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进展
1
作者 张新鑫 张艳丽 +3 位作者 方凤奇 刘基巍 夏云龙 刘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95-600,共6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靶向及免疫抗肿瘤治疗有效提升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而癌症幸存者的长期生存使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日益凸显。通过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监测,早期识别及治疗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是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靶向及免疫抗肿瘤治疗有效提升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而癌症幸存者的长期生存使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日益凸显。通过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监测,早期识别及治疗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是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心血管毒性 心功能不全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少见/罕见靶点:共识与争鸣
2
作者 吴一龙 陆舜 +74 位作者 程颖 周清 涂海燕 周清华 王绿化 张力 周建英 黄诚 陈明 胡成平 揣少坤 汪笑男 刘晓晴 刘基巍 周鹏辉 陈维之 严令华 刘云鹏 刘安文 张绪超 李慧 陈蓉蓉 林冬梅 谢聪颖 朱正飞 梁会营 宋勇 董晓荣 赵明芳 乔贵宾 崔久嵬 李子明 王志杰 陈晓媛 杨农 林根 田攀文 范云 宋启斌 陈元 段建春 王佳蕾 朱波 汪步海 赵军 于起涛 王立峰 张海波 胡洁 马锐 张同梅 林劼 褚倩 任胜祥 姚煜 邬麟 王慧娟 吴芳 钟文昭 胡毅 陈克能 赵健 张力 杨帆 王群 岳东升 周建娅 申鹏 张嘉涛 闫小龙 黄媚娟 冯卫能 李力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 《循证医学》 2023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20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3年3月4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少见/罕见靶点为主题,从少见/...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20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3年3月4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少见/罕见靶点为主题,从少见/罕见靶点的精准检测、新型临床研究与围术期治疗等角度开展相关学术探讨,并最终达成了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少见/罕见靶点 共识 争鸣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在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模型中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基巍 赵翌 +4 位作者 富力 鲁岐 吕申 李莹 燕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模型中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与顺铂联合治疗组、顺铂治疗...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模型中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与顺铂联合治疗组、顺铂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原发瘤及转移瘤组织的形态学结构改变,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Rg3预防组及治疗组电镜下(5份样品)可见较多细胞凋亡小体的形成(5/5,4/5);顺铂治疗组的形态改变以细胞破坏为主,凋亡的细胞较少;联合治疗组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程度相当。流式细胞学检测分析结果为:Rg3预防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均见细胞凋亡的特征峰(5/5),而顺铂治疗组为1/5,对照组未见凋亡峰(0/5)。结论:人参皂甙Rg3抗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的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人参皂甙RG3 淋巴结转移 鼠肝 肝癌 细胞凋亡 顺铂 诱导 镜下观察 流式细胞仪分析
下载PDF
参一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免疫扶正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基巍 孙亮新 +9 位作者 赵翌 周涛 张洁 隋广杰 吴瑾 周建华 富力 鲁岐 刘国有 惠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 :观察参一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扶正作用。方法 :91例病理确诊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试验组 (6 1例 ) ,化疗 (方案为AF或CMF) +参一胶囊 ;对照组 (30例 ) ,化疗 +参芪片。结果 :试验组患者气虚证临床症状 (神疲乏力、呼吸气... 目的 :观察参一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扶正作用。方法 :91例病理确诊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试验组 (6 1例 ) ,化疗 (方案为AF或CMF) +参一胶囊 ;对照组 (30例 ) ,化疗 +参芪片。结果 :试验组患者气虚证临床症状 (神疲乏力、呼吸气短、纳谷少馨、自汗 )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或P <0 .0 1) ;试验组T细胞亚群CD4 /CD8的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 (P <0 .0 0 1)。结论 :参一胶囊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气虚症状 ,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参一胶囊 临床试验 免疫扶正 药物疗法
下载PDF
PCNA、P16、MMP9在人参皂甙Rg3抗肝癌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基巍 赵翌 +3 位作者 富力 吕申 李莹 燕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PCNA、P16及MMP 9在人参皂甙Rg3抗荷瘤小鼠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 ,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P16及MMP 9在各实验组 (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 目的 :通过检测PCNA、P16及MMP 9在人参皂甙Rg3抗荷瘤小鼠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 ,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P16及MMP 9在各实验组 (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DDP合用组、DDP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的原发瘤及相应转移瘤 (淋巴结 )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人参皂甙Rg3组较未用药组 ,PCNA及MMP 9在原发瘤的表达减少 ,P16的表达增加 ,差异显著 (P <0 0 0 1) ;而在转移瘤中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人参皂甙Rg3抗淋巴道转移作用的机制与上调P16表达及下调PCNA和MMP9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P16 MMP9 人参皂甙RG3 肝癌 淋巴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
