,将科学与它的原初精神基质剥离,导致在中国以科学的名义建构了一个异样的现代性。这必然会引出新问... 欧洲现代性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缘自宗教的转向。但是,在近代中国,由于宗教的影响被现实和中国人自己因功利目的而选择的工具理性所冲击,将科学与它的原初精神基质剥离,导致在中国以科学的名义建构了一个异样的现代性。这必然会引出新问题和新任务,从而要求人们遵循现代学的原理,从全球和世界的新轴心文明眼光来筹划中国未来,将中国文化的建设当作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把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提升为文明或文化的中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精神 基督教 科学 信仰
下载PDF
莱布尼茨的世界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兼及文化权益与文化哲学的使命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啸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88,共7页
对于人类即将进入的“第二轴心期时代”,莱布尼茨的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莱布尼茨是一个喜欢并善于调和与综合的哲学家。在莱布尼茨看来,世界文化是个多样性的整体,文化的他者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知识与科学是文化统一的有力杠... 对于人类即将进入的“第二轴心期时代”,莱布尼茨的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莱布尼茨是一个喜欢并善于调和与综合的哲学家。在莱布尼茨看来,世界文化是个多样性的整体,文化的他者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知识与科学是文化统一的有力杠杆,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它是欧洲文化的对手而非克星。因此,应当宽容平等地对待其他文化,文化各方不应是以哪一方压倒另一方而结束,而是通过各种力量的合理分配实现统一。人类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必然过程,前定和谐、多样性统一和最终完满是文化融合的基本环节。多样性统一的文化观念源于莱布尼茨一向的哲学主张。欧洲文化传统及当时的社会形势为莱布尼茨提供了思想的温床。个人的独特经历和学术趣味为莱布尼茨文化哲学提供了个案基础。作为莱布尼茨本体论基石的单子范畴,除了自然属性外,也具有伦理和文化属性。由单子所构成的多样性统一的世界,为莱布尼茨文化哲学的建构奠定了系统坚实的思想基础。今天,全球的一体化更需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人类应学会像莱布尼茨那样对待他者文化,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也应对莱布尼茨的文化理想作出自己的回应。为了继续前进,“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我们至少应有莱布尼茨那样的洞见、胸怀和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文化哲学 中国文化 文化多样性 单子论 和谐
下载PDF
未来的复杂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啸霆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35,共6页
未来是复杂的 ,不仅具有复杂性的特征 ,而且遵循其机理。未来的复杂性有着独特的根源和生成途径。认真研究和把握未来的复杂性既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也可以降低和规避由于复杂性带来的发展风险。
关键词 未来 复杂性 价值
下载PDF
守护学术期刊之神圣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啸霆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通讯》 学术期刊 中国 办刊方向 学术研究
下载PDF
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可能满足自己的宗教需要--卡尔·马克思的宗教理论及其形成基础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啸霆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6,共5页
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他在早期比较倾向于宗教批判,但不是无分寸的盲目批判。后来,马克思更多是在中性甚至是一定的积极意义上讨论宗教,从而大体形成了一生比较完整的宗教思想,其中包括:关于宗教的根本属性——"掌握方... 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他在早期比较倾向于宗教批判,但不是无分寸的盲目批判。后来,马克思更多是在中性甚至是一定的积极意义上讨论宗教,从而大体形成了一生比较完整的宗教思想,其中包括:关于宗教的根本属性——"掌握方式"说;关于宗教的存在形态——"文化传统"说;关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宗教的功能——"社会黏合剂"说和"人民鸦片"说;关于宗教政策——"个人权利"说、以及关于宗教的未来——"自然消亡"说。虽然这一思想不及他的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论述得丰富完整,但也显示了其独特的探索性和思想魅力。这与马克思特殊的宗教经历、时代处境与思想革命有直接关系,而且宗教观念对马克思的一生及学说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宗教 世界观
下载PDF
当科学成为“主义”时——一种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啸霆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国内外关于“科学主义”之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我们没有必要追逐外国的时髦。当务之急是寻回科学的真精神 ,进行能够宽容对方的合作 ,重建中国的科学文化。
关键词 场分 科学文化 知识社会学 宽容 科学主义 立场 差异 中国 合作 国内外
下载PDF
问题衍续与个体知识增长结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啸霆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5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个体知识 中间范式 个体认识 克里斯玛特质 新范式 旧范式 逻辑斯蒂曲线 知识增长 增殖原理 指数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