下载PDF
国产奥沙利铂治疗大肠癌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基巍 班丽英 +2 位作者 高亚杰 宋恕平 李维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奥沙利铂单药及与5-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CF)联合用于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治带瘤大肠癌患者49例,按随机方法,分别入单药组11例(单用奥沙利铂),联合组20例(奥沙利铂+5—Fu+CF),和对照组18例(5—F...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奥沙利铂单药及与5-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CF)联合用于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治带瘤大肠癌患者49例,按随机方法,分别入单药组11例(单用奥沙利铂),联合组20例(奥沙利铂+5—Fu+CF),和对照组18例(5—Fu+CF)。结果:单药组有效率27.3%,联合组30.0%,对照组5.6%,单药组和联合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且奥沙利铂对大肠癌常见转移部位如肝脏、腹腔淋巴结、盆腔及肺脏均可见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主要为神经感觉异常,其中重度异常单药组为9%,联合组为10%。结论:国产注射用奥沙利铂单用或联合5—Fu、CF治疗大肠癌疗效肯定,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扩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大肠癌 Ⅱ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双歧杆菌DM-8504活菌制剂预防化疗引起的腹泻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基巍 周涛 +2 位作者 张洁 陈亚敏 蔡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8-179,共2页
22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 ,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实验组采用化疗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预防化疗引起的腹泻 (对照组腹泻率 45 .5 % ,实验组为 2 7.3% ) ,并可改善腹泻的反应程度 (重度腹泻率对照组... 22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 ,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实验组采用化疗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预防化疗引起的腹泻 (对照组腹泻率 45 .5 % ,实验组为 2 7.3% ) ,并可改善腹泻的反应程度 (重度腹泻率对照组为 18.2 % ,实验组为 4.5 % ) ,有统计学差异 (P<0 .0 1) ,提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预防化疗引起的腹泻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腹泻 DM-8504活菌制剂 预防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NSCLC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基巍 周涛 +4 位作者 张洁 陈亚敏 孙亮新 殷柳 班丽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紫杉醇 顺铂 治疗
下载PDF
内毒素性发热家兔血浆、不同脑区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及电针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基巍 杜葵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复制发热模型,观察ET性发热时,家兔血浆、不同脑区(脑皮层、丘脑下部及脑干)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并且观察穴位电针及封闭“穴位”电针的影响。结果发现:(1)给家兔静脉注射ET引起发热反应,穴位电针可抑制其发热... 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复制发热模型,观察ET性发热时,家兔血浆、不同脑区(脑皮层、丘脑下部及脑干)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并且观察穴位电针及封闭“穴位”电针的影响。结果发现:(1)给家兔静脉注射ET引起发热反应,穴位电针可抑制其发热反应,而封闭穴位电针则无这种抑制效应。(2)ET发热时,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显著升高,并且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血浆、脑皮层、脑干组织cAMP含量与体温变化无一致性。(3)“穴位”电针抑制发热反应时,伴有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特异性下降,而封闭穴位电针对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无影响。作者推论:家兔ET性发热可能由于丘脑下部组织cAMP的合成增加所致,电针抑制ET性发热可能是作用于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将冲动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cAMP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发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内毒素 环腺苷酸 电针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基巍 宋恕平 《医师进修杂志》 2000年第7期34-35,共2页
目的:评价沙利铂联合5-氯尿嘧嘧(5-Fu)-四氢叶酸(CE)治疗大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治大肠癌晚期患者38例,按随机方法,分别入试验组20例(奥沙利Fu-CF)和对照组18例(5-Fu+CF)。结果:试验组... 目的:评价沙利铂联合5-氯尿嘧嘧(5-Fu)-四氢叶酸(CE)治疗大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治大肠癌晚期患者38例,按随机方法,分别入试验组20例(奥沙利Fu-CF)和对照组18例(5-Fu+CF)。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30.0%,对照组5.6%,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奥沙利铂对大肠癌常见转移部位和肝脏、腹腔淋巴结、盆腔及肺脏均可见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主要为神经感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晚期 药物疗法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下载PDF
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15例临床试验小结
11
作者 刘基巍 高亚杰 +1 位作者 梁彬 周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06-107,共2页
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15例临床试验小结刘基巍高亚杰梁彬周涛关键词IL┐2/治疗肿瘤临床试验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大连116011)1985年美Rosenberg首次应用IL-2/LAK疗法治疗... 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15例临床试验小结刘基巍高亚杰梁彬周涛关键词IL┐2/治疗肿瘤临床试验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大连116011)1985年美Rosenberg首次应用IL-2/LAK疗法治疗25例包括黑素瘤、肾癌、结肠癌、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治疗 肿瘤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 被引量:145
12
作者 石远凯 孙燕 +47 位作者 于金明 丁翠敏 马智勇 王子平 王东 王征 王孟昭 王燕 卢铀 艾斌 冯继锋 刘云鹏 刘晓晴 刘基巍 伍钢 曲宝林 李学记 李恩孝 李薇 宋勇 陈公琰 陈正堂 陈骏 余萍 吴宁 吴密璐 肖文华 肖建平 张力 张阳 张沂平 张树才 宋霞 罗荣城 周彩存 周宗玫 赵琼 胡成平 胡毅 聂立功 郭其森 常建华 黄诚 韩宝惠 韩晓红 黎功 黄昱 史幼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 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更多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原发性肺癌 平均生存时间 专家共识 转移部位 培美曲塞 手术减压 血清肿瘤标志物 颅内转移灶 吉非替尼
下载PDF
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瘤内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头颈部及食管鳞癌的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夏忠军 常建华 +14 位作者 张力 姜文奇 管忠震 刘基巍 张阳 胡晓桦 吴国华 王华庆 陈正常 陈建超 周清华 陆建伟 樊青霞 黄建瑾 郑晓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66-1670,共5页
背景与目的:H101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得到的一种删除了E1B部分基因片段的溶瘤腺病毒,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比较H101瘤内注射联合顺铂(cisplatin,DDP)+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或阿霉素(adriam... 背景与目的:H101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得到的一种删除了E1B部分基因片段的溶瘤腺病毒,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比较H101瘤内注射联合顺铂(cisplatin,DDP)+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或阿霉素(adriamycin,ADM)+5-FU方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头颈、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160例入选患者,根据过去化疗史分别选定不同化疗方案。未用过PF方案化疗或用过PF方案有效者采用PF方案化疗,已用过PF方案无效者则采用AF方案化疗。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分组,分别加用(A组)或不加用(B组)肿瘤浅表病灶内注射H101。两组均为21天一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完全符合方案标准的病例123例,A1组(PF+H101)有效率为78.8%,B1组(PFonly)为39.6%,A2组(AF+H101)为50%(7/14),B2组(AFonly)50%(2/4)。A1、B1组间以及A1+A2、B1+B2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00)。45.7%病例出现轻~中度发热,28.3%出现注射局部反应,9.8%出现流感样症状。结论:H101注射液瘤内局部注射联合化疗的客观有效率比单纯化疗组高,显示H101瘤内注射对于头颈、食管鳞癌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B敲除腺病毒(H101) 头颈肿瘤 食管肿瘤 瘤内注射 有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Ⅱ/Ⅲ期及补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全睿 赵永强 +33 位作者 储大同 徐兵河 廖美琳 姜丽岩 徐建民 王华英 李进 侯梅 周清华 张力建 张树才 夏忠军 姜文奇 吕跃 翟明 孟凡义 王东星 王健民 陈正堂 关华军 王庆余 陈协群 刘基巍 张阳 宋善俊 刘文励 于世英 徐建明 宋恕平 徐健 李丽庆 张梅 孙红 江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53,共9页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组63例,Ⅲ期试验入组154例,补充临床试验入组59例;其后剔除5例、脱落41例,共有230例纳入符合方案(pre-protocol,PP)数据集;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患有实体肿瘤。Ⅱ期临床试验和补充临床试验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按是否参加随机交叉对照分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部分和非随机交叉自身对照部分。将接受rh-TPO用药的试验周期定义为用药周期,未用rh-TPO的周期定义为空白对照周期,试验期间的化疗方案和剂量均维持不变。将所有临床试验数据合并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意向性治疗人群(intention-to-treat,ITT)数据集及PP数据集均显示出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变化(以ITT集数据为例)。与对照周期相比,rh-TPO治疗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损伤的程度[化疗后PLT下降的最低值:(63.02±46.48)×109vs(49.47±31.41)×109个/L,P=0.002],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恢复至75×109个/L以上需要的天数:(11.18±9.71)vs(17.8±10.46)d,P=0.000],大幅提高血小板恢复水平[末次随访时PLT检测值:(211.21±119.20)×109vs(138.13±71.54)×109个/L,P=0.000;化疗后PLT最高值:(262.78±162.60)×109vs(149.36±73.26)×109个/L,P=0.000;末次随访时PLT与基线的差值:(79.64±118.06)×109vs(-8.92±102.50)×109个/L,P=0.000]。rh-TPO还可降低PLT输注患者的比例(12.21%vs 19.85%,P=0.017),减少PLT输注例次(0.22±0.72)vs(0.37±0.90)次,P=0.010)和输注量[(1.66±6.09)vs(2.77±7.08)U,P=0.009];补充试验中,PLT输注患者比例减少更为显著(13.79%vs 33.93%,P=0.0082)。用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变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6例患者中仅出现11例次不良反应,多为发热(6例)或寒战(2例)。结论: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给予国产rh-TPO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的损伤程度,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大幅提高PLT水平,降低患者PLT输注的例次和数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实体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随机对照试验 自身交叉 多中心临床试验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储大同 刘基巍 +8 位作者 李维廉 宋三泰 赵扬冰 宋恕平 赵龙妹 朱建新 王怀谨 张嘉庆 北京希罗达治疗乳腺癌协作组100021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评价希罗达(Xeloda)治疗国人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6月至2002年8月,共入选76例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所有病人均予希罗达2 500mg/m^2/天,分早晚两次,饭后30分钟内口服,连服14天,间歇7天,即每个治疗周期为21天;至... 目的:评价希罗达(Xeloda)治疗国人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6月至2002年8月,共入选76例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所有病人均予希罗达2 500mg/m^2/天,分早晚两次,饭后30分钟内口服,连服14天,间歇7天,即每个治疗周期为21天;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76例中,1例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病情稳定34例(44.7%),疾病进展为 15例(19.7%)。总有效率为 34.2%。肿瘤控制率(CR+PR+SD)为 78.9%。毒性反应 Ⅰ/Ⅱ级主要为手足综合征 19例(25.0%)、恶心13例(17.1%)和腹泻12例(15.8%); Ⅲ级主要为恶心2例(2.6%)、呕吐2例(2.6%)、血小板减少2例(2.6%)、GOT升高2例(2.6%)及头晕1例(1.3%),无Ⅳ级毒性。结论:口服希罗达治疗国人复治的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高,耐受性好,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达 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 疗效 安全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辉 周均田 +3 位作者 张燕军 陈振东 王秀问 刘基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85-888,共4页
目的:以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滴注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205例经X线或CT证实有肿瘤溶骨性骨转... 目的:以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滴注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205例经X线或CT证实有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并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参加本次试验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试验组(注射用唑来膦酸,A组)103例,对照组(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B组)102例,均为单次给药后观察14天。结果:共有204例进入ITT分析,A、B两组各102例,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4.98±3.85、4.68±3.68天。两组患者治疗14天临床镇痛疗效比较:A组有效率为80.39%,其中显效为14.71%(15/102),有效为65.69%(67/102)。B组为79.41%,其中显效为14.71%(15/102),有效为62.75%(64/10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两组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后骨痛评分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有效率和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3%,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恶心、骨关节疼痛,均为轻度,未做特殊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 溶骨性骨转移 骨疼痛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抑制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翌 刘基巍 +2 位作者 陈雅敏 朱青山 吕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10-612,615,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及抗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ca-F25//6A3-F(F)接种于615近交系小鼠,建立肝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分为5组:Rg3预防组(接种肿瘤前给Rg3)、Rg3治疗组(Rg3)、阳性对照组(PDD)、...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及抗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ca-F25//6A3-F(F)接种于615近交系小鼠,建立肝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分为5组:Rg3预防组(接种肿瘤前给Rg3)、Rg3治疗组(Rg3)、阳性对照组(PDD)、联合治疗组(Rg3+PDD)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比较各组的原发瘤抑制率和转移淋巴结抑瘤率,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方法分析各组免疫指标CD4/CD8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原发瘤的抑瘤率明显提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抑制率含Rg3组均较阴性对照组高;Rg3预防组和Rg3治疗组CD4/CD8比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升高,具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增强化疗药物PDD的抗癌作用,及抑制淋巴道转移作用,并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Hca-F25//6A3-F(F) 淋巴道转移 动物模型 免疫功能
下载PDF
BRAF V600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媛媛 周建英 +9 位作者 范云 王佳蕾 黄鼎智 李峻岭 史美祺 刘基巍 姚煜 邬麟 姚文秀 张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5-1152,共8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为1.5...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为1.5%~3.5%,而BRAF V600约占所有BRAF突变的50%,其中V600E突变最为常见。国内外研究显示,NSCLC中的BRAF突变在男女比例和吸烟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并不一致,而在病理学类型上,BRAF突变(尤其是BRAF V600E突变)的NSCLC患者均以腺癌为主。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差,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短。在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化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并不理想,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仅为1.5~4.2个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BRAF突变NSCLC患者的PFS也只有2.5~5.3个月。而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应用,为肺癌BRAF突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Ⅱ期临床试验VE-BASKET使用了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治疗BRAF V600E突变型NSCLC,最终结果显示,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6.5和15.4个月,初步证明了该药的有效性;但安全性仍需关注,约77%的患者发生了3/4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另一种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对于BRAF V600E突变NSCLC患者,在Ⅱ期临床试验BRF113928的三个队列中,分别证明了该药作为单药治疗经治患者(队列A)、联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激酶(MAPK kinases,MEK)抑制剂曲美替尼治疗经治患者(队列B)以及联合曲美替尼治疗初治患者(队列C)均具有显著疗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33.0%、63.2%和64.0%,PFS分别为5.5、9.7和14.6个月。近期,该研究的5年长期生存随访数据还报告了队列B和C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19%和22%。BRF113928研究表明,无论作为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V600突变NSCL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优于BRAF单药靶向治疗。在安全性方面,常见AE为发热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等,且大多为1~2级,而3/4级AE或因AE而中断治疗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总体上安全可控。在现有治疗药物的开发基础上,BRAF V600E突变NSCLC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如:①将BRAF抑制剂用于辅助/新辅助治疗;②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③双靶耐药后,探索耐药机制以开发新靶向药物或新联合治疗模式,或研发新型BRAF抑制剂,或尝试探索双靶耐药后“再挑战”等。近年来的一些病例报告或探索性研究已经提供了这些方向的线索。目前,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等多个指南优先推荐为BRAF V600E/V600突变NSCLC患者的优选治疗。将聚焦于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 突变 抑制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吉非替尼耐药后加量疗法对比更换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江昊 周涛 +2 位作者 高亚杰 刘基巍 董岩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常规剂量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加量应用吉非替尼或更换厄洛替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2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吉非替尼常规治疗超过6月后出现耐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常规剂量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加量应用吉非替尼或更换厄洛替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2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吉非替尼常规治疗超过6月后出现耐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吉非替尼加量组20例,厄洛替尼换药组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加量组与换药组疗效分别为CR0例,PR2例,SD11例,PD7例和CR0例,PR0例,SD13例,PD7例,PFS分别为9.1月,3.0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为轻度皮疹与腹泻。预后分析表明加量治疗或换药治疗均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对于吉非替尼常规治疗有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加量疗法和更换厄洛替尼疗法均能使患者再次获益,加量疗法在提高患者的PFS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获得性耐药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泰索帝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雅敏 刘基巍 +1 位作者 张洁 蔡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泰索帝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均有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及可评价客观指标。采用泰索帝75mg/m2d1,静脉滴注1小时,用泰索帝前1天口服地塞米松10mg,连续3天。吡柔比星40mg/m2d2化疗。21天为... 目的:观察泰索帝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均有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及可评价客观指标。采用泰索帝75mg/m2d1,静脉滴注1小时,用泰索帝前1天口服地塞米松10mg,连续3天。吡柔比星40mg/m2d2化疗。21天为1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26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CR3例,PR16例,NC5例,PD2例,有效率73.1%。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Ⅲ度占34.6%,Ⅳ度占26.9%,脱发Ⅱ度占46.2%,Ⅲ度占23.1%,腹泻Ⅱ度占34.6%,Ⅲ度占23.1%。结论:泰索帝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用药 泰索帝 吡柔比星 乳腺癌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